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练习题
【高中语文】2020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华总结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中语文】2020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华总结专题训练(含答案)科举制度【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又叫荐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过考核试用,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等。
如《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征辟】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聘用属吏。
如《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是孝顺父母、廉是办事廉正。
察举实行之初,选拔人才颇有成效,但沿用既久,弊病日生。
东汉后期,察举为世族大家所掌握,弄虚作假,浮夸勾连,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科举】古代通过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1300多年。
到明朝,科举考试从地方到中央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义,以“五经”或“四书”文句为题,阐释义理。
“五经”题须依据宋元人的注疏,“四书”题则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并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
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如《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
”“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考试,主考官由皇帝委派。
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
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的考试,会试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高考文学常识100道选择题
• B 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 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 叹。
A项汉明帝庙号为显宗,汉章帝庙号为肃宗。
•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 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 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 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皇帝的庙号。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
贬谪,放逐,如“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 贬谪到外地的官。 •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 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 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 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 “英宗”。 •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 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 “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 D.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 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 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 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 11.B、“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精练【文学文化常识选择题】附答案详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精练【文学文化常识选择题】1、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晋侯、秦伯、郑伯皆是用爵位称呼。
B.“郎中”本是君王侍从官的通称。
战国始有,秦汉沿置。
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后世以侍郎、郎中为各部要职。
C.“寡人”即“寡德之人”。
古代君王认为如果失德就会失去权位,所以谦称自己是“寡人”。
类似的谦称还有陛下、孤。
D.宗庙,是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场所。
古人把宗庙、国家视为一体,常以宗庙代指国家。
2、下列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状”,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的一种文体。
“逸事状”是“状”的一种变体。
其特点是:只记逸事,力求典型,以两三件事写人,所写详实,一般只褒不贬。
B.用于自谦的词,称为谦词,如愚、拙、鄙等;用于对他人敬意的词,称为敬词,如拜、奉、敬等。
古代君主自称孤、朕、寡人、不谷。
一般人自称臣、仆、不才等。
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一般为拙荆、贱内、山荆,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犬子、小犬。
C.“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
官职的任免升迁常用以下词语:如拜、除、征、辟、荐、举、擢、迁、谪、黜、去等。
其中,转、移、调、徙、拔擢指官职调动,“黜”与“罢、免、解、夺”都是免去官职。
D.公侯伯子男是自从周朝就开始沿袭的古代爵位(官位),天子以下,公爵最大,侯爵其次,伯爵再次,子爵跟上,男爵最小。
《郑伯克段于鄢》的“郑伯”的“伯”就是爵位。
3、下列各句文化常识中,有错误的一句是()A.秦汉时代,姓氏合二为一,而一般的老百姓只有名,不配有氏。
B.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C.万乘:兵车万辆。
表示军事力量强大。
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D.投笔:投笔从军。
后人把班固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2020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100题
2020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100题1.下列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仲秋,指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采用的是序数纪月法,一年分四季,一季为三个月,分别称孟、仲、季。
B.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C.古代表示官职调动的词很多,如:迁,调动官职,一般指降职;徙,一般的调动官职;改,改任官职;出,京官外调;乞骸骨,表请求退职;致仕,表出任官职。
D.晦朔,月亮的盈缺。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天。
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晋侯、秦伯围郑”和“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侯”均指侯爵。
B.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音悲凉。
C.古代在人的称谓上,有尊称,如君、公、仆、足下、陛下等;有谦称,如寡人;有贱称,如“竖子”。
D.旧时兄弟按伯、仲、叔、季排列。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中“季父”就是幺叔或幺爸。
3.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少年时代。
B.六合指古代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天干地支(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要相适合。
C.人定是戌时,相当于现代的21时到23时。
D.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
衿,古式的衣领。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古代君王、尊亲为显示威严,规定说话和、行文时避免直呼或直写其名,应代以它字。
唐朝为避太宗李世民讳,写作时改“民”为“人”,如《阿房宫赋》中的“剽掠其人”。
B.《滕王阁序》是一篇四字或六字相对偶的骈文。
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对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当然也流露了宿命论的消极情绪。
C.丧服是居丧的衣服制度。
由于生者和死者亲属关系有亲疏远近的不同,丧服和居丧的期限也不同。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知识选择题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知识选择题1. 下列关于古代科举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科举制是隋朝时创立的B. 科举制创立之初,明经科最受重视C. 科举制在唐朝时废除了明经科D. 科举制在唐朝时增设了制科2. 下列关于古代官职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县令是县级的最高行政长官B. 知府是府级的地方行政长官C. 巡抚是省级的最高行政长官D. 宰相是中央的最高行政长官3. 下列关于古代刑罚的说法正确的是:A. 笞刑是古代五刑之一,用于轻罪B. 杖刑是古代五刑之一,用于重罪C. 死刑是古代五刑之一,用于轻罪D. 流刑是古代五刑之一,用于重罪4. 下列关于古代兵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 府兵制是古代一种兵农合一的兵制B. 卫所制是古代一种地方驻防的兵制C. 募兵制是古代一种雇佣兵的兵制D. 禁军制是古代一种禁卫军的兵制5. 下列关于古代土地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井田制是古代一种土地国有制的制度B. 均田制是古代一种土地国有制的制度C. 屯田制是古代一种土地国有制的制度D. 庄园制是古代一种土地私有制的制度6. 下列关于古代礼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 冠礼是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的礼仪B. 笄礼是古代女子成年时举行的礼仪C. 婚礼是古代男女结婚时举行的礼仪D. 丧礼是古代丧事时举行的礼仪7. 下列关于古代天文历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春秋》是古代一部著名的历法B. 《太初历》是古代一部著名的历法C. 《大衍历》是古代一部著名的历法D. 《皇极经世历》是古代一部著名的历法8. 下列关于古代地理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 《山海经》是古代一部著名的地理学著作B. 《水经注》是古代一部著名的地理学著作C. 《齐民要术》是古代一部著名的地理学著作D. 《农政全书》是古代一部著名的地理学著作9. 下列关于古代农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 《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一部著名的农学著作B. 《齐民要术》是古代一部著名的农学著作C. 《农政全书》是古代一部著名的农学著作D. 《农桑辑要》是古代一部著名的农学著作10. 下列关于古代医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 《黄帝内经》是古代一部著名的医学著作B. 《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一部著名的医学著作C. 《伤寒杂病论》是古代一部著名的医学著作D. 《本草纲目》是古代一部著名的医学著作答案:1. A2. A3. A4. A5. A6. A7. B8. B9. B10. A。
2020年高考最新文化常识25题附答案
2020 年高考最新文化常识 25 题编者:精选练习,巩固知识,学习有针对性。
1. 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从四德。
“三从”指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
B. 谥号。
帝王与大臣的谥号都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
C. 宗法。
古代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嫡庶来组织,统治社会的法则。
D. 庙号。
唐以前,对已死皇帝多称谥号;唐以后,对已死皇帝多称庙号。
2. 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B. 太子。
皇帝所有的儿子都被称为太子。
C. 年号。
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 三从四德。
遵循 “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
3. 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宗法制。
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即众妻所生的最年长的儿子为法定继承人。
B. 社稷。
“社”是土神,“稷”是谷神。
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C. 年号。
历代帝王遇到 “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大事等都要改年号。
D.谥号。
对死去的帝王,大臣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4. 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子。
封建社会的太子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B.宗法制。
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
C. 五常。
仁,义,礼,智,信。
D.七庙。
用来供奉祖先,从右至左依次有太祖,二,三,四,五,六,七世庙排列。
二.古代官职5. 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
秦朝时始设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错事。
B. “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后逐渐成为虚职。
C. 里正。
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D.判,守,意为兼任官职。
判,为高阶兼任低阶,守,为较低官职者兼任高阶官职。
6 . 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致仕,告老,下车,乞身都指古代官员请求退职,退休养老。
2020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含答案 (1)A
2020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含答案1.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农历每月十五。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晦,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B.青衫,多为低阶的官服或卑贱者的衣服。
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哀痛的情感。
C.望帝,战国时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
后用“望帝”代指杜鹃鸟,也用以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D.干支纪年法,是我国历法上自古以来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
“干支”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总称。
2.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在古代是爵位称呼,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3.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古代官职变动中,“出”是由京城到地方做官,“入”是由地方进京城做官。
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
C.“改元”一般是指新皇帝即位后改变纪年的年号,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
D.“再拜”是指再次拜谢,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达敬意。
4.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擢”指迁官,即升职。
与“擢”相同的还有“察”与“举”等词。
B.“昆弟”指兄和弟,比喻亲密友好。
C.“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
D.“追赠”指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一种官职或称号。
5.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黜陟”中的“黜”指降职或罢免,“陟”指晋升、进用,该词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B.“射礼”,古代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
射礼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
C.“箕踞”,古代礼节的一种,两股着地伸直两腿,形似畚箕。
D.“留守”,古时皇帝出巡或亲征,命大臣督守京城,便宜行事,担当这种职责的就称为“留守”。
2020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高频考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高频考点练习题训练题组(一)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拾遗,官名。
我国古代有尚左的传统,一切以左为尊。
唐宋时期都是左官高于右官,那时的左右仆射、左右丞相、左右丞,皆以左官为上。
B.度支,官署名,魏晋时置,掌管全国的财政收支。
长官为度支尚书,隋朝改为民部尚书,唐因避李世民讳,改民部为户部。
C.翰林学士,官名。
唐玄宗时号“翰林供奉”,德宗以后有“内相”之称,唐代后期至清末,其职掌不尽相同。
D.中书舍人,官名。
舍人始于先秦,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南朝沿置,至梁,除通事二字,称中书舍人,隋唐至明清沿置,名称略有变化。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试”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种。
乡试的第二年由皇帝主持在京城举行,因为在春天举行,又称春试或春闱。
B.“致仕”就是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
依照古制,官员在一般情况下七十岁致仕,有疾患的则可以请求提前。
C.“服阕”是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
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职务。
D.“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
始置于战国时代,或称“掌书”,到了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的最高行政长官。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汉代于京城设立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B.辟,汉代选官制度,即征召知名人士做官。
官府征召称“征”,皇帝征召称“辟”。
C.公车,汉代为官署名,天下向朝廷上书言事及征召等事,经由此处受理。
D.缞绖,分别指古代用麻布制成的丧服和丧带,即整套丧服,后引申为“服丧”。
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B.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2020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63道
2020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63道1.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2.“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3.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4.《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5.“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汉明帝谥号为显宗,汉章帝谥号为肃宗。
6.7.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7.“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8.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9.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10.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11.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12.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13.“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14.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肃穆之意。
(×)15.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高考古文文学常识选择题
古代文化常识理解与识记检测(一)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古代男子18岁时实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与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用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与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3分)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B.“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好。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常用词语。
具体表示升官之意,则常用“右迁”一词。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恳求使骸骨归葬家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4.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
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
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2020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专练100题附答案
20级古代文化常识专练100题1.下列相关文学文化常识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先要沐浴、更衣、独居,忌食鱼肉荤腥,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做“斋戒”。
②(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有司。
③(九宾)古代外交最隆重的礼节,由依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④(汤镁)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
镁,古代的一种鼎。
⑤(上卿)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
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相当于丞相的位置。
大夫比卿低一等。
⑥(御史)战国时的史官。
秦代始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管理国家重要典籍,接受百官奏事等。
⑦(黄门驸马)宫中掌管宫门守卫的官员。
⑧(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⑨(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清对秀才的雅称。
⑩(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耗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也是天子的象征。
⑫(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与之同义的还有“致仕”。
⑬(视事)指上级官员到地方视察工作。
⑭(下车)官吏初到任。
A.①③⑤⑥⑨⑩B.②④⑦⑧⑪⑬C.①②④⑧⑨⑭D.③⑤⑥⑩⑫⑭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恨歌》中“梨园弟子白发新”的“梨园弟子”,是指唐玄宗在梨园里教练出来的一批艺人,后来称戏曲界为“梨园行”。
B.《过小孤山大孤山》中“列置烽燧”的“烽燧”即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信号,夜间燃的火称为烽,白天烧的烟称为燧。
C.《伶官传序》中“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的“少牢”指祭祀时用的牛、羊、猪各一头,羊、猪各一头则称为“太牢”。
D.《祭十二郎文》中的“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韩老成,他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二,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
唐宋文化常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唐宋文化常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两位是()A. 苏轼、苏洵B. 韩愈、柳宗元C. 欧阳修、曾巩D. 王安石、苏辙答案:B解析: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2. 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A. 安史之乱B. 藩镇割据C. 黄巢起义D. 朱温篡唐答案:A解析:安史之乱对唐朝的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3. 被称为“诗仙”的唐代诗人是()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B解析:李白的诗作风格豪放飘逸,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被称为“诗仙”。
4. 下列不是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作品的是()A. 《琵琶行》B. 《长恨歌》C.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 《赋得古原草送别》答案:C解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的作品。
5. 唐代长安城的正门是()A. 朱雀门B. 含元门C. 明德门D. 丹凤门答案:D解析:丹凤门是唐长安城的正南门。
6. 唐朝实行的赋税制度中,以均田制为基础的是()A. 租庸调制B. 两税法C. 一条鞭法D. 摊丁入亩答案:A解析:租庸调制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
7. 被称为“诗圣”的是()A. 李白B. 王维C. 杜甫D. 孟浩然答案:C解析:杜甫的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忧国忧民,被称为“诗圣”。
8. 唐代的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科目是()A. 明经B. 进士C. 秀才D. 明法答案:B解析:进士科在唐代科举中最为重要。
9. 以下哪一位不是唐朝的书法家()A. 颜真卿B. 柳公权C. 欧阳询D. 赵孟頫答案:D解析:赵孟頫是元代书法家。
10. “贞观之治”是指哪位皇帝在位时期的政治清明()A. 唐高祖B. 唐太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答案:B解析: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称为“贞观之治”。
11. 唐朝时期,日本派来中国学习的使节被称为()A. 遣唐使B. 留学生C. 学问僧D. 外交官答案:A解析:日本派到唐朝学习的使节称为遣唐使。
2020届文化常识72题
• 点睛: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考核的题目,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记忆,合乎 当今国学热的趋势。一般考查的主要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地理名词、官职的变 迁、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干 支纪年、历法、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考生在备考中要注意分类整理,强化记忆。
• 7.D
•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 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 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 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指国 家的最高学府”说法不严密,“国子监”指的是中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 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 11.C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 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 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 “在各乡举行”错,应该是“在各省省城举行”。
• 24.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中的地理知识,D项,“古代称我 国西藏及其以西地区”不正确,“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雁荡山》 中“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意思是,根据 西域书记载,罗汉(名叫)诺矩罗的,住在中国东南大海边的雁荡山芙蓉峰的龙湫。
• 9.B
• 。题中B项,“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精炼90题(选择题,有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精炼90题(选择题,有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徐鹿卿,字德夫。
博通经史,以文学名于乡,后进争师宗之。
嘉定十六年,廷试进士,有司第其对居二,详定官以其直抑之,犹置第十。
初,鹿卿檄衢州推官冯惟说决婺狱,惟说素廉平,至则辨曲直,出淹禁。
大家不快其为,会乡人居言路,乃属劾惟说。
州索印纸,惟说笑曰:‚是犹可以仕乎?‛自题诗印纸而去。
衢州郑逢辰以缪举,鹿卿以委使不当,相继自劾,且共和其诗。
御史兼二人劾罢之。
鹿卿居官廉约清峻,豪发不妄取,一庐仅庇风雨。
谥清正。
(节选自《宋史·徐鹿卿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
“经”是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是史书,即正史。
B.“廷试”是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也称“殿试”,第二名被称为“进士”。
C.“御史”是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D.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称为“谥”或“谥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举乡试,署南平教谕。
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
‛世宗崩,穆宗立,历两京左右通政。
万历初,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
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
瑞无子。
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有删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试”,明、清的“乡试”在各省的省城举行,主考官均由皇帝亲派。
中试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B.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所以“崩”是天子死亡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C.“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穆宗、万历等。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专题试题(...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专题试题(下)共50题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1.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檄原指较长竹木简,用于书写重要文书,后指用檄书写的文书,多用以征召或声讨。
B.散官是有其名而闲散无职事之官,多用为朝廷官员的加衔,品秩与待遇,各代不一。
C.节度使是古代地方行政长官,唐初设置于边境,后遍设于内地,宋初成为荣誉官衔。
(正确答案)D.旄乃指挥旗,钺为斧子,饰以黄金;白旄黄钺,为将帅统领权柄的标志,借指军权。
答案解析:C(集地方军政大权于一身)52.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突厥是古代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同匈奴、鲜卑等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游牧民族。
B.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史称“贞观之治”。
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他们一般不关注时事,远离政治。
(正确答案)D.宗室是多义词,可指宗庙、宗族、同宗族之人等。
答案解析:C 士大夫还常指古代当官有职位的人,政治是绝大多数“士大夫”人生的第一要务,他们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
53.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冠即“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制举,历代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常见的有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等。
C.工部,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是主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
D.致仕,是封建社会官员退休后被朝廷重新征召做官的一种专有称谓。
(正确答案)答案解析: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
)54.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太祖多用来指开国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称呼的名号。
B.从马直是指五代后唐时皇帝的亲军,“从马”,有将马随行的意思。
高考语文考点配题9古代文化常识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考点配题9古代文化常识专项练习1.(2020·卷Ⅰ)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转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选举行,由丞相主持。
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当轴,指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2.(2020·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士,又称方术士,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活动的人。
B.保任,意思是担保或担保者,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荐人才而负担保责任。
C.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D.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由此称。
3.(2020·卷Ⅲ)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
B. 立嗣可指无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继,又可指确立王位继承人,文中则指后者。
C. 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最终获取天下。
D. 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
4.(2019•卷Ⅰ)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5.(2019•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2020高考语文5月复习:文化常识专练附参考答案
2020高考语文5月复习:文化常识专练(附参考答案)1.下列对文言文知识的有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股指的是大腿及小腿上部;而肱是指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之臣,辅佐帝王的重臣,也喻为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B.四夷,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
©.自始皇起,古代君主自称为朕,“朕”意思是天下皆朕、皇权独尊。
D.《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
它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
答案:A,股指的就是大腿。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 “权” 则表示暂代官职。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辞官。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同时它也是二十四史之首。
答案:D二十四史之首为《史记》。
3.下面关于文言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刺史,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唐肃宗时期州郡长官为刺史。
B.优诏,由皇帝颁发的褒美嘉奖的诏书。
C.至德,唐肃宗在位时的一个年号,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只使用一个年号。
D.表: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用以陈说忠心和愿望。
如《出师表》《陈情表》等。
答案:C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始创年号元狩。
此后形成制度。
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辽外忧,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4.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2020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与答案解析
2020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与答案解析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答案】D【解析】花甲,即60,花甲重逢就是120;增加三七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141;古稀,即70,古稀双庆就是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来就是141。
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答案】D【解析】“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是唐代温庭筠的《苏武庙》说的苏武的事,而颂王昭君的对联是“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3、对联集句对大多非原创,是从已有诗文句子中选句配对,推陈出新。
与“劝君更尽一杯酒”(唐·王维)对仗工整的是:()A、天涯涕泪一身遥。
(唐·杜甫)B、与尔同消万古愁。
(唐·李白)C、八骏日行三万里。
(唐·李商隐)D、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答案】B【解析】题干“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唐代王维的《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劝君”与“与尔”有第二人称相对,“更尽”与“同消”有动词相对,“一杯酒”与“万古愁”数量词相对,所以选B项。
A项“天涯涕泪一身遥”是唐代杜甫《野望》中的诗句;B、“与尔同消万古愁”是唐代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C、“八骏日行三万里”是唐代李商隐《瑶池》的诗句;D、“替人垂泪到天明”是唐代杜牧《赠别》的诗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练习题1、右图是以“封”字为图案的百家姓图片。
“封”字在金文中写作或,从字形上来看,意思是植树为帜、划定疆界。
可是,图画内容则是以中华百家姓的姓氏出现的。
这说明封姓源于(A)A.地名B.植树的过程C.战争D.祭祀2、“君臣佐使”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种人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药处方中各味药的不同作用。
君药指方剂中针对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那么使药(C)A.辅助君药治疗主症,或主要治疗兼症(臣药)B.配合君臣药治疗兼症,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僚佐)C.指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的药物(使药)D.协助君药、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指僚佐)相关知识:使者:奉使命办事的人。
各味药用途见题中解释。
3、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从材料看,在我国这一传统节日里,人们主要是祈盼(C)A.婚姻美满B.合家团圆C.健康长寿D.子嗣兴旺相关知识:九九重阳节,老人节4、如果要从《史记》中查阅有关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陈胜的相关历史资料,应查阅该书中的(B)A.本纪B.世家C.列传D.书相关知识:《史记》分本纪(以帝王为中心的历代大事记)、年表(帝王将相年表)、书(记述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等方面制度)、世家(诸侯王的事迹)、列传(官僚、士大夫、名人的传记)。
全书的中心是本纪、世家、列传。
陈涉世家(农民起义建张楚政权)、项羽本纪(推翻秦、西楚霸王)5、中国历纪年方式多种多样,直到中华民国时期才统一使用公历纪年。
《梅花岭记》中写道“顺治二年乙酉四月(1645年2月),江都围急。
”此处采用的纪年方式是(D)A.天干地支纪年法B.帝王年号纪年法C.王公年次纪年法D.年号和干支兼用6、农历每月的十五,按照特定称谓纪日法叫做(B)A.朔B.望C.既望D.晦注: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阴历每月最后一天为晦。
7、以帝王的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下列历史文化名词中未涉及帝王年号的是(C)A.建安文学B.开元通宝C.康乾盛世D.绍兴和议8、45、古人“始生三月而加名”,“男子二十,冠而字”。
如曹操,名操,字孟德;刘备,名备,字玄德。
一般情况下,名供长辈称呼,用来自称则有谦恭之意。
“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刘备与曹操会面时,他的自称和对曹操的称呼是(B)A.备、操B.备、孟德C.玄德、操D.玄德、孟德相关知识:关于古代的姓氏名字号古人幼时命名,一般由父亲或尊长取定。
直称姓名有三种情况:自称、用于介绍或作传,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古人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一般也由父亲或尊长取定。
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号是由自己取定,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9、《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是参加了(A)A.乡试B.会试C.院试D.殿试10、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在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称黄甲、金榜。
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天子门生,分别开始出现于(D)A.隋朝、北宋、南宋B.唐朝、唐朝、北宋C.隋朝、唐朝、明朝D.隋朝、唐朝、北宋相关知识:【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
第一名叫案首。
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
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
考后发布正、副榜,(桂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杏榜)【殿试】是科举制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
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金榜)11、先秦和秦汉文学中常出现“关”和“山”,如“关中”、“山东”等。
请问“关”和“山”分别指哪那道关和哪座山(D)A.山海关和泰山B.雁门关和太行山C.玉门关和贺兰山D.函谷关和崤山相关知识:秦汉时普遍用地处崤山谷地的函谷关、潼关作为区分东、西两大地域的界标,分别称关东、关西。
(也有以太行山为界的)(关东出相,关西出将)现在的关东在今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四盟市(蒙东源于东北),地处祖国东北方,自古以来,就泛称〃东北〃,而明以后又俗称〃关东〃,直到当代仍在民间盛行。
唐代亦指洛阳。
(山东也有称太行山以东的)12、下列作品中不是以谥号来命名的是(A)A.《聊斋志异》B.《王文公文集》C.《欧阳文忠公文集》D.《范文正公文集》相关知识:古人作品命名(1)、以地名命名《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山西河东人,世称柳(2)、以“书室”命名《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聊斋”是其书房。
(3)、以“谥号”命名《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谥号“文忠”、《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谥号“文正”。
(王安石,谥号“文”,又称“王文公”)(4)、以“名号”命名《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号稼轩。
(5)、以“字”命名《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6)、以“官职”命名《杜工部集》作者杜甫,官至工部员外郎。
(7)、以“年号”命名《嘉祐集》作者苏洵,该集为宋仁宗嘉祐年间编辑。
庙号谥号年号尊号:(1)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
清朝努尔哈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
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2)谥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
所谓“谥者,行之迹”,(3)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
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
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
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
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
不过这时的尊号一词的含义与唐代以后的不甚相同。
尊号开始时,字数尚少,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
越到后来,尊号越长,如清乾隆皇帝全部称号除了庙号“高宗”二字外,其尊号竟有二十余字之多。
(4)年号见第7题解释。
13、好汉宋江、林冲所受的刑罚是(A)A.黥刑B.膑刑C.宫刑D.劓刑相关知识:墨在罪犯面部、耳后、颈项、手臂上刺刻后涂以墨的刑罚,是最轻的刑罚。
战国时秦称为黥刑(在脸上刺字),广泛适用,并与其他刑罚相结合。
劓割掉鼻子的刑罚。
重于墨刑,轻于剕刑。
起源于夏,周代广泛适用。
刖断足的刑罚。
也称剕刑。
重于劓刑。
春秋战国时普遍施用。
齐国因受刖刑者多,曾出现“屦贱踊贵”现象,踊就是刖足者穿的鞋。
秦及汉初,罪重者斩右趾,罪轻者斩左趾。
宫男子割势、妇人幽闭的刑罚。
膑刑,剔去膝盖骨的刑罚。
14、“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
在拜礼中,礼节最重的是(C)A.空手B.顿首C.稽首D.肃拜相关知识:九拜-稽(音同其,三声)首(最重)、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稽首,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
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后。
是拜礼中最重者。
顿首,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是拜礼中次重者。
空首,是两手拱地,引头至手而不着地,是拜礼中较轻者。
这三拜是正拜。
振动,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
吉拜,是先拜而后稽颡,即将额头触地。
凶拜,是先稽颡而后再拜,头触地时表情严肃。
奇拜,先屈一膝而拜,又称“雅拜”。
褒拜,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
肃拜,是拱手礼,并不下跪,俯身拱身行礼。
推手为揖,引手为肃。
其实也就是揖。
这是军礼,军人身披甲胄,不便跪拜,所以用肃拜。
其他几种拜礼都是正拜的变通。
15、五岳中“东岳”指的是(B)A.华山B.泰山C.嵩山D.衡山相关知识:东西南北中,泰华衡恒嵩,鲁陕湘晋豫,五岳多奇峰。
16、下列关于古代音乐的说法正确的是(A)A.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音。
B.古代各种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被称为“雅乐”。
C.《阳春》、《白雪》都是古代秦国的歌曲名。
D.《六幺》是唐朝有名的古筝曲名。
相关知识:五音亦称“五声”。
指中国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征、羽五个音级。
《管子·地员》载:“凡听羽(yoh)如鸣马在野,凡听宫(kiung)如牛鸣窌中,凡听商(sjang)如离群羊,凡听角(kruk)如雉登木以鸣,音疾以清。
”五音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1、2、3、5、6。
唐代以后叫合、四、乙、尺、工。
“五音”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上》。
“五声”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雅乐”的意思即“优雅的音乐”。
雅乐是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
雅乐的体系在西周初年制定,与法律和礼仪共同构成了贵族统治的内外支柱。
以后一直是东亚乐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宫廷雅乐乐谱在中国已失传,只有韩国、日本及越南尚有保存。
《阳春白雪》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古琴十大名曲之一。
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
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现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liùyāo《六幺》又名《绿腰》、《录要》、《乐世》,是唐代有名的大曲(琵琶曲)之一,”此曲的结构有“此曲拍无过六字者,故曰《六幺》”的说法。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闾左”。
B.古时座次、坐向规定严格,一般坐北朝南为“尊位”。
C.避讳实际上是一种反映封建礼法的忌讳,主要分国讳、家讳两类。
D.古人讳言死:天子死曰崩,大夫曰薨,庶人曰死。
解析:天子死:崩,也叫“驾崩”、“山陵崩”、“归西”、“驾鹤归西”、“驭龙归西”、“殡天”;诸侯或后妃死:薨(或薨逝、薨亡);大夫死:卒;士死:不禄;庶人:死未成年人死:夭、夭折、短折、夭亡、殇、夭殇、早逝(英年早逝)、夭逝、天逝、弃养、夙殒、天服之殇、早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