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茶历史文化及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茶历史文化及发展
藏茶是少数民族中近六百万藏族同胞的主要生活饮品,又称为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与生命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古黑茶,藏族谚语说:“旦夕不可暂缺”。
从古到今,按历史时期和各地风俗不同又称为大茶、马茶、乌茶、黑茶、粗茶、南路边茶、砖茶、条茶、紧压茶、团茶、边销茶等。
是采摘于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雨极高山,当年生成熟茶叶和红苔(高山小叶种),经过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的全发酵茶。
从产地定义:历史上雅安为西康省省会,管辖现归属四川省的康巴地区(后藏),现四川省雅安市八县蒙顶山脉包括本山在内的十多个高山优质茶园;是专为西藏及周边藏民聚集区生产的小叶种全发酵砖茶主要源头;
从需求上定义:世界屋脊高寒缺氧,强辐射,居民生活必须摄入高脂肪、高热能食物以适应自然环境,藏茶成为调和和分解油腻、补充维生素的必需品。
高海拔地区不产茶,所以要从汉区贩茶到高原,就形成了藏族生存的补给线(茶马古道、南路边茶),藏茶也称为藏族同胞的生命之茶;
从民族物质互补上定义:历代历朝都将藏茶作为替换战马和节制藏族同胞的锐器,曾一度使茶成为政治需要的砝码,到明代洪武年间最为严厉;新中国成立之后,少数民族地位提高,藏茶又成为连接民族友谊的桥梁;以金尖和康砖成为民族团结茶主流;
从经济上定义:因为藏区在历史上货币杂乱,加之社会形态处于
农奴阶段,以物易物是交易主流,藏茶按条(竹篾长条,有10kg/条、5kg/条)比值论价交易,又因为藏茶贮存越久,价值越高,藏族同胞把条茶囤积起来,成为储蓄的主要方法,往往在物质匮乏、经济萧条年代将条茶当货币使用;
从生产工艺上讲:藏茶是各种制茶中最为耗时、最为复杂的流程茶类,一般要经过和茶、顺茶、调茶、团茶、陈茶五大工序和三十二道工艺,约六个月左右,依古法炮制出品,标准藏茶褐黑有光,具有红、浓、醇、陈四绝特色。
由于藏茶是黑茶的鼻祖,其制作工艺极为考究,而且由于持续发酵(反复发酵)的原因,所以极具收藏价值,她是古茶类中收藏值较高的茶种。
藏茶的历史源流
有文字确切记载出现在《宋史》上,但从西藏的其它典籍中考证,自西藏出现藏文字以来,茶就是经常出现的内容之一,西藏史记载的传说有两种。
一说是唐代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久病卧床。
一天,藏王依窗休憩,忽见一只小鸟飞来,口衔一根嫩枝。
藏王命宫役取来熬水,服下后,固疾竟不日而愈。
藏王遂派人按此树枝四处寻找,终于在临近汉区的高山上找到了茶这种植物。
另一说是唐代文成公主进藏时,曾带三件宝物:茶叶、丝绸、笔墨。
自此,藏茶和中原文化逐渐与藏胞的饮食起居融合,形成了今天独特的藏文化。
总之,藏茶的历史随着中原和西藏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藏茶的发展在元朝统治西藏时期达到鼎盛。
公元1206年,蒙古大汗成吉思汗率骑兵直指阿里,西藏归降。
成吉思汗去世后,由其第三子窝阔台继位,窝阔台将甘肃、青海及原西夏属区封给他的二子阔端,阔端将藏茶引入蒙军,蒙军的金戈铁马,将藏茶带到中亚、西亚乃至欧洲,这也是中国茶(blacktea)在欧洲的发端。
直到今天,从中国运去的砖茶仍然是中西亚最为认可的正品“茶”,藏茶流传迄今,至少有上千年历史。
因为藏茶成为藏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后,历代中央政府都以它作为控制西藏的“利刃”。
这种区域封锁和交易专断性(榷茶制),使得这种千年古茶在汉区也变得异常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