2020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5.3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课件

(1)一封信重65g,寄给本市的电视台需付资费多少元? 如果寄给外地的电视台呢?
寄给本市:4×0.8=3.2(元) 寄给外市:4×1.2=4.8(元) 答:寄给本市需3.2元,寄给外地电视台需4.8元。
课堂作业
1 下面是邮寄信函的资费标准。
(2)一封信重350g,寄给本地出版社需付资费多元? 5×0.8+3×1.2=7.6(元)
整理与复习—综合与实践
第 3 课时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课堂导入-回顾整理-课堂练习-课堂小结-课堂作业 人教版 数学 六年级 下册
学习目标
1.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并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 2.经历探究确定邮资、合理支付邮资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归纳
和推理能力。 3.通过解决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拨打市内固定电话 拨打本地移动电话
前3分钟0.20元,以后每分钟0.10元 前3分钟0.40元,以后每分钟0.20元
晨晨和市内的张老师通话9分40秒,如果拨打的是张老师家里的固 定电话,要付多少钱?(不足1分钟按1分钟计算)。
9分40秒≈10分
(10-3)×0.10+0.20=0.9(元)
答:拨打张老师家里的固定电话需0.9元。
答:某人乘坐出租车行驶5.2公里需付12.2元。
课堂作业
4 下面是某城市出租车收费标准如下:3公里(含3公里)收费8元, 超过3公里的部分,每公里收费1.4元。(不足一公里按一公里计) (1)某人乘坐出租汽车行驶5.2公里应付多少元? (2)若某人付车费15元,出租汽车最多行驶了多少公里?
(2) ( 15-8 )÷1.4=5(公里) 5+3=8(公里)
答:寄给本地出版社需付资费7.6元。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反思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反思育华小学刘莉《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是小学数学中最后一个教学内容,根据以往的考试经验及市的毕业考试大纲要求,这个内容是不会纳入到考试当中,所以很多毕业班的教师对这个知识点是没有去教学。
虽然考试不会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但我自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内容,这里面涉及到了分段计费的知识,也很有趣,并且能为学生的中学数学后续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所以我选择上这个内容并且还去参加了比赛。
现实中许多学生并没有寄信的经验,所以我课前让孩子欣赏了几组很漂亮的邮票,让他们知道邮票是什么,认识到邮票的作用。
接着,直接用寄信这个情景进行导入,给学生一种主动探究的环境,初步感知确定邮资的两大因素,整堂课也围绕寄信这件事来做活动,逐步建立数学模型。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恰当选择教学起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前,我顺利导入新课后,我用电脑出示了教材上资费表,让学生观察表中数据,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表中数据的理解。
在我巡视过程中,我认真听取了学生对“首重”和“续重”,“本埠”和“外埠”词语的理解,多数学生不理解或是不敢很肯定的解释这几句词语。
当然也有学生能够完全理解,这只是少部分。
果然,当我让学生把讨论结果进行汇报,举手者寥寥。
当这几个关键词理解了,接下去内容就可以顺利开展了。
我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把信函质量是45克且寄往外埠,需要贴多少邮资及怎样贴邮票这个问题。
在我的巡视指导下,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解决这个问题。
接下来是解决质量是400克寄往本地的信函如何确定邮资及如何选择邮票。
这个问题解决起来难在续重和首重的邮资如何算,如何结合起来。
从学生的状态来看,大多数学生可以理解和解决。
反思这节课,我都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交流、思考、独立解决,比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这节课的关键点是点拔对几个关键词的理解,当这几个关键词理解后,我就不再多说了,都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动口去汇报。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5综合与实践第3课时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人教新课标(5)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第3课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人教新课标 (5)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单元的第五综合与实践,第三课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邮票的大小、邮票的邮资以及邮票的设计等方面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邮票中的数学问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邮票中的数学问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邮票实物、尺子、黑板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引入:拿出几枚邮票,让学生观察邮票的大小、邮资以及设计,引发学生对邮票中的数学问题的思考。
2. 讲解:讲解邮票的大小、邮资以及设计等方面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理解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3. 练习: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邮票,测量邮票的大小,计算邮票的面积,并讨论邮票的邮资和设计等问题。
六、板书设计邮票中的数学问题:1. 邮票的大小2. 邮票的邮资3. 邮票的设计七、作业设计1. 观察自己拥有的邮票,记录邮票的大小、邮资以及设计等方面的信息。
2.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邮票问题,例如计算邮票的面积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觉得学生们对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在练习中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还不太理解,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不仅可以体现在邮票的大小、邮资和设计上,还可以延伸到邮票的收藏、邮票的市场价值等方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数学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引入环节的邮票观察在引入环节,我通过展示邮票实物,让学生们直观地观察邮票的大小、邮资以及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5.3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11-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5.3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11-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邮票的种类和特点。
2.掌握基本的邮票分类方法。
3.训练学生对邮票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种类的邮票。
•掌握邮票的分类方法。
2. 教学难点•邮票分类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或者黑板。
2.邮票样本或图片。
3.学生联系本。
4.讲解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邮票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猜测邮票的分类方法。
2. 教学1.介绍邮票的基本知识,如邮票的种类、邮票的意义等。
2.分类讲解各种邮票的特点和分类方法。
3.给学生展示多样的邮票,让他们自己尝试分类并解释分类的原因。
4.分析不同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如邮票上的面值、数量等。
3. 拓展让学生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如邮票上的数字组合、几何图形等。
4. 巩固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带领学生讨论解题思路。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
并留下必要的作业。
五、布置作业1.随堂练习题。
2.要求学生收集几种不同的邮票,并写下你对这些邮票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邮票,激发了他们对数学问题的兴趣,但在分类邮票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
下节课需要更多的实例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分类方法。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理解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总复习 综合实践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邮 认识邮票
票
中 的
国家邮政资费的收费标准
数 学 计算资费
问
题 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
1、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一、认识邮票。 普 通 邮 票
纪 念 邮 票
二、国家邮政资费的收费标准。
1.国家邮政局关于信函邮资的收费标准如下:
业务 种类
计费单位
资费标准/元 本埠资费 外埠资费
首重100g内,每种20g(不足
思路导航:先确定100 g以内的信函所需支付的所有邮 资情况,再确定哪些资费可以直接用80分和1.2元的邮 票支付,哪些不能,最后根据不能直接支付的最高资 费来设计邮票的面值。
100 g以内的信函所需支付的所有资费情况:
资费/元 质量/g
目的地 本埠 外埠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因最高资费是6.00元,故用3张邮票来支付时,面值
最大的邮票其面值应不小于6.00÷3=2.00(元)。
4.00=2.00×2
4.00=2.40×1+0.80×2
4.00=4.00×1
4.80=2.00×2+0.80×1
4.80=2.40×2
4.80=4.00×1+0.80×1
6.00=2.00×3
1.20
信函
续重101~2000g每重100g (不足100g按100g计算)
1.20
2.00
(1)明明给本市的爷爷寄一封50 g重的信,需付邮资多 少钱?
50÷20=2.5≈3 3×0.80=2.40(元) 答:需付邮资2.40钱。
(2)如果邮寄不超过100 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 一封信重32 g,寄往外地,如果只用80分和1.20元的邮 票,可以怎样贴邮票? 32÷20≈2 1.20×2=2.40(元) 2.40÷0.80=3(张) 2.40÷1.2=2(张) 答:可以贴3张80分的邮票或2张1.2元的邮 票需付邮资2.40元。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3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3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邮票的图案和面值,理解并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类和比较邮票,培养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通过邮票的图案和面值,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
2.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邮票的分类和比较,培养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邮票样本、教学课件、计算器。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邮票样本。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邮票样本,引导学生观察邮票的图案和面值,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
2. 探索新知(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邮票的图案和面值,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和计算结果。
3. 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邮票样本,要求学生进行观察和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邮票的分类和比较,培养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思考。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收集邮票样本,观察和计算邮票的数学问题。
学生记录作业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邮票的图案和面值,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运算,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分享。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提供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索新知”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通过观察邮票的图案和面值进行数学运算的主要实践阶段,对于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至关重要。
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与实践第3课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1)课件PPT

因此,增加的邮票面值可以为2.00元、2.40元或
4.00元。
三、巩固训练 不超过400g的信函,如何用不多于4张的邮票支付?
最多只用4张邮票时,各种邮资中不能只用80 分和1.20元的邮票支付的邮资有5.20元、6.40元、 7.60元、6.00元、8.00元、10.00元和12.00元。
根据其中的最高邮资确定,可以增加的邮票 的面值应不小于12.00÷4=3.00(元)。
最多贴3张邮票,其中0.80元、1.60元、2.40元、 3.20元、1.20元和3.60元这些资费都能仅用80分和 1.20元的邮票支付;而4.00元、4.80元和6.00元这些 资费却不能只用80分和1.20元的邮票来支付,应再 设计一种其他面值的邮票。
因最高的资费是6.00元,故用3张邮票来支付,
面值最大的邮票应不小于6.00÷3=2.00(元)
4.00=2.00×2,
4.80=2.00×2+0.80×1,
6.00=2.00×3;
4.00=2.40×1+0.80×2,
4.80=2.40×2,
6.00=2.40×2+1.20×1;
4.00=4.00×1,
4.80=4.00×1+0.80×1,
6.00=4.00×1+1.20×1+0.80×1。
总之,他们不是老老实实地坐在座位上听讲,而是急不可耐地 挨过上课时间,显然,你已经知道,从上课铃到下课铃的整个 课堂时段中,只有那些高效教师才能保持课堂不被琐事中断, 并且保证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在高效教师的课堂上,没有 一分钟被浪费,没有学生无事可做。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高 效的教师很少遇到有关课堂纪律的问题。 那么,高效教师是如何让整个课堂从头到尾一直保持饱满的 状态呢?他们仔细规划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以保证没有时间 被浪费;他们仔细规划讲课过程,力求简明扼要(因为他们知 道长时间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他们为领 先的学生着想,他们也为后进的学生着想。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3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2-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3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2-人教版一、课时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邮票的种类、面值以及邮票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各类邮票的面值,了解邮票的用途,掌握邮票计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不同种类邮票的面值及计算方法。
•难点:解决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包括各种邮票图片和面值的课件。
2.教具:黑板、彩色粘贴纸、计算器等教学辅助工具。
3.材料:分发给学生的工作纸、邮票图片等。
4.活动设计:准备与邮票有关的趣味小游戏和实际问题讨论等教学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各种邮票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询问他们对邮票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30分钟)1.学生分组观察几种不同邮票的面值,并讨论各种邮票的特点。
2.教师结合课件展示不同邮票的面值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邮票计算的技巧。
3.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邮票数学问题的练习,互相讨论解题思路。
3. 活动设计(15分钟)进行有关邮票的数学问题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与作业(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梳理重点知识。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邮票,掌握邮票的面值和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巩固。
下节课可以设计更多情景化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5.3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7-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5.3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7-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邮票中的数学问题的解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
和数学运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思维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耐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邮票中的数学问题的解法和应用。
•难点:理解和解决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邮票图片、学生练习册。
•教学内容:邮票中的数学问题相关知识点整理和准备。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利用具体的邮票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
•通过示范解答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三步:练习
•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答与邮票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讨论
•引导学生分享解答过程中的思考和心得,促进思维交流和知识共享。
第五步:作业
•布置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延伸
•提供更多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六、教学反思
•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
以上是关于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5.3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的教学安排,希望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1)不超过 不超过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邮资? 的信函, 不超过 的信函 需要多少邮资?
0.80 1.60 2.40 3.20 4.00 1.20 2.40 3.60 4.80 6.00
(2)只用 分和1.2元两种面值可支付的资费是多少? 只用80分和 元两种面值可支付的资费是多少? 只用 分和 元两种面值可支付的资费是多少 一张: 分 一张 80分 1.2元 元 两张:1.6元 2.4元 2.00元 元 两张 元 元 三张:2.4元 3.6元 2.8元 3.2元 元 三张 元 元 元 (3)增加的邮票面值可以为: 2.00元、2.40元或 增加的邮票面值可以为: 元或4.00元 增加的邮票面值可以为 元 元或 元
虽然满足条件的邮票组合很 但邮政部门在发行邮票时, 多,但邮政部门在发行邮票时, 根据其中的最高邮资确定, 根据其中的最高邮资确定,可以增加的邮票 还要从经济、 还要从经济 合理、方便、 的面值应不小于12.00 合理、方便、 的面值应不小于 、÷4=3.00(元) 实用 ( 等角度进行考虑, 等角度进行考虑,从而确定合理 可以增加面值为4.00元的一张邮票。 可以增加面值为 元的一张邮票。 的邮票面值组合, 的邮票面值组合,这与人民币的 可以增加的邮票组合有哪些? 可以增加的邮票组合有哪些?。 面值组合的道理类似。 面值组合的道理类似
回顾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生活中哪里会用到这些知识? 生活中哪里会用到这些知识?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乌牛仁溪第二小学上三房校区六年级
普通邮票
普通邮票由于面值种类齐全,可 普通邮票由于面值种类齐全 可 适用于各种邮政业务。 适用于各种邮政业务。 另外还有收藏、欣赏等作用。 另外还有收藏、欣赏等作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1)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18-119页的内容。
学情与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综合应用教学,教材选取寄信活动为素材,通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邮资来确定支付方式等活动,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组合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
但现实中许多学生并没有寄信的经验,所以我课上让学生亲手操作,给信件贴邮票,认识到邮票的作用,给学生一种主动探究的环境,初步感知确定邮资的两大因素,逐步建立数学模型。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恰当选择教学起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邮票的作用,理解、掌握邮政资费的方法,知道确定邮资的两个因素。
2.经历探究确定邮资、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确定邮资的方法,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确定信函邮资的方法,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邮递员送信的故事导入,利用收信人不能收取信件的遗憾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简单讲述邮票的历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新授1、仔细观察两封信件,找出不同点。
两封信件的邮寄地址不同,先理解本埠、外埠不常用的名词的意思,便学生明确在确定邮资时要主动将信函按目的地分类。
初步体会因为邮寄地址不同,邮票面值也不同。
2、根据资费情况统计表系统了解邮资学生利用表格说出资费标准,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利用线段图来解释收费标准,这样做直观,明了,给学生提供了不同质量范围的邮资计算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邮资的计算方法。
本埠资费:首重100克以内每20克为一个计费单位,不足20克按20克计算,每个计费单位需付邮资0.8元。
续重101克到2000克,每100克为一个计费单位,不足100克按100克计算,每个计费单位需付邮资1.2元。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 第3课时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人教新课标 (3)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第3课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人教新课标 (3)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邮票的组成,掌握邮票中涉及的数学问题,如面积、比例、对称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邮票,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邮票中数学问题的热情。
教学内容1. 邮票的组成:介绍邮票的各个部分,如面值、图案、国名等。
2.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分析邮票中的面积、比例、对称等数学问题。
3. 解决实际问题:通过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邮票,激发学生对邮票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2. 探究邮票的组成:让学生观察邮票,了解邮票的各个部分,如面值、图案、国名等。
3. 探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观察邮票中的面积、比例、对称等数学问题,如邮票的面积是多少,邮票中的图案是否对称等。
4. 解决实际问题:通过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邮票的面积,判断邮票中的图案是否对称等。
5. 总结与拓展:总结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邮票中的其他数学问题,如邮票的边长是多少,邮票的图案是如何设计的等。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邮票中数学问题的掌握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活动:评价学生在拓展活动中对邮票中数学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能力。
教学资源1. 邮票:提供不同种类的邮票,供学生观察和探究。
2. 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展示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3. 计算器:提供计算器,帮助学生计算邮票的面积等。
教学建议1. 注重实践:鼓励学生亲自观察邮票,解决实际问题。
2. 引导思考:引导学生思考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 提供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综合与实践(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 软硬件资源:电脑、投影仪、白板、数学教材和教具(如尺子、圆规等)。
- 课程平台:学校提供的在线学习平台,用于发布课程资料和作业。
- 信息化资源:数学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用于辅助邮票设计和计算。
-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实践操作、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
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讲授《邮票中的数学问题》这一章节,我在教学方法上做了一些尝试,比如通过实际案例引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来深入理解邮票设计的数学原理。在教学管理方面,我注意了课堂纪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讲解邮票设计的数学原理时,我可能过于强调了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其次,在小组讨论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并没有充分参与到讨论中来,这可能是因为我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引导和支持。最后,在实践操作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邮票设计的实际应用不够熟悉,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课堂上的示范不够清晰。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邮票设计的基本概念。邮票设计是……(详细解释概念)。它是……(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邮票设计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邮票设计中的关键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023年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设计(精选3篇)

2023年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设计(精选3篇)教案一: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目标:1. 理解邮票中数学问题的解法和思路。
2. 能够利用邮票中的数学问题进行解题思考。
教学重点:1. 理解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
2. 利用邮票中的数学问题进行解题。
教学准备:1. 教材《数学》(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2. 教学光盘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1.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包含数学问题的邮票。
2. 提问:你们知道在邮票中会遇到哪些数学问题吗?二、呈现教学内容:1. 教师将教材上关于邮票中的数学问题的内容呈现给学生。
2. 通过教材的例题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解法和思路。
三、实际操作:1. 分发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解题。
2.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答案讲解,并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指导和点评。
四、拓展练习:1. 提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
2.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
五、总结和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解题思路。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并进行解答和讨论。
教案二: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目标:1. 理解邮票中数学问题的解法和思路。
2. 能够运用邮票中的数学问题进行解题。
教学重点:1. 理解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
2. 运用邮票中的数学问题进行解题。
教学准备:1. 教材《数学》(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2. 教学光盘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1. 教师向学生展示几张包含数学问题的邮票,引起学生对邮票中数学问题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在邮票中会有哪些数学问题吗?你们对这些问题有什么想法和解法?二、呈现教学内容:1. 教师利用教材和投影仪呈现课文内容。
2. 通过例题的解析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解法和思路。
三、实际操作:1. 分发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解题。
六年级下数学课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人教版

如果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枚邮 票,只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果 不能,请你再设计一枚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 能满足需要。
如果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枚 邮票,只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 果不能,请你再设计一枚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 邮票能满足需要。
(1)不超过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邮资?
0.80 1.60 2.40 3.20 4.00 1.20 2.40 3.60 4.80 6.00
(2)只用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可支付的资费是多少?
一张: 0.8元 1.2元
两张:1.6元 2.4元 2.0元
三张: 2.4元 3.6元 2.8元 3.2元
101~200 201~300 301~400
5.20 6.40 7.60 8.00 10.00 12.00
我来考考你:
准备好了吗? 开始闯关吧!
浙江省固定电话收费标准如下表:
拨打市内固定电话
前3分钟每分钟0.20元,以后每 分钟0.10元
拨打本地网移动电话
前3分钟每分钟0.40元,以后每 分钟0.20元
乙:我的信有45g,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呢?
本埠(bù)是指本地,邮政上是指本市市区范 围。本埠以外的就是外埠。
质量g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目的地资费/元
本埠
0.80 1.60 2.40 3.20 4.00
外埠
1.20 2.40 3.60 4.80 6.00
甲:我的信不到20g,寄给本市的朋友该怎样贴 邮票? 乙:我的信有45g,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呢?
的。
国家邮政局关于信函邮资的收取标准: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3课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5.综合与实践第3课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110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合理支付邮资,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
经历探究确定邮资、合理支付邮资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运用综合知识。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运用综合知识。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观看课本第109页的图和邮政相关费用表。
问:从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如:(1)不到20g的信函,寄给本埠的朋友只要贴0.80元的邮票。
(2)不到20g的信函,寄给外埠的朋友要贴1.20元的邮票。
2.一封45g的信,寄往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_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外地,怎样贴邮票?(1)学生观察表中数据,计算出所需邮资。
(2)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想:每重20g,邮资1.20元,40g的信函,邮资是2.40元。
5g按20g计算,所以,45g 的信函,寄往外地所需邮资是3.60元。
3.如果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只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果不能,请你再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1)不超过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邮资?学生说一说各种可能的资费。
引导列表描述。
(课本110页)(2)用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可支付的资费是多少?一张:80分1.2元两张:80分×2=1.6(元)1.2×2=2.4(元)0.8+1.2=2.0(元)三张:0.8×3=2.4(元)1.2×3=3.6(元)1.2+0.8×2=2.8(元)1.2×2+0.8=3.2(元)(3)你认为可以再设计一张多少面值的邮票?学生自行设计各种面值的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4.观看课本第109页的图,并说一说。
(1)上面这些都是普通邮票,你还见过哪些邮票?(2)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交流后,使学生明白普通邮票面值种类齐全,可适用于各种邮政业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1.邮政部门规定:信件首重质量不超过100克的,寄给本市亲友,每重20克收取资费0.8元,不足20克的按照20克计算。
小强要把一封重45克的信件寄到本市,需要贴面值0.8元的邮票( )枚。
2.一个上半部分是半圆形的玻璃窗(如右图)。
半圆的半径是
( )厘米,半圆的圆弧长( )厘米。
如果配上一块大小相
同的玻璃,玻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玻璃的周长是
( )厘米。
3.求下面图形中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
4.画棋子。
(1)在右侧的托盘上应该放多少枚棋子?
(2)在右侧不同的托盘上应该放多少枚棋子?
答案:
2020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1.3 2.2 6.28 22.28 18.28
3.周长:15.42厘米面积:1.935平方厘米
4.(1)4×3÷2=6(枚)
(2)2×3=6,可在1处放6枚,在2处放3枚,在3处放2枚,在6处
放1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