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精讲 第17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含解析)新人教版(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92两次工业革命课件 新人教版

典例1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 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孕育着世界性市场的形成
②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第二次工业
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电信工具的创新加
3.影响 (1)工业部门:诞生了一些新兴工业,传统工业也得到巨大进步, 促进生产力的又一次飞跃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2)生产结构: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生产的主要成分。 (3)生产组织形式:垄断组织的出现,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 主义过渡。 (4)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2011年福州质检)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 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 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
(2)表现 ①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 本形成。 ②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3)影响: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传播了先 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2.进一步发展 (1)原因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 加密切。 ②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各 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2)表现 ①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 ②亚非拉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 家的产品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3)影响 ①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②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两次工业革命单元整合提升课课件 新人教版

(2)消极影响 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充满着对落后国家和地 区的残酷殖民掠夺和奴役,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 深重的灾难。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建立在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落 后国家的剥削与压迫基础上的,是一种很不公正、很不公平 的经济现象,也是当今世界不合理经济秩序的根源。
2.(2016·郑州高中毕业年级质量检测)某历史探究 小组的同学收集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新航路的开 辟”“殖民扩张与掠夺”“全球化”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 们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D ) A.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B.新技术对世界面貌的改变 C.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分散到整体
2.从政治角度看: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产阶级队伍壮 大,特别是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英美资产阶级代议 制巩固,法德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巴黎公社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尝试,十月革命建立了世 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从思想角度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发展处于 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促使了马克思 主义诞生;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阶段,一定 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
2.从政治角度看: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的爆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废除 了专制制度,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代议制,确立了 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3.从对外关系角度看: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应该积 极开展海外扩张,开展了殖民贸易与殖民争夺,先后打败了 西班牙、荷兰和法国,18 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 国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工业革命前英国社会发展的变革折射出的政治、经 济、思想特征
1.从经济角度看:工业革命前夕,英国社会各领域均发生 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从经济上看,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英 国出现了“价格革命”,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 洋沿岸,英国成为欧洲贸易的中心;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扩 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商品市场,资本主义手 工工场迅速发展,成为西欧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深刻反映在政治、对外关系及思想方 面。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欧美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第二次工业革 命,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新型交通 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 世界各地的联系。
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对外进行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世界 的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而生产关系的变化又反过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06
高考考点解析与答题技巧
重要考点解析
01 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影响及比较
0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影 响
03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关系
04
全球化趋势下的历史与现实问题
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一
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及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 响。
02
理解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包括生产力提升 、生产方式变革、国际分工和贸易扩展等。
03
分析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工 业革命在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0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启 示。
历史背景概述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 景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01
对世界
02
对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世界 各地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推动了 世界历史的进程。
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世界市场获得了大 量的原料、劳动力和销售市场,促进 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03
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 家
一方面,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遭受了残酷的剥 削和掠夺;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这些 国家的近代化进程。
【高考复习方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 第17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63张PPT)

• 考 3.英国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有何关 点 分系? 层 (1)工业革命冲破重重阻力,向欧洲大陆、美洲和亚 突 破洲扩展。工业革命不断深入和扩展的过程,就是先进技
术、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不断传播、发展的过程。1825年 英国解除关于机器输出的禁令后,大批机器和先进技术进 入法、德、美、俄等国,推动了这些国家工业革命的全面 开展,同时也刺激了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为世界市场的形 成和发展提供了动力保障。
返回目录
生产力 生产组 织 经济结 构 生活方 式 阶级关 系
第17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 考 [巧思妙记] 第一次工业革命可归纳为“一、二、 点 分三、四、五” 层 突 一个中心:英国。 破 二个标志:以珍妮机为开始,以机器制造机器为完
成。
三个领域:纺织、动力、交通运输。 四大影响: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社会关系、世界 市场。 五点条件:政治前提、资本、劳动力、市场、技术。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 考 点 分 层 突 破
•
• 考点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
返回目录
第17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 考 点 分 层 • 突 破
• •
1.背景 (1)政治前提:英国 ____________制度 圈地运动 的确立和发展。 • (2)劳动力:________使农民离开土地, 成为自由劳动力。 • (3)资本条件: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 财富。 • 殖民帝国 (4)技术条件: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 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
• 考 点 分 层 突 破 • 命 题 研 析 对 测
第17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 市场的形成
目标引擎
2020届高考(江苏专用版)一轮复习:第17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17讲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考试说明考查角度命题趋势1.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2016·江苏单科,T17)两次工业革命与国民收入的关系从题型上看,以选择题和材料题为主,在命题形式上会不断推陈出新,新情景、新材料、新设问、新角度会不断呈现。
建议复习备考时要全面把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和利用新史观从不同角度把握工业革命的影响,同时还要建立工业革命与政治革命、大国崛起、经济格局、世界市场的联系。
(2015·江苏单科,T23)两次工业革命与科技创新(2014·江苏单科,T17)知识对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2014·江苏单科,T23)工业革命的条件、影响及其与农业变革的关系(2014·江苏单科,T23)圈地运动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条件、过程与影响。
知识点一工业革命1.背景(1)前提: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2)条件⎩⎪⎨⎪⎧①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农民离开土地成为自由劳动力。
②资本:殖民活动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2.过程(1)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
(2)内容⎩⎪⎨⎪⎧①生产手段从手工操作到机器生产。
②生产组织从手工工场到工厂。
(3)标志: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
1840年前后,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3.重要发明(1)纺织: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2)动力: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交通⎩⎪⎨⎪⎧①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
②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4.影响(1)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两次工业革命单元整合提升课课件 新人教版

地半封建社会
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抗:爱国官兵反抗、 反抗:义和团运动、戊戌变
太平天国运动
法、辛亥革命
经济
第一次工业革命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 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产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 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
“师夷长技”“中体西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2)消极影响 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充满着对落后国家和地 区的残酷殖民掠夺和奴役,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 深重的灾难。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建立在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落 后国家的剥削与压迫基础上的,是一种很不公正、很不公平 的经济现象,也是当今世界不合理经济秩序的根源。
2.(2016·郑州高中毕业年级质量检测)某历史探究 小组的同学收集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新航路的开 辟”“殖民扩张与掠夺”“全球化”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 们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D ) A.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B.新技术对世界面貌的改变 C.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分散到整体
用”,学习西方停留在 ”“实业救国”,学习西方
器物层面
发展至制度层面
社会生活
衣、食、住、行、风俗观念近代化
1.(2016·山东聊城模拟)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 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 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 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 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推动这一“方式” 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 A.第二次工业革命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金融中心的转移 D.中国市场的扩大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1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名师课件

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同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吗? 试答
提示:否。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三个部分:资本主义 政治体系、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 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只是资 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
7.殖民扩张不同时期呈现出怎样的阶段特征,其主要的 推动因素是什么?
(2)消极影响: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充 满着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残酷殖民掠夺和奴役,给殖民地和 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Step2 综合点——总结升华提能 专题综合一 利用多元史观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 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 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 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二 1913 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 所占的比重为:英国 15%,美国 11%,德国 13%,法国 8%, 俄国 4%。从 1870 年至 1913 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 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 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 强了。
试答
提示:“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殖民扩张、拓 展市场。
4.第一次工业革命欧美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吗? 试答
提示:否。欧美国家的工业化是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建立 起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轻工纺织为支柱的工业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重化工业为支柱的工业化。
5.垄断组织的出现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吗? 试答 提示:不是。垄断组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生 产的无序状态,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自我调节的能力。垄断 组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 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山东一轮复习课件: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虽然下降,但幅度不大,仍占据垄断地位,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由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与图表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产中所占比例下降 ,反映出其他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占比例上升 ,即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业化有所发展,故B项正确;从图表四国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 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工业生产总和的比例无法得出各国工业发展程度 ,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
第七单元
命题规律 考题扫描
第22讲
真题体验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8-
4.(2014课标全国Ⅱ,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 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 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 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关闭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根据题干信息 “纺车”“手织机”“多半闲置”“19世纪初”,可知英国进行了第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第七单元
第22讲
真题体验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12-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背景 (1)政治前提:18世纪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2)经济条件 ①市场: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②资本:许多人将通过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获得的巨额财富,投 资于手工工场。 ③劳动力:圈地运动为英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④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3)直接动力:市场的需求急剧扩大,推动生产技术革命。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七单元第17讲两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2.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1)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方 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 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而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协调,也成为生产方式变 革的重要方面。
1.多角度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信工 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 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 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 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 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史料三
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
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 ……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 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 郊区扩散。 ——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
1.史料一以省略号分层,逐层分析了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 国家的主要因素。据史料可知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广阔的市 场,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2 .史料二、三注意两则材料出处和史料二中的时间“1914 年”, 主要反映了工业革命的影响。 据此判断美国出现福特式“创 新”与当时正在进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流水线作业大 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福特汽车的销量剧增,有助于垄断组织的 产生。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 (包括童工问题 );城市化问题 (如伦敦 人口剧增); 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 特殊人群(失业者、 退休者、 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 作)等。 (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 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教材精读】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最先兴起于英国的有利条件有哪些?概述工业革命的主要进程 并多角度分析其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2. 试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与启示。 3.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有哪些?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并 多角度分析其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4.两次工业革命有何异同?试列表说明。 5.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中国未能 把握住发展机遇的原因? 6.中世纪以来西方工业(手工业)的生产组织形式是如何变化的?手工工 场与工厂有何异同点? 7.概述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历程,并分析其主要原因和影响。
单元十三 近代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18C中后期-20C初期的西方世界
§13-2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8C中后期-20C初期的世界经济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1.(2019·全国Ⅰ卷,34) 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
2.(2018·全国Ⅰ卷,34)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3.重大影响——(3)对世界:
①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基本形成)。 ②世界格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东方日益从属于西方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世界工厂”。
概念阐释:世界市场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17讲 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新人

【步步高练出高分】(广东专用)201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7讲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课时·考点梯度练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1.有学者把18世纪西方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出现的重大变革称为“二元革命”。
下列现象属于“二元革命”的是( ) A.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B.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C.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D.殖民扩张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答案 B解析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的思想文化运动,A项排除;从时间上看,B项符合,而从范畴上看,法国大革命是政治变革,英国工业革命是经济的变革,B项正确;从时间上看,C项符合,但从范畴上看,启蒙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C项排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17世纪,D项排除。
2.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
”“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 )A.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B.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C.科学技术的进步D.市场的需求答案 D解析A、B、C、D项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件,但市场的需求才是根源所在,D 项正确。
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3.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变革。
它包括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变革。
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 A.工厂―→蒸汽机―→工业资产阶级B.工场―→蒸汽机―→产业工人阶级C.圈地运动―→珍妮机―→金融资产阶级D.工厂―→飞梭―→中小资产阶级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理解能力。
根据所学史实工业革命后,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蒸汽动力和机器生产是主要的技术变革,产业工人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要阶级,所以A项正确。
工场是在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模式,所以B项不正确。
同时圈地运动也是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C项不正确。
工业革命的开始是以1765年珍妮纺纱机车的发明,而飞梭是在1733年发明,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D项不正确。
2014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讲义必修2 第七单元 第17讲: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

第17讲 两次工业革命[考点清单] 工业革命。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背景⎩⎪⎨⎪⎧ (1)政治前提: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农民离开土地成为自由劳动力。
(3)资本条件:殖民活动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还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4)技术条件: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
(5)市场条件: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市场扩大。
2.成就 ⎩⎪⎨⎪⎧ (1)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2)主要发明:1785年,瓦特研制成改良蒸汽机。
(3)完成标志: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 完成工业革命。
不久,法国和美国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整体把握第一次工业革命易混易错 手工工场与机器生产都是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生产形式,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
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在手工工场里,生产仍以手工技术和手工劳动进行,而机器生产是使用机械化劳动;规模不同,通常情况下,手工工场的规模要小于机器生产;手工工场是向大机器生产的过渡形式。
3.影响工厂的出现:随着机器的增多,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①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②工业城市的出现,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①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②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了社会变革。
③资产阶级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①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②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③资产阶级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两次工业革命教师用书新人教版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两次工业革命教师用书新人教版【时空坐标】【线索引领】线索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伴随生产力发展及全球侵略扩张逐步形成发展的(1)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而完成。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也是殖民扩张的过程。
在世界市场中,欧美工业化国家是中心,而亚非拉广大国家和地区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线索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1)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推动欧洲人走向海洋,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荷兰、英国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3)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爆发于英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伴随在世界范围内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殖民活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端于德国、美国,核心成果是电力、内燃机、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伴随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及瓜分世界狂潮的出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15讲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考纲要求]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考点一新航路的开辟1.背景(1)原因③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引起商业危机。
④思想因素:教会鼓励人们去遥远的东方传播天主教。
(2)条件2.过程(1)对欧洲:出现重大社会变革。
①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②导致“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世界:整体世界开始形成。
①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交流会合,日益连成一体。
②地区性的贸易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易错提醒] 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资产阶级的“黄金热”不是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贪婪,而是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进取,其目的是积累原始资本,发展资本主义,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进取思想。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7讲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17讲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基础演练1.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
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地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方面的支持()A.技术支持B.劳动力的支持C.市场支持D.资本支持2.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
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D.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3.从1789—1848年,发生在英国的大变革……应该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喷发,并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
下列符合“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的含义的是()①工业化进程加快②社会结构分化加剧③洲际间联系加强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③④4.英国人麦考利在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
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
”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工业革命成效显著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国际局势平稳发展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5.1879年,某项科技新成果发明的消息传到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随之狂跌。
引起股票狂跌的科技新成果应是下图中的()A.改良蒸汽机B.蒸汽机车C.汽车D.电灯6.《全球通史》说:“最初,科学从矿山和工场那里得到的东西要比矿山和工场从科学那里得到的东西多得多。
”“形势发生了变化,科学不再处于附庸的地位,它已开始改造旧工业,甚至创造全新的工业。
”“形势发生了变化”是在()A.18世纪晚期B.19世纪前期C.19世纪末期D.20世纪中期7.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020高考历史通史A版总复习课件: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主干知识整合
抓主干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
一、工业革命 1.背景 (1)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 资本主义制度 的确立和进一步发展。 (2)经济条件 ①劳动力: 圈地运动 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②资本: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③技术:手工工场 生产技术 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海外市场 广阔,手工工场的生产已 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2)经济: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 论》,系统阐述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3)法律: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旧法令,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护资本主
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的原则。 (4)外交:对外推行“炮舰政策”,控制海洋,强制推行 自由贸易 。 (5)企业管理:利用大工厂制对工人进行严格管理和残酷剥削。
2.工业革命对西方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由农业文明时代迈进工业文明时代,工 业资本主义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 (2)工业革命引起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革命使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 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还是一个城市化 的过程。 (3)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对立阶级。 (4)工业革命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使社会又一次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高潮,工 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或革命等形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5)工业革命促进了思想、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工业革命使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 族主义思潮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
重理解
1.英国圈地运动的影响 (1)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流 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同时,圈地运动也使家庭手工业被破坏,为工业扩 大了国内市场。 (2)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对农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首先是土地所有 制变化,使农村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其次是经营 方式的改变,农业资本家办起农场或牧场,雇佣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进行生产。 那些将土地出租给资本家的贵族,所得到的不再是封建的地租,而是资本主义 的利润。过去的贵族变成了新贵族,农民则变成了农业工人,从而使农村得以 资本主义化。
高中历史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17讲 课题48 近代以来世界市场、贸易、经济与生活

课题48近代以来世界市场、贸易、经济与生活课标要求1.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
2.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形成过程概况初步形成(1)背景:15世纪以前,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发展状态(2)过程: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17-18世纪,伴随着荷、英、法等国的殖民活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拓展扩大(1)基础:工业革命后,大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2)条件: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3)途径: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原材料,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最终形成(1)途径: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资本输出、瓜分世界(2)标志: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图解历史世界市场的形成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2.表现(1)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下降。
②里斯本、塞维尔、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
(2)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①近代世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经营方式主要史实商品交易所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银行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1694年,英格兰银行创立,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银行证券交易所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百货公司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有限责任公司1892年,德国出现有限责任公司。
后来,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卢森堡和比利时等国相继采用这种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制贸易公司为了有效垄断对外贸易,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十七) [第17讲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选择题1.“它的重要性是难以估量的,它被广泛地应用在工厂,成为几乎所有机器的动力,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产方式,极大地推动了技术进步并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它是指( ) A.柴油机 B.瓦特改良的蒸汽机C.发电机 D.珍妮纺纱机2.有历史学家称它“对世界历史来说具有头等重要性,因为它不但为20世纪的不发达世界提供了主要目标,而且为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军事基础”。
这里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开辟新航路 B.启蒙运动C.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3.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上,英国人用了7根烟筒(下图)来代表它的工业时代。
通过下图不能看出( )A.“7”在英国人心目中是个吉利的数字B.烟筒多是因为当时主要动力为瓦特发明的蒸汽机C.烟筒不断冒烟反映了环境污染严重D.工业革命对英国人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4.19世纪欧洲男子着装发生了很大变化,宫廷贵族过于奢靡烦琐的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机器生产需要简便的工作服装B.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封建贵族C.工业化造成服装的大批量生产D.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的贫困化5.19世纪后期西方某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漫画《英国章鱼:只吃黄金》,画中章鱼的触角从英国伸向了世界各大洲。
下列对此说明正确的是( )A.反映了英国极力推行武力扩张的政策B.讽刺了英国人只喜欢黄金的贪婪欲望C.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成果对外的传播D.揭示了世界市场与“世界工厂”的互动关系6.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
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7.读1789—1900年美国专利技术增长情况表,由此得出的史论一致的是( ) 年代1789—1800年1850—1860年1890—1900年专利276 25 200 200 000数(项)A.B.美国知识经济的产生、发展C.美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D.美国拥有最大的海外市场8.托拉斯在美国刚刚出现时,“全国视为怪物,视为妖魔。
政府务所以摧抑扫除之……至一千九百(1900)年以后,举国舆论,幡然一变。
于是遏禁之政策,一变为补救之政策”。
它表明当时( )A.政府放弃了自由竞争政策B.国家实行“混合经济”C.托拉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D.政府成为“总资本家”9.下图为在法国获得发明专利的“汽马”。
这项发明出现的前提是( )A.马的驯养与使用B.蒸汽机的改良与使用C.电的发明与使用D.内燃机的创制与使用10.《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兴起于重工业领域B.在欧美国家陆续发生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D.电力的广泛使用11.尼尔·福格森在《文明》一书中写道:“到1913年,西方帝国主宰了世界。
仅占世界土地面积10%的11个宗主国,管辖着超过一半的世界。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西方列强在世界范围内的侵略与扩张B.第二次工业革命增强了西方国家的实力C.交通运输和通讯手段的变革加强世界联系D.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列强主导了世界12.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
“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根据这一认识,可能会对15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 )①新航路开辟②早期殖民扩张③工业革命④第二次工业革命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3.在史学研究中,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由于不同的史观,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欧洲中心史观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关于工业革命起因的研究即为一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
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
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二……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
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
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崔之元《生态缓解、奴隶制与英国工业革命》材料三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
……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
这已经变得一目了然了。
人们注意到,最先工业化的国家是那些与英国的文化和社会最相似的国家。
——奇波拉《工业革命前欧洲的社会与经济》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
“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2)概括材料二中美洲大陆的“生态缓解”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哪些“文化和社会”现象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4)材料一、二主要体现了哪种史观?这种史观在认识工业革命的起因上有何特点?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采用工业生产的国家……那是因为我们有一个满意的政府,也因为我们有一些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有利条件,再因为我们有储藏丰富的煤炭资源,还因为我们有精巧的机器和机械……但最为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有他国无法比拟的资本积累……——19世纪20年代英国一位下院议员材料二只要我们细心就会发现,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是以前所没有出现过的世界——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世界。
它的成果为西欧人所享用,俄国人、日本人、美国人也尽沾其利,甚至中国人和印度人也在某种程度上“分享”到了,你大概能在中国看到流线型的汽车,在轨道上轰轰的电车,你也可能非常烦恼,因为有来自新闻标题以及电影镜头的攻击和来自传声筒的干扰;当然,绝不会有飞机强大噪音给你带来的睡眠烦恼。
材料三根据发动工业化的主体,世界大国实现工业化的道路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民间发动的工业化,以美国为典型的,以市场经济为主,渐进式的从轻纺工业到重工业、机器制造业,再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兴工业,经历的时间较长,比较协调,效益较好。
第二种是政府发动的工业化,以苏联为典型的,以计划经济为主,有领导有计划地以高速发展重工业为中心,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第三种是民间和政府共同发动的工业化,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其特点是民间和政府各取所长,优势互补。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英国拥有的“他国无法比拟的资本积累”从何而来。
(2)据材料二,文中两个引号的内容意味着世界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种日益紧密的联系是如何实现的。
(3)据材料三,美国在“民间发动的工业化”的初期,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课课时作业(十七)1.B [解析] 由材料中“广泛地应用在工厂,成为几乎所有机器的动力……并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改良蒸汽机作为动力,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成为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2.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注意理解“不但为20世纪的不发达世界提供了主要目标,而且为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军事基础”。
只有工业革命壮大了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军事实力,在侵略扩张中确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产生巨大的影响。
故选D。
3.B [解析] 由材料中“烟筒……代表它的工业时代”等信息,可以判断本部分代表的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但B在图示中无法体现出来,烟筒多也可能是电力时代的火力发电等。
由材料中“7根烟筒”可判断A正确;奥运会的盛大节目中采用工业革命为背景元素,可以看出D正确。
4.D [解析] 19世纪,欧洲服饰的变化与当时欧洲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密不可分。
服装简便化、穿衣大众化和时装平民化的变化,与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人数量的增加、生产力的提高、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密不可分。
材料反映的是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而不是反映“社会的贫困化”。
5.D [解析] 注意时间是“19世纪后期”,英国的触角“伸向了世界各大洲”,说明了世界市场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和市场,反过来工业革命又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6.C [解析] 19世纪中叶以后,英国企业的设立越来越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说明了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思想变化,C正确。
7.A [解析] 分析各选项,B可排除,美国知识经济的产生、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C 错误,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D说法与材料无关。
材料主要反映了科技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经济发展迅速,科技专利数也呈增长趋势。
8.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垄断组织的认识和阅读分析能力。
对托拉斯由“遏禁之政策”转变为“补救之政策”,主要在于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1900年后,政府并没有放弃自由竞争政策,A错误。
国家实行“混合经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B错误。
政府成为“总资本家”不符合史实,排除D。
9.D [解析]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不久,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
内燃机的工作效率远远高于蒸汽机,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的生产力,特别是迅速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
人们在用内燃机驱动火车和轮船的同时,还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汽马”的发明正是以内燃机的创制与使用为前提的。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
10.C [解析] 由“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可知C项正确;A、B、D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均可以排除。
11.D [解析] 材料描述的是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主导世界的现象。
D是对材料的总结和概括,而不是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