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哲学史
(完整word版)西方哲学史(个人整理版)
1.柏拉图①相论⑴两个世界的划分:相和可感事物柏拉图认为,我们感官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如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那样变动不居、因人而异的,因此都是不真实的;真正存在的东西应该是永恒的、不动不变的(如巴门尼德所主张的存在)。
这种真实的存在就是苏格拉底所主张的普遍性定义(将柏拉图的理念等同于苏格拉底所说的普遍性定义是复旦版哲学史的观点)。
柏拉图认为这种普遍性定义不单单局限于伦理道德,也不只是内在于心灵之中,而是独立存在于事物和人心之外的实在。
柏拉图把这种普遍性定义称为“相”(希腊文idea和eidos,有“理念”和“型相”等译法,赵认为“理念”译法强调它是人的理智所认识的、外在的理智之中的存在,“型相”的译法强调它向人的理智所显示的是普遍的真相。
两种译名是互补的。
其主要的特点是普遍性和分离性,复旦认为这里的“相”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的,“理念”具有较强的主观意味,这与柏拉图的原意不符,故用“相”)。
因此,在柏拉图这里,相构成了一个客观的独立存在的领域或者说世界,这是唯一真实的,而我们的感官所接触到的具体事物所构成的世界,是不真实的。
这两个世界是对立的。
相是一,具体事物是多,相无生灭,是单一、不可分割的,同一的,而具体事物则是变化无常、变动不居的,既是这个又是那个,不能明确地表达出来的东西;相是不可感知的,只能凭借思想(理性)去把握,而具体的事物则是可感知的。
柏拉图的上述看法与他对数学和道德的研究相关。
⑵两种认识与两种认识能力的划分:知识与意见、理智与感觉与两个世界相对应,柏拉图也区分了两种认识:知识和意见,以及两种认识能力:理智和感觉。
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知识必须是确实可靠且真实的,所谓确实可靠,就是不容许有矛盾、有错误,能明确表达;所谓真实的,就是永恒不变的,而不是变动不居的,按照此标准:感觉对人人都是特殊的,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对此会有不同的感觉,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状态之下,如生病的苏格拉底和健康的苏格拉底,也会有不同的感觉,所以说感觉并不符合柏拉图知识的标准,不能产生真正的知识,而只能产生意见——意见的对象介于存在与非存在(有与无,是与非是)之间,如果是非存在的话,那么就是无知,而不是意见了。
西方哲学史论文
西⽅哲学史论⽂西⽅哲学史是欧洲哲学的历史,从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现代哲学的发展史。
当代,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简称之为论⽂。
它既是探讨问题进⾏学术研究的⼀种⼿段,⼜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学术交流的⼀种⼯具。
西⽅哲学史论⽂1 题⽬:关于西⽅哲学中“存在”的理解 所在系别: 作者: 学号: 专业年级: 所在班级: 摘要:在西⽅哲学和宗教学研究中就“存在神学”问题的探讨,是历代学者们经常予以关注的重要话题,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哲学家、宗教学家和史学家从多⽅⾯曾做过诸多论说。
“存在”是西⽅哲学的核⼼范畴,两千多年来深刻地影响着西⽅哲学的发展。
因此,本⽂就“存在 ”这个概念进⾏浅显的分析。
关键词:巴门尼德存在唯⼀本质 1 存在的提出 “存在”概念最早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提出来的。
在他看来,世间万物处于繁芜丛杂的流变中,直接对于万物进⾏研究,只能获得关于具体事物的知识,⽽这种知识由于事物的流变性⽽不够稳定与可靠。
他认为,关于世界的真理性认识。
是对于整个世界的普遍必然性的认识,⽽其认识对象必须具有永恒性,因⽽只有常驻不变的东西才是真理认识的对象。
⾃希腊哲学诞⽣之⽇起就以获得关于⾃然的知识为最⾼理想,⽽⾃然哲学由于⾃⾝局限于感性领域⽽⽆法达成这⼀⽬标。
基于对⾃然哲学局限性的认识,巴门尼德将眼光从流变中的万物投向单⼀的本质,从⽽提出“存在”这⼀概念。
进⽽开创了以“存在”为研究对象的形⽽上学之路。
在《论⾃然》⼀开头巴门尼德就借助⼥神之⼝提出了两条研究的途径:第⼀条是“存在存在,不可能不存在”;另⼀条是“存在不存在,⾮存在存在”。
第⼀条路被他称为真理之路,第⼆条被他称为意见之路。
他认为,只有沿着第⼀条路研究,即认为承认万物的本原——存在,并对其进⾏研究,才有可能获取真理性认识。
接下来他⼜描述了“存在”所具有的属性: 第⼀:存在是唯⼀的,连续的和不可分的。
第⼆:存在是永恒的,不⽣也不灭。
现代西方哲学
二、现象学还原
1、本质还原:具体事实
现象学的悬置:epoche 2、先验还原:自在的客观世界
一般本质 先验自我
三、生活世界
1、生活世界的提出
2、欧洲科学的危机
第三节 海德格尔
Heidegger
著作 《存在与时间》《形而上学导论》《林中路》
1889-1976
一、现象学方法
Kierkegaard
1813-1855 主要著作: 《或此或彼》《恐惧与颤栗》等
一、存在
1、反抗黑格尔
2、孤独的个体:个体的存在高于类本质 3、个体的自由选择
二、生活辩证法
1、感性阶段—绝望
2、伦理阶段—犯罪感 3、宗教阶段—荒谬感
三、主观真理说
1、信仰主义
思考题
1、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
2、胡塞尔的生活世界 3、海德格尔论此在的基本结构 4、海德格尔论语言 5、解释学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存在主义
概况:
也译为生存论,萌芽于19世纪,先驱人物为
陀斯妥耶夫斯基、克尔凯郭尔等人,广泛流 行于20世纪50-60年代。代表人物有海德格尔、 萨特、加缪、雅斯贝尔斯、马塞尔等。 特点是关注人的个体生存意义和生存处境, 强调个体自由选择。
思考题
1、萨特的自由理论
2、萨特的历史人学 3、加缪的荒谬哲学 4、雅斯贝尔斯的生存超越论
第五章 弗洛伊德主义
第一节
Freud
弗洛伊德
1856-1939 著作 《梦的释义》《精神分析引论》《文明 及其不满》
一、无意识理论
1、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2、力比多、爱欲和死欲 3、性格结构 本我、自我和超我
西方哲学发展史
西方哲学思想的逻辑进程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共同历史源头。
一、西方哲学史的历史分期黑格尔:运用了“代”、“期”和“段”这样三级分期法。
罗素:基本上沿用了黑格尔的历史分期法。
对西方哲学史可作以下划分:古代哲学(古希腊罗马奴隶社会哲学)早期(前苏格拉底时期)中期(苏格拉底至亚里士多德时期)后期(后亚里士多德时期)中世纪哲学(西欧封建社会哲学)前期(教父哲学)后期(经院哲学)近代哲学(西欧资本主义社会哲学)以意大利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以英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以法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以德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现当代哲学(19世纪中期以来)前期(19世纪中后期)中期(20世纪前期)当代(20世纪后期至今)二、西方哲学史的主要进展1.古希腊罗马哲学从泰勒斯到苏格拉底之前是古希腊哲学的早期发展阶段。
米利都学派是古希腊最早的一个唯物主义哲学派别。
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阿那克西曼德:“无限”是一切存在物的始基。
阿那克西米尼:“万物的始基是无限的空气”。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具有唯心主义倾向的哲学派别。
主要代表性人物:毕达哥拉斯。
爱非斯学派是古希腊又一个唯物主义哲学派别。
主要代表性人物:赫拉克利特。
爱利亚学派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派别。
主要代表性人物:巴门尼德、芝诺巴门尼德:“存在”概念是对一切事物所有具有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存在属性的抽象。
芝诺:论证存在的唯一和不东,否定“多”和运动。
古希腊哲学的繁荣: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来论哲学克服了以往从具体感性事物中寻求本原的局限恩培多克勒:“四根说”:水、气、火、土。
阿那克萨戈拉:“种子论”:“种子”是万物的本原。
德谟克利特: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
古希腊哲学的中期发展阶段,是从苏格拉底开始到亚里士多德为止的时期。
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人成为与自然并列的哲学主题。
柏拉图:建立起了一个以理念论为本体论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亚里士多德: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的大综合和大发展。
近代西方哲学史
近代西方哲学史
近代西方哲学史是指从 16 世纪到 20 世纪的哲学发展。
在这个时期,哲学不再是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古典哲学,而是转变为现代哲学。
以下是一些在近代西方哲学史上重要的哲学家和他们的主要思想:
1.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如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他们的思想强调了人的自由意志和人的尊严。
2. 17 世纪的哲学家,如约翰·洛克和伊拉斯谟,他们的思想强调了理性和自由意志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思想。
3. 18 世纪的哲学家,如启蒙时代的哲学家,如莱布尼茨、伏尔泰、卢梭等,他们的思想强调了理性、科学和自由民主的重要性。
4. 19 世纪的哲学家,如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他们的思想在哲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
康德的思想强调了理性和自由意志,黑格尔的思想强调了哲学的历史发展和理性主义,马克思的思想则强调了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
5. 20 世纪的哲学家,如存在主义的哲学家,如西塞罗、海德格尔、萨特等,他们的思想强调了个人的自由意志和人的尊严。
此外,分析哲学和实证主义等哲学思潮也在 20 世纪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近代西方哲学史是一个充满着争议和挑战的时期,这些哲学家的思想对现代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一、希腊哲学的起源1、前苏格拉底哲学:主要关注自然学和宇宙论,如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赫拉克利特、阿那克萨哥拉等。
2、苏格拉底哲学:关注伦理学和人类学,以对话和质问的方式探究真理和美德。
3、柏拉图哲学:创立了理念论和灵魂三重结构,影响了后来的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哲学。
4、亚里士多德哲学:建立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关注实体、真理和逻辑原理。
二、中世纪哲学1、教父哲学:主要关注基督教信仰和神学,如奥古斯丁、拉克坦提乌斯等。
2、经院哲学:在基督教神学的基础上,发展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如安瑟尔姆、阿奎那等。
三、现代哲学1、文艺复兴哲学:关注人文主义和人类自由,如伊拉斯谟、弗朗西斯·培根等。
2、经验主义哲学:关注经验和实践,强调观察和实验,如霍布斯、洛克、贝克莱等。
3、理性主义哲学:关注理性和演绎法,如笛卡尔、斯宾诺莎等。
4、德国古典哲学:以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为代表的哲学流派,关注先验论和绝对精神。
四、20世纪哲学1、分析哲学:关注语言和逻辑分析,如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等。
2、现象学:关注经验和意识,探究人类的本质和意义,如胡塞尔、海德格尔等。
3、存在主义哲学: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存在意义,探究人类的自由和责任,如萨特、加缪等。
4、后现代主义哲学:关注多元性和相对性,批判现代性和宏大叙事,如福柯、德里达等。
五、其他重要哲学家和思想家1、卢梭: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和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对现代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尼采:批判了基督教道德和现代性,提出了超人概念和永恒轮回学说,对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3、马克思: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4、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对心理学和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5、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者,对现代物理学和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一、导言西方哲学史是一门探讨人类思想发展历程的学科,通过对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观点、方法和流派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的底蕴和精神。
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讲义
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讲义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西方哲学史》讲义”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西方哲学史》讲义绪论哲学与哲学史就字面上言,哲学史,应该是关于哲学产生、形成、发展的历史,或者说,哲学史就是关于哲学的历史。
因此,在了解哲学史之前,应该了解什么是哲学。
一、哲学的界定(一)、一般的理解(或人们关于哲学所持的成见)1、哲学是科学。
我们关于科学的观念,基本上还停留在十八九世纪,那就是将科学看作是绝对真理的典型。
但科学的进步带来的总是哲学的危机,曾经是哲学的领域,随着科学的发展都分离出去,剩下的还给哲学留下点什么。
既然科学的进步划分为各种领域,成为具体的科学研究部门,则哲学研究的领域在当代应如何确定,在某一门具体科学部门之上,再设置一门关于它的哲学部门是否必要、是否可能?这里涉及到哲学与科学的分界问题。
科学与哲学是以不同的思维方式面对不同问题(事实与存在)的不同学科,是不能混淆的,否则,它们谁都找不到自己。
科学对哲学是必要的,因为科学提供的世界的清晰图景是哲学家所必须了解的,否则,哲学家就无法自觉为哲学家。
哲学对于科学也是必要的,一是科学通过哲学了解自身以及自身的意义,二是科学需要有哲学才不会陷入不知所措,科学需要哲学的批判思维。
哲学还要吸收科学的态度与思维方式,那就是接受批评,而这尤其是哲学本身的反思性所要求的。
爱因斯坦: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的确,现代科学的几乎所有学科都是从哲学中分出来的,哲学作为母亲生出了各个学科,然后它自己反而让人们认识不清而视为无用了,然而,它却是无用之大用。
哲学追问的是一个非因果的东西:是能辩明的理由。
不是找原因,而是找理由,reason,不是cause。
原因有实证科学去找,而我们有什么理由要这样理解而不是那样理解,则是哲学家所追问的。
具体来说,科学与哲学的区别主要是程序和前提的区别:在科学研究中,经常会遇到究竟是程序性研究还是前提性研究?程序是指的时间上的序列性,一种方法的各个环节是一个接一个,不能随意更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体运动的和谐性与可成功性。
近现代西方哲学史
近现代西方哲学史介绍如下:
近现代西方哲学史是指从17世纪开始至今的西方哲学发展史。
在这段时期中,人们对传统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思考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了许多哲学思想上的革新和转变。
17世纪的西方哲学以英国哲学家培根、洛克、休谟等人为代表,主要探讨了认识论、经验论、政治哲学等问题,强调以经验为基础的知识和思考方法。
18世纪,欧洲大陆的法国、德国哲学家开始崛起,他们对于自然哲学的探索,开启了新的哲学思考模式。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的思想,探讨了心灵与身体的关系,这对现代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德国哲学家康德则创立了“先验认识论”,并开创了“自由意志论”和“宇宙论”等学说。
19世纪,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成为欧洲大陆哲学的重要思潮,强调历史的发展与自然进化的关系,影响了现代哲学和社会科学。
另外,尼采、马克思、恩格斯等人也都在哲学、政治、社会等领域提出了自己的思想理论。
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发展进入了后现代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流派,如分析哲学、存在主义、后结构主义等,这些思想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当代西方文化和社会思潮。
总之,近现代西方哲学史是一个思想变革、思潮纷呈的历史时期,其思想贡献对于人类思考与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
近现代西方哲学史
近现代西方哲学史
近现代西方哲学史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现代哲学和近代哲学。
现代哲学从17世纪开始,直到19世纪末。
这个阶段主要集中于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思想的争论,其中包括了叔本华、康德、休谟等哲学家的观点。
这个阶段的主导思想是以理性为基础的知识体系,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取知识。
近代哲学则是从20世纪开始的一系列哲学运动,其中包括了实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和批判理论等不同的哲学流派。
这个阶段的主导思想是推翻以往只重视理性和经验的哲学体系,强调哲学需要关注社会、文化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包括了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福柯等人。
近现代西方哲学史可以被视作哲学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它为人类思维提供了丰富多彩、思想深邃的思考方式。
西方哲学史—物质与精神(五篇模版)
西方哲学史—物质与精神(五篇模版)第一篇:西方哲学史—物质与精神古希腊哲学中的“物质与精神”****** | ***古希腊哲学中的“物质与精神”学院:******** 学号:******* 姓名:***从现代哲学观点看,人既是物质实体,又是精神实体。
人的物质性与精神性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补充。
人的世界也因此具有物质精神二象性。
自古希腊哲学文化开始繁荣之际,在大量众多的神学论中开始诞生如米利都学派和爱利亚学派等的自然哲学思想,与宗教不同,他们更加注重自然科学的研究,即人类对物质的客观存在具有初步认识,即便当时还不成熟。
而自苏格拉底起,他主张客观真理,认识事物的可能,并且首次提出了“美德即知识”这一观点,这就是现代精神文明的雏形。
古希腊哲学与现代哲学的渊源都是可以逐步去深究的。
物质精神二象性人的本质问题,就是哲学的本质问题。
人与物的关系实质上是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是从人的角度表述的哲学基本问题。
不少人对物的偏执崇拜是唯物主义,对精神的单纯追求则出现不完整的世界观。
道德冲突的实质就是人的物质性与精神性的冲突。
物的功能迅速提高,人的道德却徘徊不前,这是人类的智慧与道德的“精神分裂症”。
爱因斯坦写道:“物理学当前的局面可以概括如下:有一些现象可以用量子论来解释,但是不能利用波动理论来解释,如光电效应;有一些现象只能用波动理论而不能用量子论来解释,如光遇到障碍物会弯曲的现象;但是又有一些现象既可用量子论又可用波动论来解释,如光沿直线传播。
那么对于这么多对光的定义,到底哪一个才能确切说明其特性,最终证明,波粒二象性是一个最合适不过的结果。
波粒二象性是物质的辩证属性,从此也体现了现代物理学的新思维方式,更反映出,在辩证物质与精神的观点上,我们不得不承认物质与精神的在当代社会下的相互依存关系。
不得不说,物质有点像粒子,精神有点像波,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也是互补的。
例如:物质是本原,精神是派生物;物质是实体,精神不是实体;物质无需载体,精神必须以物质为载体;物质受时空限制,精神不受时空限制;其次,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人对于物质和精神的需求都是必须的,故从哲学的立足点出发,我们必须同意物质精神二象性这一说法。
现代西方哲学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刘放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包括德国古典哲学在内的整个近代西方哲学。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有了诸多新的变化和发展,呈现出一些值得注意的演进态势。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永葆青春,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就必须对此予以密切关注和深入考察,从中汲取营养,推动自身的不断创新。
因此,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现代西方哲学的来龙去脉作宏观把握,无疑是一件富有意义的工作。
从西方近代哲学到现代哲学西方近代哲学通常指从笛卡尔到黑格尔这一时期的哲学,从整体上说属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其中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经验论和唯理论等派别的对立,但它们大都在不同程度上肯定哲学不应以“神”为中心,而应以“人”为中心;人可以而且应当凭借本身固有的理性能力(包括经验感知和理性反思)去认知世界。
这种理性精神既含有一种以资产阶级的人权思想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又与当时兴起的近代自然科学精神相一致。
通过对理性的倡导,当时的哲学家们把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其对象(客体)的世界明确区分开来,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被提到哲学的首位,西方哲学发展由此出现了所谓认识论的转向。
这一转向克服了古代哲学的素朴性和中世纪哲学的神秘性,对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科学反对宗教的斗争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是,西方近代哲学同时又隐含了严重的片面性和深刻的矛盾。
这首先表现在原本丰富多彩的“理性”日益走向狭隘化、绝对化。
近代哲学家们用“理性”构建的哲学体系,往往成了与现实生活和科学发展相脱节的抽象形而上学体系。
这种体系不仅被当作“科学的科学”,而且被用来论证资本主义社会的合理性。
其次,由于将主客、心物的区分绝对化,近代哲学家在不同程度上陷入了二元论。
二元论在认识论上必然导致与理性精神相悖的独断论或怀疑论。
由于二元论将主客分离,主客体的存在都被抽象化,成了纯粹的意识实体或自在的物质实体,由此出发建立的哲学要么是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要么是与人无关的机械唯物主义或自然主义的唯物主义。
现代西方哲学史
现代西方哲学史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当时的英国和法国产生了一系列的哲学思潮,他们把西方哲学从宗教和传统的影响中剥离出来,开始以科学方法来研究哲学问题。
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开始把新思想融入到哲学中,他们重新审视西方哲学,把它们从传统的影响中剥离出来,开始探索真理,比如康德和黑格尔。
十九世纪,特别是十九世纪后半叶,西方哲学家开始把哲学研究从传统的宗教和科学的框架中剥离出来,开始以自身的方式来研究哲学问题,比如马克思、尼采和费尔巴哈。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家开始以更加主观的研究方式来研究哲学,他们把哲学和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比如霍布斯、波普特和萨特。
现代西方哲学史有许多不同的视角和方法,他们把哲学从宗教和传统的影响中剥离出来,把哲学和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并以主观的方式来研究哲学问题。
这些思想和方法给现代哲学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使哲学
不再被视为宗教的一种形式,而是一种独立的学术领域。
近现代西方哲学史
近现代西方哲学史
近现代的西方哲学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末期,当时以法国启蒙运动为代表的思想家推崇理性和科学,强调人的自由和平等。
随后,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了关于“先验认识”的思想,一次深刻的哲学革命。
康德把哲学分为“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并强调自由和道德中的合乎理性的选择。
在康德思想的基础上,黑格尔认为,哲学的目的是发现绝对精神,而“绝对精神”是一个完全自给自足的整体,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黑格尔通过自我否定的思想,推进了哲学的思维进程。
19世纪中叶,在康德和黑格尔思想的影响下,来自德国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们相继崛起。
他们相信,世间万物不仅仅是存在而已,而且还有一种“本质”,那就是“思维”。
他们认为世界是由思想构成的,人类和宇宙都是精神的产物。
这种哲学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文化和社会。
20世纪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方哲学也逐渐趋于多元化。
分析哲学逐渐兴起,透过语言来寻求思想真相;实验哲学则主张关注现象学以及实验心理学。
而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新兴的哲学学派则进一步挑战了传统哲学的基础。
总之,近现代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脉络历经曲折,但至今仍不断地拓展和发展。
无论是以前还是今天,哲学都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认识方式的基础。
现代西方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引言现代西方哲学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和复杂性的思想体系之一。
它涵盖了众多重要的哲学家和学派,探讨了各种关于人类存在、道德和认识的问题。
本文将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主要思想派别以及对当代世界的影响进行探讨。
历史背景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启蒙运动,当时哲学开始从神学和传统权威中解放出来,追求理性、自由和平等。
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了“启蒙的标志是人类从未成年状态解脱出来”的理念,成为现代哲学的理论基础。
主要思想派别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20世纪初的一种哲学运动,强调只有经验可以用以确认或否定陈述的哲学观点。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只有语言的形式和意义才有意义,而存在主义则认为只有个体的存在和真实经验才有意义。
分析哲学20世纪初期,分析哲学兴起于英国和维也纳学派,致力于通过分析语言和概念来解决哲学难题。
逻辑实证主义和哲学家和牛津学派都属于分析哲学的范畴。
反理性主义反理性主义是20世纪中叶的一种哲学运动,挑战了传统哲学中理性和逻辑的地位。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提出了去中心化的思想,认为现代哲学需要摆脱中心和边缘的二元对立。
影响力现代西方哲学对当代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在认知科学、社会学、文化研究、人类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哲学家们对现代技术、全球化、政治权力和人类自由等议题的探讨,促使人们对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结论现代西方哲学是一门复杂而深刻的思想体系,它在20世纪塑造了当代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基础。
从实证主义到现象学,从逻辑实证主义到存在主义,各种思想派别都在探索和解决人类生活中最为基础的哲学问题。
它们的思考和贡献不仅拓展了人类认知的边界,也为当代社会和政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西方哲学史现代欧洲大陆哲学
西方哲学史现代欧洲大陆哲学Western philosophy has a rich history that spans over thousands of years. From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s like Socrates, Plato, and Aristotle to influential thinkers inthe modern era, such as Descartes, Kant, and Nietzsche, Western philosophy encompasses a wide range ofphilosophical traditions and ideas. In this discussion, we will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uropeancontinental philosophy.西方哲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跨越了数千年。
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到现代时期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如笛卡尔、康德和尼采,西方哲学涵盖着广泛的哲学传统和思想。
在本次讨论中,我们将重点关注现代欧洲大陆哲学的发展。
Modern European continental philosophy emerged in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ies as a response to the changing social, political, and intellectual landscape. It sought to challenge traditional metaphysics and epistemology by emphasizing subjective experience, existentialism, phenomenology, and critical theory. This departure frommore analytical perspectives found in Anglo-Americananalytic philosophy led to innovative ideas and approaches.现代欧洲大陆哲学兴起于19世纪和20世纪,作为对社会、政治和知识领域变革的回应。
近代西方哲学史
近代西方哲学史
近代西方哲学史,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启蒙时期、19世纪哲
学和20世纪哲学。
启蒙时期是指18世纪的欧洲,这个时期被认为是现代哲学的开端。
启蒙时期的哲学家主张理性、科学和道德的自主性,他们反对传统的
宗教和上层贵族的倡导,呼吁民主、自由和人权。
这个时期的哲学家
包括伏尔泰、卢梭、休谟、康德等人。
伏尔泰是启蒙时期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强调自由和平等,反
对王权和教会的压制。
卢梭则主张自然状态下人的善良本性,并提出
了社会契约论。
休谟则提出了经验主义和关联主义,认为所有的知识
都来自于经验和感觉。
康德则强调了道德的自主性和人类理性的重要性。
19世纪哲学则是探讨心灵、自然和科学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哲学
家包括黑格尔、庞加莱等人。
黑格尔强调自由的意志和灵魂的意识,
他认为人通过历史的变化来追求自由。
庞加莱则是探讨虚构概念、空
间和时间的理论物理学家,他提出了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对于后来的物理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世纪哲学则是探讨语言和思想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哲学家包括罗素、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等。
罗素主张理性和客观真理,他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维特根斯坦则提出了语言哲学,认为语言和世界的关系很重要。
海德格尔则强调了存在的本质和人类与世界的关系,他认为人类需要发掘世界的深层次含义。
总的来说,近代西方哲学史是探讨自由、道德和科学的历程。
这些哲学家的思想和成就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思考方式和世界观。
西方当代哲学
结构主义是二十世纪下半最常使用来分析语言、文化与社会的研究方法之一。
不过,“结构主义”并不是一个被清楚界定的“流派”,虽然通常大家会将索绪尔的作品当作一个起点。
结构主义最好被看作是一种具有许多不同变化的概括研究方法。
就如同任何一种文化运动一样,结构主义的影响与发展是很复杂的。
广泛来说,结构主义企图探索一个文化意义是透过什么样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结构)被表达出来。
根据结构理论,一个文化意义的产生与再现造是透过作为表意系统(systemsofsignification)的各种实践、现象与活动. 结构主义的方法有两个基本特征。
首先是对整体性的强调。
结构主义方法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对共时性的强调。
强调共时性的研究方法,是索绪尔对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有意义的贡献。
索绪尔指出:“共时…现象‟和历时…现象‟毫无共同之处:一个是同时要素间的关系,一个是一个要素在时间上代替另一个要素,是一种事件。
在整个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间,萨特所推行的存在主义占据着主导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在六十年代,结构主义开始冲击法国并显示出优势。
结构主义最初在法国流行,继而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
结构主义反对人性自由和选择的观点,而是集中关注人类行为是由各种各样的结构组织所决定的研究。
现象学是20世纪在西方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
它具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
狭义现象学指20世纪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学派,创始人为德国哲学家E.胡塞尔,其学说主要由胡塞尔本人及其早期追随者的哲学理论所构成。
广义现象学首先指这种哲学思潮,其内容除胡塞尔哲学外,还包括直接和间接受其影响而产生的种种哲学理论;其次它还指20世纪西方各人文学科中所运用的现象学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胡塞尔赋予“现象”的特殊含义﹐是指意识界种种经验类的“本质”﹐而且这种本质现象是前逻辑的和前因果性的﹐它是现象学还原法的结果。
现象学不是一套内容固定的学说,而是一种通过“直接的认识”描述现象的研究方法。
它所说的现象既不是客观事物的表象,亦非客观存在的经验事实或马赫主义的“感觉材料”,而是一种不同于任何心理经验的“纯粹意识内的存有”。
西方哲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西方哲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西方哲学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起源,主要涵盖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思想。
他们强调思考与推理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哲学问题,如真理、美、道德等。
中世纪哲学是基督教信仰与古希腊哲学思想的结合,主要以圣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为代表。
他们将基督教信仰融入哲学思考中,探讨了神学、自由意志等问题。
近代哲学从16世纪开始,主要包括了笛卡尔、斯宾诺莎、休谟、康德等哲学家的思想。
他们试图通过哲学方法解决科学、宗教、政治等领域的问题,提出了唯理主义、唯心主义、经验主义等不同的哲学观点。
现代哲学主要发生在20世纪,如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流派。
现代哲学强调对语言、文化、权力等问题的关注,对传统哲学观点进行批判与反思,提出了多元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新的哲学思考方式。
综上所述,西方哲学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主题和观点,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西方哲学史归纳》1、论述尼采的超人哲学答:尼采认为真正的哲学应当成为关于人的学说,而超人则是人的目标而和理想,因此真正的哲学应当成为超人哲学。
从这意义上讲,尼采的超人是用来取代基督教上帝和传统理性派哲学的绝对理性概念的。
为了挽救和重新肯定人的价值和意义,需要为人寻找新的依靠和理想。
既然上帝一四,那么就为人寻找新的上帝。
这个新的上帝不是彼岸世界造物主,而是处于现实世界的、有血有的“超人”超人的肯定性内涵:生命力旺盛、特立独行、酒神精神的体现;超越人类的卓越者,人类的自我超越;意义的创造者、生命的主宰者、道德的赋予者;超人是人的理想类型,是大地的意义,是人的未来。
总之,尼采的超人是一个具有多层次,多方面含义的概念。
人们可以对它作不同的解释。
就其基本含义说,超人无疑是人的生命力和本能,即权力意志的理想化和人格化,是与理性派哲学和基督教传统所确立的人的价值相反的新的价值观念的理想化和人格化,或者是狄俄尼索斯情节的理想化和人格化,因此,应当从整个尼采哲学,特别是其权力意志论的基本倾向来解释和评价他的超人哲学。
2、试分析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
答:胡塞尔对生活世界世界的解释类似与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的理论,科学和哲学的理念世界,实践活动的生活世界,纯粹自我和纯粹意识的世界。
他企图首先把科学和哲学的观念世界还原为实践活动的生活世界,即指出科学和哲学的理念是生活世界中的理论和技术的实践活动的产物;然后再把实践活动的生活世界还原为纯粹自我和纯粹意识的世界,即指出生活世界是纯粹自我的意识活动的产物。
在胡塞尔看来,生活世界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所生活于其中、所经历和所体验的人的经验世界的总体。
生活世界具有主体性、价值性、相对性、主体间性、原初性、总体性、非课题性、奠基性等多方面特征。
其中,最根本的特征是,生活世界是主体性的世界;生活世界是原初性的世界;生活世界对理论世界而言是具有奠基性的世界。
胡塞尔强调生活世界的主体性特征。
作为主体性的生活世界,指生活世界是一个从主体的特殊的视野所经历、所体验的世界。
这个世界与每个人直接的、具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过程,尤其是与每一个人所从事的特定的职业密切相关。
在这个世界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意识经验、兴趣指向和价值选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需要和生活目标,因而生活世界都是主观的、相对的,从而在表现形态上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活世界如“科学家的世界”、“农民的世界”、“工匠的世界”等。
由于有许多的主体而不是一个主体共同地生活于其中,所以,生活世界又是一个主体间性的世界。
正是基于生活世界的主体性,胡塞尔强调生活世界的另一个主要特点:生活世界是人的原初的经验世界,或者说,生活世界是人的原本的生活经验。
这样,胡塞尔就把生活世界和经验世界看做是相同的东西。
生活世界是由知觉实际地被给予、被经验的世界,知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生活世界是直接给予我们的,是预先给予的世界,是原初明证性的王国,因而生活世界本身具有在先性、明证性和给定性。
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与单个的对象和事物都是被给予的,但是在给予方式上存在明显的不同,生活世界本身包括众多的事物,是作为完整的整体被给予的。
生活世界是人们所直观、所经验的事物的总体,是为我的存在之物的总体。
生活世界本身也不是一种固定的一成不变的状态。
由于生活世界具有经验上的原初性和在先性,生活世界就成为自然而然的、理所当然的世界,成为前科学的、非课题性的世界。
3、论海德格尔“此在”的基本结构.此在概念:缘在、亲在、定在。
指人的存在答:(1)此在在本质上包含着在世之中存在。
世界是此在的在的敞开状态。
此在与世界同时出现,同时在此。
此在与世界二者浑然一体的。
由此,在世之中存在是此在的最根本的存在结构,是此在的先验规定性。
此在的在世存在本质上是烦(或称忧虑、担忧、操心)。
只要此在是在世的在,它就彻底地为烦所支配。
“在世打上了烦的印章”。
此在的本体论意义是烦。
(2)生存性海德格尔认为,此在的本质就是他的生存。
生存在本质上能存在。
即超越自身存在的能力。
人以外的一切存在者都是现成已有的东西,是他们所是的东西,是给定的,此在总是先行其自身的在,是其所不是,而将要是的在。
此在总是可能之在。
按照他的可能性来在。
理解作为此在的在的结构,能对存在有所领会因而能进行筹划、设计、选择和判断。
进入到各种可能性之中。
因而,此在成为自由的超越性的存在,能使人出离被抛的境地,达到最本己的可能性。
(3)本己性海德格尔认为此在具有向来我属的性质,即此在总是我的存在。
生存就是此在作为最本己的能在而言的自由存在的可能性。
此在立足于自己生存就是此在的存在的本真状态。
达到最本己的可能性。
立足与自己存在。
向来我属的性质。
(4)时间性此在的时间性有以下几点规定:①此在对存在进行理解的地平线,是澄明和展开在的意义的基础。
也就是此在对其他存在者开放的基础。
②是指此在的存在的有限性,即此在在时间上是有终结的。
③此在自身超越的基础。
此在是先行于自身的存在,是作为可能性将来而存在。
此在总是走在自己的前面,进入到所期待的未来。
自由与超越是在时间中展开的4、论述弗洛伊德的心理构成理论答: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划分为三个基本层面:一是:“本我”(id),这是由本能和欲望构成的无意识层面;二是“自我”(ego),代表着理性和判断的层面;三是“超我”(super ego),它是由道德观、是非观、良心等构成的对“本我”的道德限制层面,实际上是社会文明规范在个体中的内化。
弗洛伊德指出,“本我”和“自我”服从于不同的原则。
“本我”由各种非理性的本能和欲望构成,其中最根本的是性欲冲动,即“力比多”,它为人的各种活动提供动力,它唯一追求的目标是获得快乐,因此,“本我”的活动遵循快乐原则。
而“自我”代表着理性和判断,它既要满足本能对快乐的追求,又要用“超我”的道德和是非观来约束本能的活动范围,使之符合现实的要求,因此,“自我”的活动遵循现实原则。
健全的心理机制应当是“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面处于平衡状态,而实际上它们之间的冲突是常常发生的。
5、论述詹姆士的彻底经验主义思想.P198第一,彻底经验主义像休谟及其后继者的经验主义一样,把哲学、科学以及人的全部认识局限于经验和现象范围。
詹姆士一再强调必须撇开经验之后是否存在物质或精神实在的问题。
第二,彻底经验主义克服了休谟、穆勒等人的经验主义以及黑格尔主义为代表的理性派唯心主义的片面性,特别是克服了心物对立等二元论的局限性。
詹姆士的主要理由是:他把事物之间的关系(无论是连接或分离关系)都当作经验对象,把被拆散的、七零八落的经验连成统一整体,使整个对象世界成立一个统一的纯粹的经验世界。
第三,詹姆士的彻底经验主义与他的意识流派学说密切相关。
彻底经验主义的出发点是所谓纯粹经验或者说直接经验,而这正是意识流、思想流的别称。
詹姆士所说的经验不是感官所接受的感觉,还包括其他一切心理活动,甚至包括潜意识和下意识的心理本能活动。
他们不是确定的、无以名状的,而且后者还是其经验的根本内容。
这样的经验显然无法用理性概念来说明和解释,只能依靠本能的、非理性的体验。
詹姆士不仅不排斥,甚至还倡导科学,肯定用理性或逻辑来表达的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但他认为它们无非是用人们自己创造的名称和符号构成的,而且是僵固的东西。
它们只有作为工具使用的价值,不能达到活生生的纯粹经验,没有实在的意义。
为了达到后者,只能依靠非理性的本能和直觉。
詹姆士的彻底经验主义的这种非理性的倾向与布拉德雷、克罗齐等人的有关理论一致。
6、试分析马克思舍勒关于精神和生命关系的基本思想。
P390答:首先,生命冲动和精神是人的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
缺乏精神的人不是现实的个人,他无法把自己同动物区分开。
没有生命冲动的人不是实在的人,而是鬼怪或幽灵。
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必须同时兼顾生命冲动和精神于一身,熔激情与理智于一炉。
人既是生命冲动的体现,又是精神活动的场所,人是生命冲动与精神之间的张力和运动的中介,他不栖于某一地。
其次,生命冲动强大而富有生命力,然而它是盲目并趋向有限的困境。
生命作为一种盲目的欲望和动能,需要精神的限制和引导;精神协调人的各种欲望和需要,引导生命冲动实现精神和价值目标。
由于生命冲动趋向于有限的困境和死亡,因此它需要借助精神来摆脱这种目的论的结局,使生命达到精神的完美和谐的最高价值境界。
第三,精神丰富而绚丽多姿,然而虚无且缺乏动力。
精神作为一种动态的趋向性需要有实在的内容去充实它,精神作为一种虚无需要生命去“加重”它,精神需要从生命冲动中汲取原始力量、激情和欲望。
精神只有生命的推动下才能实现其无限丰富的样式,才能得到自身最终的完美与和谐。
在舍勒看来生命和精神处于不同的领域,当两者相接触时,必然会产生一种“紧张的状体和本能的冲突”,这种体现在人升上的不断克服“紧张”、“冲突”的过程,也是生命与精神互相补偿的过程。
舍勒把这一过程称之为“生命精神化”和“精神生命化”。
完整的人就是这两者的统一,他既是生命的人,又是精神的人。
7、论述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基本观点哈贝马斯以语言哲学、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的观点,对交往行为做出新的规定。
从交往行为所涉及的关系看,它包含着三重观点,对交往行为做出新的规定,从交往行为所涉及的关系来看,它包含三重关系:第一,认识主体与事实世界的关系;第二,在一个行为社会世界中,处于互动中的实践主体和其他主体的关系;第三,一个成熟而痛苦的主体与其自身的内在本质、自身的主体性、他者的主体性的关系。
哈贝马斯再三强调把交往行为与工具行为严格区别开来。
他说,不仅仅要看前者是基本的人类行为,而后者是非基本的人类行为,更应认识到前者在原生性的,而后者不过是从前者派生出来的;前者以实现行为双方一致为目的,而后者的行为目的则是个人的私立。
在哈被骂看来,人类奋斗的目标是实现交往行为的合理化,但在现实社会中,人类的交往行为往往被扭曲,非常不合理。
所以,摆在人类面前的刻不容缓的任务实现交往行为的合理化。
他所提出的基本措施:(1)选择恰当的语言对话。
哈贝马斯把语言视为交往行为的杠杆。
在他看来凡是有交往行为的地方,便有言语行为的出现,反之,凡是言语行为受阻或被扭曲的地方,便不会有合理的交往。
(2)承认和尊重共同的规范标准。
哈贝马斯认为,在市场上和其他领域中建立起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秩序,必须认可社会中存在的规范标准。
因为这些规范标准影响和约束着每个人的行为,所以他们是社会关系能够不受干扰和破坏而得以维持的前提。
哈贝马斯把交往行为合理化寄托在社会全体成员对共同规范的认可上,他提出了“普遍化”原则。
所谓普遍化原则就是指:加以承认和尊重的规范标准应是能代表大多数人的意志,能被大家普遍接受和遵循。
为了论证实现交往行为的合理化必须由共同、普遍的规范标准来指导,他提出了一种商谈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