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3地球的运动规律讲学案(含解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01-地球的运动规律-教案(新课标通用)(word文档)
专题01 地球的运动规律考情解读:(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侧重于考查地球宇宙环境的探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方时、区时、日界线、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变化及四季的变化等主干知识。
(2)从命题形式看,有两大规律:一是直接以光照图或结合区域地理知识来考查,二是以社会热点问题或现实生活情景作为试题的素材来进行试题设计。
(3)从能力要求看,本讲侧重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读图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计算能力等。
2018复习中注意:①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各种图形对基本原理、规律进行阐释。
②能够进行知识迁移,解决问题,特别是结合时事新闻进行地方时、区时和时区的计算以及季节的判断。
③注重原理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相关计算等问题。
重点知识梳理:一、地球及其运动规律中的“对称”法则探究地球的球体形状决定了其有多方面的对称性表现及地理意义,主要表现见下表:【特别提醒】(1)对称中心是以点为中心的对称,对称轴是以线为中心的对称。
对称中心的示意顺时针旋转180°和不旋转是完全重合的。
(2)明确对称的要素、特征,是分析具体问题的关键。
二、方向的判断与纬度高低的判定1.方向的判断赤道到两极的纬度的大小。
(2)明确确定方向的方法,知道经纬线(度)的作用并通过生活经验加以落实尤为重要。
(3)关键——建立空间概念,把握经纬网的作用和意义。
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及其变化之间的关系(1)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地区白昼越长,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另一半球情况相反。
(2)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白昼变长,黑夜变短。
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2.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关系的易错分析(1)易错点:认为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都增大。
高考第二轮复习 地球运动导学案
高考第二轮复习地球运动导学案注意:结合以下问题,思考分析,如能对该问题准确作答,说明此知识点的掌握基本到位;如不能准确清晰作答,说明掌握理解存在问题,需回归课本及资料,弥补遗漏,并进行针对性训练!1.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分布规律)?2.什么是晨昏线?如何判断晨昏线?什么是日界线,有什么特点?3.地球自转公转的意义是什么?4.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方位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什么?5.什么是黄赤交角?他的变化会引起哪些变化?6.太阳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时间之间的关系分别是什么?7.判断季节的依据有哪些?8.判断维度高低的依据有哪些?9.如何确定太阳的直射点经纬度?10.卫星发射基地的选址考虑哪些因素?一、地球运动及相关地理现象时空规律总结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冬季(北半球) 夏季(北半球)地球自转绕地轴旋转形成赤道面,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地轴穿过的北极地区背向太阳,北半球受热少地轴穿过的北极地区朝向太阳,北半球受热多地球公转形成公转轨道面(黄道面),太阳位于近圆形轨道的一个焦点上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冬半年较短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夏半年较长晨昏线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均为零,把全球分为昼夜两半球,大气散射导致昼半球实际范围大于夜半球,随地球自转,晨昏线西移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昏线随纬度增大而西偏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西偏,昏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正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12月22日左右,6月22日左右,午太阳高度南北两侧递减,且等距离南北对称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昼夜长短太阳直射哪个球,哪个半球昼就长,并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日出方位太阳总是东升西落,北半球太阳轨迹在南天空,南半球太阳轨迹在北天空东南出,西南落。
《地球的运动》复习教案
“地球的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说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方向、周期和速度)
2. 观察二分二至日图,归纳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3. 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4. 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二、教学重点
1. 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2. 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三、教学难点
1. 学会计算地方时和区时
2. 归纳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ipad教学(网上自主学习+ 课堂互助探究)
教学资源:PPT课件;视频文件;复习学案(分为课前和课上)
五、教学过程
组讨论、
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并展示交流。
3、课堂检测网上完成,交流展示上完成课堂检测,然后展示交流
环节三
课
后
讨
论讨论话题:
能够运用今天所学
习的知识,从地理视
角解释生活中的一
些地理现象(比如楼
间距大小、房屋坐北
朝南、影子长短变化
等)
课下用ipad进
行网上讨论
培养学生养成
用地理思维分析
问题的好习惯
PPT
六、板书设计。
2017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案:1.3地球运动 第1课时 Word版含解析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2.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3.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二、能力目标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教学媒体教具】投影片、投影仪、吹塑圆片一个(圆片上系一红绳)、地球仪、彩色墨水、滴管、椭球仪、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纸模型。
教学过程【设疑引入】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是否相等呢?【学生回答】是【总结讲解】我认为这种说法要辨证的去对待,若位于赤道地区,说法很科学,但对于我们这个地区而言却不是很科学,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并不完全相等。
这些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运动造成的,这节课我们就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过渡】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形式,下面我们逐一学习。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1.方向【提问】教室的东西南北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教师转动地球仪。
【提问】描述自转的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转换地球仪的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方观察转动的地球仪。
【提问】描述从北极看和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状态。
【学生回答】略。
【板书】记忆方法:右手——四指半握,大拇指代表地轴指向北极星,四指为自转方向【提问】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学生回答】略。
【提问】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学生回答】略。
【过渡】 刚才同学回答的很好,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随观测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
我们一般以太阳和天空中的恒星为参照物,相应的周期我们分别称之为太阳日和恒星日。
高三地理复习-地球运动教案
高三地理复习-地球运动教案高三地理复习-地球运动知识梳理及经典例题[知识梳理]一、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和周期、速度1、方向①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南极注意:经纬线形状、极点、赤道和旋转方向。
②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2、周期:①自传:地球自转一周(360º)所需的时间。
1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
1太阳日为24小时。
恒星日:需要人为规定一个参照点――宇宙中的任一颗恒星都可以。
地球自转一周后,因公转离开原地,E1到E2是地球一天中公转的弧长,但是,此弧长与地球到恒星的距离之比几乎为零,地球公转已被忽略,故三颗恒星对地球而言实为一颗恒星。
E1P到E2P地球自转360º,时间为23时56分4秒。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即地球从E1到E2没有完成以太阳为参照物的周期运动,至E3P点才再次与太阳重合,就地球自转而言,旋转了360°59”,称一个太阳日周期为24小时。
太阳日是生活周期,古人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②公转:轨道――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每年的365天是回归年的近似值,一年扔掉近6小时,故4年一润,闰年为366天。
(太阳周年运动为参照)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以恒星为参照物)3.速度①地球自转:线速度:单位时间走过的线长。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向高纬递减,两极为零。
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1670km/h × cos α°角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
旋转体速度快慢的计量值。
地球各地角速度相等,15°/小时,两极为零。
②地球公转速度(1)公转角速度:绕日公转一周360°,需时一年,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03-地球的运动
h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03地球的运动【考纲解读】1、掌握地球运动及相关地理现象时空规律2、会判读各种光照图【基础回顾】1.此时广州 ( )A .昼长夜短B .炎热多雨C .东北风盛行D .风高物燥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B .亚洲高压强大C .南极上空极光艳丽D .地中海天气晴朗 3、正午太阳高度与建筑物的采光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前一幢楼在太阳最低时不挡住后一幢楼的阳光(如图七,在北半球纬度为φ,楼高为h,若冬至日的太阳也能照到一楼,则全年一楼阳光充足) 。
在充分考虑土地的利用面积和采光良好的情况下, 两幢楼之间的最适合距离是L=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假如黄赤交角变大,对北半球的开发商来说,由于冬至日的阳光更低,所以楼间距要扩大,相应的利润也会减少。
二、光照图的综合判读及应用判读光照图的基本思路:(1)提取空间信息——定位①确定南北极点:若为侧视图或圆柱投影图,通常是北极点在上,南极点在下;若为极地俯视图,可根据“北逆南顺”确定极点;若为立体图,一般也是北极点在上,南极点在下,如有自转方向,应据其判断极点。
②确定东西经: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度数依次增大的为东经度,依次减小的为西经度。
③确定自转方向:若为侧视图或圆柱投影图,左西右东,自西向东自转;若为极地俯视图,可根据“北逆南顺”确定自转方向;若为立体图,一般也是左西右东,自西向东自转。
若标注经度,则要根据经度变化规律判断自转方向:东经度数的递增方向或西经度数的递减方向为自转方向。
以上三点可以互相验证。
已知其中一点可以判断其他两点。
(2)提取时间信息——定时日照图上的时间信息往往是隐藏着的,需要同学们“挖掘”,关键在于找出并确定太阳光照图上重要的七个时间点,如右图所示:(3)综合运用与地方时相关的运用:计算地方时、区时、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间,确定日界线和日期。
与季节相关的运用:地球的公转速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及变化;昼夜长短的分布及变化;气压分布、某地的气候特征、天气现象;季风洋流流向;河流汛期、河流入海口的盐度;植被的生长状况;动物迁徙;农业的生产过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极地科考时间等。
(新课标)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第2讲地球的运动规律课件
【答题技法】 1.地方时计算的一般步骤:
2.日期范围和比值的计算: 日期范围的计算可以巧妙利用180°的地方时进行快速 计算,具体方法是:180°是几点,新一天就占几个小时 的空间。同样,新一天占几个小时,180°经线上就是几 点。
【题组通关】 1.(2016·江苏地理)下图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市分布 图。下列时间点中至少有4个城市该主题公园都在开放 的是 ( )
第二步:析设问,抓关键。 关键词“当地时间”:读图可以看出M国(摩洛哥)大部 分国土在零时区,应该是采用零时区时间,总部在中国, 采用东八区时间,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_8_小时,四个 时段加8小时换算成北京时间,仍在工作时段的是 8:00~9:00。
【答案】 A
【母题拓展变式】 1.2016年1月25日,M国北部海域发生6.1级地震,其原因 可能是 ( ) A.M国位于板块交界处 B.M国气候炎热 C.M国所处纬度较低 D.M国地质条件复杂 【解析】选A。该国位于非洲西北部,地中海附近,地处 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发生。
第2讲 地球的运动规律
【体系构建】
答案速填: ①太阳活动 ②地方时差 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⑤季节变化
【主干自查】 1.说出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提示:(1)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 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 (2)天气:晴天云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日 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多。 (3)纬度: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单位面积上获 得的太阳辐射越多。
2016年9月4日15:00(北京时间)G20峰会在杭州开 幕,会议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 经济”,至9月5日结束。据此回答3、4题。 3.G20峰会开幕时伦敦当地的区时为 ( ) A.9月4日23:00 B.9月4日22:00 C.9月4日7:00 D.9月4日8:00
{高考备考题}《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班级 姓名 组 号【学习目标】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2.能够理解和说明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重点】: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识图法。
【学习过程】: 1. 运动的两种形式 2. 二分二至日(以北半球为例):写出A 、B 、C 、D 四点的相关特征。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位置季节及 月份 昼夜长短 A 秋分 9.23 赤道 9月,秋季 昼夜平分 B 冬至 12.22 南回归线 12月,冬季 昼短夜长 C 春分 3.21 赤道 3月,春季 昼夜平分 D 夏至6.22北回归线6月,夏季昼长夜短公转示意图3.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春分—夏至,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渐长夜渐短 ,春分日昼夜状况: 昼夜平分 夏至—秋分,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渐短夜渐长 ,夏至日昼夜状况: 昼长夜短 秋分—冬至,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渐短夜渐长 ,秋分日昼夜状况: 昼夜平分 冬至—次年春分,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渐长夜渐短 ,冬至日昼夜状况: 昼短夜长 赤道上永远昼夜 平分 。
夏至日,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 极昼 现象,南极圈及以南地区出现 极夜 现象;冬至日,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 极夜 现象,南极圈及以南地区出现 极昼 现象。
4.北半球中纬度四季的划分(南半球刚好相反):方向 周期 意义自转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一天 昼夜更替,时间差异,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公转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一年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春季— 3.4.5 月;夏季— 6.7.8 月;秋季—9.10.11 月;冬季—12.1.2 月;5.五带及其划分(1)五带的特点及划分依据:依据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2)参考五带示意图,填写下列表格:五带示意图五个热量带纬度范围极昼极夜四季变化A北寒带66.5°N~90°有无N无有B北温带23.5°N~66.5°NC热带23.5°S~23.5°无无N无有D南温带23.5°S~66.5°S有无E南寒带66.5°S~90°S。
《地球的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地球的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地球的运动”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意义。
自转和公转分别从方向、周期和速度等方面来说明地球运动的规律,它们是地球运动的本质属性。
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是地球科学重要的理论基础,并为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奠定了基础。
而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地球运动(公转)的地理意义产生的基础,也是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承前启后的“桥梁”。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是地球运动的结果,也是四季和五带形成的原因,还对后面第二章大气环境中有关气候知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地球运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考点所在,因而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
对于地球运动内容的理解,要涉及到数学及物理上的相关知识,而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而这部分小知识点又比较多,如晨昏线、方向判断、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等。
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老师来说,地球的运动部分无疑都是高一乃至整个高中教学中的难点。
很多学生只要一提到地球运动就头疼,总是觉得难,有些内容总是搞不清楚,就像永远过不去的坎,甚至一直要持续到高考结束。
作为复习课,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这些知识融汇贯通,使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充分掌握并能达到熟练运用,则是我们教学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课标对该内容的教学要求:1、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二、学生分析高一8班是我们学校的重点班,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扎实的基础知识,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知识基础,再加上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应该问题不大。
但因学生之间个体差异,对于地方时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等方面内容,虽有一定感性认识,但理性的认识很少。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规律 学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学案一、学习目标:1、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中心、自转一周的时间、产生现象2、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中心、公转一周的时间、产生现象3、重点:地球公转的特点4、难点:四季的形成和变化5、五带的划分与界线二、自学指导:一)地球自转:结合下面1—6题,阅读课文P9—10(10分钟)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小时,也就是天。
2.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的原因:一是地球是;二是地球。
3.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的。
4.由于地球是一个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
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
5.地球的自转,产生了现象。
6.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所以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我国东面的日本要比我们(早、晚)见到太阳,所以时间比我们要(早、晚)。
二)地球公转:结合下面7—15题,阅读课文P11—12(10分钟)7.地球绕运动叫地球的公转。
8.公转的方向是自向,公转的周期是。
公转轨道是一个圆。
9.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是公转轨道平面与地轴总保持度夹角,北极总是指向附近。
10.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现象,南北半球季节。
11.人们根据太阳的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五个温度带:带、带、带、带和带。
12.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是,在北半球称,度数为。
13.极昼极夜现象出现在带。
14.热带与南温带之间的分界线叫,是的最南界线。
15.北半球夏至日阳光直射在纬线,此时北半球离地白昼时间,大部分地方正午太阳高度,地面得到太阳的光热。
一年之中,太阳直射点在和之间来回移动,太阳垂直照射的最北界线称,最南界线称。
三)自学检测:选择正确答案1.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现象是因为( )。
A.太阳和星星都绕着地球转 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
A.昼夜更替 B.四季变化 C.昼夜长短变化 D.太阳高度3.关于昼夜更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01-地球的运动规律-教案(新课标通用)(word文档)-精选教学文档
专题01 地球的运动规律考情解读:(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侧重于考查地球宇宙环境的探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方时、区时、日界线、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变化及四季的变化等主干知识。
(2)从命题形式看,有两大规律:一是直接以光照图或结合区域地理知识来考查,二是以社会热点问题或现实生活情景作为试题的素材来进行试题设计。
(3)从能力要求看,本讲侧重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读图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计算能力等。
2019复习中注意:①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各种图形对基本原理、规律进行阐释。
②能够进行知识迁移,解决问题,特别是结合时事新闻进行地方时、区时和时区的计算以及季节的判断。
③注重原理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相关计算等问题。
重点知识梳理:一、地球及其运动规律中的“对称”法则探究地球的球体形状决定了其有多方面的对称性表现及地理意义,主要表现见下表:【特别提醒】(1)对称中心是以点为中心的对称,对称轴是以线为中心的对称。
对称中心的示意顺时针旋转180°和不旋转是完全重合的。
(2)明确对称的要素、特征,是分析具体问题的关键。
二、方向的判断与纬度高低的判定1.方向的判断【特别提醒】(1)方向是指以某一地理事物为中心,其他地理事物相对中心事物的空间方位;纬度高低指从赤道到两极的纬度的大小。
(2)明确确定方向的方法,知道经纬线(度)的作用并通过生活经验加以落实尤为重要。
(3)关键——建立空间概念,把握经纬网的作用和意义。
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及其变化之间的关系(1)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地区白昼越长,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另一半球情况相反。
(2)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白昼变长,黑夜变短。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地球和地球运动》教案
201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地球和地球运动》教案【专题要点】1、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2、利用经纬网判断方向3、把握三个关系:太阳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时间的关系。
4、认准三条线:晨昏线;日界线;0时经线。
5、掌握两种计算:地方时与区时计算;昼夜长短与日出和日落的计算。
6、运用四个点;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与经线的交点、与某纬线的切点。
【考纲要求】1.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时区的划分及日界线2.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识别经纬线、经纬度、两极、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本初子午线;依地图上所给时区和日界线,推算出两地的时区、区时及日期。
【知识网络】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位置地球的内部结构:(自己绘图)公转周期规律划分依据、软流层位置地球公转概况:方向公转自转方向地球上有生命的原因周期、速度、近远日点太阳系太阳地球地球运动太阳活动:在太阳外部的位置地球自转(自己绘图)、周期、影响①概况:方向、周期、速度②意义:昼夜更替-晨昏线的知识、作用地方时--计算方法地转偏向力①时、空变化规律②昼长的几种计算方法③太阳周日视运动图的判读基本规律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四季、五带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会绘图会绘图①时、空变化规律如何划分?②计算公式及其用途③等太阳高度图的判读【教法指引】以经纬网为载体,综合考查区域定位、比例尺及距离的计算。
以光照图为载体,考查有关地方时、区时、国际标准时间的计算;考查昼夜长短、日出与日落时间的计算。
结合热点考查宇宙的探测和宇宙资源的开发,结合重要的天文现象考查各类天体的特征和太阳系的有关知识【典例精析】例1(2008年上海卷)17、“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
读图回答问题。
(9分)(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期是___________.(2).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___________地。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地球运动 微专题3 太阳高度与方位学案
微专题3 太阳高度与方位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节次考试内容加试要求地球的运动(1)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2)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3)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1)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c折线所示.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a折线所示.③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b折线所示。
④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⑤对称规律: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季节变化规律①北半球夏至日错误!②北半球冬至日错误!③春、秋分日:赤道上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及分布特点①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23。
5°增大到47°),赤道上为23。
5°,回归线上为47°。
②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7°)。
③极圈以内地区: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7°减小到23.5°),极圈上为47°,极点上为23.5°.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α±β|观测点和太阳直射点同在北(南)半球,取减号;分属于南北不同半球,取加号.例: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C点(23.5°S)正午太阳高度是H C=90°-BC=90°-(10°+23.5°)=56.5°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是H A=90°-AB=90°-(40°-10°)=60°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完整word)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地球的运动课件学案+专题训练(含解析)(1)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为东南亚部分区域略图。
该区域火山众多,火山活动频繁,火山喷发往往会将大量的气体和火山灰喷入大气。
图2是正午太阳光线与直立杆子位置关系示意图。
某经线上①②两地秋分日测得:α为5°,β为7°。
图1计算①②两地间经线长度。
若测量在北京时间12时40分进行,计算两地的地理坐标,并判定两地是否在图示区域内。
解析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①地太阳光线从北侧照射过来,说明①地位于赤道以南,根据β为7°,可以推算出①地正午太阳高度为83°,进而计算出①地位于7°S;②地太阳光线从南侧照射过来,说明②地位于赤道以北,根据α为5°,可以推算出②的正午太阳高度为85°,进而计算出②地的纬度5°N;根据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1 km可知,①②两地相差1 332千米。
北京时间为120°E经线的地方时,当该地为12时时,与北京时间相差40分钟,经度相差10°,根据东早西晚的计算原则可知,该地经度应该为110°E,所以①地地理坐标为(110°E,7°S);②地地理坐标为(110°E,5°N);然后根据图示经纬度范围可知,①地在该区域,②地不在该区域。
答案 1 332千米。
①地(110°E,7°S),位于图示区域;②地(110°E,5°N),不在图示区域。
2.(2017·11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浙江省内选择甲(30°N,120°E)、乙(28°N,120°E)两地进行天文观测。
北京时间2017年9月25日17时,微信开机画面更换成我国风云四号气象卫星于北京时间6月7日13时拍摄的地球照片,右图为微信开机画面更换时刻的昼夜状况,阴影部分为夜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3 地球的运动规律(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侧重于考查地球宇宙环境的探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方时、区时、日界线、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变化及四季的变化等主干知识。
(2)从命题形式看,有两大规律:一是直接以光照图或结合区域地理知识来考查,二是以社会热点问题或现实生活情景作为试题的素材来进行试题设计。
(3)从能力要求看,本讲侧重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读图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计算能力等。
2017复习中注意:①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各种图形对基本原理、规律进行阐释。
②能够进行知识迁移,解决问题,特别是结合时事新闻进行地方时、区时和时区的计算以及季节的判断。
③注重原理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相关计算等问题。
一、地球及其运动规律中的“对称”法则探究地球的球体形状决定了其有多方面的对称性表现及地理意义,主要表现见下表:对称中心对称要素特征地理意义地心对跖点两点分属南北半球,纬度数相等;经度数互补且分属东、西经度①两点线速度和角速度相等;②一点的昼长与另一点的夜长相等;③两点的季节往往相反赤道纬线(度) 两点分属南、北半球,纬度数相等①两点线速度和角速度相等;②一条纬线的昼长与另一条纬线的夜长相等;③两点的季节往往相反;④两点位于同一经线时,地方时相等地轴经线(度) 两条经线度数互补且分属东、西经度①两经线分属于东西半球;②两条经线的昼夜变化趋向相同春分日(或秋分日) 时间距离春分日(或秋分日)的时间天数相同以春分日(或秋分日)为对称分布的两日,一日的昼长等于另一日的夜长,昼夜长短的变化相反夏至日(或冬至日) 时间距离夏至日(或冬至日)的时间天数相同①同一半球以夏至日(或冬至日)为对称分布的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相同;②同一半球以夏至日(或冬至日)为对称分布的两日的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相反【特别提醒】(1)对称中心是以点为中心的对称,对称轴是以线为中心的对称。
对称中心的示意顺时针旋转180°和不旋转是完全重合的。
(2)明确对称的要素、特征,是分析具体问题的关键。
二、方向的判断与纬度高低的判定1.方向的判断作物,也可反推出它所处纬度的高低赤道到两极的纬度的大小。
(2)明确确定方向的方法,知道经纬线(度)的作用并通过生活经验加以落实尤为重要。
(3)关键——建立空间概念,把握经纬网的作用和意义。
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及其变化之间的关系(1)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地区白昼越长,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另一半球情况相反。
(2)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白昼变长,黑夜变短。
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2.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关系的易错分析(1)易错点:认为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都增大。
(2)出错原因:不能正确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3)备考建议: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纬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因而太阳直射点向该点(而不是该点所在的半球)移动,两者的纬差减小,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太阳直射点远离该点,两者的纬差增大,正午太阳高度减小。
3.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1)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全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其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小于46°52′。
如图中的A。
(2)回归线上:全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其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等于46°52′。
如图中的B。
(3)回归线至极圈之间的地区:全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其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等于46°52′。
如图中的C。
4.太阳日出、日落方位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1)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
(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3)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4)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太阳从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太阳从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四、晨昏线的应用和光照图的判读技巧1.晨昏线的应用角度分析(1)确定时间:利用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确定出交点的时间为6时或18时;利用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确定出切点的时间为0时或12时;然后利用确定出的时间,结合题目中的其他信息进行计算。
(2)确定日期(或季节):利用晨昏线与经线是否重合来确定日期或季节。
当两者重合时为春、秋分,当两者不重合时,再看与晨昏线相切纬线的度数,根据度数的情况来判读出日期或季节。
(3)确定太阳直射点:在利用晨昏线确定出某地的时间后,可计算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在判断出与晨昏线相切的纬度后,可判断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2.光照图的判读技巧在局部光照图或变形的光照图中,判断南、北半球,晨昏线,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日落的时间和方向及相关计算等,常以“三类点”“三条线”为突破口快速、高效地解题。
(1)“三类点”即南、北极点,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与赤道的交点。
①如果图中给出了南、北极点,那么也就知道了地球的自转方向(北逆南顺)和经度的递变规律(东经度顺着地球自转方向递增,西经度顺着地球自转方向递减)。
②知道了太阳直射点,即知道了某条经线的地方时,从而可以根据经度差计算出全球任何一点的地方时和区时,考题中通常要求计算的是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和世界标准时(零时区区时、0°经线的地方时);知道了太阳直射点,即知道了太阳直射的纬线,就可以判断出发生极昼、极夜现象的纬度(该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以及全球任何一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分布情况。
反之,根据上述信息也可以推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根据某条经线的地方时,可以判断出何地的地方时为12时,该地所在经线即太阳直射经线;根据晨昏线与某条纬线相切,可以判断太阳直射哪条纬线。
③晨昏线与赤道有两个交点,其中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据此可算出全球各地的时间。
除了二分日晨昏线过极点外,其余任何一天,晨昏线与纬线圈有两个切点,过这两个切点的经线分别为夜半球、昼半球的中线,其地方时分别为0时、12时,即分别为日期的界线和太阳直射经线。
如图:(2)“三条线”即晨线、昏线和赤道。
晨(昏)线是地球上太阳高度为0°的点的集合,在该线上可见日出(日落)现象,除了春分、秋分日该线与经线重合外,其余各日它与经线斜交(北半球冬半年,晨线在地球上呈东北—西南向分布,昏线呈西北—东南向分布;北半球夏半年相反),且离春、秋分日越远,夹角越大,到冬至、夏至日时,该线与经线圈的夹角达最大值——23°26′,故该夹角的大小是判断季节和太阳直射点位置的重要依据。
赤道是地球最长的纬线,回答有关该线上各点的地理问题时,几乎都要用到如下结论:该线上任意一点日出于6时,日落于18时,昼长为12小时;该线上经度相差1°的两点的实地距离为111千米;该线上无地转偏向力等。
【特别提醒】光照图的分析思路考点一、地球及其运动规律例1.(2015·安徽高考)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MJ/m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
读图完成第1题。
1.图中M日最接近( )A.春分日 B.夏至日C.秋分日 D.冬至日【变式探究】(2015·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地球绕太阳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 A.15° B.105°C.195 ° D.285°解析:春分日为每年3月21日前后,寒露日为每年10月8日前后,地球绕太阳公转导致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根据地球公转一周(约为365天)为360°,约为每天公转1°,则可计算出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195°。
答案:C考点二时间计算例2、(2015·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Ⅱ)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
下图示意M国的位置。
据此完成第2题。
2.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18:00作为工作时间,在M国的中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应选在当地时间的( )A.8:00~9:00 B.11:00~12:00C.14:00~15:00 D.17:00~18:00解析:选A M国国土大部分位于0°经线和10°W经线之间,主要属于中时区,与北京时间相差8个小时。
当地时间是8:00~9:00时,北京时间为16:00~17:00,都处在工作时间。
(2015·江苏高考)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
如图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3题。
3.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 )A.2月18日12时 B.2月18日20时C.2月19日4时 D.2月19日12时考点三正午太阳高度例3、(2015·重庆卷)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屿。
2014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摧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
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
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中国一架满载饮水用的飞机紧急从广州飞往马累,若北京时间12∶00出发,经4小时到达马累,机长身高为1.8m,到达时其在机场地面的身高影长接近于(tan55°≈1.43,tan65°≈2.14)()A.0.6 m B.1.2 mC.1.8 m D.2.4 m答案:B对点演练【变式探究】右图中a、b、c、d四条曲线,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状况。
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丁、乙、丙、甲B.乙、甲、丁、丙C.甲、丙、乙、丁D.甲、乙、丙、丁2.6月22日,乙地看到太阳升落的视运动轨迹示意图为( )解析:1.C 2.D 第1题,读图,a曲线6月份正午太阳高度大于12月份,一年中有两次直射现象,说明甲地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甲纬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