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合集下载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时间:《隧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和要求课程设计是《隧道工程》课程教学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使学生熟练掌握隧道设计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的毕业论文和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求每个学生高度重视,必须认真按时完成。

二、课程设计题目及资料1、课程设计题目:公路隧道结构设计与计算某隧道通过Ⅳ级围岩,埋深H=20m,隧道围岩天然容重γ=25KN/m3,计算摩擦角ф=50 ,采用钻爆法施工。

要求按高速公路设计速度60km/h 或80km/h或100km/h 考虑公路隧道建筑限界的横断面:1) 按公路隧道要求对隧道衬砌进行结构设计(拟定结构尺寸);2) 按规范确定该隧道的竖向均布压力和侧向分布压力;3) 计算衬砌结构的内力(画出弯矩图和轴力图);4) 对衬砌结构进行配筋验算。

2、参考资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9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3)夏永旭编著《隧道结构力学计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4)本课程教材《隧道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5)有关隧道设计图纸;三、课程设计做法指导1、根据题目要求,按照隧道设计章节的做法拟定隧道结构的截面尺寸,包括轮廓线半径和厚度等;2、按照比例(例如1:100)绘制横断面图;3、按照04年发布的《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确定隧道围岩竖向压力和水平压力;4、隧道结构内力计算(可按参考资料(3)中的计算步骤进行),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并画出弯矩图和轴力图;5、每位学生提交的课程设计成果(计算书):(1)按比例绘制的隧道结构设计图纸一张;(2)按上述要求进行的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6、要求每位同学的断面尺寸、衬砌结构及计算结果均不相同,如若发现雷同者,课程设计成绩不及格。

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报告书

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一、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 (4)1、施工概况 (4)2、施工工期 (5)3、施工条件 (5)二、施工方案 (5)1、划分施工过程 (5)2、各施工段的施工顺序 (6)3、施工起重机械 (6)三、施工进度计划 (6)四、资源需要量计划 (7)1、劳动力需要量计划 (7)2、主要材料需要量计划 (7)3、构件及半成品需要量计划 (7)4、施工机具设备需要量计划 (7)五、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8)六、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8)七、主体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 (8)1、施工方案设计 (8)2、开挖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3、施工方法 (8)3.1 洞口施工 (8)3.2 洞身施工 (9)3.2.1 明挖法 (9)3.2.2 台阶法 (10)3.2.3 全断面法 (12)3.2.4 爆破法 (13)3.2.5 超欠挖法 (16)3.2.6 二次衬砌 (20)八、防排水措施 (23)参考文献 (27)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隧道的等级也越来越高,这对铁路建造和施工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本设计着重对该隧道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设计:(1)根据地形、地质、环境要求等方面确定了路线方案和进出洞里程;(2)分别对进出、口洞门类型和边仰坡开挖线进行了确定;(3)根据挡土墙理论检算了洞门的安全性,设计合理,通过已有的有限元程序对危险断面衬砌的安全性进行检算分析,安全,说明本设计有一定的可行性;(4)隧道隧道施工组织,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 铁路隧道开挖线检算施工组织设一、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1、施工概况杨家坝隧道是兰渝铁路线上的重点控制工程,隧道全长2130m,起讫里程DK374+592~DK376+722,隧道围岩共分为三级,其中IV级围岩960m,占线路全长的49﹪;V级围岩758m,占线路全长的37﹪,VI级围岩334m,占全长的14﹪。

隧道进口段前有600m,线路纵坡为10‰,中间段1800m的线路纵坡为11‰,出口段1600m的线路纵坡为11‰。

安建大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安建大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安建大隧道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隧道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在交通建设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安建大隧道工程的设计原则、施工技术及安全措施。

3. 理解隧道工程中涉及的材料、结构和设备等方面的知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隧道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初步的隧道设计。

2.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绘制隧道施工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在隧道工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隧道工程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尊重他人、积极沟通、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安全意识,树立隧道工程中的安全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结合安建大隧道工程实例,让学生在实际工程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大学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三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土木工程基础知识,对隧道工程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今后从事隧道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隧道工程概述- 隧道定义、分类及用途- 隧道工程在交通建设中的应用2. 隧道工程设计原则- 设计流程与基本要求- 隧道地质条件分析- 隧道结构设计3.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 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施工组织与管理- 施工安全及质量控制4. 隧道工程案例分析- 安建大隧道工程概况- 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要点- 隧道工程中的技术创新5. 隧道工程相关软件应用- CAD软件绘制隧道施工图- 隧道工程BIM技术应用6. 隧道工程安全与环保- 施工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 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隧道工程概述第2-3周:隧道工程设计原则第4-5周: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第6周:隧道工程案例分析第7周:隧道工程相关软件应用第8周:隧道工程安全与环保教材章节关联:《隧道工程》第1章 隧道工程概述《隧道工程》第2章 隧道工程设计原则《隧道工程》第3章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隧道工程》第4章 隧道工程案例分析《隧道工程》第5章 隧道工程相关软件应用《隧道工程》第6章 隧道工程安全与环保三、教学方法为实现课程目标,提高学生对隧道工程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系统讲解隧道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施工技术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zm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zm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土木工程学院2016年12月目录1设计目的 (3)2设计资料 (3)2.1工程概况 (3)2.2程地质条件 (3)2.3地形地貌 (3)2.4地质构造 (3)2.5地层岩性 (3)2.6岩石强度.................................................... .4 2.7岩体的完整性................................................ .4 2.8隧道围岩级别划分............................................ .42.8.1进、出口稳定性评价....................................... .42.8.2隧道洞身................................................. .4 2.9气象及水文地质条件 (5)2.9.1气象 (5)2.9.2地表水................................................... .62.9.3地下水................................................... .6 2.10抗震设计参数及地震效应.. (6)2.11区域稳定性评价.............................................. .6 2.12不良地质现象................................................ .6 2.13设计标准.................................................... .6 2.14.计算断面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计算书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计算书

目录一基本资料 (1)二荷载确定 (1)三衬砌几何要素 (3)3.1衬砌几何尺寸 (3)3.2半拱轴线长度S及分段轴长△S (4)3.3割分块接缝重心几何要素 (4)四计算位移 (5)4.1单位位移 (5)4.2载位移——主动荷载在基本结构中引起的位移 (7)4.3载位移——单位弹性抗力及相应的摩擦力引起的位移 (10)4.4墙低(弹性地基上的刚性梁)位移 (12)五解力法方程 (13)σ=)分别产生的衬砌内力 (13)六计算主动荷载和被动荷载(1h七最大抗力值的求解 (15)八计算衬砌总内力 (16)九衬砌截面强度检算(检算几个控制截面) (17)9.1拱顶(截面0) (17)9.2截面(7) (17)9.3墙低(截面8)偏心检查 (17)十内力图 (17)一 基本资料一级公路隧道,设计时速60km/h ,结构断面如图1所示,围岩级别为V 级,容重3s 18m KN =γ,围岩的弹性抗力系数KN K 5105.1⨯=/3m ,衬砌材料C25混凝土,弹性模量∂⨯=kP E 7h 1085.2,容重3/23m KN h =γ。

图1 衬砌结构断面二 荷载确定2.1 深埋隧道围岩压力确定竖向均布压力: 10.452s q ωγ-=⨯ 式中:s ——围岩级别,此处s=5;s γ——围岩容重,此处s γ=18kN/㎡;ω——跨度影响系数,ω=1+i(B m -5),毛洞跨度B m =12.00m ,B m =5~15时,i=0.1,此处: ω=1+0.1×(12.00-5)=1.7所以:32.2207.11820.45q 1-5=⨯⨯⨯= kPa考虑到初期之处承担大部分围岩压力,而二次衬砌一般作为安全储备,故对围压力进行折减,对于本隧道按照40%折减,即q=(1-40%)×220.32=132.19 kPa 围岩水平均布力:e =0.4×q=0.4×132.19=52.88kPa2.2浅埋隧道围岩压力确定荷载等效高度sq qγ=h =m 35.71819.132=, 分界深度==q P H 5h .2 2.5×7.35=18.38m(1)埋深(H )小于或等于等效荷载高度(q h )时竖向均布压力:在隧道埋深7m 处()6.7540%-100.718q =⨯⨯=∙=H s γ kPa围岩水平均布力:0.46kPa5 )236-(457.6)tan 21(718 )2-(45)tan H 21(H e 2g 2t =⨯+⨯=+=ϕγs(2)埋深(H )大于q h 、小于或等于p H 时竖向均布压力:)tan 1(q θλγttB HH B Q -==浅浅 []θϕθϕββϕβλtan tan )tan -(tan tan 1tan tan -tan g g ++=g()θϕϕϕϕβtan -tan tan 1tantan tan 2g gg g ++=式中:浅q ——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均布荷载;γ——围岩的天然容重;H ——隧道埋深; λ——侧压力系数;θ——破裂面摩擦角,此处取0.5gϕ因此:()39.218tan -36tan 36tan 136tan 36tan tan -tan tan 1tantan tan 22=++=++=)(θϕϕϕϕβg gg g[]θϕθϕββϕβλtan tan )tan -(tan tan 1tan tan -tan g g ++=g()[]32.018tan 36tan 18tan -36tan 39.2139.236tan -39.2=⨯++=kPaB H H B Q t t 16.27818tan 0.321238.18-138.1818)tan 1(q =⨯⨯⨯=-==)(浅浅 θλγ 89kPa .16640%-116.278q =⨯=)(浅围岩水平均布力:kPah kPa H 65.14932.098.2518e 88.10532.038.1818e 21=⨯⨯===⨯⨯==λγλγ127.77kPa 149.65)(105.8821)(2121=+=+=e e e 三 衬砌几何要素3.1衬砌几何尺寸内轮廓半径 r 1=5.4m ,r 2=7.9m ;内径r 1 、r 2所画圆曲线的终点截面与竖直轴的夹角1ϕ=90°,2ϕ=105°; 二次衬砌厚度d=0.45m 。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一目的和任务课程设计是专业课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该教学环节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更深的认识与提高,并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巩固本课程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要求①必须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完成全部规定容,严格遵守颁布的有关技术规和规程。

②设计图件采用计算机或铅笔绘制,要求线条清晰,整洁美观,符合有关建筑制图规。

③说明书一律用碳素墨水抄写公正,文句通顺,简明扼要,文中计量单位一律采用标准。

三设计资料船溪隧道进口位于新晃县杉木塘村,出口位于新晃县兴隆乡龙马田村。

本隧道所处路段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建筑限界按80km/h行车速度确定。

为分离式单向行车双线隧道。

隧道左线起汽桩号为2K69+840~2K71+770 ,全长1930m,右线汽桩号为YK69+870~YK71+835 ,全长1965m,按隧道分类左、右线均属长隧道;左线隧道位于R=3000m的圆曲线,右线隧道位于R=35000m 的圆曲线。

左右线均不设置超高。

左线位于 1.1%的上坡与0.66%的下坡,竖曲线半径R=3500m 竖曲线上,右线位于1.1%的上坡与0.66%的下坡,竖曲线半径R=35000m 的竖曲线上。

隧址位于省新晃县波洲镇与兴隆乡境,属于低山区地貌,地形起伏较大,隧道穿越二道冲沟,隧道最大埋深约188m,隧道进口及出口山体坡度较大,约40 ° ~50 °,隧道进口及洞身上坡上遍布杉树、灌木,出口山坡植被较少。

根据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1年2月2日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查得:隧道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参照其附录D。

地震基本烈度小于切度,由于勘察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应考虑地形对地震动参数的放大作用。

该勘察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

12月至翌年1月为枯水期,降水量最小,从2月份起见增。

公路隧道设计课程设计书

公路隧道设计课程设计书

公路隧道设计课程设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路隧道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掌握隧道结构、支护方式和施工技术等基础知识。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隧道工程中的关键参数计算,如隧道断面尺寸、围岩稳定性分析等。

3. 让学生掌握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和质量管理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隧道设计初步方案制定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隧道工程计算和模拟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隧道工程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土木工程专业,增强对我国隧道工程建设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务实的科学态度,注重团队协作,提高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隧道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公路隧道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对隧道工程的全面认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感,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土木工程人才。

二、教学内容1. 隧道工程概述- 隧道定义、分类及用途- 隧道工程发展历程及现状2. 隧道设计基本原理- 隧道选址与线路设计- 隧道横断面设计- 隧道纵断面设计3. 隧道结构与支护体系- 隧道主体结构设计- 隧道支护技术- 隧道衬砌结构设计4. 隧道施工技术- 隧道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隧道施工安全措施- 隧道施工质量管理5. 隧道工程计算与分析- 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隧道结构内力与变形计算- 隧道施工监测与数据分析6. 隧道工程案例与讨论- 国内外典型隧道工程案例介绍- 隧道工程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讨论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涵盖隧道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施工技术及工程计算等方面。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与教材章节相对应,确保教学内容科学、系统。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设计参数:-隧道长度:2000m-隧道净宽:10m-隧道净高:6m-土体密度:18.5kN/m3-土体内摩擦角:30°-地下水位:5m-隧道内地下水位:2m-土体内抗剪强度参数:φ=30°计算步骤:1.计算隧道内各个断面的相对稳定性;2.计算隧道支护结构的尺寸和索力;3.计算隧道开挖的顺序和土体的应力状态;4.计算隧道的变位量和不同支护结构的变形量;5.计算隧道内构筑物的稳定性;6.计算隧道坍塌和局部沉降的可能性。

1.相对稳定性计算:计算隧道内两个断面的相对稳定性,以确定隧道开挖顺序和施工方法。

首先计算土体的自重应力,然后计算水压力和隧道开挖导致的土体应力变化。

根据土体内摩擦角和土体内抗剪强度参数,计算土体的剪应力和相对稳定性。

2.支护结构的尺寸和索力计算:根据隧道净高和净宽,计算隧道内的支护结构的尺寸和索力。

使用经验公式或数值模拟方法计算支护结构的索力。

3.土体的应力状态计算:根据施工顺序和隧道支护结构的施工过程,计算隧道开挖时土体的应力状态。

包括计算土体的剪应力和轴向应力。

4.隧道的变位量和变形计算:根据土体的应力状态和支护结构的尺寸和索力,计算隧道开挖时的变位量。

使用弹塑性模型计算不同支护结构的变形量。

5.隧道内构筑物的稳定性计算:根据土体的应力状态和支护结构的尺寸和索力,计算隧道内构筑物的稳定性。

包括计算构筑物的动力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

6.隧道坍塌和局部沉降的可能性计算:根据土体的应力状态和支护结构的尺寸和索力,计算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坍塌和局部沉降的可能性。

通过计算应力集中和土体塑性区域的发展,评估土体失稳的可能性。

以上是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的主要内容,涉及隧道设计的各个方面。

通过对土体的力学性质、支护结构的尺寸和索力以及隧道开挖过程中土体应力状态的计算,可以确定隧道的稳定性和施工方法。

隧道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报告.

隧道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报告.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一目的和任务课程设计是专业课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该教学环节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更深的认识与提高,并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巩固本课程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要求①必须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完成全部规定容,严格遵守颁布的有关技术规和规程。

②设计图件采用计算机或铅笔绘制,要求线条清晰,整洁美观,符合有关建筑制图规。

③说明书一律用碳素墨水抄写公正,文句通顺,简明扼要,文中计量单位一律采用标准。

三设计资料船溪隧道进口位于新晃县杉木塘村,出口位于新晃县兴隆乡龙马田村。

本隧道所处路段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建筑限界按80km/h行车速度确定。

为分离式单向行车双线隧道。

隧道左线起汽桩号为2K69+840~2K71+770,全长1930m,右线汽桩号为YK69+870~YK71+835,全长1965m,按隧道分类左、右线均属长隧道;左线隧道位于R=3000m的圆曲线,右线隧道位于R=35000m 的圆曲线。

左右线均不设置超高。

左线位于1.1%的上坡与0.66%的下坡,竖曲线半径R=3500m竖曲线上,右线位于1.1%的上坡与0.66%的下坡,竖曲线半径R=35000m的竖曲线上。

隧址位于省新晃县波洲镇与兴隆乡境,属于低山区地貌,地形起伏较大,隧道穿越二道冲沟,隧道最大埋深约188m,隧道进口及出口山体坡度较大,约40°~50°,隧道进口及洞身上坡上遍布杉树、灌木,出口山坡植被较少。

根据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1年2月2日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查得:隧道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参照其附录D。

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由于勘察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应考虑地形对地震动参数的放大作用。

该勘察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

12月至翌年1月为枯水期,降水量最小,从2月份起见增。

4~8月为雨水期,降水量最大,大气降水是本地区地下水及地表水主要补给来源。

隧道课程设计

隧道课程设计

学 大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安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长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2019 年 1 月目录一、设计资料................................................................................................................ 1 二、设计说明................................................................................................................ 1 三、设计内容................................................................................................................ 11、地形地貌 ........................................................................................................................................... 1 2、方案拟定 ........................................................................................................................................... 1 3、方案比选 ........................................................................................................................................... 2 4 、隧道设计.......................................................................................................................................... 3学 四、设计图纸................................................................................................................ 5五、主要参考资料........................................................................................................ 5大 安 长一、设计资料中国陕西省吴起县地形图一张,比例尺为 1:10000。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完整)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完整)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一、工程概况某地区一暗挖双线马蹄形隧道,埋深h=125m,围岩等级为v级,地层平均容重16。

0 kN/m3。

宽度B=13.08m,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形式,衬砌厚度为0.42m,配筋采用Ф22@200mm,钢材采用HRB335,钢筋保护层厚度50mm。

二、计算1、衬砌结构的计算模型隧道工程建筑物是埋置于地层中的结构物,它的受力和变形与围岩密切相关,支护结构与围岩作为一个统一的受力体系相互约束,共同工作。

这种共同作用正是地下结构与地面结构的主要区别.根据本工程浅埋及松散地层的特点,使用阶段结构安全性检算采用“荷载-结构”模式,即将支护和围岩分开考虑,支护结构是承载主体,围岩作为荷载的来源和支护结构的弹性支承。

支护结构与围岩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弹性支承对支护结构施加约束来实现的.计算模型中,二衬结构采用弹性平面梁单元模拟,弹性抗力以及隧底地基均采用弹簧单元模拟。

组合荷载根据不同作用方向分别转换成等效节点力施加在相应的单元结点上.具体计算模型见图1。

图1 计算模型2、荷载计算围岩压力计算参照课本中有关我国铁路隧道推荐的方法进行确定(双线隧道)或参照《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深浅埋分别计算。

按破坏阶段设计计算垂直压力公式:q=r x h q = 0。

45 x 2^(s—1)x r x w式中:h q——等效荷载高度值S——围岩级别r—-围岩的容重w—-宽度影响系数,其值为w=1+i(B—5)计算得,q=0。

45x2^(5-1)x16000x1。

805=2.082816e6N/m水平均布松动压力系数取0。

3,则e=0.3q=0.0634e6N/m3、ANSYS操作命令流!荷载——结构方法计算(马蹄形断面)finish !退出当前处理程序/clear !清除以前数据,重新开始一个新的分析/COM,Structural !定义分析类型,结构分析(热分析、流体分析等)/prep7 !进入前处理器*AFUN,deg !定义角度单位为度(缺省为弧度,RAD)! 定义建模及材料参数的一些变量值*set,Py,2。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至高速公路二峨山隧道工程衬砌结构计算一、基本资料⑴至高速公路二峨山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⑵至高速公路二峨山隧道平面布置图⑶至高速公路二峨山隧道剖面二、工程概况隧道进口段:里程桩号K37+350~K37+460,长度110m,洞顶板埋深 3.20m~38.10m,属浅埋段,进洞口位于斜坡的中部,里程桩号K37+350,地面标高为555.73m,设计路面标高545.71m,洞口中心开挖深度约10.00m,地形上陡下缓,耕地分布,第四系土厚1.00m 左右,斜坡上方地形较陡,地面坡度23°~35°,基岩出露。

进口段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上沙溪庙组地层,岩性以泥岩、砂岩为主,岩层走向与洞轴线近于垂直,进洞口段无断裂构造,无不良地质现象,稳定性较好,适宜进洞,但略具偏压。

三、设计容(一)隧道围岩地质分级划分隧道围岩级别划分依据《公路隧道设计规》(JTG D70-2004)中的3.6节《围岩分级》中各项规定划分。

结合《隧道地质勘查报告》中的地层岩性的描述、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结构面特征、洞室埋藏深度、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隧道围岩分级的综合评判方法采用两步分级,按以下顺序进行:⑴根据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两个基本因素的定性特征和定量的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综合进行初步分级。

⑵对围岩进行详细定级时,应在岩体基本质量分级的基础上考虑修正因素的影响,修正岩体基本质量指标值。

⑶按修正后的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结合岩体的定性特征综合评判,按JTG D70-2004表3.6.5确定围岩的详细分级。

围岩分级中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两个基本因素的定性划分和定量指标及其对应关系应符合下列规定:⑴岩石坚硬程度可按JTG D70-2004表3.6.2-1定性划分。

由岩土勘察报告可知,进口段表层为含块石粘土,下伏基岩,岩性为泥岩、砂岩,岩体裂隙发育,属极软~较软岩。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题目:隧道工程课程设计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2016年11月19日目录隧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 错误!未指定书签。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基本条件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确定隧道明暗交界、明洞洞门位置;确定洞门类型和隧道长度错误!未指定书签。

2.1 明暗交界.........................................................................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 洞门位置.........................................................................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 洞门类型.........................................................................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 隧道长度确定 (5)三、绘制隧道平面图;包括隧道平面位置、进出口洞门位置、边仰坡开挖线、人行和车行横洞位置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 隧道平面位置................................................................. 错误!未指定书签。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公路隧道结构设计与计算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公路隧道结构设计与计算

学校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课程名称: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公路隧道结构设计与计算专业层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年×月目录1. 设计说明 (3)1.1 设计题目 (3)1.2 设计内容总览 (3)1.2.1 计算书部分 (3)1.2.2 图纸部分 (3)2. 隧道断面尺寸 (3)2.1 隧道建筑限界 (3)2.2 隧道的衬砌断面 (4)3. 隧道衬砌结构计算 (5)3.1 基本资料 (5)3.2 荷载确定 (5)3.2.1 围岩竖向均布压力 (5)3.2.2 围岩水平均布压力 (5)3.3 衬砌几何要素 (6)3.3.1.衬砌几何尺寸 (6)3.3.2 半拱线长度S及分段轴长△S (6)3.3.3 各分块接缝中心几何要素 (6)3.4 位移计算 (8)3.4.1 单位位移 (8)3.4.2 载位移—主动荷载在基本结构中引起的位移 (9)3.4.3 载位移—单位弹性抗力及相应的摩擦力引起的位移 (13)3.4.4 墙底(弹性地基上的刚性梁)位移 (16)4. 解力法方程 (16)5. 计算主动荷载和被动荷载(σh=1)分别产生的衬砌内力 (17)6. 最大抗力值的求解 (18)7. 计算衬砌总内力 (19)8. 衬砌截面强度验算 (20)9. 内力图 (20)10. 隧道施工方案 (21)10.1 施工方法介绍 (21)10.2 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流程 (22)10.2.1 施工工艺流程 (22)10.2.2 施工方案 (23)10.3 台阶法法注意事项 (23)1. 设计说明1.1 设计题目某一级公路隧道(双向四车道、隧道长700m)通过IV类围岩,埋深H=20m,隧道围岩天然容重γ=26 kN/m3,计算摩擦角ф=35°,变形模量E=10GPa,采用矿山法施工。

要求按高速公路设计速度80km/h。

(衬砌材料采用C25喷射混凝土,材料容重γh=22 kN/m3,变形模量Eh=25GPa)1.2 设计内容总览1.2.1 计算书部分(1)确定公路建筑界限;(2)根据公路等级及围岩类别用工程类比法确定支护方法及衬砌材料;(3)拟定隧道结构的截面尺寸(包括轮廓线半径及厚度等);(4)隧道围岩压力计算(包括竖向压力及水平压力);(5)隧道结构内力计算,并画出弯矩图和轴力图。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Tunnel作者姓名:专业、班级:道桥班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目录一.课程设计题目 (1)二.隧道的建筑限界 (1)三.隧道的衬砌断面 (2)四.荷载确定 (2)4.1围岩压力计算 (2)4.2围岩水平压力 (3)4.3深埋隧道荷载计算 (3)五.结构设计计算 (5)5.1计算基本假定 (5)5.2内力计算结果 (5)5.3 V级围岩配筋计算 (7)5.4偏心受压对称配筋 (8)5.5受弯构件配筋 (9)5.6箍筋配筋计算 (9)5.7强度验算 (9)5.8最小配筋率验算: (11)六.辅助施工措施设计 (11)6.1双侧壁导坑施工方法 (11)6.2开挖方法 (11)6.3施工工序 (12)隧道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题目某高速铁路隧道V级围岩段衬砌结构设计(设计时速350Km/h,隧道埋深127m,单洞双线) 二.隧道的建筑限界2.1 隧道的建筑限界根据《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有关条文规定,隧道的建筑限界高度H取6.55m,行车道宽度取4.252m,如图所示三.隧道的衬砌断面拟定隧道的衬砌,衬砌材料为C25混凝土,弹性模量Ec=2.95×107kPa,重度γh=23kN/m3,衬砌厚度取50cm,如图所示。

四.荷载确定4.1围岩压力计算计算围岩竖向均布压力:10.452sqγω-=⨯式中:s——围岩类别,此处s=5;γ——围岩容重,此处γ=22KN/m3;ω——跨度影响系数1(5)i Bω=+-毛洞跨度8.5B m =B =8.5m5,0.1B m i >=,此处1(5)10.1(8.55) 1.35i B ω=+-=+⨯-=所以有:40.452 1.359.72h m =⨯⨯= 因是松软围岩,故m H 127m 3.24h 5.2p <== 所以此隧道为深埋隧道。

围岩竖向均布压力10.452s q γω-=⨯=0.45×1-52×22×1.35=213.84KN 4.2围岩水平压力围岩水平均布压力:()m 106.92)KN/~(64.1550.0~30.0e ==q 取其平均值 m KN q e /54.85=⋅=λ 4.3深埋隧道荷载计算 (1)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垂直压力由于q ph H H <<,为便于计算,假定岩土体中形成的破裂面是一条与水平成β角的斜直线,如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姓名:张业学号:2013104213班级:20131042班指导老师:刘敬辉日期:2016年7月1号word完美格式设计说明书目录一、原始资料二、设计任务及要求三、设计步骤四、施工方法的选择五、参考文献word完美格式一、原始资料(一) 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风门凹隧道穿过山地丘陵,按小净距隧道设置。

隧道区地层岩性主要由第四系坡积亚粘土及老虎坳组砂岩层组成,具体如下:a、覆盖层:主要为坡积亚粘土( Q d l),为隧道区表土层,黄色,略带红色,稍湿,硬可塑~硬塑,含少量砂砾及碎石,表层含少量植物根系,坡积成因。

层厚不均匀,最薄处为1 . 10 m 见于ZK144号孔,最厚处为4.00m见于ZK143号孔,地层编号为9。

做标贯试验1次,实测24击。

其主要的物理力学指标为:含水率=21.5%,天然密度2.06g/cm3,直剪凝聚力= 2 3 . 7 k P a,内摩擦角=24.7°。

b、基底:按风化层分为全~微风化岩层。

1)、全风化砂岩( Qe l):黄色为主,局部夹褐色等杂色,岩芯已风化呈亚粘土状,含少量砂砾,矿物基本已完全风化,难辨原岩结构,稍湿,硬塑~坚硬土状。

主要见于Z K 1 4 3号钻孔一带,层厚为9 . 0 m。

地层编号为1 3 - 1 - 6。

做标贯试验3次:实测击数最大值=46、最小值=39、平均值=42。

直剪凝聚力=30kPa,内摩擦角=31°,压缩模量=1 0MP a,容许承载力[σ0] = 2 8 0 k P a 。

word完美格式2)、强风化砂岩( D 2 l):黄色,褐色,岩芯呈半岩半土状,矿物大部分已风化,略可辨原岩结构,夹少量弱风化碎块,底部分含量变大,岩质软,手捏易散,遇水易软化。

广泛分布,层厚1 0 . 4 ~ 2 6 .0 m。

地层编号为1 5 - 2 - 6 。

3)、弱风化粉砂岩( D2 l):灰色、褐色,、岩芯十分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取芯困难,钻进容易。

见于Z K 1 4 4号钻孔,揭示厚度2 3 . 5 m。

地层编号为1 5 - 3 - 4。

岩石完整性系数KV= 0.29。

4)、弱风化砂岩( D2 l):褐黄色,夹红色,黑色等杂色,岩芯呈碎石、碎块状,裂隙很发育,钻进较慢,岩质较硬,敲击声稍沉,略有回弹,局部岩质坚硬,风化程度低,较新鲜,接近微风化,破碎较上部完整,钻进缓慢,锤击声清脆,震手,有回弹感。

层厚极不均匀,最薄处为3.7 0 m见于ZK 144号孔,最厚处为1 5 . 0 0 m 见于ZK143号孔,平均厚度为9 . 3 5 m。

地层编号为1 5 - 3 - 6 。

5)、微风化泥质粉砂岩( D2 l):灰白色,泥质结构,手摸有滑腻感,指甲可刻动,钻进较易,岩石较完整,呈短柱-长柱状,锤击易碎,节理裂隙较发育,呈闭合状。

见于Z K 1 4 4号钻孔一带,厚度为3 . 6 0 m。

地层编号为1 5 - 4 - 4 。

6)、微风化砂岩( D2 l):灰白、灰黄色, 30 m以上岩芯十分破碎,岩芯呈碎块状,岩质坚硬,较word完美格式微硅化,采取率低,锤击不易碎, 30 - 41. 4 m岩石坚硬较完整,钻进缓慢,硅化, 4 1 . 4 - 5 5 . 2 m 较破碎,呈碎块状-短柱状,硅化。

见于ZK 1 4 4号钻孔一带,厚度为4 7 . 7 0 m。

地层编号为1 5 - 4 - 6。

岩石完整性系数KV= 0.61~ 0.90。

(详细地质资料示于隧道地质纵断面图中)。

(二) 线路条件隧道建设规模按双洞六车道修建,设计行车速度为1 2 0 k m / h 。

,线路坡度及平、纵面见附图,隧道建筑限界高5m,洞内路面宽度1 1 . 2 5 m,两侧设路缘带及检修道。

详见“隧道内轮廓及建筑限界图”。

word完美格式word 完美格式(三) 施工条件具有一般常用的施工机具及设备, 交通方便, 原材料供应正常, 工期不受控制。

附: (1) 1:2000的风门凹地形平面图二张;(2) 隧道地质纵断面图一张。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一) 确定隧道进、出口洞门位置,定出隧道长度(二) 在1:2000的地形平面图上绘制隧道进口、出口边坡及仰坡开挖线;(三) 确定洞身支护结构类型及相应长度,并绘制Ⅳ类围岩地段复合式衬砌横断面图一张(比例1:100);(四) 人行横通道布置示意图以及射流风机布置示意图(五) 按所给定的地质资料及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并绘制施工方案横断面分块图及纵断面工序展开图(六) 将设计选定的有关数据分别填入隧道纵断面总布置图的相应栏三、设计步骤(一)隧道洞门位置的确定洞门位置的确定与洞门结构形式、边仰坡开挖方式、洞口附近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有关。

先在1:200的洞口地形平面图上用作图法初步确定洞门位置, 然后在实地加以核对和修正。

为了保证施工及运营的安全, 《隧规》提出了“在一般情况下,隧道宜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

即尽量避免开挖深路堑,以确保洞口边、仰坡稳定。

洞口围岩级别V,边坡仰坡的坡率取1:1.5,控制高度18米。

word完美格式采用作图法确定洞门位置,左线选择翼墙式洞门、右线选择端墙式洞门。

1.左线翼墙式洞门(甲式开挖)甲式开挖后的边、仰坡范围由六个面组成:即一个仰坡面,两个边坡面,两个边仰坡的弧形联接面和一个路基面构成。

在确定洞门位置时,可以近似将洞口路基面视为一个水平基准面。

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选定的洞门结构型式查得洞门墙顶半宽B m=15.45m,翼墙端点至洞门里程的距离C=6m(见图1)word完美格式word 完美格式(2) 计算H 路基=H 轨顶-Δ=93.292m-0.9m=92.393m注:在标准图中Δ是用h 2表示。

H 控制=H 路基+H 设计=92.393m+18m=110.393md =H 设计×m=18m ×1.5=27m式中: H路基——路基面设计标高; H轨顶——内轨顶面标高;H设计——最大设计开挖高度; H控制——控制等高线标高;Δ——由轨顶面至路基面的垂直距离; 1:m——边、仰坡坡率;d ——边坡坡脚至等高线上控制点a的水平距离;b ——洞门位置至仰坡坡脚水平距离(可由标准图中查得);(3) 在1:500地形平面图上找出数值为H控制的等高线;(4) 沿线路中心线两侧作宽度为路堑底宽度之半的两根平行线Ⅰ-Ⅰ、Ⅱ-Ⅱ;(5) 以d为半径,沿Ⅰ-Ⅰ(或Ⅱ-Ⅱ)线移动,找出与控制等高线相切的点a后,在Ⅰ-Ⅰ线(或Ⅱ-Ⅱ线)上标出圆心O点;(6) 从O点向洞内方向移动C的距离得一点P,过P点作线路中心线的垂线PP′,则PP′即为甲式开挖时的洞门位置;(7) 按比例在1:500地形平面图上绘出洞门结构平面示意图。

word完美格式2.右线端墙式洞门(乙式开挖)乙式开挖范围比较复杂,由10个面组成,即一个仰坡面、二个弧形联接面、两个洞门墙顶的边坡面、两个不同路基宽度联接面、二个边坡面和一个路基面,其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选定的洞门结构型式找出洞门墙顶半宽度B m=19.35m,仰坡脚至洞门起点的水平距离b=2.5m 以及仰坡脚至路基面的垂直距离h顶沟=8m(见图2);word完美格式(2) 计算H路基=H轨顶-Δ=97.399m-0.9m=96.499mH控制=H路基+H设计=96.499m+18m=114.499md=(H设计-h顶沟)×m=(18m-8m) ×1.5=15m式中:d—仰坡脚至控制等高线上的控制点a的水平距离,其他符号意义同上;(3) 在1:500地形平面图上找出数据为H控制的等高线;(4) 沿线路中心线两侧作宽为洞门墙顶宽度之半(即B m)的两根平行线Ⅰ—Ⅰ、Ⅱ—Ⅱ;(5)以d为半径沿Ⅰ—Ⅰ线(或Ⅱ—Ⅱ线),找出与控制等高线相切的点a,并在Ⅰ—Ⅰ(或Ⅱ—Ⅱ)线上标出圆心O点;(6)从O点向路堑方向移动b的距离,得一点P,过P 点作线路中心线的垂线PP′,则PP′即word完美格式为乙式开挖时洞门位置;(7)按比例在1:500地形平面图上绘出洞门结构平面示意图,并标出洞门里程及其轨顶面标高。

当进出口洞门位置确定以后,隧道起、终点里程之差即为隧道长度。

注意隧道起、终点的里程系按隧道洞门墙外表面与线路内轨顶面的交点计算。

(二) 绘制隧道洞口边、仰坡开挖线1.仰坡开挖线(见图3)风门凹左线广州端隧道进口仰坡坡脚标高为106m,仰坡坡率为1:1.5,为了求得仰坡与地表面的交线,先计算仰坡的等高线距仰坡坡脚的水平距离d1、d2、d3……等。

对于108m等高线d1=(108-106)×1.5=2×1.5=3m对于110m等高线d2=(110-106)×m=4×1.5=6mword完美格式word 完美格式 然后在图中按比例作与洞门墙平行且相距为d1的1-1线,交108m 等高线于① 点 ,作 2-2 线 与 洞 门 墙相距为d2交110m 等高线于②点 , 以此类推 ,用虚线连接a 、① 、②、…… 各 点 即 为 仰 坡 开 挖 线 。

2. 绘制边坡开挖线的方法 (参见图3 )其原理同前,若边坡坡脚标高为92.3m,边坡坡率1:n=1:1.5,则不同标高位置的边坡顶点至边坡坡脚的水平投影距离为:C 1=(94-92.3)×n=2.55mC 2=(96-92.3)×n=5.55m3.绘制仰坡与边坡交角处开挖线其原理同前,但是应注意当洞门开挖方法不同时,其刷坡起算点不同,即采用甲式开挖时,起坡点为翼墙端点G,而采用乙式开挖时,起坡点为仰坡坡脚K(参见图4)。

当仰坡坡率与边坡坡率不同时,采用坡率逐渐变化的方法进行过渡。

如若边坡坡率1:n=1:0.5,仰坡坡率1:m=1:1,则可以起坡点为圆心,每隔18°作一射线,则放射线的坡率相应为1:0.8,1:0.85,1:0.90,1:0.95,1:1,然后用前述方法作出交角处的开挖线。

(三) 确定洞身衬砌结构类型及长度并绘制1:100的衬砌横断面图1.确定洞身衬砌结构类型及长度隧道通过地段的地质情况常有变化,应按其不同围岩类别选用不同类型的衬砌。

在两类衬砌连接处,word完美格式围岩较差地段的衬砌断面应向围岩较好地段作适当的延伸,一般延伸长度为5~10m。

隧道洞口地段由于覆盖层较薄,地质条件差,衬砌结构设计应慎重从事,通常都予以加强,一般隧道应在洞口位置设置不小于5m长的加强衬砌,衬砌加强地段的衬砌断面视地形地质实际情况,可选用低一级甚至两级围岩类别的衬砌断面。

对于曲线地段的衬砌断面都要加宽。

注意:计算后的数值应取为10的整倍数,以方便现场制模。

各类围岩相应的衬砌断面,可查阅相应的标准图,并将选用的衬砌断面的标准图号、加宽值、长度,分别逐段填入总布置图中,各段长度一般应取米的整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