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记金华双龙洞》教学设计(精选12篇)

《记金华双龙洞》教学设计(精选12篇)《记金华双龙洞》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
文章开门见山的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又以简洁的语言写了途中所见的景物,作者的语言朴素,真实可感。
选编本文的目的是: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到金华双龙洞的自然景观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让学生通过感悟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朴实。
另外在处理教材时要尤应注意,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要注意把以前掌握的学习方法运用到本文的学习当中来。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而且已经初步掌握了抓重点词语、句子品读感悟的方法。
(三)环境分析这堂课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进行,因此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策略更得当,教学方法更多样。
我充分发挥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过程和方法: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继续学习12课《记金华的双龙洞》(二)进一步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后画出表示游览线路的词语,并且根据这些词语画出游览线路图。
2、让学生到前面来讲述线路图。
3、快速浏览课文,你喜欢哪处景物,找出有关语句和重点词语,谈感受。
4、书中的四处景物,学生先提到哪一处景物,教师就指导学生理解哪一处景物。
如学生提到路上的见闻,教师就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1)理解“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这句话。
(2)理解“一路迎着溪流。
”这句话。
如学生提到孔隙这部分内容,教师就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1)根据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入孔隙时的感受。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如何由外洞进入内洞。
2、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难点: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准备:相关的资料及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
《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导读。
2、开火车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3、同桌轮流读课文,边读边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指名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游览路上景色的?2、自由朗读2、3自然段,想想路上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3、讨论路上景色的特点。
幻灯片显示讨论题。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着重理解以下词句。
(1)映山红,就是指杜鹃花。
(2)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
(3)明艳,指颜色明亮鲜艳。
(4)时而,指有时候。
“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就是指溪宽,有时侯窄,有时候慢,有时侯快。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认知:1.通过自学,能读准生字,多音字字音,运用与结合课文等方法理解有关词语;2.了解作者叶圣陶的生平概况以及游记这一体裁的基本特点和有关溶洞方面的自然常识。
技能、方法:1.训练并初步掌握解词的几种基本方法,如查工具书、用近义词、借助图片、实物、结合句子,联系生活经验等。
2.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三要六不”,即读音要正确,声音要响亮,姿势要端正,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换读、不唱读、不读破格句。
注意手握书本的姿势与站立的姿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双龙洞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背景。
2.了解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双龙洞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2.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情节中的隐含含义。
2.运用语文知识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材和教辅资料。
2.录音设备。
3.图片或PPT展示相关图片。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出新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2.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
3.分析课文,引导学生了解双龙洞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故事。
第二课时1.分组讨论双龙洞的故事情节,每组呈现自己的理解。
2.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设计相关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
第三课时1.学生背诵课文,注重语音语调。
2.小组合作,创作表演《记金华的双龙洞》片段。
3.学生表演,展示每组的表现。
第四课时1.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强调双龙洞故事的寓意。
2.设计综合性作业,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
六、课后反思1.教学重难点把握得当,学生对双龙洞的了解更为全面和深入。
2.学生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表现和合作。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在体验课文的故事情节同时,也提高了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选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1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板书课题)2.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
(记载)3.本文是一篇游记。
这篇游记是叶圣陶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金华的双龙洞景致美丽奇特,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去双龙洞看一看,那就让我们和文中的我一起去游览,好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出示电脑软件,点击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3.检查自读情况。
(l)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3)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一张游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4)教师:作者是按照“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交待了什么?(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探究2、3自然段。
(l)教师: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 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选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选5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一、教学目标①、学习本课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②、按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
③、归纳中心思想,练习按文章叙述的方法给课文列提纲。
④、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育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综合概括能力、背诵能力等。
二、教学重难点:1、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2、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第一课时一:预习探究1、出示小黑板,朗读生字。
2、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3、教学课文一、二、三段。
二:合作交流1、谈话引入,导入课题,板书题目。
齐读题目,指导理解“记”的意思。
2、通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概写了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指导读准生字词。
4、理清条理,给课文分段。
1问:按游览的顺序,课文可以分几段?怎样分?2检查分段情况,指导分段。
5、再读全文,说说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板书:金华城—→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三:品读体验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说说。
(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怎样?(板书:一片明艳)3、观看录相,亲自感受。
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感情朗读。
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观看录相,然后说说。
5、作者为什么要写路上看到的景色?这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6、作者先游览了洞口,你觉得洞口有什么特点?(板书:突兀森郁)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7、外洞又有什么特点?读读文中的句子,仔细体会,然后说说。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孔隙”等词语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通过品词析句,把握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金华山的地理位置和双龙洞的传说。
2.激发学生对双龙洞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1.学生自读第一段,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1.学生自读第二段,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学生自读第三段,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课文第四段1.学生自读第四段,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1.学生回顾整篇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熟记生字词。
2.课外阅读关于金华山的其他文章,深入了解双龙洞的历史文化。
六、板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游览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课文主题:赞美祖国山川之美,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七、教学反思1.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避免一问一答式教学。
2.在品词析句时,要引导学生关注词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一、教材分析该教材为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阅读理解《记金华的双龙洞》。
此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在家门口发现的一个双龙洞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们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城市中有一些奇妙的事物,引导他们保护环境,珍惜自然。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人文地理和景观;2.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开展团队合作的能力;3.提高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听力能力;4.引导孩子爱护环境,珍惜自然。
三、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短文来了解和认识新的地理景观,提高孩子的口头表达和听力能力。
四、教学难点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复杂环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励他们积极思考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加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提高孩子们的综合能力。
五、教学方法1.提问法: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孩子们慢慢了解文章中的词汇和语言,并帮助他们进行思考和表达。
2.听说法:通过听故事和对话来提高孩子们的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三步走法:通过先读文章,然后阅读理解加上答题,最后进行小组讨论,团队合作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各项能力。
六、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1.教师通过地图让孩子了解中国各地的名胜古迹。
2.教师解释“双龙洞”是什么。
3.提问:孩子们是否发现过新奇好玩的景点。
2. 教师阅读1.教师朗读短篇小说,并对孩子们进行语言和词汇的解释,以确保孩子们理解故事。
3. 阅读理解1.完成一些文字理解的练习,例如,所学词汇的使用,对文章的理解等等。
4. 小组讨论1.分成小组讨论并分享他们所发现的新奇好玩的景点。
2.组内成员们以及外围的视听者可以分享和辩论自己的观点。
5. 作业布置1.让孩子们画出自己地区的特色景点,并进行标注。
七、教学评估1.老师可以依赖阶段性和小组性提交的作业来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评估,更好地进行及时性评估和反馈。
2.在教学结束的时候可以进行学科的综合性评估八、教学反思该教学计划通过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估和教学反思等方面,提高了孩子们整体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的创造思维,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3 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教学要求: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课文。
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从外洞入内洞。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三、教学过程:1. 检查预习。
2. 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3. 练习朗读第二三段。
4. 提出自学要求: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学生按要求自学,可在书上圈圈画画,同桌也可讨论讨论。
5. 讨论外洞特点。
6. 讨论内洞的特点。
课文怎样介绍内洞的?从刚才读的语句,可以看出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变化多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7. 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8.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教学反思:如何让情境教学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整节课都活跃在老师悉心创造的氛围情境中,恐怕最辛苦的环节莫过于教学设计了,在设计整堂课之前,熟悉和挖掘教材自然不必多言。
只有在此基础上老师发挥自己的创作灵感,就如同导演设计一个好的剧本一样,让学生像演员一样在你创造好的剧本中积极主动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同时又有自己灵活发挥和再度创造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课堂中重视体现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重体现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努力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但是由于本课知识点较多,一课时时间又比较紧张,所以安排朗读与指导朗读的安排就显得少了些,文本对话体现得还不够,如果能用两课时安排进度慢一点,带着学生细细体会.感悟文章本身语言文字的优美,对于丰富他们的情感.学习写作都会有更大的帮助。
成功攻克文言文初中生往往对文言文感觉很头疼,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学习起来就不会感觉特别吃力了.高效学习经验——学习文言文要多读多问语文学习,首先要做到上课专注和认真,抓住每一分每一秒,记知识要点和重点内容。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学写其中的9个。
正确读写“浙江、森郁、聚集、合适、昏暗、稍微、额头”等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游览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金华双龙洞的图片资料、及从空隙进入内洞的实景影片片断。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导入二、检查预习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字义⑴ 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⑵ 课堂反馈自学情况: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带着问题读课文:默读课文,标序号,再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3、了解写作顺序:过渡:作者游览了双龙洞,他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自读思考,用笔画下来。
⑴ 自读思考。
⑵ 小组交流。
⑶ 班级交流。
全文是按游览顺序写的,依次写了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出洞。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三、总结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画一张游览路线图,再说一说作者游览了哪些景点。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3、阅读与想象相结合,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4、朗读课文,能按顺序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由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作者是怎样写清楚和具体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叶圣陶先生向我们清晰地讲述了他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使我们仿佛也置身于神奇秀丽的大自然中。
拿出你们自己绘制的游览路线图,让我们现在就启程吧!二、学习新知1、整体感知:⑴自学要求:默读全文,思考:根据示意图,说说你主要游览了哪些景点?⑵班级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把握全文,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条理,分清文章的主次。
2023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8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8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通过语言文字的感知了解孔隙、内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课前准备:收集材料制作cai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昨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一路上迷人的风景伴着我们。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双龙洞的外洞,外洞可真大啊!二、学习孔隙部分过渡:令人惊叹的是从外洞到内洞必须经过孔隙,这是一条约10米长的水道,相信水上之旅一定会为这次游览增添许多情趣。
让我们到孔隙去看看吧!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5小节,找出一个表示作者心情的词语。
(好奇)(1)作者因为什么好奇?(船小、船进出孔隙的方法与众不同)(2)出示文字,练习朗读。
请大家看这句话,练一练试着把好奇的语气读出来。
指名读,生齐读。
(3)船这样小,进出的方法又是这样特别,跟孔隙有关吗,说明什么?(生答师书:孔隙:窄小)2、过渡:穿过这样窄小的孔隙有怎样的感受呢?(1)出示文字,体会感受请同学们用心读这段文字,体会作者的心情是否发生了变化?(害怕、紧张、危险)(2)你能把这种紧张、危险的感受读出来吗?先自己练一练。
(3)出示画面、文字:同学们练的好认真,我也想读一读。
(4)谁也想读,指名读。
(5)出示画面、文字:我们一起读,老师也为大家配上画面、音乐。
3、小结:出示画面:这正是古诗所说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正是一种奇妙的游览方式,有水石奇观之誉。
4、让我们再一次领略孔隙的奇妙。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传说中的文化与历史故事,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和交流能力;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自主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2.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培养阅读能力;3.学生能够通过语文活动,实现对学习内容的主观认知和自主思考。
三、教学难点1.使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发展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交流的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在课堂上播放一段与“双龙洞”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大家的探究之心。
2. 阅读理解1.教师给学生们适当的时间,让学生们阅读故事《记金华的双龙洞》的篇章,并发出答案。
2.回顾阅读时可以采用小组互助的办法,促进整个小组之间的合作和学习效率。
3. 话题讨论1.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2.例如:文章中的“双龙”与金华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4. 学生练习让学生们阅读一些与双龙洞有关的资料或文章,并要求他们在家里做以任意形式输出。
5. 总结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们对故事及其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并点明下一步的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大幅度的提升;2.学生能够自由思考和交流;3.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明显的提高;4.学生对民间传说有更深入的了解。
六、总结通过本学案的设计和实施,我们既能够使学生对于民间传说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
因此,本学案的实施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和社会意义。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体会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记叙文的基础知识,包括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顺序和表达方式等。
2.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1)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金华双龙洞的图片,并简要介绍金华双龙洞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请学生谈谈对双龙洞的印象和感受,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作者及作品介绍(5分钟)(1)简要介绍作者叶圣陶的生平事迹和主要作品。
(2)介绍叶圣陶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和风格。
3.分析故事情节(10分钟)(1)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和结构安排。
(3)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请学生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和中心句,并阐述文章的主题。
4.深入分析课堂互动(10分钟)(1)请学生提出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请学生探讨文章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3)请部分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鼓励其他小组的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5.小结(5分钟)(1)简要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和预习任务。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小组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金华双龙洞的美景;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随堂练习的方式,请学生完成生字词的认读、听写等基础练习。
四年级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四年级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掌握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3.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1. 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2. 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2. 生字卡片3. 黑板4. 粉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双龙洞的了解。
2. 出示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讲解生字的书写。
三、学习生字(10分钟)1.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组内交流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2.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讲解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学生跟写。
四、理解课文(10分钟)1. 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深入理解课文描述和修辞手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课文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六、课堂拓展(10分钟)1. 教师出示与双龙洞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双龙洞的美丽景色。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给予评价。
七、课后作业(家庭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通用12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生字。
能力目标:在充分阅读、理解、感悟的基础上体会并学习游览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及过度句在文中的作用。
学习“空隙”一段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
情感目标: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产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1、以本课为例继续训练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2、在充分阅读、理解、感悟的基础上体会并学习课文联段成片的方法。
第1页共64页3、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抓住景物特点,仿写一段话。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个生字及新词,认读1个生字。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找到文章的过渡句。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说一说我们学过那些叶老写的文章。
请同学说一说自己在课外读过哪些叶老写的文章。
二、新授。
(一)学习生字。
1、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本课要求会认和会写的生字两个同学互相读这些生字,要求读准字音2、生字从课文中走了出来,出示会认的生字,你们认识吗?找同学读。
全班齐读。
回忆课文中所组的词语。
全班齐读词语。
3、出示会写的生字。
分成小组利用部首查字法,把这些生字注上拼音小组内读这些生字,把字音读正确读课文中的词语4、记住生字字形。
自己看生字,找到易写错的地方同学互相交流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说一说怎样写才能漂亮自己练写生字全班进行交流5、这些生字你们都认识了,能把课文读得更加熟练吗?自己练习朗读课文请同学读课文全班齐读课文6、课文中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还不理解,画下来。
查阅汉语词典,掌握词语的.意思请同学交流这些词语的意思,说一说他们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一)教学要求: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3、学习本课生字。
掌握“浙江、杜鹃、明艳、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
4、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具准备:介绍双龙洞的VCD,课文录音带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今天,我们准备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想去吗?2、播放配乐的课文录音。
3、出示课题,释题引入。
[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
本文是一篇游记。
)(2) 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
二、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3、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
(四人小组合作)[板书]4、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三、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一)品赏路上的见闻。
1、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2、交流: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山色水声]3、引读第2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
4、理解句子“一路迎着……变换调子。
”(老师朗读,学生想象,播放VCD)(二)游览外洞和内洞。
1、自由读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洞口宽,洞内大)[板书:宽、大]2、导读“洞口很宽,像……。
走进去很大,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
四年级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金华的双龙洞的地理位置、景观特点和历史传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和地图查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金华的双龙洞的地理位置。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分析双龙洞的景观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金华的双龙洞的地理位置、景观特点和历史传说。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描绘,形成对双龙洞的直观印象。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相关的写作和口语表达。
三、教学准备:2. 双龙洞的图片展示和地图。
3. 生词和短语的卡片。
4. 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的准备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双龙洞的图片展示和地图,引起学生对金华双龙洞的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双龙洞的了解和印象。
2. 阅读理解:(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2)分段落讲解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3)分析课文中对双龙洞的描述和描绘,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3.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双龙洞的景观特点和历史传说。
(2)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表达和交流。
4. 口头报告:(1)邀请小组代表进行口头报告,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2)鼓励其他学生对报告内容进行提问和补充。
五、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2. 请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短文。
3. 鼓励学生进行双龙洞的绘画或制作手工艺品,展示他们对双龙洞的理解和印六、教学拓展:1. 利用多媒体展示其他地区的著名洞穴或自然景观,如广西的桂林山水、四川的九寨沟等,让学生进行比较和欣赏,拓宽视野。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核心词汇:桥、洞、龙。
2.理解和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短语,如“双龙洞”、“石头桥”、“数不清的蝙蝠”等。
3.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幅画和一个故事情节。
4.学生了解金华的地理和风景,并对其保护意识有所认识。
二、教学过程1. Warming Up•教师出示金华的地图,让学生识别出金华在哪个省,了解金华的地理与文化背景;•介绍双龙洞的历史故事,以图片等素材为搭配。
2. Pre-Reading•谈论生活中的桥、洞、龙,引入单词的讲解;•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单词与双龙洞的关系,并推断课文的故事情节。
3. While-Reading3.1 简单的整合式问答教师在课文中挑选重点句子,要求学生朗读并做简单的整合式问答。
例:教师:龙的肚子里住着什么?学生:住着很多蝙蝠。
3.2 图文互动教师用图片来描述课文情节,学生看图并口述课文,或用画图形式来呈现课文情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 Post-Reading4.1 同桌朗读,并合作练习学生进行同桌合作,分为读者和听者。
读者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读完后,听者回忆所读的内容,并做简单的提问。
4.2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双龙洞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描述《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中的情节。
5. Homework学生回家以寻找一些图片和视频,加深对双龙洞的理解,并可以画一幅图来展现自己的理解。
三、教学建议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解学生的情况,根据个体差异调整教育方式。
2.确认正确的引导学生阅读方法,如:先通读全文,理解内容大意后再进行重点阅读。
3.语音语调要清晰准确,需要注意发音错误的纠正。
4.异化教学方法,寓教于乐,需要通过图片、画图、视频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地点不太熟悉,为了让他们了解到双龙洞的历史文化背景,应该先介绍范围较小的地方,让他们可以从自己的家乡或周边的城市开始了解,然后再引入双龙洞相关的知识。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本节课将结合课文内容,通过讲解、讨论、互动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提高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记金华的双龙洞》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如何通过课文描绘自然景观,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尝试了将这些手法应用到实际写作中。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课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观非常感兴趣,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有一些深刻的体会和反思。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一、教学内容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游览双龙洞的经过,感受金华双龙洞的自然景观。
2.学会生字词,如“孔隙”、“凝视”、“臀部”等,掌握词语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3.领略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表达技巧,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体会作者的心情。
举例:通过分析“洞内石钟乳、石笋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等句子,帮助学生在大脑中构建出相应的画面,提高审美能力。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用法,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难点:部分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用法对于学生来说较难掌握。
举例:针对“孔隙”一词,教师需通过实物展示、例句讲解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并能正确运用到句子中。
2023最新-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4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牛牛范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4篇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 朗读课文。
背诵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神奇的溶洞。
激发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写作特点,培养有条理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二、介绍课文及作者1.课文,游记。
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情景。
2.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吴县人。
作品有《隔膜》、《城中》和《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1957年叶圣陶先生60 多岁时,游览了双龙洞、冰壶洞,见《小传十篇》。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自由读文。
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划出不懂的词语。
2.集体讨论难字、新词。
①读音wān jiacute; rǔ sǔn蜿蜒即使石钟乳石笋②新词孔隙突兀森郁进四、读熟课文1.散读。
2.小组读。
五、思考写作顺序,试着划段第二课时一、理清层次,划分段落1.默读。
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游览顺序空间位置变换。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交待时间、地点、事件。
第二段(2~3自然段)路上见闻。
第三段(4~8自然段)游览经过。
二、讲读1.指名读第一段。
分析:这是一篇游记,且开篇点题,交待了时间、地点。
2.学习第二段。
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记写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
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通用14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通用1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通用1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尝试给课文编提纲。
2.通过语课文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感。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一)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二)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学难点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
《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
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
(板书:8.记金华的双龙洞)(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
“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
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盘曲:曲折环绕。
课文中指汽车沿盘山道曲折向上行驶。
(“曲”读qū,不要读成qǔ)呈:显出,露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目的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如何由外洞进入内洞。
2、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难点: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准备:相关的资料及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
《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导读。
2、开火车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3、同桌轮流读课文,边读边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指名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第 1 页共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