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时代的象征:鲁尔和南威尔士的工业遗产与文化身份认同
工程伦理学习通题库
工程伦理学习通题库1科学革命意味着下列哪一项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BA.产业结构B.思维框架C.政治结构D.经济形态2工业革命推进了人类社会的工业化进程。
每一次工业革命的工业化重点都不同。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的重点是()。
CA.钢铁工业B.纺织工业C.重工业D.轻工业3以下对人类历史上前四次工业革命叙述及排序正确的是()。
DA.蒸汽时代——信息时代——电气时代——智能时代B.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机器时代C.蒸汽时代——电子时代——信息时代——智能时代D.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智能时代41764年,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AA.珍妮纺纱机B.蒸汽机车C.蒸汽轮船D.西门子发电机5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五次工业革命。
()错误6动力、机器、工厂,这三个关键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主要的三个变项。
()正确1.21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是以下哪一条?()BA.伊利运河B.京杭大运河C.苏伊士运河D.伏尔加顿运河2在信息通信技术领域,()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
BA、美国B、中国C、德国D、英国3下列国家与国家战略匹配正确的是哪一项?()AA.中国——中国制造2025B.德国——制造业回归计划C.英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D.美国——工业04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这“三步走”分别是()ACDA.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B.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C.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D.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5京张铁路是中国近代工程的典型代表。
三年(2022-2024)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1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解析版)
=年直婴4A11南次工业草令时JW的世界昌弟翌百。
引网演年份考点分布20241.全国新课标•工业革命的条件7.安徽•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运用2.湖南.工业革命推动标准化生产8.山东•空想社会主义3.甘肃•英国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9.重庆•英国的殖民统治方式4.浙江•工业革命带来的交通问题10.广东•拉美民族意识的觉醒5.全国甲•工业革命对生产关系的影响11.广东•伊朗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6.安徽•德国工业发展的推动力12.全国新课标•非洲民族独立思想的传播20231.辽宁•法国工业化 6.浙江•马克思的主要贡献2.河北.英国工业化7.广东•第一国际对巴黎公社的意义3. 3.海南•工业革命对社会风尚的影响8.山东•西葡殖民优势的打破4.湖北•工业革命对艺术的影响9.北京•墨西哥民族意识深化5.山东•人类进步的共同原因10.辽宁•英国人的殖民心里20221.浙江•狄塞尔6.全国乙•德国航运业的影响2.广东•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分化7.河北•国际工运发展3.浙江•西方经济与中国一8.福建•美国对拉美的渗透4.重庆•德国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化9.海南•史料研究殖民体系的形成演变5.全国甲•内燃机的影响备考建议: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主要备考的方向和关键知识点有:两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工厂制度到垄断组织,现代公司成熟,自由主义成为主要经济政策,工业文明影响社会生活。
资本主义制度走向成熟,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家干预国家政权,政府权力扩大,马克思主义诞生,无产阶级斗争从自发到自觉。
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三股进步思潮,自然科学取得新成绩,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并高涨。
窗笛磐新。
每窍图.*2024年真题1.(2024-全国新课标卷)17世纪,法国某细布工场雇佣近1700人,分属于制作轮子与刀具、清洗、上色、整经等部门。
织布分为多道工序,其中压印、绣花等通常由妇女承担。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习题_(附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2第四章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很多,不同工业部门具有不同的主导因素。
据此回答1—2题。
1.区位宜接近原料产地的是()A.葡萄酒厂、羊毛加工厂、水果罐头厂B.服装加工厂、羊毛加工厂、水果罐头厂C.造船厂、飞机制造厂、电子装配厂D.钢铁厂、时装加工厂、家具厂2.啤酒厂、家具厂、面包加工厂的区位属于()A.原材料指向型B.技术指向型C.劳动力指向型D.市场指向型3.右图是影响工业布局因素对某工业部门的影响程度,数字代表的工业布局正确的是()A.①石油化工②有色金属冶炼③水产品加工④电视机装配Array B.①有色金属冶炼②石油化工③电视机装配④水产品加工C.①电视机装配②水产品加工③石油化工④有色金属冶炼D.①水产品加工②电视机装配③有色金属冶炼④石油化工4.影响宝钢和鞍钢区位选择的共同因素是()A.接近原料燃料产地B.劳动力资源充足C.靠近消费市场D.科技力量雄厚5.根据下面钢铁工业布局主要区位因素分析,下列钢铁企业所在地排序正确的是()市场——①——交通原料——②——燃料政策——③——原料交通——④——原料A.①攀枝花②武汉③上海④鞍山B.①武汉②攀枝花③鞍山④上海C.①鞍山②上海③攀枝花④武汉D.①上海②鞍山③攀枝花④武汉6.以下关于工业集聚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②可以加强信息的交流与协作③与获得利润的多少无关④可以增加能源消耗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7.有关工业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②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小,潜力小,发育程度低③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其工厂之间也有投入——产出的联系④制糖厂、糕点厂等工业规模小,不能形成工业地域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8.下列关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②鲁尔区内水源充沛,铁矿资源十分丰富③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基础④鲁尔区内河航运极为发达,但不能直通海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新兴工业区是在传统工业区开始走向衰落的同时出现的,它首先形成于()A.传统工业集中的大城市B.传统工业相对较少的小城市C.乡村地区D.发展中国家10.美国“硅谷”与九州岛、苏格兰等高技术工业区比较,其发展快的特殊条件是()A.知识密集,人力集中B.交通便捷C.军事订货多D.环境优美11.下图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城市的工业布局规划图”。
德国鲁尔区的工业遗产利用方式
促进工业遗产与城市发展的融合
合理规划布局
在城市规划和开发中,注重将工业遗产与城市发展相 结合,使其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动产业升级
利用工业遗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发展文化创意、旅 游等新兴产业,促进城市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推动跨区域合作与交流
加强区域合作
鲁尔区可以与其他地区或国家开展合作,共同探讨工业 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特点
鲁尔区的工业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许多设施已经被列为国 家级或世界级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不仅见证了德国工业化的历程,也反映了当 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
CHAPTER 02
工业遗产的利用方式
改造再利用
保留原有建筑结构
德国鲁尔区在改造再利用工业遗 产时,注重保留原有的建筑结构 和历史痕迹,以保持其历史价值
共空间、文化旅游目的地等,以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
制定科学规划
03
政府应制定科学规划,明确工业遗产的定位和利用方向,以确
保其可持续利用。
CHAPTER 05
未来展望与建议
加强法律法规保障与政策支持
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需要制定 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工业遗产的定义、认 定标准、保护措施和管理办法。
历史背景
鲁尔区的工业发展始于19世纪中 叶,以采煤、钢铁、机械制造等 重工业为主,曾是德国乃至世界 工业的重要中心。
工业发展历程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
鲁尔区的工业设施逐渐增多,以煤炭和钢铁 生产为主。
二战后至1950年代
鲁尔区经历了一系列的产业转型和升级,从 传统的重工业向新兴产业转型。
20世纪初至二战
城市规划 城市的远见—鲁尔工业区
《城市的远见——鲁尔工业区》读后感——土地资源管理赵来源 2008143042 “化腐朽为神奇”的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回顾鲁尔工业区的改变的过程,无不以远见,与未来的可能作为为方向,又往往以人民(使用者)的想法,感受,认同与参与排在最前面,是的无论是当地使用的居民,或者还是前来朝圣的旅客都能产生巨大的共鸣与认同感。
第二部分,乃是对于事物与文化重新的诠释与更新,所谓的精品与品牌,往往都是百年老店的现代化(意味着加入现代的思维与技术)重新呈现。
我个人认为,这也是中国所缺乏的,往往专家学者,无不到国外取经,却每每学习到的是别人所呈现的做法却忽略精神更不用去谈过程,怎么做与为什么这么做似乎是不被重视的,间接地当地文化如何重新诠释,就变得很薄弱,是的结果往往变成东施效颦的窘境。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大都是代表各个国家地区悠久历史和独特风貌的名胜古迹,,在19世纪后半叶的百年里发展起来的钢铁重工业基地也榜上有名,恐怕难以置信吧!位于德国西北部鲁尔工业区埃森市的德国煤炭业联盟洗煤厂就是这样一处极其特殊的世界文化遗产。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国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许多过去作为经济支柱的工业基地不再辉煌,德国最大的传统重工业区——鲁尔工业区正是遭受了如此的命运。
然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遗产观念,认为产业遗产也是人类进程的历史见证。
鲁尔区的兴衰联结着几代人的生活,也印刻着人类技术进程中最重要的一页。
因此,德国人没有采取大拆大建的“除锈”行动,而是将这里大片的产业基地保存了下来。
历经十余年的改造振兴,这个破败的大型工业区神奇地转变成了全新概念的现代生活空间。
工业构筑重获生命设计师的智慧首先在于赋予昔日的工业构筑以人性。
他们发现了废弃的钢铁工厂可以成为儿童与青少年的各种训练基地。
一座废弃的瓦斯储放槽经过结构加固变成了一个潜水训练基地,在景观公园里,昔日的厂区可以变成男女老少聚集的溜冰场,而巨大水泥构筑物原来存放炼钢用的焦煤,而现在被改造成了一个攀岩训练场。
城市的远见:鲁尔工业区的蜕变1
城市的远见:鲁尔工业区的蜕变1“化腐朽为神奇”的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大都是代表各个国家地区悠久历史和独特风貌的名胜古迹,但如果告诉你,在19世纪后半叶的百年里发展起来的钢铁重工业基地也榜上有名,恐怕难以置信吧!位于德国西北部鲁尔工业区埃森市的德国煤炭业联盟洗煤厂就是这样一处极其特殊的世界文化遗产。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国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许多过去作为经济支柱的工业基地不再辉煌,德国最大的传统重工业区——鲁尔工业区正是遭受了如此的命运。
然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遗产观念,认为产业遗产也是人类进程的历史见证。
鲁尔区的兴衰联结着几代人的生活,也印刻着人类技术进程中最重要的一页。
因此,德国人没有采取大拆大建的“除锈”行动,而是将这里大片的产业基地保存了下来。
历经十余年的改造振兴,这个破败的大型工业区神奇地转变成了全新概念的现代生活空间。
产业景观的整体保护鲁尔工业区的保护观念强调产业景观(industrial landscape)的整体性,无论是已经沉寂的车间,还是斑驳的构筑,即使是炼焦厂中曾被公认为景观杀手的巨大圆桶瓦斯槽,或者是当年的锅炉机房以及其他众多生产流程中的机械设备和构筑,都被保存了下来。
德国煤炭业联盟厂包含了采煤场和炼焦厂,是整个鲁尔区价值最突显的遗产地,这个在1930年已经设立的基地因其建筑的整体性设计和采矿技术的先进性在当时轰动了整个世界。
现在,从传输带、厂房到生产设备,矿区内几乎所有呈现往日先进生产过程的建筑和构筑都经过精心梳理留存下来,并为这个矿区可能转换为一个活的产业博物馆做出了准备。
正是由于其出色的整体保护,它在2001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工业构筑重获生命设计师的智慧首先在于赋予昔日的工业构筑以人性。
他们发现了废弃的钢铁工厂可以成为儿童与青少年的各种训练基地。
2019国家公务员面试时政热点:工业遗产“活”在当下才更有魅力
要让工业遗产焕发出新的光彩,就需要让其“活”在当下,嫁接上新的因子,让其保持“年轻态”,毕竟,利用好就是最好的保护。
或许,工业遗产没有农业遗产那么亲近自然,没有文化遗产那么璀璨夺目,但是,作为一段历史记忆,它见证的是工业化时代人类的文明成果,承载着一个城市一个地方厚重的历史信息。与其他遗产一样,工业遗产也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沦为城市建设的牺牲品,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当然,人们敬畏的不仅是破败的厂房,怜惜的不仅是老旧的机器,还有其所承载的信息,而这是关于一个时代、一个地方、一群人曾经奋斗的故事。
2019国家公务员面试时政热点:工业遗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当下才更有魅力
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
穿过动力管道改造的空中廊桥,来到洋溢着上世纪工业化气息的广场看一出时装展览,在煤池改建的场地里参加一次沙滩派对,逛一逛老仓库里贩卖记忆的怀旧市集,最后坐在老厂房改造的咖啡馆里回味这一段短暂的旅程……老厂房、老设备、旧产品、旧车间,这些曾承续工业文明、书写现代化进程的工业遗产,承载着行业和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如今,在保护好这些工业遗产的前提下,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大批老物件儿又重新“活”了过来。(12月27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
城市规划-城市的远见—鲁尔工业区
《城市的远见——鲁尔工业区》读后感——土地资源管理赵来源 2008143042 “化腐朽为神奇”的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回顾鲁尔工业区的改变的过程,无不以远见,与未来的可能作为为方向,又往往以人民(使用者)的想法,感受,认同与参与排在最前面,是的无论是当地使用的居民,或者还是前来朝圣的旅客都能产生巨大的共鸣与认同感。
第二部分,乃是对于事物与文化重新的诠释与更新,所谓的精品与品牌,往往都是百年老店的现代化(意味着加入现代的思维与技术)重新呈现。
我个人认为,这也是中国所缺乏的,往往专家学者,无不到国外取经,却每每学习到的是别人所呈现的做法却忽略精神更不用去谈过程,怎么做与为什么这么做似乎是不被重视的,间接地当地文化如何重新诠释,就变得很薄弱,是的结果往往变成东施效颦的窘境。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大都是代表各个国家地区悠久历史和独特风貌的名胜古迹,,在19世纪后半叶的百年里发展起来的钢铁重工业基地也榜上有名,恐怕难以置信吧!位于德国西北部鲁尔工业区埃森市的德国煤炭业联盟洗煤厂就是这样一处极其特殊的世界文化遗产。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国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许多过去作为经济支柱的工业基地不再辉煌,德国最大的传统重工业区——鲁尔工业区正是遭受了如此的命运。
然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遗产观念,认为产业遗产也是人类进程的历史见证。
鲁尔区的兴衰联结着几代人的生活,也印刻着人类技术进程中最重要的一页。
因此,德国人没有采取大拆大建的“除锈”行动,而是将这里大片的产业基地保存了下来。
历经十余年的改造振兴,这个破败的大型工业区神奇地转变成了全新概念的现代生活空间。
工业构筑重获生命设计师的智慧首先在于赋予昔日的工业构筑以人性。
他们发现了废弃的钢铁工厂可以成为儿童与青少年的各种训练基地。
一座废弃的瓦斯储放槽经过结构加固变成了一个潜水训练基地,在景观公园里,昔日的厂区可以变成男女老少聚集的溜冰场,而巨大水泥构筑物原来存放炼钢用的焦煤,而现在被改造成了一个攀岩训练场。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生态复兴之路
改造前
改造后
德国鲁尔工业区
德国鲁尔工业区
contents
• First →鲁尔区简介 • Second →鲁尔区的生态恢复兴 • Third →今日鲁尔区
• 鲁尔工业区是位于德国西部北莱茵-威斯特 法伦州境内的一个区,介于莱茵河及其支 流鲁尔河、利伯河之间,是德国最大的工
业区。是欧洲最大的经济区。也是世 界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
如今的鲁尔区……
•
•
•
4、建立自然保护区,恢复植被和 群落生境
• 在工业密集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其生态学惫义是十分显普 的。保留、开发和利用空闲地所采取各项措施的目的在于 保护动植物多样性、持续维护自然及录观的独特性和完美 性。在自然保护区设计中,鲁尔区不仅考虑典型风景空间 的保护, 而且还考虑构成尽可能完善的共栖体。因此,在 考虑保护空间开发的可能性时,必须紧紧圈绕群落生境保 护的概念. 特别要注惫物种保育和养护描施规划。自然保 护区规定耍严格明确保护的种类,以便满足物种生存空间 或共栖关系的产生或恢复。 • 在鲁尔自然保护区,人们尝试将“绿岛”相互连接起来并 构成生态网络(自然保护区群)。例如,让公路两旁梁道和 铁路两边坡面保持近自然状态,而且必要时最大限度保持 其近自然状态,从而减少斜坡的管护工作。在沟梁、排水 沟和小溪旁保留流水带,而且在尽量避免人为干扰的情况 下予以保留,其目的是产生群落生境相互关联系统。这样 的自然保护区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具有重要惫义的郊游和集 会场所。
• 鲁尔工业区是《凡尔赛条约》的产物。一战结束 后德国战败,必须用富产煤炭和铁矿资源的鲁尔 工业区的煤向法国进行战争赔偿。鲁尔河区域煤 层较浅,可以产生大量露天煤矿和工业生产所需 要的无尽的能源。由此开始的庞大的移民计划和 煤炭开采业为鲁尔工业区带来了第一次经济飞跃。 • 二战后,欧洲重建和经济振兴带动了鲁尔工业区 再度繁荣并成为德国最重要的煤炭、钢铁和能源 工业生产基地,其经济总量曾占到德国国内生产 总值的1 /3,为德国战后经济复兴作出了巨大贡 献。
德国鲁尔工业区转型的启示
德国鲁尔工业区转型的启示在德国学习研修期间,我们考察了曾经支持德国二战的著名工业区———鲁尔工业区。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总面积4400平方公里,人口530万,是欧洲现在最大的经济区。
鲁尔区不是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是由北威州中部的11个直辖市和4个县级市的总计54个镇组成,因坐落于鲁尔河两岸而得名,其中较为著名的城市有多特蒙德、埃森、杜伊斯堡、波鸿、格尔森基尔欣等。
鲁尔区富有煤炭、铁矿等资源,著名的克虏伯家族创造的钢铁神话迄今仍是鲁尔人的骄傲。
鲁尔区的概念首次进入官方文件是出现在一战结束后签署的《凡尔赛条约》中。
根据该条约,战败国德国用鲁尔区的煤向法国进行战争赔偿。
庞大的移民计划和煤炭开采业为鲁尔区带来了第一次经济飞跃。
二战后,欧洲重建和经济振兴带动了鲁尔区再度繁荣。
煤炭、钢铁和能源工业使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其钢铁产量占全国70%,煤炭产量更高达80%以上,经济总量曾占到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为战后德国的“经济奇迹”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下,随着世界煤炭产量迅速增长、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鲁尔区煤炭储量急剧下降、开采成本日益昂贵、环保压力加大,百年不衰的鲁尔区爆发了历时10年之久的煤业和钢铁危机。
原有的以采煤、钢铁、煤化工、重型机械为基础的重化工业经济结构日益显露弊端,煤矿关闭,冶炼厂停产,大量工人失业,鲁尔区陷入了低谷。
鲁尔区原本以生产煤和钢铁为主,20世纪60、70年代,由于廉价石油的竞争,这里先后遭遇“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使鲁尔区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矿区以采煤、钢铁、煤化工、重型机械为主的重型工业经济结构日益显露弊端。
主导产业衰落,失业率上升,大量人口外流,环境污染严重,社会负债增加等,使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
对此,德国政府采取因地制宜的经济政策,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对老工业区的改造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
鲁尔工业区遗址保护
关于世界工业文化遗产相关资料
APPENDIX
2
延续并发展
鲁尔区的发展历史
1、鲁尔区的工业至今已有近 200 年的历史 , 早 在1811 年埃森就有了著名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康采恩克虏伯公司 , 此后蒂森公司、 鲁尔煤矿 公司等一大批企业在此创建 , 鲁尔区逐渐成了世 界著名的重工业区和最大的工业区之一。 2、20世纪50年代后鲁尔区的工业生产长期局限 于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部 门。二次大战后,鲁尔区传统的工业部门和工业 生产方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3、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进行调整工业结 构与布局,发展第三产业和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 的综合整治。
案例研究 LANDSCAPE DESIGN
关于世界工业文化遗产相关资料
APPENDIX
4
工业世界遗产
鲁尔工业区总平面
案例研究 LANDSCAPE DESIGN
关于世界工业文化遗产相关资料
APPENDIX
5
入口标志型入口
1 1
案例研究 LANDSCAPE DESIGN
关于世界工业文化遗产相关资料
关于世界工业文化遗产相关资料
APPENDIX
9
工业灯光景观
1
2
1
3 2
3
案例研究 LANDSCAPE DESIGN
关于世界工业文化遗产相关资料
APPENDIX 10
案例研究 LANDSCAPE DESIGN
APPENDIX
6
工业博物馆与空中走廊12 Nhomakorabea1
3
2
3
案例研究 LANDSCAPE DESIGN
关于世界工业文化遗产相关资料
APPENDIX
工业遗产保护的博物馆模式——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工业遗产保护的博物馆模式——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作者:张文卓韩锋来源:《上海城市规划》 2018年第1期0 引言19世纪末,工业革命发源地英国出现了“工业考古学”①。
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1955年英国学者里克斯(Michael Rix)对“工业考古学”的概念加以推广之后,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理论和系统性实践探索才得以真正起步和发展[1-3]。
半个多世纪以来,不同种类的工业产业导致了多样化的工业遗产形态,在不同的保护理念下也逐渐形成了几种日趋成熟的工业遗产②保护模式。
目前在工业遗产保护领域,除极少数工业遗产采取原样呈现[4]的方式,延续工业遗产的原有功能进行保护、利用和使用外,绝大多数工业遗产都在保护过程中进行了较大程度的适应性再利用。
以被列入欧洲工业遗产之路“锚点”的26处德国工业遗产地③为例,逾90%的遗产地完全采取了通过适应性再利用的保护措施,仅位于莱纳河畔的阿尔费尔德的“法古斯工厂”、位于泽尔布的“陶瓷博物馆”两处遗产地仍保留了原始生产功能。
当前通过适应性再利用的工业遗产保护模式主要有4种:博物馆模式、景观公园模式、综合开发模式以及创意产业集聚区模式[5-7]。
每一种模式都有其针对性强、保护效果显著的适用对象,只有在其适用范围内应用特定的保护模式,保护工作才能真正做到科学有效。
4种模式中,通过博物馆模式进行的适应性再利用以其在遗产保护方面的显著优势[8]、在现状实践中的大量应用和在具体操作中的多样形式,值得特别关注。
最被普遍接受和传播的博物馆定义来自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公共机构,它为社会及其发展而服务,对公众开放,并为了学习、教育与欣赏的目的,收藏、保存、研究、展示和传达人类及其环境的物质与非物质证据”[9]。
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概念本身在当代已经发生了重大变革——在支持赞助的主体、影响力传播的途径、对研究的贡献方式、权威性甚至收藏特征等诸多方面,其现实变化都已经在颠覆人们对于博物馆的传统认知和定义[10]。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十工业文明影响下的世界__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考点38影响世界
经典3+2
7. [2022全国乙卷]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年,德 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A.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B.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 C.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 D.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
考点38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经典3+2
3年高考+2年模拟
经典3+2
1. [2022湖北模拟]从16世纪中叶开始,英国几乎所有的实用知识学校都开设了与欧洲大陆科学成果相关的课程,一 些在医学、解剖学、几何学、天文学、航海学中最重要的发现都来源于学校教育。学校的教学后来又延伸到了 机械业、技工行业等领域,这就导致工业革命中的发明者大都是经济社会旋涡之中的实践者。这说明 A.教育缩小了英国社会的贫富差距 B.工业革命改善了民众的教育环境 C.教育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群众基础 D.工业革命奠定了英国的强国地位
答案
2.A 德意志帝国时期(1871—1918年),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统一后的德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在生产 力飞速发展的同时,工业化也对城市环境造成了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严重。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希望回归传统 乡村生活,因而出现了材料中的“乡土运动”,故选A项;浪漫主义思潮是18世纪末兴起于西欧的一种文艺思潮,与材料 无关,排除B项;“普遍认同”说法绝对,由材料无从得出,排除C项;近代德国小农经济并不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项。
经典3+2
10. [2021广东卷](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高中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新人教必修优质PPT资料
项目 丰富的煤 炭资源
离铁矿 区较近
内容
鲁尔区煤炭储量大,开采条件好(煤层 埋藏浅,利于露天开采)
铁矿石初期来自法国的洛林铁矿区,后 期来自瑞典等国,鲁尔区离其都较近
探究一
探究二
项目 充沛的 水源
便捷的水 陆交通
广阔的市场
内容
续表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沛,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 越;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及四条人工运河联成一体,都可通 航,并能直通海洋(北海)
鲁尔区是以采煤工业起家的工业区,并在大量钢铁产品和充足电力供应的基础上,建立发展了机械制造业和化学工业。 提示:(1)两个工业区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交通便利、没有传统工业区位优势的地区形成的工业地域,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2)(多选)20世纪50年代以后图中工业区开始衰落,原因有( )
一二
(2)衰落原因。 ①产业结构单一。 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③钢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及其替代品的广泛应用。 ④重化工业集聚带来的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导 致鲁尔区经济衰落。 (3)整治措施:调整工业结构与布局,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环境。 思考讨论 鲁尔区在产业调整中,将炼铁高炉建到荷兰海边,其目 的是什么? 提示:鲁尔区将炼铁高炉建到荷兰海边,主要是为了就近获得通过 鹿特丹港口进口的铁矿石,以节约运输费用,降低成本,同时也有利 于鲁尔区的产业升级与环境保护。
高中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传统工业区 与新工业区课件新人教必修
情景导入
20 世纪 60年代,鲁尔区开始综合整治,现在环境得到治理, 经济得到恢复,鲁尔区实现了由“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 的成功转型。传统工业区应如何实现“华丽转身”?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考试(全面)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考试(全面)(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填空题(共20分)1、人与自然是______。
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为了保护地球家园,人类不断探索创新,运用聪明才智,将自然界赋予我们的______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大力发展______,实现可持续发展。
2、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大量_______导致______。
3、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______。
4、尊重他人是一项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一个人_______的体现。
5、陆地表面______、_______。
有连绵起伏的______,有低洼的______,有宽广的高原,有低平的平原。
6、尊重他人是一项基本的_______,也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
7、宽容不是________地纵容和姑息迁就,而是有______、有______的。
8、每个人都是______的个体,即使默默无闻,即使没有取得什么显著成就,他也拥有生而为人的______。
9、面对自然灾害,人们不断探寻______、______的方法抗击灾害,从而提高抗灾能力。
10、世界上还由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________,它们是世界人民的______,更是人类文明的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当泥石流发生时,向()的山坡上跑。
A.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B.平行于泥石流流动方向C.泥石流流动的反方向D.泥石流流动的下游方向2、“()”气象卫星成功发射,有助于提升国家对灾害天气的监控和预警能力。
A.风云六号B.风云三号C.风云四号D.风云五号3、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C.《五口通商条约》 D.《望厦条约》4、以下哪项重大发明推动了人类社会进入机器大工业时代()A.蒸汽机B.发电机C.打印机5、以下哪项是古巴比伦文明的象征()。
A.甲骨文B.楔形文字C.象形文字6、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标志是()。
世界现代设计史-习题附答案
世界现代设计史-习题附答案卷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英国得“工艺美术”运动就是由“工业设计之父”___倡导得。
(威廉·莫里斯)2、作为“新艺术”发源地得法国,在开始之初就形成了两个中心:一就是首都巴黎;另一个就是___。
(南斯市)3、哥特式、____与日本艺术就是新艺术运动得三大源泉。
(罗可可式)4、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中,表现最突出得就是德国,其次就是__与荷兰。
(俄国)5、____就是德国工业联盟得奠基人与整个活动得开创者。
(穆特修斯)6、20世纪初,就在德国现代主义设计迅速发展时,荷兰也出现了具有相同设计风格特征得运动——_____。
(“风格派”运动)7、美国于20世纪30年代创造性地形成了一种风行美国乃至世界得新设计风格——_____。
(“流线型风格”)8、装饰艺术得历史渊源:对________、从传统艺术得创新中获得创作灵感、舞台艺术得影响、汽车设计样式得影响。
(对埃及古代装饰风格得借鉴)9、进入20世纪50年代,意大利得设计形成了自己得艺术风格。
这便就是意大利吸收美国流线型而形成得(“意大利线条”)、10、_______被称为“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得真正奠基人,也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得代表之一。
(罗伯特·文杜里)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工艺美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得一场设计运动。
由诗人兼文学家、设计师、被人誉称为“工业设计之父”得威廉·莫里斯倡导宣传。
以往得设计包括英国在内得机械制品丑陋不堪,设计低劣,同时过分讲究装饰,矫饰做作得维多利亚之风在设计中不断蔓延,从而使传统得装饰艺术设计失去了造型基础而成了一个为装饰而装饰,画蛇添足得东西。
工艺美术运动就就是在此状态日趋严重下发生得,它就是以追求自然纹样与哥特式风格为特征,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复兴手工艺品得设计传统。
2、曲线风格曲线风格就是新艺术运动中形成得一个风格派,与它同时存在得还有直线风格。
工业设计史试题及答案
工业设计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设计概念产生的过程中,______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A )A.劳动B.直立行走C.用火D.信仰2.古埃及法老时代在建筑艺术上追求震撼人心的力量,创造了气度恢弘的金字塔和( C )A.卢克索神庙B.阿蒙神庙C.帕提农神庙D.雅典娜神庙3.文艺复兴的巨匠______设计了飞行器,并绘制了飞行器的结构原理,但因为条件所限,未能建造。
( c )A.桑加洛B.拉菲尔C.达·芬奇D.米开朗基罗4.对制造联盟的理想做出最大贡献的人物是( A )A.穆特休斯B.贝伦斯C.诺曼D.威尔德5.在芝加哥学派的______于1899年设计的芝加哥施莱辛格-马耶百货大厦达到了19世纪高层建筑设计的高峰。
( A )A.沙利文B.赖特C.戈地D.卢斯6.维也纳咖啡馆椅是德国著名设计师______的作品。
( D )A.赖特B.贝伦斯C.莫里斯D.托勒J7.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英国著名设计思想家和实践者是(C )A.穆特休斯B.莫里斯C.拉斯金D.威尔德8.常常被称为“美国制造体系之父”的是( )A.怀特尼B.布鲁勒C.柯尔特D.布兰克9.毕加索是______绘画的代表人。
( )A.印象主义B.立体主义C.浪漫主义D.古典主义10.1929年,______设计了巴塞罗那椅。
( )A.盖里B.格罗皮乌斯C.米斯D.罗杰斯11.《走向新建筑》是______的著作,反映了作者机器美学的理论思想。
( )A.莱特B.格罗皮乌斯C.密斯D.柯布西埃12.可口可乐标志及饮料瓶的设计是______20世纪30年代的成功之作。
( a )A.罗维B.提革C.盖兹D.厄尔13.德国设计界被人称为“设计怪杰”的是( )A.柯伦波B.乔治亚罗C.克拉尼D.索德萨斯14.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出版的______一书成了后现代主义最早的宣言。
( )A.《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B.《后现代建筑的宣言》C.《向拉拉斯加学习》D.《地平线》15.法国著名设计师______是简约主义的代表人物。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发展第3节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层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2023广东茂名质量检测]德国鲁尔区经历了工业革命的兴盛期—替代能源冲击的衰退期—产业转型的复兴期三个阶段。
埃森市是鲁尔区的转型代表,关税同盟矿区为其中最重要的地标,是鲁尔区从兴盛到衰退再到转型的缩影,开创了一条“工业文化之路”,成为世界上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的典范。
下图为埃森市地理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埃森市产业转型复兴阶段( )A.摒弃传统产业,优化工业布局B.建设商业中心,提高生活质量C.拆除工业厂矿,治理环境污染D.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2.埃森市产业转型中,保留工业遗产,对城市的主要影响是( )A.延续城市文化记忆B.改变城市内部结构C.提高了城市化水平D.扩大城市用地规模[2023重庆沙坪坝重点中学联考]在中国,收缩型城市的最重要指标是人口流失。
一般常住人口连续3年以上持续流失且缺乏回流的城市,均被称为收缩型城市。
下图为我国辽宁省收缩型城市分布图。
据此完成3~4题。
3.辽宁省收缩型城市大多属于( )A.旅游立市的城市B.生态立市的城市C.资源枯竭型城市D.轻工业发达城市4.辽宁省收缩型城市的发展方向是( )①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经济②发展地铁、高架交通,完善基础设施③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资金与产业④扩大城市用地规模,降低商品房价格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采掘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目前我国93%的能源、80%的工业原料、70%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采掘业产品。
辽源市是以煤炭资源为依托兴起的城市,煤矿采掘业曾是主导产业之一,但近年来其采掘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呈明显下降态势。
据此完成5~7题。
5.下列与辽源市产业结构相似的城市是( )A.拉萨B.广州C.武汉D.太原6.近年来辽源市煤炭采掘业比重下降的原因是( )A.我国煤炭进口量显著增加B.煤炭市场严重萎缩C.当地煤炭生产进入衰退期D.采掘设备老化严重7.下列措施有利于当前辽源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是( )A.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新兴产业B.增加煤炭开采数量,提高其市场占有率C.提高煤炭价格,促进经济发展D.关停所有高耗能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8.[2023湖南长郡中学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2008年12月21日鲁尔区最后一座黑煤煤矿关闭,标志着一个时代、一个产业成为历史。
在再度振兴过程中,鲁尔区开创了一条“工业文化之路”,成为世界上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的典范。
下图为“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鲁尔区的工业遗产主要有()A. 石化厂、核反应堆B. 炼焦厂、大型机床C. 纺织厂、海运码头D. 铁矿井、炼钢高炉2. “工业文化之路”反映了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A. 改造传统产业,优化工业布局B.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C. 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生态管理D. 重视环境保护,提高生活质量3. 与清除后新建相比,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意义()①改变工业布局不合理现状②有效保护城市的文化脉络③有效降低区域改造的成本④延续市民原有的城市记忆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1. B 2. B 3. C〖解析〗〖1题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可知,鲁尔区的煤炭资源充足,煤炭化学工业较多,有炼焦厂分布,以钢铁机械工业为主,有大型机床厂,B正确;鲁尔区的石油资源匮乏,石化企业较少,鲁尔区为传统工业区,核工业较少,A错误;鲁尔区的纺织工业较差,鲁尔区不临海,海运较差,C错误;鲁尔区的铁矿资源匮乏,典型的炼钢高炉不在区内,D错误。
所以选B。
〖2题详析〗“工业文化之路”没有反映工业布局的相关信息,A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工业文化之路”发展旅游业,体现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B正确;“工业文化之路”没有反应治理环境污染以及重视环境保护的相关信息,CD错误。
所以选B。
〖3题详析〗发展工业遗产旅游,没有改变工业布局,①错误;与清除后新建相比,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可以传承城市的工业文化,有效保护城市的文化脉络,延续市民原有的城市记忆,②④正确;与清除后新建相比,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可以有效减少拆除和重新建设的成本,降低区域改造的成本,③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热点工业时代的象征:鲁尔和南威尔士的工业遗产与文化身份认同[德]斯蒂芬·伯格摘要:从19世纪开始,德国鲁尔与英国南威尔士都是世界著名的重工业区,在本国政治、经济体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重工业生产所带动的区域移民与城市化繁极一时。
20世纪末期,二者因资源枯竭和新能源经济的挑战等问题而被迫转型。
鲁尔与威尔士在处置、利用工业遗产,重建区域经济和居民文化身份认同感等方面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对本地区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前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鲁尔南威尔士工业遗产身份认同中图分类号:C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34X(2017)01-0089-14坐落在爱森煤炭焦化厂(Zeche Zollverein)的崭新的鲁尔博物馆于2010年初对外开放,恰值欧洲之都的欢庆时刻。
在博物馆的陈列名录中,北莱因-威斯特伐利亚的前首相尤尔根·路特斯写下了如是致辞:鲁尔地区的人民,皆因移民而来。
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当前,他们都以其容忍、大气、乐观的性格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举世闻名。
历史告诉我们:认知未来的挑战方能有备无患,操控挑战。
为此,人民需要在当今世界上有所定位,并掌握历史知识。
鲁尔博物馆正是以一种现代的理念提供了这种展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平台。
①名录本身以博物馆历史及其历届前任为开篇,同样也强调了历史与身份认同的关系:作为区域的记忆,博物馆想引领当地人民的记忆空间,以一种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向今天的参观者提供一个由近及远的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场景。
它想展示鲁尔人在过去、现在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感,并让参观者对鲁尔未来的发展定位投以惊鸿一瞥。
②历史与身份认同的关系在南威尔士罗德矿业遗产的几个主体公园中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在此,前煤矿主贝恩·瑞思(Bryn Rees)曾向参观者如是讲述:作者简介:斯蒂芬·伯格,牛津大学博士,德国鲁尔大学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史、历史文献编撰学。
①Jurgen Rutlgers,“Grusswork,”in:Ulrich Borsdorf,Helnrich Theodor Grutter(eds.),Ruhr Museum:Naltur.Kultur,Geschich-te.Essen:Klartext,2010,p.9.②Jurgen Rutlgers,“Grusswork,”in:Ulrich Borsdorf,Helnrich Theodor Grutter(eds.),Ruhr Museum:Naltur.Kultur,Ge⁃schichte.Essen:Klartext,2010,9,p.18.2017·01我曾听一些已故的工人在世时谈论他们的矿井。
很难说清,但是,的确是在罗德这里,大矿井主宰了人们的生活。
你们现在所见的地方,就是在一战之前,我出生的时候,这两个山谷间差不多有60个矿井同时开工,足有4000人在矿区干活。
在莱维斯摩铁尔,我们有5个传动轴同时工作。
如果算上整个南威尔士,当时有近25万矿工不分昼夜地乘坐小火车爬进山谷抵达操作台。
在卡的夫、巴里乃至全世界皆如此。
罗德是举世闻名的市区,像磁石一样吸引人。
在那之前的1920年代早期,罗德有近168,000人生活在这两座山谷之间,非常拥挤。
而仅仅在70年前,即我祖父出生的1850年代,这里只有1000人。
我猜想,自始至终,我们能幸存下来,在某种方式上是因为我们采到了煤,煤使我们成为一个社区。
我们像所有人一样以出名的儿女为荣,但却是普通人真正给了我们活下去的支撑。
普通人?是的,他们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①以上引言皆是人们对前重工业区深思熟虑的肺腑之言。
这些重工业区是证实工业遗产、身份认同和政治之间紧密关系的力证。
南威尔士的历史学家戴·史密斯试图用“心灵”(mind)一词来替掉“景观”(landscape)一词的前半部分“土地”,从而派生出“心灵景观”(mindscape)的新词,并以此来概括人类与某种特殊景观、区域和地点的联系。
这种心灵景观是由特定区域内的物理、地理特性所决定的,但也受文化、想象和建筑的影响。
②笔者想在本文中论述的就是工业遗产在构建鲁尔和南威尔士地区文化身份认同的过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通过勾勒19世纪晚期至今的两个地区心灵景观的框架来表述一些关于工业遗产与地域、民族、跨民族的三层身份之间交互关系的猜想。
在开始表述之前,我想可能比较适合的是,至少要指出遗产当然不能受限于身份认同;鲁尔地区的遗产名录中涉及了许多娱乐的项目,遗产产业的崛起在旅游业的兴趣与利润的驱使下,显然与过去的市场和商业紧密相连。
③后者无疑在鲁尔地区表现得十分强烈,每年成百上千的参观者都到鲁尔地区参观星罗棋布的各种工业遗产址。
而有关南威尔士的讨论则主要围绕罗德遗产公园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大矿井”的创造展开,其中将旅游业带入南威尔士后工业景区的主张非常多。
人们希望以此能够满足工业区经济的更新换代需求。
工业博物馆不仅为当地人提供了直接的就业机会,也像爱森煤炭焦化厂一样,展示并提供了新的工业文化中心,自然而然地就帮助地方经济达到了更新换代的目标。
④我们认识到工业遗产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利用手段。
然而,本文的重点是试图以工业遗产分别为鲁尔和南威尔士区提供文化身份的认同。
鲁尔地区的心灵景观——从矿业时代的德国至今天在1933年以前,鲁尔地区以清晰明朗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著称,不允许其生成统一的“心灵景观”。
这些环境中的每一个因素都缔造了其自己的鲁尔旧影的视角,这些视角直接发展成了当今社①Notes of the Author Taken by the Author from a Visit to the Rhondda Heritage Park,26April2003.②Dal Smith,Aneurin Bevan and the World of South Wales,Cardiff:University of Wales Press,1993,pp.92-93.③Priscilla Boniface,Peter J.Fowler,Heritage and Tourism in the Global Village,Lodon:Routledge,1993.④Bella Dicks,“Regeneration Versus Representation in the Rhondda:The Story of the Rhondda Heritage Park,”ContemporaryWales9,1996,p.57.工业时代的象征:鲁尔和南威尔士的工业遗产与文化身份认同会关于未来的高度多样化的思想。
我们能一目了然地区分天主教徒、社会民主党、共产党、波兰人和国家“心灵景观”的抗议者吗?①更何况是在鲁尔这样的极端环境中,外部对鲁尔的看法几乎全是否定的。
鲁尔获得了德国的“荒凉的西部”之名,印象中就是一个满是煤灰和蒸汽的、没有秩序的脏乱地区。
这样的否定使之很难再在鲁尔地区建立积极正面的区域形象。
对此,人们对只在国家社会主义的领导下才企图去伪造的一个更统一、更正面的鲁尔的“心灵景观”颇有争议。
环境的破坏和政府构建一个种族上被定义为“民族共同体”的企图使鲁尔需要一个新的文化身份认同。
在威尔海默·布赖波尔(Wilhelm Brepohl)的“鲁尔人”思想的影响下,国家社会主义者积极宣传基于鲁尔地区长期移民史上出现的种族化的民族认同思想,提出在这个移民进程中,有一个特别种类的人,鲁尔人已经出现了。
②鲁尔人的概念一直存续到战后和后国家社会主义时期,除去了种族主义的内涵,它只为鲁尔所缺少的身份认同和道德重建服务,当时鲁尔地区还残存着一些“民族共同体”为中心的信条。
在概念上,鲁尔人思想上不太强调阶级问题,适于海尔默特·斯盖尔斯基的德国著名思想,即代表一个“社会同水平线上的中产阶级”。
然而,社会阶级的设想与德国社会越来越远,特别是当人们把他们限定在工作世界里的时间越来越少,而在消费世界里的时间越来越多的时候。
这是一种钝化鲁尔工人环境的阶级边缘思想,给工业遗产一个去政治化的辛勤工作和任劳任怨的框架,最终导致每个元素都在被重新评价。
③1933年以前的尖锐分化和极端环境时期在1945年之后并未重现,因此并不能使鲁尔地区更多整齐划一的心灵景观处于危险境地。
这种心灵景观在国家社会主义统治下出现并持续到战后时期,像凤凰涅槃一般从烟灰中腾起。
鲁尔在有限的时间里,在德国的工业机房里,成为欧洲一体化的煤炭与钢铁工业的象征和欧共体早期史的中心。
鲁尔再次成为密集移民的焦点,来自欧洲中东部、东部的被清洗过的多种族的德国人以及来自苏占区和民主德国的政治、经济难民,还有后来来自南欧的定居在鲁尔地区的所谓的“客居工人”,开始在此寻找工作和新的生活。
④基于此,鲁尔人的概念一直长期被用于移民的代名词,基本上是指植根于工人阶级的、政治上被社会民主党所剥削的人群。
社会民主党在鲁尔的政治运气似乎一直在势不可挡地高涨,至1970年前,这里一直被视为传统的社会民主党的壁垒,而那种运气在1945年以前从来未出现过。
⑤然而,在1970年代以前,鲁尔地区工业产能下滑的现象非常明显。
⑥事实上,煤炭危机最远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晚期。
社会民主党在1970年代以前,已经在整个鲁尔地区建立了坚实的市政势①S.H.F.Hickey,Workers in Imperial Germany:the Miners of the Ruhr,Oxford,1985.②Stefan Goch,“Wege und Abwege der Sozialwissenschaft:Whilhelm Brepohis industrielle Volkskund,”Mitteilungsblatt des In⁃stituts für soziale Bewegungen26,2001,pp.139-176.③Stefan Goch,“‘Der Ruhrgebleter’:überlegungen zur Enstehung und Entwicklung regionalen Bewusstseins im Ruhrgebiet,”Westfdlische Forschungen47,1997,pp.613-615.④Mark Roseman,Recasting the Ruhr,1945-1958:Manpower,Economic Recovery and Labour Relations,Oxford:Berg Press,1922.⑤Karl Rohe,“Vom sozialdeokratischen Armenhaus zur Wagenburg der SPD:Politischer Strukturwandel in einer Industieregionnach dem zweiten Weltkrieg”Geschichte und Gesellschaft13,1987,pp.508-531.⑥Stefan Goch,“Betterment without Airs:Social,Cultural and 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the De-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Ruhr,”in:Bert Altena,Marcel van der Linden(eds.),De-industrialization:Social,Cultural and Political Aspects,supple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ocial History47,2002,pp.87-112.2017·01力,在长期监管社会结构变革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