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1)

合集下载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分析和思考【摘要】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是指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强调学习成绩,模仿小学教育的方式进行教学。

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可能是家长过于重视学业成绩,社会竞争压力大,将学前教育视为竞争的起点。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可能会导致幼儿失去快乐学习的机会,增加学习负担,影响心理健康。

为了应对这一现象,我们应当回归幼儿教育的初衷,重视幼儿的身心健康,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未来,我们应当推动幼儿园教育向着更加关注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让每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反思, 未来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方向, 结语。

【关键词】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定义、原因分析、影响、应对措施、发展趋势、反思、发展方向、结语。

1. 引言1.1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分析和思考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是指幼儿园教育逐渐向小学化方向发展的现象,表现为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学业化、功利化教育的倾向,以及对幼儿进行严格的考核和评价。

这一现象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讨论和反思。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多方面的原因。

社会对学业成绩的重视导致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孩子能够在幼儿园阶段就取得好成绩。

幼儿园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学习内容和考核评价,以吸引更多家长选择该幼儿园。

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政策的影响也会使幼儿园教育向小学化方向发展。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一方面,过早的学习压力可能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增加幼儿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过度的功利化教育可能会削弱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影响其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也会加剧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使一些幼儿失去了平等的教育机会。

为应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方面,幼儿园应该回归本质,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摒弃功利化的教育观念。

家长和社会应该正确引导,不要过分关注幼儿的学习成绩,而是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和能力,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和空间。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浅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浅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浅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幼儿教育也逐渐受到关注。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小学化”的倾向,即幼儿教育过度追求学术化、功利化的趋势,给幼儿教育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对幼儿教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产生原因1.社会竞争压力加大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日益加大,许多家长开始过早地为孩子规划未来,希望他们通过在幼儿园阶段的学习,能够为将来的学业打下基础。

这种社会竞争的压力使得家长们过度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日益严重。

2.教育资源不均衡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失去教育机会,因此迫使孩子在幼儿园就开始接受学前教育,导致过早追求孩子学习成绩的趋势。

3.家长心态的转变现代家长的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家长希望通过提前给孩子接受学前教育,为他们的未来打下牢固的基础。

一些家长为了孩子能够更早走上社会竞争的一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开始提出要求,造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二、表现形式1.学术化的教学内容近年来,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期望,开始将学前教育内容逐渐转变为小学教学内容,让孩子提前接触小学课程,以期望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

2.功利化的教育观念一些家长和教育机构开始过分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知识面积,忽略了幼儿的身心发展,埋下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种子。

3.学习负担过重一些幼儿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开始进行大量的应试性训练,导致幼儿负担过重,丧失了玩耍、探索的乐趣,幼儿的身心发展受到了阻碍。

4.教师过度指导一些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期望,过度指导幼儿的学习行为,干预了幼儿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影响了其健康成长。

三、影响1.幼儿缺乏主动性过早地追求学习成绩会限制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导致幼儿缺乏主动探索的欲望,影响其全面发展。

2.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增多过重的学习压力和缺乏游戏、玩耍的时间,会导致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增多,如焦虑、抑郁等。

浅析幼儿园教育教育小学化现象(1)

浅析幼儿园教育教育小学化现象(1)

浅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摘要】:在知识经济浪潮的推动下,幼儿早期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

幼儿园作为儿童进入社会后接触的第一个正式的教育机构,它对于儿童的身心开展、日后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但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已是当代根底教育中的一大疾患,这种违背幼儿身心开展特点的教育模式,只会阻碍幼儿的开展。

本文就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原因、危害和应对措施进展论述,以期幼儿园教育能够走上正轨。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危害应对措施在知识经济浪潮的推动下,幼儿早期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从幼儿的入园率和幼教机构的数量便可得知,我国幼儿教育正向前不断迈进。

幼儿园作为根底教育的根基局部,是儿童迈出家庭生活,进入社会后接触的第一个正式的教育机构,它对于儿童的身心开展、日后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如此: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以游戏为根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开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开展的经验。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开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根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开展〞。

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出现了比拟严重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和采取了一系列的行政手段明令禁止。

虽然在行政手段上明令禁止,但由于多方面的影响和比拟复杂的原因,实际上却禁而不止,如何改变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状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对策,尚未探索出从根本上控制和扭转这种现象的有效对策。

二、国研究现状述评和预计的研究突破〔一〕国研究现状述评据好孩子育儿网的人民日报记者调查文章,、、、等地均出现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拔苗助长式的“填鸭〞教育、各种名目繁多的专项技能训练受到家长追捧,家长的一些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要求,驱动一些幼儿园以所谓专项、特长教育,代替幼儿园的全人教育,严重危害幼儿的游戏权、开展权,危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心开展有害无益。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及分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及分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及分析一、1.1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现在的幼儿教育越来越注重小学化,许多家长和老师都希望孩子能够早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这种现象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过程中,很多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乐。

他们需要背诵大量的知识,参加各种培训班,没有时间去玩耍和发挥想象力。

幼儿教育小学化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压力过大。

他们需要在很小的年纪就面对竞争和成绩的压力,这对他们的成长是不利的。

幼儿教育小学化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长时间的学习会导致孩子缺乏锻炼和休息,容易出现近视、肥胖等问题。

二、2.1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1. 家长焦虑:现在的家长普遍存在对孩子教育的焦虑情绪。

他们担心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落后于人,因此希望孩子能够早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2. 社会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许多人认为,只有通过早期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这种观念使得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3. 学校压力: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和口碑,一些学校过度强调学术成绩,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愈演愈烈。

三、3.1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对策1. 改变家长观念: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要过分追求孩子的学术成绩,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2. 调整学校教育:学校应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学术成绩。

3. 加强监管:政府应该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监管,规范各类培训机构的行为,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恶化。

四、4.1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未来展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有望得到改善。

未来的幼儿教育将更加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政府和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和管理,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浅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

浅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

摘要:幼儿教育小学化,笼统的说就是把幼儿当小学生来实行教育。

具体的说就是幼儿园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而是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生动的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有的甚至从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留作业,幼儿园做不完,回家还要做。

而良好的幼儿教育是幼儿健康成长发育的重要基础。

但如今,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之严重势必会对幼儿的成长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

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表现,如教育教学内容小学化、教育教学方式及方法小学化等,根据这些表现本文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其中原因包括应试教育的影响、幼儿教育自身存有的弊端等,产生的影响是: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等。

最后本文建议从改革应试教育的考试模式、家长教育观点的改变等角度采取措施,以克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化;对策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其中在我所工作的幼儿园就有这种情况,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的伤害着我们可爱的孩子,实在令人担忧!而在西方,幼儿园被称为“幼稚园”,这充分说明了幼儿园的本质功能就是幼儿玩耍的地方,能充分释放孩子天性的地方。

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主张:“解放小孩的头脑,解放小孩的双手,解放小孩的嘴,解放小孩的空间,解放小孩的时间。

”【1】但遗憾的是随着我国民众对教育的重视,大家“提前教育”意识的加重,当前幼儿园教育也日益小学化了。

幼儿园的孩子们就开始不得不面对本应在小学才有的学业负担。

近几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形势愈演愈烈,使得幼儿在还没有进入小学之前,每天的活动就是识字、背诗、做加减法运算等,甚至有的幼儿园分学科学习小学内容,开设写汉字、拼音、算术等课程。

面对这个现象,我们必须要对产生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做出彻底的剖析。

因为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准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及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及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幼儿园逐渐成为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

然而,近年来出现了一种现象,即幼儿教育小学化。

这种现象指的是幼儿园过多地强调学习内容,让幼儿学习过多的知识和技能,以快速提前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和要求。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过早引入学习压力:幼儿园提前引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们面临过早的学习压力,无法享受到自由游戏和探索的乐趣。

2. 过度强调学科知识:幼儿园过度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身体素质、情感认知、社交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

3. 预备小学考试培训:一些幼儿园为了应对小学入学考试的竞争,开始进行预备小学考试培训,给幼儿增加了过重的学习负担。

4. 学习方式单一:幼儿园放弃了本应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过多地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忽视了幼儿的主动性和兴趣。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出现有以下几个原因:1. 教育观念的误导:部分家长和教育者认为越早接触学科知识,就能在学习上占据优势,从而导致了过早引入小学学习内容。

2. 小学升学压力的影响:小学入学竞争激烈,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从小适应小学的学习要求,提前在幼儿园进行学习准备。

3.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地区的教育资源有限,幼儿园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选择提前引入学习内容,以吸引更多家长的选择。

三、应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对策为了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1. 重视幼儿身心发展:幼儿园应该坚持以幼儿的身心发展为重点,注重培养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提供多样化的游戏和活动。

2. 打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幼儿园应创造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 平衡学科和素养教育:幼儿园要恰当安排学科内容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分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分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分析一、引言话说有一天,小明妈妈带小明去参加一个幼儿园的活动。

活动结束后,小明妈妈和小明一起回家的路上,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现在的幼儿园教育是不是越来越像小学了呢?这个问题可把小明妈妈给难住了,她决定好好研究一下这个问题,看看是不是真的有这个现象。

那么,这个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底吧!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1. 学习内容过于简单现在的幼儿园教材很多都是按照小学的内容来编写的,比如数学、语文等科目。

这样一来,孩子们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接触到了小学的知识,这无疑是一种小学化的倾向。

但是,孩子们在幼儿园阶段的学习内容应该是以游戏为主,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而不是过早地让孩子们承受过重的学习压力。

2. 学习方式过于刻板现在的幼儿园教育很多都是按照固定的方式来进行的,比如说上课、做作业等。

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变成了一个个机器人。

而且,这种学习方式也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因为孩子们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发挥空间。

3. 评价标准过于单一现在的幼儿园教育很多都是按照考试成绩来评价孩子们的表现。

这样的评价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甚至有些孩子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产生了自卑心理。

而且,这种评价方式也不利于孩子们全面发展,因为孩子们的兴趣和特长是多种多样的。

三、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 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过早地让孩子们承受过重的学习压力,会导致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有的孩子们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导致了失眠、焦虑等问题;有的孩子们因为长时间坐在课桌前,而导致了近视、驼背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失去了童年的快乐。

2. 影响孩子们的个性发展过早地让孩子们接受固定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标准,会让他们失去自我发挥的空间。

有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考试而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新事物。

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们的个性发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没有个性。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对策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对策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幼儿园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许多家长希望孩子们在幼儿园就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以便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竞争。

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一些幼儿园存在“小学化”倾向,这种现象给幼儿园教育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和对策两方面展开讨论。

1.学习内容过多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要求,将学习内容设置得过多。

幼儿园小朋友被要求背诵很多的诗歌、歌曲,学习很多的知识,这让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游戏、体验生活。

2.学习方式不当在一些幼儿园里,小朋友被过多地要求坐在课桌前听课,这种学习方式容易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3.学习压力过大一些家长过于焦虑孩子的教育,会在幼儿园里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学习压力。

在一些幼儿园,小朋友被迫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学龄前的孩子过早地接触繁重的学习任务。

二、对策1.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是小朋友的第一个学习场所,应该是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地方。

家长需要正确对待幼儿园教育,不要过分焦虑孩子的学习,给他们留出足够的时间去游戏和体验生活。

2.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幼儿园是教育机构,师资力量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幼儿园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小朋友学习。

3.提升学习质量幼儿园教育是应该以游戏为主,并通过游戏来进行学习。

幼儿园应该注重培养小朋友的兴趣和能力,设计更多的游戏活动,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也要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避免给孩子过大的学习压力。

4.建立正确的评价体系幼儿园的教育评价体系应该是鼓励和引导小朋友的,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能力,而不是过分注重成绩。

评价体系的建立应该是多维度的,能够全面地反映小朋友的学习状况,不应只以传统的考试成绩为标准。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形成是与社会需求、家长期望等因素密切相关的。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在当今社会,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日益凸显,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一现象不仅违背了幼儿的成长规律,也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在幼儿教育阶段,过早地将小学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引入到幼儿的学习中。

比如,让幼儿学习拼音、识字、算术等小学课程,布置大量的书面作业,进行频繁的考试等。

这种做法看似让孩子提前掌握了知识,实则是揠苗助长,危害无穷。

首先,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幼儿正处于身体和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

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好奇心强,喜欢通过游戏和探索来学习。

而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强调的是课堂教学、知识灌输和书面作业,这严重压抑了幼儿的天性,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在这种高压的学习环境中,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其次,幼儿教育“小学化”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过早地让幼儿承受学习的压力,会影响他们的睡眠质量和身体发育。

长时间坐在教室里学习,缺乏足够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会导致幼儿的身体素质下降。

同时,心理上的压力也可能会引发焦虑、抑郁等问题,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

再者,幼儿教育“小学化”会影响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社会交往、情感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阶段。

然而,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往往让幼儿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学习知识上,忽视了与同伴的互动和交流。

这使得幼儿缺乏与人沟通和合作的机会,不利于他们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此外,幼儿教育“小学化”也给家长带来了不必要的焦虑和负担。

一些家长看到别的孩子在学小学知识,担心自己的孩子落后,于是也跟风让孩子提前学习。

这种盲目攀比的心态,不仅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破坏了家庭的和谐氛围。

那么,如何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呢?一方面,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浅谈幼儿园小学化

浅谈幼儿园小学化

浅谈幼儿园小学化标题:浅谈幼儿园小学化引言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长对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幼儿园小学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教育话题。

幼儿园小学化是指幼儿园向小学化发展的趋势,即幼儿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逐渐向小学接近。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幼儿园小学化的现状、影响和发展趋势。

一、教学内容的改变1.1 幼儿园小学化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如语文、数学、英语等。

1.2 教学内容的难度逐渐增加,幼儿园的学习内容向小学阶段过渡。

1.3 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增加,包括艺术、体育、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2.1 幼儿园小学化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预和实践操作。

2.2 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采用启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3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增加,包括游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

三、教学环境的升级3.1 幼儿园小学化的教学环境更加注重学习氛围的营造,包括教室布置、教学设备等。

3.2 教学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得到提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3.3 教学环境的科技化程度增加,引入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智能教育工具。

四、师资队伍的提升4.1 幼儿园小学化需要具备更高学历和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

4.2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适应幼儿园小学化的教学需求。

4.3 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

五、家长参预的加强5.1 家长在幼儿园小学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与学校密切合作。

5.2 家长需要了解幼儿园小学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积极参预学生的学习生活。

5.3 学校应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结语:幼儿园小学化是教育领域的一种趋势,旨在提高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教学内容的改变、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学环境的升级、师资队伍的提升和家长参预的加强,幼儿园小学化能够更好地满足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培养出更加全面发展的学生。

希翼未来幼儿园小学化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分析和思考1. 引言1.1 现象介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是指在幼儿园中出现了过多的学业化内容和教学方法,导致幼儿园变得越来越像小学。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家长对孩子未来的焦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逐渐增多。

一些幼儿园开始注重学龄前教育,强调幼儿的识字、算术等技能,忽略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幼儿园教育应该是以游戏为主,以生活体验为辅的,而不是把幼儿园当成小学的延伸。

现在很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或者应对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加大了学业化的教学内容,给幼儿的身心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教育界和家长的重视,需要采取措施来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重视幼儿的身心发展,创造更适合幼儿成长的教育环境。

1.2 背景说明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逐渐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家长们普遍对孩子的学习早早地产生焦虑情绪,希望能够通过提前接受小学教育来为孩子争取更好的发展机会。

随着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幼儿园也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为了追求更高的教育质量和经济效益,不少幼儿园开始向小学化发展,加大学习内容和学习强度,甚至开始实施小学化的教学计划和考试评价制度。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一线发达城市,也逐渐波及到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呈现出普遍性和趋势性。

探讨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原因和影响,寻找解决途径,保障幼儿园教育质量,促进其多样化发展,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

1.3 问题意识在当下社会中,幼儿园教育逐渐呈现出小学化的趋势,一些家长开始将更多的期待和压力放在幼儿园阶段,希望通过早期教育让孩子提前适应学校生活。

这种现象也引发了人们的一些问题意识。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孩子们的童年时光。

幼儿园原本应该是一个充满游戏和乐趣的地方,让孩子自由开心地成长。

但是现在,一些幼儿园变成了“小学预科班”,孩子们被要求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失去了健康发展的空间。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探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探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探析在当今社会,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日益凸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种现象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幼儿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可能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幼儿教育“小学化”,简单来说,就是在幼儿教育阶段,过早地引入小学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

比如,让幼儿学习小学的语文、数学知识,进行大量的书写和计算练习,甚至布置家庭作业。

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是一个重要因素。

许多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认为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能够让孩子在未来的学习中占据优势。

他们片面地追求孩子在知识上的积累,而忽视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发展。

其次,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刻意增加小学化的课程内容。

再者,社会上对于教育的功利化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幼儿教育“小学化”。

幼儿教育“小学化”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

从幼儿的身体发育角度来看,幼儿的骨骼、肌肉尚未发育成熟,长时间的书写和端坐学习,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负担,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

在心理方面,过早地承受学习压力,容易让幼儿产生厌学情绪,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而且,这种教育方式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和兴趣,限制了他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幼儿教育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游戏能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动手能力等。

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可以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和合作;在建构游戏中,幼儿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了遏制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制定明确的规范和标准,对违规的幼儿园进行严肃处理。

同时,要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

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和活动。

教师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掌握幼儿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分析近年来,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来越引起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所谓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就是幼儿园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过于偏重小学阶段的知识点和学习方式,过度强调智力开发和学科成绩,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导致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的丧失。

一、成因分析2.教育评价体系:目前,我国的教育评价体系主要依赖考试成绩,这使得学校、家长和教师都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在这种背景下,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和市场的需求,不得不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

3.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一些地区,优质小学资源稀缺,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能进入这些学校,不得不提前让孩子学习小学课程,以期在入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4.教师专业素质:部分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对幼儿教育理念理解不深,难以把握幼儿教育的正确方向,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小学化。

二、对策分析1.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教育的改革力度,逐步建立多元化、全面化的教育评价体系,减少对考试成绩的过分依赖,引导学校和家长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2.加强师资培训: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使其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幼儿教育理念,把握教育的正确方向。

3.家长观念引导: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对家长的引导和教育,使其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特点和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避免过度追求小学化教育。

4.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提高幼儿园的整体教育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

5.丰富幼儿园课程设置: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设置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引导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成因复杂,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快乐、有利于成长的幼儿园环境。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愈发严重,这一趋势不仅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也给家长们带来了不少困扰。

本文将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1.教学内容小学化:很多幼儿园在教学中过早引入小学课程内容,如拼音、算术等,使得幼儿的学习负担加重。

2.教学方法小学化:一些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灌输式、机械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3.课程设置小学化:部分幼儿园将小学课程纳入教学体系,导致课程设置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

4.评价标准小学化:幼儿园评价幼儿的标准逐渐向小学靠拢,过分关注幼儿的学习成绩,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1.家长观念:一些家长过于重视幼儿的学业成绩,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而要求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课程。

2.教育体制:当前教育体制下,小学招生考试竞争激烈,部分幼儿园为了提高学生的升学率,提前教授小学课程。

3.教师素质:部分幼儿教师缺乏专业素质,对幼儿教育理念和方法认识不足,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小学化倾向。

4.社会环境: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和期望值不断提高,使得幼儿园在教育过程中不得不迎合家长和社会的需求。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解决对策1.转变家长观念:通过宣传教育,让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兴趣、习惯和综合素质,而非提前教授小学课程。

2.完善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体制,降低小学招生考试的竞争压力,使幼儿园教育回归到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初衷。

3.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践行幼儿教育理念和方法。

4.优化课程设置: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设置丰富多样的课程,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5.改进教学方法:幼儿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辨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辨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辨析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过早地引入了小学课程内容,使得幼儿教育变得过于严肃和紧张。

本文将从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定义、原因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辨析。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定义幼儿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过早地引入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将幼儿教育等同于小学教育,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求。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上。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原因1.家长观念的影响在当今社会,许多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因此,他们希望幼儿园能够提前教授小学课程,为孩子奠定扎实的学习基础。

这种观念导致幼儿园在教育过程中,不得不迎合家长的需求,过早地引入小学课程。

2.教育体制的制约我国教育体制中,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较大差异。

为了使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幼儿园需要提前教授一些小学课程。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幼儿园过于注重小学课程的教授,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求。

3.教师素质的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与教师素质密切相关。

一些幼儿园教师对小学课程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导致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

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成果,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使得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影响1.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幼儿教育小学化使得幼儿过早地承受学习压力,导致他们产生焦虑、厌学等心理问题。

长时间的学习负担还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如近视、驼背等。

2.影响幼儿个性发展幼儿教育小学化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幼儿的个性发展。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幼儿容易失去自主探索、创新思考的机会,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

3.影响幼儿适应能力幼儿教育小学化使得幼儿在进入小学阶段时,对小学课程产生依赖。

这种依赖性使得幼儿在小学阶段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浅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浅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浅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如今,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个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我们先来聊聊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幼儿园教育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过早地将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引入幼儿园,忽视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这种现象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过早地让孩子学习拼音、算术、英语等,以及过度强调纪律、竞争等。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呢?原因有很多,是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越小学习越好,这样可以提前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

因此,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导致幼儿园教育不得不迎合家长的需求。

幼儿园之间的竞争也是导致小学化的原因之一。

为了吸引更多的家长,一些幼儿园不得不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过早地引入小学内容。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对孩子们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它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幼儿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大脑还在发育,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限。

过早地学习小学内容,容易导致孩子产生挫败感,影响他们的自信心。

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容易让孩子失去童年的乐趣。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应该尽情地玩耍、探索世界,而不是被束缚在课堂里学习。

小学化的教育还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长时间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容易让孩子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需要转变观念。

家长和幼儿园都应该认识到,幼儿阶段的孩子,培养他们的兴趣、习惯和思维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过早地学习小学内容,不仅无助于孩子的成长,反而可能对他们产生负面影响。

幼儿园应该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同时,幼儿园还需要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大对幼儿园教育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规范幼儿园的教育行为。

对于一些严重小学化的幼儿园,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督促其整改。

浅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应对策略

浅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应对策略

浅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应对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幼儿教育,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一些家长在幼儿教育中过度追求小学化倾向,这不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影响,也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和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1. 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一些家长在幼儿教育中过度追求学习成绩,希望他们在早期就能够学会识字、写字甚至进行数学计算。

2. 教育体制的压力当前的教育体制普遍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学校和老师们往往会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种教育观念也影响了一些家长,导致他们在幼儿教育中过度追求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兴趣爱好。

3. 家长自身的焦虑情绪一些家长由于自身的焦虑情绪,希望通过提前学习让孩子在学校里能够取得好成绩,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他们会在幼儿教育中过度追求小学化倾向,忽略了孩子的成长需要。

二、小学化倾向的应对策略1. 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意识到幼儿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情感和社交能力,而不是过早地强调学习成绩。

只有通过全面的培养才能够帮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2. 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在幼儿教育中,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给予他们充足的休息和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成长,而不是过早地强调学习和竞争。

3. 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在幼儿教育中,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在学习、游戏和休息之间取得平衡。

只有在充分发展的环境中,孩子才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4. 加强家园合作家长和幼儿园、学校应该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家长可以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与教育者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浅析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及对策

浅析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及对策

浅析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及对策在当前的幼儿教育领域,“小学化”现象日益凸显,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幼儿教育小学化,简单来说,就是在幼儿教育阶段,过早地引入小学的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

这一问题不仅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也给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挑战。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1、课程内容小学化许多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上,过度注重知识的传授,如拼音、识字、算数等。

原本应该以游戏、活动为主的课程,被大量的书本知识学习所占据。

孩子们在本该尽情玩耍、探索世界的年纪,却被要求坐在教室里,接受枯燥的知识灌输。

2、教学方法小学化教学方法上,采用小学式的课堂讲授,要求幼儿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听讲,缺少互动和实践环节。

幼儿被要求整齐划一地完成作业和任务,限制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主性。

3、评价标准小学化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幼儿的学习成果,过分强调分数和排名。

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幼儿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如情感、社交、动手能力等,给幼儿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损害幼儿身心健康幼儿的身体和心智尚未发育成熟,过早承受学习压力,可能导致身体疲劳、视力下降等健康问题。

同时,心理上可能产生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影响其心理健康。

2、抑制幼儿的天性和创造力幼儿时期是孩子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阶段,小学化的教育模式限制了他们自由探索和创造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未来发展过早地接触小学知识,可能让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因为重复学习而产生厌倦情绪,降低学习兴趣。

而且,这种片面的知识灌输,不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综合素养,对其未来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1、家长的期望和焦虑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希望孩子在起跑线上领先,认为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能让孩子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具优势。

这种焦虑情绪传递给幼儿园,导致幼儿园迎合家长需求,采取小学化的教育方式。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分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分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分析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幼儿教育阶段,过早地将小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引入幼儿园,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

这种现象不仅违背了幼儿教育的本质和宗旨,也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1、教学内容小学化在一些幼儿园,数学、语文、英语等小学课程被提前教授。

孩子们被要求学习拼音、认字、算数,甚至做大量的书面作业。

这种超越幼儿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教学内容,给幼儿带来了沉重的学习负担。

2、教学方式小学化幼儿园采用小学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幼儿长时间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做笔记。

缺乏游戏、活动和实践操作,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学习兴趣也受到抑制。

3、评价标准小学化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幼儿的学习成果,过于注重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这种评价方式给幼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容易导致他们产生焦虑和自卑心理。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1、家长的期望过高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希望孩子在起跑线上就领先一步。

他们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越多越好,为将来升入重点小学、中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种不科学的教育观念促使幼儿园迎合家长的需求,将小学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引入幼儿教育。

2、幼儿园之间的竞争压力随着幼儿园数量的不断增加,幼儿园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一些幼儿园打出“提前学习小学知识”的招牌,以此来吸引家长的关注。

3、小学入学考试的影响部分小学在招生时会进行入学考试,考察幼儿的知识水平。

这使得幼儿园不得不提前教授小学知识,以提高幼儿的入学竞争力。

4、教育资源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导致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过度焦虑。

他们希望通过让孩子在幼儿园多学知识,来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损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幼儿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过早地承受学习压力,容易导致身体疲劳、视力下降、睡眠不足等问题。

浅析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及对策

浅析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及对策

浅析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及对策幼儿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而小学化问题则是当前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理论分析1.1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原因我们需要了解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原因。

一方面,家长和社会对于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希望孩子能够尽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部分幼儿园和家长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过度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导致幼儿过早地接触到小学课程内容。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幼儿教育出现了小学化的现象。

1.2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对孩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过早地接触小学课程内容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其身心健康;过度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容易使孩子失去童年的快乐,降低其对生活的热爱;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还可能导致孩子在升入小学后出现“断层”,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二、实践探讨2.1 幼儿园应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幼儿园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应充分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避免过度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具体来说,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幼儿园还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帮助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2 家长正确引导孩子成长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家长应正确引导孩子成长,摒弃“功利主义”的教育观念,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具体来说,家长可以通过陪伴孩子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家长还应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

2.3 政策层面加强监管和引导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幼儿教育市场的监管,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幼儿园和家庭教育行为。

具体来说,政府可以通过加大执法力度,严惩违规行为;政府还应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提高幼儿园师资水平,确保幼儿教育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摘要】:在知识经济浪潮的推动下,幼儿早期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

幼儿园作为儿童进入社会后接触的第一个正式的教育机构,它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日后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但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已是当代基础教育中的一大疾患,这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模式,只会阻碍幼儿的发展。

本文就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原因、危害和应对措施进行论述,以期幼儿园教育能够走上正轨。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危害应对措施在知识经济浪潮的推动下,幼儿早期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从幼儿的入园率和幼教机构的数量便可得知,我国幼儿教育正向前不断迈进。

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的根基部分,是儿童迈出家庭生活,进入社会后接触的第一个正式的教育机构,它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日后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和采取了一系列的行政手段明令禁止。

虽然在行政手段上明令禁止,但由于多方面的影响和比较复杂的原因,实际上却禁而不止,如何改变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状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对策,尚未探索出从根本上控制和扭转这种现象的有效对策。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和预计的研究突破(一)国内研究现状述评据好孩子育儿网转载的人民日报记者调查文章,天津、贵州、哈尔滨、珠海等地均出现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拔苗助长式的“填鸭”教育、各种名目繁多的专项技能训练受到家长追捧,家长的一些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要求,驱动一些幼儿园以所谓专项、特长教育,代替幼儿园的全人教育,严重危害幼儿的游戏权、发展权,危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

这种有悖于学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现象已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也有人士深入调查分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不良后果,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2. 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3. 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4. 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5. 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6. 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7. 拔苗助长,对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中央民族大学的张云蕾以吉林省地区部分幼儿园为个案做了调查研究,写成论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研究》。

1.学前幼儿:系指在课题研究基地中学习的四周岁至七周岁之间的学龄前幼儿。

2.幼儿教育:系指狭义的幼儿教育,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

3.小学化倾向:包括三种现象:一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二是指教师不了解学前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采取小学化的教学模式对幼儿施加教育的行为;三是指并非以游戏为基本教学方式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中,而是以所谓的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方式的教育模式。

4.解决对策:系指为了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手段、方法、途径、方式、策略等的总和。

研究中重点关注教师和幼儿,以人为本,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育过程,关注教师教育活动设计和组织及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要处理好教师、幼儿和教育的关系。

研究中还需关注教育策略,即教师为实施的教育方案而发生在幼儿园的一系列行为。

研究中也要关注评估策略,它主要是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教育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制定出完善的幼儿园评估策略与方案,主要涉及对幼儿的评估和对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评估。

(二)研究思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带动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转变家长、校园长教育观念,树立正确育人观、儿童观;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减轻幼儿学习负担,还给幼儿一个快乐的童年,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三)研究的目标:我们选择该研究课题的意图,在于通过研究找出不同的学前教育机构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各自不同的原因和共性的原因。

针对具体问题,探索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在研究实践中对教师的教育行为予以指导、帮助和协调,在研究实践中促使校(园)长教育理念转变,对家长的成材观念和育子观念加以引导,对社会大环境施以积极有效的影响,从而削弱本地区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逐步使幼儿教育步入适合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游戏化轨道。

(四)研究的重点: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转变家长的育子观念和成才观念,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勤于动手动脑,快乐有效学习,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变小学化教学模式为游戏化教学模式,使教育情况发生变化,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五)研究的价值:本课题试图通过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惠农区实际的师资培训的新路子,解决各研究基地存在的实际问题,为教师提供一个专业提升发展的平台,减轻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扭转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对社会大环境施以积极有效的影响。

一旦研究成功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为转变幼儿教育小学化提供可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为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子。

可以用几个有利于对本课题的研究价值给予概括。

1.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专业教师队伍的成长;2.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3.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幼儿的和谐全面发展;4.有利于转变校长、教师和家长观念,还幼儿快乐的童年;5.有利于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

(六)课题选题的意义旨在通过开展该课题的研究,呼吁社会和家长重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通过研究找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对策来扭转育英私立幼儿园这一禁而不止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

选择该研究课题,对于找出我地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问题根源并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还幼儿教育一片健康发展的蓝天意义重大。

时下时髦的一句话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可是对学前幼儿不当的教育方法和超出其年龄的超负荷的小学化教育却恰恰与这个初衷相违背,其结果将会导致“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为此,从学前教育现状和实际出发,从基层做起,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切实找出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有效方法和最佳、最便捷的方法与策略。

三、研究的方法。

在研究中课题组将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记录分析法、实践探索法、观摩交流学习法、经验介绍法等展开对课题的研究。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在行动中研究行动,要求各课题研究成员有明确的目的,有具体的计划,控制研究过程,收集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加工、提炼,形成研究成果。

2.文献研究法:通过在网上、书刊上查阅相关文献,提高理论认识,吸取有效经验方法,促进研究。

3.观察研究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研究对象(幼儿、教师)进行观察,典型群体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收集真实、准确、有代表性的信息。

4.合作研究:强调组员之间的合作学习、合作研究,通过共同参与,彼此沟通,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超前化的起因随着儿童观和教育观的改进,学前教育的小学化超前化已成为幼儿教育改革中不可不去的刺。

可要剔出这颗已入骨的剌却是件不容易的事。

特别是对于处在农村的幼儿园,因留守老人及儿童过多,而他们对于新知识,新方法的接受力较弱,面对着那些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却难以运用。

如,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教育应该是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可家长们每天放学都会不厌其烦的问教师“我的孩子在学校为什么没写字?”“你们什么时候才会教他(她)写字?”“我们送他是来读书的,不是来玩的!”“孩子完不成作业别让他回家!”,我曾在手工课上教幼儿折一件玩具风车,为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就请幼儿折好后拿回家给家长看,并告诉他们说父母一定会因为这件什物是你折的而感到高兴,也请家长对你动手力及模仿做评价,或是提建议,也便于让我们以后做得更好;第二天早上,我找了个小朋友,请他说说昨天把作品拿给家长看后家长的反映,及自己听到家长评价后的感受,那个孩子跟我说:“老师,我奶奶和妈妈当时就把风车扔在垃圾桶里了,说我在学校不好好的读书写字,却去做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我想孩子听了这句话后不光否定了孩子劳动成果,就连作为老师的我都很无语。

作为家长,特别是那些留守的爷爷奶奶们,他们不认为与人交往交流是幼儿该学的,不认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该幼儿养成的,不认为孩子有好奇心及探究欲望是好的,不认为发展幼儿的认识能力是不可缺的,不认为孩子建康的生活态度和心理健康起关键性作用;更不知道培养孩子主动学,快乐学的优势。

他们只关注孩子今天在学校里写了什么字,做了些如1+2=3的数学题,只知道他家的小孩因参加某活动污了一身衣;只知道他的小孩跟人有点摩擦我必须出头,只知道他又因调皮把什么弄坏了等等。

当下,随着外出人口的增多,农村人口不断的流失,为了仅有的生源,作为农村的幼儿教师不得不做出以家长的观念为主的观念转变。

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幼儿教育的小学化,超前化。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超前化的弊端作为教师的我们都知道。

因为孩子出生家庭因素及幼儿成长社会环境不统一,导致了我们孩子入园前期幼儿的身心发展不统一,这就使我们必须要允许孩子的个体差异。

同时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有他们自己的独特喜好,我们更不能用一把尺子的同一尺度去衡量他们,要因人施教,引导他们全面发展的同时并富有个性的发展。

作为教师的我们更知道学前教育小学化,超前化,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及幼儿升入小学一年级后因为自我满足心态将不利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将来的成长。

你想,如果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就硬性的学了小学时的知识,到升小一年级后,他将会因为老师所说所讲的知识他都知道而不以为然,就会出现教师与学生各做各事(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玩)的这种状况,使他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可是在学前期所储备的知识毕竟有限,等他的这些储备知识一用完,而他却并未获得良的学习习惯,那这个孩子将来的如何去面对那更深一层的知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没有了学习兴趣,他在别人学习的时间会干些什么?在父母忙着生计,爷爷奶奶只管温饱时候,又有谁又来关心他们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我们都知识催熟的水果外表鲜艳,可时间一久就会腐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