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数学说课教案用比例解决问题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数学说课教案解比例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数学说课教案解比例

解比例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课本35页,例题2、例题3、及做一做。

)2、教材分析《解比例》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以下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分三个围度:(1)、认知: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3)、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的安排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1、认识解比例的意义。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5、说教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6、说学情、学法:学生是在学习了比、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后学习解比例的,对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已经认识,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主要采用了以练习法、讲解法和自学辅导法等。

二、说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想不想去旅游?(想)现在跟老师一起去北京世界公园去看一看,好不好!(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并让学生说图片的认识,适当教育)(这样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对这节课的注意。

)复习引新出示按1:25制成,模型高度是 5.86米,实际高度是146.5米的金字塔图片(1)同学们请用这四个数写一个比例,(请学生展示作品)。

(2)比例同学们已经写出来了,那么谁来说说什么叫比例?(表扬学生)(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学生齐说)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上面的比例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

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说课: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说课:用比例解决问题

朋友们平时一定要多看看(kàn kàn)老师资格证说课稿,多学习多看哦,老师资格考试网为您整理“老师资格证小学数学说课:用比例解决问题〞,欢送您阅读下载!?用比例(bǐlì)解决问题?说课稿一、说教材(jiàocái)1、教学内容:这局部内容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5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的根本应用题。

为了(wèi le)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络,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要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方程〕解答。

例6教学是反比例意义的应用,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根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的。

那么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在原有解法的根底上,通过自主参与,发现、归纳出一种用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根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

从而进一步进步学生分析解容许用题的才能。

成正、反比例的量,在生活实际(shíjì)中应用很广,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接触过这种情况的问题,如归一、归总应用题,只不过那时是就题论题,没有上升到一般规律。

这里主要使学生学惯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在原有认识的根底上,再让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般规律。

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纯熟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络,也为中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

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正、反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稳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所以,在教学上要非常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在这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展判断,这是数学学习所特有的才能。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基本性质和基本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不仅巩固了学生对比例的知识,而且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比例的运用:成正比例、成反比例、不成比例;2.比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确定比例关系、列出比例式、解比例式、检验答案;3.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行程、生产等方面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比例知识,对于成正比例、成反比例、不成比例有了初步的理解,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学生对于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比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列出比例式、解比例式,并能够进行检验;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如何正确列出比例式、解比例式,并能够进行检验;2.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以及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黑板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比例解决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基本概念:回顾比例的基本知识,复习成正比例、成反比例、不成比例的概念;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比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4.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6.布置作业:布置一些实际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进行巩固。

《用比例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用比例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用比例解决问题》数学教案用比例解决问题篇一:概述一、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的概念,并能够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2. 学会比例的相似性质;3. 掌握比例中的常用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掌握比例中的常用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比例的相似性质。

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合作学习、问题解决法。

五、教学辅助工具:教学板、教学PPT。

六、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比例吗?为什么要学会用比例解决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们展开讨论。

然后,老师给出比例的定义和应用场景,并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计算物体的放大缩小比例、解决食谱问题等。

2.探究(45分钟)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实际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用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绘图、列式、图表等方式解决问题,并进行讨论和比较。

3.总结(10分钟)在学生完成探究任务后,老师与学生一起对比例的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并强调比例的相似性质。

同时,老师提供一些常用的计算方法,如比例乘法、比例除法等,及时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观念。

4.拓展(15分钟)为了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老师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应用比例解决。

例如:假设手机屏幕宽度是6cm,现在要将其等比例缩小为4cm,请问缩小后的屏幕高度是多少?5.练习(20分钟)老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订正。

题目可以包括比例计算、应用题等。

6.作业(5分钟)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在家进行完成,并鼓励他们多多应用比例解决问题。

篇二:课堂示范一、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的概念,并能够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2. 学会比例的相似性质;3. 掌握比例中的常用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掌握比例中的常用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比例的相似性质。

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合作学习、问题解决法。

五、教学辅助工具:教学板、教学PPT。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数学说课稿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数学说课稿用比例解决问题

2014年四川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数学说课稿:用比例解决问题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5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

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要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方程)解答。

例6教学是反比例意义的应用,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的。

那么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在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发现、归纳出一种用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成正、反比例的量,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接触过这种情况的问题,如归一、归总应用题,只不过那时是就题论题,没有上升到一般规律。

这里主要使学生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般规律。

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也为中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

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正、反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所以,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在这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这是数学学习所特有的能力。

2、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判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推理能力。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全文5篇]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全文5篇]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全文5篇]第一篇:《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教师:甘浚镇星光小学吴有教学内容: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难点、关键:重点:运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关键:弄清题中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等。

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下面各题两种量成什么比例?(1)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时间。

(2)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3)每块地砖的面积一定,所需地砖的块数和所铺面积。

(4)书的总本数一定,每包的本数和包装的包数。

过程要求:①说一说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②判断成什么比例。

③写出关系式。

如:2、根据题意用等式表示。

(1)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速度,3小时行驶210千米。

(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到达。

如果每小时行56千米,要5小时到达。

70×4=56×5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5 (1)出示课文情境图,描述例题内容。

板书:8吨水10吨水水费12.8元水费?元(2)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过程要求:①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

②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解答情况,并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①汇报解决问题的结果。

引导提问:A.题中哪两种量是变化的量?说说变化情况。

B.题中哪一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C.用关系式表示应该怎样写?②板书: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8X=12.8×10X=X=16答:略 (3)与算术解比较。

①检验答案是否一样。

②比较算理。

算述解答时,关键看什么不变?板书:先算第吨水多少元?12.8÷8=1.6(元) 每吨水价不变,再算10吨多少元。

1.6×10=16(元)(4)即时练习。

《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通用10篇)

《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通用10篇)

《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通用10篇)《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提高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正、反比例的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归一、归总应用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2、下面各题中各有哪三种量?那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是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怎样?它们成什么比例?你能列出等式吗?(1)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每本30页,可装订200本,每本50页,可装订120本。

(2)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2小时行驶6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8小时可行240千米。

(3)读一本书,每天读20页,6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5页,需要x天读完。

3、课件出示例5情境图,问: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指名回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1)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2)引入新课:象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讨论如何运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这类问题。

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1)学生再次读题,理解题意。

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题:①问题中有哪三种量?哪一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是变化的?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2)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数学说课教案:解比例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数学说课教案:解比例

1. 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解比例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解比例的方法:交叉相乘法、等比例代换法。

3.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解比例时的计算方法和逻辑思维。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例的性质和解决实际问题。

2. 利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

3.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比例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演示解比例的方法。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解比例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分析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比例概念和解比例方法的掌握情况。

2. 练习题目: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目的正确率和解题思路。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比例的相关概念和解题方法。

2.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量的练习题目,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案例素材: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讲解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演示解比例的方法。

2. 第2周:练习解比例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3. 第3周: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4. 第4周:总结本单元内容,进行复习和测试。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3篇

《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3篇

《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1说教学目标: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

2.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说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

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经历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2.学法:理解分析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说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说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复习迁移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1)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2)我们班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3)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4)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水费和用水的吨数。

2.师:同学们,全社会都在节约用水,在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用水问题里也藏有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培养能力1.教学例5(1)出示挂图:观察画面,说出题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2)出示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3)提出: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4)学生试着解答,并汇报解法。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生1:12.8÷8×10生2:10÷8×12.8=1.6×10 =1.25×12.8=16(元)=16(元)(5)激励引新师:这两种方法都合理,还可以有什么方法解答呢?学生互议,师引导,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师指出:这样的问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和基本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比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即通过设定未知数,列出比例关系式,解方程求解未知数;二是比例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即把比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购物、行程等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比例知识,对于比例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和基本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比例知识,或者在列比例关系式时出现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比例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比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列出比例关系式,求解未知数;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将比例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即列出比例关系式,求解未知数;2.教学难点:如何将比例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购物、行程等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实物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比例解决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新课导入:介绍比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关系式及其求解过程;3.案例分析:通过一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5.总结提升:对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将比例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6.练习巩固: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解比例》教案+试讲稿+说课稿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解比例》教案+试讲稿+说课稿

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的解比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解比例的过程,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比例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知识间关系的理解,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灵活解比例三、教学难点利用解比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四、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比例的基本性质。

并提出问题: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是否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项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解比例。

2.探究新知活动1:探究例2呈现例2: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度约320m。

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的高度的比是1:10。

这座模型高多少米?引导学生根据相关量之间的关系列出比例。

总结:设这座模型的高度是x米,可以列出x:320=1:10。

接着请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求出x的值,并提问:你会解比例吗?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同桌交流。

总结: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列出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的等式,再解方程,求出未知项。

10x=320×1,x=32。

并请学生进行规范板演。

并提示学生对所求的未知数进行验证,养成检验的习惯。

活动2:探究例3呈现例3:把比例的形式改为分数形式,进一步巩固深化解比例的技能。

教师顺势提问:这种形式的比例你会解吗?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后解决问题。

总结:将分数形式转化成比例形式后,按照例2的方式进行求解。

解得x=3.75。

并通过多媒体呈现学生的结果。

3、巩固练习带领学生完成课本42页做一做。

巩固和提高学生解比例的技能。

4、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为自己表现怎样?教师提问,学生回答5、作业必做题和选做题,写出数学日记。

五、板书设计试讲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数学教师的6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解比例》,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2023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共二篇)

2023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共二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一)一、说教材《用比例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第三节比例的应用的一个子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材在这部分内容中安排了例5和例6两个含正、反比例的问题,这类问题学生实际上已经接触过,只是用归一、归总的方法来解答,本节课要让学生从比例知识的角度寻找一种新的解决这种特殊数量关系的方法,从而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解答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方程,也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所以这一教学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的正、反比例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另外也是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

二、说学生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也学习过列方程解应用题,也会解决生活中有关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

而且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合作、交流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但根据以往教学这个内容的经验看,学生更容易接受以前的解决方法,而对用比例列方程解决这两道例题感到很繁琐,部分学生从题中找到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的两个量,并列出方程都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用比例解决这类问题对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要求更高。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1)掌握用正比例、反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反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3)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使自身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养成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

《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

《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能够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四、说学情用比例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对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正、反比例的意义的背景下进行探索学习的。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信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定能突破重、难点知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五、说教法、学法现代教育家认为:“课堂教学,不应把学生当作“收音机”,只接收信息。

而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氛围。

提供“舞台”,让学生亲身去体会、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去交流。

这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真谛”。

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安排:1、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新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生在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面的探究呈现素材。

2、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利用学生已有的解决有关基本问题的方法和比例关系的知识,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数学活动,探究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解题步骤。

3、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看、想、交流等数学活动,自觉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4、从“一题多解”的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整节课充分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

六、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能够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时间、空间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让每一位学生自始至终共同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获得数学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设计的教学程分为四大块:联系实际,习旧引新: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师招聘面试小学数学说课稿:解比例

教师招聘面试小学数学说课稿:解比例

2022X教师招聘面试小学数学说课稿:解比例一、说教材《解比例》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比例的根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表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时机,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时教学目标分三个围度:1、认知: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根本性质解比例。

2、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稳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根本性质。

3、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1、认识解比例的意义。

2、应用比例的根本性质解比例。

课前打算了教学多媒体;采纳了尝试教学法、练习法、讲解法和自学辅导法等。

二、说教学过程复习引新1.做第32页复习题。

出示复习题。

让学生先思考可以怎样想。

根本性质,把已知的一个比的前项、后项同时扩大。

]让学生依据思考的方法在括号里填上数。

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括号里的数。

2.依据比例的根本性质把下面的比例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

(口答)4:3=2:1.5=x:4=1:2提问;依据积相等的式子,你能求出最后一题里的x吗3.引入新课。

在上面两题里,第1题是求比例里的未知项。

(板书: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从第2题可以看出,依据比例的根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里其它一个未知项.这种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

(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应用比例的根本性质来解比例。

教学新课1.教学例2。

出例如2。

提问:你能用比例的根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未知项x吗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方法做。

再试着做做看。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第—步的依据是什么,并向学生说明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2.教学例3。

出例如题,让学生用比例形式读一读。

让学生解答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指名口答解比例过程,老师板书。

让学生说一说解比例的方法。

指出:解比例一般按比例的根本性质写出积相等的式子,再求未知数x。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1)》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1)》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1)》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1)》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学会了如何列比例,以及如何进行比例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比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发现比例关系,并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比例知识,对于如何列比例,如何进行比例的计算,都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灵活运用比例知识,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比例关系,并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比例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灵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喜欢解决问题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比例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比例关系,并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比例关系,并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直观地展示比例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发现比例关系,并引入新课。

2.新课导入:讲解比例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明白比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3.实例讲解: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比例来解决问题。

4.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4-3-5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4-3-5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4-3-5 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4-3-5 用比例解决问题》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材中,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例关系,并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对比例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找寻比例关系感到困难,对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找出问题中的比例关系,并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找出问题中的比例关系,并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中的比例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比例关系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例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新课:讲解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找出问题中的比例关系,并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3.实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4.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比例解决问题的掌握程度。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确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其应用。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数学说课教案:解比例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数学说课教案:解比例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数学说课教案:解比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比例的计算方法和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练习题等。

2. 学具准备:学生笔记本、笔、练习本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讲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并通过例题演示解题过程。

3.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拓展应用: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对错误的地方进行纠正和讲解。

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比例的意义。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比例的概念。

2. 讲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讲解比例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3. 演示解比例的方法:通过例题,演示解比例的步骤和方法。

小学数学说课稿《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范文

小学数学说课稿《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范文

小学数学讲课稿《用比率解决问题》讲课稿范文《用比率解决问题》讲课稿一、说教材1、教课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教课过比率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率的量的基础长进行教课的,这是比和比率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材第一说明应用正、反比率的知识能够解决一些本质问题。

例 5 教课应用正比率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

为了增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从前学过的方法解答,而后教课用比率的知识解答。

要判断题目中两种有关系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列出比率式所需的相等关系,而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方程)解答。

例 6 教课是反比率意义的应用,反比率应用题中所波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目关系是学生从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的。

那么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在原有解法的基础上,经过自主参加,发现、归纳出一种用反比率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

进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剖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成正、反比率的量,在生活本质中应用很广,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接触过这类状况的问题,如归一、归总应用题,只可是那时是就题论题,没有上涨到一般规律。

这里主要使学生学惯用比率的知识来解答,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其余方法解答同一题目,归纳出一般规律。

经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娴熟地判断成正、反比率的量,进而加深对正、反比率意义的理解。

有益于交流知识间的联系,也为中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应用比率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

同时,因为解答时是依据正、反比率意义来列等式,又能够稳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略方程的认识。

因此,在教课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在这过程中,蕴涵了抽象归纳的方法,运用这个归纳对新的本质问题进行判断,这是数学学习所独有的能力。

2、教课目的: (1) 、使学生能正确判应用题中波及的量成什么比率关系。

进一步娴熟地判断成正、反比率的量,加深对正、反比率观点的理解。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率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稳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略方程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5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

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要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方程)解答。

例6教学是反比例意义的应用,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的。

那么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在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发现、归纳出一种用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成正、反比例的量,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接触过这种情况的问题,如归一、归总应用题,只不过那时是就题论题,没有上升到一般规律。

这里主要使学生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般规律。

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也为中学的
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

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正、反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所以,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在这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这是数学学习所特有的能力。

2、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判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推理能力。

3、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

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正确运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4、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分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确定那些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5、教具:小黑板、课件
二、说学法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利用学生已有的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方法和比例关系的知识,提出问题,探究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2、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看、想、思、说、动等数学活动,自觉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从“一题多解”的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三、说教法
(一)、联系生活,习旧引新: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遵循这一理念,课始我设计了“生活用水、包装图书等信息,”让学生通过观察,并组织学生整理信息,判断题中的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为下面的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生活中素材很多。

学生在生活中也有用水收费和包装图书的经验,用学生
熟悉的事情引入新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在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面的探究呈现素材。

(二)、合作探索,领悟内涵:
1、感知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关键。

(1)我先组织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对题中的数量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

(2)接着让学生用学过的比例知识分析解答,我出示思考题,小组交流,并试着解决,让一部分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感觉,通过订正,让大家领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什么都可代替,唯有思维不可代替”。

在这当中教师要逐渐打开学生独立思维的闸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实践,自己解答。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给以指点和总结,这样做的目的,学生理解问题的水平不一,叙述表达方式不同,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参与到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提高。

体现了策略的多样化。

2、在比较中体会知识的实质。

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两道题进行比较,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找出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上的异同点。

在学生充分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有价值的发现和体会。

3、练习的设计有层次性。

变式练习的设计,紧扣例题,让学生在熟悉的比例关系中,进一步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紧接着完成书中的做一做,让学生在独立完成中,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并鼓励学生发现新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