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S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配合比设计步骤
SBS-AC-20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
SBS-AC-20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目录1.编制依据 (2)2.工程概况 (3)3.施工计划 (3)4.施工组织准备 (3)4.1施工及管理人员配置 (3)4.2大型机械设备配置 (5)4.3材料准备 (6)4.4AC-20SBS改性沥青混凝土配合比 (9)4.5测量试验仪器准备 (10)4.6技术准备 (10)5.施工技术方案 (10)5.1施工工艺流程图 (10)5.2AC-20SBS改性沥青混凝土施工方案 (12)5.2.1下承层准备 (12)5.2.2施工机械准备 (12)5.2.3测量放样 (12)5.2.4沥青混合料拌和 (12)5.2.5沥青混合料运输 (14)5.2.6混合料摊铺 (15)5.2.7混合料碾压 (18)5.2.8接缝处理 (22)5.2.9开放交通及其他 (24)6.质量检验标准 (24)6.1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频度和质量要求 (24)6.2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控制标准 (25)6.3质量检验标准 (26)6.3.1基本要求 (26)6.3.2实测项目 (26)6.3.3外观质量要求 (27)7.质量控制要点 (27)7.1原材料及混合料质量控制 (27)7.2配合比控制 (28)7.3施工温度控制 (28)7.4沥青拌和站沥青贮存质量控制 (28)7.5热拌沥青混合料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点 (29)8.质量保证措施 (30)9.职业健康与安全施工措施 (34)10. 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措施 (39)11. 雨、夏季施工保证措施 (1)1.编制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B14/T160-2007);《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工程施工相关技术规范与验收标准;施工图设计等招标文件资料;业主主持召开的招标会及现场踏勘实际情况;我公司现阶段施工能力、管理水平及历年来承担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中粒式改性沥青砼下面层(AC-20)施工技术方案
中粒式改性沥青砼下面层(AC-20)施工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省道303新线武夷新区岭至将口大道段公路工程A1标段施工项目,起于建阳市童游镇新岭村的武夷新区工业园区(桩号K17+100),路线终点止于将口镇仔头村光坑山隧道(桩号YK23+570 (ZK23+561)),全长6.47km。
本项目为双向6车道一级公路,设计速度80km/h。
(1)、K17+100至K21+200段断面型式结合城市道路标准布设为:3.25m非机动车道+1.5m边分带+12.25m主车道+8.0m中分带+12.25m主车道+1.5m边分带+3.25m非机动车道=42m。
(2)、K21+200至K22+300段公路整体式路基型式为:行车道6×3.75m+硬路肩2×3.0m+中央分隔带8.0m+土路肩2×0.75m+左侧路缘带2×0.50m+绿化带2×1.5m =42m。
(3)、K22+300至K22+900段及K24+340至K25+885.653分离式路基型式为:单幅宽度为21m, 4.5m绿化带+0.75m土路肩+3.0m硬路肩+3×3.75m行车道+0.75硬路肩+0.75m土路肩。
(4)、K22+900至K23+570段分离式路基型式为:单幅宽度为16.5m,0.75m土路(21米路基过渡到16.5肩+3.0m硬路肩+3×3.75m行车道+0.75硬路肩+0.75m土路肩。
米路基时,利用绿化带进行线性过渡,过渡桩号为K22+860~K22+900)公路路面结构:上面层、中面层、下面层、基层(15cm)、热沥青表处下封层(1cm)、底基层(5%水泥稳定碎石30cm)。
二、施工准备1 熟悉图纸,规范2、配合比准备生产配比设计在经过多次试验验证后,最终确定生产配比为:最佳油石比4.4%,马氏密度 2.427 g/cm3、理论密度 2.545g/cm3, 热料仓4#:3#:2#:1#:矿粉=30:22:18:26:4,拌合楼使用筛孔尺寸为:22mm、10mm、5mm、3mm。
SBS改性AC-20C中粒式沥青砼中面层施工方案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河北省石家庄至磁县(冀豫界)公路改扩建工程AC-25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施工方案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河北省高速公路石安改扩建工程KJ5项目经理部2013年9月16日目录1、工程概况 (4)2、试验段选取 (4)3、试验段铺筑目的 (4)4、施工准备 (4)4.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4)4.2、配合比设计过程 (5)4.3、施工机械、设备、人员的进场 (6)5、施工工艺 (9)5.1、施工准备 (9)5.2、施工放样 (9)5.3、材料检测 (9)5.4、沥青混合料拌制 (10)5.5、混合料运输 (10)5.6、沥青混合料摊铺 (11)5.7、沥青混合料碾压 (12)5.8、横缝处理 (13)5.9、交通管制 (13)6、质量保证措施 (13)6.1、事前控制: (13)6.2、事中控制: (14)6.3、事后控制: (14)6.4、质量检查 (14)7、现场文明施工 (16)8、安全生产 (16)9、环境保护措施 (17)AC-25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主线路面下面层为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厚度8cm,沥青采用A级70号石油沥青。
2、试验段选取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我部选定在K407+120---K407+460左幅作为沥青下面层试验段铺筑路段,该段下面层宽10.74m,长320 m3、试验段铺筑目的为了保证沥青面层大面积施工的质量,取得适合本项目的标准施工方法,用以指导施工,以达到以下目的:(1)根据沥青路面各种施工机械匹配的原则,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和组合方式及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与运输车辆、摊铺能力的协调性。
(2)通过试拌确定拌和机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与时间、骨料加热温度与拌和温度等操作工艺,验证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和沥青混合料的性质。
(3)通过试铺确定: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和摊铺温度;压路机的组合、碾压顺序、遍数、速度,确定松铺系数。
高速公路AC-20C中面层SBS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性能验证
文章编号:1000G033X (2020)07G0006G05收稿日期:2020G02G10作者简介:胡小金(1975G),男,陕西西安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沥青路面施工及管理工作.高速公路A C G20C 中面层S B S 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性能验证胡小金1,高继明2,马庆伟3,周㊀雄1(1 陕西路桥集团路面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㊀710054;2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陕西西安㊀7100653 西安公路研究院,陕西西安㊀710065)摘㊀要:为了解决道路车辙问题,有效地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增加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研究了一种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新型聚合物改性沥青,通过对A C G20CS B S 改性沥青混合料在高速公路中面层中的配合比设计,并进行了试验路验证.研究结果表明,A C G20CS B S 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㊁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关键词:S B S 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路用性能;施工质量中图分类号:U 414.03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M i xD e s i g na n dP e r f o r m a n c eV e r i f i c a t i o no f S B SM o d i f i e dA s ph a l t M i x t u r e f o rA C G20CI n t e r m e d i a t eC o u r s e o fE x p r e s s w a yHU X i a o Gj i n 1,G A OJ i Gm i n g 2,MA Q i n g Gw e i 3,Z H O U X i o n g1(1.R o a dS u r f a c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C o .,L t d .o f S h a a n x iR o a d &B r i d g eG r o u p,X i a n710054,S h a a n x i ,C h i n a ;2.C C CS e c o n dH i g h w a y E n g i n e e r i n g Co .,L t d .,X i a n710065,S h a a n x i ,C h i n a ;3.X i a nH i g h w a y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X i a n710065,S h a a n x i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no r d e rt os o l v et h e p r o b l e m of p a v e m e n tr u t t i ng ,e f f e c t i v e l y i m p r o v eth ed yn a m i c s t a b i l i t y o fa s p h a l t m i x t u r e a n di n c r e a s et h el o a d Gb e a r i n g c a p a c i t y o f p a v e m e n ts t r u c t u r e ,a n a d v a n c e d p o l y m e r Gm o d i f i e da s p h a l t w i t h h i g ha d d e dv a l u e w a ss t u d i e d .M i x d e s i gn o fS B S m o d i f i e d a s p h a l tm i x t u r e f o rA C G20C i n t e r m e d i a t e c o u r s e o f e x p r e s s w a y wa s c o n d u c t e d ,a n d t e s t s e c t i o n w a s c o n s t r u c t e d f o r p e r f o r m a n c e v e r i f i c a t i o n .T h e r e s e a r c h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S B Sm o d i f i e da s p h a l tm i x t u r eh a s g o o d m o i s t u r e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h i g h Gt e m p e r a t u r es t a b i l i t y a n dl o w Gt e m pe r a t u r e c r a c k r e s i s t a n c e .K e y wo r d s :S B Sm o d i f i e d a s p h a l tm i x t u r e ;m i xd e s i g n ;p a v e m e n t p e r f o r m a n c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q u a l i t y 0㊀引㊀言沥青路面由于具有良好的行车舒适性㊁优异的使用性能,因此在中国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目前随着交通量的急剧增加,在重载车比例升高,高胎压的作用下,重载交通车道㊁道路交叉口㊁长大纵坡㊁公交专用道㊁公交港湾等路段的车辙损坏现象尤为突出[2].此类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不足,高温变形大.夏季沥青路表面温度可达60ħ以上,车轮边缘处路面易发生剪切变形破坏.为了解决道路车辙问题,路面结构设计提出全寿命设计方法,以层位分工理论为基础,主要以中面层为主抗车辙区.中面层的强度和稳定性关系到整体路面结构的使用质量和寿命[3].而聚合物改性沥青是一种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新型优质筑路材料[4].它通过把聚合物掺入道路沥青中而改善使用性能,能显著延长路面寿命㊁降低噪声㊁提高行车舒适6性和安全性.针对高速公路重交通,地形复杂㊁纵坡大㊁桥隧比例大,弯道多,重载交通车流量大等特点,本文确定中面层配合比设计思路应为:以抗车辙为主㊁兼顾抗疲劳性能;矿料级配采用骨架密实结构.1㊀原材料技术性质1.1㊀矿料1.1.1㊀粗集料㊀㊀采用陕西铁力耐特绿色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19~26.5m m ㊁9.5~19m m ㊁4.75~9.5m m ㊁2.36~4 75m m 闪长岩碎石.集料试验严格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 T G E 42 2005)的要求和方法进行.1.1.2㊀细集料和填料机制砂采用陕西铁力耐特绿色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9.5~19m m 闪长岩碎石自行加工,矿粉采用山阳钟岭碎石场生产的9.5~19m m 的钙质灰岩碎石自行加工.表1㊀粗集料质量规格试验结果检测项目集料规格19~26.5m m9.5~19m m4.75~9.5m m2.36~4.75m m要求值规范值毛体积相对密度3.0473.0313.0062.943表观相对密度3.1163.1123.0933.045ȡ2.5ȡ2.5吸水率/%0.730.860.941.14ɤ3.0ɤ3.0针片状颗粒含量/%>9.5m m 7.09.4ɤ12ɤ15<9.5m m11.8ɤ18ɤ20压碎值/%13.5ɤ23ɤ28<0.075m m 颗粒含量/%0.10.10.10.2ɤ1.0ɤ1.0洛杉矶磨耗/%16.3ɤ30ɤ30坚固性/%4.14.14.44.2ɤ12ɤ12粘附性/级5ȡ5ȡ4表2㊀机制砂试验结果指标试验结果规范值项目要求值砂当量/%77ȡ60ȡ70亚甲蓝值/(g k g-1)1.5ɤ25ɤ2.5棱角性/s 39.1ȡ30ȡ30坚固性(>0.3m m 部分)4.4ɤ12ɤ12表观相对密度2.982ȡ2.5ȡ2.6表3㊀填料试验结果指标试验结果规范值项目要求值矿粉表观相对密度2.808ȡ2.5ȡ2.5亲水系数0.71<1.0<0.8塑性指数/%3<4<4含水量/%0.2ɤ1.0ɤ1.01.2㊀沥青采用新加坡产 S P C 牌90#A 级道路石油沥青,其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见表4.1.3㊀改性沥青加工工艺S B S 改性沥青加工设备均采用北京金凯越沥青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高精度间隙可调的胶体磨设表4㊀90#A 级沥青试验项目及试验结果检测项目试验结果规范值项目要求值针入度(25ħ,100g ,5s)/0.1m m89.580~100针入度指数/P I 0.45-1.5~1.010ħ延度/c m >100ȡ20ȡ3015ħ延度/c m>100ȡ100软化点(环球法)/ħ46.5ȡ45动力黏度60ħ/(P a s )163.0ȡ160含蜡量(蒸馏法)/%2.0ɤ2.2ɤ2.0闪点/ħ286ȡ245溶解度(三氯乙烯)/%99.7ȡ99.5密度(15ħ)/(g c m -3)1.029实测薄膜加热试验,163ħ,5h质量变化不大于/%0.216ʃ0.8残留针入度比(25ħ)/%64.1ȡ57残留延度(10ħ)/c m9.5ȡ8备,S B S 改性沥青加工分为溶胀㊁研磨㊁发育3个阶段.1.3.1㊀准备工作对用于改性的新加坡S P C 牌90#A 级道路石油沥青按要求进行检测,结果符合规范要求.采用7S B S 改性剂材料(北京燕山石化星型4303),通过实验室小型剪切设备进行改性沥青配伍性试验,确定改性配方为:改性剂掺量为4 5%(内掺),稳定剂掺量为1ɢ,抽出油掺量为1.5%.表5㊀改性沥青试验项目及试验结果项目检测结果规范值项目要求值针入度(25ħ,100g ,5s )/0.1m m7360~80针入度指数/P I -0.1ȡ-0.4延度(5c m m i n -1,5ħ)/c m45.5ȡ30软化点(环球法)/ħ91.5ȡ55ȡ80运动黏度135ħ/(P a s )2.2ɤ31.8~3闪点(C O C )/ħȡ230溶解度(三氯乙烯)/%ȡ99密度(15ħ)/(g c m -3)1.032实测弹性恢复25ħ/%95ȡ65ȡ80贮存稳定性,48h 软化点差/ħ1.3ɤ2.5T F O T 或R T F O T后残留物质量变化/%-0.105ɤʃ1.0针入度比25ħ/%74.2ȡ60ȡ70延度5ħ/c m 29ȡ20弹性恢复25ħ/%ȡ70改性参数S B S掺量/%稳定剂/%抽出油/%研磨遍数发育温度/ħ发育时间/h 4.5(内掺)0.11.52175~1803h1.3.2㊀溶胀把90#A 级道路石油沥青(温度控制在150ħ左右),经流量计准确计量后通过板式换热器快速加热到165ħ~175ħ,按确定配方要求的数量送入预混罐,并启动搅拌.按确定配方对S B S 改性剂计重称量(计重称量和包装袋计数双控),将称重好的S B S 改性剂加入至预混罐中,罐中温度控制在165ħ~175ħ.将预混的改性剂和沥青的混合液送入溶胀罐中溶胀20m i n.1.3.3㊀研磨将溶胀完的混合液通过2个串联式的胶体磨研磨2次.1.3.4㊀发育将完成研磨后的改性沥青送入发育罐中(加入配比确定的稳定剂和抽出油),搅拌发育3~4h (温度控制在175ħ~180ħ之间).最后,将发育完成并检测合格的S B S 改性沥青送入沥青拌合楼的储存罐(配搅拌系统)备用.2㊀生产配合比设计2.1㊀矿料级配合成预定拌合机产量为280t h -1,根据目标配合比矿料级配控制冷料仓上料比例及速度,骨料加热至180ħ~190ħ,上料30m i n (模拟正常生产情况).骨料放料次序由大到小,分2次放料,取第2次所放集料,热料仓矿料合成级配如图1㊁2所示.图1㊀A C G20C 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路基段)图2㊀A C G20C 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桥梁段)2.2㊀成型M a r s h a l l 试件根据目标配合比确定的最佳油石比及«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 T G E 20 2011)要求,以最佳油石比浮动ʃ0.3%,分别采用4.0%㊁4.3%㊁4.6%成型M a r s h a l l 试件,各标段矿料级配比例见表6.表6㊀矿料级配比例路段22~28m m 11~22m m 7~11m m 4~7m m 0~4m m 矿粉路基段/%7.034.022.06.027.04.0桥梁段/%7.033.021.06.029.04.02.3㊀马歇尔试验M a r s h a l l 试件成型温度控制:矿料加热温度为8180ħ~190ħ,沥青加热温度为160ħ~165ħ,混合料拌和温度为170ħ~175ħ,试件击实温度为160ħʃ2ħ,双面击实75次.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计算法.M a r s h a l l试件自然冷却至室温后脱模,体积指标及力学指标结果见表7.2.4㊀确定最佳油石比综合考虑,路基段落生产配合比最佳油石比均为4 3%,桥梁段生产配合比最佳油石比均为4 4%,具体见表8.表7㊀M a r s h a l l试件物理力学指标油石比/%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空隙率/%矿料间隙率/%饱和度/%稳定度/k N流值/m m 4.02.8372.7004.813.965.313.132.24.32.8232.7114.013.871.313.792.94.62.8092.7153.414.076.013.523.2规范值计算实测3~5ȡ13.065~75ȡ82.0~4.0本项目要求值计算实测4~5ȡ13.065~75ȡ102.0~4.0表8㊀A CG20C型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时M a r s h a l l试件试验结果项目试验结果路基段桥梁段要求值最佳油石比/%4.34.4最大理论相对密度2.8232.817计算毛体积相对密度2.7112.710实测空隙率/%4.03.84~5矿料间隙率/%13.814.0ȡ13.0饱和度/%71.372.865~75稳定度/k N13.5514.54ȡ10流值/c m3.12.92.0~4.0粉胶比/%1.21.52.5㊀路用性能对A CG20C沥青混合料采用最佳油石比进行水稳定性㊁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检验,试验结果见表9.表9㊀A CG20C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试验项目试验结果路基段桥梁段规范值/%项目要求值/%残留稳定度/%93.994.4ȡ85ȡ90冻融劈裂/%90.192.0ȡ80ȡ85动稳定度/(次 m m-1)81727633ȡ2400ȡ5000低温弯曲破坏应变/με29772938ȡ2800ȡ2800渗水系数/(m L m i n-1)不渗不渗ɤ120ɤ100㊀㊀评价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试验方法主要包括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由试验结果可知S B S改性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度和劈裂抗拉强度比符合J T G E20 2011改性沥青混合料潮湿区水稳定性检验技术要求.高温稳定性是验证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重要指标,目前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室内试验评价方法主要是车辙试验.车辙试验结果表明S B S改性沥青混合料符合高温稳定性规范技术要求.采用低温弯曲试验评价S B 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由表9可得,S B S改性沥青混合料破坏时的最大弯拉应变符合规范技术要求.3㊀施工质量检测3.1㊀试验段铺筑3.1.1㊀黏层施工黏层油采用S B R改性乳化沥青,采用AG90#基质沥青现场改性.黏层油的洒布量为0 4k g m-2,通过现场检测,其质量和外观均较好.3.1.2㊀桥面防水层施工防水层采用S B R改性乳化沥青,改性方式为采用AG90#基质沥青现场改性.防水层的喷洒分2次进行,每次喷洒量为0 3k g m-2,总量控制在0 6k g m-2,待第1次喷洒的防水层破乳完全后再进行第2次喷洒,通过现场检测,其质量和外观均较好.3.1.3㊀同步碎石封层施工桥面S B S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封层采用改性沥青S B S IGC和4.75~9.5m m碎石.通过现场检测,S B S改性沥青洒布量为1.30k g m-2,碎石撒布量为9.3k g m-2,黏结性及均匀性均良好.3.1.4㊀A CG20C中面层施工(1)A CG20C沥青混合料的拌和.A CG20C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应以混合料拌和均匀㊁所有集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为度.经试拌确定,干拌时间为5s㊁湿拌时间为44s.沥青加热温度为160ħʃ95ħ,矿料加热温度为185ħʃ5ħ,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为175ħʃ5ħ.(2)A C G20C 混合料的摊铺.采用1台中大D T 1800摊铺机单机摊铺,摊铺速度为2.0~2.5m m i n -1(路基段落)或1.5~2.0m m i n -1(桥梁段落),松铺系数为1.23.摊铺温度不低于160ħ.(3)A C G20C 混合料的压实.对于路基试验段,初压采用2台双钢轮压路机紧跟摊铺机前静后振各碾压2遍:碾压速度为40~60m m i n-1.在初压完成后,2台30t 轮胎压路机各碾压2遍,碾压速度为40~60m m i n -1,1台37t 胶轮压路机碾压2遍,碾压速度为60~100m m i n -1.终压采用1台振荡压路机静压2遍,碾压速度为60~100m m i n-1.碾压连续进行,直到所有的轮迹全部消失.对于桥梁试验段,初压采用1台振荡压路机紧跟摊铺机后振碾压2遍,碾压速度为60~80m m i n-1.在初压完成后,2台30t 轮胎压路机各碾压2遍,碾压速度为30~50m m i n -1,1台37t 胶轮压路机碾压2遍,碾压速度为60~80m m i n -1.终压采用2台双钢轮压路机各静压2遍,碾压速度为30~50mm i n -1.碾压连续进行,直到所有的轮迹全部消失.3.2㊀试验段现场检测3.2.1㊀厚度及压实度检测试验段后,现场进行了厚度和压实度检测,厚度㊁马歇尔标准密度及理论密度压实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具体数据见表10.表10㊀厚度及压实度检测路段检测项目检测值平均值路基段厚度/c m压实度/%马氏密度理论密度6.06.06.26.36.35.96.1100.199.399.4100.399.299.699.796.096.796.396.296.796.496.4桥梁段厚度/c m压实度/%马氏密度理论密度6.46.16.36.16.26.26.2100.2100.099.499.699.999.899.896.096.095.695.495.995.895.83.2.2㊀平整度检测平整度检测采用连续式平整度仪(八轮仪)分别对每个车道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符合项目要求,详细数据见表11.表11㊀平整度检测结果路段检测结果/m m要求值/m m 路基段0.77ɤ1.0桥梁段0.90ɤ1.03.2.3㊀渗水检测经检测,施工段中面层试验段渗水均满足设计要求,详细数据见表12所示.表12㊀渗水检测结果汇总路段检测结果/(m L m i n-1)要求值/(m L m i n-1)路基段50006255ɤ100桥梁段0030026ɤ100㊀㊀A C G20C 中面层S B S 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具有较好的密实性㊁抗渗水性能,且表面平整密实,无明显离析㊁推挤㊁拥抱及轮迹现象.4㊀结㊀语(1)通过马歇尔试验对A C G20C 中面层S B S 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确定了合理的级配范围,得出路基段最佳油石比为4.3%,桥梁段最佳油石比为4.4%,并对S B S 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了马歇尔体积指标㊁高温稳定性㊁水稳定性㊁低温抗裂性及渗水等路用性能指标检验,结果显示各项指标都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表明配合比设计性能稳定性.(2)根据配合比结果进行试验段铺筑,现场检测结果显示,S B S 改性A C G20C 中面层的压实度㊁厚度㊁平整度和渗水系数等使用性能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从而验证了A C G20C 中面层S B S 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是合理的.参考文献:[1]㊀韦金城,余四新.青临高速试验路沥青路面结构应变分析和永久变形预估[J ].公路交通科技,2015,32(8):1G5.[2]㊀刘和能,刘海鹏,陶张志,等.西南地区重交通中面层抗车辙剂技术应用[J ].公路,2018(10):80G85.[3]㊀包雪巍,侯权河,张富有.沥青混凝土中面层抗车辙剂施工技术研究[J ].公路,2018(10):50G54.[4]㊀赵小彦.S B S 改性彩色沥青及透水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J ].公路,2019(3):251G255.[责任编辑:杜卫华]01。
AC-20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详细
设计说明1. AC-20C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范围来自于《湖南省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指南》.2. AC-20C沥青混合料所用原材料均为委托单位来样,其组成为:(1)集料:按13.2米米〜19米米(1号)、9.5米米〜13.2米米(2号)、4.75 米米〜9.5米米(3号)、2.36米米〜4.75米米(4号)、0米米〜2.36米米(5 号)备料.(2)沥青:XX生产SBS改性沥青.(3)矿粉:自产.3.按规范要求,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计算法.4.采用马歇尔试验进行配合比设计,室内试验的拌和温度为165-175(℃),试件的击实成型温度为155-160(℃).5.配合比设计试验及计算参数均以“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附录B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中的程序及公式计算.6.试验结果:经室内配合比设计试验与相关验证,确定AC-20C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油石比为4.4%,在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时,油石比宜控制在 4.3%-4.6%之间淇合成级配应尽可能与目标配合比级配曲线接近.目标配合比的各级材料比例见相关设计图表.7.采用旋转压实仪成型进行验证,旋转压实仪的单位压力为600KPa,设定旋转压实次数为125次.2012年7月2日.原材料试验1.沥青试验结果2.集料试验(1)集料原材料来样筛分试验结果(2)粗集料材质试验结果⑶各级粒径集料的相对密度试验结果(4)矿粉质量试验结果(5)细集料的砂当量试验结果二.AC-20C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1. XX高速公路AC-20C型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2.郴宁高速公路AC-20C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AC-20C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1.各级集料在混合料中的比例及合成级配集料规格集料比例(%)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1号33 10088.553.4 4.00.10.10.10.10.10.10.10.1 2号14 100100100100 5.90.10.10.10.10.10.10.1 3号18 10010010010087.3 1.90.40.40.40.40.40.3 4号9 10010010010010087.611.8 1.10.90.90.90.8 5号23 10010010010010010074.949.127.918.210.17.1矿粉 3 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98.594.883.4合成级配结果100 96.2 84.6 68.3 51.6 34.2 21.4 14.5 9.6 7.3 5.4 4.3级配范围100 901007688637546582939192914229-17 7-13 5-10 3-6备注/AC-20C混合料矿料合成级配曲线如下图所示:) (( 率过通AC-20混合料级配合成图0.075 0.3 0.6 1.18 2.36 4.75 9.5 13.2 16 19 26.5--------------------------------------------- 孔径(mm)|T一上限 T-下限上中值合成级配2.目标配合比马歇尔试验结果体积指标油石比(%)3.4 3.94.4 4.95.4 混合料最大相对密度 2.578 2.559 2.541 2.523 2.505 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 2.412 2.426 2.435 2.437 2.435 试件空隙率 (%)6.4 5.2 4.2 3.4 2.6 VFA (%) 52.2 61.2 68.9 75.4 81.6 V 米 A (%)13.4 13.4 13.5 13.8 14.1 稳 定 度 15.07 15.48 16.06 15.20 14.24 流值(米2.12.93.74.44.8AC-20C 型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确定图毛体积相对密度与油石比的关系油石比2 4 2 2 Z度密对相积体毛 一 44油石比从上表及图中可以得出AC-20C 沥青混合料指标与油石比的关系如下:从上图及表中可知,OAC 1=4.50%,各项指标符合技术要求的油石比范围OA 厘米反〜OA 厘密度 空隙率 流值 稳定度 VFA米ax为4.12%〜4.50%,因此:OAC2二(OA 厘米ix+OA 厘米ax)/2=4.31%.取OAC1与OAC2的中值为最佳油石比,得:OAC=(OAC1+OAC2)/2=4.41%.由上述计算确定郴宁高速公路AC-20C的最佳油石比OAC为4.4%.3. AC-20C型在最佳油石比OAC=4.4%时淇各项体积指标与强度指标如下表:(1)马歇尔试验结果(2)浸水马歇尔、冻融劈裂强度、车辙试验结果(3)AC-20C型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验证试验结果经过马歇尔试验及其相关的验证试验,郴宁高速公路路面AC-20C沥青混合料在最佳油石比取为 4.4%时,各项技术指标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在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时,应根据拌和机的除尘效果,确定矿粉的掺量,以使混合集料的级配尽可能与目标配合比的级配一致.主检:审核:审批:2012年7月2日。
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中面层(SBS改性沥青,AC-20S)解读
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中面层(SBS改性沥青,AC-20S)施工指导意见(修订版)苏高技(2005)60号根据交通部标准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结合我省已建高速公路的施工经验和研究成果,对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中面层施工,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沥青路面中面层厚度6cm,采用AC-20S级配类型。
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应符合表一的规定。
一、材料要求1、沥青沥青中面层采用优质SBS改性沥青,其技术要求见表二。
沥青性能整套检验由省高指委托有关试验单位进行,各施工单位和驻地监理组工地实验室、市高指中心试验室按苏高技(2004)203号《关于进一步明确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原材料检测项目和检测频率的通知》规定对到场沥青进行检测,并留样备检。
2、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粒径大于2.36mm。
应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碎石,严格控制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以确保粗集料的质量。
集料质量应从源头抓起,派专人进驻集料加工厂,对不合格的集料不得装车、装船,对进场粗集料按苏高技(2004)203号文规定进行检验。
粗集料技术要求见表三。
3、细集料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人工轧制的米砂,石质为石灰岩,不能采用山场的下脚料。
对进场集料按苏高技(2004)203号文规定进行检验。
细集料规格见表四。
沥青路面中面层用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通过率(%)范围表一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表二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三沥青面层用细集料规格表四(2)砂当量不得小于60%(宜控制在70%以上),亚甲蓝值不大于25g/kg,亚甲蓝试验待试验规程正式发布后执行;(3)小于0.075mm质量百分率宜不大于12.5%;(4)棱角性不小于30s。
4、填料宜采用石灰岩碱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
矿粉必须干燥、清洁,矿粉质量技术要求见表五,进场填料按苏高技(2004)203号文规定进行检验。
AC-20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黔西南州南下交通工程检测试验检测报告编号:LQHHL-2014-004兴仁县西池棚户区改造工程安置核心区道路及平场公路工程试验报告样品名称:AC-20沥青底层配合比检验类别:委托试验委托单位: 荣慧建筑试验单位: 黔西南州南下交通工程检测批准日期:2014年8月20日一、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组成设计1、技术标准AC-20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技术标准,参照亚雪公路《施工图设计》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40-2004的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如下:2、AC-20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标准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试验方法采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的相应规定。
试验设备:马歇尔电动击实仪、数显马歇尔稳定度测试仪、恒温水浴及其相应设备。
试验结果见下表:3、确定最佳油石比①、相应于密度最大值的油石比为a1,则a1=4.4%;②、相应于稳定度最大值的油石比为a2,则a2=4.3%;③、相应于规定空隙率围中值的油石比为a3,则a3=4.2%;以上三者的平均值做为最佳油石比的初始值OAC1,则OAC1=1/3(a1+a2+a3)=4.3%。
各项指标均符合1项技术标准的油石比最小值OAC min=4.1%,最大值OAC max=5.15%,其中值为OAC2,则OAC2=1/2(OAC min+OAC max)=4.63%,取OAC1、OAC2的中值OAC=1/2〔OAC1+OAC2〕=4.465%。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40-2004第87页B.6.4条的规定及经验确定最佳油石比为4.4%。
采用最佳油石比,进行标准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如下:按最佳油石比制作马歇尔试件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在60℃水中浸水48h后测定试件的稳定度MS1=5.7KN,计算试件的浸水残留稳定度为MS0=MS1/MS=5.7KN/6.89KN=83%>80%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40-2004中关于残留稳定度技术指标的规定。
AC-20C中面层施工作业指导书
AC-20C(SBS改性沥青)施工作业指导书沥青面层是位于高速公路路面基层上最重要的路面结构层,它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和大气自然因素的作用,应具有平整、坚实、耐久及抗车辙、抗裂、抗滑、抗水害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
中面层是路面结构中主要的承重层和应力分散层,更应具备优异的抗车辙能力。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相关规定及设计文件,根据多条新建高速公路的施工经验,对沥青路面中面层AC-20C施工提出如下施工作业指导意见。
一、总则中面层采用AC-20C改进的级配类型,矿料级配见表1。
表1 中面层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通过率范围(%)二、原材料1.沥青沥青中面层采用SBS改性沥青,其技术要求见表2。
根据相关要求,SBS改性沥青按照4000吨每批次进行一次外检,外检由供货商委托,供货商、施工单位、监理工程师三方共同在工地取样送建设办认可的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需提供沥青的全套检测报告(含PG分级项目)。
此外,改性沥青(SBS)的生产、流通环节复杂,建设办可根据需要安排驻场人员对工艺流程、质保体系等进行监控。
沥青运至施工现场后,每车沥青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后方能泵入沥青储罐:(1)驻厂监理签字、出厂检测报告、质保书、运输车牌号、沥青供应商代表签字、铅封完好;(2)沥青供货商代表与施工单位、监理人在沥青到达现场后共同取样4份供检测与封存留样用;(3)出厂磅单显示数量与到场称量数量的误差在沥青甲供材招标文件、合同文件允许的误差范围内;(4)沥青三大指标(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现场检测合格,并与供货商自检报告中的检测结果在误差许可范围内。
试验方法按照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规定的方法执行。
沥青的试验检测频率为施工单位每车次检验一次,驻地办每五车次抽检一次,中心试验室每十车次轮流抽检一个标段一次。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黔西南州南下交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试验检测报告编号:LQHHL-2014-004 兴仁县西池棚户区改造工程安置核心区道路及平场公路工程试验报告样品名称:AC-20沥青底层配合比检验类别:委托试验委托单位: 四川荣慧建筑有限公司试验单位: 黔西南州南下交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批准日期:2014年8月20日一、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组成设计1、技术标准AC-20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技术标准,参照亚雪公路《施工图设计》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如下:2、AC-20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标准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试验方法采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的相应规定。
试验设备:马歇尔电动击实仪、数显马歇尔稳定度测试仪、恒温水浴及其相应设备。
试验结果见下表:3、确定最佳油石比①、相应于密度最大值的油石比为a1,则a1=4.4%;②、相应于稳定度最大值的油石比为a2,则a2=4.3%;③、相应于规定空隙率范围中值的油石比为a3,则a3=4.2%;以上三者的平均值做为最佳油石比的初始值OAC1,则OAC1=1/3(a1+a2+a3)=4.3%。
各项指标均符合1项技术标准的油石比最小值OAC min=4.1%,最大值OAC max=5.15%,其中值为OAC2,则OAC2=1/2(OAC min+OAC max)=4.63%,取OAC1、OAC2的中值OAC=1/2〔OAC1+OAC2〕=4.465%。
《采用最佳油石比,进行标准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如下:按最佳油石比制作马歇尔试件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在60℃水中浸水48h后测定试件的稳定度MS1=5.7KN,计算试件的浸水残留稳定度为MS0=MS1/MS=5.7KN/6.89KN=83%>80%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关于残留稳定度技术指标的规定。
通过以上试验过程及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用确定的目标配合比制作马歇尔试件,进行标准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及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其各项指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有关规定,因此AC-20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目标配合比可以实际应用。
---高速AC-20沥青砼生产配合比设计---
***高速公路改建工程AC-20沥青混凝土生产配合比设计***高速公路改建工程工地试验室AC-20C沥青砼生产配合比设计一、设计依据1-1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1-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1-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1-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1-5、“海文高速公路改建工程”施工图设计。
二、设计过程2.1原材料本次试验所用集料产地为蓬莱顺达料场,矿粉产地为澄迈财林矿粉厂,水泥为天涯牌PC.32.5水泥,沥青为SBS(I-D)改性沥青。
依据要求进行了各种集料的密度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1)、沥青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2)。
沥青性能指标表2-22-2、各热料仓集料筛分结果筛分结果见表2-32.3沥青混合料级配要求AC-20C沥青混合料级配要求见表2-4。
AC-20沥青混合料级配要求2.4 矿料级配合成a)根据江苏交科院技术服务组提供的目标配合比调节各冷仓供料比例,进料速度使各热料仓的材料供需大致均衡。
b)对二次筛分后进入各热料仓的热料取样进行筛分(筛分结果见表2-5)。
结合各热料仓的实际进料比例通过反复试算、试拌、实测,确定各料热料仓的材料比例,供拌和楼控制室使用,最终得出生产配合比的各集料比例:1号仓热料(16-22mm):2号仓热料(11-16mm):3号仓热料(6-11mm):4号仓热料(3-6mm):成5号仓热料(0-3mm):矿粉:水泥=22:21:18.5:10:25:2:1.5,其合成级配如图2-1各热料仓集料筛分结果图2-1 AC-20沥青矿料级成级配图2.5马歇尔试验取目标配合比设计最佳沥青用量±0.3%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
试验结果见表2-6。
马歇尔试验结果表2-6注:*要求空隙率4、5、6所对应的VMA最小值分别为12、13、14,当空隙率不是整数时,由内插确定要求的VMA最小值。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配合比设计步骤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配合比设计步骤SBS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配合比设计步骤1、经试验确定SBS改性沥青和集料的各种特性:改性沥青:三大指标、密度(老化、弹性恢复、黏附性需附在配合比内)集料:石灰岩碎石粗集料1#(19~26.5)mm、2#(9.5~19)mm、3#(4.75~9.5)mm、4#(2.36~4.75)mm;机制砂细集料5#(0~2.36)mm:吸水率、表观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筛分矿粉:筛分、密度、亲水性、液塑限2、选择一组合成级配进行配合比设计3、以0.5%间隔变化油石比,3.5%、4.0%、4.5%、5.0%、5.5%制备试件。
5组马歇尔试件结果汇总:对应油石比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空隙率VV、沥青饱和度VFA间隙率VMA、稳定度MS、流值FL、粉胶比、沥青膜厚度(最大理论相对密度采用计算法;粉胶比0.6~1.6 ;沥青膜厚度6~9um)4、绘制油石比与毛体积相对密度、空隙率VV、沥青饱和度VFA、间隙率VMA、稳定度MS、流值FL的关系图。
5、确定最佳油石比:初始值1(OAC1)、初始值2(OAC2)=(OACmin+OACmax)/2最佳油石比OAC=(OAC1+OAC2)/26、检验最佳油石比下的粉胶比和沥青膜厚度粉胶比FB=P0.075/Pbe Pbe:混合料中有效沥青含量沥青膜厚度DA=(Pbe*10)/(ρb*SA*Ps) SA:矿料混合后的比表面积ρb:沥青25度的密度在最佳油石比下的马歇尔试验结果:毛体积相对密度、空隙率VV、沥青饱和度VFA间隙率VMA、稳定度MS、流值FL、粉胶比、沥青膜厚度7、性能检验试验水稳定性: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抗拉强度马歇尔稳定度MS、浸水马歇尔稳定度MS1、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MS0未经冻融循环Rt1、冻融循环Rt2 、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高温稳定性检验:车辙试验8、结论油石比:4.3% 掺配比例毛体积相对密度粉胶比沥青膜厚度。
AC-20生产配合比
AC-20C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及配合比验证报告1 概述1.1 概述生产配合比设计过程:先将二次筛分后进入热料仓的材料取出筛分,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均衡,设定3.8%、4.2%、4.6%、5.0%、5.4%五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规要求,不满足要求应重新调整热料仓比例,进行级配设计。
同时按生产配合比拌制的混合料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AC-20C的体积性质及空隙率的要求,如果不符合,应调整级配和油石比使其符合设计要求和AC-20C标准。
最后按生产配合比拌和混合料,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试验验证,来验证生产配合比的各项性能指标。
1.2 设计依据本合同段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现行规规定的马歇尔法进行设计,设计采用的有关技术规程和依据有:(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JTG D50-2006)(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40-2004)(3)《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6)《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1.3 原材料来源本项目AC-20C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试验所采用的集料为凉水石场生产的玄武岩,集料粒径规格分别为9.5-19.0mm、4.75-9.5mm、2.36-4.75mm和机制砂S16(0-2.36mm);矿粉为磐石石粉厂生产;消石灰产地图们;沥青采用延边路兴沥青储运站提供的产SBS I-C改性沥青。
2 原材料试验2.1 沥青沥青试验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的要求和方法进行,沥青性能指标试验结果和设计要求见表2-1所列。
SBS I-C沥青试验结果表2-1项目试验结果设计要求试验依据针入度(25℃,100g,5s,0.1mm) 66.7 60~80 T0604-2000 延度(5cm/min,15℃,cm) 68.6 ≥30 T0605-1993试验结果表明:产SBS I-C改性沥青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本项目技术要求。
AC-20C(SBS改性沥青--主干路)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批准:审核:校核:项目负责:(附页)一、设计说明1、泉州城区主道路沥青化项目(城西路及新华路)道路工程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该工程路面结构设计组成:上面层为SMA-13、厚度4cm,下面层为AC-20C、厚度6cm。
2、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的规定,福建省属于1-4-1区,故该工程按照1-4-1区的技术要求进行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二、设计过程1、原材料1.1沥青本次目标配合比设计所用沥青为厦门华特SBS改性沥青,对该沥青进行了针入度、延度、软化点、密度及相对密度试验,其试验结果如表2-1所示。
1.2细集料对该石屑进行了相关性能试验,其试验结果如表2-2所示。
1.3粗集料对该粗集料进行了相关性能试验,其试验结果如表2-3所示。
1.4填料对该矿粉进行了相关性能试验,其试验结果如表2-4所示。
2、混合料级配AC-20C沥青混合料推荐工程设计级配范围见下表。
表2-5 AC-20C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3、矿料配合比设计计算根据各种矿料的筛分结果(如表2-6所示)确定AC-20C的三种初试级配(级配A、级配B和级配C),三种初试级配的4.75mm筛孔(关键性筛孔)通过率分别为44.7%、42.7%、41.4%均满足AC-20C 关键性筛孔通过率小于45%的技术要求,三种初试级配的设计组成见表2-7。
本次配合比初试油石比组满足或接近设计要求的级配作为设计级配。
试验结果见表2-8。
表2-6 各种矿料的筛分结果表2-7 三种初试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表2-8 初试级配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注:表2-8中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计算法。
由表2-8可知,级配A沥青混合料的沥青饱和度VFA不满足要求,级配C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不满足要求,级配B沥青混合料所检项目均满足要求,因此选取级配B为设计级配,设计级配曲线如图2-1所示。
高速公路中面层改性沥青AC-20施工指导意见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中面层(AC-20)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指导意见根据高速公路设计文件和部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要求,结合省内外已建成高等级公路的施工经验,特提出如下指导意见:1 集料级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中面层厚度6cm,采用AC 20型级配。
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工程设计范围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沥青中面层矿料级配通过率(%)范围级配类型下列筛孔(mm)的通过率(%)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AC-20 100 90-100 78-92 62-80 50-72 26-56 16-44 12-33 8-24 5-17 4-13 3-7 2 材料要求2.1 沥青高速中上面层根据设计文件,采用优质SBS改性沥青,等级达到美国SHRP 沥青路用性能规范的PG76-16要求,其具体指标要求见表2、表3。
表2 PG76-16等级SBS改性沥青参数要求样品类型试验指标及试验条件试验温度,℃要求原样沥青闪点(COC),℃/ ≥230 粘度,Pa.s 135 ≤3 动态剪切G*/sinδ(@10rad/s),kPa 76 ≥1.0RTFOT残留沥青质量损失,% / ≤1.00 动态剪切G*/sinδ(@10rad/s),kPa 76 ≥2.2PA V残留沥青(老化温度100℃)动态剪切G*sinδ(@10rad/s),kPa 34 ≤5000 蠕变劲度S,MPa;m值(@60s)-6S≤300m值≥0.30 直接拉伸破坏应变(@1.0mm/min),% -6 ≥1.0注:1、表中所有项目都满足时,沥青结合料达到PG76-16等级。
2、蠕变劲度S≤300 MPa,直接拉伸试验可不做要求,在300~600 MPa之间,直接拉伸试验的破坏应变要求可代替蠕变劲度的要求,m值在两种情况下都应满足。
表3 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检验项目技术要求针入度(25℃,100g,5s)(0.1mm)40~60 针入度指数PI 不小于0延度(5cm/mim,5℃)(cm)不小于20软化点(T R&B)(℃)不小于60动力粘度(60℃)(Pa.s)不小于2000 运动粘度(135℃)(Pa.s)不大于 3闪点(℃)不小于230 溶解度(%)不小于99离析,软化点差(℃)不大于 2.5弹性恢复(25℃)(%)不小于75RTFOT 试验后质量变化(%)不大于±1.0 针入度比(25℃)(%)不小于65 延度(5cm/mim,5℃)(cm)不小于15改性沥青运抵工地后,由监理代表处组织会同承包人按1批(次)/500吨对改性沥青全套指标进行检测,检测费由各段承包人均摊。
AC-20目标配比设计说明
龙嫩公路工程建设项目
B8标段AC-20沥青混凝土配合比验证报告
B8工地试验室
2012年4月30日
AC-20沥青混凝土配合比验证
材料选择与准备
1)沥青:采用安达长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70#SBS改性沥青2)石料:大西江天缘石场生产的碎石
3)矿粉:吉林省梨树县
4)机制砂:用天缘石场半成品碎石自产成品机制砂
一、各材料试验结果
1、SBS改性石油沥青常规试验结果及技术要求
2、粗集料
3、细集料(机制砂)
4、矿粉试验结果(安图)
7、矿料合成密度
三、目标配合比矿料合成级配
1、前嫩高速公路路面实施细则提供AC-20C型混合料级配范围:
2、确定矿料级配及比例
四、混合料技术性能验证
以油石比为4.5%进行马歇尔试验,测定试件体积指标同稳定度、流值。
马歇尔试件指标:
1、水稳定性试验
·侵水45min
·侵水48h
·计算残留稳定度比MS0=10.54/11.83=89.1%
3)、冻融劈裂试验
劈裂强度比TSR=0.883/1.080=81.8%
六、结论
试验室目标配合比
19-26.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2.36-4.75mm碎石:机制砂:矿粉=7:40:13:5:30:5
最佳油石比4.5。
高粘复合改性沥青 AC-20配合比设计与施工
高粘复合改性沥青 AC-20配合比设计与施工王龙;姚卫涛;马庆伟【摘要】结合陕北某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介绍了高粘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案,从混合料温度控制、拌合、运输、摊铺等方面,阐述了高粘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工艺,促进了高粘复合改性沥青的推广应用。
%Combining with the situation on some expressway in north of Shannxi Province,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scheme for the propor-tional ratio for the vircous composite modified asphalt mixture,and indicates its construction craft from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of the mixture,mixing,transportation,and pavement,so as to enhance its further application.【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6(042)024【总页数】2页(P123-123,124)【关键词】高粘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作者】王龙;姚卫涛;马庆伟【作者单位】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陕西西安 710000;宝鸡公路管理局工程管理科,陕西宝鸡 721000;西安公路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535高粘度改性沥青以其优异的高低温性能和抗疲劳性能已被普遍认可,特别适合我国重载交通路面,然而其昂贵的价格,使其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常规高粘度改性沥青的高成本和指标不稳定性给推广应用带来了不小的阻力。
基于超细化嵌入嫁接技术的高粘复合改性沥青技术既可降低高粘度改性沥青成本又可充分发挥橡胶沥青的低温性能和耐老化性能,是将来高性能改性沥青的发展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配合比设计步骤
1、经试验确定SBS改性沥青和集料的各种特性:
改性沥青:三大指标、密度(老化、弹性恢复、黏附性需附在配合比内)
集料:石灰岩碎石粗集料1#(19~26.5)mm、2#(9.5~19)mm、3#(4.75~9.5)mm、4#(2.36~4.75)mm;
机制砂细集料5#(0~2.36)mm:吸水率、表观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筛分
矿粉:筛分、密度、亲水性、液塑限
2、选择一组合成级配进行配合比设计
3、以0.5%间隔变化油石比,3.5%、4.0%、4.5%、5.0%、5.5%制备试件。
5组马歇尔试件结果汇总:对应油石比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空隙率VV、沥青饱和度VFA
间隙率VMA、稳定度MS、流值FL、粉胶比、沥青膜厚度
(最大理论相对密度采用计算法;粉胶比0.6~1.6 ;沥青膜厚度6~9um)
4、绘制油石比与毛体积相对密度、空隙率VV、沥青饱和度VFA、间隙率VMA、稳定度MS、流值FL的关系图。
5、确定最佳油石比:初始值1(OAC1)、初始值2(OAC2)=(OACmin+OACmax)/2
最佳油石比OAC=(OAC1+OAC2)/2
6、检验最佳油石比下的粉胶比和沥青膜厚度
粉胶比FB=P0.075/Pbe Pbe:混合料中有效沥青含量
沥青膜厚度DA=(Pbe*10)/(ρb*SA*Ps) SA:矿料混合后的比表面积
ρb:沥青25度的密度
在最佳油石比下的马歇尔试验结果:毛体积相对密度、空隙率VV、沥青饱和度VFA
间隙率VMA、稳定度MS、流值FL、粉胶比、沥青膜厚度7、性能检验试验
水稳定性: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抗拉强度
马歇尔稳定度MS、浸水马歇尔稳定度MS1、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MS0
未经冻融循环Rt1、冻融循环Rt2 、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
高温稳定性检验:车辙试验
8、结论
油石比:4.3% 掺配比例毛体积相对密度粉胶比沥青膜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