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中美女意象及其文化内涵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中的美女意象及其文化内涵探析
光辉灿烂的的中国文化,孕育了我国古代诗词这一独特的瑰宝。
其中部分描写美女的诗词是家喻户晓,如“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中的杨贵妃、“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大小乔等。
诗人把这些美女写入诗歌之中,并非是为了赞颂或贬低某位美女,而是通过美女来抒发自己对历史、对现实的一种寄托,所谓“诗言志”而已。
美女已不仅仅是美女本身,而是一个意象,她承载着特有的文化内涵。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云: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赋中的东家之子,即美女也。
东家之子究竟有多美,作者没有从正面去写,而是从侧面描绘,后世乐府诗歌《陌上桑》对罗敷的描绘(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正是借鉴了这一侧面烘托的手法,罗敷有多美,不得而知,任凭读者去想象。
本文就古代有代表性的四位美女(西施、王昭君、杨玉环、绿珠)所涉及到的部分诗歌,来探析诗歌中的美女意象及其文化内涵。
一、西施意象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
美女西施,丑女东施,已为世人所公认。
苏轼《饮湖后初晴后雨》云: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
苏轼把美丽的西湖比喻为古代的西施,其实一点也不为过。
唐代诗人罗隐《西施》诗云: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西施,名夷光,春秋时期越国人,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山村。
同范蠡同卒于陶(定陶)。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称西子。
天生丽质。
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
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
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
吴灭后西施就不知所踪。
这段历史故事中,西施扮演着一个爱国者的角色,国难当头之际,她挺身而出,牺牲自己为越国争取了最后的胜利。
她本身也就有了爱国的文化内涵。
罗隐诗彻底为西施平了反,还西施一个清白。
统治者们的事情,和西施有什么关系呢?
二、王昭君意象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云: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
王昭君约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
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
王昭君为南郡首选。
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
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无缘面君。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
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
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
王昭君在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
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
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居次”意为公主)。
王昭君去世后,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到
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王安石《明妃曲》云: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60余年,促进了汉匈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匈奴的文明进步,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
王昭君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她本身承载着民族团结融合的文化内涵。
三、杨玉环意象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
李白《清平调》其一: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李白诗歌写的是赵飞燕,指的是杨玉环。
杨玉环,唐代蒲州永乐人(今山西永济)人。
通晓音律,能歌善舞。
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
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纳入宫中,着为女道士,号太真。
天宝四年(745年)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
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
后世许多诗人对李、杨爱情有歌颂,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有鞭挞,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等。
杨玉环形象和褒姒、赵飞燕等人就承载了荒淫的文化内涵。
四、绿珠意象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
杜牧的《金谷园》诗云: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绿珠,传说原姓梁,生在白州境内的双角山下(今广西博白县绿珠镇),绝艳的姿容世所罕见。
古时越地民俗以珠为上宝,生女称为珠娘,生男称作珠儿。
绿珠的名字由此而来。
石崇为交趾采访使,以珍珠十斛得到了绿珠。
绿珠善吹笛,又善舞《明君》。
石崇在朝廷里投靠的是贾谧,他为逢迎贾谧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贾谧出门,他站在路边,望车尘而拜,深为时人不齿。
待后来贾谧被诛,石崇因为与贾谧同党被免官。
当时赵王司马伦专权,石崇的外甥欧阳建与司马伦有仇。
依附于赵王伦的孙秀暗慕绿珠,过去因石崇有权有势,他只能意淫一下而已。
现在石崇一被免职,他明目张胆地便派
人向石崇索取绿珠。
石崇不许,使者回报后孙秀大怒,劝赵王伦诛石崇。
赵王伦于是派兵杀石崇。
石崇对绿珠叹息说:“我现在因为你而获罪。
”绿珠流泪说:“愿效死于君前。
”绿珠突然坠楼而死,石崇想拉却来不及拉住。
后石崇被乱兵杀于东市。
后世诗中,绿珠便承载着“往昔美好事物”的文化内涵。
历史兴亡,非关美女。
可后世总是喜欢把女人和历史联系起来,如夏桀之夏姬、商纣之妲己、幽王之褒姒、吴王之西施、陈后主之张丽华、李后主之小周后等,展示出的多是帝王爱江山更爱美人的丑恶行径。
后世诗人把美女作为题材,写入诗歌,借她们抒发自身感情,从而赋予美女们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