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高中语文《赤壁赋》课件苏教版必修一汇编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赤壁赋》(共18张PPT)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赤壁赋》(共18张PPT)
先写月夜泛舟,饮酒赋诗,沉浸在美 好景色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 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 变化无常,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 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表现了旷达乐观 的人生态度。
文章第一段的景物描写美在何处? 为什么写得赛似仙境?
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是一轮皓月, 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如烟雾般笼罩江面, 清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 浮水面,任意左右东西。景象澄沏,又似 朦胧,如梦境一般。作者仿佛觉得在浩荡 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 离人世,悠悠忽忽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 陶醉其中,赏心悦目。
赤壁赋
苏轼
苏轼,诗
词文赋、书法、 绘画样样精通。 深受儒家和佛 老思想影响。 入世:积极进 取,怀才不遇; 出世:逃避现 实,寄情山水。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 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 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 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
清风徐来 遗世独立 余音袅袅 舳舻千里 一世之雄 取之无禁 东方既白
水波不兴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羽化登仙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月明星稀 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一叶扁舟 沧海一粟 逝者如斯 用之不竭 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
2.填写《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赋》中的句子: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
.
. .
2 想吾“周 1 客
人 ,辈而瑜当 人
生 谈寻今等年 为
渺 什常安这鏖 何
小 而 短 暂
么人在样战 建等哉的赤 功,?英壁 立谈”雄的
生 悲 ?
。 业什,人曹
?么何物操
理况,、
试以第三段为例,说说课文怎样将情、 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22《赤壁赋》PPT课件2(共23张PPT)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22《赤壁赋》PPT课件2(共23张PPT)

10、横槊( shuò ) 11、渔樵( qiáo )
4、幽壑( hè ) 5、嫠妇( lí ) 6、愀然( qiǎo )
12、扁舟( 13、匏樽( 14、蜉蝣(
piān ) páo ) fú yóu )
7、山川相缪( liáo )
15、无尽藏( zàng )
8、舳舻千里( zhú lú) 16、枕藉( jiè )
作者简介
苏轼作为 “文耀百代,词唱千年,诗传万世,书 画俱工”的“魅力全才”,却注定漂泊一生,磨难一 生,但又不失豁达、乐观。他因乌台诗案,因政治迫 害被贬黄州。黄州可以说是他政治的低谷,也可以说 是他才华的巅峰,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写到 “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最负盛名 的 “赤壁三咏”就创作于此,《念奴娇 赤壁怀古》 是其中的一咏,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赤壁赋》也是 其中的一咏。
山水文化:将山水自然作为生命体,将感情投入其中,可 以提升人格。我们学过的有哪些?
如: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
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
阅读欣赏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教学目标: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字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句式。 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学习作者豁达乐观的精神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1:17:11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62021/9/62021/9/6Sep-216-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6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高中语文 18赤壁赋课件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18赤壁赋课件 苏教版必修1

8.文学常识填空。
苏轼(1037~1101),字________,号________,宋 代四川眉山人,苏洵之子,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 洵、弟辙,合称“________”。
【答案】 子瞻 东坡居士 三苏
一、文段解析
第一段:
【思考】 (1)这是“赋”正文前一段简短的叙 事,可分几层?(2)本段展示了怎样的境界?感 情色彩如何?
如慕,如泣,如诉”这样具体可感的形象,写箫吹 到精彩动人之处,用“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来形 容声音的婉转悠扬,缠绵不断,更加突出了“哀” 的情调,把洞箫那悲咽低回的哀声表现得十分形象、 真切。最后写到箫声收到的艺术效果:“舞幽壑之 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调动了视觉和听觉,使箫声 具体可感又生动形象。
(6)形容词作名词 击空明兮溯流光________________ (7)形容词作动词 ①正襟危坐________________ 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________________ ③不知东方之既白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歌:吟诵 ②东:向东进军 ③渔樵:打鱼砍柴 (2)①西:向西;东:向 东 ②南:向南 (3)侣:以……为侣;友: 以……为友 (4)①舞:使……起舞 ②泣: 使……哭泣 (5)哀:为……而哀叹 (6)空明: 水月交相辉映的江面 (7)①正:整理 ②下: 攻克 ③白:发白、变亮
第二段:
【思考】 (1)本段可分几层?营造了怎样的意 境?
(2)本段的“喜”从何体现?与上段的“喜”有 何不同?
(3)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代表了主 人怎样的情怀?
(4)本段的“悲”从何体现?作者是怎样描写箫 声之悲的?
(5)本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明确:
(1)可分两层:①写作者的歌声。②写客人的箫 声。本段营造了一种主客之间箫歌互答、悲喜 交集的境界。

高中语文《赤壁赋》课件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赤壁赋》课件  苏教版必修1

本文中的成语
• 不绝如缕:也作‘不绝如线’。只有一根细线连 系着。差一点就要断了。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 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也比喻技艺等濒临 失传。现在也形容声音细微而连绵不断。 • 正襟危坐: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 或拘谨的样子。 • 月明星稀:月亮明亮时,星星就显得稀疏了。比 喻一种事物能把另一事物掩盖。 • 逝者如斯:逝:过去的 逝去的;斯:代词,指这 流去的江水; 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 杯盘狼藉:杯子盘子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吃喝 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
宝藏,而我和您可以共同享用它 们。
翻译与理解
客人高兴地笑了,于是洗了酒 杯,重新斟酒再喝。菜肴和果 品都吃完了,空杯、空盘杂乱 客喜而笑, 地放着。我和客人们互相靠着 洗盏更酌。 在船中睡着了,不知不觉东方 肴核既尽, 已经发白。
翻译与理解
杯盘狼藉。 终写矛盾解决,主客皆大欢 相与枕藉乎 喜。但作者的这种和超脱, 却是政治失意后的精神苦闷 舟中 ,不知 的自我排遣,在旷达的外表 东方之既白。 下,潜藏着作者的抑郁和悲
翻译与理解
四写悟理自解。苏子的话针对 “客人”的感触而发,通过对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我对客人说:“您了解那江水和 明月、江水的变与不变的议论, 月亮吗?江水总是象这样不断地 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盈虚者 他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 流去,但始终没有消失。时圆时 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 理。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天 缺的月亮像那样变化,但最终没 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 地一刻也不会不变,人生本来 有消损或增长。如果从那变化的 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 短暂 一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 ;但从不变的角度看,那 万物,连一瞬间都没有停止变化。 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 就是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 如果从那不变的一面看,那么事 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苟非吾之 为一,都会无穷无尽。况且天 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我们 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 地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 还羡慕什么呢?况且,天地之间, 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 有,虽一毫而莫取”。如此, 事物都有各自的主宰,如果不是 我所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 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 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便 也不敢取用。只有江上的清风, 无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 不足为念了。最后他为“客人” 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它就成 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指出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寻求 为声音,眼睛看到它就成为颜色; 精神上的寄托,表现了一种旷 取用它们没有人禁止,享用它们 达开朗的胸襟和生活态度。 不会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的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赤壁赋》(共18张PPT)PPT语文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赤壁赋》(共18张PPT)PPT语文课件

第五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哪些 内容?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1)本段感情色彩为“喜”,照应了开 头超然欲仙的快乐。主要写客人听了苏子 的话,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 睡。 (2)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 我虽然遭受迫害,贬滴黄州,但我的日 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 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秋江月夜图 清风、水波 (写景) 白露、水光
遗世独立 感受
羽化登天

过渡 (描写)
歌曰:“……望美人兮天一 方箫”声:怨、慕、泣、诉……
客曰 (抒情)
英雄安在 吾生渺小、短暂 挟飞仙抱明月不可得

苏子曰 变与不变(重在不变)
(议论) 不取与取(重在取)

客喜而笑 (叙述)
讨论:文中吹洞箫的客人是谁?
2.人生渺小而短暂。
3.现实与理想的悬殊,想长生不 老而不能,只有“ 托遗响于悲 风 ”。
试以第三段为例,说说课文怎样将情、 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第三段通过“客曰”,有眼前的“江 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 物,是写景;再由他们引出己身无为之悲, 见江水浩淼无穷感叹吾身渺小短暂,是抒 情;本段通过客之言分析悲的原因,是议
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 中解脱出来?
1.从“变与不变”的角度,从变的角度说,天 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 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 角度,作为个体的人,生命是短促的,但人参与了 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 一样是永恒存在的。
2.从“取与不取”的角度,大自然是个无穷宝 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摒弃(不取)禄禄官 位蜗角虚名,而取无穷的自然万物(明月清风)为 “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表达他听任自然, 乐观旷达的情怀 。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赤壁赋》教学课件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赤壁赋》教学课件

苏轼的精神世界 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 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 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 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邓 丽 君
几 时 有 把 酒 问 青 天 .f lv
赤壁赋 苏轼
关于“赋”
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体。
《文心雕龙》:“赋者,铺也。铺采摛文 ,体物写志也。”
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 对照等情势,兼有诗歌、散文的特点,可以咏 物写志抒情。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 、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2)动词的活用
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___使__…__…__起__舞__ 泣孤舟之嫠妇__使__…__…__哭__泣___
(3)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__整__理____ 不知东方之既白___显__出__白__色____ 渺沧海之一粟__微__小__得__像__…__…__
审美视窗 永恒的赤壁,永远的苏轼
赤壁的灵秀抚慰着苏轼那颗伤痕累累的心,也孕育了 他伟大的思想和灵魂。在灵魂和自然融会的一霎时,我们理 解了苏轼的幸福和不幸。
赤壁因苏轼而留下千古华章,苏轼因赤壁而屹立千古。 感谢苏轼给我们带来的精神食粮。苏轼若有知也应感谢我们 对他的理解。
苏轼的诗文才气贯天,苏轼的思想博大精深,苏轼的 人格光芒万丈。 苏轼一生想着天下,心系苍生,让他豪情 万丈;在失意时,寄情山水,洒脱飘逸;在悲观时又以佛家 道家思想宽慰自己,而变得豁达开朗。正是因为有了这三种 思想,才成绩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赤壁也因苏轼的介入才 得以完成它的美丽,赤壁诗文也将和这个伟大的文学家一起 流芳千古。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赤壁赋课件.ppt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赤壁赋课件.ppt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写法鉴赏
• 1.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
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 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显 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赤壁赋
字词注音
窈窕( yǎo ) 壬戌( rén xū )之秋 冯( píntigǎo)虚御风 桂棹( zhào)
嫠 ( lí )妇
愀(qiǎo)然:
舳舻 ( zhú lú )
酾( shī/shāi )酒
横槊( shuò )赋诗 杯盘狼藉( jí)
枕藉 ( jiè )
蜉蝣( fú yóu )
匏樽( páo zūn )
挟(xié )飞仙以遨游
属 zhǔ 客 窈yǎo窕tiǎo 斗dǒu牛
扣舷xián 桂棹zhào 倚歌而和hè之
幽壑hè 嫠lí妇 愀qiǎo然 相缪liáo 舳zhú舻lú 旌jīng旗 酾shī酒
横槊shuò 渔樵qiáo 麋mí鹿 匏páo尊 相属zhǔ 蜉fú蝣yóu 挟xié飞仙 夫fú水与月 无尽藏zàng
被动 句
固定句式:“非……乎”表反问语气
这 难道不是……吗曹操 围困 被周瑜……的地方 用于主谓 介词表被动 之间无实义
这难道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本来 一代 的 英雄 现在 哪里在 呢
介词宾语前置句
本来(是)一代英雄,(可)如今(他)在哪里呢?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苏教版高中必修一《赤壁赋》课件(共58张PPT)

苏教版高中必修一《赤壁赋》课件(共58张PPT)

将庐山写得最有韵味的诗是苏东坡;将西湖 写得最为传神的诗也是苏东坡;而中秋,自有 了苏东坡大醉而作,其他便都“余词尽废”。 ……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 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 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 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 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 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 浓重的文化色彩。 —— 方方《喜欢苏东坡(节选)》
赤 壁 赋
苏 轼
旷世奇才
苏东坡

辛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苏轼

苏轼
黄庭坚
散 文
唐 宋 八 大 家 苏轼 苏洵 苏辙 曾巩
欧阳修
王安石
韩愈
柳宗元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厨 艺
东坡肉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 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 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 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 的反对者,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 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 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 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 谐爱开玩笑的人。 ——林语堂《神· 鬼· 人—苏东坡传》
•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 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 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 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 倚歌而和(hâ)之。其声呜呜然,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 舟之嫠(lí)妇。
香草美人
最早出自屈原《离骚》 香草美人:1、高洁的品质
如怨如 慕,如 泣如诉 舞幽 壑之潜 蛟 泣孤 舟之嫠 妇
•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 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 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 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 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 (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 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精品]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感悟自然赤壁赋》课件(PPT 可编辑版)

[精品]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感悟自然赤壁赋》课件(PPT 可编辑版)

(2)乌台诗案 这是北宋有名的一场文字狱。苏轼有志于改变 北宋积贫积弱状况,但在思想上和王安石变法革新 派发生分歧,于是求为外任,先后出任杭州通判,密 州、徐州、湖州知府,对于新法实行中的一些疏弊, 也“不敢默视”,后因“托事以讽”写了一些与新 法有关的诗文,被言官何正臣等人弹劾为“包藏祸 心”、“指斥乘舆”,于是在湖州任上被突然逮捕 送交御史台治罪,在狱中备受诟辱,几乎被置于死
地,后来经多方营救(包括王安石),被释放,贬为黄 州团练副使。受此牵连的有苏辙、司马光等多人。 因御史台又称“乌台”,所以此次事件被称为“乌 台诗案”。
二、基础积累
1.通假字
(1)举酒属.客(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3)山川相缪.( (4)举匏尊.以相属.(
) )
) )
答案:(1)“属”通“嘱”,致意,引 申为劝酒 (2)“冯”通“凭”,借助 (3)“缪”通“缭”,连结,盘绕 (4)“尊” 通“樽”,酒杯;“属”通“嘱”,致意, 引申为劝酒。

答案:(1)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 之间 (2)凌万顷之茫然 (3)如怨如慕 如 泣如诉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4)侣鱼虾 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尊以相属 (5)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三、阅读思考
《赤壁赋》怎样体现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 融合和苏轼独特的文化品格?
参考答案:儒家入世,道家避世,释家超世,三 者原有矛盾,但苏轼却以外儒内佛、外儒内道的形 式将其统一了起来:修身以儒,治心以佛,养生以 道。以儒家的兼济对待现实,以道家的超脱宽慰灵 魂,以释家的智慧调整心态,这就形成了苏子“一蓑
烟雨任平生”式的旷达自适。《赤壁赋》以水月之 喻化解人生忧患,在困苦的环境中追求道德人格品 质的自我完善,固然是儒家士大夫追求精神完美的 思想的一种反映,同时又带有庄子相对主义和释家 虚无主义的色彩。事物的瞬息变异中寓含着永恒, 苏轼的“变”与“不变”之论正是得之于佛道思想 的启悟。而佛道思想又须用儒家道德人格的浩然正 气来支撑,才能避免流于虚无空寂。苏轼用这种思 想方法,把“吾生之须臾”与“长江之无穷”统一 了起来,表现出苏轼独特的文化品格。

【语文】《赤壁赋 》课件苏教必修一

【语文】《赤壁赋 》课件苏教必修一

苏轼的黄州生活与《赤壁赋》
元丰二年( 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 年 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 被加以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在狱中一百多天, 被加以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在狱中一百多天, 受审十余次,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 受审十余次,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 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不得签署公事, 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 得擅去安置所” 元丰三年二月, 得擅去安置所”。元丰三年二月,苏轼由开封到了黄 直到元丰七年四月才离开。 冈,直到元丰七年四月才离开。 前后《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的七月和十月, 前后《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的七月和十月,这 是苏轼政治上失意,行动上不自由,生活贫困, 是苏轼政治上失意,行动上不自由,生活贫困,心情 极其苦闷的时期。随着政治权利和行动自由的丧失, 极其苦闷的时期。随着政治权利和行动自由的丧失, 戴上了“思过而自新” 罪人”帽子, 戴上了“思过而自新”的“罪人”帽子,在沉重的精 神压力下,东坡内心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神压力下,东坡内心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开始比以 往任何时候更加感慨世事的纷扰和虚无, 往任何时候更加感慨世事的纷扰和虚无,他哀叹人生 如梦,愁绪难谴,他渴望从那唯一不变而又与世事无关 如梦,愁绪难谴 他渴望从那唯一不变而又与世事无关 的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中,求得慰藉和超脱。 的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中,求得慰藉和超脱。在黄州 的四年,他过着清苦恬淡的生活,与和尚为友, 的四年,他过着清苦恬淡的生活,与和尚为友,同渔 樵杂处置地耕田,种桑养牛。这时,他与“ 樵杂处置地耕田,种桑养牛。这时,他与“采菊东篱 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 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从 而在《前赤壁赋》里抒发了“ 的感慨, 而在《前赤壁赋》里抒发了“吾生之须臾 ”的感慨, 流露出超然出世的思想。 流露出超然出世的思想。

高一语文苏教必修1课件:第一专题 第四专题《赤壁赋》 (共31张PPT)

高一语文苏教必修1课件:第一专题  第四专题《赤壁赋》 (共31张PPT)

由古今人物对比生悲


由人生短暂感触生悲


由理想和现实矛盾生悲
14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三段中写曹操的重点在哪里?
写曹操不是为了说明他 是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哉” 这句上,为了突出像他这样 的又是诗人又是英雄的人物 最终同归于“空虚”的忧思悲 绪上.
15
第9章 扩声系第统四调节音
说理明事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
盈虚:盈,满。虚,缺
曾:竟,简直 成:连…都不…
“夫往曾斯:::指不流此示能逝,代”这词,里译指水
以:同“已”,停止
卒:最终。(中段考:卒,死)
苟:如果 虽:即使
消长:增减
盖(将):表假设,如1果6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作者从什么角度说明不必羡慕宇宙的 无穷?
明确:从“变与不变”的角度,从变的 角度说,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 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 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我和万物都 是永恒的。
17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第三段客的话是否也是苏轼 自己心境的表达?如果是, 那么苏轼一贯的豪放风格与 文中“悲”的感情是否矛盾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特殊句式: 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茫然的万顷
特区殊分句:式纵:一苇之(去,往)所如 游于(介词,在)赤壁之下 ;月出于(介词, 凌:越过。从)东山之纵上:(状任凭语。后如置:)往
万顷:形容江面极既少为望焉宽::阔过一。了会望儿日。,即农历十七日。既:已经。 茫然:旷远的样子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冯,:大通月“十凭六”日,。乘。(通假字)

赤壁赋课件苏教版必修1课件

赤壁赋课件苏教版必修1课件

2.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句,宾语“何”前置于“羡”前) 译文:_(_我__们__)_又__羡__慕__什__么__呢__!__ (2)相与枕藉乎舟中。(省略句,省略了主语“苏子与客”) 译文:_(_大__家__)_在__舟__中__相__互__枕__躺__在__一__起__。__
(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__同__“_凭__”__) (7)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_遗__弃__尘__世__) (8)扣舷而﹒歌之(名词作动词,_唱__歌__)
(9)击﹒空﹒明①兮﹒溯②流光(①形容词作名词,_水__月__交__相__辉__映__的__
_江__面__ ②_逆__水__而__上__)
(4)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谓语“渺渺兮”置于主语“予怀” 前) 译文:_我__的__内__心__悠__远__而__惆__怅__。__ (5)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句,定语“有吹洞箫”后置) 译文:_有__位__吹__洞__箫__的__客__人__。__
第1、2段 “冯”同“凭”。
通假字
一词多义
②_那__,__这__里__指__代__月__亮__ ③_终__究__ ④_增__减__)
(4)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_竟__,__简__直__)
(5)﹒且﹒夫天地之间(发语词,__可__翻__译__成__“_况__且__”__) (6)﹒苟非吾之所有(_如__果__) (7)﹒是①﹒造﹒物﹒者②之无﹒尽﹒藏﹒③也(①_此__,__这__ ②_即__大__自__然__
第4、5段
一词多义
(1)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动词,享用)
1.食 (2)身上衣裳口中食(《卖炭翁》) (名词,粮食)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动词,吃)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第四专题2.2【教学课件】《赤壁赋》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第四专题2.2【教学课件】《赤壁赋》

感情变化

悲 悲 乐 乐
江上泛游,感情由平静到高昂
饮酒放歌之乐引出客人悲凉的箫声 主客问答引出人生短暂之感 苏子超然于世的情怀 客转悲为喜,主客畅饮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必修一
文本解读
分析第一段
1、本段以写景为主,请学生找出写景的句子并朗读。
2、四人小组讨论,形成一个整体画面,用优美的语言将这个画面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必修一
写作背景
这篇赋写于宋神宗赵顼元丰五年(1082) 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被贬的起因,是谏官李定、 舒禀、何正臣等人从苏轼的诗作里摘出一些讽 刺新法的诗名,告发他反对新法,结果苏轼被
捕入狱。出狱后被贬到黄州,名义上任团练副
使,实则等于充军。作者因内心愤慨不平,借 助诗文以 抒发感慨。赋中所流露的“人生无 常”的悲哀和旷达心情,就是这种复杂感情的 表现。
光一片,与天相连。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必修一
文本解读
3、这样的美景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 明确: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乐)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必修一
文本解读
分析第二段
面对同样的明月清风、良宵美景,主与客的感情有何不同? 作者的好心情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⑴找出表现苏子快乐的句子,朗读并背诵。
⑵客之悲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必修一
文本解读
分析第二段
⑴找出表现苏子快乐的句子,朗读并背诵。 明确:乐——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必修一
文本解读
分析第二段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必修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个人境遇中来 (生命短暂)
4、 由悲而悟,苏轼有了哪些悟?
一:变与不变 二:取与不取
水月
变 逝者如斯 盈虚如彼

生老病死
不变 未尝往也 卒莫消长
代代相承
取与不取:
以坦然的心境欣赏 “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 月”
———旷达乐观
通过泛游赤壁时 主客之辩,反映了 作者由故作旷达到 陷于苦闷,又由苦 闷到解脱的思想过 程,表现了作者虽 身处逆境却仍然旷 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 朦 胧
横 江
徐 来
迷 离 、
, 水
, 水
羽光 波
化 登


仙天 兴
何英 况雄 吾业 辈绩 渔今 樵安 者在


地 阔





短长 暂江
而无 人穷 生


托仙 遗而 响不 于得


3、苏轼的悲从何而来?
• 从歌声中来 •从箫声中来
(政治失意) (箫声幽怨)
•从历史人物中来 (人生无常)
的方式阐述观点。
朗读课文
• 听录音朗读
本文有许多押韵的字和对偶句,诵读 时要注意语音的轻重缓急,读出文章 的音韵美。 标出各段的韵脚
自由朗读
思考:
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这篇赋的内容。 那就是“事、景、情、理” 。请你回 答什么事、什么景、什么情、什么 理。
为何而乐? 观景而乐
• •( 景白源自清美露 风高中语文《赤壁赋》课件苏教版 必修一
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年间,苏轼反对新 法,请求外调出京,后屡遭贬 官。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 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元 丰五年七月和十月,苏轼曾先 后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矶漫 游,写下了《赤壁赋》。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 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其特点 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有 时虚设主客,通过“抑主伸客”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 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 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 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 风雨也无晴。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