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现实影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现实影射
文学创作往往承载着作者的寄托和思想,纵观《平凡的世界》全文,孙少平的路途无疑是布满荆棘的,这和路遥的人生不谋而合,他们都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活的更为充实。
一身黄土,一路艰辛,一身平凡一路歌,路遥笔下的孙少平,其人格魅力体现在置身现实苦难中的精神求索,他的身上继承了父兄的真诚、刚毅、朴实,又独有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外面世界”的想往。
家境贫寒注定了少年时期的他自卑和封闭的性格,这是每一个农村出身的孩子都会有的莫名其妙的阴影,对郝红梅的“不敢说话”,对顾养民的抵触,不愿到田福军家吃饭,无不暴露了他性格的弱点。
所幸的是孙少平并未从此屈服,后来他在给妹妹兰香的信中说:“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但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的好处将是一生受用不尽;我们一定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摆脱农民的狭隘,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同时他也在用鲜血和生命作为筹码来践行这一真谛。
一.现实生活的苦行僧
故事的开端就是1975年某县立高中的食堂内孙少平窘迫的人生状态,“在对生活的细腻刻画纤毫毕露的呈现生活的艰难与人性的压抑”是路遥最擅长的技能,也就是那一个日常的情景,我们读出了孙少平生活的困境与内心的无奈;周末回家“一团糟”的家庭事故注定了他身兼的沉重负担;知识改变命运,三年的高中生活以及田晓霞的出现使他开阔了视野,并逐步确立了“不一般”的人生路线:高中毕业不甘心蜗居于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而背井离乡到“外面的世界”做煤矿工人,这无疑也是一种苦难的选择,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下使他支撑下去的却是昂扬不屈的精神和真挚善良的品格;恋人的失去,容貌的毁损,命运的打击更是雪上加霜的降临,这种苦难,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的匮乏,还表现为精神世界的痛苦、传统思想束缚以及人生选择的困惑。
美国诗人佛罗斯特在《未来之路》中写道:“两条分叉在一座黄金的树林,可惜我不能两条都走。
”路遥先生的另外一篇小说《人生》,其主人公高加林前期的生活经历与孙少平相似,贫苦的家庭,沉重的负担,接受着农村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对外界的渴望,然而在道路选择上出了分歧,
因为高加林对劳动的态度是消极的,加之心高气傲,不肯安分守己,所以他摒弃了农村选择了城市,最终又被城市所摒弃;孙少平则继承了劳动光荣的优良美德,即使到了外面的世界也要凭借双手来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他把苦难当作了人生的动力;起初相类似的人生理想,高加林取得的方式可以说是不合法的,而孙少平实现理想的方式不仅合法,而且符合道德,这也就形成了两种大相径庭的人生,当然这其中不乏社会原因和时代差异的存在。
实际上他们也是现实社会不同人的缩影,投机取巧或许能青云直上,但并不能心安理得,缄默苦行虽然百般艰难,但能成正果,人生的意义是为了实现价值还是为了活得更好?
孙少平身上的人性美也是在他苦行路上相伴始终的,在抗洪抢险过程中冒险营救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侯玉英,不惜丢掉饭碗来救助不幸的小翠,对父母尽忠尽孝,对妹妹尽职尽责,对工作尽心尽力,对朋友坦诚相待,这是大多数人身上少有的道德光环,是人性美,也是当下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准则。
孙少平虽然是穷苦农民的儿子,是揽工汉,是煤矿工人,但他关心农民的出路问题,关注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前途,正如郭小聪教授在《路遥的诗意》中评论说:“如果说高加林既像保尔又像于连,那么孙少平就更像保尔。
他不但有着保尔坚韧不拔的精神,而且他还有着堂吉诃德的那种气质和理想主义精神。
”
对于苦难,路遥说,我更多地关注他们走向新生活过程中的艰辛与痛苦,而不仅是达到彼岸后的欢乐。
孙少平最终选择了回到大亚湾煤矿,选择了继续苦行生活,这是他内心成熟的表现,也是人生追求的价值所在,在他身上,让人为之震撼、为之感染的永远是苦行过程中顽强和真善。
二.精神世界的拓荒者
在苦难和善良的主题下,路遥的语言时常具备着独特的精神风貌和内在价值,《平凡的世界》一书中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黄土地的贫瘠,生活的苦难,在刻画孙少平时也不单是刚毅朴实、求知善良、有血有肉的一面,正如他的名字,孙少平的内心很少平静,他渴望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
从最初“他现在感到最痛苦的是由于贫困而给自尊心所带来的伤害”,到真正理解了劳动所带来的快乐,开始寻找人生的方向,敢于去面对身份悬殊的爱情,直至最终寻得归宿,孙少平又像拓荒者一样向人们突显了一个时代主流青年形象。
书中写道:亲爱的大哥从十三岁就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没有他,他们这
个家不知还会破落到什么样的境地呢!相比之下,孙少安的命运是身不由己的,作为大哥,他没得选择,虽然过早的承担家庭重担给了他精明强悍的能力和可怕的吃苦精神,并成为双水村的一号“能人”,但他没有机会接触更多的知识,也没能向孙少平一样了解外面的世界,所以他脚踏实地的做农民,又在改革的大背景下抓住机遇,引领潮流,他的精神境界也仅止步于为使家庭过的更好,为集体创造更多财富,作为农民,这种超越农民的独到境界已是很难得。
而孙少平则不同,他腹有诗书,家有兄长,即使出去闯荡也无后顾之后,从爱上苏联文学到“不关心无产阶级政治,光看‘反动书’的行为”,他就突现着与众不同的一面以及对广阔世界的探索精神;毕业后回到双水村,以他的能力绝对有望成为核心领导者,但文化素质的熏陶使他决心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后来的露宿街头和煤矿生活中,他以顽强的毅力适应了生活,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正确衡量,完成了肉体和灵魂的蜕变。
全书中田晓霞的离去是最令人痛心的,这种“门不当户不对”的理想爱情结局,可能是路遥对现实的妥协。
现实的物质性使孙少平的“初恋”无情告终,他和田晓霞的爱情则是完全建立在精神层面的,两人从读书、思想交流开始,到不顾身份的悬殊毅然决定在一起,也是二人对世俗观念的突破,这种精神层面的爱情自然是幸福的;和他们一样,孙少安与田润叶之间有着青梅竹马的感情,可即使是田润叶主动追求,孙少安还是突破不了现实的束缚,败给了现实,所幸他的婚姻是理想的,田润叶却不免有点令人惋惜;而高加林和刘巧珍的感情则完全是建立在心里慰藉的基础上,和黄亚萍之间的爱情更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
孙少平与田晓霞之间以独立人格和精神默契建立起来的恋爱模式,有种与众不同的魅力和感动,结合当时特殊的时代环境,更能产生浓郁的文化情调和动人的诗意美。
三.从孙少平看当代青年
文学除了具有外在的、功利的实用价值外,还应具有精神价值,即超越物质的警示、启迪、引导作用。
路遥以诙谐、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平凡人的不平凡人生,其社会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陕西作家朱鸿曾表示,路遥的精神遗产有以下四点:第一,他以整个生命去打造自己的文学;第二,他对普通人命运深刻、持久地关注;第三,他所塑造的高加林、孙少平等人物形象,给了社会底层特别是正处于奋斗中的青年,以永远的感情共鸣与精神鼓励;第四,他尽可能地
挖掘、表现了每个人本身潜在的朴素而又宝贵的精神。
书中孙少平能赢得田晓霞和金秀等女子的青睐,并非作者的刻意安排,他身上不屈的斗志和淳朴的品风才是魅力之所在。
当代青年作家七堇年在其作品中写:“我们是90后,那群追着时间赶路的人。
我们忙着考试、升学,我们忙着恋爱,忙着毕业,忙着就业。
我们谁也不服谁,我们谁也不惧谁。
我们也想过要把公共场所的易拉罐捡起来扔进垃圾箱,可我们低不下高昂的头,抛不掉荒唐的自尊心。
”这就是我们,一群热爱孙少平却又不愿意成为孙少平的年轻人,渴望跨越现实的障碍、找到捷径,从而实现年轻的理想,然而我们的理想也没达到孙少平的高度,好像我们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高加林的思维观念、生活模式,包括对爱情、婚姻也没那么纯洁、自然。
时代在进步,思维也在进步,然而孙少平的意义是实际的、深远的。
(一)苦难是人生的熔炉
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胫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正是贫苦的家庭出身才造就了孙少平兄弟刚强的体魄和不屈的斗志,他们在苦难面前不退缩、不避讳的态度演绎了一个苦行僧般的感人故事,并逐步形成了对苦难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真正的自尊不是像顾养民那样“穿戴的时髦笔挺,一边优雅地点名,一边扬起手腕看表”,而是在经历一番彻骨寒后依靠自己双手创造出的精神家园。
(二)真善是人性的光辉
无论是古塔山怡人的景,还是孙、田之间动人的情,路遥的笔下无处不透漏着真挚的人性美、人情美,孙少平的正义、耿直、友善、真诚,包括他的铮铮铁骨和对爱情的浪漫情怀都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毋容置疑他的爱情是崇高的,正如田晓霞在日记中写: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的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是融合在一起、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共同奋斗......当下人们的爱情观、婚姻观则完全是以物质条件为交换基础的,即使是存在孙少平和田晓霞一样的爱情,也会像孙少安和田润叶一样遗憾告终。
(三)劳动是生命的力量
贯穿小说全文的,是繁重的、无休止的、近乎自虐式的劳动,只有劳动才能让人忘记伤痛,只有劳动才能使人在生活中变得强大。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
人们的工作方式日趋多元化,最初的体力劳动也日渐为人们所不屑,在城市的一些角落,时常可以看到农民工为生计所迫的心酸景象,从根本上说,我们现在所见的高楼大厦、洁净市容都是无数劳动者所创造的。
孙少平对待劳动的态度恰是我们应该所膜拜的,也是人们应认真研究的课题,就算是从来没有想过当农民的高加林,他也是尊重劳动的!“温室”的环境使得当代青年丧失了其本有的体魄和意识,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劳动更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四)价值追求是精神的信仰
孙少平能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顽强的生存下去,很大程度是因为他有自己的价值追求,背景离乡是人生方向的价值追求,钻研读书是心灵慰藉的价值追求,和田晓霞恋情是对爱情的价值追求,因为追求价值,所以才活得精彩,活得动人。
都说中国人是最没有信仰的民族,实则信仰并不需要是具体的、实在的、明确的,在遵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下,每个人心中都可以有不同的信仰,或真与善,或爱与美,但凡有存在价值可以为人指明方向的东西都可以成为信仰。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歌颂生命的史诗,孙少平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他带给我们勇敢、自信、理想和智慧,他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射更需人们用心去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