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性学习结题 《林则徐是怎样“开眼看世界”的》

合集下载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一百六十年前林则徐在中国发动了一场"禁烟运动",不仅在当时轰动世界,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林则徐也从此成为中国的"民族英雄"而名扬中华,流芳百世。

林则徐(一七八五年至一八五0年)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是与道光帝,黄爵滋等一道主张"严禁"的代表人。

林则徐在嘉庆十六年(一八一一年)中进士进入官场,先后在浙江、江苏、陕西、湖北、河南等地任地方官,十七年调任湖广总督。

当黄爵滋提出"重治鸦片吸食者"的主张后,林则徐表示完全赞同,随即上《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折》,提出了六项禁烟方案,接着林则徐又连续呈递了两道有关禁烟的奏折,一道是《查拿大烟贩收缴烟具情形折》,另一道是《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折》。

一八三八年十月,道光帝下令各省认真查禁鸦片,并在全国各地逐步掀起大范围的禁烟活动。

同年十二月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林则徐去广东查办鸦片事宜时,道光帝曾十九次召见,封赏极优,"枢相(指穆彰阿)亦为动色,朝罢与同僚论不合,中外交,有识者已为文忠危",这一点在林则徐给龚自珍的书信里也明显地提到了的(参阅雷晋辑:《蓉城闲话》。

)林则徐在来年的一月八日奉皇帝之命,出京南下,三月十日抵达广州,原来并不赞成"严禁策"的两广总督邓廷桢在皇帝和钦差的权力压迫下,也开始转变立场,并在林则徐的"禁烟活动"中成为了后来禁烟派的主要人物。

林则徐的到来使原来实施"驰禁策"广东,立即开始了一场新的大规模的"禁烟活动"。

一八三九年元月,当林则徐开始赴广东的途中,他就已经开始规划他的"禁烟活动",他根据事先掌握的情况,开出了一批中国的"烟贩",立即通知广东地方官迅即把他们拘拿起来,他到了广州半个月后,命令外国商人把运抵海口存在趸船上的鸦片全数缴出,并且要求外国商人具给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

高中历史必修三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思想归纳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思想归纳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思想归纳总结一、地主阶级——抵抗派(睁眼看世界)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睁眼看世界”实质是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一)背景1、鸦片战争前,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残酷压制反清和进步思想2、随着民族危机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开始面对社会现实揭露腐败现象,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

3、鸦片战争中,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迷梦中惊醒开始瞩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之道。

4、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深对外侵略扩张。

(二)实质: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三)代表人物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1)设立译馆(2)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组织编译西方书报(3)编译:《四洲志》《华事夷言》2、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一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评价“师夷长技以制夷”?(1)进步性: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传统心态的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2)局限性:影响仅限于部分知识分子中间,尚未付诸实践。

拓展:鸦片战争后出现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姚莹:《康輶纪行》揭露英国侵略西藏的野心,建议清政府注意提防徐继畬:《瀛寰志略》完整介绍世界各地史地情况,这部书对开阔中国人视野知道西方政治制度冲破封建思想起一定作用。

3、抵抗派思想特点:林则徐、魏源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因此他们的思考一方面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另一方面有保留封建纲常色彩。

4、评价(1)进步性:其思想和实践,在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具有积极意义,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及对后来的洋务派有重要作用(2)局限性:他们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不能也不可能冲破封建束缚;虽提出学习西方,但又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因而不可能使中国强盛。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近人 将 林 则 徐 称 为 中 国开 眼 看 世 界 之 第一 人 。也有 人说 ,他 开 了眼 ,但 并未 能看 清 当时 的世 界 。这样 说 当然也有 道理 ,比如 他对 英军打 绑腿行 动不便 、不利 于格 斗的判 断 已经成为 众所周 知 的错误 。他对侵华英 军
林则徐
2018.09.下/文史精华 l 27
不 得 不 说 林 则 徐 确 实 是 当时 出类 拔 萃 的人 物 。他能够摒弃传统 的华 夷观念 ,采用实用主义态 度 ,并用全新的方法来研 究西方 ,是思想 裂变 的一 大步 。我们可以推想 ,他 大量搜集西方知识的最初 目的应该也是基 于大 战前
28 I文史精华/2018.09 下
林则徐 编译 《四洲志 》的直接 目的是为 了抵 御英 国人 的侵略 。所 以他特别注 意各 国 的军事力 量和国家 的兴衰 富强及其 根源。鸦 片战争后 担任过驻华公使 、香港 总督兼 总 司 令 的德庇 时曾说 :“凡是教会 出版 的小册子 、 中 国时事 月报 、商业性论 文 、有关英美 等 国 的叙述 ,以及地 理和西 洋船炮制造 资料 ,林 则 徐都加 以选择 ,或删 节 、或摘要译 出。” 英 国海军上尉宾汉也证实 ,林则徐在虎 门时 , 曾 “指挥他 的幕僚 、随员 和许多 聪明的人 , 搜 集英 国的情 报 ,将英方 商业政策 、各 部 门 详 情 ,特别是他 所执行 的政策可 能的后果 , 如何赔偿鸦片所有者 的损失 ,都一一记录”。
在 当时的中国 ,能令传 统精英 中最 杰 出 的人 物在短 时间 内发生思 想巨变 的 ,恐 怕除 了广州再无其 它。原 因何在 ?这 里 自古便 是 外 贸重港 、交 通要地 ,在 中国传统大陆文 明、
农耕 文化之外 ,有着海洋 文明 、水文化 的植 入 。即使在 明清海禁 的时期 ,本地人通 过纵 横 交错 的水道 与海洋 的联 络也从未 中断。对 于 本地人来说 , “番邦异域 ”并非书 面上估 屈聱牙 的名词 ,而是 日复一 日与之交往的人 , 船来 船往装上卸 下 的货 ,记入 记 出的账本上 的钱 额。这里有 最早 的外语 翻译 、最早 的英 汉 字典 ,还有最早 的外贸服务 机构和管 理体 制 ,那 些令林则 徐大开 眼界 的 “不对称 ”信 息 是他们 吃饭 穿衣一般 的 日常生 活。所 以, 所需 要 的是一个 人 ,来把 这一切 日常的 、感 性 的 、碎 片的东西整合 、梳理 、提炼而 已。

历史趣谈:林则徐“睁眼看世界” 其对世界的认识还很片面

历史趣谈:林则徐“睁眼看世界” 其对世界的认识还很片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其对世界的认识还很片面
导语:道光张口闭口称英国为“夷”,从道光对英国人的称呼,大概就可以知道道光的准备程度了,也就是说号称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的日不落帝国,在天朝
道光张口闭口称英国为“夷”,从道光对英国人的称呼,大概就可以知道道光的准备程度了,也就是说号称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的日不落帝国,在天朝人眼里也就是“蛮夷”。

既然是蛮夷,就有对付之法。

天朝对付蛮夷的法宝和对付农民起义的手法几乎一模一样,大概就是一手打一手拉,能打得过就残酷镇压,也称作“剿灭”,彰显皇帝的军威;如果打不过,不能成功,就来第二手,招安,也称为“怀抚”,显示皇帝的恩威。

总之皇帝都是高高在上的,从来都是赢家,而“蛮夷”则没有资格讨价还价,更没有资格和天朝的皇帝平起平坐。

范文澜先生曾经称“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自从范先生之后,几乎成了定论,好像林则徐是近代史肇始的标志。

我们毫不怀疑范先生的见解,也无意否定范先生的结论,但我们想了解,这个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人到底看到了什么?
范先生说的没错,林则徐的确开眼看世界了,到广东之后,为了了解当时的情形,他一方面派人到澳门购买外文书报,一方面组织人员翻译,还编出《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

后来,林则徐把这些资料交给魏源,魏源在此基础上编著了扬名立万的《海图国志》,这本著作对中国好像没起到什么作用,据说日本的明治维新就是受这本书启迪的。

客观地说,林则徐的确想了解西方的文明东西,到底什么是西方文明呢?按照当今流行的观点,西方文明大致可以分为:器物—制度—文化,三种东西,代表三个阶段,逐步深入。

最容易认识的就是器物,
生活常识分享。

冲破闭关锁国困境开眼看世界的中国

冲破闭关锁国困境开眼看世界的中国

冲破闭关锁国困境开眼看世界的中国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强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

这次战争,迫使中国带着深深的屈辱开始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蹒跚而行。

国人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正视现实,意识到了解域外世界的必要性,进而掀起了“开眼看世界”和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开眼看世界:初步传播新的世界观念身处与“夷人”作战前线,林则徐(1785-1850)当然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夷情”,他聘有专门的翻译为他译介有关情况,编译成了《四洲志》。

《四洲志》对世界30多个国家的历史、地理和政治状况作了概括介绍,已然初步勾勒出整个世界的轮廓,其中重点介绍欧美列强,主要是英、美、法、俄等国。

这部在翻译基础上编成的著作,在闭塞的社会中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户,可以看作林则徐作为开眼看世界的先驱的思想记录。

林则徐被范文澜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应属当之无愧。

1842至1843年间,林则徐的好友魏源受林嘱托,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辑录征引了当时能够搜集的所有资料,在内容上比《四洲志》增加了数倍,对世界各地,特别是西方各国历史、地理、社会、政治、宗教、文化、语言等方面的情形,作了相当详尽的介绍,大大拓宽了国人的视野。

魏源在书中称,该书为“以夷攻夷而作,以夷款夷而作,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这在近代史上正式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命题,兼具开眼看世界和向西方学习的双重意义。

但魏源在此书中仍坚持传统观点,面对现代地理学,他花了许多功夫“考证”出“自古以震旦为中国,谓其天时之适中,非谓其地形之正中也。

”即承认中国在地理上虽不居“正中”,但在文明教化、典章制度上仍是世界的中心。

鸦片战争使林则徐、魏源等人对外部世界有了初步了解。

另一部看世界的世界史地名作是徐继畬(1795-1873)的《瀛环志略》。

《瀛环志略》以图为纲,简洁明了地介绍了世界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

2020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同步练习

2020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同步练习

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见学生用书P99]一、林则徐1.“开眼看世界”: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翻译一些西方书籍,以便了解世界。

当时他组织人编译了《__四洲志__》。

该书概述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初步勾勒出当时世界的大体轮廓。

《四洲志》为闭塞已久的中国社会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户。

2.地位:林则徐被誉为近代“__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__”。

3.影响:此后,一些先进思想家、早期留学生,以及走出国门的外交使臣,以不同的方式积极介绍外部世界,帮助国人了解世界,走向世界。

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1.时代背景:鸦片战争后,一些思想家开始重新审视当时的中国与世界。

魏源在鸦片战争中亲眼看到英军的“坚船利炮”,深受震撼。

2.撰写著作:《海国图志》(1)目的:唤醒国人了解世界,挽救危亡。

(2)成书:魏源于1842年写成《__海国图志__》50卷。

此后他不断增补,1852年,全书扩充为100卷。

(3)价值:该书是__中国近代第一部较为详尽介绍西方的著作__,全方位地描述了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各种情况,并提出“__师夷长技以制夷__”的主张,即学习西方的长处,以抵抗西方的侵略。

3.主张(1)魏源主张设立__工厂__,制造__轮船和枪炮__,兴办__民用工业__;学习__西方__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增设水师科;改革__考试制度__。

(2)魏源还提出,不但要吸取其他民族的长处,而且应该与其他民族__平等相处__,用“夷狄”来称呼那些文明发达的民族是不妥的。

三、推动留学生计划的容闳1.时代背景:鸦片战争后,一些中国学子开始负笈海外,对西方社会有了更近距离的观察。

__容闳__便是其中之一。

1847年,他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开始了留学生涯。

2.教育计划——促请清政府派遣官费留学生(1)产生:留学生涯使容闳身受文明教育,同时,中国国内的腐败情形触动了容闳的心灵。

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有哪些主要事迹

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有哪些主要事迹

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是谁有哪些主要事迹“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被并称为近代“睁眼看世界第⼀⼈”。

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派的代表⼈物。

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被誉为中国"睁眼看世界第⼀⼈是"林则徐''。

林则徐(1785年8⽉30⽇-1850年11⽉22⽇),福建侯官县⼈,字元抚,⼜字少穆、⽯麟,晚号俟村⽼⼈、俟村退叟、七⼗⼆峰退叟、瓶泉居⼠、栎社散⼈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官⾄⼀品,曾任湖⼴总督、陕⽢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因其主张严禁鸦⽚,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林则徐的主要事迹1、他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提出为了改变军事技术的落后状态应该制炮造船的意见;他亲⾃主持并组织翻译班⼦,翻译外国书刊,把外国⼈讲述中国的⾔论翻译成《华事夷⾔》,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参考消息”。

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的地理、历史、政治,较为系统的介绍世界各国的情况,⼜组织翻译了英国⼈慕瑞的《世界地理⼤全》,编为《四洲志》;适应当时对敌⽃争和对外交涉的需要,着⼈迅速编译了《国际法》,这在中国国际法学史上是⼀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标志着西⽅国际法著作开始正式传⼊中国,,标志着近代国际法开始在我国应⽤于对外交涉,标志着中国近代国际法学史的开端。

从理论上说,林则徐是中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中国近代外交事业的先⾏者、中国国际法学的开⼭者。

2、治理⽔利林则徐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伟⼤的民族英雄,同时还是⼀位出⾊的治⽔专家,在其仕宦⽣涯中,⼗分重视并努⼒举办⽔利事业,兴修浙江、上海的海塘、太湖流域各主要河流等⽔利⼯程,治理运河、黄河、长江。

林则徐治⽔注重深⼊实际,事必躬亲,同时还重视赈灾济贫,这些都是其“重民思想”的反映。

林则徐曾著《北直⽔利书》。

《北直⽔利书》除经济之外,亦有治⽔⽅略,后来林则徐的学⽣冯桂芬将《北直⽔利书》改编成《畿辅⽔利议》。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单元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单元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练习

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见学生用书P99]一、林则徐1.“开眼看世界”: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翻译一些西方书籍,以便了解世界。

当时他组织人编译了《__四洲志__》。

该书概述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初步勾勒出当时世界的大体轮廓。

《四洲志》为闭塞已久的中国社会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户。

2.地位:林则徐被誉为近代“__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__”。

3.影响:此后,一些先进思想家、早期留学生,以及走出国门的外交使臣,以不同的方式积极介绍外部世界,帮助国人了解世界,走向世界。

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1.时代背景:鸦片战争后,一些思想家开始重新审视当时的中国与世界。

魏源在鸦片战争中亲眼看到英军的“坚船利炮”,深受震撼。

2.撰写著作:《海国图志》(1)目的:唤醒国人了解世界,挽救危亡。

(2)成书:魏源于1842年写成《__海国图志__》50卷。

此后他不断增补,1852年,全书扩充为100卷。

(3)价值:该书是__中国近代第一部较为详尽介绍西方的著作__,全方位地描述了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各种情况,并提出“__师夷长技以制夷__”的主张,即学习西方的长处,以抵抗西方的侵略。

3.主张(1)魏源主张设立__工厂__,制造__轮船和枪炮__,兴办__民用工业__;学习__西方__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增设水师科;改革__考试制度__。

(2)魏源还提出,不但要吸取其他民族的长处,而且应该与其他民族__平等相处__,用“夷狄”来称呼那些文明发达的民族是不妥的。

三、推动留学生计划的容闳1.时代背景:鸦片战争后,一些中国学子开始负笈海外,对西方社会有了更近距离的观察。

__容闳__便是其中之一。

1847年,他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开始了留学生涯。

2.教育计划——促请清政府派遣官费留学生(1)产生:留学生涯使容闳身受文明教育,同时,中国国内的腐败情形触动了容闳的心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每日一题“开眼看世界”(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每日一题“开眼看世界”(含解析)新人教版

“开眼看世界”(2017—2018学年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这里所说的“实倡先声”是指A.编译《四洲志》,引导国人关注了解世界B.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发起洋务运动C.编撰《海国图志》,提出向西方学习D.最早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参考答案】C【解题必备】新思潮萌发1.背景(1)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2)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开眼看世界。

2.内容(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馆,还仿制西方战舰,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他提倡的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是指军事技术。

(2)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3)当时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还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和徐继畬的《瀛环志略》等。

3.影响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4.认识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迈出了新时代的第一步,但其思想依然有着较深的旧时代烙印,他们对西方的认识依然是肤浅的、表面的,甚至是荒诞的,如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仍把西方人当作“蛮夷”看待,这体现了其时代局限性。

有学者指出,虽然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其认识仍然没有高于当时中国社会的传统主流思想。

其意在说明林则徐在认识上A.并非真心主张学习技术B.尚不足以引领时代潮流C.并未摆脱天朝上国局限D.仍然坚持传统对外政策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之“新”的主要含义是A.揭露制度腐朽,呼吁革除弊端B.批判程朱理学,倡导“经世致用”C.抛弃“闭关锁国”,放眼看世界D.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主张“向西方学习”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述及菲律宾、印尼亡国,越南、缅甸抵御外敌时指出“夷烟夷教,毋能人界,嗟我属藩,尚堪敌忾”;他还探讨英国所以强大的原因,对照中国的积弱,提出自守、攻夷、款夷之策。

借鉴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成果

借鉴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成果

借鉴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成果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勇气的历程。

他深入实地考察,广泛了解各地情况,以此为基础,制定出一整套改革方案。

他的成果不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给世界带来了启示。

林则徐以人类的视角,审视着世界的各个方面。

在他眼中,世界不再只是一个个孤立的国家,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

他站在历史的高度,以独特的眼光看待问题,探索着解决之道。

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不仅仅停留在政治经济方面,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人类社会的普遍性。

他深刻认识到,人类的幸福和发展离不开自由、平等和正义。

他在自己的改革实践中,不仅注重经济建设,更注重人民的福祉和社会的公平。

林则徐的成果不仅仅是一些具体政策和措施,更是一种智慧和勇气的体现。

他以身作则,带领着人民走向新的未来。

他的开眼看世界,不仅是对现实的认知,更是对未来的展望。

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成果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首先,他的改革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勇于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其次,他的开眼看世界告诉我们,只有真正了解世界,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他的成果告诉我们,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实现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在今天,我们也需要像林则徐一样,开眼看世界。

我们需要深入实
地考察,了解各个领域的情况,以此为基础,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改革方案。

我们需要站在人类的视角,审视着世界的各个方面,探索着解决之道。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世界更加美好。

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

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

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第一节悉心研求经世之学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竢村老人、七十二峰退叟等,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清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 年8 月30 日)。

父林宾日,是位穷秀才,一生以教读为业;母陈帙,刻苦持家,平日制作手工艺品换取微薄的收入以补助家用。

在父亲的谆谆教导下,林则徐从4 岁起开始读书,7 岁学作文,13 岁获府试第一,14 岁便考取秀才。

此后就读于鳌峰书院7 年,20 岁中举人。

书院山长郑光策(1755—1804)是当时福建知名的学者,讲究气节,注重经世致用之学,给他以严格教导。

还有前辈学者陈寿祺(1771—1834),被称为“研究今文遗说者”,他的文章对林则徐有较大影响。

林则徐中举以后,家境仍较困难,不得不和其父一样,假馆于外,维持生计。

他曾应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之聘,担任了短时期的书记(文书),以后又被福建巡抚张师诚招入幕中,司笔札凡4 年。

他的才华和勤奋,大为张师诚所赏识。

在张师诚的帮助下,他学到不少历史掌故和有关兵、刑、礼、乐等方面的知识,为他日后成为一名精明能干的官吏准备了必要的政治和文化素养。

林则徐在21 岁后两次去北京参加会试都落选了。

到嘉庆十六年(1811)27 岁时,他第三次参加会试,终以二甲第四名,朝考第五名中进士,被选拔为庶吉士。

在庶常馆,他致力于研习满文,悉心研究舆地、象纬及经世致用之学。

嘉庆十九年(1814),授编修,嗣被派充国史馆协修。

此后五六年间,他先后任撰文官、譒书房行走、清秘堂办事、江西乡试副考官、会试同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和江南道监察御史等职。

在近10 年的京官生涯里,他利用翰林院和京师丰富的藏书和档案等有利条件,更加努力研究经世之学,仔细综核“六曹事例因革、用人行政之得失”①,一心等待机会实现自己济世匡时的志愿。

①李元度:《林文忠公事略》,《国朝先正事略》卷25。

第二节实现匡时济世之志嘉庆二十五年(1820),林则徐36 岁,外放任浙江杭嘉湖道。

关于从林则徐自身言行考察其如何“开眼看世界”

关于从林则徐自身言行考察其如何“开眼看世界”

关于从林则徐自身言行考察其如何“开眼看世界”下面是关于从林则徐自身言行考察其如何“开眼看世界”,欢迎阅读浏览。

“林则徐是满清时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史》上册,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是着名历史学家、近代史专家范文澜的看法,此观点一经问世,更被简化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而被后人沿用。

其实,从鸦片战争到20世纪初期,对于林则徐的评价还是多元的,但发展到后来,便只剩下褒扬、赞美与歌颂。

应当指出,就焚烧鸦片、抵抗英军而言,林则徐当然是民族英雄。

唯将其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则不无可议。

当然,林则徐在作为钦差大臣受命查禁鸦片后,无论出于夷夏大防,还是出于了解对手,他的确做过一些了解外部世界的工作,比如“刺探夷事,翻译夷书”,于是就有了辑录与翻译《华事夷言》《四洲志》《各国律例》等事迹,就此而言,不能说林则徐没有“开眼看世界”,只能说他的视野极其有限--即使他看到了世界的巨大变化,但在应对上,仍然停留在封闭的园囿里。

我们不妨先看一下民国时期的史学界对林则徐是如何评价的。

着名历史学家、近代史专家陈恭禄认为:“林则徐……虽在交通便易之城,而亦不知外国之情况……其失败之主因,多由于对外知识之浅陋,以为英国毫不足畏,欲以武力恫吓解决,乃不辨明有罪无罪,一律围困之于商馆,使其饿而缴鸦片。

”(《中国近代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另一位着名历史学家、近代史专家郭廷以则指出:“林文忠公则徐之为鸦片战争中的中心人物,这是中外所公认的。

但是就外国人的眼光来看,总以为他太自大,太强横,他对外的态度完全是传统的东方式的,不若和他同时同在此幕剧中占同样重要地位的满洲人琦善、耆英等具有外交家的风度与知识。

”(《近代中国史》,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即使是范文澜,在赞颂林则徐的同时,也还保持了当时历史学界的部分共识:“林则徐的才能在当时虽然是第一流,但闭关时代的封建知识限制了他,使他对于中国以外的世界,尤其是资本主义的世界,茫然无知。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这是魏源给林则徐的评价,他伟大爱国,1838年12月他被任命去禁烟,他雷厉风行,严禁鸦片,并在虎门海滩,将收回的鸦片237斤,当众销毁,在当时水深火热、暗无天日的统治中,这坚决抵制一措施,无疑是一壮举。

他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民族的英雄。

他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若不是他上书道光帝,说:“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恐怕没有能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充作军饷的白银了。

”可能腐败无能的官员们只能沉醉在有黑无白的世界里。

他目光长远,早就意识到鸦片的不利,意识到英国的阴谋;他忠心爱国,时刻为祖国着想,不与官员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

这一举动,唤醒了我国人民,打击英国,维护了民族利益和尊严,表现我国的坚强意志。

小的时候,他是家里的次子,家境贫穷,但林则徐自小聪明,在父亲的教导下四书五经、儒家学术早已不是什么大问题。

后来,他学业斐然,做了个厦门任海防同知书记,为他后来执行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和知识。

经过屡屡的失败,名落孙山,但林则徐始终没有放弃他想效力国家的希望,终于,他踏上官宦之路。

随后,他一心为国家人民做事,尽管经历很多的困难,但困难都倒在他那炽热为人民服务的心下。

他是在许多为国家拼命的人之一,但是我佩服他的正直,不屈不挠。

我们为他骄傲,为他歌唱,仅仅如此。

初二(3)班张曦瑜44号。

评述鸦片战争时期的睁眼看世界思潮

评述鸦片战争时期的睁眼看世界思潮

评述鸦片战争时期的睁眼看世界思潮今天我要评述的是鸦片战争时期的睁眼看世界思潮,当然主要讲林则徐这个人,不过其他的历史人物也同样重要,如:魏源、龚自珍等。

为什么这一时期的睁眼看世界思潮会出现呢?这与清政府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使西方列强看到了打开中国市场的契机,于是便纷纷派遣人员进入中国,其中以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三个国家来的人最多,而他们进入中国的目的只有一个:侵略中国。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在对外关系上呈现出一种十分软弱的态度,以致洋务派在中央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兴办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并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先进科学技术。

但在地方上,清政府对这些洋务运动却反应冷淡,仅有广东一省办起了三十几所新式学堂。

清政府反动统治集团顽固地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发展,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步步深入。

林则徐的鸦片战争睁眼看世界的思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在英国销售的中国商品中,鸦片在19世纪初占了首位。

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英国以鸦片为交换条件,最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南京条约》。

这个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此,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的侵蚀日益加深,封建经济逐渐解体,中国开始向近代社会过渡。

《南京条约》的签订说明,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林则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已被英国侵略者利用,在此之后,不少人就将鸦片战争的失败归结于这个“夷”字。

比如龚自珍就认为:“鸦片战争的失败是由于禁烟运动没有彻底引起他们的重视,因为英国资产阶级的先进性太强大了,而中国资产阶级的先进性太差。

”清政府虽然向外国赔款、割地,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中国被迫与英国进行贸易,获得了一定数量的白银。

这可以部分缓解国内矛盾,而且西方近代的火炮、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等也传入中国,使中国逐渐摆脱了愚昧、落后的局面。

“格物致知”是中国人一直信奉的原则,早在东汉时期,著名学者王充就曾经说过“知”是通过“格”才能获得的。

论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主张及其历史

论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主张及其历史

论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主张及其历史、现实意义1840年英国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他们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出现了民族危机,随之西方文化也大量传入中国,西方文化与传统的封建文化在中国人的思想领域中出现了猛烈碰撞。

面对传入的西方文化是排斥,防止“以夷变夏”;还是学习,“睁眼看世界”,这在当时社会上层引起激烈争论,从此一股“西学东渐”的新思潮在中国萌发了。

而林则徐正是这场新思潮中最先了解、接受、介绍西方文化的。

林则徐所以能成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这与他所处时代、成长环境、所受教育、政治生涯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林则徐何以能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1、从林则徐所处的时代背景看,历史发展的趋势迫使中国人不得不将视野由本国扩展到全球。

当时历史发展总趋势是,1500年前后出现地理大发现,一系列大规模的洲际活动,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洲与洲、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孤立隔绝封闭状态,整个世界的联系日益加强,并逐渐连成一体,直至今天出现“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概念。

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带来的必然后果。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丰富的原料、充裕的资本、广阔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它所要求的市场机制必须是开放的、流通的,运行良好的。

十八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拥有最多的殖民地,并将殖民地国家作为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地,殖民地经济失去独立发展的机会,逐步纳入到英国的经济体系中,成为其附庸。

到鸦片战争时,也就是林则徐所生活的时代,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法国、美国正在经历着工业革命,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使世界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狂奔时期,它们的侵略欲望更加强烈,自然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非拉国家纳入其视野中。

这一时期,某一个国家要想不与外界发生任何联系而孤立存在,几乎已经不可能。

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列强将世界瓜分完毕,世界连结成为一个整体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发生在中国的鸦片战争正是这一进程的组成部分。

开眼看世界

开眼看世界
也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而后者 由于多种原因未能付诸实施。
• (5)反映时代特点及影响不同。前者标志
着中国农民战争水平达到高峰,具有极大的空想 性,根本无法实现;后者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 彩,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 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的迫切愿望,对后人具有 启迪作用。
• 2.感悟:《资政新篇》更加符合历史发展趋
进步性:
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
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
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
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局限性: 它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 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所以它根本
没有实行,并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而过早
的沉寂了。(超越农民阶级的认识水平)
《康輶纪行》
建议提防英国对 西藏的侵略野心
徐继畲 《瀛环志略》 介绍西方政治制度
★开眼看世界核心内容 向西方学习,
寻求强国御辱之路
目的: 巩固清朝封建统治
代表人物:
林则徐、魏源、姚莹、徐继畲
开一代风气之先,成为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 走向世界的起点,对后人探索救国之路具有重大 的启迪作用。对后来的洋务派、维新派产生了重 要影响作用。
•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比较

一成功探索(新时代)一失败探索(旧时
代)
• 1.区别:
• (1)产生的背景不同。分别在盛衰两个不同时期。
• (2)经济主张不同。即二者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
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前者企图在维护小农经济的基础上
废除私有制,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
平均主义,实际上是一种空想,是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潮流

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开 眼看世界”的人
课标要求
1.回顾明朝至鸦片战争前西学东渐的历史,认识近代 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与以往“西学东渐”的差异。
2.以魏源为例,了解近代先进思想家对外部世界的认 识,知道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及 其意义。
3.以容闳为例,了解早期留学生的救国梦想及其所提 出的具体措施,分析容闳的教育计划未能完全实现 的原因。
◆特别注意 “西学东渐”的方式有:①和平传播方式,例如明 朝时传教士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利玛窦与徐 光启翻译《几何原本》等;②武力强迫方式,例如西方 侵略者发动侵略战争,传播工业文明。
◆知识拓展 利玛窦是意大利人,是明末来华的天主教传教士。 1601 年,他到北京传教,同时向中国士大夫介绍西方 的自然科学。他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张世界地图, 扩展了中国人的视野。 他和徐光启共 同翻译了《几何原本》 。他还把在中国传教期间的经历 和见闻 ,写成了《利玛窦札记》 。
3.内容:涉及天文学、数学、地理等许多方面。
4.影响:①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使他 们首次突破了中国人原有的狭隘世界观;②使一些 明智之士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提出“欲求超 胜,必须会通”的主张。
二、“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1. 林则徐——近代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设立译馆, 组织翻译一些西方书籍,组织编译了《四洲志》 。
4.以郭嵩焘为例,了解近代外交使臣对外部世界的认 识,通过郭嵩焘的经历,认识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 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知识要点
一、“西学东渐”寻踪
1.西学东渐的含义:传教士在传播宗教的同时,也传 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史称“西学东渐” 。 “西 学” ,泛指当时西方先进的科技技术; “东渐” ,意为 向东方逐渐传入、渗透。 2.时间:最早可追溯至明朝(16 世纪)。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林则徐(1785年-1850年),字瑞清,号湛堂,福建漳浦人,清朝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新式教育之父”和“乡校之神”。

林则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他的思想和贡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林则徐的著作、教育和政治思想展开论述,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

一、著作林则徐的著作堪称世间珍宝,代表了中国近代文化的最高水平。

他的代表作《赤壁贬白书》和《赵舒翼垂拱朝议略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赤壁贬白书》是林则徐在被贬至岭南时写下的一篇代表作。

林则徐以诗文的形式描绘了自己在贬所期间的感慨和忧虑,借助对赤壁之战的回忆,传达了他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这篇文章表达了林则徐振兴国家的热忱和忧虑,具有浓郁的爱国情怀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是他身世反思和政治思想的真实写照。

《赵舒翼垂拱朝议略言》是林则徐对官场腐败和社会痼疾进行批判的著作。

在这篇文章中,林则徐深入剖析了清朝政府的弊端和社会矛盾,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和改革方案,尤其强调教育兴邦的重要性。

这篇文章既是对旧制度的批判,也是对未来改变的展望,更是为新中国的崛起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教育思想林则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不可忽视,他主张“教育为本”,强调教育是振兴民族的根本途径。

他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主张实行“乡校并举”,通过改革学制、扩大教育资源和加强师资培养,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林则徐强调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倡导思想独立和创新精神。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职业道德。

他的教育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推动了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升级。

三、政治思想林则徐的政治思想是他伟大贡献的核心,也是他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他主张政治与道德相结合,提倡君主立宪和民主治理,主张宽政、爱民和善治。

他反对腐败和贪污现象,主张清官廉吏,倡导政府应该服务于民众,以人民为中心。

历史研究性学习结题 《林则徐是怎样“开眼看世界”的》

历史研究性学习结题 《林则徐是怎样“开眼看世界”的》

历史研究性学习结题《林则徐是怎样“开眼看世界”的》作者:丁茂文…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097 更新时间:2008-12-24 15:48:10丁茂文方卫华整理【选题背景】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汲取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抵抗侵略、御侮图强、挽救民族危机的主张和实际活动,激励同学们为祖国为人民而发奋学习、努力钻研,为祖国为人民掌握过硬的本领。

2.鸦片战争中中国出现了新思想,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于启迪人们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

然而,新思想的代表人物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们的思想有着深刻的阶级和时代的烙印,没有而且也不可能冲破封建主义的藩篱,他们虽然提出了学习西方、改革内政的主张,但又不敢触及封建制度,从而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强盛起来。

3.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4.通过学习,认识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尤其要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基本观点】学生在本课题的研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甲课题组的同学认为:林则徐等从爱国的愿望出发,了解西方、学习西方,是为了抵抗西方的侵略,御侮图强。

乙课题组的同学认为:林则徐等的出发点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他们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了解西方的历史地理和法律制度是以挽救统治危机为目的的。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嘉庆中叶后,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

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骄傲自大,闭目塞听,以“天朝君临万国”的妄自尊大心态紧闭大门。

国人的视线完全被禁锢于九州之内,对于中国以外世界的认识,简直是一团漆黑,茫无所知。

人们“徒知侈张中华,未睹寰瀛之大”,认为英国人吃的是牛羊肉磨成的粉,食之不化,英国人膝盖不能打弯,所以拜见中国“万岁”就不能下跪。

随着鸦片战争的打响,英国侵略者的船坚炮利,惊醒了“天朝上国”的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而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也使得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觉察到空谈义理无法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于是开始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

林则徐作为封建士大夫集团中分化出的改革派,刚到广州时,也称茶叶、大黄是“制夷之大权”,相信夷人膝盖伸展不便,认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

但林则徐和那些顽固、愚昧的封建官僚的区别在于,他一旦接触到外部世界,便逐步发现和承认西方有许多长处值得中国学习借鉴。

他虽然不懂外语,却注意“采访夷情”,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林则徐设立译馆,翻译“夷书”,使广东一时成为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

他派人专门收集澳门出版的外国人办的报纸书刊,并把出身低下却懂英文的人招入钦差行辕,进行被当时顽固派认为是大逆不道的翻译工作。

林则徐夜夜仔细阅读、研究译文资料,所译资料有《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澳门月报》等,并把译成中文的《澳门月报》编辑为《论中国》、《论茶叶》、《论禁烟》、《论用兵》、《论各国夷情》等5辑。

最有价值的工作是他组织翻译了1836年伦敦出版、英国人慕瑞所著的《世界地理大全》,命名为《四洲志》,成为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自然地理、社会历史状况的译著。

林则徐编译的《四洲志》的编辑体例,基本上是以地区和国家为单位,逐一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研究性学习结题《林则徐是怎样“开眼看世界”的》
作者:丁茂文…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
丁茂文方卫华整理
【选题背景】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汲取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抵抗侵略、御侮图强、挽救民族危机的主张和实际活动,激励同学们为祖国为人民而发奋学习、努力钻研,为祖国为人民掌握过硬的本领。

.鸦片战争中中国出现了新思想,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于启迪人们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

然而,新思想的代表人物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们的思想有着深刻的阶级和时代的烙印,没有而且也不可能冲破封建主义的藩篱,他们虽然提出了学习西方、改革内政的主张,但又不敢触及封建制度,从而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强盛起来。

.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认识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尤其要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基本观点】
学生在本课题的研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甲课题组的同学认为:林则徐等从爱国的愿望出发,了解西方、学习西方,是为了抵抗西方的侵略,御侮图强。

乙课题组的同学认为:林则徐等的出发点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他们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了解西方的历史地理和法律制度是以挽救统治危机为目的的。

丙课题组的同学则认为林则徐等经世派主要是提倡经世致用的主张,清朝统治的衰落和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忧虑,迫使他们去反思造成社会危机的原因,探求挽救衰世的办法,开始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鸦片战争后,经世派中一部分人开始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从而为传统的经世思想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

在这方面,林则徐、魏源、姚莹、徐继畲最具建树。

清王朝所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正面临走向瓦解的封建制度,表现为失去进取精神,日益趋于保守,“不问盐铁不问河”。

林则徐在这种政治局面下进行艰巨的改革活动,林则徐的改革从主观上是为了国计民生。

所谓“国计”,无非是清王朝的财政收入;所谓“民生”,就是百姓的经济与生活。

林则徐的改革,概括地说较多侧重于农业生产的改革及一些
经济部门经营和管理的改革。

另外,就是注重生产技术的革新,主要围绕农政、河政、漕政与盐政而进行的。

【相关资料】
附页:林则徐生平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在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我国的初期,即鸦片战争前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期间以及战后的反侵略斗争中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慨,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辉业绩达到他所处时代所能达到的高峰。

为此,后人崇敬和纪念他,把他称为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

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出生于一个清贫的封建知识分子家庭。

由于家庭出身清寒,青少年时期生活贫苦,加上父母对他学而优则仕的殷切期望,林则徐从小便发愤读书,而他父母本身的困苦经历和他们比较同情于下层人民的痛苦、不满于统治集团中的黑暗腐败等方面的言传身教,更给了他以重大影响。

通过他父亲及前辈学者如郑光策(—)、陈寿祺(—)等人的教育,更懂得了必须立定志向,学以致用,从而接触到各种经史典籍,大大开拓了眼界。

由于家庭、父母和师长的长期熏陶,使得林则徐从小奠立了救世济时的志向,注意了解下情,认识到正直做人、办事要讲效果和不能与世同流合污的道理,并使他喜读有关民生利病的书,讲究民族气节,崇拜古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如李纲、岳飞、文天祥、于谦等人的功业和高尚情操。

林则徐在二十一岁后两次入京参加会试都落选了,到嘉庆十六年(年)二十七岁时,他第三次参加会试,终以二甲第四名成进士,被分发为庶吉士,授编修。

从此一帆风顺,历充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分校会试,迁江南道监察御史。

嘉庆二十五年(年),他三十六岁时外放为杭嘉湖道。

附页:禁烟运动中的林则徐
由于林则徐政绩斐然,他的才干一再得到道光帝的赏识。

道光十二年(年)二月,他被调任江苏巡抚,成为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

年月日,他上了有名的《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尖锐地指出鸦片泛滥对社会经济的严重破坏,认为如不推行严禁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促使道光帝不能不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害关系考虑,下决心严禁鸦片,决定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初十日(年月日),林则徐奉调抵京,在京十四天内,道光帝在十一至十八日的八天内连续召见他八次。

他没有多作停留,身负重任,于十一月二十三日( 年月日)即南行赴粤,于翌年正月二十五日(年月日)抵达广州城。

林则徐到广州后,在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当地主要官吏的积极支持与密切配合下,立足于堵绝来源。

在禁烟时期和其后在广州的日子里,他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首先是调查鸦片走私贸易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限令外国烟贩缴烟和具结;其次是组织各方面的人才,搜集和翻译西方国家的书报,积极了解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军事、法律、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各种情况;第三是加紧战备,整顿和加强海防力量,增设炮台,训练水师,招募水勇,号召民众组织起来抵御侵略,作好各种必要的准备,以迎击前来挑衅和破坏的敌人。

从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十五日(月日——日),林则徐偕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和水师提督关天培等在虎门海滩监督销毁所缴获的全部鸦片,取得了禁烟运动的第一个大胜利。

在英国首都伦敦,有一座专门陈列世界名人伟人的蜡像馆,其中就塑有林则徐的蜡像。

道光十九年下半年,中英双方关系日趋紧张,义律多次率英国兵船进行挑衅,由于林则徐、关天培作了周密的防备而未能得逞。

继七月二十七日(月日)对九龙水师挑衅遭到反击后,九月二十八日(月日),义律又以兵舰阻挡英国商船具结,挑起穿鼻洋之战,水师提督关天培奋勇督战,击中敌船头鼻,清师船亦中弹漏水。

此后九天之内,英国兵舰向尖沙嘴迤北官涌山的清军阵地发动六次进攻,都被击退。

这次战争,可说是鸦片战争的前哨战,由于林则徐事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