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森林灭火作战方法

合集下载

森林灭火的方法

森林灭火的方法

森林灭火的方法森林火灾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应对森林火灾,人们发展了各种森林灭火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森林灭火方法,包括机械灭火、化学灭火和物理灭火。

一、机械灭火机械灭火是指利用机械设备进行灭火的方法。

常见的机械灭火设备包括灭火器、喷雾器和水炮等。

灭火器是一种便携式的设备,可以通过压缩空气或化学反应将灭火剂喷射到火源上,达到灭火的目的。

喷雾器和水炮则是一种大型设备,能够将大量的水或灭火剂喷射到火场上,形成水雾或水幕,降低火势。

二、化学灭火化学灭火是指利用化学物质进行灭火的方法。

常见的化学灭火剂有干粉灭火剂、泡沫灭火剂和二氧化碳灭火剂等。

干粉灭火剂是一种能够抑制火焰蔓延的粉末,可以吸收火焰的热量,降低火势。

泡沫灭火剂则是一种能够形成稳定泡沫的液体,能够覆盖火源,隔绝氧气供应,达到灭火的效果。

二氧化碳灭火剂则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够抑制火焰的氧气供应,从而灭火。

三、物理灭火物理灭火是指利用物理现象进行灭火的方法。

常见的物理灭火方法有散热、隔离和扑灭等。

散热是指通过将火源周围的热量传导到其他物体上,降低火势。

隔离是指通过设置隔离带或隔离墙,将火源与其他可燃物隔离开来,防止火势扩大。

扑灭是指利用湿毛巾、湿布或水袋等物品将火源覆盖,削弱火焰的热力和氧气供应,达到灭火的目的。

四、综合应用在实际的灭火工作中,常常需要综合应用多种灭火方法。

例如,在大面积的森林火灾中,可以先利用机械灭火设备进行初期扑救,将火势控制在较小范围内。

然后,利用化学灭火剂进行大范围的灭火,将火势彻底扑灭。

最后,通过物理灭火方法进行喷洒、冷却和隔离等工作,确保火场不再复燃。

总结起来,森林灭火的方法包括机械灭火、化学灭火和物理灭火。

机械灭火利用机械设备进行灭火,化学灭火利用化学物质进行灭火,物理灭火利用物理现象进行灭火。

在实际的灭火工作中,常常需要综合应用多种灭火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灭火效果。

森林火灾火场安全及扑救指挥(科学灭火完整版)

森林火灾火场安全及扑救指挥(科学灭火完整版)

森林火灾火场安全及扑救指挥(科学灭火完整版)目录一、火场安全二、扑救指挥一、火场安全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我们所有的森林防火工作,主要目的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森林资源、森林生态系统安全。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保护人的生命安全。

在扑火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情?在很多森林火灾实际案例中,基本都是因为进入火场的方式不对,从而导致了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一方面进入火场的路径不对,另一方面进入火场的时机不对。

怎么进入火场?第一,先确定逃生路线进入火场的第一要务不是急于扑火,而是要先确定逃生路线。

只有完全熟悉了火场的地形地势、林相、逃生通道、逃生场所(如:河流、农田、耕地、裸露的砂石区域、公路,以及植被稀少的地区),真正把逃生的路线找清楚,才能进入火场。

千万不要在没有找到逃生路线的前提下盲目进入火场。

第二,尽量走平缓山脊平缓开阔的山脊是阻隔带建设和防止林火蔓延的有利地形。

但狭窄陡峭的山脊线受热辐射和热对流的影响较大,林火行为瞬息万变,难以预测,非常危险。

要避免进入狭窄的山谷,当火烧入狭窄山谷时,通风条件不佳,会产生大量烟尘和一氧化碳,并在谷内沉积,热量逐步积累,一旦风向、风速发生变化,在空气对流的作用下,非常容易突变形成爆燃。

另外,三面环山的单口山谷,俗称“葫芦谷”,能为强烈的上升气流提供通道,容易产生爆燃,从而造成人员的伤亡。

第三,尽量走火烧迹地森林火灾发生后,火势因受地形、植被、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而瞬息万变。

在道路条件、地形地势、风向风势不清楚的情况下,严禁从没有烧过的地方进入火场。

森林火灾完全烧毁后的火烧迹地,相对安全,同时也是避险的重要区域。

注意:未完全燃烧的迹地,可能复燃造成人员伤亡。

要注重扑救中的安全宁可慢一点,宁可累一点,宁可远一点,生命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1.扑火队伍应有组织地从火尾、火翼位置进入火场,严禁从火头方向进入;2.严禁从山上向山下,翻越山脊、鞍部接近火场;3.严禁直接迎风打火头,应当沿着火的两翼火线进行扑打;4.尽量打下山火,不要打上山的“冲火”;5.严禁直接扑打高强度、地形复杂火头,严防被火包围;6.在高山峡谷地区,地势地形、道路条件不清楚的情况下,严禁夜间扑火;7.夜间扑火时,必须配备照明设备,人员应保持适当距离,防止火场中倒木、陡坡上的活动石块等伤人;8.扑火队员出现过度疲劳引起头痛、恶心、神志不清时,应当立即撤离到安全区域休息。

森林火灾的处理方法

森林火灾的处理方法

森林火灾的处理方法
森林火灾是指在林地发生的火灾,往往会造成林木烧毁、土壤侵蚀
等严重后果,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

因此,及时有效地处理森林
火灾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森林火灾的处理方法。

一、预防措施
1. 设立观察哨岗:定期在森林周边设立哨岗,加强巡逻监控,早发
现火情,及时报警。

2. 制定防火计划:根据当地气候和地形条件,制定合理的防火计划,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快速响应。

3. 定期清理枯枝败叶:森林中枯枝败叶易成为火源,定期清理可降
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二、扑救方法
1. 机动扑救:利用直升机和飞机向火灾灭火,快速有效。

2. 地面扑救:组织人员利用水枪、灭火器等工具进行灭火,有针对
性地扑灭火源。

3. 防火带:在森林周边设置防火带,用于阻止火势蔓延,为扑救提
供便利。

三、灭后处理
1. 确保火灾完全扑灭:扑救结束后,务必对火源周边进行仔细检查,确保火灾完全扑灭。

2. 治理火灾遗留问题:清理烧毁的树木,防止二次燃烧;修复损坏
的土壤,促进植被恢复。

3. 总结经验教训:对此次火灾进行总结,为今后的防火工作提供经
验教训。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处理森林火灾,就需要在预防、扑救和灭后处
理等方面做出合理的安排和措施。

只有加强预防、及时扑救、科学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给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

希望大家都能意识到森林火灾的严重性,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森林资源。

林火扑灭的基本方法

林火扑灭的基本方法

林火扑灭的基本方法【实用版4篇】《林火扑灭的基本方法》篇1林火扑灭的基本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冷却法:在燃烧的可燃物上洒水、化学药剂或湿土用来降低热量,让可燃物温度降到燃点以下,使火熄灭。

2. 隔离法:采取阻隔措施,将火源与可燃物隔离开来,防止火势扩散。

比如,开设防火线、防火沟等。

3. 窒息法:通过投放灭火剂,如干粉、泡沫等,使火源周围氧气浓度降低,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4. 以火灭火法:在火势较小时,可以通过点燃火势周围的可燃物,使其燃烧完全,从而消耗火势的能量,最终达到灭火的目的。

5. 化学抑制法:使用化学抑制剂,如灭火器等,通过抑制火源周围的氧气,从而防止火势扩散,最终达到灭火的目的。

在扑灭林火时,应根据火势的大小和火场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灭火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运用,以尽快将火势控制并最终扑灭。

《林火扑灭的基本方法》篇2林火扑灭的基本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冷却法:在燃烧的可燃物上洒水、化学药剂或湿土用来降低热量,让可燃物温度降到燃点以下,使火熄灭。

2. 隔离法:采取阻隔措施,将火源与可燃物隔离开来,防止火势扩散。

比如设置防火线、防火沟等。

3. 化学抑制法:使用化学灭火剂,如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通过抑制氧气或降低温度来达到灭火的目的。

4. 窒息法:使用灭火器材,如高压水枪、雾炮等,将水或灭火剂喷射到火源处,使火源窒息无法继续燃烧。

5. 以火灭火法:在火势较小时,可以通过点燃火势周围的可燃物,使其燃烧完全,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林火扑灭过程中,应根据火势的大小和情况选择不同的灭火方法,并确保扑火人员的安全。

《林火扑灭的基本方法》篇3林火扑灭的基本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冷却法:在燃烧的可燃物上洒水、化学药剂或湿土用来降低热量,让可燃物温度降到燃点以下,使火熄灭。

2. 隔离法:采取阻隔措施,将火源与可燃物隔离开来,防止火势扩散。

比如,开设防火线、防火沟等。

3. 化学抑制法:使用化学灭火剂,如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通过抑制氧气供应或降低燃烧温度来达到灭火的目的。

扑救森林火灾的主要方法(优秀范文五篇)

扑救森林火灾的主要方法(优秀范文五篇)

扑救森林火灾的主要方法(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扑救森林火灾的主要方法1.扑救森林火灾的主要方法一是扑打法。

就是用灭火工具直接与火交锋。

可砍取鲜树枝,扎成扫帚,或用湿麻袋片等绑在木棍上直接扑火。

现在常用扑火“二号工具”扑火。

二是覆土灭火法。

主要是用铁锹铲土灭火。

三是风力灭火法,利用风力灭火机直接灭火。

四是隔离带法。

为了保护大片森林,选择河流、道路、湿润的林中空地等有利条件,把树伐开。

宽度一般要在树高的两倍以上,隔离带内清除一切可燃物。

2.扑灭火线的基本技术用“二号工具”扑打火线时,两脚要站在火烧迹地内侧边缘,或一脚内一脚外,斜向火烧迹地向里扫打。

扫打成40一60度角,一打一拖,切勿直上直下扑打,并要重打轻抬,碴秀遗挂。

火势弱时可单人单独扑打一点,火势强时扑火小组同时扑打一点,同起同落,打灭后一同前进。

扑打时要沿火线逐段进行,不可脱离火线去打内线火,更不能跑到火锋前方进行扑打,尤其是打草塘火和顶风火时要千万注意。

使用风力灭火机灭火时,灭火机手携机位于火线外侧,距火焰1米左右,灭火机出风口方向与火线走向成15度角左右,并与火焰底部的地面构成40一45度角。

灭火时左右摆动机体,摆动幅度在1—1.5米之间,先从上摆动,用强风压低火势,并使可燃物质向迹地内部飞散。

回摆时用强风割切火焰底部,达到灭火的目的。

如火焰微弱,也可直接割切火焰底部灭火。

风力灭火机与其它工具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如4—5台风力灭火机配合,可1台打火头上边,一台打火头中间,两台打火根,并配有往复式水枪打明火,紧接着用“二号工具”打火焰。

在六七级大风中,用多台灭火机组成一字形,迎着火头吹,也可以把火头阻截住。

3.构成扑火人员伤亡的危险环境一是危险地形。

三面环山的山凹、狭窄草塘沟、向阳宽阔沟后堵的地形,往往形成明显的小气候特点。

这种地形由于处在阳坡或半阳坡, 一29—受热时间较长,白天温度高,可燃物干燥,燃烧后产生乱流火。

同时上升气流与主风向相互作用,产生强大空气对流,致使产生火旋风,造成火势突变.使火场难以控制。

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方法

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方法

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方法1、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方法一是扑救方法。

扑救林火有人工扑打、用土灭火、用水灭火、用气灭火、以火灭火、开设防火线防止火灾蔓延、人工降雨、风力灭火机、化学灭火、爆炸灭火和航空灭火等基本方法。

二是扑火机具。

主要有用于扑灭明火和余火、开防火线的机具。

包括风力灭火机、二号扑火机具、手投式灭火弹、小型水泵、水枪、砍刀、铲子、锄头和割灌机、油锯、锯子、斧子、锄头等。

三是扑救形式。

一种是直接灭火方法是使用灭火机具直接与火交锋,使火停止燃烧。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弱度、中度地表火(人能靠近灭火),不适合猛烈燃烧的大火或树冠火。

直接灭火法采用的机具很多,可以使用机械扑火工具,也可以用化学灭火药剂、水、土。

二种是间接灭火法主要是建立防火隔离带,如开防火线、挖防火沟、以火攻火等。

它主要适用于猛烈燃烧的地表火、树冠火和难灭的地下火。

根据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和扑火特点,扑救森林火灾必须遵循“先控制,后消灭,再巩固”的程序,分阶段地进行。

扑火四阶段:第一,控制火势阶段。

即初期灭火阶段,也是扑火最紧迫的阶段。

其任务主要是封锁火头,控制火势,把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燃烧。

第二,稳定火势阶段。

在封锁火头,控制火势后,必须采取更有效措施扑打火翼,防止火向两侧扩展蔓延。

是扑火最关键阶段。

第三,清理余火阶段。

火被扑灭后,必须在火烧迹地上进行巡逻,发现余火要立即熄灭。

第四,看守火场阶段。

主要任务是留守人员看守火场。

一般荒山和幼林地起火监守12个小时,中龄林、成龄林地起火监守24个小时以上,方可考虑撤离,目的是防止死恢复燃。

2、扑救森林火灾的程序和时机(1)扑救森林火灾的程序(一般来说有六种)一是划分战略灭火地带。

根据火灾威胁程度不同,划分为主、次灭火地带。

在火场附近无天然和人为防火障碍物,火势可以自由蔓延,这是灭火的主要战略地带。

在火场边界外有天然和人工防火障碍物,火势不易扩大,当火势蔓延到防火障碍物时,火会自然熄灭。

这是灭火的次要地带。

森林火灾扑救的战术战法

森林火灾扑救的战术战法

一、“单点突破,长线对进突击”战术:扑火队从某一个地点突入火线,兵分两路,进行一点两面作战,最后合围。

这种战术选择突破点是关键,一般是选择接近主要火头的侧翼突入,火势较强的一侧重大配置兵力,火势较弱的一侧少量布兵力。

这种战术的特点是:突破点少,只有一个扑火队连续扑打的火险和火势突变可能性小的情况下采用,但由于扑火队能力有限,大面积火场不宜采用。

二、多点突破,分击合围战术:这是一种快速分割灭火的实用战术。

实施时,若干个扑火小队(组),选择两个以上的突破口,然后分别进行“一点两面”作战,各突破口之间相互形成分击合围态势,使整个火场分割成若干个地段,将火迅速扑灭。

这种战术的特点是:突破口多,使用兵力多,全线展开,每个扑火队(组)间的战线短,扑火效率高,是扑火队常用战术。

三、四面包围,全线突击战术:这种战术是以足够的兵力扑打初发火、小面积火时的实用战术。

主要时采用全线用兵,四面围歼的办法扑火,既扑打火头、又兼顾全局,一鼓作气扑灭火灾。

蔓延强烈的一侧兵力多于较弱的一侧,顺风火的兵力多于逆风火和侧风火,上山火的兵力多于下山火。

四、一次冲击,全线控制战术:这种时将全部兵力部署的火线的一侧或两侧,采用一个扑火层次,全力扑打明火,暂不清理余火,也不留后续部队和清理火场队伍,力求在短暂时间内消灭明火,以控制火场局势,然后再组织消灭残余火。

“一次冲击”的距离一般
荒坡400-500米,危险地段150-200米,有林地500米左右。

这种战术多半用在火危及到居民区、重要设施时,会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时使用。

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方法

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方法

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方法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方法1、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方法一是扑救方法。

扑救林火有人工扑打、用土灭火、用水灭火、用气灭火、以火灭火、开设防火线防止火灾蔓延、人工降雨、风力灭火机、化学灭火、爆炸灭火和航空灭火等基本方法。

二是扑火机具。

主要有用于扑灭明火和余火、开防火线的机具。

包括风力灭火机、二号扑火机具、手投式灭火弹、小型水泵、水枪、砍刀、铲子、锄头和割灌机、油锯、锯子、斧子、锄头等。

三是扑救形式。

一种是直接灭火方法是使用灭火机具直接与火交锋,使火停止燃烧。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弱度、中度地表火(人能靠近灭火),不适合猛烈燃烧的大火或树冠火。

直接灭火法采用的机具很多,可以使用机械扑火工具,也可以用化学灭火药剂、水、土。

二种是间接灭火法主要是建立防火隔离带,如开防火线、挖防火沟、以火攻火等。

它主要适用于猛烈燃烧的地表火、树冠火和难灭的地下火。

根据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和扑火特点,扑救森林火灾必须遵循“先控制,后消灭,再巩固”的程序,分阶段地进行。

扑火四阶段:第一,控制火势阶段。

即初期灭火阶段,也是扑火最紧迫的阶段。

其任务主要是封锁火头,控制火势,把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燃烧第二,稳定火势阶段。

在封锁火头,控制火势后,必须采取更有效措施扑打火翼,防止火向两侧扩展蔓延。

是扑火最关键阶段。

第三,清理余火阶段。

火被扑灭后,必须在火烧迹地上进行巡逻,发现余火要立即熄灭。

第四,看守火场阶段。

主要任务是留守人员看守火场。

一般荒山和幼林地起火监守12个小时,中龄林、成龄林地起火监守24个小时以上,方可考虑撤离,目的是防止死恢复燃。

2、扑救森林火灾的程序和时机(1)扑救森林火灾的程序(一般来说有六种)一是划分战略灭火地带。

根据火灾威胁程度不同,划分为主、次灭火地带。

在火场附近无天然和人为防火障碍物,火势可以自由蔓延,这是灭火的主要战略地带。

在火场边界外有天然和人工防火障碍物,火势不易扩大,当火势蔓延到防火障碍物时,火会自然熄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灭火作战方法2014年5月一、森林灭火作战战法的确定森林灭火作战战法的确定,主依据主客观两个方面:从主观上讲,认真坚持灭火作战原则,自觉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资源是确定灭火战法的主观要求;从客观上看,森林可燃物、地形条件、气象因素、林火行为、火场条件和灭火力量则是确定灭火战法的客观依据,这也是确定灭火战法的重要依据。

(一)森林可燃物森林中的一切有机物质都是可燃物,可燃物的数量变化决定着森林的燃烧性,分布类型不同影响着林火强度,蔓延速度和燃烧性质。

可燃物载量多少,决定燃烧后释放热量的多少和火强度的高低。

可燃物的大小影响基易燃程度,质量则影响燃烧时间的长短。

同时在森林燃烧过程中,由于火的强度和燃烧速度的不同,可燃物的有效燃烧量的多少也影响着火场清理的难易和形成二次燃烧危险程度的大小,火场上二次燃烧现象的出现与可燃物的量和质有着直接的关系,第一次燃烧的残余可燃物越多、残余的余火越多,加之灭火时清理的不彻底,则最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二次燃烧,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二)地形条件包括坡向、坡度、坡位、海拔高度等。

地形影响植物分布和形态,它不仅影响火灾的发生,而且也影响火灾的传播速度和火的强度,从而直接影响灭火作战的难易程度和灭火队员在火场的安全。

(三)气象条件气象因素包括降水量、温度、相对湿度。

风和连续干旱等。

这些天气条件决定着近期潜在的火险程度和火场模式及火势的大小。

其中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时火灾的发生、发展、火的行为、性质和火势的大小影响最大,在灭火实践中火场小气候及其变化也是构成高危险环境的重要因素。

(四)林火行为火的行为是指一场火灾从开始、发生、传播、衰弱直到熄灭的整个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火的现象和特征。

火的行为一方面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人为控制因素的影响。

在灭火作战战中能否预测火灾发展动向和掌握火的行为,是灭火作战应该把握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五)火场条件火场条件是指火场的大小、形状及火场的地形地貌、小气候、可燃物和交通条件等。

火场条件决定灭火的难易程度和用兵手段,火场小,好控制,火场大,难控制,交通好利于灭火,地形险有火难灭。

(六)灭火力量数量、素质及装备是灭火队伍战斗力的反映。

没有一定的数量,不能称其为队伍,谈不上战斗力的形成,而有数量无素质,也谈不上战斗力的实现。

数量相同,装备一样的队伍,其战斗力的强弱主要体现在素质上。

同时,灭火装备不同,灭火效能也会不同,也影响着灭火方式、方法和手段。

所以说,人员数量、素质及装备数量、效能等因素决定着灭火效益的高低。

二、森林灭火作战常用战法(一)上山火顺势打上山火的行为特点是蔓延速度快,火头燃烧猛烈,难控难灭,危险性大。

特别是白天温度物燥,朝阳迎风处的上山火燃烧更为强烈,极易形成强烈的局部热对流和“火爆”其火行为的特征表现为:火势直冲云天,浓烟翻滚急上卷,火爆轰鸣火团飞,两翼火线火龙,火头形态如尖刀,向上跳跃式燃烧,如果此时灭火队员迎火头灭火或从山上向山下接近火线,或在燃烧火头发展前方的山脊线上,山脊谷地、朝阳平缓坡位上迎火或开设防火隔离带,都是十分危险的。

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在此处迎火必遭伤害。

因此,灭上山火时,灭火队员要顺着火势打,严禁顶着火势打,先控制两翼火线,顺着火势跟进火头灭火,即让开火头,避开火锋,顺着火势的发展方向,采取先控制、再消灭的方法,消灭侧翼火,随后跟进消灭火头尾部火。

在灭火中要与火头保持适当的距离,一定要等火头越过山脊后,或者是当风向变化火头转向、火势降低、燃烧火线形成下山火势时,抓住战机及时调整战法,组织力量重点突击灭火,才能有效将火消灭。

必须注意的问题是,灭白天上山火,由于火势快,火势猛、燃烧不彻底,极易出现二次燃烧和大火回烧现象,这也是火场上最容易伤害人的火。

一般二次燃烧大火回烧的范围都距火头较近,距离一般不超过百米左右。

所以灭火作业时千万不要随意跟进火头,特别是当火焰高度超过3米以上时,尾追火头灭火时要保持百米以上距离,务必慎打慎进,等待时机灭火,千万不可在高危险地段灭火线。

(二)下山火堵截打下山火的行为特点是蔓延速度慢,火势较稳,火头较弱,燃烧彻底,易灭难清。

下山火也称坐火,火场实践中,当火线从山上向山下燃烧时,是最佳的灭火时机,当最佳灭火时机出现时,就要集中优势兵力,严防山上火下沟发展成为沟塘火和越过沟塘重新发展为上山火,要将火灭在山坡上或堵截消灭在山脚下。

此时,如果火场小、火线短,在人力充足的情况下,可采取从山下向山上找准燃烧火线的薄弱点,采取一点突入,两翼展开,分兵合围、递进超越、分段扑打的直接灭火方式灭火,如果火场大、火线长、人力少,可采取重点一线集用兵的间接灭火方式,组织攻打重点段火线,或利用点上山火的方法以火攻火,分段点烧,围圈火线,将下山火堵截消灭在下山之前、山坡之上。

必须注意的是余火和暗火清理一定要仔细。

因为下山火慢,燃烧时间长,燃烧火线上一些较为粗大的可燃物已开始燃烧,地表层可燃物已烧尽,从而会引发地下腐质层的燃烧,暗火点多,余火量大,形成局部的地下火出现。

因此,下山火的明火好灭,暗火难清。

在这种情况下,为加速灭火速度,减少复燃几率,经常采取沿迹地边缘点烧的方法防止复燃火发生。

因为,燃烧的火线火势强,在原火线燃烧产生上升热气流的作用下,人为点烧的火线会迅速向原燃烧的火线发展,这时灭火队员再用风力灭火机强风消灭点烧外缘火,助燃内线火,加快点烧火向原燃烧的火线方向燃烧速度,迫使在粗大可燃物未燃烧或大部分可燃物未完全燃烧时将边缘火消灭,从而使熄灭火线边缘在未能烧透状态下就被消灭,这就极大减少了余火的残留量,从而也减少了残存余火的复燃几率。

所以说,灭下山火一定要选择战机,讲究战法,速战速决,先堵火头,再灭两翼,以火攻火,将火消灭在下山越沟上坡之前,否则将前功尽弃。

(三)白天火分段打白天火分段打是由林火燃烧特点所决定的。

森林火白天燃烧的特点是从黎明开始到日出后2小时,火行为表现为燃烧缓慢,火的强度低,从日出后2小时开始到中午,火势逐渐发展,火的强度增高,燃烧速度加快;从中午到日落前2小时,火势发展最猛烈,燃烧速度最快,火的强度也最大;从日落前2小时开始到日落天黑,火势发展逐渐降低,燃烧速度下降,火的强度也随之减弱。

由此而知,不同的时间段火场上火的行为表现是不同的,有强有弱,有火头、火翼、火尾三分,有高温区段、中温区段和低温区段之别。

火的这些行为特征表现也为寻找灭白天火的最佳战机提供了条件。

实践中可从时间段上抓战机、灭火线、控制火势,还可以从火线燃烧的温度段中抓战机灭火线。

1、从时间段上抓战机灭火线从黎明开始到日出后2小时,从日落前2小时到日落天黑。

这两个时段组织力量攻坚和组织全线灭火行动,灭火效果是最好的,是白天灭火的最佳战机,而中午到日落前2小时这个时段,由于温度高、风大、火猛,一般不宜组织攻坚和实施全线灭火行动,这时时主要是控制火势,灭侧翼火线和灭弱段火,限制其发展,或利用地形依托开隔离带阻火和间接灭火是最有效的。

2、从燃烧火线温度上抓战机灭火线控火头、打两翼、清火尾,是白天灭火分段作业的重点。

白天火虽然火大,但从火的燃烧强度上看,有高温区段火头部分、有中温区段火翼部分和有低温区段火头部分的火,这就为组织力量分区段灭火提供了条件。

如火场小,兵力足,可在高温区段火头部分用强兵,运用间接灭火线战法控制火头发展,寻机改变火头的发展方向,待火头下山时抓住战机及时将火头消灭;中温区段火翼部分用重点,运用间接或直接灭火战法跟进侧翼火线顺着火势打,消灭侧翼火;低温区段火尾部分用重兵,运用直接分散式灭火战法,消灭明火,清余火,严防复燃,将火消灭。

如火场大,兵力不足,可在高温区段火头部分用精兵间接灭火,堵截火头,限制火头发展,改变和降低火头区段的火势,尽量大努力控制火头的快速发展,为夜间灭火攻坚创造有利战机;中温区段火翼部分用重兵边打边清,巩固推进,顺势尾追,直接与间接灭火相结合,尾追火头不放松,寻找战机灭火;低温区段火尾部分用精兵,运用直接分散灭火战法快灭明火,细清余火,稳步推进将火消灭。

概括起来讲,白天火应分区段作战,在分区段作战时,重点区要警惕,低温地段要突击,此外,白天灭火时灭火队伍应留素质好,装备强的预备队,关键时刻打攻坚,突击战时打增接。

必须注意的问题是:白天采取以火攻火战术灭火时,作业距离和作业时间必须距离火头前方500米之外或是在火到来之间的半个小时前完成,才能确保作业安全。

如果过早或过晚,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增大灭火队员的作战难度和体力消耗,从而影响灭火效益。

如灭火队伍选择的灭火位置发生错误,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因此,无论从灭火时间段还是灭火区域的选择上看,灭火作战时一定要避开险时险段。

火场教训表明,已往灭火队员火场伤亡事故90%以上都发生在险时险段,都是因为指挥错误、盲目在险段灭火和迎火而上造成的。

(四)夜间火稳进打夜间是组织灭火作战的最好时机,夜间温低风小,空气湿度增大,谷风消失,山风明显,燃烧火线受山风影响,上山火的行为表现不强烈,火线火势较为平稳,特别是午夜之后到日出前,由于温度降低和湿度增大,火的燃烧速度更加缓慢,在一些山谷密林和潮湿植被地段,部分明火由于温度低、湿度大而会自行熄灭,形成断断续续的燃烧。

同时,夜间燃烧的火线火头发展方向明显,利于观察判断,同白天相比,无论是火势还是温度和湿度都很不利于火势发展,而有利于灭火作战。

当然,夜间组织灭火作战也有很多不利因素。

火势难判定,夜间暗火看不见,地形植被难观察,特别是组织高山灭火时,地形复杂,山高坡陡,十分危险,容易发生滚石,树枝伤人,队员掉队,坠入山崖等事故。

夜间灭火一定要时刻注意安全,为了避免伤亡,可采取稳进稳打的灭火战术,抓住夜间的最佳战机,合理调整兵力,集中组织力量攻火头、灭两翼。

一般情况下,作战最小单位10人以上为宜,作业人员要有照明设备,作业间隔保持在2米以内,以班组为单位行动,并使用GPS定位。

如没有GPS定位,队伍要沿火线边缘行走,一般不可组织穿插火线,严禁单独行动,灭火时一定要认真清理余火,特别是要用风力灭火机哟风清理,才能及时发现和消灭暗火。

当火线全部消灭后,可在迹地边缘原地休息,待天明后及时组织队伍沿迹地边缘向内清理暗火和余火,以防日出后温度增高,风力增大时余火暗火复燃。

总之,夜间灭火作战,有利也有弊,但利大于弊。

有利的一面是夜间灭火目标明显,风小湿度大且温度低,火线火势平稳,扑灭的火线复燃性小,采取直接灭火法灭火和以火攻火效果明显,安全系数大;有弊的一面是行军机动困难,由于夜间会出很不安全的燃烧现象,如果火不能在夜间全部消灭,黎明之后的火线复燃性机会较大,也会导致第二天温度高风大时火场出现多个火头,从而增加白天火的难度和险度。

所以,组织夜间灭火作战时要充分考虑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对灭火效率的影响,一定要做到周密部署,合理布兵,集中兵力,重点突出,集中攻坚,稳扎稳打,确保夜间灭火作战安全高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