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秋北京版语文六上《鼎湖山听泉》word教学设计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口语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鼎湖山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准备好课本和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鼎湖山的美景。
(2)引导学生谈论对鼎湖山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5. 情景体验(1)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体验。
(2)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心中的鼎湖山。
2. 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学习的表现,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
《鼎湖山听泉》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鼎湖山听泉》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鼎湖山的美丽景色,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学会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丰富内心世界。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鼎湖山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多媒体课件。
2. 与课文相关的鼎湖山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鼎湖山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简介鼎湖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2. 自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字典,自主学习生字词。
3. 讲解生字词:(1)教师讲解生字词,巩固学生的词汇知识。
(2)学生进行生字词卡片游戏,加深对生字词的记忆。
4. 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欣赏与拓展:(1)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鼎湖山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鼎湖山的美丽。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自己的语言描述鼎湖山的景色。
6. 小结与作业:(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B)鼎湖山听泉_北京课改版

鼎湖山听泉1.能指出课文所绘自然光景的特色以及这些自然光景给人的启示。
2.整体掌握课文的文脉,学习作者调换各样感觉器官察看自然光景、感觉美教好自然的方法。
学目3.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想方式;学习和运用从不一样的角度描绘标光景和变换角度表现光景的方法。
4.经过吟哦讽诵,品尝作者笔下鲜活、灵巧的文字,感觉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涌动的热爱大自然的激情。
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想方式;学习和运用从不一样的角度描绘光景要点和变换角度表现光景的方法。
经过吟哦讽诵,品尝作者笔下鲜活、灵巧的文字,感觉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涌动难点的热爱大自然的激情。
教学设计详案二次备课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传说黄帝曾在此铸鼎,故名鼎湖山。
与当地另一景色区——星湖(七星岩)齐名。
该山为岭南的名山,幅员广阔,景胜颇多,以天湖、瀑布、古木、名刹著称。
二.整体感知,理清作者行迹读游记就好像和作者一同旅行,一同分享旅行的感觉,下边让我们翻开书籍和谢大光一同走进鼎湖山。
而游记类散文一般以作者的行迹为线索,请找出作者旅行鼎湖山的行迹。
[独立思虑,全班沟通,请同学在黑板上板书,请其余同学在此基础上增补修正 ]近傍晚赶到鼎湖山——循声入山见到山泉——到半山看见满眼浓碧——暮色中达半山的庆云寺——晚餐后绕寺前庭院闲步——入夜借宿寺旁客房听泉挑战:从大家的初步归纳中能够看到作者旅行鼎湖山,行路分为六个点,大家可否用富裕文学色彩的四字短语来归纳这六个点呢,试一试看。
[ 学生同桌沟通,思虑 ] 三.深入研究文章中心这是一篇游记,(教师板书)请大家看看题目,齐读一下标题。
你以为读这个标题时,哪个字的字音应当读重一些?[学生初步说说看法和看法]究竟哪个字的字音应当读重一些,其实就是考虑全文环绕哪个字在写,是“泉”仍是“听”?答案就在文章中,请大家带着问题高声读文章,读的时候注意一些字的读音,而后联合文章内容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读文章,圈点勾勒,独立思虑] 小组沟通归纳:纯真从题目上来看,“听”字支配“泉”字。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鼎湖山景色及作者对泉声的喜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学会通过描绘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祖国美好山河的自豪感。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鼎湖山的景色及作者对泉声的喜爱。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想象教学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课文中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进行解释。
(3)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意境。
3. 分析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看法。
4. 想象描绘:(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课文中的场景。
(2)学生进行描绘,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小结作业:(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鼎湖山听泉》 教案教学设计

《鼎湖山听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鼎湖山听泉》这篇课文。
(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鼎湖山听泉》。
(2)掌握生字词及其运用。
(3)了解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运用。
(2)欣赏自然景观,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鼎湖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鼎湖山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鼎湖山听泉》。
(2)学生自主查找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每组选取一个修辞手法或表达方式,进行展示和分享。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鼎湖山听泉》。
2. 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的短文。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是否有所提高,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评估,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鼎湖山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自然环境中,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和兴趣。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启发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鼎湖山听泉北京课改版【小学学科网】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鼎湖山听泉-北京课改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课文《鼎湖山听泉》,使学生了解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和热爱之情。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欣赏自然美景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鼎湖山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复杂句子。
2.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鼎湖山听泉》的文本和相关的教学材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鼎湖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提问学生:“你们对鼎湖山的泉有什么印象?”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二、快速阅读(5分钟)1. 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鼎湖山听泉》,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深入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复杂句子。
2. 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四、欣赏与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欣赏课文中对鼎湖山泉的描绘,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鼎湖山泉的感受和赞美之情。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鼎湖山泉的作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赞美之情。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鼎湖山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六、课堂互动与探究(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重点句子或段落,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鼎湖山听泉北京课改版【小学学科网】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鼎湖山听泉-北京课改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增强语文词汇量。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3)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会运用描绘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
(2)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3)引导学生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生活,用语言去表达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掌握生字词,增强词汇量。
3.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理解作者对鼎湖山泉的喜爱。
2. 学会描绘自然景观,提高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理解能力。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提高写作技巧。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进行导入。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4.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让学生学会描绘自然景观。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8.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写作技巧。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对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3. 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自然景观的美丽。
《鼎湖山听泉》 教案教学设计

《鼎湖山听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增长见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提高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
(3)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等,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体验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增长见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原文及注释。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生字词及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引导学生分享预习课文的感受和收获。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讨论,巩固生字词。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点评。
(2)学生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教师指导。
五、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心中的鼎湖山听泉。
3. 预习下一节课文。
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以及课文理解情况。
《鼎湖山听泉》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鼎湖山听泉》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鼎湖山听泉》。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了解鼎湖山的地理位置和风景名胜,增长地理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展示等途径,引导学生了解鼎湖山的风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鼎湖山的风光和地理位置。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准备《鼎湖山听泉》的文本,诗歌图片及相关的鼎湖山风景图片。
2. 制作课件,展示诗歌内容和鼎湖山的风景名胜。
1. 导入新课,展示鼎湖山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自然美景。
2. 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字的认读和理解。
3. 教师讲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4. 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5. 学生讨论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教师总结,强调诗歌的美感和教育意义。
7. 学生背诵诗歌,巩固学习成果。
8. 课堂拓展,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更多的自然美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9.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诗歌的美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
10. 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朗读和背诵,评价学生对诗歌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讨论和分享,评价学生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情感的理解程度。
3. 通过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鼎湖山风光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置身于诗歌描绘的美丽自然环境中,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鼎湖山听泉》这首古诗的内容和意境;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3. 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鼎湖山听泉》古诗的解读和欣赏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一课学的诗歌,并询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引入新课《鼎湖山听泉》:简单介绍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二、学习课文(20分钟)1. 教师朗读全诗,学生跟读。
2. 分段解读:教师将诗歌分成若干段落,逐段解读,并解释难点词语和句子。
3. 学生跟读每一段,并思考诗句的意思。
三、诗歌欣赏(15分钟)1. 教师再次朗读全诗,学生闭上眼睛,全神贯注地聆听。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四、诗歌创作(20分钟)1. 回顾《鼎湖山听泉》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2.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合作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3. 每个小组派代表朗读自己的诗歌,并整理成册或展示在教室里。
五、诗歌分享与评价(10分钟)1. 班级集体读诗:每个小组派代表朗读自己的诗歌,全班同学齐声跟读。
2. 各小组互相交流,并互相评价彼此的诗歌创作。
六、总结和延伸(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
2. 引导学生思考当代诗人如何以现代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创作与自然相关的诗歌。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学生对《鼎湖山听泉》的内容和意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诗歌创作活动也让学生得到了锻炼,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可以增加一些诗歌欣赏的活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感受各种类型的诗歌。
同时,在创作活动中,可以更加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和思维方式,引导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及新词,认读1个字。
2.能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4自然段。
4.能说出在课文第4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出泉水变幻莫测、悦耳动听的,能说出自己对课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5.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鼎湖山泉声的美妙,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泉声变幻莫测、悦耳动听。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方法】重视朗读,以读为本。
在读中想象,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理念】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尤其是对最后一段的理解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重视朗读和默读,在朗读中理解,在默读中思考,朗读和默读相结合。
【教学准备】让学生聆听一下各种乐器的声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生字新词,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从学生查阅的作者资料和鼎湖山的资料导入课文的学习。
1.今天我们学习14课鼎湖山听泉,你通过查阅课外资料,了解多少鼎湖山的情况呢。
(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绝顶有湖,因名顶湖,传说黄帝曾铸鼎于此,遂易名为鼎湖。
风景区内群峰竞秀,古木参天,以丛林古刹、飞瀑流泉著称。
山之绝顶有湖,四时不竭。
)2.今天,我们就在著名散文家谢大光的引领下共同感受这奇幻的自然风光。
二、检查预习,学会生字新词。
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随时纠错。
学生读课文时指导他们读准下面的字音。
万籁俱寂雄浑磅礴湿漉漉汩汩地古刹琵琶卵石菩提树2.你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与大家交流或提示大家?3.交流点拨:重点指导:。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鼎湖山听泉》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鼎湖山听泉》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鼎湖山听泉》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鼎湖山听泉》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鼎湖山听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读准并理解“万赖俱寂、流连、磅礴”等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网络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从字里行间去感受泉声的美丽。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美妙有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二、感知课文,教给方法:由学习第二自然段入手:1、课件出示一组词语:淙淙不绝于耳清纯悦耳欢快活泼清亮时隐时现交错流泻遮断路面2、师提示学生读这两组词语,发现了什么?(声音、样子)3、感悟泉声与泉水之间的关系。
4、交流后,教师板书:(入目入耳,更要入心)5、播放“钟声”课件,请学生用心聆听路上的泉声与钟声,说说感受。
三、感悟品读课文:1、学习第1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交代“小雨”与“薄雾”?(小雨与泉水大小有关;薄雾使景色更美)2、学习第4自然段:(1)师:伴着泉声、循着钟声,我们来到了半山腰的庆云古刹并借宿于此。
入夜,万籁俱寂,跋涉一天的我却毫无睡意,仍然沉醉在白天的欢愉和美妙中,仍然意犹未尽地在聆听、辨识、品味着传送到枕边的泉声,就让我们也像作者一样去辨识、品味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四段:画出你认为很精妙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3)学生交流:(4)比较体会句子:出示: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钢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是轻柔的,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是清脆的,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是厚重回响的,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是雄浑磅礴。
语文课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语文课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自然美,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会用语言描绘景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用心感受生活,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了解鼎湖山的特点。
3.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历史知识。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3. 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景色描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资料。
3. 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提到的鼎湖山,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词。
(2)分组讨论,总结鼎湖山的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穿插讲解鼎湖山的地理、历史知识。
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语言描绘鼎湖山的景色。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评价。
5. 小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鼎湖山听泉》地理位置:我国广东省肇庆市自然景观:山峦起伏、古树参天、瀑布飞流、泉水潺潺人文历史:佛教文化、传统习俗、传说故事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指导。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提高语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进行评价。
【精编范文】鼎湖山听泉 教案教学设计word版本 (2页)

【精编范文】鼎湖山听泉教案教学设计word版本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鼎湖山听泉教案教学设计课题10鼎湖山听泉第 1 教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通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难点1、读通顺课文 2、学习生字词教具教学挂图生字词,解词投影片教学过程教的过程学的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揭题、解题:1、板书课题:10、鼎湖山听泉2、从课题看,文章描写的是什么?为什么听泉而不是看泉呢?在你的想象中,鼎湖山的泉声一定怎么样?()的泉声3、解题:鼎湖山:本名顶湖山,在广东肇庆市东北,山上有庆云寺、白云寺、荣睿碑亭、观雪亭等建筑,水帘洞、葫芦潭、飞水潭等瀑布。
珍贵林木众多,如鼎湖樟、鼎湖冬青。
已划为我国自然保护区和世界自然保护区,是旅游胜地。
听泉:听泉水美妙有趣的变化声音。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自读课文,要求字字入目,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2、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作好记号,也可查阅资料、字典。
3、学生自学后,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清纯悦耳安详暮色宏大古刹雄浑磅礴忽清忽浊鼎湖山肇庆市聆听朦胧汩汩4、分自然段读课文,并纠正字音,保证大多数学生读通、读顺。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文章按地点转移和时间先后顺序可以分成几段交流第一段:(1)来到鼎湖山第二段:(2)上山途中观景听泉第三段:(3—5)入夜在庆云寺听泉及感受五、细读课文1、学习第一段你读懂了什么?2、学习第二段(1)作者在什么地方听到泉声,看见泉水?(2)哪些是描写泉水的?哪些是描写泉声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交流、出示有关语句(1)比较“流”与“涌流”“流泻”间的异同(2)“不绝于耳”体会六、指导写字:描红、临写七、反复读课文中的重点词、长句、难句。
八、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抄写生字。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增长见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自然景色的美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3)通过课文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描绘自然景色。
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通过课文描写,感悟作者的情感。
(3)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自然景色。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在课文学习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课文朗读录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鼎湖山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丽。
5. 感悟作者情感:(1)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教师进行指导。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鼎湖山听泉》。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鼎湖山”、“听泉”、“潺潺”等。
(3)了解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3)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鼎湖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鼎湖山听泉》。
2.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了解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3.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读音和意义。
遇到问题可以与同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 合作探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鼎湖山的描绘,如“潺潺的泉水”、“青翠的竹林”等,感受作者对鼎湖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 欣赏与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欣赏自然景观的感悟和体验。
5. 朗读与背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鼎湖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 小结与作业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写一篇关于鼎湖山的短文,可以是一篇游记、一篇散文或一首诗歌。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六、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1)能够流利、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鼎湖山听泉》教案教学设计

《鼎湖山听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赞美之情。
2.学会通过描绘声音来表现景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倾听、观察、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体会课文描绘的泉水之美。
2.学习作者通过声音描绘景物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播放泉水声,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泉水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节奏。
2.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纠正发音错误。
3.学生交流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
三、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3.教师提问:课文是如何通过声音描绘泉水的特点的?四、课堂练习1.学生选择课文中的一个段落,模仿课文描绘声音的技巧,进行创作。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鼎湖山听泉》,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对泉水的赞美之情。
2.学生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提问:课文中的泉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三、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泉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的?2.学生进行拓展练习:选择一个自然景观,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技巧进行描绘。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五、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选择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技巧进行批改。
2.家长签字确认,下周一带回。
六、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泉水的赞美之情,学会通过声音描绘景物的技巧。
同时,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观察、表达和合作能力。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对泉水的赞美之情。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鼎湖山听泉》。
(2)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掌握作者简介和诗歌创作的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诗歌来了解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鼎湖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文学和自然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的理解。
3. 作者简介和诗歌创作的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意境和情感的领会。
2. 通过诗歌了解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生词和重点句子、作者简介和创作背景等内容。
2. 准备诗歌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引导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学习生词和重点句子,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4.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描绘画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5. 学习作者简介和诗歌创作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6. 小组合作,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7.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作业(如背诵诗歌、写读后感等)。
8. 课后反思,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如背诵诗歌、写读后感等。
3. 诗歌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4. 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小组合作中的表达能力和观点阐述。
七、作业布置1. 背诵诗歌《鼎湖山听泉》。
2.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纳:单纯从题目上来看,“听”字支配“泉”字。但是从全文来看:
一方面,“听”有一个过程:初闻泉声,循声而去,渐入山中,想见到山泉;但是,山泉时隐时现,作者联想起爱女因而爱上山泉,表现出山泉的活泼;及至亭前观山,闻钟泉之声相应,显现特有的亲情感受,把钟声和泉声化为老人和孩子,点出泉水活泼流动的青春气息;到夜间,从泉声中悟出人生哲理,认识鼎湖山之魂。
下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寻找、品味,每人都要用大大的圆圈划出自己认为用得好的字词,用自己的朗读展现你的理解。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
三.精读第八小节
蒙蒙的细雨让人走得匆匆,看得蒙蒙,可就是这特殊的时机给了作者特殊的机遇,让作者享受了一回听觉盛宴,下面让我们随作者去听那寂静夜空下绝美的泉音。
到了晚上,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
这里的“湿”字既巧妙地告诉读者鼎湖山刚沐浴过细雨,又暗点泉水“蕴育生机,滋润万木”之意。
(2)我喜欢这一句:“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这个比喻句将草丛中小溪流淌的声音比作提琴声,“柔曼”一词非常形象地表现出了这种声音轻柔、悠长特点,同时这种柔曼之美也使人想起了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通过吟哦讽诵,品味作者笔下鲜活、灵动的文字,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涌动的热爱大自然的激情。
重点
知晓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学习和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难点
通过吟哦讽诵,品味作者笔下鲜活、灵动的文字,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涌动的热爱大自然的激情。。
教学设计详案
二次备课内容
(板书)
这轻柔的声音其实是——小溪的声音;——柔曼的提琴
这清脆的声音其实是——涧水的声音;——清脆的弹拨
这厚重回响的声音其实是——无数道细流的声音;——厚重的倍司
这雄浑磅礴的声音其实是——飞瀑急流的声音。——雄浑的铜管
鼎湖山的泉声真像音乐一样妙不可言啊!这就是作者用心聆听、品味的结果。我们怎么用我们的声音将这种美传达给同学们呢,让我们试着把自己品味到的所有感觉放到文字中,通过读来表现。
示例:鼎湖山的泉美,美在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让我想起了千里以外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调皮女儿。
[学生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二.赏析精彩语句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有感情地读,然后告诉大家你选择这一部分的原因。
[学生自主活动,选读课文内容。老师应强调,要边读边说]
示例:
(1)我喜欢这一段: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动。
[独立思考,全班交流,请同学在黑板上板书,请其它同学在此基础上补充修正]
近黄昏赶到鼎湖山——循声入山见到山泉——到半山看见满眼浓碧——暮色中达半山的庆云寺——晚饭后绕寺前庭院漫步——入夜借宿寺旁客房听泉
挑战:从大家的初步概括中可以看到作者游览鼎湖山,行路分为六个点,大家能否用富有文学色彩的四字短语来概括这六个点呢,试试看。[学生同桌交流,思考]
[学生自由朗读]
请大家介绍一下读这一小节要注意什么才能将作者描绘的美传达给大家。
明确:
①读出快慢,读出轻重,读出情景,读出感情。(技巧,情感)
②借助想象,让作者所绘景象展现在面前;
③细心体会,感悟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情,让自己的心一步步贴近作者,和作者产生共鸣;(品读泉美时,应重点体会作者的心情,带着感情去读,我即作者)揣摩作者的情感,
另一方面,文章最后“山不在名,有泉则灵”,提示出泉水是鼎湖山灵魂的作用。全文描写的重点是泉,听是认识泉的手段。
四.作业
1.《学习与探究》第一页。
2.再读文章思考:鼎湖山的泉美在哪里?至少找三点,在书上圈点勾画做旁注,运用这样的句式表达:鼎湖山的泉美,美在……
第二课时
一.美点寻踪
鼎湖山美,鼎湖山的泉更美,以至于作者将之誉为“鼎湖山的灵魂”,它到底好在哪里?请同学们运用“鼎湖山的泉美,美在……”的句式,根据课文内容说话。
三.深入探究文章中心
这是一篇游记,(教师板书)请大家看看题目,齐读一下标题。你认为读这个标题时,哪个字的字音应该读重一些?
[学生初步谈谈见解和看法]
到底哪个字的字音应该读重一些,其实就是考虑全文围绕哪个字在写,是“泉”还是“听”?答案就在文章中,请大家带着问题大声读文章,读的时候注意一些字的读音,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课时பைடு நூலகம்
一.导入
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传说黄帝曾在此铸鼎,故名鼎湖山。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七星岩)齐名。该山为岭南的名山,幅员广阔,景胜颇多,以天湖、瀑布、古木、名刹著称。
二.整体感知,理清作者行踪
读游记就如同和作者一起游览,一起分享旅游的感受,下面让我们打开书本和谢大光一起走进鼎湖山。而游记类散文一般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请找出作者游览鼎湖山的行踪。
看第八小节,作者主要写了哪几种泉声呢?
[学生交流回答]小溪、涧水、无数道细流、飞瀑急流
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笔把泉水形象化,他运用的法宝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教师分析:小溪,涧水,细流,飞瀑,水源不同,发出的声响也不同,作者敏锐地把握住了它们之间的不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他的生花妙笔将泉水展现在我们面前。
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备课教案
课题
鼎湖山听泉
课时
课型
授课
时间
撰写人
交流时间
整合时间
审核人
教
学
目
标
1.能指出课文所绘自然景物的特征以及这些自然景物给人的启迪。
2.整体把握课文的文脉,学习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自然景物、感受美好自然的方法。
3.知晓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学习和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④技巧上,修饰性词语能表现情感的词应重读,并安排好停顿
[老师可尝试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范读等多种形式]
大自然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借鼎湖山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的泉声演奏出一首首美妙动听的乐曲让人不由自主地喜爱上它。当然,这些乐曲只有用心聆听、品味才能听出来。作者就是因为用心聆听、品味鼎湖山的泉声,才深深地喜爱上了它,使这泉声汩汩地流进了他的心田,相信也流进了你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