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第八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详解
赵荣《人文地理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赵荣《人文地理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https://img.taocdn.com/s3/m/db8d9a300b1c59eef8c7b4f1.png)
第8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一、名词解释1.语言[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研]答:语言就广义而言,是一套的沟通以符号、表达方式与处理规则。
它是指人类沟通所使用的自然语言。
在一个先进的社会中一般人都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语言能力。
语言的目的是交流观念、意见、思想等。
语言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交际性、工具性。
2.客家方言[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研]答:客家方言在汉语方言中出现较晚,而且有其特殊原因。
客家的先民也是北方的汉族居民,虽然汉民南迁亦始于东晋,但形成特殊的客家方言还是宋代以后的事。
因为这时南方各地,特别是条件较好的地方,多已被早来的移民所占据,后来的移民或居于边缘山地,或与早先来的移民杂居。
当时户口上称后来移民为“客”,早来定居者为“主”,因而出现了“客”或“客家”之称。
由于山区的闭塞,主客社会上的封闭形成了主客语言上不同。
加上后来一些主客之间矛盾,有的地方客家人重新迁移,形成了客家方言的特殊分布区,既有相连成片的地区,又有较多的语言岛。
集中分布区位于粤东、粤北、闽西、赣南。
二、简答题1.语言传播和扩散过程的主要特征。
[西南大学2013年研]答:(1)外延性和连续性语言“波形扩散”理论指出,语言是呈波状向外放射,逐渐扩大语言圈域,这是语言传播和扩散的外延性。
在语言向外延伸过程中,语言是逐渐向相邻地区扩展,再通过外延地区向其相邻地区传播的,所以语言在地区分布上有连续性特点。
(2)距离衰减性文化现象在一地开始出现后,在其扩散过程中,随着时间和距离的延长而衰减,离起源地或中心越近,这种文化现象越强烈,越远则越弱。
语言的扩散过程也符合这个规律。
(3)层序性和阶层性语言是呈波状扩散,对某些地区来说就有多次重复的层序性。
早期传人的古老语言和后来传人的新语言有着不同的层序性,往往新语言是在古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差别很大。
语言在传播过程中,随着人类活动身份的不同而具有了明显的阶层性。
(4)复合性复合性是指语言在扩展接触中,一种语言吸收其他语言成分,形成复合语言。
第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https://img.taocdn.com/s3/m/02729727ccbff121dd3683d2.png)
第八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我国根据汉语言特点划分的七大方言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1.北方方言:长江以北,长江南岸就九江以东、镇江以西的沿江地带,云贵高原,两两湖地区、四川。
2.吴方言:长江三角洲及浙江的大部分。
苏州话、上海话3.湘方言:湖南长沙话4.粤方言: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的东南部广东话5.闽方言:福建、广东的潮汕地区台湾的大部分地区6.赣方言:江西的北部与中部7.客家方言:粤东、粤北、闽西、赣南2世界七大语系及其分布区:1.印欧语系:欧洲美洲的大部分地区、亚洲的西南部即印度伊朗等。
2.汉—藏语系:中国及其附近地区3.闪—含语系:阿拉伯半岛、北非、西亚(阿拉伯语、希伯来语)4.乌拉尔—阿尔泰语系:西起土耳其,经高加索、中亚、新疆、内蒙古、蒙古到西伯利亚地区。
5.非洲语言:撒哈拉沙漠以南到南非之间6.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西起印度洋西边的马达加斯加岛,东到太平洋东边的复活节岛。
7.其他语言:美洲印第安人语言、巴布亚语、爱斯基摩语、澳大利亚土著语等影像语言传播的因素:1.自然因素:主要受自然的地理条件、通达性影响2.社会人文因素:行政区划、经济条件(对外的交流程度)、人口迁移语言扩散的结果表现为那些方面?1.新来语言取代当地的方言2.新来移民接受当地的方言3.新来移民带来的语言先存在,后影响下降或消失4.新来的移民人维持自身语言,成为特殊的语言岛5.新来移民到新地后最终随环境条件变化形成新的语言6.多语言国家出现语言景观的含义和内容?语言景观:是由某一种语言的特点及其文字和地名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景观文化现象。
内容:非物质文化景观和物资文化景观1.文字及其特点2.地名景观语言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其文化特性,试举例说明语言景观的特征:方面:1.传播2.文字3.语言的发音。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教案(一)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教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c159b4f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7.png)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教案(一)教学计划: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目标•了解语言类型的定义及特点•掌握不同语言类型的表达方式•了解语言景观的概念及不同景观的特点•掌握不同语言景观下的交流方式教学内容语言类型•定义•类型分类•特点与表达方式•实例分析语言景观•定义•不同景观特点•景观控制•实例分析教学方法•讲解授课•互动讨论•分组研讨•情景模拟教学时长•2课时,共计100分钟课程安排第一课时1.引入(10分钟)•了解学生对“语言类型”和“语言景观”的概念理解程度•引出本节课程目标和重点2.语言类型(40分钟)•讲解语言类型的定义及分类•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表达方式和特点•以实例分析不同语言类型的应用3.互动讨论(10分钟)•由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讨论,提出问题与交流4.概念复习与小结(10分钟)•复习已学内容,强化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总结语言类型部分的知识点第二课时1.复习(10分钟)•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检验学生对语言类型的理解2.语言景观(40分钟)•讲解语言景观的定义以及不同景观的特点和控制方式•以实例分析不同语言景观的规范和有效交流方式3.情景模拟(30分钟)•通过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景观下进行交流,加深对景观的理解和应对能力4.小结与反思(10分钟)•总结本节课程所学内容并进行反思•引导学生思考所学知识的运用场景课后作业•阅读相关材料,总结不同语言类型及语言景观下的典型表达方式•模拟情景交流,制定交流策略和技巧•精选一篇较难理解的文章,进行解读和分析教学评估•通过情景模拟活动来评估学生对不同语言景观的理解和应对能力•收集学生的课堂笔记和课后作业来评估掌握程度和学习态度备注•本节课程所选择的语言类型和语言景观,应与学生所学的学科有相关性,方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
教学计划: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续)课程素材•《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ppt课件•语言类型的相关文章和例句•语言景观的相关文章和例句•情景模拟活动相关材料和提纲•课堂笔记和作业本教学资源•课堂黑板、彩笔•互联网教育资源平台•视听教学设备•教学参考书籍教学评价方式•学生现场表现•课堂笔记、报告•课后作业•测验或考试教学媒体形式•面授模式教学手段•课堂讲授•生动案例分析•答疑、解惑互动讨论•小组讨论、合作研究•板书、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组合教学过程设计1.介绍语言类型概念及分类2.讲解不同类型下的表达方式和特点3.协助学生理解各类型的区别以及定义4.分析语言类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5.介绍语言景观概念及分析不同景观的特点6.讲解不同景观下的交流方式,注意交流方式的规范性和有效性7.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景观下进行交流练习8.总结所学内容,思考语言类型和语言景观的重要性9.检查学生掌握程度教学效果预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语言类型的定义及特点•理解不同的语言类型表达方式•了解语言景观的概念及掌握不同景观的交流方式•培养在不同场合应用语言类型和语言景观的能力•提升对语言理解和使用的能力参考文献王尧著. (2014). 语言、语境与交际教学.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翁勋著. (2016). 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当代语言学中的语言理论与教学实践.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刘冰. (2017).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外语学习, 06, 1-5.张玲. (2018). 当前语言景观与综合素质教育. 外语教育视窗, 4, 94-97.。
人文地理第八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人文地理第八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https://img.taocdn.com/s3/m/3d9e023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b.png)
日耳曼部族入侵 ➢居住在西北欧的三个日耳曼部族——盎格鲁、撒克逊人和朱特 人侵犯不列颠。他们借罗马帝国衰落、自顾不暇之机一举侵入大 不列颠诸岛。期间遭到凯尔特人的顽强抵抗,征服过程拖延了一 个半世纪之久,大不列颠请岛上原先的居民凯尔特人几乎灭绝。 这次外来入侵.对英语的形成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人文地理
§8.1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语言的本质特征】
交际性
①语言是适应人们的交际需要而产生的; ②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 ③语言在大多数层面上可以代替其它交际工具,但其 它交际工具却不能取代服务面极广的语言。
人文地理
§8.1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语言的本质特征】
工具性
①人类的思维活动必须建立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才能够进 行; ②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果也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使交流思 想成为可能。故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非常强调表达能力的 培养; ③语言也不能离开思维。
人文地理
§8.1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三、语言的发展——汉语与发展
【汉语方言及其分布】
1、方言:同一语言衍变而成的地方变体,具有地 方特点,是某一地区人们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2、汉语方言的分布: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 粤方言、闽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
3、汉语方言特点:
——北方一致性高,南方内部差异大(南繁北齐) 原因? ——地理环境:北方平原辽阔、南方多丘陵山地
§8.1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8.2 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 §8.3 语言的传播与影响 §8.4 语言景观
人文地理
§8.3 语言的传播与影响
一、语言的传播特性
【语言传播的方式】迁移传播、扩展传播
第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https://img.taocdn.com/s3/m/23be570490c69ec3d5bb7500.png)
第 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一节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三、语言的发展 语言的发展变化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渐进过程, 语言的发展变化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渐进过程, 是人类心理上比较稳定的因素。 是人类心理上比较稳定的因素。 语言随着自然条件及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而发展 变化 语言的发展一般都是随着人群的接触和移动而产 生的。 生的。 各种语言在接触过程中也相互融合,取长补短, 各种语言在接触过程中也相互融合,取长补短, 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第 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四节 语言景观
一、世界文字及其特点 二、地名景观
第 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思考题 1 结合我国方言形成的过程分析语言与地理、 结合我国方言形成的过程分析语言与地理、 社会环境的关系 2 结合“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分析世界主要 结合“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 语言分布特点 3 讨论语言扩散及结果 4 分析我国地名景观的类别,试对你所在地的 分析我国地名景观的类别, 地名特点进行分析总结
第 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三节 语言的传播与影响
一、语言传播特性 二、语言的传播与环境 三、语言扩散及其结果
第 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三节 语言的传播与影响
一、语言传播特性 外延性和连续性 距离衰减性 层序性和阶层性 复合性 竞争性和同化性 演化性
第 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三节 语言的传播与影响
谢 谢!
第 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二节 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
语族、语支、 一、世界语言谱系:语系 、语族、语支、语 世界语言谱系: 方言、 土语” 言、方言、“土语”等。 二、 世界主要语言及其分布
第 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二节 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
第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https://img.taocdn.com/s3/m/2cafe935b90d6c85ec3ac6c6.png)
一、语言的传播特性
1、外延性和连续性 2、距离衰减性 3、层序性和阶层性 4、复合性 5、竞争性合同化性 6、演化性
二、语言的传播与环境
(一)、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环境:特别是地形条件对语言的传播影响极大, 地理环境:特别是地形条件对语言的传播影响极大, 对于一个地形复杂的区域而言,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对于一个地形复杂的区域而言,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区域外的语言难以进入。 二是区域内的语言也难以对区域外的语言产生大的影 响。 由于地形复杂的地区阻碍了语言的传播与交流, 由于地形复杂的地区阻碍了语言的传播与交流 , 因 而语言种类繁多, 而语言种类繁多 , 而地理条件单一的地区有利于语言 的传播与交流,因而语言的种类少,且分布范围广。 的传播与交流,因而语言的种类少,且分布范围广。
5、闽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起源:闽语的形成晚于吴、湘和粤语, 起源:闽语的形成晚于吴、湘和粤语, 与汉语的互通性则大于上述三种方言。 与汉语的互通性则大于上述三种方言。 地理分布: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福建以及广东 的潮、 的潮、汕地区
6、 赣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起源: 东晋未年以后, 起源 : 东晋未年以后 , 中原汉族大 举南迁, 宋时期, 举南迁 , 唐 、 宋时期 , 又有大批汉人迁 入 , 对该方言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 影响。 影响。 地理分布: 地理分布:该语言分布于江西的北 部和中部。 部和中部。
(九)南亚语系
1、越南语族
越南语(越、老、柬)
2、孟-高棉语族
孟语、 孟语、高棉语(柬、越)
3、佤-崩龙语族
佤语(中)、崩龙语(中)布朗语(中)
(十)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
爱斯基摩语(格陵兰、美、俄、加) 格陵兰、
阿留申语(美)
《人文地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人文地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6ef734f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0.png)
《人文地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地理学?当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2.地理学研究核心:人地关系研究。
3.地理学的性质: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二元论的科学观,是综合的两类科学、相结合的独立科学系统,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科学”。
4.地理学传统的科学体系:传统地理学是单一层次的,或者说平面的。
一般的说,仅从学科研究的性质特征分为系统地理学、区域地理学、数理地理学三大类。
局限于理论层次。
5.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区域分布、空间差别、形成原因并预测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以人地关系为基础,着重研究地表人类活动或人与环境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与变化。
6.人文地理学科特性:社会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7.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三大主题(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①人地关系的传统②区域研究的传统③空间分析的传统。
8.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①人文地理学对科学认知的贡献及其学科建设任务。
a.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
b.区域开发的综合研究c.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②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实践,提高其应用价值③文化教育功能——为普及人文地理知识服务。
9.如何判断一个问题是否属于人文地理问题?判断原则:一横加一纵,“一横”指人文事物的空间分布。
“一纵”指人文事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不同层次的文化要素之间的纵向关系。
凡是不涉及空间分布和空间过程的问题,均不是人文地理学的问题。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①人文事物的空间表征——文化区;文化区可分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
(细节课本P24)②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文化扩散分为扩展扩散与迁移扩散。
扩展扩散又可分为:a.接触扩散:又称传染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语言类型和语言景观-PPT精品文档
![语言类型和语言景观-PPT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f76392916fc700abb68fc7d.png)
地名景观
(一)地名景观的特点 特殊性、符号性和变异性 (二)我国的地名景观 1. 反映自然环境方面 2. 反映经济活动方面 3. 反映历史方面 4. 反映少数民族文化方面 5. 反映祥瑞或祈福意愿方面 (三)西方国家的地名景观 1. 美国 2. 其他国家
程序设计 网络课件 教学设计 多媒 体课件 PPT文档
世界主要语言分布
(一)印欧语系 (二)汉-藏语系 (三)闪-含语系 (四)乌拉尔-阿尔泰语系 (五)非洲语言 (六)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七)其他语言
程序设计 网络课件 教学设计 多媒 体课件 PPT文档
程序设计 网络课件 教学设计 多媒 20世纪 90年代美洲的主要语言区 体课件 PPT文档
第三节
语言的扩散与影响
• 语言传播特性 • 语言的传播与环境 • 语言的扩散及其结果
程序设计 网络课件 教学设计 多媒 体课件 PPT文档
语言传播特性
语言的传播通常由迁移和扩展两种方式来实现。迁移
传播一般由使用该种语言的人由甲地迁往乙地而形成;扩
展传播则是指文化通过人群的迁移,从一个地区传播到另 一个地区。语言在传播过程中具有外延性、连续性、层序
程序设计 网络课件 教学设计 多媒 体课件 PPT文档
世界语言谱系
谱系分类法是指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将世界上的语言比拟
为具有生物学上的亲属关系,认为同一语系中的语言具有相同的起 源,并按其亲属关系的远近、亲疏划分为不同等级的类别,列出详 略不等的语言分类表。谱系分类的等级体系和基本意义如下: (1)语系:分类的最大单位,由一个共同的原始母语分化的若 干具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 (2)语族:分类的二级单位。 (3)语支:在语族单位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的单位。 (成与发展 2. 吴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3. 湘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4. 粤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5. 闽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6. 赣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程序设计 网络课件 教学设计 多媒 7. 客家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人文地理学课后思考题
![人文地理学课后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4cff0721dd36a32d73758144.png)
课后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又称人生地理学。
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
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
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
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将使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
研究对象具体包括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把以上三大传统范式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3、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人文地理不同于自然地理学,它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
语言与城市:城市语言景观与地域文化
![语言与城市:城市语言景观与地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db12f422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6.png)
城市语言景观的保护原则
• 尊重历史、传承文化 • 多样性、包容性、创新性 • 人文关怀、绿色环保、智能化
城市语言景观的保护方法
• 立法保护:制定相关法规、政策 • 技术保护: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保护 水平 • 社会保护:提高公众意识,共同参与保 护
城市语言景观的管理策略与措施
01
城市语言景观的管理策略
城市语言景观对地域文化的保护
• 保护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多样性 • 防止地域文化的流失、遗忘 • 提高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城市语言景观与地域文化的互动发展
城市语言景观与地域文化的协同发展
• 保持城市语言景观与地域文化的和谐统一 • 促进城市语言景观与地域文化的创新 • 提高城市语言景观与地域文化的包容性
• 城市语言景观实践案例的对比分析 • 相同点:尊重历史、传承文化,多样性、包容性、创新性 • 不同点:地域文化、历史背景、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差异 • 启示:借鉴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创新城市语言景观
城市语言景观实践案例的启示与借鉴
城市语言景观实践案例的启示
• 尊重历史、传承文化 • 多样性、包容性、创新性 • 人文关怀、绿色环保、智能化
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 导致城市语言景观的多样性 • 丰富了城市语言景观的内容 • 提高了城市语言景观的品质
地域文化对城市语言景观的影响
• 塑造城市语言景观的特色 • 影响城市语言景观的变迁 • 促进城市语言景观的传承
城市语言景观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城市语言景观对地域文化的传承
• 通过文字、口头语言等形式传播地域文化 • 反映地域文化的特点、价值观念 • 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因
02
• 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 影响 • 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 • 社会语言环境的变化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教案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52f989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d.png)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语言类型的特点;
2.了解语言景观的概念和意义;
3.能够分析不同语言类型和语言景观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语言类型。
1.1形式语言和自然语言的区别;
1.2书面语言和口语的区别;
1.3标准语言和方言的区别。
2.语言景观。
2.1语言景观的定义和概念;
2.2语言景观的影响因素;
2.3语言景观的变化和演变。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课堂讨论法;
3.图片展示法;
4.观摩实践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图片展示法,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语言景观,询问学生对语言景观的认识和理解。
2.学习。
2.1语言类型。
讲解形式语言和自然语言、书面语言和口语、标准语言和方言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语言类型的影响。
2.2语言景观。
讲解语言景观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变化演变,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语言景观的意义和影响。
3.拓展。
通过课堂讨论和观摩实践,引导学生分析在不同场合和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类型和语言景观的变化和应用。
4.总结。
通过讨论和总结,检验学生对语言类型和语言景观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
1.学生能否理解不同语言类型的特点,以及不同语言类型对语言应用的影响。
2.学生能否理解语言景观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变化演变,以及在不同背景下应用语言。
3.总结学生课堂表现,检验学生对语言类型和语言景观的理解掌握。
语言景观分类标准
![语言景观分类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7e7dd9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d.png)
语言景观分类标准
语言景观分类标准是一种用于分析和描述语言使用情况的方法,它主要关注在特定场景中语言的使用方式和特点。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
语言景观分类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类型:根据使用的语言种类,可以将语言景观分为单语、双语或多语等不同类型。
例如,一个地区的主要语言是英语,那么这个地区的语言景观就可以被认为是单语的;如果一个地区的主要语言是英语,但同时也有很多人说法语、德语等其他语言,那么这个地区的语言景观就是双语的。
2. 语言功能:根据语言在不同场景中的使用功能,可以将语言景观分为正式场合、非正式场合、家庭场合、工作场合等不同类型。
例如,在正式场合,人们通常会使用更规范、更正式的语言;而在非正式场合,人们可能会使用更随意、更口语化的语言。
3. 语言风格:根据语言表达的方式和特点,可以将语言景观分为书面语、口语、方言、俚语等不同类型。
例如,书面语通常更正式、更规范,而口语则更随意、更自然;方言和俚语则是特定地区或群体特有的语言形式。
4. 语言使用者:根据使用语言的人群特征,可以将语言景观分为儿童语言、成人语言、老年人语言等不同类型。
这些类型的语言可能具有不同的词汇、语法和发音特点,反映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
5. 语言变化:根据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可以将语言景观分为传统语言、现代语言、网络语言等不同类型。
这些类型的语言反映了社会文化、科技发展等因素对语言的影响。
总之,语言景观分类标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地分析和描述语言使用情况的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https://img.taocdn.com/s3/m/79178259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4e.png)
第 8 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内容提要:语言是指用习惯的记号、姿势、符号,特别是音节分明的口头声音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是人类思维的物质外壳。
本章介绍了语言的产生有一源论与多源论的对立,阐述了语言的社会性、交际性与工具性等本质属性及语言的社会功能,总结了英语的形成、统一、扩散和发展的过程及汉语“七大方言”的形成、发展历程及主要分布区;在世界语言谱系的理论基础上,概括了世界语言的分布规律;引用日本学者大岛襄二关于语言传播特性的研究,分析了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因素对语言传播的影响;引用实例分析语言扩散的影响;最后对语言景观,即文字与地名景观,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第1节语言的起源与发展一、语言的产生语言是无形的文化要素,没有直接的痕迹,因此只能依靠间接的证据来推测语言的起源问题,如研究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比较人与动物发声器官的区别、辨别化石头骨中留下的大脑和发声器官的痕迹,以及对人类早期祖先生活情况的推测等。
人类学家研究发现,在36亿年的生物史中,猿类出现后经过1800万年的进化,才产生一般认为,了人类的语言。
人类的语言经过近200万年的进化后,才出现了记录它的文字。
劳动是语言产生的唯一源泉,没有劳动就没有语言。
声音和意义是语言的两大组成部分,语言的产生必须有足够的声音材料和意义要素。
声音材料和意义要素都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
劳动使类人猿的前肢和后肢逐渐分工,后肢直立行走使人的肺部和声带得到了发育,能够连续发出许多高低不同的声音。
声音的产生,奠定了语言产生的基础。
人的直立行走,使之可以自由地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扩大了视野。
由于劳动,人类才能获得各种各样的食物,增加了大脑的营养,促进了大脑皮层的形成,为人类意识的产生准备了物质条件。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https://img.taocdn.com/s3/m/123703cf76eeaeaad1f330e2.png)
(二)语言的社会功能4.语言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在没有文字出现之前,通过语言这个载体,人类在实践中获得的习得经验才可以通过一代代人的口传身授保留下来,历史才能够得以传承和延续。
有了语言记录,民族特色的文化精华才能在共时的空间中更广泛地传播。
5.语言是民族心理的寄托共同的语言被视为辨别一个民族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构成民族特征的重要部分,并成为民族心理的寄托。
语言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被赋予了丰富而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6.语言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工具从信息革命的角度看来,任何信息手段(如文字、印刷术、电报、电话、电视、电子计算机等)的创造和发明都是语言功能的延伸,都表现了语言在以不同的形式促进着生产力的发展。
三、语言的发展语言在产生以后,随着自然条件及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等因素,也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但是与其他人文要素相比,语言的发展变化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渐进过程,是人类心理上比较稳定的因素。
语言的发展一般都是随着人群的接触和移动而产生的。
各种语言在接触过程中也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我们主要介绍世界上最重要的两种语言英语和汉语的发展历程。
(一)英语的形成和发展目前,英语是最重要的国际语言。
虽然在英国说英语的只有5500万人,但在英国以外,说英语的却有3.7亿人,再加上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与官方语言的人数,则超过10亿,占世界人口的20%以上。
1.英语的形成和统一在大不列颠岛上有史料可查的最早语言是凯尔特语,大约在公元前500年左右。
公元前55年,罗马人入侵大不列颠,并一直占领了大约500多年,因而使拉丁语进入了该地区,并称为官方语言,凯尔特语的地位下降。
大约公元449年,居住于丹麦与德国北部的3个日耳曼人部族趁罗马帝国衰落入侵到大不列颠岛上。
他们分别是盎格鲁人(往日德兰半岛中部(欧洲北部的半岛,面积约25,485平方千米,位于北海和波罗的海之间,构成丹麦国土的大部分))、萨克逊人(往日德兰半岛南部)和朱特人(往日德兰半岛北部)。
人文地理习题集
![人文地理习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cb24461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8.png)
人文地理习题集习题一第一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1、地理学有那两种分类体系?你意下如何?原因何在?2、人文地理学的狭义与广义内涵?3、如何理解人文地理与地理学其他分支学科间的关系?4、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对象内核如何,如何理解?5、人文地理的三大特性,如何理解?6、人文地理学的概念?第二章文化地理与人文地理学1、文化的探源(中外)。
2、如何理解泰勒的文化概念?3、如何理解克罗伯和克鲁克洪的文化概念?4、你对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如何理解?试举例说明。
5、物质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如何?6、制度文化的内涵与作用如何?7、精神文化的内涵与作用如何?具体可划分为哪些层面?8、文化的结构如何?如何理解文化上的“三位一体”?第三章人口的分布与迁移1、什么是人口分布。
2、人口分布的类型?3、人口密度的含义?4、世界人口分布的特征是什么?5、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哪些??第四章人口与发展1、在农业革命以前的人口有什么特征?2、人口发展与农业的关系怎样?3、工业化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如何?4、经济因素对人口增长的影响怎样。
5.简要回答莱宾斯坦-成本—效益理论。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1.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分为哪二类?你倾向与哪种?2.索尔的推论从思维角度而言,给予怎样的启示?3.关于农业发展有哪几种趋势?4.索尔的推论从思维角度而言,给予怎样的启示?第六章工业的出现与发展1、工业出现的科学前提与基础是什么?2、英国出现工业革命的条件是什么?3、简述工来扩散的过程?4、工业是如何继续发展的?5、论述工业革命产生和初期发展的过程?第七章种族、民族民俗1、民族的概念与特征。
2、简述世界主要民族的分布。
3、简述中国主要民族的分布。
4、简述世界主要民族迁移的基本路径。
5、讨论:民族的变化与整合。
6、民俗的概念与特点。
7、民俗的基本分类。
8、讨论:流行文化与民俗变迁。
第八章语言地理1、简述语言的本质特征。
2、英语的形成。
3、国外美国英语概况。
4人文地理学的领域之三语言地理学
![4人文地理学的领域之三语言地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2c3268718e9951e79b89274d.png)
语言类型与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景观
——语言是指习惯的记号、姿势、符号,特 别是音节分明的口头声音是交流思想和感情 的工具,是人类思维的物质外壳。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 语言的传播与影响 语言景观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一、语言的产生
一般认为,劳动是语言产生的唯一源泉,没有劳动就没有语言。 1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声音和意义是语言的两大组成部分,语言的产生必须有足够的声音材料和 二、语言的本质属性 2 语言是人类的一种交际工具 意义要素。声音材料和意义要素都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 3 语言是人类的一种思维工具 三、语言的社会功能 4 语言是符号系统 1.语言是人类的一种思维工具 2.语言是人类认知交流的媒介 3.语言是人类进行智力开发的工具 4.语言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 5.语言是民族心理的寄托 6.语言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工具
同一词汇由于大陆与港台文化背景差别对它的理解 是不一样
“同志”是指一条战壕的战友,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 从事某一项共同的事业,但是你如果跑到港台去的话, 这个“同志”又是指同性恋者,所以要小心。
“书记”,在我们这里书记是很大的,我们不是校长治 校,是书记治校。但是在香港、台湾那些地方,书记是 最小的官,是文书。 “爱人”,我们今天经常会很亲昵地称这是我的爱人, 但是在港台爱人是指情人,恋人。 “班房”,你们说班房是什么意思?牢房,是不是?在 香港是指教室,你们整天坐在班房里面上课。
广东方言与岭南文化 ——“冲凉”和“洗澡”“搓澡”
见一非粤籍著名漫画家所画的漫画,名曰《粤人出 游》。画中人均手提一桶排队上车。提桶干啥?“冲凉” 去也。北方人多天不洗之后才进澡堂“搓澡”的习惯是广 东人所无法接受甚至觉得“核突(恶心)”的。广东地处 亚热带,夏天非经常用水“冲”身体就不会“凉”,但这 在别人眼里却成了用以表现南北文化差异的漫画题材。可 见,南北文化的差异通过这两个词体现得颇为可感。看很 有文化品位的电影《洗澡》,岭南人的感受与北方人肯定 是不同的。
人文地理学第八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人文地理学第八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https://img.taocdn.com/s3/m/8faf9fc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1d.png)
人文地理学第八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语言生态学,语言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从语言的词汇,语言的保存以及语言传播这三个方面分别加以叙述。
语言景观,指的文字。
文字景观在城市中明显地反映在商业性广告中,但对地理学家来说,重要的反映在地名上。
第八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一、语言生态学语言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从语言的词汇,语言的保存以及语言传播这三个方面分别加以叙述。
(一)环境与词汇在语言词汇中,不少是反映创造和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集团所生活的环境的。
(二)环境对语言的保护作用1、环境对语言起着明显的保护作用2、山地语言避难作用非常明显(三)环境在语言传播中作用语言生态学,语言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从语言的词汇,语言的保存以及语言传播这三个方面分别加以叙述。
语言景观,指的文字。
文字景观在城市中明显地反映在商业性广告中,但对地理学家来说,重要的反映在地名上。
二、人文因素与语言的关系(一)语言与政治的关系1、对语言传播的影响2、对目前语言政治问题影响(如非洲国家边界)3、地位较低的少数民族语言常被忽视。
(二)移民与语言的关系移民对语言的分布的影响,除了该语言的分布范围之外,还由于各种人文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一些其他效果。
1、移民人数不多,形成“语言岛”,与原语言脱离,形成“化石”语言2、在当地语言格局已基本定型,如果移民不多,移民与当地居民杂居,被当地语言所取代。
另外民族与社会等与语言关系也十分密切语言的保存以及语言传播这三个方面分别加以叙述。
语言景观,指的文字。
文字景观在城市中明显地反映在商业性广告中,但对地理学家来说,重要的反映在地名上。
三、影响语言传播的因素1、地理集团的影响2、行政区划的影响3、人口迁移的影响4、经济条件的影响语言生态学,语言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从语言的词汇,语言的保存以及语言传播这三个方面分别加以叙述。
语言景观,指的文字。
文字景观在城市中明显地反映在商业性广告中,但对地理学家来说,重要的反映在地名上。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https://img.taocdn.com/s3/m/50e69047aaea998fcc220e9a.png)
第4节 语言景观
一、世界文字及其特点 二、地名景观
一、世界文字及其特点
1 文字的本质特征 文字是记录语音的书写符号,是使语言取得书面形式的体现者,是人类 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是语言的发展,使语言反映的文化得以保存、传播 和发展。这就是文字的本质特征。 2 世界主要文字的形成特点 汉字 阿拉伯文字 希腊文字 拉丁(罗马)文字
2 结合“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分析世界主要语 言分布特点
3 讨论语言扩散及其结果 4 分析我国地名景观的类别,试对你所在地的地
名特点进行分析总结
二、语言的传播与环境
1 地理集团的影响 (自然因素) 2 行政区划的影响 3 经济条件的影响 4 人口迁移的影响
三、语言的扩散及其结果
1 新来语言取代当地语言 2 新来移民接受当地的语言 3 新来移民所带来语言先存在,后影响下降或消失 4 新来移民仍维持自身语言成为特殊的语言岛 5 新来的移民到新地后最终随着环境条件变化形成新
二、地名景观
一、地名景观的特点:特殊性、符号性和变异性。 二、我国地名景观
1 反映自然环境方面 2 反映经济活动方面 3 反映历史方面 4 反映少数民族文化方面 5 反映祥瑞或祈福意愿方面 三、西方国家的地名景观 1 美国 2 其它国家
思考题
1 结合我国方言形成的过程分析语言与地理、社 会环境的关系
三、语言的社会功1 北能方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2 吴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四、语言的发展 1.语言是人类的一种思维工3具湘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2.语言是人类认知交流的媒4介粤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3.语言是人类进行智力开发5的闽工方具言的形成与发展 4.语言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载6体赣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5.语言是民族心理的寄托 7 客家方言形成与发展 6.语言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工具
h第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h第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https://img.taocdn.com/s3/m/f753ad5f33687e21af45a931.png)
声音和意义是语言的两大组成部分,语言 的产生必须有足够的声音材料和意义要素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居民之所以使用不 同的语言,是由于人类发展早期地理隔离的 结果 。
二、语言的本质属性及社会功能 (一)语言的本质属性
1、社会性 2、交际性 3、工具性
(七)芬兰·乌戈尔语系
1、芬兰语族
匈牙利语(匈、罗、捷、塞)
2、乌戈尔语族
乌戈尔语(匈、罗、塞)
(八)南岛语系
1、印度尼西亚语族
马来语、印尼语、他加禄语(菲)达雅克语(马、 印尼)马达加斯加语、维萨亚语(菲)
2、波利尼西亚语族
密克罗尼西亚语、夏威夷语、萨摩亚语、毛利语 (新西兰)、斐济语。
(九)南亚语系
拉丁字母表
印度语
印欧语系
梵文字母表
马来西亚语 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拉丁字母表
阿拉伯语
闪含语系
阿拉伯字母表
孟加拉语
印欧语系
孟加拉语字母表
日语
葡萄牙语 法语
意大利语 韩语
泰卢固语
不确定
印欧语系 印欧语系 印欧语系 阿尔泰语系 德拉威语系
汉语日语字母 表
拉丁字母表 拉丁字母表 拉丁字母表 韩语字母表 泰卢固字母表
英语。包括:伦敦标准英
语,美式英语,澳式英语,
南非英语和印度英语
2.英语的扩散和发展
英国本国方言与伦敦标准语 通过移民和政治作用,英语成世界语言,
产生英语的国外方言(美国、澳大利亚、 南非、印度等) 美国英语的形成与美国英语方言(新英格 兰、大西洋沿岸中部 南方)
(二)汉语的发展
1. 北方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2. 吴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3. 湘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4. 粤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5. 闽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6. 赣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7. 客家方言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