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常识中国戏曲发展经历2012MandarinA1Year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 始 武 舞 图
春秋战国时期祈祷舞
(广西左江流域花山崖画)
战国时期墓出土锦瑟漆画巫师图
(河南省博物馆藏)
“百戏”(又称散乐,与宫 廷中的“雅乐”相对应),它实 际上是汉代民间歌舞、杂技、 武术、魔术的总称。 “百戏”一词产生于汉代。 《汉文帝篡要》载:“百戏起 于秦汉曼衍之戏,技后乃有 高絙、吞刀、履火、寻橦等 也。”可见百戏是对民间诸技 的称呼,尤以杂技为主。 李尤《平安观赋》中有 “歌舞俳优,连笑伎戏”的记载, 逗笑说唱的俳优当是“百戏”中 仅有的曲艺节目。至南北朝 时,“散乐”与“百戏”合称“散乐 百戏”,涵盖面更加广泛。
.
元杂剧常识
★中国戏曲发展经历:
1、从原始社会到南北朝时期属于戏曲的萌芽期 原始歌舞 周朝“优人”伎艺 汉代 “百戏”中之角抵 2、唐和宋、金时期是戏曲的形成期 唐参军戏 宋杂剧 金院本 诸宫调 3、元代以来为戏曲的成熟期 元杂剧
★中国古代戏剧的发展脉络
原始歌舞 图腾崇拜 巫祝活动 宫廷歌舞 汉 代 百 戏 隋 唐 戏 文 宋 金 杂 剧 南 宋 戏 文 元 代 杂 剧 明 清 传 奇
萌 芽 期
形 成 期
繁 荣 期
★王国维戏剧起源的观点
后世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而此二者,固未 可以后世戏剧视之也。 古之所谓巫,楚人谓之曰灵……灵(巫)之为职, 或偃蹇以象神,或婆娑以乐神,盖后世戏剧之萌芽, 已有存焉者矣。 古之俳优,但以歌舞及戏谑为事。自汉以后,则间 演故事,而合歌舞以演一事者,实始于北齐。顾其事 至简,与其谓之戏,不若谓之舞之为当也。然后世戏 剧之源,实自此始。 巫之事神,必用歌舞……古代之巫,实以歌舞为职, 以乐神人者也。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新石器时代战争舞蹈
原 始 狩 猎 图
《尚书· 舜典》:“予击 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 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一曰载民,二曰玄鸟, 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 谷,五曰敬天常,六曰 建帝功,七曰依地德, 八曰总禽兽之极”。“载 民”的“载”字当“始”讲。 这一阙似乎是歌咏祖先 的由来,“玄鸟”当是一 种传说。以下接着歌咏 草木、五谷的生长。这 首古乐总ຫໍສະໝຸດ Baidu说来是反映 生产劳动和原始宗教信 仰。它有歌有舞,“投 足”是一种舞姿,手里 拿着牛尾,象征着耕作 的动作。由此可以看到 原始时代的文学艺术活 动经常和生产劳动有着 密切联系,歌舞和音乐 也总是互相结合的。
宋人绘宋代杂剧演出场面绢画(故宫博物院)
右方一人,背后插一扇,上书“末色”二字,是宋杂剧中副末色专用 的道具;左方一人头戴诨裹,有斗笠等道具置于地上,似为副净色。两 人均作打拱状。这两幅绢画反映了宋杂剧一般的演出形式
宋杂剧是宋代各种滑稽表演和 歌舞杂戏的总称,是在继承隋唐参 军戏和歌舞戏的基础上,广泛吸收 曲艺、歌舞的伎艺发展而成的戏曲。 北宋时盛行于东京,南宋时临 安也很流行。演出时一般由四个角 色组成,有的增添一人。北宋的杂 剧分为“艳段”和“正杂剧”两个 部分 。到了南宋,杂剧变为三个 部分,即“艳段”“正杂剧”“杂 扮”。“杂扮”是由民间的滑稽戏 演变而来的,作为杂剧之后的散段, 又称“杂班”或“拔扣”。 据《都城纪胜》载:“杂剧中, 末泥为长,每四人或五人为一场, 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 次做正杂剧,通名为两段。”“杂 扮或杂班,又名技和,乃为杂剧之 散段。”即演出以“末泥”角色为 首,四人或五人参加演出,戏剧结 构为艳段、正杂剧二段,杂扮四部 分。戏分两类,一是以对话为主的 滑稽逗乐杂剧,二是以歌舞为主的 歌舞杂剧。
《东海黄公》 西汉角抵戏中的一个节目,取材于民 间故事。 《西京杂记》卷三: 余所知有鞠道龙,善为幻术,向余説 古昔事:有东海人黄公,少昔为术,能制蛇 御虎;佩赤金刀,以絳繒束髮,立兴云雾, 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力羸惫,饮酒过度, 不能復行其术。秦末有白虎见於东海,黄公 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 三辅人俗用以为戏,汉帝亦取以为角抵之戏 焉。 《东海黄公》表现人虎搏斗,但它不像 一般的角抵戏那样,由两个演员上场竞技, 以强弱决定输赢,而是根据特定的人物故事 演出的一段情节。戏里人物的造型、冲突的 情境、胜负的结局都是预先规定好的,其间 还有举刀祝祷、人虎相搏等舞蹈化的动作。 它第一个突破古代倡优即兴随意的逗乐与讽 刺,把戏曲表演的几种因素初步融合起来, 为戏曲的形成奠定了初步基础。
参军戏
《太平御览》卷 569“倡优”类引《赵书》 曰:“(后赵)石勒参军周 延,为馆陶令,断官绢数百 匹,下狱,以八议宥(yòu,宽恕) 之。后每大会,使俳优著介 帻,黄绢单衣。优问:‘汝 何官,在我辈中?’曰: ‘我本馆陶令。’斗擞单衣 曰:‘正坐取是,故入汝辈 中。’以为笑。”这个例子 可能才是参军戏的真正起始, 其时间是东晋时期。
东汉墓出土的优人百戏图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新店子乡小板申村东汉墓壁彩画)
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墓百戏壁画
西汉墓出土的百戏陶俑(济南市博物馆藏)
角抵戏《东海黄公》
角抵戏在百戏集演之中,有一 种运用技艺的戏剧化的表演,这就是 角抵戏。角抵原是两个人角力以强弱 定胜负的技艺表演,后世的相扑、摔 跤即源于此。它有着很好的观赏性和 娱乐性。当时的艺人力图用角抵的技 艺去表现生活故事。这样就促使角抵 向戏剧的转化,成为角抵戏。
《钵头》面具(1173年)
《拨头》——或作《钵 头》,《通典》卷一百 四十六记述:“《拨头》 出西域。胡人为猛兽所 噬,其子求兽杀之,为 此舞以象也。”《乐府 杂录》“鼓架部”的记载 较详,并说:“山有八 折,故曲八叠。戏者披 发,素衣,面作啼,盖 遭丧之状也。”等。
踏谣娘舞佣
《踏谣娘》——据《教坊记》载:“北 齐有人姓苏,齆(wèng)鼻,实不仕,而 自号为郎中,嗜饮酗酒,每醉辄殴其 妻。妻衔悲,诉于邻里,时人弄之。 丈夫著妇人衣,徐步入场。行歌,每 一叠,旁人齐声和之云:‘踏谣,和 来!踏谣娘苦,和来!’以其且步且 歌,故谓之踏谣;以其称冤,故言苦。 及其夫至,则作殴斗之状,以为笑乐。 今则妇人为之。” 《旧唐书· 音乐志》:“踏谣娘生 于隋末。隋末河内有人貌恶而嗜酒, 尝自号郎中,醉归必殴其妻。妻美色 善歌,为怨苦之辞。河朔演其曲而被 之管弦,因写其夫妻之容。妻悲诉, 每摇顿其身,故号踏摇娘。”
魏晋南北朝的歌舞戏
《大面》——又名《代 面》或《兰陵王入阵曲》。 演北齐世宗高澄第四子兰陵 王高长恭故事。唐代崔令钦 《教坊记》说:“《大面》 出北齐。兰陵王长恭,性胆 勇而貌若妇人,自嫌不足以 威敌,乃刻木为假面,临阵 著之。因为此戏,亦入歌 曲。”唐末段安节所著《乐 府杂录》“鼓架部”所记为 《代面》,并有化装的叙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