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研活动更接地气
聚人气·增底气·长灵气·接地气——一体化视域下思政课教研新思路
中旁过沒教学参考E-m a il:zhongzhengcan8197@]思政育人|思想政治课的目标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育人不仅在于育才,还在于育德。
因此,在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必须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育人质量。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态文明内容,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
在情境式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生态文明的课程资源,设置生态环境、低碳生活等或真实或虚拟的情境,着眼于情绪体验,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变说教式教法为情感激发式教法,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感,从而提高教育实效。
在活动型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国内外生态环境现状,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或分享心得,变封闭式教法为开放式教法,让学生在分析现实问题中丰富理论知识,增强“实 在”感悟和生态意识。
应该说,创设情境、诱发实在体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既能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又能打破传统教学局限,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积极思维中增强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与责任意识。
立足知行统一,创新行为实践。
生态问题与人们对待自然的行为紧密相关。
生态文明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自觉践行。
只有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才能找到理论与现实的切人点,把课堂所学方法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因此,生态文明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课堂理论传授中,而要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走出课堂和学校,在亲身感受中观照自身的认识和行为,从而自觉学习、理解和实践生态文明理论。
具体而言,一是组织学生到秦岭、黄河及黄土高原等地进行实地学习和体验,让学生在深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过程中了解生态文明知识,切实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
二是利用科普宣传日,通过新媒体进行宣传,加大生态文明教育与影响的力度。
如组织植树节、爱鸟周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生态文明素质。
三是从身边小事做起,组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绿色生态理念,自觉抵制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目标明确内容翔实形式多样——聚焦教研活动的高效能
课题展示新课程NEW CURRICULUM目标明确内容翔实形式多样———聚焦教研活动的高效能肖爱华仲生荣(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一、教研活动的“亚健康人气”教研难搞是不争的事实,很多学校的校本教研目前遇到了尴尬。
(1)“教研无用论”的思想仍然存在。
(2)教研形式化问题严重,活动开展缺乏针对性,没有实效。
(3)教研内容陈旧,形式单调,缺乏趣味性。
许多教研活动是我读你听、我讲你听,看一看录像,抄一抄笔记的形式,枯燥乏味。
(4)过分强调功利性。
许多教研活动评比,总是和荣誉、职称挂钩,大家都是为了这样那样的证件而努力,教育的责任感被漠视,过分强调功利性,把教研引入了死胡同。
种种原因,致使教研活动的“人气指数”下降。
二、教研活动如何能提升人气1.让不同的声音激发人气很多学校是在领导的“讲话”中开场,然后在大家的“冷漠”中结束“例会式”的教研活动,缺乏人气。
我们要鼓励大家对某一教研主题表达自己不同的意见。
留给教师发言的机会,让大家的言语此起彼伏,先力争让现场“火爆”起来,再顺势引导,让“质疑”“争辩”的声音不断地发出来,教研活动的气氛才能真正热烈。
2.让有价值的主题凝聚人气教研活动没有主题,或是有主题但主题缺乏价值是大多数学校教研活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研组长应当制定出一系列主题明确、价值突出的教研主题,供教研活动使用。
让教师教研时对于这个主题“有招的现招,没招的学招”,教师之间的交流主动顺畅,有利于凝聚人气。
比如,根据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拟定“作业的设计和布置策略”作为教研活动主题,让教师通过教研活动提供思路和做法。
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教研主题,因为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作业“量”虽然有“时间要求”,但“时间量”又是非常模糊不好把握的,如何让作业模糊的“时间量”更加具体?教师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充满期待,教研活动因为这个有价值的期待而充满人气。
3.让成果展示延伸人气“教”为“学”服务,“教研”为“教学”引航。
接地气与有云气,让科研与教研融合同行
接地气与有云气,让科研与教研融合同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研与教研作为知识体系的两个重要支柱,在不断演化与发展,如何让科研与教研融合发展,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话题。
在人们的认识中,科研常被认为是高大上、高深莫测的领域,而教研则是实践性、务实性的工作。
只有让科研与教研融合同行,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本文将探讨接地气与有云气,让科研与教研融合同行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
我们要明确科研与教研的本质与特点。
科研是通过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系统活动,它是知识的创造与传播过程。
而教研则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科研与教研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因此要实现两者融合发展需要平衡好二者的关系。
科研与教研融合同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科研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教研则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科研与教研融合发展可以使研究成果更好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与提高。
教研也可以为科研提供更多的实际案例和数据支持,使科研更具有操作性与实效性。
科研与教研融合同行有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接地气与有云气,是科研与教研融合同行的重要理念。
接地气,即要贴近实际,站在实践的角度去解决实际问题。
有云气,指的是要有科学性、理论性,能够站在学术的高度去进行研究与探索。
接地气与有云气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
只有接地气,才能够让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践,促进解决实际问题;只有有云气,才能够使科研更具有深度与广度,提高科研成果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水平。
要做好科研与教研融合同行,必须既要接地气,又要有云气,做到实际问题与学术研究的有机结合。
要实现科研与教研融合同行,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也是科研与教研的主力军。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与水平,加强对教研的投入和关注,积极参与科研与教研的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机构也要以科研与教研为导向,建立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的管理体系与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科研资源与支持。
斯苗儿——教研活动策划(20151019浙大济南市市中区)
跨 越
以教师成长的途径为视 角改进日常教研活动。
个人反思 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
策略之一:
从医学诊断的视角改进 “自我反思”。
从医学的诊断反照教研活动
医学上完整的“诊断”流程
病人叙述病情——医生利用各种必要手 段进行检查,得出结论——医生开出治 疗处方——病人吃药或接受其他手段治 疗。如果病人康复,诊断就结束。 如果未恢复或出现其他情况,则再继续 诊断。如果一个医生无法完成治疗行为 或需要专业帮助时,则需要其他医生一 起“集体诊断”(会诊)。
教研活动的价值假设
1.教学主要是一系列技巧,任何一个好学 的人都有提高的可能。 2.许多教师的教学就是从模仿起步,教学方 法主要是学来的,而且都有学好的愿望。 3.在活动中,教师能掌握一些技巧,更新 一些观念。 ……
我们就得冷静思考:
1.一系列技巧中,哪些是可以学会的,哪 些学不会?如何拟出循序渐进的序列?
说话像演说家 写字像书法家 上课像表演家 煽情本领像朱军 微笑表情像倪萍 相貌要像范冰冰 说话要像吕瑞英 “过分强调艺术性容易使普通教师对课堂教 学产生一种不切实际的罗曼蒂克的幻想。” (柯孔标)
教师磨课观课应有的心态
尴尬一阵子,幸福一辈子 我要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而不是站在别 人的脑袋上
心平气和地看待公开课,哪怕是 名师的公开课。
不抱怨、不盲从、不跟风、不懈怠。
明确:我们能做些什么?
关注基本问题,立足教
师专业成长,确立教学自 信。
什么样的活动是有效的? 例1: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的改进
聚焦一个主题 构建一种机制 营造一种氛围 搭建一个舞台 物色一批搭档 展示系列成果 ……
提高幼儿园教研活动实效性的四种策略
提高幼儿园教研活动实效性的四种策略摘要】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之一。
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参与者有所得,有所获,是各园所业务管理者需要关注的重点,具体可从教研活动内容的选择、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教研活动的过程管理及成果推广四个维度展开,让教师喜研、乐研,在研究中获得专业成长,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关键词】教研活动实效性策略教研是以幼儿园为本位,以教师为主体,围绕日常教育教学开展的研究活动,目的是实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但在实际教研活动中,还存在着以下几种情况。
如有的教研活动形式单一,教条化,无法激发教师参与的兴趣;有的教研活动只是走形式,开展过后大家一轰而散,除了留下记录以外,没有其他的价值;还有的由于教师忙于应付日常琐碎工作,缺乏参与教研的热情;更有许多教师长期以来,形成了只做听众的惯,出现“参而不语”的状态等等。
诸如此类的原因,削弱了教研活动的成效,使教研活动成为一块嚼之无味的鸡肋。
为了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幼儿园的业务管理者,应加强研究和引领,创研活动的组织形式,设法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研活动的活力,在教研活动和教师发展之间形成有效的链接,达成预期的效果,具体可遵循以下四点策略。
一、教研的内容应自下而上幼儿园教研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提升,因此我们首先要树立教研是为教师服务的思想,明确教研活动的内容应面向教育教学实践,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困惑和难题。
在制订教研活动计划前,可以先在教师中广泛征集问题,听取教师的心声,梳理出具有共性的话题,放到集体教研活动中去研究和分析,探究有效的策略,从而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
同时,幼儿园的业务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应多走进班级,到真实的教学现场去观察倾听,及时了解教师的发展状况,并能敏锐地针对发展中的问题和短板,组织专题研究活动,帮助教师更新观念、提升能力。
做接地气的教育研究
如果我们对当下学校的教育科研做一个观照,似乎不难发现普遍存在的积弊:一是少数精英把持,而绝大多数普通教师成了看客或者是毫无关联的人;二是追求高大上,动辄追求省或国家级立项;三是研究与实践脱节,课题研究对现实的改造并无明显成效。
这样的教育科研范式,如同高悬在天空的星星,美丽、诗意,能够装点学校的门面,但并不能给现实的教育世界带来真正的烛照。
从2014年起,我们在全区倡导做草根式的“微课题”研究。
说实话,当初我们倡导微课题研究的一个最朴素的想法,就是要让那些最普通教师在职称评审时,在教科研版块避免空白。
现在再细细想想,我觉得“微课题”研究有三重意蕴:一是研究人员身份地位之“微”,做每个普通老师都能够得着的研究,打破精英把持研究的局面;二是研究内容之“微”,聚焦教育生活中的细微问题,以最小开口解决最现实的问题,不求高大上的研究带来的“轰动效应”;三是研究过程之“微”,简化开题立项、结题论证诸多繁文缛节,追求“说走就走”式的研究质态,避免教师对教育科研望而生畏的心理。
两年多来的实践表明,门槛低、接地气的“微课题”研究正在靠近众多的普通教师,到目前为止全区“微课题”数量已达到1500多个。
尽管离理想的“100%的教师进入研究状态”的目标还差很多,但研究队伍的迅速壮大就代表着教育思想力的扩张,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我区的教育生态。
做接地气的教育研究林忠玲!!!!!!!!!!!!!!!!!!!!!!!!!!!!!!!!!!!!!!!!!!!!!!手牵手的专业指导。
二是联盟交流。
2012年,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课均衡发展,区教育局组建了5个教育集团和9个教育联盟。
大伦中心小学被纳入蒋垛区小学教育联盟,联盟内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同时联盟内按照一定比例实施教师交流政策,加之城区教师支教政策的强势推行,有效缓解了我校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三是捆绑考核。
绩效工资实施后,我校根据队伍建设需要,制定了教研组内新老教师专业成长捆绑考核制度,通过“结对子、搭台子、压担子”,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引导青年教师制定三年个人专业成长发展规划,自我加压,不断超越。
生活化教学让课堂更接地气
生活化教学让更接地气段人华,江西省永新县禾川中学校长,高级教师,江西省学科带头人,江 西省骨干教师,江西省第四期名校长培养对象曾获吉安市第二届、第三届 名校长、吉安市师德师风标兵、吉安市优秀校长、吉安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 荣誉。
主持或参与5项国家级、省级课题,其中4项已结题常有文章在省 级以上教育刊物上发表“生活处处有政治,政治处处是生活。
”段人华老师经常这样跟学生说。
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段老师秉持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积极挖掘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将政治课堂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政治、懂政治、用政治,带领学生感悟社会的发展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生活实践中。
很多人认为政治课是枯燥的,是“高高在上”的^但段人华老师的课堂却总是趣味盎然,非常接地气。
他通过将政治课与时政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时事热点,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后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将课堂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 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他认为,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学生 读好书,还要让学生关心国家,关 心政治,关心天下事,多用心体会 社会生活。
在教研工作中,段老师积极 发挥省学科带头人作用,通过“1 + N ”引领青年教师成长并取得显著 成效。
而作为江西省名校长培养 对象,段校长在学校管理中更是将 生活教育贯彻到学校的学科教育 和德育中,秉持“欲成才,先成人” 校训,加强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学 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大学之教也,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段 人华老师一直在为做一名优秀教 育工作者而不懈努力奋斗着。
小学数学组教研中的困惑
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小学数学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但在实际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组教研中的困惑。
二、困惑一:如何有效开展教研活动1.教研活动形式单一目前,我国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主要以讲座、经验分享、观摩课等形式展开。
然而,这些形式往往缺乏互动性和实效性,难以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
2.教研活动内容不接地气部分教研活动内容脱离实际教学,导致教师在参与过程中感到迷茫。
此外,教研活动内容更新速度较慢,难以跟上教育改革的发展步伐。
3.教研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教研活动时间安排与教师实际工作时间冲突,导致教师参与度不高。
同时,部分教研活动持续时间过长,影响教师正常教学工作。
三、困惑二: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1.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不明确部分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缺乏明确规划,导致专业素养提升缓慢。
此外,教师培训体系不够完善,难以满足教师多样化的培训需求。
2.教师教学观念陈旧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教学方式单一,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同时,教师对信息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掌握不足,影响教学质量。
3.教师团队合作意识不强部分教师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导致教研活动难以深入开展。
此外,教师之间沟通不畅,难以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四、困惑三:如何优化课堂教学1.课堂教学模式单一部分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此外,教师评价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对教材理解不够深入部分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不够深入,导致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同时,教师对教材的拓展和延伸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3.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忽视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课堂教学质量。
五、困惑四: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1.学生数学基础薄弱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导致数学基础薄弱。
怎样教研才会倍受青睐?
怎样教研才会倍受青睐?第一,主题明确。
不难理解,没有主题或主题不鲜明的教研活动,不仅无法激起教师们参与的热情,其实际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组织开展任何一场教研活动,都必须要有一个主题,也就是说究竟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而且这个问题越具体越好。
比如单元教学、素养课堂、考前复习、作业设计等,教研活动切忌没有主题,跟着感觉走,为了活动而活动,或者说流于形式、走过场。
第二,聚焦课堂。
无论教研活动怎样改革发展,课堂始终是教研活动的核心与载体,或者说离开了课堂,教研活动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与着力点。
只有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指导教师上好每一种课型,最大程度确保每一位教师的每一节课都能成为合格以上,这样的教研活动才有生命力。
如此,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与均衡推进才能得到有效达成。
而这份重任无疑落在广大教研人员的肩上。
第三,可操作性。
教研活动既需要先进理念的引导,更需要结合区域实际的真抓实干、切实可行,相关举措要接地气,教研主张须听得懂。
切忌哗众取宠、云里雾里,想法高大上,但无法操作落地。
比如课到底怎么上、教案究竟怎么写、学科作业怎样设计、如何有效管理学生、怎样快速提高教学成绩等,这些话题非常实在,老师们更是格外关注、兴趣浓厚。
作为教研人员,应当在这些方面多思考、多研究。
第四,后续跟进。
每一次教研活动不仅形式与内容要常变常新,以此吸引更多教师的关注参与。
切忌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同时,要做好教研活动的后续跟进,尽可能放大每一次教研活动的实际影响力与自身价值。
事先精心谋划设计,活动结束后,指导学科教师做好后续教研作业,比如活动反思、教学设计、论文写作等,要求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交,并及时开展评比,择优推荐发表,以此引导激励教师勤于思考、持续学习、快速成长。
第五,形成系列。
一场教研活动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很多场教研活动一定会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只有久久为功,才能厚积薄发。
因此,开展教研活动,必须精心谋划,形成系列化、主题性,无需面面俱到、贪大求全。
从课堂出发,做“接地气”的教科研
从课堂出发,做“接地气”的教科研【摘要】教科研从课堂出发,做“接地气”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课堂是教科研的核心载体,加强对课堂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建立密切联系与师生,将研究成果与实际教学相结合,进行行为观察和实地调研,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提升效率。
通过这些举措,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探索总结、完善研究方法手段。
只有真正贴近课堂了解教学需求,才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从课堂出发做“接地气”的教科研是必须的。
【关键词】课堂,教科研,接地气,教学质量,实践,研究方法,教育事业,信息收集,分析,联系建立,研究成果,实际教学,行为观察,调研,现代技术,研究效率,探索,总结,研究手段,教学现状,教学需求,贡献力量.1. 引言1.1 为什么要从课堂出发做“接地气”的教科研教科研是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从课堂出发做“接地气”的教科研更是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为什么要从课堂出发进行教科研究呢?课堂是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是教学理念的实践基地,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呈现场所。
只有从课堂出发,深入了解教学的具体情况和问题,才能更好地指导实际教学工作。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是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载体。
通过从课堂出发进行教科研究,可以更好地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只有真正站在课堂前沿去了解教学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推动教学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从课堂出发做“接地气”的教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
1.2 课堂是教科研的重要载体课堂是教科研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实践和创新的重要场所。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学生则可以在课堂上倾听老师的教诲、与同学互动讨论、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增长知识、锻炼技能。
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和传授技能的场所,更是培养人才、培养创新能力的摇篮。
在教科研中,课堂更是一个丰富的信息源。
对教研活动提问(3篇)
第1篇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有幸参加这次教研活动,深感荣幸。
在此,我想就教研活动的开展提出一些疑问,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讨论,共同探讨如何提升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一、关于教研活动开展的目的和意义1. 提问:请问我们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2. 提问:教研活动对于教师个人成长和学校整体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3. 提问:如何确保教研活动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相一致?二、关于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实施1. 提问: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应该如何挑选合适的教研主题,确保其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2. 提问:在教研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如何调动教师参与的热情,确保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3. 提问:教研活动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如何平衡教师的教学工作与教研活动之间的关系?4. 提问:教研活动的形式是否多样化?如何根据不同的教研主题选择合适的教研形式?5. 提问:教研活动的评价机制是否完善?如何对教研活动进行有效评价,以促进教研活动的持续改进?三、关于教研活动的内容与形式1. 提问:教研活动的内容是否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2. 提问:教研活动是否注重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3. 提问:教研活动是否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4. 提问:如何将教研活动与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学反思等环节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四、关于教研活动的成果转化与应用1. 提问:教研活动的成果如何转化为实际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2. 提问:如何确保教研活动成果的推广应用,避免成果束之高阁?3. 提问:如何建立教研成果评价机制,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五、关于教研活动的持续发展1. 提问:如何建立健全教研活动的长效机制,确保教研活动持续开展?2. 提问:如何加强教研活动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教研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3. 提问:如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创新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总结:教研活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于教师个人成长和学校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课堂出发,做“接地气”的教科研
从课堂出发,做“接地气”的教科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也逐渐进入数字化时代。
教师们在教学之余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但是,很多教师在教科研方面的工作,却停留在理论与概念的层面,距离课堂实际相去甚远,与教学实践存在着较大的距离感。
为了让教科研更加接地气,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关注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在教科研工作中,要从教育教学实际需求出发,立足于课堂实际,了解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结合学校的教学特点,分析学生的学情与学习需求,发掘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这样的教科研工作,更加贴近实际,更加符合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
二、选择实践性强的课题在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时,应选择实践性强的课题,将研究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践验证研究成果,不断完善研究成果,使研究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实践性强的研究课题,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育教学的核心理论,提高教学水平。
同时,实践性研究也讲求简洁明了,通过实际案例,能够更好地概括出可操作性的方案。
三、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做教科研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更贴合学生需求。
在研究课题与解决问题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状况,然后再作出针对性的教育教学计划。
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接地气。
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组织教研活动,加强交流教师应该积极组织教研活动,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分享教学经验。
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时,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合作,共享资源,利用对方的优势和特长,融合各种符合实际的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通过教研活动,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从而更好地适应趋势,跟上时代的步伐。
总之,做教科研要走进课堂,关注实际需求,选择实践性强的研究课题,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组织教研活动加强交流。
通过这些方法,能够让教科研更加接地气,实现课堂教学与研究紧密联系,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
开展有效教研活动的措施
开展有效教研活动的措施教研活动啊,那可真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呢!要想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咱得从好多方面下功夫呀!首先呢,得有个明确的目标吧。
就好比咱要去一个地方,总得知道目的地在哪儿,不然不就瞎转悠啦!这目标得具体、实际,让老师们都清楚知道要往哪儿使劲。
然后呢,人员的参与很关键呀!不能只是少数人在那儿忙活,得把大家都调动起来。
就像一场拔河比赛,每个人都得出力,劲儿往一处使,这活动才能搞得有声有色。
大家一起探讨问题、分享经验,那场面,多热闹,多有意义呀!还有啊,活动形式得多样化。
老是一种模式,谁都会腻味的。
可以搞搞讲座,听听专家讲讲新的教育理念;也可以来个小组讨论,让老师们自由交流,说不定就能碰撞出奇妙的火花呢!或者来个教学观摩,看看别人是怎么上课的,取取经。
教研活动也得接地气呀!不能高高在上,得结合实际教学情况。
老师们遇到的问题,就在这活动中解决,多实在呀!就像我们生活中遇到难题,得想法子搞定它,而不是绕过去。
再说说组织者吧,那可得有两把刷子。
得会引导大家,让活动有序进行,不能乱糟糟的。
就像一个好的船长,带领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不能迷失方向。
另外呀,时间安排也得合理。
不能太长,把老师们都累坏了;也不能太短,还没讨论出个啥就结束了。
得恰到好处,让大家都能充分参与,又不会觉得厌烦。
别忘了还有资源呢!得提供足够的资料、案例,让老师们有东西可参考、可学习。
这就好比战士上战场,得有好的武器装备呀!咱想想,如果教研活动搞得好,老师们的教学水平不就提高了吗?学生们不就受益了吗?这可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呀!咱们为啥不努力把它搞好呢?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所以呀,大家都要重视起来,积极参与,让教研活动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让我们一起努力,把教研活动开展得风生水起,让教学变得更加精彩有趣!。
教学接地气问需学生心
实践与探索管理•理论 “研”即共性问题,课例导引。
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共性的问题或冷门课型,教师的教学思路有误区,学校领导与备课教师便共同展开研讨,针对问题确定研究主题,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备课组成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实践,最后以课例形式展示集体备课的成果,并在教学领导的组织下以微格式课例研讨形式进行交流。
通过上述“四步法”教研,不仅实现了人人参与集体备课、磨课、研课,而且全体教师在亲历中,对生本课堂的理解产生了辩证统一的认识,并能对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灵活地加以运用。
至此,我校的“三四六”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也由“上路”阶段步入了“快走”阶段。
三、“淬火”——升华于实践 “淬火”阶段是我校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成熟阶段,也是成果应用、推广和升华阶段。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应用和推广,使“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观念植根于教师们的心中,实现了“教”与“学”定位的转换,营造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在探究中学习、在亲历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的教学氛围,激活了教师们的教育科研热情,也为我校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懂得,只有跳出模式看模式,超越模式用模式,才能活学活用、创造性应用,才能使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棱角和教学特色,进入更高的教学境界。
为使生本课堂教学更接地气,更具实效,我校围绕生本课堂充分开展了“小课题”研究。
2014年以来,我校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12项,这些课题以参与学科“全”、课题内容“真”、选题范围“小”、研究过程“实”、 实验周期“短”、成果见效“快”而迅速惠及全校。
这些基于“教学问题”、着眼“解决问题”的“小课题”研究,例如“数学教学中的质疑、解疑问题”“低年级语文课的有效识字问题”“古诗词的教学策略问题”等等的研究,有效地解决了在生本课堂理念下各学科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应用等问题。
四年多来,我校教师通过 “小课题”研究,使“三四六”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根”越扎越深,“身”越长越壮,教师们在应用上也更加科学、更加熟练、更加灵活、更加有效,许多教师通过“三四六”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思政课教研活动
思政课教研活动《有趣的思政课教研活动:一场接地气的思想盛宴》嘿,大家好呀!今天我想和你们聊聊咱们那热热闹闹、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教研活动。
每次参加思政课教研活动,都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新奇和惊喜的世界。
那可真是一场思想的狂欢派对,让咱这些老师们既能学到东西,又能乐在其中。
记得有一次教研活动,主题是探讨如何让思政课更“接地气”。
这可把老师们的话匣子都打开啦!有的老师说:“咱得用学生们身边的例子,那些高高在上的大道理他们可不爱听。
”另一位老师紧跟着附和:“对对对,就像上次我讲爱国,就拿咱校园里爱护环境、为班级做贡献这些小事举例,学生们一下子就明白啦!”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那场面,热闹非凡。
还有一次,来了个专家老师给我们分享经验。
嘿,那老师可真是妙语连珠,幽默风趣得很呢!他说:“思政课可别整得那么严肃,咱偶尔也得开开玩笑,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中就把知识给吸收了。
”说完,他还现场给我们示范了一段,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要让思政课“活起来”的重要性。
在思政课教研活动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头脑风暴”的时刻。
比如说探讨一个难题时,大家各种新奇的想法都往外蹦,有激进的,有保守的,常常争得面红耳赤,但最后总能碰撞出精彩的火花。
而且呀,通过这样的交流,我们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为思政课的发展出谋划策,感觉可棒啦!咱还会分享一些有趣的教学案例呢!有个老师就讲了他怎么用一个热门电视剧的情节来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学生们那叫一个投入,讨论得热火朝天。
听他讲完,我们都忍不住感叹:原来思政课还能这么上啊,真是大开眼界。
总的来说,思政课教研活动就像是一场丰富多彩的旅程,每一次都有新的风景,新的收获。
它让我们这些老师能够不断进步,把思政课上得生动有趣又富有意义。
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思政课一定会成为学生们最喜爱的课程之一!哈哈,让我们继续在这场思想盛宴中欢乐前行吧!。
接地气的教研组工作总结
一、前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教研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学校教学工作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将本年度教研组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研意识1. 组织学习活动:本年度,教研组组织了多次理论学习活动,包括新课程改革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教师们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研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
2. 开展专题研讨: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教研组开展了专题研讨活动,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
通过研讨,教师们集思广益,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开展教学研究,提升教学质量1. 集体备课:教研组定期组织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们共同研究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课堂观摩: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课堂观摩活动,通过听课、评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 教学反思:教师们认真撰写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注重教师培养,促进专业发展1. 青年教师培训:针对青年教师,教研组开展了专题培训活动,如“如何备课”、“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等,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教学工作。
2. 教师外出学习: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研讨会、培训班,拓宽视野,提升专业素养。
3. 教学比赛: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的教学比赛,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1. 家访活动:教研组组织教师开展家访活动,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形成教育合力。
2. 家长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表现,解答家长疑问,增进家校沟通。
三、工作成效1.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通过全体教研组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成绩不断提高。
2. 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专业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育强国关于区域教研的建议
教育强国关于区域教研的建议干这行这么久,今天分享点教育强国区域教研方面的经验。
我觉得区域教研首先要接地气,可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理论,不实际。
我之前就参加过一个区域教研活动,那上面讲的理论一套一套的,但是到了实际课堂上根本没法用。
我感觉区域教研得从本区域的教学实际出发。
比如说咱这个区农村学校多,那教研就得多关注农村教学中会遇到的资源匮乏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啥的。
你光去研究那些高大上的国际化教学理论,有啥用啊对不对?区域教研的组织者很关键。
我觉得这个组织者得是个又懂教学又懂得协调人际关系的人。
有次我们区的教研,组织者安排得那叫一个乱,时间没个准儿,内容也不紧凑。
我给大家讲,这就不行。
组织者得提前规划好教研的时间、地点、内容、参与人员等等。
像时间上就不能太拖沓,咱老师们平时上课就够忙的了,哪有那么多时间在那瞎耗着。
地点也得方便大家到达,别找个犄角旮旯的地方,交通不便。
还有哦,区域教研要让不同层次的老师都能参与进来。
不能只让那些教学骨干叽叽喳喳地说,得给年轻老师机会呀。
我记得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区域教研上我就像个小透明似的,根本没机会发表我的观点。
但其实年轻老师也有很多新奇的想法,你不让他们说就太可惜了。
可以搞一些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年轻老师能参与进去,也别怕他们说错话,错了就一起探讨为啥错,这也是个学习进步的过程啊。
说到教研内容,这是重中之重。
我认为不能光是教学方法的研讨,对于教材内容的解读也很重要啊。
在咱这几个区的学校,用的教材都一样,但不同学校的解读深度和角度都不一样。
比如说我们以前做过一个关于古诗词的区域教研,有的学校就只注重诗词背诵,而有的学校能挖掘出古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
那我们在教研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些不同的解读拿出来,大家一起分析哪种更好或者怎样融合那就很棒了。
哦对了还有,区域教研得形成一定的成果并且好好保存下来。
我遇到过这种情况,一群人讨论得热火朝天,最后啥书面的东西都没留下。
就好比你费劲煮了一顿大餐,吃完连个菜谱都不记,下次还得重新琢磨怎么做。
回顾20232023学年度教研组工作:成果斐然,承前启后
回顾20232023学年度教研组工作:成果斐然,承前启后承前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2023-2024学年度已接近尾声,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一年教研组的工作。
在这一年中,我们教研组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为学校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我们未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我们团队集体提高了自身的专业能力。
在这一学年里,我们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参加各类研讨会和培训课程。
通过与其他学校和专家的交流,我们拓宽了视野,增强了自身的教学技巧和管理能力。
这让我们在授课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我们在课程研发和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我们教研组对课程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改革和创新。
我们加强了课程内涵的深化和拓展,使之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
同时,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这些改革举措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也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我们还注重教师团队建设,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定期的教研活动和经验交流,我们教师相互借鉴,互帮互助。
我们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分享了课堂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案例,这不仅使我们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也使我们之间的团队凝聚力得到了增强。
此外,我们还积极参加各类教育研讨会和教研交流活动,与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不断开拓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除了以上工作之外,我们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实践和义务教育工作。
我们带领学生参观社会机构和企业,开展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社会的温度,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这些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的机会,也使我们的教研工作更加接地气,符合时代的需求。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教研组取得的成果斐然,但我们也清楚,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教研活动更接“地气”
——参加区“同研共进”教学研讨活动有感4月17 H,南通市通州区“名师之路”教育科研协会“同研共进”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开展,这对我校语文老师来说是一次送到家门的“福利”,是一次紧倚教学第一线,贴近我校教师实际的“接地气”的教研活动。
曾几何时,教科研活动往往让我们觉得高不可攀,觉得那是属于专家学者以及非常优秀的教师所做的事,当我们看着在台上作讲座者侃侃而谈的时候,感觉到教科研就是为那些少数人准备的活动,我们只要用耳朵听听,事后能有多少收获还是个未知数。
此次教科室确立学校、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带领名师之路的会员们亲下基层,与教学一线人员打成一片,没有以高深的哲学命题、教学理论来“忽悠”基层教师,而是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和引领作用,扎实于课堂, 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与基层教师们进行研讨。
活动的形式朴实,活动由上课与研讨两部分组成。
上课采用的是我们并不陌生的同题异构的方式,分别由来自通州小学的曹晓英老师、海晏小学的郁忠华老师、石港小学的陆艳林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的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这是三个个性鲜明的老师,来自不同的学校,这让我们这样一个闭塞的农村小学的学生感到无比的新奇。
下午的研讨活动也没有采用什么专家讲座的形式,而全体与会人员围坐在一起,就一个话题展开讨论甚至是争论。
形式朴实无华,但效果扎实有效。
活动的主题鲜明。
本次活动研讨的主题是语文教学的“共性与个
性”,这一话题肯定经过教科室领导的深思熟虑,非常贴切当前学校、教
师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性强,活动自然高效。
对于“共性与个性” 的话题,活动中不少老师都有真知灼见,我觉得这个话题对我们基层教师来说就是帮助我们把握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从当天三位老师执教的课来说,三个老师的课堂各具特色,但都传递着一个信息,语文教学应着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多角度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不同程度学生的语言应用的实践能力。
也就是徐主任和秦主任后来都强调的教什么的问题都应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都要正确把握文木的客观性。
这是共性,但在具体如何实施教学时,三位老师还是体现出了各自的教学风格和方法,体现了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
下午的活动研讨围绕主题进行阐述与挖掘。
讨论的主体也不仅仅局限于“名师之路”协会的成员,我校的语文老师也在这种研讨氛围的感染下,积极主动地参加研讨,参与互动,这在以前我们学校可是很难看到的情景,这让我们看到教科室专业引领的重要意义,说明一线教师都是潜力股,他们缺少的只是实实在在的引领,而教科室的这一活动,恰恰使教研活动接了地气,怎能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呢?
本次活动的成功开展,进一步激发了英雄小学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有效提升了大家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能力,从而,为学校继
续打造高效课堂注入了新的动力。
我们身处农村地区,校舍或许简陋、教育生活或许简朴,但学校文化中有自主、有快乐,师生发展中有激情、有幸福。
感谢教科室和名师
协会的务实,因为接地气,所以教研的力量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