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史【宋代】

合集下载

中国园林史概述

中国园林史概述
特征:狩猎、通神、生产、游憩,具有园林的雏形。
代表园林:周文王灵囿 “台”即用土堆筑而形成的高台,《吕氏春秋》:“积土四方而高 曰台”,它的用处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 《白虎通·释台》——“考天人之际,查阴阳之会……”
二、皇家园林的形成——秦汉宫苑(发展)
(1)历史背景: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 (2)意识形态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
发挥“点景”、“引景”和“观景”的作用。
艮岳的营建,是我国园林史上的一大创举,是一个典型的山 水宫苑,成为宋以后元、明、清官苑的重要借鉴。
全盛期园林总体特征概述
(1)皇家园林: 规模宏大 形成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三个类别
• (2)私家园林:
a.艺术性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和 局部的细致处理
2、造园艺术成就
① 筑山—构思奇特,精心经营。万岁山居于整个假山山系的 主位。
②置石—千姿百态,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 ③理水—园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
部形态:河、湖、沼、溪、涧等。
④动植物—珍奇丰富,且成为景题对象,平添诗情画意。 ⑤建筑—包罗全部建筑形式,建筑布局从造景需要出发,充分
明 北


包括现在的

故宫、中南

海和北海以

及景山等


(1)清代皇家园林
重点:离宫御苑 主要成就: 融糅江南民间园林的意味、皇家宫廷的气派、大自然
的生态环境的美姿为一体。
三山五园: 三山——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
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 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
主要的分布区域?
园林这个新的园林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1. 引言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人对自然和和谐生活的追求。

古代中国园林构筑得非常精细,注重景点布局和景观设计。

本文将带您回顾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并介绍一些著名的古典园林。

2. 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是中国园林史上的重要时期。

当时,园林技术和理念在中国南北朝各地蓬勃发展。

在这一时期,许多著名的园林如王羲之的园林等应运而生。

这些园林多以山水为主题,注重创造和谐的自然环境。

3. 唐代的园林唐代(618年-907年)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黄金时期。

唐代的园林以大规模的皇家园林为主,其中包括当时的皇家园林和宫殿园林。

这些园林强调建筑的宏伟和景观的秀丽,被广泛运用于皇家宴会和娱乐活动中。

4. 宋代的园林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另一个高峰时期。

宋代的园林注重自然景观和环境的创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宋代的园林常常融合了山水和人文景观,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5. 元代的园林元代(1271年-1368年)继承了宋代的园林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许多新的技术和风格。

元代的园林注重景观的多样性和层次感,创造了许多富有变化和想象力的景点。

6. 明代的园林明代(1368年-1644年)是中国古代园林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明代的园林在宋元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改进,引入了更多的建筑元素和装饰品。

明代的园林注重景点的布局和园内建筑的设计,形成了独特的园林风格。

7. 清代的园林清代(1644年-1912年)是中国古代园林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清代的园林继承了之前几个朝代的园林传统,并发展了许多新的园林风格。

清代的园林注重景点的表现力和观赏价值,强调园林景观的艺术性。

8. 结论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和和谐生活的追求。

通过回顾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无论是南北朝、唐代、宋代、元代还是明代、清代,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中国园林史

中国园林史

第一章绪论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1、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2、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3、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4、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天然山水园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皇家园林——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私家园林——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寺观园林3、造园四要素:山、水、植物、建筑4、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二阶段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英国园林(理性的、客观的写实)、中国园林(感性的、主观的写意)同为风景式园林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尤其是人工造园,它是判断园林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天人合一3、诗画的情趣4、意境的含蕴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1、囿:王室专门圈养禽兽的场所2、台: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3、园:种植树木的场地以上为三个源头,视为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型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意识形态因素——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二、殷、周(最大的奴隶制国家)“贵族园林”周分为西周和东周(前半段为春秋、后为战国)这时候的宫苑游观已经上升到主要地位,植物成为造园要素,建筑结合天然山水地貌而发挥其观赏作用,开始有了游赏为目的的水体。

楚国的章华台——“高台榭”的典型吴国的姑苏台——山地园林两个都是利用大自然山水环境的优势三、秦皇家园林的起源1、上林苑——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是一个大型的宫殿建筑群,最主要的阿房宫,其中的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着重要的位置: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堆筑岛山,求仙的功能四、西汉的皇家园林上林苑——山水;植物、动物;苑(园林);宫(宫殿建筑群);台(地势较高的建筑物);观;生产基地它是一个范围及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是一个多功能的皇家园林2、甘泉宫——类似后世的离宫御苑3、未央宫——相当于后来的宫城4、建章宫——类似于后世的大内御苑他的园林一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备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一池三山”成为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5、兔园宫苑是当时皇家园林的普遍称谓,宫:以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间;苑: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占地广,规模大。

园林史-隋唐宋元朝时期的园林

园林史-隋唐宋元朝时期的园林

3平泉庄(825年 李德裕)
1位置: 《《剧谈录·李相国宅》:“(平泉庄)去洛阳三十里。卉
木台榭,若造仙府。” 2特点: 宋张洎《贾氏谈录》:“平泉庄台榭百余所,天下奇花异草,
珍松怪石,靡不毕具。” "引泉水萦回,穿凿像巴峡、洞庭十二峰九派" 【题李太尉平泉庄】汪遵 : 水泉花木好高眠,嵩少纵横满目前。
杭州西湖
4元大都皇城
(二)私家园林
1富郑公园 2独乐园
1富郑公园
园林布局:以一大水池为中心 1中心:经“探春亭,登四景堂,则一园之景胜,可顾览而
得。南渡通津桥,上方流亭,望紫筠堂而还。右旋花木中, 有百余步,走(经)荫樾亭、赏幽台,抵重波轩而止” 2南部:梅台、天光台 卧云堂 北部景区: 四洞:“土筠”、“水筠”、“石筠”、“谢筠” 西部景区: 五亭: “丛玉”、“披凤”、“漪岚”、“夹竹”、“兼 山”
1位置:长安城东南芙蓉园内( 2.4平方公里 ) 2面积:0.7平方公里 3历史沿革: 秦(宜春苑 )_汉 (宜春后苑和乐游苑 )_隋 (芙蓉
园 )_唐(曲江池 ) 4园林特征: 以水景为主体 自然风光 亭楼殿阁隐现于花木之间
王涯《游春词》:“曲江丝柳变烟条,寒谷冰随暖 气消。才见春光生绮陌,已闻清乐动云韶。”
其他
小结 宋元时期园林的特征
1基本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 2向写意园林逐渐过度 3文人园林的兴起: 4简远 5疏朗 6雅致 7天然
作业1 历史园林恢复设计
收集关于独乐园的相关史料,并根据史料描述做独乐园恢复 设计 .
要求: 1 A3图纸,墨线绘平面图. 2 用文字说明主要特征(位置,面积,地形地貌,景点等) 2 在右下角写清班级,学号,姓名. 3 时间:1周. 参考史料: 中国古典园林史 网络

盘点中国园林发展历程

盘点中国园林发展历程

盘点中国园林发展历程展开全文中国、西亚和古希腊这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

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赞中国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说:“一切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圆明园,圆明园是规模巨大的幻想的原型(如果幻想也有原型的话)。

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如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宝库,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

”18世纪英国宫廷建筑师威廉姆·钱伯斯也称赞说:“中国花园的实际设计原则,在于创造各种各样的景,以适应理智的或感情的享受的各种各样的目的。

”1、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中国的园林文化成熟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

最初的形式是“囿”或“苑囿”。

即圈出一块空地,让草木鸟兽在其中自然生长繁育,并挖池筑台,供帝王和大臣们狩猎和游乐。

此时的“圃”、“园”和“苑”、“囿”呈现不同的价值功能:前者主要是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而“囿”“苑”则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园林艺术虽然和精神文明密切相关,但物质文明是它的基础,园林的建造和管理,必须依赖于蓄养、种植乃至建筑等物质生产技术。

商周时代的园林文化带有原始古朴的特点,基本上是天然状态的地形、地貌和自然风物,人工因素极少,具有浓厚的自然野趣。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园林开始有了成组的风景,即有土山又有池沼和台。

自然山水的主题开始萌芽,并且在园林中构亭营桥、栽花种树,中国园林的构成要素都已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囿”了。

在中国园林美的历程中,秦、汉以前是第一大阶段,而秦、汉的苑囿体现了第一阶段的最高成就。

秦统一中国后,在国都咸阳大兴宫室,以炫耀文治武功。

又在渭南建上林苑,置离宫别馆。

但一座阿房宫,就“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史记·秦始皇本纪》)。

阿房宫赋图汉代是中国园林史上的第一次飞跃,其表现之一是营建规模更加宏大。

最全的中国园林史资料集(全)

最全的中国园林史资料集(全)

中国古典园林史一、园林的含义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主要是以世界文化体系为划分标准。

按照这个标准,将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为三大体系:欧洲园林、伊斯兰园林、中国园林文化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种族、宗教、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系统、历史地理和文化交流等,其中以种族、宗教文化、语言文字系统影响最大园林的含义“园林”一词的历史沿革西晋张翰《杂诗》中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青条若总翠,黄花如散金;……”东晋陶渊明《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中的诗句:“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唐代诗人亦多用“园林”,但泛称私家建造的宅园,一直到明清还不是专有名词。

仅指称城市中私家建筑的宅园名词就很多,如宅园、园宅、园池、园圃、池亭、林亭、园亭等。

“园林”一词成为专有名词(主要用来指称私家宅园)则是明末造园家计成第一部造园学专著《园冶》。

《兴造论》:“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1.建筑学家童寯(1900—1983)《江南园林志》园之布局,虽变幻无尽,而其最简单需要,实全含于園之内園:图解:“口”—围墙,“土”—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口”—字居中为池,“衣”—在形似石似树。

2.造园学家陈植(1899—1989)《长物志校注》在建筑周围,布置景物,配植花木所构成的幽美环境,谓之“园林”。

亦称“园亭”、“园庭”或“林园”,即造园学上所称“庭园”。

3.陈从周《说园》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

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之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4.孙筱祥《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园林是由地形地貌与水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和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组成一统体。

5.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从“园”与“庭”或“院”区别如下所说:园“以人工的方法或种植花木,或堆山叠石,或引水开他,或综合引用以上各种手段的组景造景,从而具有观赏方面的意义,简言之就是赋予景观价值。

中国宋代古典园林简略

中国宋代古典园林简略
俗 的幽 谷深 山 。 道士讲 究清 净简 寂 , 息 山林 有如 闲云 野鹤 , 栖 当然也 具有 类似禅 宗 的情怀 。 加上 僧道们 的文人化 素养 和 再
对 自然 美 的鉴 赏能 力 , 而掀 起 了继 两晋 南北 朝 之后 的又 一 从
园。 玉壶 园 , 湖东 岸 的聚 景 园 , 南岸 的屏 山园 、 园 , 中小 湖 南 湖 孤 山上 的延 祥 园 、 琼华 园 , 山的梅 冈园 、 北 桐木 园等处 。这 些 御苑“ 瞰西湖, 俯 高挹 两 峰 ; 馆 台榭 , 歌 贮舞 ; 亭 藏 四时之 境 不 同, 而乐亦 无 穷矣 ” 其 余 的分 布在 城南 郊钱 塘 江畔 和东郊 的 。 风景 地 带 , 如玉 津 园和 富景 园等 。 临安 的私 家 园林 建设 , 南宋 时 达到 了空 前 的规 模 。临安 作 为南 宋 的“ 行宫 ” 既 是 当 时的 政治 、 济 、 化 中心 , 有 , 经 文 又 美 丽 的湖 山胜 景 。这些 都 为 民间 造 园提供 了优越 的 条件 , 因 而 自绍 兴 十一 年南 宋 与金 人 达成 和议 , 形成 相 对稳 定 的偏 安
东京 的佛寺 、 观 很 多 , 院园林 大 多 在 节 日或一 定 时 道 寺 期 内向市 民开放 , 任人 游览 。寺 观 的公 共活 动 除宗教 法会 和 庙 会 之外 , 园 活动 也 是 一项 主 要 内容 , 游 因而这 些 园林 多 少 具 有城市 公共 园林 的 职能 。当时寺 观游 园活 动不仅 吸 引成千
样 , 为 大 内御苑 和行 宫御 苑 。 内御苑 只有 1 , 均 大 处 即宫 城
的苑林 区—— 后苑 。 宫 御苑 很多 , 寿宫 和樱 桃 园在外 城 , 行 德 大 部 分 则 分 布在 风 景 优 美 的地 段 , 大 的 如 : 北 岸 的集 芳 较 湖

中国园林史

中国园林史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 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
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相吻 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 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 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10)、园墙
这是围合空间的构件。 中国的园林都有围墙,且具民族特
色,比如龙墙,蜿蜒起伏,犹如长 龙围院,颇有气派。 如上海豫园,有五条龙墙,即伏卧 龙、穿云龙、双龙抢珠、睡眠龙, 将豫园分割成若干院落。 南北园林通常在园墙上设漏窗、洞 门、空窗等,形成虚实对比和明暗 对比的效果,并使墙面丰富多彩。
2、动物
中国古典园林重视饲养动物。 园中动物可供观赏娱乐,可以隐喻
长寿,也可借以扩大和涤化自然境 界;令人通过视觉、听觉产生联想。 园林中蓄养动物,特别是自由放养, 意在增加山林湖泽的野趣。
6、匾额、楹联与刻石
在中国园林中,每一建筑本身一般都要有匾额、楹联 或诗文,以便烘托出园林意境的主题思想及其独特的 情趣,进而启迪游人的想象力,把物象景观升华到精 神高度,使园林意境得到更深的开拓。
2、水
是园林中最富有生气的组成要素。 在园林的营建中,如果没有自然 的水域,也要通过人工的挖掘, 凿池引水。
古典园林对水景的处理,一般有 三种方法:一是掩,二是隔,三 是破。
3、建筑
园林建筑除具有宜于观、行、居、游的实用功能外,还有点缀景 致、丰富景观内容、隔离空间以达到步移景异的恃殊艺术功能。 同时建筑还要与自然景观和谐共融。
双面空廊;
单面空廊;

中国园林史

中国园林史

1、中国古代园林分为北方皇家园林和南方私家园林。

前者由以自然山水为核心思想的风景式园林和以“天人合一”为核心思想的祭祀式园林两大体系组成,多为大型人工山水园和大型自然山水园,后者则由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两大体系组成,多为庭院式或小型的人工山水园。

2、我国园林的兴建是从殷商开始的,囿是园林的最初形式,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

3、上林苑,当时造园者在总体布局与空间处理上,把全园划分成若干景区和空间,使各个景区都有景观主题和特点、4、建章宫北为太液池,太液池是一个相当宽广的人工湖,因池中筑有三神山而著称。

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并成为创作池山的一种模式。

(神仙思想)5、自未央宫建成之后,汉代皇帝都居住在这里,所以它的名气远远超过了其他宫殿。

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已经成为汉宫的代名词。

6、《古画品录》的六法,一是“气韵生动”,二是“骨法用笔”,三是“应物象形”,四是“随类赋彩”,五是“经营位置”,六是“传移模写”。

7、私家园林在魏晋南北朝已经从写实到写意,例如北齐庾信的《小园赋》。

8、在洛阳已有皇家园林十余所之多,魏、晋时期在汉旧有的基础上又加以扩建,如芸林苑就是其中之一,它是魏明帝时加以扩建的。

9、《水经注》记载的洛阳园林,主要是芳林园和华林园。

10、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6年】在洛阳兴建的西苑,是继汉武帝上林苑后最豪华壮丽夫人一座皇家园林。

从西苑的布局内容不难看出,是以人工叠造山水并以山水作为园的主要脉络,特别是龙鳞渠为全园的一条主要水系,贯通十六个苑中之园,使每个庭院三面临水,因水而活,并跨飞桥,建逍遥亭,丰富了园景。

绿化布置不仅注意品种,而且隐映园林建筑,隐露结合,非常注意造园的意境,形成了环境优美的园林建筑。

11、唐贞观开元年间,东都洛阳建造邸园总数就有1000多处。

12、中国园林从仿写自然美,到掌握自然美,由掌握到提炼,进而把它典型化,使我国古典园林发展形成为写意山水园阶段。

中国园林史发展史

中国园林史发展史

中国园林史发展史古代园林:古代中国园林主要表现为皇家园林和寺庙园林。

皇家园林以帝王的宫苑为主,其代表作为秦始皇的“阿房宫”和汉武帝的“未央宫”。

这些园林注重宋华意境,以宏伟壮观的建筑和广阔的景观融为一体。

寺庙园林以佛教寺庙为核心,注重山水的净化和环境的安宁,形成了“宁静,朴实,寂寥”的特点。

唐宋园林:唐宋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们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建筑和景观的紧密结合。

大量的私家园林兴起,如孙洙的“五云山”,杨维桢的“瘦西湖”等。

这些园林注重景山的变化和天人合一的理念,以打造完美的自然环境为目标。

元明园林:元明时期的园林建筑充分借鉴了前期对自然景观的研究和理解,注重艺术风格和布局的规划。

中国古代园林达到了鼎盛时期,特点是山水交融,兼有动与静、宏伟与精巧之美。

元明时期最著名的园林是明代的“留园”和“拙政园”,其建筑风格注重南方水乡特色,具有浓厚的江南文化氛围。

清代园林:清代园林继承了前期的山水艺术和文化传统,注重造景和布局的艺术性。

这个时期的园林以庭院式布局为主,具有精巧细致的设计和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

清代园林建筑风格独特,讲究景雅、意境深远。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园林是苏州的“艺圃”和“寒山寺”。

近现代园林:近现代园林发展与外国园艺文化的交流和影响密切相关。

这些园林体现了中国现代园林设计的特点,注重景观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追求功能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近现代园林的代表作有北京的颐和园和上海的豫园等。

这些园林以保存中国古代园林独特的景观风貌和文化传统为宗旨,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总结起来,中国园林史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世界影响力的园林文化。

这些园林以山水为基础,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表达,注重造景和布局的艺术性,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中国园林风格。

中国园林的发展史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创造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孕育出了许多世界闻名的园林,也对世界园林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园林史

中国园林史
成熟期一园林特点:1.在三大园林类型中, 私家的造园活动最为突出。 2.皇家园林较多的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也出 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 3.已基本上完成了园林向写意的转化。 4.以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为主体的 两宋园林,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 造极的境地。

金明池
成熟期二(元、明、清初)
华林园
三、全盛期(隋、唐)

全盛期园林特点: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 已完全形成。 2.私家园林的艺术有所升华。 3.寺观园林长足发展。 4.公共园林已更多见于文献记载。 5.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又有所 提高而跨入了一个新境界。 6.诗画情趣开始形成。
华清宫
九成宫
四、成熟期一(宋)

圆明园
拙政园
中国园林史
1611431116 1611431117 罗卫 穆蔚林

中国古典园林得以持续演进的契机 是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者之间 的平衡和再平衡,它的逐渐完善的 主要动力亦得之于此三者自我调整 而促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 步。
中国古典园林分类
一.按照园林基地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 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两大类型 二.按照园林隶属关系,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皇 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1.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2.私家园林:属于民间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 3.寺观园林: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包括内 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建章宫
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转折期园林特征:1.园林规模由大变小。 2.园林造景由过多神异色彩转为自然文化。 3.创造手法由写实趋向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4.单纯地模仿自然山水进而适当地加以概括、提炼, 但始终保持着“有若自然”的基调。 5.园林规划设计由粗放到细致。 6.建筑与其他要素密切协调。 7.皇家园林游赏活动成为主要甚至唯一功能。 8.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 9.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域,一开始便向世俗 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园林史宋代解析

中国园林史宋代解析

(一)苏堤春晓 (二)曲苑风荷 (三)平湖秋月 (四)断桥残雪 (五)柳浪闻莺 (六)花港观鱼 (七)雷峰夕照 (八)双峰插云 (九)南屏晚钟 (十)三潭印月
州熏 湖 山 作的 歌 外 汴游 舞 青 州人 几 山 。醉 时 楼 ,休外 只。楼 把暖, 杭风西
宋太祖赵匡胤 (927-976)宋代开国皇帝。 960~976年在位。年号先 后为建隆、乾德、开宝。 涿郡(今河北涿县)人。 后周时因战功升任殿前都 点检,统率禁军。959年,后 周世宗柴荣病逝,继位的恭 帝柴宗训只有七岁。960年 正月,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 夺取后周政权,建国号宋, 仍都开封(东京)。
世造华 。极夏 于民 赵族 宋之 之文 化 历 数 千 载 陈 之 寅 演 恪 进 ,
——
清明上河图
CONTENTS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
• 第一、内容丰富。《清明上河图》在表现手法上,以不断 移动视点的办法,即“散点透视法”来摄取所需的景象。 • 第二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 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 第三、作者巧妙地利用鸟瞰的构图方式,将浩大繁复的场 面妥帖地置于长不过两丈,高不过一尺的画面上,无论是 状物画人,笔笔精到,一丝不苟,达到了生动明确,惟妙 惟肖的境界 • 第四、 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 • 第五、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善于选择 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本质特征的事物 、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
谢 谢 !
• 1、强干弱枝,杯酒释兵权
在结束五代十国局面的过程中,宋太祖赵匡胤着 重考虑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重建中央集权的 专制统治,使唐末以来长期存在的藩镇跋扈局面 不再继续出现;二是如何使赵宋王朝长期巩固下 去,不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

2010园林史与园林艺术原理- 05 宋

2010园林史与园林艺术原理- 05 宋
《红蓼白鹅图轴》 瘦金体草书
1、东京的皇家园林—艮岳
• 这是一座人工山水园,兴筑于北宋晚期政和七 年(1117年),宣和四年(1122年)建成,位 于宋东京城的东北部。 • 打破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规范模式,是一 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 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代 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 的最高水平。 • 仅四年化为灰烬。
• 辽王朝(公元907-1125年) • 在这过程中,东北契丹族建立辽王朝,势 力扩张到华北大平原,五京制度,南京, 又称燕京。 • 金王朝(公元1115-1234年) • 辽末,东北女真族建立金王朝,公元1122 年,金军占领南京(今北京),次年按约 将南京交还给宋,1125年又夺回,并南侵, 与南宋对峙150年。 • 1227年,被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军灭亡。
3、临安皇家园林
• 均为大内御苑和行宫御苑。大内御苑只有一处, 即宫城的苑林区——后苑。行宫御苑很多,德寿 宫和樱桃园在外城,大部分则分布在西湖等风 景优美的地段,较大的有:湖北岸的集芳园、 玉壶园,湖东岸的聚景园,湖南岸的屏山园、 南园,湖中小孤山上的延祥园、琼华园,北山 的梅冈园、桐木园等处。 • 这些御苑“俯瞰西湖,高抑两峰;亭馆台榭, 藏歌贮舞图
北宋东京宫殿
东京宫殿又称大内、宫城, 宫殿包括有外朝、内廷、 后苑、学士院、内诸司等 部分。宫殿外朝部分主要 有大庆殿,是举行大朝会 的场所,大殿面阔九间, 两侧有东西挟殿各五间, 东西廊各六十间,殿庭广 阔,可容数万人。西侧文 德殿是皇帝主要政务活动 场所,北侧紫辰殿是节日 举行大型活动的场所,西 侧垂拱殿为接见外臣和设 宴的场所,集英殿及需云 殿、升平楼是策进士及观 戏、举行宴会的场所。外 朝以北,垂拱殿之后为内 廷,是皇帝和后妃们的居 住区,有福宁、坤宁等殿。 皇室藏书的龙图、天章、 宝文等阁以及皇帝讲筵、 阅事之处也在内廷。宫殿 北部为后苑。后期又在东 南部建明堂。

环境设计中外园林史笔记

环境设计中外园林史笔记

环境设计中外园林史笔记一、中国园林史。

(一)先秦时期。

- 园林起源。

- 中国园林的起源与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最初的园林形式是“囿”,是供帝王狩猎游乐的场所。

例如商纣王的沙丘苑台,它具有一定的规模,里面有天然的植被和鸟兽。

- 除了“囿”,还有“台”,它既是登高望远、观天象、通神明的地方,也是一种军事防御设施。

- 思想基础。

- 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对园林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儒家倡导“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将山水与人的品德相联系,这种思想影响了后来园林中山水的象征意义。

-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提倡人们顺应自然,这种思想为中国园林追求自然之美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秦汉时期。

- 皇家园林。

- 上林苑:是秦汉时期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

它地跨长安、咸宁、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里面有众多的宫室建筑,如阿房宫。

园林内还开凿了许多池沼,像昆明池,用于训练水军,同时也具有观赏功能。

- 特点:规模大,功能多样,既有游憩娱乐功能,又有军事训练、生产等功能;园林内山水景观丰富,建筑分布较为疏朗,以自然山水为骨架。

- 私家园林。

- 开始兴起,多为贵族、官僚所建。

这些私家园林受皇家园林影响较大,但规模相对较小。

例如梁孝王的兔园,园内有山有水,建筑精美,还有奇花异草和珍禽异兽。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 园林发展的背景。

- 社会动荡不安,但思想文化却十分活跃。

玄学兴起,士大夫阶层追求精神上的解脱,寄情山水成为一种风尚。

- 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为园林艺术的变革提供了理论和艺术借鉴。

- 园林类型与特点。

- 皇家园林:规模不如秦汉时期宏大,但更加注重园林的精致性。

如北魏洛阳的华林园,园内的山水布局更加巧妙,建筑与山水的结合更加紧密。

- 私家园林:大量涌现,成为这个时期园林发展的主流。

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发展迅速,如谢灵运的始宁墅。

这些私家园林追求自然山水意境,造园手法更加细腻,注重对自然山水的模仿和提炼,以小见大,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无限的山水意境。

中国园林史(整理)

中国园林史(整理)

2、园林转折期主要内容介绍(魏晋南北朝)
• 1、长期动乱,是思想、文化、艺术上有重大 变化的时代。 • 2、山水画、山水诗应运而生,再现自然美的 山水园发展起来。 • 3、出现了公共旅游的城郊风景点。(兰亭) • 4、代表作:铜雀园、芳林苑、华林园
4
3、园林全盛期的主要内容介绍(隋唐)
• 1、封建经济、政治和文化臻于全盛。 • 2、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完全成型,形成了大内御苑、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 3、山水画、山水诗、山水园林相互渗透,并促进私家园 林的发展。(园林开始具有诗画的情趣) • 4、寺观园林世俗化。 • 5、文人园林兴起。 • 6、园林中“置石”普遍。
• 1、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另一 方面暴露出某些颓废的倾向。
• 2、出现两个造园活动高潮:
• • 1)明中晚期南北两京和江南一带私园的繁荣; 2)清代中叶清帝苑囿和扬州、江南各地私园的兴盛。
• 3、皇家园林的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
• 4、公共园林较为普遍。 • 5、造就了一批从事造园活动的专家。
5
总结:
• 所谓中国园林史,就是一部农业文明下的园林 史。它不同于农业文明时代的欧洲园林那样, 呈现出各个时代迥然不同形式、风格的此起彼 伏、更嬗演变,各个地区迥然不同的形式、风 格的相互影响,复合变异。它是在漫长的历史 进程中的自我完善,因而表现出稳定的、缓慢 的、持续不断的历史演变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以帝王贵族狩猎为主,园林 表现为苑囿的形式。 • 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是山水园的奠基时期,出 现了以再现自然山水为主题的自然山水园,奠定了以后中 国山水园历史发展进程中艺术风格的基础。 • 园林全盛期——隋唐——园林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文人画 家描绘自然景物之风盛行,造园艺术更倾向于追求朴素的 自然美,并发展到以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创作的阶段。 • 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古典园林的最后兴盛时期, 造园活动得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造园艺术上,技巧更 为发达。

中国园林史

中国园林史

﹡[明]文震亨《长物志》:室庐、花木、水石、 禽鱼卷
园林选址 “居山水间者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 园林建筑 “随方制象,各有所宜;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 园林花木 “草木不可繁杂,随处植之,取其四时不断, 皆入图画” 园林理水叠山 “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
“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凿池自亩以及顷,愈广愈胜”
完善科举制度:“学而优则仕”
☆儒家理学
知性反省、造微于心性 “惟其与万物同流,便能与天地同流”(《二程集》)
☆儒、释、道共尊→互融 宋元时期的园林文化
★社会主流
内向自省
宋朝典型的特征: 守内虚外政策→军事的挫败和退却→积弱的朝代 宇宙世界观缩小: 在一种内向封闭的境界中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不 断自我完善,由外向拓展转向于纵深的内在挖掘
园林成为文人名士风雅的体现和地位的象征 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开始互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石的运用:太湖石、罗浮石、天竺石 ﹡王维《辋川图》
☉小中见大的造园手法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从有限的景象感知无限的审美经验 为后世小空间里写意山水的造园创作,奠定基础 “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谓 土 狭,勿谓地偏,足以容膝,足以息肩。……优哉游 哉, 吾将终老于其间。”(白居易《池上篇》)
• 园景仍以天然景观的追求为主
或以水池为中心,四周点缀山石,或以土石构筑的 假山为中心,在旁边挖水池、种花木 石材与花木都重就地取材,具有地方特色
• 园中建筑设厅堂馆轩楼阁榭舫亭廊等 • 空间经营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富于变化的空间、 景境和游线
在自然环境里布置建筑→在建筑环境里再现自然 在有限的地段内获得无限深远的观赏效果

园林史课件 第5讲 中国园林的成熟期(宋)

园林史课件  第5讲 中国园林的成熟期(宋)
宋代全民文化素质和社会整体审美水平普遍提高,酒被诗情,酒楼 庭园大量出现,促进了园林的普及
(二)宋代园林发展的历史背景
■ 以琴棋书画、品茶、文玩鉴赏、花鱼鉴赏为主要内容的文 人精神生活与园林关系紧密,园林为其提供理想的活动场所
文人“花艺”与匠人“花技”相结合,园林观赏树木和花卉栽培技 术提高;花鱼观赏催生杂交法培育金鱼
验的理论总结
中国园林史——古典园林的成熟期(一)
(二)宋代园林发展的历史背景
《千里江山图》 表达了各种平面 的建筑 参见教材 P262-263 图5.1
中国园林史——古典园林的成熟期(一)
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二)宋代园林发展的历史背景
宋画中的滕王阁 几种不同时代的斗拱:唐、五代(上)、宋、辽(中)金、元(下)
中国园林史——古典园林的成熟期(一)
宋 马远 《踏歌图》
(二)宋代园林发展的历史背景
■ 科学技术长足进步,世界领先,为园林的广泛兴造提供了技 术上的保证 ,也是当时造园艺术成熟的标志
四大发明均完成于宋代 建筑技术水平提高,建筑个体、群体形象及小品丰富多样,建筑充分
发挥点缀风景的作用 《营造法式》和《木经》是官方和民间对发达的建筑工程技术实践经
中国园林史——古典园林的成熟期(一)
中国园林史——古典园林的成熟期(一)
西辽
蒙古 金
西夏
吐蕃等部 宋
大理
中国园林史——古典园林的成熟期(一)
(二)宋代园林发展的历史背景
■ 社会政治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 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 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 相对较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私家园林---文人性格的中国园林
120344101 城规12-1 丁梓豪
前言:本文仅对宋代的私家园林进行论述,其中以文人园林为重点论述对象,结合案例、文人的性格和宋代文化背景进行分析,从中汲取设计的灵感和方法,加以学习总结。

宋代文人在当时的世界闪耀着不一样的光芒,在整个世界上独领风骚,他们所创作的诗词歌赋都深深感动着我,而作为学习设计的我,他们所咏叹的、游憩的宋代私家园林就更加吸引着我去探寻,去学习。

摘要:宋太祖“勒不杀士大夫之誓以诏子孙”的诏令,“与士大夫治天下”以及日趋普及化的教育,使得宋代拥有了崇文尚雅的社会风气。

宋代的文人园林是宋代私家造园活动中的一股巨大的潮流,占着士流园林的主导地位,还影响了当时的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的兴建。

而什么是宋代文人园林?我主要从四个方面也就是文人园林的四大特点进行论述,分别是:简远、疏朗、雅致、天然。

正文:
1.背景
宋太祖“勒不杀士大夫之誓以诏子孙”的诏令,“与士大夫治天下”以及日趋普及化的教育,使得宋代拥有了崇文尚雅的社会风气。

文人更加广泛地参与到政治当中,但宋朝的国力只是徒有其表,这让文人感到迷茫和忧患。

文人在获得了社会地位和物质享受的同时,又对国家的发展忧心忡忡,想要入朝治世但又怕不被器重而失去所有,于是心灰意懒的回到居所希望居家静修来抒发自己的文学修养和政治抱负。

正是因为这种心理,宋代文人做不到如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也做不到如汉代东方朔的“平静在朝”,只能以一种“中隐”的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隐于园”
苏东坡的《灵璧张氏园亭记》写到:“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

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充分表现了当时文人的内心世界,要么就入朝为官治理天下,要么就真的在文学中徜徉,不去在乎君王的一举一动,真正的归隐。

而归隐的地方又在后面有所提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被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

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与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

于以养生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

”凡是有所成就的文人必会对园林有所追求,使得自己既可走出宅园入朝上谏,又可在园中寄情山水。

由此可见,园中静物必与文人的性格与心理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可以说,它们就是那一个个叱咤文坛的影子,而文人就是那一个个园子。

“园,小可成一景,大可容天下。

”宋代的文人园林是宋代私家造园活动中的一股巨大的潮流,占着士流园林的主导地位,还影响了当时的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的兴建。

2.四个特点
什么是文人园林?文人园林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是官宦出身的诗人,词人参与建设的具有中国文人情怀的园林景观。

而什么是宋代文人园林?我主要从四个方面也就是文人园林的四大特点进行论述,分别是:简远、疏朗、雅致、天然。

简远:简远,简中何生远?首先,简不是简单而是简约,讲究的是以少胜多,
繁复冗杂的堆叠和包裹会遮挡事物本身应该释放的光芒。

这与当代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less is more”的意思不谋而合,但却早了不知多少年。

可见宋代的先贤是多么的思想超前。

那么,宋代的文人是如何营造深远的氛围,追求事物自身最纯粹的美呢?在景色的营造上,选用的多是简单的元素,一截残枝,一块枯石都是文人喜爱的景物,造园的要素如山形、水体、花木、建筑不追求品类繁复,不滥用复杂的设计方法。

从而达到简约的目的。

而提到深远就必须要说说宋代当时的画与诗了,首先说画,宋代文人写意画的代表人物邓椿曾说“画者,文之极也”,又闻石涛曾说“夫画者,从于心者也。

”可见画在当时的文坛是重要的表现形式,而园林就是一幅立体的山水画,被寄予了情与感。

山水画画面上的大片留白,或淡淡的远水平野,对比近景,让人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感,这种画风与山水园林中的简约相呼应。

再说诗词,通过景物提署的“诗化”来获致像外之旨。

如北宋晁无咎致仕后在济州的归去来兮园,主题全部“摭陶词以名之”。

宋代文人为何不爱看到繁复华丽的园景?应与宋代充满忧患的国情有关,区别于唐代雍容华贵的风气,宋代的简约更符合我们今天设计的
疏朗:景物数量不求其多,但求各司其职能完美展现自身所蕴含的意向。

讲究视线的开阔,营造开朗的氛围,联系文人豁达的心境。

古人皆爱寓情山水,揣测文人的暗喻,希望自己也能如园中山、水、石、花,个个怀揣非凡之才,不言不语中缔造一番丽景,他们不甘心沉沦,埋没一身才智,但又碍于宦海浮尘,不得不逃避现实,身处淡薄之境看似置身事外。

《吴兴园记》“四面皆水,荷花盛开时,锦云百顷”一是莲花庄的水景甚广,是文人心旷神怡之处,二是水中又不单单是水,虽然元素单一,但可将各个元素视为一种载体,水是载体,可承莲花,承荷叶,承廊桥,承万千园中景色倒影。

解释一下将“单元素多元化”。

雅致:是文人不甘随俗浮沉,不甘同流合污的精神寄托。

举例竹、石、梅、菊,各代表文人什么情怀,联系它们的形态、颜色、香气、月光下的疏影,各在园林中起到什么作用。

最后总结寄托物之多,实则万变不离其宗,不过是文人为操守、哲人、君子、清高等的寓意,抒发文人士大夫的脱俗和孤芳自赏的情趣。

升华:是文人园林得以流传的成因,但也可见文人园林的悲哀之处,如果让这些孤芳自赏的文人得以施展才能,那么园中一花一叶也许就得以呈现为奏折上力透纸背的一笔一划。

但又正是这股再也解不开的哀怨,才使得宋代文人园林能够让千百年前的无数低声长叹至今在我们耳旁回响。

自然:根据书上写天然的两个方面。

一,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

二,园内成景主要以植物为主要内容。

摘抄“园林的天然之趣……生活气息”。

升华:将天然放在最后,我认为是因为它其实是与其它三个特点相辅相成的,同时也是一种总结。

简远自是天然,疏朗自是天然,雅致自是天然,而天然中又可瞥见无数的简远之景、疏朗之境、雅致之景及无数其它景色。

因此如若不是与
外部自然环境完美契合,便显得园子在所处之地过于跳脱,如若不是以自然植物作为成景主要元素,便显得园中造景过于刻意、繁琐。

跳脱不成雅致,刻意、繁琐不成简远、疏朗。

也就是说,如若违背天然之理,那么独属于宋代的文人园林也不复存在了。

天然,是宋代文人园林的精髓所在。

3.禅·道·园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