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测试答案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6bbd9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07.png)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题目: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惯性的正确说法?题目: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惯性的正确说法?- A)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不会改变运动状态- B)物体在受力的情况下会改变运动状态- C)物体在受力的情况下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答案: A)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不会改变运动状态 A)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不会改变运动状态2. 题目:车辆行驶时,司机急刹车,你身体向前倾斜的现象是由以下哪个物理现象引起的?题目:车辆行驶时,司机急刹车,你身体向前倾斜的现象是由以下哪个物理现象引起的?- A)作用力- B)质量差- C)牛顿第一定律- D)牛顿第二定律答案: C)牛顿第一定律 C)牛顿第一定律3. 题目: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一个物体的重力为零?题目: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一个物体的重力为零?- A)在空中自由下落时- B)在水中浮力与重力平衡时- C)水平地面上静止时- D)竖直地面上静止时答案: B)在水中浮力与重力平衡时 B)在水中浮力与重力平衡时第二部分:填空题1. 题目: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是 F = ? × a。
题目: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是 F = ? × a。
答案: m(质量) m(质量)2. 题目:在什么情况下,速度的变化率等于加速度?题目:在什么情况下,速度的变化率等于加速度?答案:当速度的变化是匀变化时当速度的变化是匀变化时第三部分:简答题1. 题目:简述赛车在转弯时为什么会向外飘离的现象。
题目:简述赛车在转弯时为什么会向外飘离的现象。
答案:当赛车在转弯时,因为离心力的作用,车辆惯性使得车辆继续直线前进的趋势,导致车辆向外飘离。
当赛车在转弯时,因为离心力的作用,车辆惯性使得车辆继续直线前进的趋势,导致车辆向外飘离。
2. 题目:解释什么是动量守恒定律。
题目:解释什么是动量守恒定律。
答案: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在一个孤立系统中,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024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考试模拟练习卷附答案
![2024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考试模拟练习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8786a4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ba.png)
2024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考试模拟练习卷附答案一、填空题1.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初中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3.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4.物理课程的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5.学生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应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
6.物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7.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8.物理课程资源包括教材、实验室设备、多媒体资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等。
9.物理教学评价应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10.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1.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13.阿基米德原理指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14.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15.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16.欧姆定律指出,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7.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18.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要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19.物理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20.物理课程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选择题1.物理课程的性质是()。
A.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B.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C.基础性、科学性、综合性D.基础性、实践性、科学性2.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
A.面向全体学生B.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C.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D.以上都是3.下列属于物理课程资源的是()。
A.物理教材B.物理实验室C.科技馆D.以上都是4.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有()。
A.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B.观察、实验、分析、归纳C.理论推导、实验验证、数据分析D.以上都不是5.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初中物理新课标考试题及答案【2019版】
![初中物理新课标考试题及答案【2019版】](https://img.taocdn.com/s3/m/2a77869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e6.png)
初中物理新课标考试题及答案【2019版】最新初中物理新课标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1.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
3.评价应(全面)地反映教学的情况,为(改进教学)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4.物理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
5.物理学理论是人类对自然办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
6.学生研究评价的内容应该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
7.物理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有(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和(能量)。
8.课程资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文字)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实验室)教学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
9.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研究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10.课程总目标中要求学生研究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惯),在解决问题作决定时尝试运用科学工作者原理和科学方法。
11.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
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12.经由过程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研究科学探究方法,形成恭敬(事实),探究(谬误)的科学态度。
13.在探究活动中,探究的课题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14.学校实验室应不断(增加)和(更新)仪器设备,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可靠的物质条件。
15.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研究初步的物理(_知识与技能)_,经历基本的_(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_(科学精神)_的熏陶。
16.任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研究乐趣)。
17.物理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四套)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四套)](https://img.taocdn.com/s3/m/6c0e51db08a1284ac85043f0.png)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一)学校姓名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和的自然科学。
2、物理课程资源概括来说包括:文本课程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的利用组成的。
3、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让学生通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4、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评价,提倡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教师和,实现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5、认知性目标行为水平要求有了解、、理解三个层次;技能性目标行为水平要求有一个层次;体验性目标的行为水平要求有、认同、三个层次。
6、现用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新课标中规定学生必做的实验项目有:、、。
7、属于认知目标的理解水平的物理内容有、、等。
(写出三个即可)二、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内容”()2、“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是新课程标准增加的内容()3、在评价内容上不能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知识的考查,应注意评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等()4、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共有两方面:知识的要求、物理实验技能方面的要求()5、学生在进行猜想和假设时,需要有两个行为,一是假定,二是解释()三、简答题(共45分)1、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对此理念新课标是怎样解读的?可以结合自己的认识谈。
(10分)2、“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的要素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并说明这些基本要求属于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还是体验性目标。
(15分)3、物理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建议有哪些?(10分)4、新课标对某三级主题表述:通过实验,认识浮力。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测试试题与答案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测试试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8dc5549e3143323868939a.png)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计15分)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A)A.科学素养B.知识储C.道德品质D.探究能力2.下列属于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是(C)A.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B.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证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D.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3.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A)A.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B.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C.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D.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4.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中“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要求的是(D)A.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B.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C.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D.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要求进行操作5.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交流与合作”环节的基本要求是(B)A.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B.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C.能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团队意识D.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方案6.下列不属于“提出问题”这一探究环节的是(C)A.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B.能书面或口头表述发现的问题C.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D.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7.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及能量三大部分,我们将其称为一级主题,其下又分解为二级主题。
物理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物理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5e7bd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ce.png)
物理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初中教师课程标准知识能力检测物理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物理课程以提高学生为宗旨,从课程内容、时代性等方面提出了课程基本理念,从学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课程目标。
2、课程内容由基础部分、拓展部分两部分组成。
3、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培养科学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4、根据物理实验的形式进行分类,物理实验可分为演示实验、边学边实验、课外实验等类型。
5、课程资源概括来说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
6、科学内容标准中一级主题的“物质”有四个二级主题,分别是:物质的组成、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
7、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自然科学。
8、“STS”是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1、(C)评价是一种体现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性评价。
2、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可分为三个维度,即了解、认识和掌握。
3、即时评价是一种质性评价,具有低起点、勤评价、小目标、快反馈的特点。
4、在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时,主要从课前准备和教学过程中的组织教学这两个方面进行考查的是教学方法。
5、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使学生“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的课程目标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判断(每题2分,共10分)1.√在《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研究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2.×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不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
3.√教科书编写要为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服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4.√课程总目标是判断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研究是否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的标准。
5.√“物质的属性”的内容标准之一是:(1)知道质量的含义。
关于初中中学物理教师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关于初中中学物理教师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738b3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0c.png)
关于初中中学物理教师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掌握最新的教学大纲和测试题,以确保学生能够适应新的课程要求。
以下是一些基于新课程标准设计的测试题及答案,供初中物理教师参考。
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物体中,哪一个属于物理性质的变化?A. 冰融化成水B. 火烧纸变成灰C. 铁生锈D. 植物燃烧答案:C2. 下列现象中,哪一个是化学性质的变化?A. 冰融化B. 纸烧焦C. 水蒸发D. 橡皮被拉长答案:B3. 在物质的三态转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液体→固体:凝固B. 气体→液体:升华C. 固体→气体:汽化D. 液体→气体:凝固答案:A4. 声音是一种_________。
A. 电波B. 机械波C. 光波D. 热波答案:B5. 以下物体中,哪一个是透明物质?A. 雾B. 玻璃C. 毛巾D. 铁答案:B第二部分:填空题6. 冰点温度是________K。
答案:273.157. 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
答案:千克8. 物理试题视力模式为________的透镜是凸透镜。
答案:正第三部分:简答题9. 什么是机械波?请举例说明。
答案:机械波是一种需要介质传播的波,比如水波和声波。
10. 什么是电路?请说明一个简单的电路示意图。
答案:电路是电子元件和导线构成的通路,如下图所示:(请自行绘制电路图)以上是一些根据新课程标准设计的物理测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物理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同时,物理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设计更多的测试题目,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024最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版)必考题库及答案
![2024最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版)必考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f3d54a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1.png)
物理观念主要包括物质观念、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要素;科学思维主要包括 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科学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论据、解释 、交流等要素;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观、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等要素。
3. 以主题为线索,构建课程结构
4. 注重学科探究,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 5. 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四、论述题
论述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 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 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8.下列内容要求中属于物质属性的是( D ) A. 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 B. 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冰熔化、水沸腾等现象 C. 了解我国古代的铸造技术,并尝试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进行解释D.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 磁性和磁化现象 9.下列内容要求属于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的是( C ) A.会利用自身的尺度(如)步长估测教室的长度 B.了解我国古代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体会古人解决问题的智慧 C.观察扩散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加以说明
A. 注重增强教师以课程标准指导教学的意识。 B. 注重体现课程育人的思想 C. 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D.注重培训内容的科学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2.下列属于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是()A.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B.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
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3.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A.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B.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C.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D.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要求的是()A.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B.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C.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D.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书面说明操作。
5.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交流与合作”环节的基本要求是()A.能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
B.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
C.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
D.能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
6.下列属于“提出问题”这一探究环节的是()A.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B.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C.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
D.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7.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经及能量三大部分,我们将其称为一级主题,其下又分解为二级主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物质”的二级主题的是()A.能量守恒B.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C.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D.新材料及其应用8.有关科学内容的二级主题,a机械运动和力;b机械能、内能、电磁能;c声和光;d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e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f能量的转化和转移;g能量守恒;h电和磁;其中属于运动和相互作用主题下的二级主题的有( ),属于能量主题下的二级主题有( )A.a、b、c、d;e、f、g、h。
B.a、c、e、h;b、d、f、g。
C.e、f、g、h ;a、b、c、d。
D.b、d、f、g;a、c、e、h。
9.下列行为动词,不是用来表示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是()A.独立操作B.领悟C.理解D.了解10.下列行为动词,不是用来表示体验性要求和目标的是()A.经历B.反应C.认识D.领悟11.在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时,主要从课前准备和教学过程中的组织教学这两个方面进行考查的是()A.教学内容B.教学方法C.教学态度D.教学效果12.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使学生“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的课程目标属于()A.过程与方法目标B.知识与技能目标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D.知识与价值观目标13.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下列科学探究能力属于猜想与假设要素的是:()A.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B.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C.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D.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14.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课程的设置应该是()A.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分科课程为主。
B.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分科课程为主。
C.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高中分科课程为主。
D.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中学分科课程为主。
15.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含A、B、C二、填空题1.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_____ 、、以及的培养。
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历。
从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物理学是研究、和的自然科学。
3.物理学由和两部分组成。
物理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
4.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从、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2)通过基本与,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3)通过,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4)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力和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5)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体历程,让学生学习一些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5.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1)注重,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2),;(3)注重,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4),关心科技发展;(5)构建。
6.《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
由此,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由和组成。
7.科学探究包含、、、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评估、等要素。
科学内容含有三个主题:、、;在课程实施建议部分,分别为教师、教材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提供了教学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以及学生学习评价建议。
8.在《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向知识的转化,从学生向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9.课程资源包括各种形式的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科技图书、录像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实验室,以及校外的工厂、农村。
科研院所、科技馆、电视节目等。
可以总结为:、、、等4种形式的资源。
10.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目标,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表示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诊断并提出改编建议例:声音特性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影响响度的因素,并掌握振幅与响度的具体关系。
病因诊断:“让学生”反映了目标的实施主体不是学生而是教师,没有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编制目标。
另外探究问题振幅与响度的因果关系出现颠倒。
改编建议:通过手拨钢尺等实验的探究,学生知道振幅是影响响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并认识到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知识与技能: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
2.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过程与方法目标:会设计、连接串、并联电路有画了电路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液体的压强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会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4.汽化和液化教学目标:体验蒸发现象,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在蒸发过程中需吸热的物理本质,了解其应用。
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
知道蒸发和沸腾统称为汽化现象,汽化时吸热;与之相反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时放热。
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记录数据,描绘图象,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
5.声音的特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能领悟声现象,培养尊重自然规律的态度;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6.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五、案例分析案例一:物态变化在学习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时,季老师根据“迷你实验室”提供的用蜡自制玩具的过程材料,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否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自制一个你喜欢的玩具?课前设计这一个问题时,他猜想学生恐怕不会做得太好,也许少数提前预习的学生能回答出用蜡自制玩具。
接着有学生说用冰做一个玩具。
听到学生这一回答他的眼睛为之一亮,因为这一想法是他课前没有料到的。
因此,他马上追问一句:“现在是初秋,你用冰怎么做?”学生回答:“放到冰箱里冻。
”季老师又追问了一句:“你是不是想冻一块冰,再雕刻成玩具?”“不,我用泡沫一个模子,把水倒进里面冻,等冻好了再拿出来修理,就像咱们学校工厂的翻砂(铸造)车间那样干。
”“你对铸造程序的了解不是一般的水平啊!”旁边有学生插话说:“他爸就是干翻砂的。
”轮到后面的班级时,我立即调整了上课计划,就自制玩具的问题展开讨论:1.所用到的物理知识;2.都准备哪些材料;3.你打算怎样做。
经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收到了比预想要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二: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在学习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时,教科书中介绍了用明矾粉和实验室过虑水两种净化水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季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题供学生探究:请自选器材,制造一个简易的滤水器,可画图表示并加以说明。
学生的设计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照搬实验室过滤水的方法,(见教材图11-43);另一种是从参考资料上学到的用大饮料瓶,在瓶底扎一个小孔,瓶里装有纱布、细沙和石子过虑的方法(见图一)我将两种设计画在黑板上,让学生们讨论,学生马上指出:第一种方法不实用。
第二种设计不方便,因为瓶口太小,过虑物质不好往里装,倒水时容易洒出来。
最后讨论的结果是:将饮料瓶倒过来,瓶口朝下,将底部截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既方便又实用的滤水器,同时还想到了最下层是纱布,第二层是细沙,最上面是石子的安排方法,(见图二)石子在上面能压实下面的过虑物质,过虑效果好。
就这两个案例结合物理学科的课程改革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谈一谈你的看法。
案例三:温度计在一堂“温度计”教学课堂中,付老师让学生分组实验,她是这样设计的:(1)体验自己对温度的感觉是否可靠;(2)观察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构造并找出异同处;(3)学习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理解操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