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统考一轮总复习单元质检十六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

高考历史统考一轮总复习单元质检十六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

单元质检十六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020广东广州番禺区线上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材料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层皆按宗法制组成父家长制集体大家庭。

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

这种庞大的宗族共同体便构成了这一时期贵族社会最根本的社会组织。

西周、春秋时期的家庭形态,除了宗法贵族集体大家庭之外,另有庶民、奴隶等个体家庭,但无经济、政治上的独立性,尚被包容于宗法大家以及各类共同体(如村社)的外壳之中。

秦孝公用商鞅变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把家庭单位强令分析到最细小程度,这是对宗法制度的彻底否定。

由此,秦确立了最小型个体小家庭结构形态,这种小家庭成为社会普遍支配形式,是秦家庭组织最基本形态。

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一般为两代层结构,很少有涉及祖孙三代者;就人数而言,通常为五口之家。

这种家庭具有结构简单、内部关系单纯而亲昵、人数少等特点。

——摘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前后秦的家庭制度的主要变化。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分户政策的可行性和意义。

(9分)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材料南宋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变革与转型期,伴随着民间争言财利的好讼风尚以及无审级限制诉讼制度所引发的非法越诉、妄诉现象对司法秩序的冲击,南宋对原有相关法律进行了改革。

新律规定:州县、监司的司法官员必须在民事案件审结后给争诉双方当事人出具包含有案情事实、法律适用和审断理由的法律文书“断由”,以此作为诉讼当事人依次上诉的法定依据。

南宋司法官员的民事审判虽然经常会参酌人情,以使判决更加圆润,但人伦情理仅是对法律的补充,而不是颠覆,更不是所谓的“伦理法”“父母官诉讼”等传统学说所能涵括。

实际上南宋司法官员早已践行了依据证据判决的成文法传统。

南宋司法理性化、近世化的趋势,对当下的司法改革亦不乏历史启迪与思考。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历年高考大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历年高考大题及答案

1.梭伦改革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

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

宗室贵族但凡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绩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其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政治上的举措及其共同目标。

〔7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经济上举措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的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产生的不同影响。

〔8分〕二、梭伦改革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梭伦〕说到取消债务,说到本为奴隶而在实行解负令后得到自由的人们:“……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界标:指抵押地产的标识〕,以前她曾是一个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我都使他们解放,我使这样的事情普遍流行,调整公理和强权,协和共处,这样我应允的事都已一一完成。

我制订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摘自林志纯主编《世界通史资料》〕材料二〔1〕材料一、二分别表达了梭伦改革的哪一措施?其内容对于雅典民主政治各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8分〕〔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

〔7分〕[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1)孝文帝改革和梭伦改革都涉及政权机构,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6分)(2)对上述观点一、观点二,你是如何看待的?谈谈你的看法。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一)1. (2022年江苏高考24题A)(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平原王。

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

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

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2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p 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4分)答案:⑴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

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

⑵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

⑶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考查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p 提炼归纳概括能力。

第(1)问体现汉与鲜卑之间存在矛盾;第二问考了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第(2)、(3)问主要考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p 和概括,体会改革的艰难和改革起到的效果。

涉及知识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2. (2022年高考福建文综41题A)(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

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

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

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

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及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及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及答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1(2012课标全国,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

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

“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

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

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

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

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钱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

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

“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

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解析第(1)问,从材料所述当时的形势及“新”朝的统治利益出发,回答目的。

第(2)问,关键是总结材料。

从王莽改革的整体角度及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可知其复古而不切实际;较短时间内货币种类变化很大,可知其币种紊乱;三种新铸钱币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比小则五十、大则五千,这实际上是对百姓的严重掠夺。

总之,这样的改革会适得其反,必然失败。

答案 (1)目的:缓解社会危机,树立“新”朝形象,巩固政权。

(2)原因:复古而不切实际;频繁多变,币种紊乱,造成社会经济混乱;任意规定币值与兑换标准,掠夺百姓财富,加剧社会动荡。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2(2013课标全国Ⅱ,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

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

浙江高考真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

浙江高考真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

高考真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2009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

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

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

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议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6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

(4分)(2010年)阅读些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说:):“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被发之人。

--------《魏书·咸阳王禧传》材料二:陆法言著《切韵》,时俗皆以法言为吴人而为吴音也……论音韵者二十余家。

皆以法言为首出……法言本代北人,世为部落大人,号步陆孤氏,后魏孝文帝改为陆氏。

——《苏氏演义》卷上本(提示:陆法言是隋代语言学家,《切韵》是一部关于汉字读音的专门书。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如何从两个方面阐述“一从正音”的必要性。

(4分)(2)根据材料二,联系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试分析“陆法言现象”。

(6分)(2011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

(注:严家弄,作者故居所在地,原为杭州城郊)——夏衍《懒寻旧梦录》材料二: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它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集锦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集锦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集锦高考考查的内容包括历史上发生过的几次重大改革,那么这类题目考生该如何解答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集锦,仅供大家参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集锦11.(2015·北京文综,23)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孝忠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适于生存的实际教育。

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 )A.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B.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C.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D.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解析根据时间“1880年”判断属于明治维新时期。

根据宣传忠孝精神”可以排除选项B,再结合“对农商庶民施以生存的实际教育”分析,目的是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臣民,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废除封建等级制度,积极引进西方科技,A、C项错。

答案 D2.(2014·重庆文综,7)《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

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

”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A.康熙帝C.光绪帝 B.乾隆帝D.宣统帝解析光绪帝亲政时,正当洋务运动取得显著成效,是以“春秋方富”;“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指的是光绪帝和帝师翁同龢甲午战争中主战而最终战败;“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指的是重用维新人士,变法图强。

光绪帝符合材料所述,C项正确。

A、B、D三项不符合材料。

故答案为C项。

答案 C3.(2015·江苏单科,24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

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是选修中的必修,地位非常重要。

那么这类题目考生该如何解答呢?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仅供大家参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一商鞅变法1.(2015;山东文综;47)(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10分)【考点】商鞅变法【解析】第一小问变化,结合材料中‚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可以看出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第二小问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的背景以及措施作答即可,商鞅变法实行‚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答案】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

(2分)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8分)唐代币制改革2.(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

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

(word完整版)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

(word完整版)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

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1.(2018•海南卷单科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710 年,唐睿宗李旦登基,改年号为“景云”。

其时,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征的办法,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

景云二年,唐朝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自此始有节度之号”。

同年,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风俗一变”。

712年,唐玄宗正式即位,随后十余年间,节度使制度在边境地区广泛推行,十三道增为十五道。

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1)根据材料,说明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

【解析】(1)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据材料“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可得出应对边防危机;据材料“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可得出整顿地方吏治。

(2)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据材料“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改变“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片的办法”,可得出形成新的边防体制;据材料“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可得出促时监察体制完善;据材料“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可得出促成“开元盛世”;据材料“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可得出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答案】(1)目的:应对边防危机;整顿地方吏治。

(2)影响:形成新的边防体制;监察体制完善;促成“开元盛世”,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

专题1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练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商墟卜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

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

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益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

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

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

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

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节选自《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演变的原因。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视。

其乡村治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直至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

夏商周时,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

战国时期,随着以郡领县的“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以上行政组织渐具雏形,成为基层组织。

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朝廷命官至郡县而止,其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

第二阶段大致为隋唐两宋时期。

隋朝乡的基层官吏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

唐朝对城邑之外纷繁杂乱的各种聚落形态,进行全面规范和整顿,不仅从名称上统一为村,而且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职责完备,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

这一阶段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

卷06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三年(2020-2022)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分类整理(原卷版)

卷06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三年(2020-2022)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分类整理(原卷版)

卷0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中国古代的改革(2022·全国乙)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

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

二、——摘编自《荀子》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称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队为“盗兵”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

(2021·全国甲)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

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

上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

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

“依户给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

——据《魏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

高考试题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解析版)

高考试题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解析版)

24.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宁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 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 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灰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小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A. 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 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 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28.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29.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 力图拜托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 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 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 国际地位得到提高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级中学考试真题集锦.doc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级中学考试真题集锦.doc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集锦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集锦1(2008年江苏高考24题A)(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平原王。

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

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材料二(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

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2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4分)【答案】⑴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

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

⑵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

⑶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提炼归纳概括能力。

第(1)问体现汉与鲜卑之间存在矛盾;第二问考了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第(2)、(3)问主要考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和概括,体会改革的艰难和改革起到的效果。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集锦2(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41题A)(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

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

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

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

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材料二自晋宋以来。

2015-2019年选修1中外历史重大改革回眸全国真题汇编

2015-2019年选修1中外历史重大改革回眸全国真题汇编

2015-2019年选修1中外历史重大改革回眸全国真题汇编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

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

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

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

“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

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

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

(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

(10分)2.(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

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

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

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

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

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

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

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修专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修专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及答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

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材料二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

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

丁牛一头授田三十亩,限四牛。

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请回答:(1)材料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所知识分析这一思想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2)材料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什么措施?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

(3)结合所知识概括指出两次改革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2.王安石认为“财为方今先急”,把“财”比作“弈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负”。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方今之所以穷空,不独费出之无节,又失所以生财之道故也。

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

……就食他郡,可以舒转漕之急……犹人之血脉,不及则枯,聚则疽,分使就食,亦犹血脉流通之势也。

——(宋)王安石《与马运判书》材料二盖聚天下之人,不可以无财,天下之财,不可以无义。

夫以义天下之财,则转输之劳逸不可以不均,用度之多寡不可以不通,货贿之有无不可以不制,而轻重敛散之权不可以无术。

……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无,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民力,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矣。

——(宋)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制》材料三熙宁变法中“择术”与“财”的结合作为“内圣外王”在现实中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是儒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与转折。

——张琴《论王安石“择术”与“财”思想的统一:王安石熙宁变法思想轨迹寻问》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的财主张。

考点2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优秀经典高考题库及答案详解

考点2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优秀经典高考题库及答案详解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2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017·全国丙卷·T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 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

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

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

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

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

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据《隋书》(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

(8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

通过隋代法制改革,培养法律意识,加强依法治国观念。

【解析】第(1)题通过材料对比隋代和北周的法律制度进行分析,注意从关键句子“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废除……‘苛惨之法’”“删繁就简”中归纳出特点,注意语言的精炼。

第(2)题根据“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得出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立法的经验等;结合所学可知《开皇律》为隋朝发展与强盛提供保障;并为后世法制建设,特别是唐代的法制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答案:(1)特点:改变了北周的严刑峻法,减轻刑罚;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

(完整word版)高考试题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解析版)

(完整word版)高考试题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解析版)

高考选修真题分类汇总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 (上海历史卷, 16)“1895年, 适逢甲午惨败, 日本逼签条约, 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 要求拒签条约, 变法图强, 史称公车上书。

”文中错误的表述是A. 领导人B. 时间C. 参加者D. 地点答案: C 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联络的是各省的“会试举人”。

2.(上海历史卷, 17)明治维新时期, 西服流行的同时, 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 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 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

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 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 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 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 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答案:C 传统服饰“和服”与西服、酒吧与茶室、西洋歌剧与传统歌舞伎都能见到, 说明当时的日本是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并存。

3.(江苏历史卷, 25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北宋年间, 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 为实现富国强后的目的, 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 展开了激烈的急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士, ……求有才有识者, 十无一二。

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 固当教以经济之业, 取以经济之才, 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 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 何负于天下, 而必欲废之?(王安石)今人材乏少, 且其学术不一, ……朝廷欲有所为, 异论纵然, 莫肯承听, 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

故一道德, 则修学校, 欲修学校, 则贡举法不可不举。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 乃闭门学作诗赋, 及其入官, 世事皆所不习, 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 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 百世不易之法。

五年高考真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五年高考真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专题二十四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一古代中外重大改革1.(2015·重庆文综,1)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提出了“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的主张。

此主张旨在()A.废除世卿世禄制B.整顿官场风气C.削弱王室的特权D.废除分封制度解析题干材料意思是:不能因私而损害公家利益,统治者不能因为馋言而使忠心的人受到伤害,不说苟且附和别人的话,不做苟且讨好别人的事,这与当时官场风气相关,故选B项。

“世卿世禄制”“王室特权”“分封制”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C、D三项。

答案 B2.(2014·安徽文综,12)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户籍什伍制”“连坐制”的实行,形成“山无盗贼”“怯于私斗”的局面,“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形成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

商鞅变法的这些条款一方面维护了社会稳定,强化了法律意识,另一方面严刑峻法也有消极作用,A项正确。

B项错在“以抑兼并尔”,C项错在“迅速发展”,D项错在“没有实现”。

故答案为A项。

答案 A3.(2014·四川文综,1)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A.商鞅变法B.汉武帝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解析四项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但与题干“倾邻国而雄诸侯”相符的只有商鞅变法,它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故A项正确。

答案 A4.(2014·上海单科,8)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

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A.募役法和保甲法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C.将兵法和均输法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

为解决北宋积贫的局面,王安石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如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等。

募役法、保甲法、将兵法属于强兵之法;科举新法属于取士之法。

故可排除A、C、D,故应选B。

(新课标)2012—2019年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

(新课标)2012—2019年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秦朝与曹魏末年的爵位制改革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

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

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

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

“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

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

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

(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

(10分)【考点】秦朝与曹魏末年的爵位制改革【解析】(1)据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结合所学商鞅为法家代表可知“二十等爵”制反映了法家思想;由材料“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结合所学周礼是儒家经典得出“五等爵”制反映了儒家思想。

(2)第一小问对象,依据材料“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说明“二十等爵”主要授予军人;从材料“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可知“五等爵”主要授予官员。

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和所学西周的世卿世禄制、秦朝的统一得出“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从材料“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可知“五等爵”制壮大了司马氏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