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证会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证会内容

昨天下午6时20分,在经历了三个半小时的听证之后,北京公共交通价格调整听证会落下帷幕,25位听证会参加人全部同意调整票价。在同意轨道交通票价调整的25位参加人中,有1位同意方案一,有24位同意方案二。在同意调整地面公交价格调整的25位参加人中有1位同意方案一,有23位同意方案二,有1位提出了新的方案。在25位听证会参加人中,有22位参加人明确表态同意建立动态的调整机制,其余3位没有提出其他意见。

此次听证会上,25位听证会参加人需要对四套公共交通价格调整方案进行听证和表态,其中包括两套轨道交通方案和两套地面公交方案。此外,还需要对本市建立公共交通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进行表态。

轨道交通

调整方案细节

方案一:起步3公里内每人次2元,3-6公里每人次3元,6-18公里每6公里加1元,18-42公里每12公里加1元,42公里以上每18公里加1元,票价不封顶。

方案二:起步6公里内每人次3元,6-12公里每人次4元,12-32公里每10公里加1元,32公里以上每20公里加1元,票价不封顶。

为减轻轨道交通通勤乘客费用负担,两个方案均对轨道交通月支出累计满一定金额的乘客给予阶梯折扣优惠。同时,为防止利用优惠政策进行一卡通的不正当交易,设置折扣封顶金额。具体为:每自然月内,乘客乘车使用市政交通一卡通支出累计满100元后,超出部分给予8折优惠;满150元后,超出部分给予5折优惠;支出累计达到400元后,不再享受打折优惠。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两个方案相比,方案一起步价与现行票价水平相衔接,有4.35%的乘客不受调价影响;加价计费里程比较精细,但中长途乘客费用相对较高。

方案二则适当提高起步价格,但加价计费里程较为简单,平均票价水平相对较低,约11%的人群调价幅度低于方案一,对中长途乘客相对有利。根据目前路网规模和乘客乘坐距离分布比例数据测算,优惠政策实施后,两个方案平均票价水平分别为每人次4.4元和4.3元。

按照2013年路网实际统计的乘客月平均乘坐轨道交通次数11次测算,采取方案一和方案二,乘客月平均支出分别为48.4元和47.3元,月增支26.4元和25.3元,98%的乘客月支出在200元以内。对通勤乘客而言,按照平均每天乘坐2次轨道交通,每月22个工作日

测算,乘客月平均支出分别为194元和189元,93%的乘客月支出在200元以内,单次支出在5.1元以下的通勤乘客占98.58%或99.76%。

支持方案一:方便短途乘客

参加人王晓明表示,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目前地铁平均运距15公里,其中3公里以下的乘客占4.36%,而3公里至30公里的乘客占绝大多数,超过30公里乘距的乘客只占7%。按照这个数据,3公里以下乘客不受调价影响,3公里至30公里的乘客受的影响大体上是相同的,超过30公里乘距的乘客所受影响较大,但通勤乘客支出累计后可以得到打折的优惠。

“近距离出行的乘客,大多数有便利的地铁出行条件,未来随着地铁新线的建设和运营,站点周边直接覆盖的居住人口和就业岗位会越来越多。”王晓明表示,从方便乘客的角度考虑,建议维持3公里以内乘车费2元,而超过30公里的远距出行从交通意义上讲是不够合理的,未来也会有新的运输方式。此外,他表示,根据统计测算,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通勤费用所占支出的比例大约是在5%左右,与全世界大城市的交通费用占收入5%至10%相比,乘客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支持方案二:让时间和空间分布更合理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副院长陈艳艳,作为专业人士的参加人则更加支持方案二。她认为,轨道交通作为中长距离出行的有效工具,它的优势不在于承载短距离的出行客流,而方案二适当提高了起步价格,这对于中长距离的出行者有利。

陈艳艳表示,这样可以将部分短距离的出行从轨道交通转移到地面公交上来,减少轨道交通的高峰压力,并且提高公交车的载客率和运行效率。“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这两种交通工具是有分工的,轨道交通更多的承担中长途客流,地面公交承担短途客流。”陈艳艳说,二者相互补充,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节公共交通系统内部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的客流运行的作用。

参加人韩宝明作为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师,也从专业角度给出了自己的意见。“我们用广义成本的理念对待票价的调整,有可能直接成本提高了,但是我们将来客流的出行时间和舒适度方面成本降低,总体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这次调价方案更为理性。”韩宝明表示,这次调价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要让客流能够合理化,让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更为合理。时间上,应该把高峰期的非高峰人群引导向平峰,使高峰期乘车人的体验更好一些。空

间上的调整就是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应该短途和长途之间有合理分工。基于这些分析,他对地铁票价调整方案支持方案二。因为方案二更有利于发挥中长途的骨干作用。

参加人段淑珍则更是带来了一份调查结果,作为自己选择支持方案二的依据。为了更好地了解市民对价格调整方案的倾向性,段淑珍对310位不同类型的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是在轨道交通方面,有91位同意轨道交通第一方案,占总人数的30%;有215位同意第二方案,占总人数的70%。

“方案二更有利于地铁和地面公交的合理分工。”参加人郭继孚表示,因为这两个方案价格基本上是一样的,五公里之内稍微有点差异,其他基本没有差异,所以方案二更优惠。

参加人赵雅君同样支持方案二,她表示,方案二遵循了以公里为单位实行的计程票制,里程加价遵循了里程越长加价水平越低的原则,而且会考虑通勤乘客需求给予一定优惠。她通过调研发现,上班族对一卡通支出累计满100元后超出部分八折和满150元后超出部分五折优惠表示满意。

地面公交调整方案细节

方案一:起步5公里内每人次1元,以后每增加10公里加价1元;取消一卡通普通卡刷卡优惠,学生卡刷卡5折优惠。

方案二:起步10公里内每人次2元,以后每增加5公里加价1元;一卡通普通卡刷卡实行5折优惠,学生卡刷卡实行2.5折优惠。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两个方案相比,方案一主要取消折扣优惠,对于目前使用现金购票的人群总体影响较小。方案二适当提高票价,继续给予刷卡优惠,有利于鼓励刷卡乘车,方便乘客快速上下车,也便于企业掌握客流情况,合理安排运力,提高精细化水平,且45%的刷卡乘车人群实际支出票价低于方案一。根据目前路网规模和乘客乘坐距离分布比例数据测算,两个方案平均票价水平分别为每人次1.55元和1.31元。

两个方案的平均票价水平比现行票价分别提高1.01元和0.77元。按照抽样调查中乘客月乘坐地面公交34次测算,乘客月平均支出分别为52.7元和44.5元,月增支34.3元和26.2元。对通勤乘客而言,按照平均每天2次地面公交出行(约共需乘坐3条公交线路),每月22个工作日测算,乘客月平均支出分别在102.3元和86.5元左右。平均运价率低于国内同类城市,乘客月均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低于2007年水平。

支持方案一:10公里以内客流应分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