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试卷及答案
10、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愉快、
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二、简答题(40分)
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哪些基本特征?(25分)
答:1.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
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2、“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哪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15分)
答: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
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小学品社课标试题及答案
小学品社课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们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A. 国务院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 最高人民法院D. 最高人民检察院答案:B2.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答案:C3.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发明”是:A.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B.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丝绸C.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瓷器D.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茶叶答案:A4. 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的传统美德?A. 尊老爱幼B. 勤俭节约C. 诚实守信D. 个人主义答案:D5. 我国现行的宪法是:A. 1954年宪法B. 1975年宪法C. 1978年宪法D. 1982年宪法答案:D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多少个民族?A. 55个B. 56个C. 54个D. 53个答案:B7. 我国的国旗是:A. 五星红旗B. 红星红旗C. 红星红旗D. 五星红旗答案:A8. 我国国歌的名称是:A. 《义勇军进行曲》B. 《歌唱祖国》C. 《东方红》D. 《红旗颂》答案:A9. 我国首都北京的市花是:A. 牡丹B. 月季C. 菊花D. 荷花答案:B10.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A. 鄱阳湖B. 洞庭湖C. 太湖D. 洪泽湖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的国宝动物是________。
答案:大熊猫2. 我国最大的岛屿是________。
答案:台湾岛3. 我国的国花是________。
答案:牡丹4. 我国最大的沙漠是________。
答案:塔克拉玛干沙漠5. 我国最大的高原是________。
答案:青藏高原6. 我国的领土面积是________万平方千米。
答案:9607. 我国的首都是________。
答案:北京8. 我国的国歌是________。
2019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课程标准测试题答案(二套)含答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课程标准测试题答案(一)一、单项选择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 B)。
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 活动型综程D. 生活课程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是<D>A.帮助学生养成基本文明行为,遵守纪律B.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C.引导儿童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D.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3.品德与生活课程注重对儿童安全行为的指导,“祝你平安"生题中设置了学打电话求助的活动,其中交通事故报警电话是(B))。
A. 110B. 122 C119 D. 1204、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思路: -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请问-条主线指以( B )为主线。
:A、学生的生活B、学生的发展C、学生的体验D、学生的实践5.了解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和独特风土人情是多彩的民族风情”主题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内容,泼水节是( C ) 传统节日。
A.彝族B.布依族C.傣族D.蒙古族6.“将垃圾分类”是主题"美,就这么简单”中的一一个操作性活动,其目的是激励学生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下列( C ) 是可回收的垃圾A.霉变食品碎玻璃片B. 废弃衣服,废弃电池C.报纸矿泉水瓶D.烟头建筑垃圾7、在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能够独立购买简单物品,文明购物,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这个教学内容时,一位教师在课前安排学生独立去商场购买东西,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本课程( A )的基本特征。
A、实践性B、开放性C、活动性D、综合性8.唐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描述的是( C ) -种"插茱萸,除恶气”的传统习俗。
A. 端午节B.中秋节C.重节D.清明节9.品德与生活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品德发展与( B )。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93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93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测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4、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即;5、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6、《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为基础;7、品德与社道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1.《道德与社会》是一门以()为基础、以()为中心、促进()的综合性课程。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
3.《小学道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
4.道德和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实现三个目标,即()目标。
5.《道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为目标,以()为基础。
重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社会事物和现状的初步了解象的方法,提高()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6.道德和社会是建立在儿童的基础上的。
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和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是这些领域的几个重要因素。
儿童的道德和社会发展是通过在逐渐扩大的生活领域中与各种社会因素的互动来实现的。
7.《道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
8、道德和社会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基础()、()、良好的行为习惯和()。
9、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式采用()()的评价,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与()等方式进行评价。
10、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法有()()()()()。
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2分)1.德育课程评价是一个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
儿童是评价的对象和主体。
它强调儿童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方式,以及家长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参与。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测试题-附答案
小学品德新课标测试卷一、填空。
(每空1分,共20分)1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 )为基础、以( )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它的性质体现在三方面:( ),( ),( )。
2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内容有:( ),( ),( )。
3 20世纪的“新四大发明”是原子能、( ),( ),( )。
4京杭大运河接( )、( )、( )、( )、钱塘江五大河流。
5 “品德与生活”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创造性。
其开放性具体表现在:课程内容是开放的( ),( ),( )。
6、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 )( )( )。
7、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 ),( ),( ),( )。
8、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即( )( )( )。
9、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 )目标,以( )为基础,注重学生在( )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 )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10、《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 )为基础。
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 )、( )、( )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重要因素。
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11、《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 )形成和( )发展,为学生( )、( )、( ),成为具有( )、( )、良好的行为习惯和( )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2、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式采用( )( )的评价,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 )( )( )与( )等方式进行评价。
13、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法有( )( )( )( )( )。
二、判断。
(每小题2分,共14分) 1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是该科教学指导性参考,与教学关系不大,教师学不学都不影响教学。
2021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二套)
2021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二套)1.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一个主线贯穿全程,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2.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3.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4.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以一个主线贯穿全程,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5.品德与社会的评价主要采用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作品评价和个案分析等方法。
6.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是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7.品德与社会的目标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三个方面的目标。
8.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研究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9.品德与社会的课程内容包括我的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生活、我们的国家和我们共同的世界。
10.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11.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教师应该重视体验研究、探究研究、问题解决研究、小组研究等教学活动方式。
12.本课程主要对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主要包括研究态度、研究能力和方法以及研究结果。
二、选择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2.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思路:一条主线指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
1、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小学思品与社会课程标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小学思品与社会课程标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品德与生活课程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品德与社会课程总目标: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品德与生活新课标的基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四、品德课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
五、品德与社会的评价,主要采用的方法: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作品评价,个案分析等。
六、品德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分别是什么?答:品德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是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
存在的问题是实际不当,分组不科学,规则不明,时间不足,评价不全。
对策是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七、课程性质:综合性、经验性、基础性。
八、课程核心: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九、课程基础:就是儿童的生活。
十、思品与社会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十一、“内容标准”的构成:1、我在成长2、我与家庭3、我与学校4、我的家乡5、我是中国人6、走近世界。
十二、课程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
十三、评价功能:诊断与调节功能;强化与教育功能。
十四、评价内容: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与方法、学习结果。
十五、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
附加题一、教材编写的建议和要求:1、教材的内容设置和编写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要准确完整地反映、理解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
2、教材编写要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
3、教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4、教材的内容要反映生活的真实。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哪一项不属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内容?A. 学会尊重他人B. 培养正直诚信的品质C. 培养社交技巧D. 学会自律自控答案:C2. 哪个观点错误?A. 友善待人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B. 诚实守信是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C. 小学生学会自律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惯D. 小学生不需要关心和帮助其他人答案:D3. 小明在上学路上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他应该怎么做?A. 忽视小鸟的存在,继续上学B. 跟其他同学分享这个发现,一起救助小鸟C. 把小鸟带回家养D. 不管小鸟的遭遇,继续前行答案:B第二部分:问答题1. 请简述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性。
答案: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可以帮助他们构建健康的人际关系,增强自律和自我约束能力,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2. 请列举三种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良好品德。
答案:友善待人、诚实守信、自律自控。
3. 为什么小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是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一环?答案:学会尊重他人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社交技巧,增加友善互助的情感质量,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良好品德的重要基础。
第三部分:判断题1. 小学生学会自律自控对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惯有帮助。
答案:正确2. 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小学生都需要学会尊重他人。
答案:正确3.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培养正直诚信的品质。
答案:正确以上是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考试试题及答案。
请根据需要进行练习和复习。
祝您考试顺利!。
2024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测试卷附答案
2024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测试卷附答案(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30 分)1.()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
2.从()年秋季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4.儿童期是()的启蒙期,小学阶段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5.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强化(),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
6.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
7.《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小学低年级(1-2年级)要求认知()及标志。
8.要充分利用主题教育、()、党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全过程、全要素开展法治教育。
9.要全面落实()要求,把法治精神、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落实在学校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
10.要大力加强法治教育(),通过多种途径,保证每所中小学要至少有()名受过专业培养或者经过专门培训,可以胜任法治教育任务的教师。
11.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12.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13.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
14.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15.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16.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测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基础,以()为核心、促进()的综合课程。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
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 )。
4、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即()()()。
5、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目标,以()为基础,注重学生在()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6、《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为基础。
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重要因素。
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7、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
8、《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为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9、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式采用()()的评价,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与()等方式进行评价。
10、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法有()()()()()。
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2分)1、品德课程的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儿童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强调儿童的自评、互评等方式和家长以及其它有关人员的参与。
()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应全部量化。
()3、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遇教育于活动之中。
()4、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5、品德与社会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价,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
()三、简答题:(共24分)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6分)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是什么(6分)3、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建议包括哪五个方面(10分)4、品德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有哪些(8分)四、论述:(15分)品德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1、学生生活、螺旋上升、学生社会性发展2、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3、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学生良好品德形成4、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5、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社会关系、主动学习6、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社会环境、社会生活、社会活动、学生社会生活7、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8、个性品质、社会性、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爱心、责任心、良好品德9、多主体、开放性、学生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家长、社会参与评价10、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价、学生互评、作品评价、个案分析二、判断题1、√2、×3、√4、√5、×三、简答1、答:(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2)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
(3)提高德育的时效性社课程的追求。
2、答:(1)综合性(2)实践性(3)开放性3、答:(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四)充实教学内容(五)拓展教学空间4、答:(一)老师把品德课上成讲授课、吞图说话课、手工课、表演课、自由游戏课等。
(二)高度结构化的教学,教师活动表现为既定程序的再现及教师忙于催促、转化、统领。
(三)过于关注教材,而忽略了对《课程标准》的学习。
(四)缺乏及时总结与反思。
四、论述答题要点:品德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是: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
存在的问题:实际不当、分组不科学、规则不明、时间不足、评价不全。
对策: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2011版小学品德课程标准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
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型综程D.生活课程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是< >A.帮助学生养成基本文明行为,遵守纪律B.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C.引导儿童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D.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3.品德与生活课程注重对儿童安全行为的指导,“祝你平安”主题中设置了学打电话求助的活动,其中交通事故报警电话是( )。
A.110 B.122 C 119 D.1204、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思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请问一条主线指以()为主线。
A、学生的生活B、学生的发展C、学生的体验D、学生的实践5.了解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和独特风土人情是“多彩的民族风情”主题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内容,泼水节是()传统节日。
A.彝族B.布依族C.傣族D.蒙古族6.“将垃圾分类”是主题“美,就这么简单”中的一个操作性活动,其目的是激励学生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下列()是可回收的垃圾A.霉变食品碎玻璃片B.废弃衣服,废弃电池C.报纸矿泉水瓶D.烟头建筑垃圾7、在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能够独立购买简单物品,文明购物,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这个教学内容时,一位教师在课前安排学生独立去商场购买东西,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本课程()的基本特征。
A、实践性B、开放性C、活动性D、综合性8.唐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描述的是()一种“插茱萸,除恶气”的传统习俗。
A.端午节B.中秋节C.重阳节D.清明节9.品德与生活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品德发展与()。
A.生活质量的提高B.生活能力提升C.生活品质的提升D.生活能力10.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
A.感受B.感情C.感悟D.感想二、简答题1、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回答下列问题:1)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常用的教学形式分别有哪些(6分)2)试就其中一种活动形式举例说明。
(4分)2、请简要介绍品德课程开放性具体包括哪些方面的开放(10分)3、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性质、核心是什么(10分)三、教学活动设计试着运用《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理念,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写出“我为家人添欢乐”或“可爱的动物”的教学设计。
要求:活动设计的目标准确,能很好地表达教材意图,活动设计过程清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等。
一、B D B B C C A C B C二、1、(1)答:品德与生活课程常用的教学形式有:A: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B: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
(2)答:(略)2、答:开放性具体包括了以下几方面:教材的开放性;教学活动内容的开放性;教学活动形式的开放性。
教学活动时间、场所、人员的开放性;教学评价的开放性。
3、答:性质:(1)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性质: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核心:(1)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是: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
(2)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三、答:(略)一、填空题(每空分,共计10分)1.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基础,促进学生()和()的综合课程。
2、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和()。
3、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
4、品德与社会课程为学生认识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5、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是一个结构体,分目标是由()、行为与习惯、()、()四个层面整合。
6、品德与社会课程采用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评价、()评价、()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6分)1.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A.教材编写B.教学设计C.教学质量D.教材选定2.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和其他的实践活动。
A.参观 B. 调查 C. 游戏 D. 课堂学习3. 作为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的组织与实施都以学生的()为主。
A.家庭生活B.主体活动C.主观意志D.直接参与4.()是实施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是课程理念的重要载体,是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
A.课程目标B.课程理念C.内容标准D.实施建议5.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中具体的依据是()。
A.内容标准B.课程标准C.课程目标D.课程理念6.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实现课程的()作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A.活动性B.综合化C.学科化D.实践性7.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将品德教育、生活教育、文化教育、()等教育领域有机地整合成一门包容性更强的综合课程。
A.家庭教育B.科学教育C.实践教育D.心理教育8.《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标准中,( ) 内容是最能体现过程和方法的目标要求。
A.健康、安全地生活B.愉快、积极地生活C.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D.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三、专业知识1、我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宛如璀璨的明星,在人类历史的星空熠熠生辉。
请将下面几位历史名人按朝代的先后顺序排序:(8分)李白李时珍李广李清照()→()→()→()2、请将每个纪念日的具体日期用线联结起来(8分):国际禁毒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26日国际残疾人日3月22日世界水日12月3日3、请将民族节日和具体的民族用线联结起来(8分):泼水节壮族刀杆节傣族那达慕大会傈僳族三月三歌会蒙古族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6个民族56枝花,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都不相同。
请从下面的图文信息判断他们属于哪个少数民族。
(8分)蓝齐儿马康卓玛马图()()()()四、简答题1.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哪几方面(9分)2.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内容有哪几方面(6分)3、中国的四大发明(4分)4、地球上的四个大洋(4分)5、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至少四个)(4分)五:论述(15分)怎样做才能保护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