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七年级《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推荐五篇)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推荐五篇)第一篇:《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显微镜是初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专业精密仪器,由于学生第一次使用显微镜,对显微镜有浓厚的兴趣,总想动一动。
本节课以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及实验操作能力。
考虑到学生对显微镜比较陌生,因此在帮助学生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时,采取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能力目标: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情感目标: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印有数字的挂历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课前每班培训5名“小助手”,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除病毒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要想探索生命的奥秘,必须认识细胞的结构。
大多数细胞很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
显微镜的操作方法1取镜:一手握,一手托;2.放:略偏左(便于左眼观察,右眼记录绘画)3.安:目镜。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回答是光学显微镜。
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
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
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显微镜的使用4.对光(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初中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初中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能力目标:能顺利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二、教学重点1.说出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2.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及其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在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对光、调焦距、找到清晰的物像。
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物像。
四、教学过程(一)引言教师讲述: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细胞很小,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显微镜是一个放大的仪器,首先来了解显微镜的构成以及它放大的功能。
(二)显微镜的构造学生对照P36显微镜的结构图片来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及其功能。
1、对照图片,找到目镜和物镜:要求学生从镜筒上取下目镜观察,看上面标注的数字(10x);再让学生转动转换器,移动物镜,观察转换器上的三个物镜上标注的数字(4x10x40x)以及三个放大不同倍数的物镜长短情况。
问:能起到放大作用的是什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如何计算?显微镜下成的像有什么变化?目镜、物镜,上面的数字代表的是它们放大的倍数;其中4倍和10倍的物镜属于低倍物镜,而40倍的物镜属于高倍物镜。
高倍物镜的镜身相对长些,低倍物镜的镜身相对短些。
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如:实验桌上的显微镜最大放大倍数是多少?最小放大倍数是多少?显微镜下的视野是固定的,放的越大,意味着看到的物像越少,而且成倍地减少。
2、由于目镜与物镜都是凸透镜,因此显微镜下成的物像是一个倒像。
七年级生物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在操作显微镜时可能存在恐惧心理,担心损坏设备,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克服心理障碍。
3.学生在观察生物玻片标本时,可能对细胞结构、生物现象的描述和分析存在困难,教师需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逐步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七年级生物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功能及其使用方法,认识显微镜在生物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2.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掌握调节显微镜焦距、切换物镜和目镜、调整光源亮度等基本操作。
3.能够运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识别细胞的基本结构,培养观察、描述和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的观念。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在生物学科方面,学生对生物现象有一定的认知,但观察、分析生物结构的能力尚需培养。本章节内容是《练习使用显微镜》,显微镜作为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对学生来说既陌生又充满神秘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学情:
3.观察日记:请同学们将观察过程和心得体会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
要求:日记内容真实、生动,反映观察过程中的思考和收获。
4.家庭实验:鼓励同学们在家中尝试制作简单的生物玻片标本,如洋葱表皮细胞、花生切片等,并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要求:实验步骤清晰,注意安全,观察结果拍照或绘图记录。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_1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目标:
1.说出显微镜的构造与功能。
2.规范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3.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教学方法:启发、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构造
二、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三、显微镜的成像特征
,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
3.物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实验操作内容,教学重点应放在对重点内容的引导强调上,通过实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动、植物细胞的观察打基础。
初中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初中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亲自实践从而使书本知识迁移深化为一定的能力、素养同时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情感价值观①知识目标:正确说明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②能力目标: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③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①教学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②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2、教学策略作为本册教材中第一个技能性的操作实验该课内容寓理论与实际于一体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一节内容但由于显微镜较昂贵学生之前又没接触过显微镜过去教师在教学微镜使用时总是把显微镜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步骤、注意事项讲的十分详细然后才让学生动手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不符合新课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结合本校学生生源较好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我试着把本节课设计成自学+讲授+探究课给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为中心整个学习过程以此为出发点及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因难在课堂中解决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部分探究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与合作在教师引导下获得新知与能力的提高同时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3、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三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写有数字的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擦镜纸纱布显微镜的使用录像带或课件;课前每班培训几名学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4、教学程序4、1走进新单元指导学生阅读二单元开篇语观察书上细胞彩图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4、2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细胞非常小(提示图中物象之所以看的很清楚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而且形状各异提问引出观察细胞的工具──显微镜巩固练习1.写有“上”字的玻片标本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字2.显微镜的目镜5×,物镜10×放大倍数是();目镜10×物镜10×放大倍数是();目镜10×物镜40×放大倍数是()3.如果物像偏左你应将标本向()移才能使物像居中课后反思上好本节课的关键是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和操作教师最好课前培训几位学生作助手这样看似麻烦实际在上课时解决了不少问题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用到显微镜所以在开始就要强调规范操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生物七年级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四、课堂小结(2分钟)
见板书设计
五、堂堂清(4钟)
记忆本节课的知识点。
六、课堂训练(7分钟)
课后练习1—6。
七、作业
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作用
对微小的物体和细胞进行观察。
二、显微镜的结构
【师】请抬头看黑板,简言之,观察这一步分为4步,第一步安放玻片标本;第二步转动粗准焦螺旋;第三步一只眼注视目镜,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第四步转动细准焦螺旋。
【师】再看初次使用显微镜时要掌握的两个练习题。
第一个练习题是练习将所观察到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原理: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像在哪玻片往哪移)
【师】找到镜臂,它是手握显微镜的地方,找到镜筒下方的转换器,转换器上安装有什么?转动转换器就可以使不同的物镜对准通光孔,看这个物镜上标有的数字 “10”表示什么,在物镜的下面写: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短高长低);比较物镜和目镜,看物镜和目镜在外形上有什么差别?(物镜有螺纹,目镜没有)。
【师】找到载物台,载物台呈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中间的那个圆孔叫什么?找到压片夹;找到位于载物台下面的遮光器,在遮光器的下面写“遮光器上的大小不等的小孔叫光圈”。找到反光镜,在反光镜的下面写:“使光线通过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这样就能被观察的物体放大并成像。找到镜座。
再看第二个练习题,如果将写有“上”字的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应当是怎样的?
原理: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即物像和实物的位置关系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师】(二)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1.2.1学习使用显微镜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学习使用显微镜》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学习使用显微镜》是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的重要章节,是学生接触生物学科的初步实验技能训练。
内容特点在于通过实际操作显微镜,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为后续的细胞结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的重要性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显微镜的各个部件,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基本维护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微观世界,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实验习惯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基本维护知识。
【教学难点】:显微镜的精细调焦和正确观察细胞结构。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基础的生物学知识,但对显微镜的使用可能完全陌生。
他们对微观世界充满好奇,但可能缺乏耐心和细致的观察力。
在操作显微镜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如调焦不准确、操作不当等。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亲自演示显微镜的使用步骤,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学习,同时强调操作中的关键要点和注意事项。
2.问题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例如:“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如何调节焦距才能清晰看到物象?”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操作显微镜,互相交流和帮助,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比较归纳法:对比不同类型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显微镜操作中的正确与错误方法,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学法】:1.观察学习法:认真观察教师的演示操作,注意细节和步骤,形成初步的操作印象。
2.实践操作法: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显微镜,在实践中熟悉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七年级生物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显微镜的构造: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包括镜身、目镜、物镜、载物台、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等部分。教师应详细讲解各部分的名称、位置及作用,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构造。
举例:讲解载物台的作用是放置玻片标本,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用于调节镜筒高度,使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
1.学生对显微镜构造的理解:在讲解显微镜构造时,我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实物演示,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各部分名称和功能。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效果不错,但仍有个别学生对部分结构名称和作用掌握不够熟练,我考虑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巩固这部分知识。
2.显微镜操作技能的掌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动手操作显微镜时,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对焦、切换物镜等步骤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操作练习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熟悉显微镜的操作。
3.学生合作与讨论: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学生们表现出积极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害羞或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鼓励这些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力求让学生在多角度、多层次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种方法较为有效,但仍需不断调整和优化,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2.1《学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2.1《学习使用显微镜》教案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第二章第一节学习使用显微镜授课时间:课型:实验课课时:1核心素养生命观念: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
2.学会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能规范的使显微镜,并看到清晰的物象科学思维:通过显微镜和永久玻片观察微观的生物世界,并能观察细胞结构。
探究实践:通过图片,演示实验和动手实验等多种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解决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态度责任:通过对显微镜结构和功能的认识与实践,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与微观世界的好奇心。
1.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正确对光,调焦,从而观察清晰的物象.3.教学准备课件、显微镜,标本,擦净纸,显微镜的使用视频。
4.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创设环境,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课件:显微镜下的微小生物。
一滴水中有什么呢?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我们要研究细胞,首先要看到它。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看清楚就必须借助显微镜。
播放显微镜发展史介绍视频。
学生活动:自己浏览课本,了解显微镜发展史,以及常见的单目显微镜、双目显微镜、数码液晶显微镜等。
活动意图:了解显微镜发展史,及显微镜的功能及作用环节二:认识显微镜的构造教师活动1.指导学生看教材P17,对照单目显微镜,从上到下辨认显微镜各部分结构。
两人一组,合作学习,认识显微镜结构。
2.教师示范:光学显微镜操作方法:①取镜和安放从镜盒中取出,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壁,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并安装目镜,强调手指不可触摸镜头。
②对光调光转动转换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遮光器,大光圈对准通光孔→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目镜看到圆形明学生活动对照教材学习:显微镜的各部名称及功能。
分小组共同学习,认识显微镜,真实感受各部件的功能,如辨认目镜和物镜,调节准焦螺旋等。
观察,模仿,记忆。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二次备课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
①学生根据老师思路,归纳总结。
②分析教师举出的例子,从而归纳出结论。
①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生物圈与生态系统的联系和区别,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从宏观的生物界分析我们了解的生物圈。
②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中“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今天从细胞的微观世界了解生物体。首先介绍观察细胞的主要工具——显微镜
显微镜的发展史
①各小组通过视频讲解归纳:
1.显微镜的发明者罗伯特·虎克
2.显微镜从刚开始放大140倍至现在可放大上万倍。
3.显微镜实质上一个放大镜。
①播放视频讲述显微镜的发展史。
显微镜的构造
①学生提前预习,并完成生物探究报告册P11P12。
②共同完成生物探究报告册P1213部分
①教师结合课本P37与课件、探究报告册,让学生说出显微镜各个构件的名称和功能。
结果交流
学生各抒己见、畅谈收获。
(1)组织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学到了哪些知识?
(2)总结、回顾本节课内容。
布置课下作业
①课本P40,1/2/3/4
②完成生物探究报告册P1115。
组长签名:
课后反思:
④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向左移动玻片标本,提出问题:玻片标本向左移动时,视野中的物像向哪个方向移动?说明物像移动的方向和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巡回指导,及时点拨纠正。
⑤教师总结:总结: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但细胞体积越小;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但细胞体积越大。
⑥教师讲授并示范清洁、整理显微镜的操作步骤,组织学生倾听、操作。
②探究:取3个目镜和3个物镜,探究镜头的长度及其放大倍数的关系。
初中生物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更新)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课题
练习使用显微镜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学会使用显微镜。
二、过程与方法
掌握独立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关注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
重点
难点
关键
教学重点:
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正确使用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构造
及其作用
指导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PPT展示显微镜的结构,提问同学们各部分的名称。
PPT展示显微镜重要结构的作用并讲解:
①物镜、目镜②转换器③通光孔④遮光器⑤反光镜⑥粗准焦螺旋⑦细准焦螺旋
每位同学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对照显微镜结构图理解各重要结构的作用。
②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对光时选择大光圈,平面镜,但由于天气不同环境中的光线亮度也不同,因此,我们要为了更好的观察而根据天气来调整。比如,今天是一个阴雨天,光线比较暗,我们应该用大光圈还是小光圈,用反光镜的平面还是凹面?
学生结合老师的示范观察并理解操作步骤,思考老师的提出的问题并回答。
学生回答:
①短的物镜
设置问题,
承上启下
提问:
①怎样移动标本把视野右下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②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目、大小以及亮度有怎样的关系呢?
老师提出探究实验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为下一节课显微镜探究的内容做铺垫
强调擦镜头要用擦镜纸。
三、小结和巩固
总结显微镜使用步骤中的要点。
总结操作要点并回顾使用显微镜的整个流程,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巩固。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生物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一、知识与技能1. 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掌握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 练习使用显微镜。
4. 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二、过程与方法1. 观看照片和课件。
2. 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同显微镜的重要作用。
2. 爱护显微镜。
3. 关注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物象。
1.显微镜,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擦镜纸、纱布等实验用品。
2.显微镜的使用视频或课件。
师:展示精美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的图片,提问:猜猜都是什么生物?(使学生体会到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的美妙,引发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强烈兴趣。
)师:利用显微镜实物讲解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引导学生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生:参照教材上显微镜的图,与实物对照,准确说出各部分结构名称和功能。
师:从外形上如何区别低倍镜和高倍镜?它们放大倍数分别是多少?如果用这台显微镜观察物象,它会被放大多少倍?怎样使镜筒上升和下降?(作为过程评价,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
)1.教师分步讲解并示范显微镜的规范操作,学生同步模仿操作。
2.对学生提出要求后,学生练习操作,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同时教师巡视,纠正不规范操作。
记录普遍存在问题,统一纠偏。
3.反馈:提供一些不规范操作造成后果的图片,让学生分析原因,如何操作可以避免上述情况发生。
(分三个层次练习使用显微镜,并分析讨论遇到的问题的原因,学生能力得到提高。
)教师设置课堂练习:1.显微镜放大100倍和放大400倍时,哪个物镜下看到的物体最多?2.显微镜放大100倍和放大400倍时,哪个物镜镜头长?3.如果标本在显微镜视野的左上方,你要往哪个方向移动标本,才能移到视野中心。
4.“上”字在显微镜下呈现的是什么?(通过反馈练习,巩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来评价学生获得和掌握知识的情况。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

1.听教师讲解,回顾旧知识。
2.小组讨论由学习小组派代表举手回答。
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通过显微镜吸引学生对显微镜的兴趣。
二、理清脉络
构建框架
(知识积累)
1.自主学习,教材33页,对照教材普通显微镜结构图和桌上的显微镜,指一指,认一认显微镜各部分结构;
(2)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问题二;
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和下降(大部分学生通过操作可以知道)
细准焦螺旋:通过老师的引导可知其作用-调焦距-看清物象
(4)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问题三;
观察反光镜的正反两面。
认真听教师讲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观察遮光器上面的光圈。
动脑理解光圈是如何调节光线强弱的。
4.认真观看视频和注意教师强调的注意事项;
2.老师下达指令指认显微镜相关的结构;
3.用实物来逐一介绍显微镜的各个结构及其用途;
(1)问题一:起放大物像作用的是什么结构?
请同学们观察桌上的目镜和物镜看一下它们有什么特点?教师进行相应的引导。(区别和联系)
补充记忆方法:目镜“反目成仇”
补充知识点:倍数越大视野越暗;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含义:物体长度或宽度放大倍数。
认真回忆巩固知识;
积极参与游戏。
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
游戏检测可以让学生对生物更有兴趣。
四、板书设计
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安放
(2)对光
(3)放置玻片标本
(4)观察
(5)收放
(6)整理桌面
5.学生动手操作,并记录好使用显微镜时观察的现象,并完成记录表上面的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优秀教学案例2.1.1{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配备一台显微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标本。
2.教师提出观察任务,要求学生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学生相互交流观察心得,讨论显微镜操作技巧,共同解决问题。
2.提问:“你们知道这张图片是如何产生的吗?”引导学生思考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教师简要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练习使用显微镜。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包括物镜、目镜、镜筒、台架、调焦旋钮等,并演示其作用。
2.教师详细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等步骤,并进行示范操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包括物镜、目镜、镜筒、台架、调焦旋钮等,并能正确命名。
2.掌握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等步骤,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3.学会使用显微镜进行细胞观察,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4.能够运用显微镜观察生活中的生物材料,如叶片、昆虫等,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四)总结归纳
1.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引导学生描述细胞的基本结构。
2.教师针对学生的描述,进行总结归纳,强调细胞的重要性和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3.教师通过举例,展示显微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显微镜操作,观察生活中的生物材料,并撰写观察报告。
2.教师提醒学生在报告中要注意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以及显微镜操作中的心得体会。
2 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教师总结显微镜操作口诀:
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排直线,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九退整理,后归箱。
十全十美,你最棒。
思考:
(1)在镜筒下降、物镜接近标本的过程中,为什么要用眼睛看着物镜?
(2)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视野中有黑点,如何判断黑点的位置?
(3)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4)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学生练习使用显微镜,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试一试:上下移动玻片标本。
(1)玻片标本“e”看到的物像是什么?
试一试:左右移动玻片标本。
(2)把玻片左右移动,看一看视野中图像如何移动?为什么?
(3)计算物像放大倍数。
明白:我们看到的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几百倍以上的。
显微镜的发展
简单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程:没有显微镜,就不可能发现细胞。从发现显微镜至今的400年来,显微镜在许多方面得到了改进。
1665年罗伯特·虎克用发明的显微镜观察到了软木切片的细胞。设疑:观察的材料应该放在哪里?哪些部件可以将观察材料放大?
简单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历程,认同科技的进步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能独立完成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物像。
能力目标
能独立完成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情感目标
认同显微镜规范的操作方法和作用,爱护显微镜。
教学重点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法,演示法,观察法
七年级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目标: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认同显微镜的重要作用,爱护显微镜。
关注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学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
材料用具:光学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动物或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不同时期显微镜图片,请学生从显微镜的外形推测:观察的材料应该放在哪里?哪些部件可以将观察材料放大?这些显微镜有哪些相同之处?一、出示目标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自学课本36-41页内容,时间8分钟,结合目标完成以下问题:1、观察图2-1,识别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有哪些?二、分组检测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两分钟之后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教师利用课件,点击即显示各部分名称)三、难点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和安放6.遮光器上光圈的作用是( )A.调节焦距B.调节光亮度C.调节光线角度D.调节图像清晰度7. 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物镜与低倍物镜相比,其()A、物像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B、物像小、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C、物像大、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D、物像大、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8.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总有污物存在,移动玻片时污物不动;换上高倍物镜,污物仍存在,那么污物在()A、玻片上B、物镜上C、反光镜上D、目镜上教师总结:大家这节课的表现非常好,课外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网络等途径找找看还有没其它显微镜。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2.3.1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详细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包括取镜与安放、对光、放置玻片、调焦、观察等步骤。
3.思考题: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用自己的话回答:
a.显微镜在生物研究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b.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结构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c.你认为显微镜在未来生物科学领域的发展中,还会有哪些新的应用?
4.预习作业: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为深入学习生物知识做好准备。
5.拓展阅读:推荐阅读与显微镜相关的科普书籍或文章,如《显微镜下的奇妙世界》等,拓展知识视野,激发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质疑、善于探究的良好习惯。
3.通过显微镜的使用,使学生感受到生物世界的微观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显微镜下生物世界的奇妙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本概念:介绍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
5.教学拓展:
(1)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观察身边的生物,拓展显微镜的使用范围。
(2)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入了解显微镜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神秘的生物图片,引发学生猜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生物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2.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微观结构。
初中初一生物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教学设计

3.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物细胞结构的异同,提高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分享观察生物玻片标本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点评学生的观察报告,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课后作业
1.观察身边的生物标本,尝试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3.思考题:请学生思考显微镜在生物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这道题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知识应用能力。
4.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与小组同学一起讨论,如何更好地保护显微镜,以及在使用显微镜时如何确保观察的准确性。小组需要提交一份讨论报告,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建议。
5.研究性学习:针对课堂上观察的生物标本,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个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分类等。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相关信息,并在下节课上进行简要汇报。
6.情感反思:请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以及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学生需要写下自己在学习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变化。
1.小组成员共同观察生物玻片标本,尝试使用显微镜进行调焦、观察。
2.讨论观察到的细胞结构,描述其特点,并记录在讨论记录表中。
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观察结果,分享观察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4.针对其他小组的观察结果,进行评价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任务:
1.观察作业:学生需在家中寻找一个生物标本,如植物叶片、昆虫翅膀等,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细胞结构。要求学生尽量详细地描述细胞的特点,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所看到的生物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作用。
(2)能独立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学会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多媒体展示的显微镜的构造图,了解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及其作用。
(2)根据教材中提供的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通过练习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初步形成利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
习惯。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印有数字的挂历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投影仪;显微镜的使用录像带;课前每班培训两名"小先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
发展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那么各器官又有什么组成呢?走进
新单元①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
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
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
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
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1.取:镜右手握,左手托;
2.放:略偏左(便于左眼观察,右眼记录绘画)
3.安:目镜。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
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
显微镜的教育。
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
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回答是光学显微镜。
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
的名称。
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
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
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显微镜的使用
4.对光
小结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
课后实验室开放。
教师总结出并板书:
板书:
课堂巩固作业:
一、选择题
1.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同一标本,视野中看到细胞数量最多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
A.10×10
B.10×15
C.15×15
D.15×45
答案:A
2.显微镜的物镜是45×,要观察放大了675倍的物像,应选用的目镜是( )
A.8×
B.10×
C.12×
D.15×
答案:D
3.字母"b"在显微镜下的物像是( )
A.d
B.q
C.p
D.b
答案:B
4.在使用光学显微镜时,下列有关"对光"的操作错误的是( )
A.遮光器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B.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C.反光镜对向光源
D.光线较暗时使用凹面反光镜
答案:B
5.取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
A.双手托住镜座
B.左右任一只手握住镜臂
C.右手握镜筒,左手托镜座
D.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答案:D
6.对光后,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应该是( )
A.有阳光直射的
B.白亮的
C.暗灰色的
D.黑色的
答案:B
7.让显微镜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 )
A.目镜内
B.物镜
C.镜筒
D.准焦螺旋
答案:B
8.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视野中的物像偏右下方,要使物像居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 )
A.左上方移
B.右下方移
C.左下方移
D.右上方移
答案:B
9.在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镜和低倍镜相比( )
A.物像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B.物像小,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C.物像大,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D.物像大,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