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桑中·爰采唐矣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与上邪相对的诗

与上邪相对的诗

以下是与“上邪”相对的诗,两首诗中都体现了对爱情的坚定誓言:
1. 《上邪》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坚定誓言。

诗中提到:“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意思是说,除非山没有了棱角,江水枯竭,冬季雷霆万钧,夏天下起大雪,天和地合到一起,才敢与君断绝。

2. 《卫风桑中》则表现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诗中提到:“爰采唐矣?沬之乡矣。

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 意思是说,去哪里采女萝呢?去往沫乡。

心里思念谁?美丽的大姑娘。

约我到桑林中相会,邀我到上宫一起歇息,送我到淇水岸边分别。

以上两首诗都表现了对爱情的坚定誓言和执着追求,只是表达方式略有不同。

诗经中描写春风的篇章

诗经中描写春风的篇章

诗经中描写春风的篇章1.诗经中描写春风的诗句《小雅鹿鸣之什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々。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2.描写春天的古诗要出自《诗经》的1、《小雅·出车》先秦:佚名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执讯获丑,薄言还归。

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白话文释义:春光明媚阳光是那样和煦,花草树木生机盎然多繁茂。

黄鹂鸟儿尽情地卖弄歌喉,俊俏村姑悠闲地采撷香蒿。

抓捕审讯割掉左耳的俘虏,收拾停当就忙往家跑。

威名赫赫的南仲大将军啊,把不可一世的玁狁来清剿。

2、《采薇》先秦:佚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白话文释义:回想当初出征时,春日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冬日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

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3、《桃夭》先秦:佚名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白话文释义: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4、《甘棠》先秦:佚名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译文:郁郁葱葱棠梨树,不剪不砍细养护,曾是召伯居住处。

《诗经·鄘风·桑中》

《诗经·鄘风·桑中》

《诗经·鄘风·桑中》请先把《桑中》的诗序和正文阅读三遍:诗序:《桑中》,刺奔(音奔一声)也。

卫之公室淫乱,男女相奔;至于世族在位,相窃妻妾,期于幽远;政散民流,而不可止。

第一章:爰采唐矣,沬(音昧)之乡矣。

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要(音腰)我乎上宫。

送我乎淇之上矣。

第二章:爰采麦矣,沬之北矣。

云谁之思,美孟弋(音义)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送我乎淇之上矣。

第三章:爰采葑(音风)矣,沬之东矣。

云谁之思,美孟庸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送我乎淇之上矣。

一、题解:“桑中”二字是什么意思?《毛传》说是“桑中之野”,没有说“桑中”是地名,但不排除是地名,而且从地名来说,“桑中之野”就是“桑中”这个地方的野外,这也与《诗序》所说的“期于幽远”相符。

朱子《诗集传》说:“'桑中’、'上宫’、'淇上’,又'沬乡’之中小地名也。

”按照此说,“桑中”是属于“沬乡”的一个小地方的地名。

这应当是可信的,因为如果理解为桑林之中,就不符合“幽远”之意。

因为按照“井田”之法,桑树不能栽种在田地之中,而是栽种在“十亩之宅”的周围,以便于妇女采桑,既能保持桑叶新鲜,又能保证妇女采桑的方便和安全;如果是栽种在远离家宅、城邑的“野外”,就只能是野蚕生长的地方,妇女就难以到那里采桑了。

不过,我们固然可以说“桑中”是地名,但是,《诗经》之中的“地名”往往也有“言外之意”,如《邶风·凯风》中“爰有寒泉,在浚之下”的“浚”,《邶风·式微》中“胡为乎中露”、“胡为乎泥中”的“中露”、“泥中”,都是有涵义的。

推究“桑中”这个地名的来历,应该是桑树成林的地方;可是,从“幽远”来说,又是远离乡村、城邑之处。

既然桑树栽种在“宅院”周围,这个地方就应该是人们当初聚居的宅院;后来之所以远离乡村、城邑,只能说明那是一个已经荒废了的无人之地。

无人的村庄废墟,犹如“亡家”,“一国之本在于家”,“亡家”则“国之本”已“亡”,由此可知后世为何说《桑中》是“亡国之音”。

桑意象的文化内涵及其演变

桑意象的文化内涵及其演变

桑意象的文化内涵及其演变作者:韩惜花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5年第10期摘 ;要:在神话中,“空桑生人”所显示出来的神性,是人类自我生殖力神化的曲折表达。

到了《诗经》时代,源于神话的桑林崇拜则成为男女之间婚姻恋爱的独特背景。

秦汉时期,历代文人有意识地借助桑林这一特殊意象宣扬新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

《陌上桑》及其拟作的大量出现正是这种现象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桑意象 ;桑林崇拜 ;文化内涵 ;《陌上桑》早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桑意象就已频频出现,有“日出扶桑”“空桑生人”之说。

这两个神话传说表明,桑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桑树被赋予更多的社会文化内容,桑树是神树、生命之树、生育之树,和女性生殖有着紧密联系。

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古人选择桑林作为祭祀场所、桑林之社的行为以及后世大量与桑林有关的文学作品产生的原因。

一、桑林崇拜的神话与民俗之考察桑在古人信仰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古代民俗文化中产生了很多桑树生人的神话传说。

许多圣贤英雄总是诞生在以桑命名的地方,这强化了桑文化原始信仰的神秘色彩。

《易·否·九五》爻辞即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的呼喊,这一观念在“伊尹生空桑”等故事中明显地反映出来。

《吕氏春秋·古乐》述颛顼生于若水,实处空桑,登为帝。

夏朝开国者启,也是其父大禹与其母涂山女在桑树旁爱情生活的结晶。

被中华民族长期尊为“至圣”的孔夫子,其出生地也离不开桑。

为何这几位圣贤的诞生均与桑有关,这不能不令人想到古时桑林之约的旧俗和桑林祭祀祖先神明的动机,同时也表明古人对桑的强大繁殖能力的信仰与崇拜的浓厚意识。

在文化意义上,桑“是古代生殖崇拜观念的象征物,代表着生命与生殖力,因此才会产生桑树生人的神话。

”[1]也正如法国著名汉学家桀溺早就指出的,圣贤的出生,“令人想起桑园是两性相爱的习惯场地,桑树也自然在传说中成了生儿育女的奇树了。

”[2]以上桑生神话生动地体现出农桑文化和农桑信仰的特色,可见人们已经习惯于把桑林看作生命最初的发源地。

精选诗经里的爱情古代诗歌5首加译文

精选诗经里的爱情古代诗歌5首加译文

古代诗歌1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萋萋一作:凄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翻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古代诗歌2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翻译」郊野蔓草青青,缀满露珠晶莹。

有位美丽姑娘,眉目流盼传情。

有缘今日相遇,令我一见倾心。

郊野蔓草如茵,露珠颗颗晶莹。

有位漂亮姑娘,眉目婉美多情。

今日有缘喜遇,与你携手同行。

古代诗歌3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翻译」有位姑娘和我在一辆车上,脸儿好像木槿花开放。

跑啊跑啊似在飞行,身佩着美玉晶莹闪亮。

姜家大姐不寻常,真正美丽又漂亮。

有位姑娘与我一路同行,脸儿像木槿花水灵灵。

跑啊跑啊似在飞翔,身上的玉佩叮当响不停。

姜家大姐真多情,美好品德我常记心中。

古代诗歌4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翻译」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

诗经《国风·鄘风·桑中》原文译文鉴赏

诗经《国风·鄘风·桑中》原文译文鉴赏

诗经《国风·鄘风·桑中》原文译文鉴赏《国风·鄘风·桑中》先秦:佚名爰采唐矣?沬之乡矣。

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

云谁之思?美孟弋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

云谁之思?美孟庸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译文】到哪儿去采女萝?到那卫国的沫乡。

我的心中在想谁?漂亮大姐她姓姜。

约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会在上宫,送我远到淇水旁。

到哪儿去采麦穗?到那卫国沫乡北。

我的心中在想谁?漂亮大姐她姓弋。

约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会在上宫,送我远到淇水上。

到哪儿去采蔓菁?到那卫国沫乡东。

我的心中在想谁?漂亮大姐她姓庸。

约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会在上宫,送我远到淇水滨。

【注释】鄘(yōng):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北。

爰:于何,在哪里。

唐:植物名。

即女萝,俗称菟丝子,寄生蔓草,秋初开小花,子实入药。

一说当读为“棠”,梨的一种。

沬(mèi):春秋时期卫国邑名,即牧野,在今河南淇县南。

乡:郊外。

云:句首语助词。

谁之思:思念的是谁。

孟姜:姜家的大姑娘。

孟,排行老大。

姜、弋、庸,皆贵族姓。

桑中:卫国地名,亦名桑间,在今河南滑县东北。

一说指桑树林中。

要(yāo):邀约。

上宫:楼也,指宫室。

一说地名。

淇:水名。

淇水在今河南浚县东北。

弋(yì):姓。

葑(fēng):芜菁,即蔓菁菜。

庸:姓。

【鉴赏】此诗三章,全以采摘某种植物起兴。

这是上古时期吟咏爱情、婚嫁、求子等内容时常用的手法之一,也就是说,在上古时期,采摘植物与性有着某种神秘的或是象征性的联系,至于两者之间在文化上为何能牵系在一起或如何发生瓜葛,这与原始交感巫术有关,在此不作详论。

但若从现代美学角度来看,以采摘植物起兴爱情等题材,在审美上和爱情上倒也有一定的同构同形关系,因为炽热的情欲与绿意葱茏的草木都可给人带来勃然的欣悦。

诗经:《国风·鄘风·桑中》译文和注释

诗经:《国风·鄘风·桑中》译文和注释

诗经:《国风·鄘风·桑中》译文和注释国风·鄘风·桑中先秦:佚名爰采唐矣?沬之乡矣。

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

云谁之思?美孟弋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

云谁之思?美孟庸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译文到哪儿去采女萝?到那卫国的沫乡。

我的心中在想谁?漂亮大姐她姓姜。

约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会在上宫,送我远到淇水旁。

到哪儿去采麦穗?到那卫国沫乡北。

我的心中在想谁?漂亮大姐她姓弋。

约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会在上宫,送我远到淇水上。

到哪儿去采蔓菁?到那卫国沫乡东。

我的心中在想谁?漂亮大姐她姓庸。

约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会在上宫,送我远到淇水滨。

注释鄘(yōng):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北。

爰:于何,在哪里。

唐:植物名。

即女萝,俗称菟丝子,寄生蔓草,秋初开小花,子实入药。

一说当读为“棠”,梨的一种。

沬(mèi):春秋时期卫国邑名,即牧野,在今河南淇县南。

乡:郊外。

云:句首语助词。

谁之思:思念的是谁。

孟姜:姜家的大姑娘。

孟,排行老大。

姜、弋、庸,皆贵族姓。

桑中:卫国地名,亦名桑间,在今河南滑县东北。

一说指桑树林中。

要(yāo):邀约。

上宫:楼也,指宫室。

一说地名。

淇:水名。

淇水在今河南浚县东北。

弋(yì):姓。

葑(fēng):芜菁,即蔓菁菜。

庸:姓。

鉴赏此诗三章,全以采摘某种植物起兴。

这是上古时期吟咏爱情、婚嫁、求子等内容时常用的手法之一,也就是说,在上古时期,采摘植物与性有着某种神秘的或是象征性的联系,至于两者之间在文化上为何能牵系在一起或如何发生瓜葛,这与原始交感巫术相关,在此不作详论。

但若从现代美学角度来看,以采摘植物起兴爱情等题材,在审美上和爱情上倒也有一定的同构同形关系,因为炽热的*与绿意葱茏的草木都可给人带来勃然的欣悦。

所以,以“采唐”“采麦”“采葑”起兴,在含蓄中有深情,形象中有蕴意。

《爱情诗·桑中》原文翻译古诗赏析

《爱情诗·桑中》原文翻译古诗赏析

《爱情诗·桑中》原文|翻译|古诗赏析《桑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现代学者大多认为这是一首描写男女约会的情诗,为男子所唱。

他在劳动的时候,回忆起曾和姑娘约会的情景,情之所至,随口唱出了这首歌,表达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情诗·桑中原文译文及古诗句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桑中》原文先秦:佚名爰采唐矣?沬之乡矣。

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

云谁之思?美孟弋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

云谁之思?美孟庸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译文及注释译文到哪儿去采女萝?到那卫国的沫乡。

我的心中在想谁?漂亮大姐她姓姜。

约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会在上宫,送我远到淇水旁。

到哪儿去采麦穗?到那卫国沫乡北。

我的心中在想谁?漂亮大姐她姓弋。

约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会在上宫,送我远到淇水上。

到哪儿去采蔓菁?到那卫国沫乡东。

我的心中在想谁?漂亮大姐她姓庸。

约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会在上宫,送我远到淇水滨。

注释1.鄘(yōng):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北。

2.爰:于何,在哪里。

唐:植物名。

即女萝,俗称菟丝子,寄生蔓草,秋初开小花,子实入药。

一说当读为“棠”,梨的一种。

3.沬(mèi):春秋时期卫国邑名,即牧野,在今河南淇县南。

乡:郊外。

4.云:句首语助词。

谁之思:思念的是谁。

5.孟姜:姜家的大姑娘。

孟,排行老大。

姜、弋、庸,皆贵族姓。

6.桑中:卫国地名,亦名桑间,在今河南滑县东北。

一说指桑树林中。

7.要(yāo):邀约。

上宫:楼也,指宫室。

一说地名。

8.淇:水名。

淇水在今河南浚县东北。

古诗赏析此诗三章,全以采摘某种植物起兴。

这是上古时期吟咏爱情、婚嫁、求子等内容时常用的手法之一,也就是说,在上古时期,采摘植物与性有着某种神秘的或是象征性的联系,至于两者之间在文化上为何能牵系在一起或如何发生瓜葛,这与原始交感巫术有关,在此不作详论。

《诗经》中的情爱诗解读

《诗经》中的情爱诗解读

《诗经》中的情爱诗解读《诗经》中的情爱诗解读《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经》中的情爱诗解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歌唱爱情和婚姻的诗,大胆直爽与温文典雅的两种风格。

一种是直率、大胆而浪漫的,如《郑风·溱洧》,写春光明媚之日,青年男女徜徉水边,相约游嬉,表达爱慕之意。

《召南·摽有梅》,将一位待嫁女子焦急等待求婚、成亲的心情毫不掩饰地展显露来。

《郑风·褰裳》写女子求爱的爽快、泼辣态度,毫无掩释。

《召南·野有死麇》写男女幽会嬉戏,十分大胆而浪漫。

另一种温文典雅。

如《邶风·静女》,以馈赠信物抒写纯真的爱情,娴雅美睹;《舟南·关睢》写青年男子爱慕采荇女子而求之不得的痛苦相思;《陈风·月出》描写月下美人的绰约风姿,咏唱自几的爱慕相思之情,明净、纯洁;《郑风·狡童》写一个姑娘寝食不安的深切相思;《秦风·蒹葭》描绘了一个美丽冷清、朦胧迷茫的抒情境界,刻画主人公徘徊追思的形象,借助于景象和意象,委婉含蓄地表达相思竿追怀之情。

还有许多抒写婚姻生活的诗。

《舟南·桃夭》与女子的出嫁;《郑风·女曰鸡鸣》、《齐风·鸡鸣》表现了一对夫妇缠缠绵绵的情爱;《郑风·风雨》是写夫妇久别重逢的诗。

反映与爱情婚姻相关社会问题的诗。

反映爱情同礼教、社会舆论的矛盾,如《郑风·将仲子》女畏人言。

被丈夫无情抛弃的妇女的咏唱,如《卫风·氓》控诉丈夫始乱终弃的行径,《谷风》伤怨丈夫喜新弃旧,哀怨凄切。

情爱诗的内容:1、歌咏美丽的爱情。

如《郑风·溱洧》写男女自由表达爱情;①表白男女的悦慕,直率、大胆而浪漫。

如《召南·摽有梅》,这是一位待嫁女子的咏唱,把女子焦急待嫁的心情毫无掩饰的展显露来。

《诗经 国风 鄘风》拼音标准版及译文

《诗经 国风 鄘风》拼音标准版及译文

《国ɡuó 风f ēn ɡ ·鄘y ōn ɡ 风f ēn ɡ 》柏b ǎi 舟zh ōu佚yì 名mín ɡ 〔先xi ān 秦qín 〕泛fàn 彼b ǐ 柏b ǎi 舟zh ōu ,在zài 彼b ǐ 中zh ōn ɡ 河hé 。

髧dàn 彼b ǐ 两li ǎn ɡ 髦máo ,实shí 维wéi 我w ǒ 仪yí 。

之zh ī 死s ǐ 矢sh ǐ 靡mí 它t ā 。

母m ǔ 也y ě 天ti ān 只zh ǐ !不bú 谅liàn ɡ 人rén 只zh ǐ !泛fàn 彼b ǐ 柏b ǎi 舟zh ōu ,在zài 彼b ǐ 河hé 侧cè 。

髧dàn 彼b ǐ 两li ǎn ɡ 髦máo ,实shí 维wéi 我w ǒ 特tè 。

之zh ī 死s ǐ 矢sh ǐ 靡mí 慝tè 。

母m ǔ 也y ě 天ti ān 只zh ǐ !不bú 谅liàn ɡ 人rén 只zh ǐ ! 译文:柏木小船在漂荡,漂泊荡漾河中央。

垂发齐眉少年郎,是我心中好对象。

至死不会变心肠。

我的天啊我的娘!不相信人家的心哪! 柏木小船在漂荡,漂泊荡漾河岸旁。

垂发齐眉少年郎,是我倾慕的对象。

至死不会变主张。

我的天啊我的娘!不相信人家的心哪!墙qián ɡ有y ǒu 茨cí 佚yì 名mín ɡ 〔先xi ān 秦qín〕 墙qián ɡ有y ǒu 茨cí ,不bù 可k ě 埽sào 也y ě 。

中zh ōn ɡ冓ɡòu 之zh ī 言yán ,不bù 可k ě 道dào 也y ě 。

试析《诗·卫风·氓》中氓妇被抛弃的真实原因

试析《诗·卫风·氓》中氓妇被抛弃的真实原因

第39卷第12期2020年12月绵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Mianyang Teachers'CollegeVol.39No.12Dec.2020D01:10.16276/51-1670/g.2020.12.018试析《诗・卫风・氓》中氓妇被抛弃的真实原因袁津琥(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历史学院,四川绵阳621000)摘要:《诗•卫风•氓》中氓妇被抛弃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

本文通过联系《诗经》中的其他诗篇并考察当时时代背景,指出该诗第三章中的“桑叶”“桑菩”其实都是藉指财产,“鸠”藉指男子,氓妇被休其实是氓出于经济原因,通过骗婚、掠夺女子财产的目的达成后的必然结果,从而纠正了历来诂诗者的臆说。

关键词:诗经;氓;桑叶;桑茎;鸠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612X(2020)12-0117-05《诗•卫风•氓》是《诗经》中的名篇,全诗以弃妇的口吻,完整地记叙了她和氓从相识、相恋、结合到被休回家的全过程。

但是关于她被抛弃的原因,诗中并未明言,只于第三章中有所暗示:“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套。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⑴”1故正确理解该句中桑叶、鸠、桑套的喻义,成为解读氓妇被弃原因的关键。

通考历代研究《诗经》的重要学者的代表著作,我们不难得知,关于此章诗义的理解,比较有代表的有四种说法:第一种观点认为本章是用桑叶的变化来比喻女子容颜的变化。

用鸠比喻氓妇,桑甚比喻男子热恋时对她的浓情蜜意。

氓妇被弃是因为她年老色衰。

此说发自《诗小序》,历代相沿,成为主流观点。

《诗小序》:“《氓》,刺时也。

宣公之时,礼义消亡,淫风大行。

男女无别,遂相奔诱。

华落色衰,复相弃背。

或乃困而自悔,丧其妃耦,故序其事以风焉。

美反正,刺淫佚也。

”⑷漩西汉毛《传》:“桑,女功之所起。

沃若,犹沃沃然。

鸠,鹘鸠也。

食桑產过则醉而伤其性。

耽,乐也。

女与士耽则伤礼义。

古代诗歌中水之爱情意蕴解读

古代诗歌中水之爱情意蕴解读

古代诗歌中水之爱情意蕴解读作者:张正线阮崇友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15期摘要:对水和爱情在古代诗歌中频繁出现的认知已成定论,本文从《诗经·蒹葭》等古代爱情诗出发,分析其中的水意境描写以及水的象征意义,从而探讨水象征爱情的汉语文化特征。

关键词:水意象;《诗经·蒹葭》;爱情水是生命之源,它可以给人带来幸福,也可以给人带来灾难,它具有阴柔性和坚韧性,这就和爱情一样,既给人带来幸福欢乐,也给人带来痛苦和哀伤,但不可否认的是两者都是构成世界文明不可或缺的因素。

人类追求美好的爱情是亘古不变的,因此,爱情是人类文化中永不衰竭的艺术主题。

而作为表达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诗歌,它所记载的爱情是世人最值得品味的东西。

在古代诗歌中经常把水和爱情联系在一起,用水象征爱情。

一、水与爱情的相融相通水,一种客观的物象。

它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时代被不同诗人用在不同作品中,赋予了不同的主观色彩,融入诗人不同的思想和感情,从而产生了各种“水”的意境。

水意境产生的原由,我们考察《诗经》中有关诗歌的艺术手法,不难发现,水和情两者相互交融的关系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和充分的客观现实依据:首先,中华民族的先民们沿水而居。

水是生命之源,是万物之源,没有水的地方就没有活动着的生物,就没有那种鲜活而直观的生命。

水是具有运行的持续和延绵不断性的,因而水往往是被联想为青春年华的易逝和容颜易老的不可复返性,从而让人在怀古悼今、怀旧自伤的感叹中,涌现出对人生对爱情的追求不如意时的无限情感。

其次,水兼具阴柔性和坚韧性,一定要掌握水的规律,要有足够的勇气、足够敏感的心才能获得水带来的享受,这不正和爱情一样吗?再次,水具有季节性。

不同季节的水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让人们联想到爱情的千滋百味。

最后,在古代,水还是一种无法自由操控的自然物,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危害,有时候甚至是灭顶之灾。

人们不禁对它存有畏惧之意、恐慌之感。

在恋人们看来,水发起威来可不是好对付的,就像一只凶猛的老虎,难以驯服。

国学宝典诗经:《卷阿》原文译文赏析

国学宝典诗经:《卷阿》原文译文赏析

国学宝典诗经:《卷阿》原文译文赏析《卷阿》有卷者阿,飘风自南。

岂弟君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

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

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似先公酋矣。

尔土宇昄章,亦孔之厚矣。

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百神尔主矣。

尔受命长矣,茀禄尔康矣。

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纯嘏尔常矣。

有冯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

岂弟君子,四方为则。

颙颙卬卬,如圭如璋,令闻令望。

岂弟君子,四方为纲。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

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

蔼蔼王多吉人,维君子命,媚于庶人。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菶々萋萋,雍雍喈喈。

君子之车,既庶且多。

君子之马,既闲且驰。

矢诗不多,维以遂歌。

【注释】1.卷:(quán全)通“婘”。

《诗·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卷。

”这里用为美好的样子之意。

2.阿:《诗·小雅·隰桑》:“隰桑有阿,其叶有难。

”《诗·大雅·皇矣》:“我陵我阿,无饮我泉。

”《诗·商颂·长发》:“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

”《后汉书·孝顺孝冲孝质帝纪赞》:“保阿傅土,后家世及。

”《玉篇·阜部》:“阿,倚也。

”这里用为依靠之意。

3.飘:《诗·小雅·何人斯》:“其为飘风。

”《诗·小雅·蓼莪》:“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诗·小雅·四月》:“冬日烈烈,飘风发发。

”《老子》:“飘风不终朝。

”《尔雅》:“回风为飘。

”《说文》:“飘,回风也。

…盘旋而起。

”《汉书·蒯通传》:“飘至风起。

”这里用为旋风之意。

4.岂:(qǐ起)同“恺”。

《诗·召南·行露》:“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诗·齐风·载驱》:“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诗·小雅·鱼藻》:“王在在镐,岂乐饮酒。

诗经诗歌赏析5篇精编

诗经诗歌赏析5篇精编

诗经诗歌赏析5篇精编《诗经》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编纂成书,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的。

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都因音乐得名。

“风”是地方乐调,收录当时十五国的民歌;“雅”分大、小雅,多为贵族所作的乐章;“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经诗歌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诗经——《桑中》1爰采唐矣?沫之乡矣。

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沫之北矣。

云谁之思?美孟弋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沫之东矣。

云谁之思?美孟庸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注释:爰:在什么地方。

唐:唐蒙,以名菟丝。

沫:音媚,古地名,在卫国境内春秋时期卫国的城邑,在今河南淇县南。

谁之思:思念的是谁孟:老大。

孟姜:姓姜的大姑娘期:约会桑中:沫邑的一个小地方,有人说是桑间,风俗放荡。

要:音邀,邀约。

上宫:城角楼弋:姓淇:淇水葑:音封,蔓菁菜赏析:《桑中》描写男子邀约女子相会的情歌。

诗从劳动中的采唐、采麦、采葑起兴,引出对美丽的姑娘的相思。

诗以变换地理方位和姓氏的方式反复咏唱,正是民歌抒情的特点。

而每节末尾三句的复唱,正抒发着男子对相会情节美好的想象,有桑间的等待,上宫的约会,淇水口上的送别,真是诗情画意,动人心田。

诗经——《鹑之奔奔》2鹑之奔奔,鹊之畺畺。

人之无良,我以为兄?鹊之畺畺,鹑之奔奔。

人之无良,我以为君?注释:鹑:鹌鹑。

鹌鹑的习性,成对生活,飞则相随。

奔奔:通作贲贲,飞翔的样子。

畺:音疆奔奔、畺畺:形容鹑鹊居有常匹,飞则相随的样子君:君主。

赏析:《鹑之奔奔》讽刺在位的君主品行丑恶,有人考证是指卫公子顽与父亲卫宣公的夫人宣姜姘居生子的事。

以鹌鹑、鹊鸟雌雄相随反兴宣姜的乱伦无耻。

诗经——《定之方中》3定之方中,作于楚宫。

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

释“采采”

释“采采”

释“采采”《诗经·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倾筐。

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其中“采采”一词,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释为“不断地采”。

而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则解释为“茂盛鲜明的样子”。

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将“采采”当作动词,另一种是将其当做形容词。

在这里,本人通过查阅各辞书文献,并加以分析比较,认为王力先生的解释是更合理的。

朱熹《集解》说:“采采,非一采也。

”非一采,不是采呀采,连续不断,而是采了一下,过一会儿又采一下,断断续续,好像是在自己规定的一天的某个时段里,停下别的事情,去采集一番卷耳,像做做饭,扫扫地,采采桑,喂喂猪之类。

依此解,将“采采”释为“不断地采”似乎也说得通。

然而在《诗经诗经·周南·芣苢》中,有“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句,若“采”字重叠即为“不断地采”,则《芣苢》篇中,“采采芣苢”即有“摘取”之义,何须再多此一举加“薄言采之”一句呢?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此外,在表现手法上,《诗经》首句往往采用托物起兴的方法,因此,将“采采”用作形容词,解释成“茂盛鲜明”,更加符合起兴的手法。

《诗经》中出现“采采”的诗句还有《秦风·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曹风·蜉蝣》:“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在《蒹葭》中,“采采”释为“茂盛鲜明的样子”,作形容词,与上文的“苍苍”、“萋萋”相对。

毛传:“采采,由萋萋也。

”而《蜉蝣》中的“采采”,朱熹释为“华饰也”,即鲜艳华美。

此处将“采采”用作动词显然是不行的。

此外,在其他文献典籍中,“采采”也被用作形容词。

一种意思释为“茂盛鲜明”,如陶渊明《荣木》:“采采荣木,结根于兹。

”谢灵运《缓歌行》:“习习和风起,采采彤云浮。

”高君《菊邻》:“采采霜露余,繁英正鲜新。

”这里的“采”通“彩”,有“彩色”之义,而不能解释成采摘荣木,采摘彤云或者采摘霜露。

另一种解释是将“采采”释为华饰貌,同《蜉蝣》,如:唐寅《题菊花》:“御袍采采,杨妃醉,夜半伏归邑零华。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翻译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翻译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是什么意思“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的意思是:约我到桑中相会,邀我到上宫,送我到淇上。

写古代青年男女约会的情况。

释义:
1、桑中、上宫、淇上: 都是地名。

2、要: 同邀。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出自《诗经·庸仔风·桑中》。

原文如下: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

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

云谁之思?美孟弋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

云谁之思?美孟庸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桑中·爰采唐矣翻译赏析
《桑中·爰采唐矣》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全文如下:爰采唐矣?沬之乡矣。

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

云谁之思?美孟弋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

云谁之思?美孟庸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前言】
《桑中》,《诗经·鄘风》的一篇。

为先秦时代鄘国华夏族民歌。

全诗三章,每章七句。

诗篇通过“我”分别同贵族女子孟姜、孟弋、孟庸偷情生活的描写,揭露了卫国贵族之间的淫乱生活。

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有不同的解说。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注释】
①爰:于何,在哪里。

唐:植物名。

即菟丝子,寄生蔓草,秋初开小花,子实入药。

一说当读为“棠”,梨的一种。

沬(音妹):卫邑名,即牧野,在今河南淇县南。

乡:郊外。

②谁之思:思念的是谁。

孟:老大。

孟姜:姜家的大姑娘。

姜、弋、庸,皆贵族姓。

③桑中:地名,一说桑林中。

要(音邀):邀约。

上宫:楼也,
指宫室。

一说地名。

淇:淇水。

④葑(音封):蔓菁菜。

【翻译】
采摘女萝在何方?就在卫国沬邑乡。

思念之人又是谁?美丽动人是孟姜。

约我来到桑林中,邀我欢会祠庙上,送我告别淇水旁。

采摘麦子在哪里?就在沬邑北边地。

思念之人又是谁?美丽动人是孟弋。

约我来到桑林中,邀我欢会祠庙上,送我告别淇水旁。

采摘芜菁哪边垄?就在卫国沬邑东。

思念之人又是谁?美丽动人是孟庸。

约我来到桑林中,邀我欢会祠庙上,送我告别淇水旁。

【赏析】
这是一首情诗。

分歧只在于是暴露世族贵族男女淫乱成风之作,还是青年男女的相悦之词。

《毛诗序》云:“《桑中》,刺奔也。

卫之公室淫乱,男女相奔,至于世族在位,相窃妻妾,期于幽远,政散民流而不可止。

”朱熹等持前说者大多是受《毛诗》影响,并举姜、弋、庸乃当时贵族姓氏为证。

而持后说者往往纯从诗意把握,认为全诗轻快活泼,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炽烈爱情,并无讽刺之意,更谈不上是贵族男女淫乱后的无耻自白。

从诗本身来看,前者证据不足,仅凭姓氏难以论定主人公身份。

况且,诗序本就是汉儒以“比兴”解诗的产物,其对诗旨的解释时有牵强附会之处。

但后说似乎又过于主观。

按近人郭沫若《甲骨文研究》云:“桑中即桑林所在之地,上宫即祀桑之祠,士女于此合欢。

”又云:“其祀桑林时事,余以为《鄘风》中之《桑中》所咏者,是也。

”孙
作云亦有同样的见解。

鲍昌《风诗名篇新解》推衍郭氏之说,认为上古蛮荒时期人们都奉祀农神、生殖神,“以为人间的男女交合可以促进万物的繁殖,因此在许多祀奉农神的祭典中,都伴随有群婚性的男女欢会”,“郑、卫之地仍存上古遗俗,凡仲春、夏祭、秋祭之际男女合欢,正是原始民族生殖崇拜之仪式”,“《桑中》诗所描写的,正是古代此类风俗的孑遗”,“决不能简单斥之为‘淫乱’”。

这种文化人类学的解释,可以说是很中肯綮的。

诗三章,全以采摘某种植物起兴。

这是上古时期吟咏爱情、婚嫁、求子等内容时常用的手法之一,也就是说,在上古时期,采摘植物与性有着某种神秘的或是象征性的联系,至于两者之间在文化上为何能牵系在一起或如何发生瓜葛,这与原始交感巫术有关,在此不作详论。

但若从现代美学角度来看,以采摘植物起兴爱情等题材,在审美上和爱情上倒也有一定的同构同形关系,因为炽热的情欲与绿意葱茏的草木都可给人带来勃然的欣悦。

所以,以“采唐”、“采麦”、“采葑”起兴,在含蓄中有深情,形象中有蕴意。

“兴”以下的正文中,主人公完全沉浸在了狂欢后的甜蜜回忆里。

除每章改换所欢爱者外,三章竟然完全相同,反覆咏唱在“桑中”、“上宫”里的销魂时刻以及相送淇水的缠绵,写来又直露无碍,如数家珍。

似乎以与多位情人幽会为荣乐,表现了一位多情浪子渔色后的放荡、得意心态,其句式由四言而五言而七言,正是这种心态的表露,尤其每章句末的四个“矣”字,俨然是品咂、回忆狂欢之情时的感叹口吻。

近人或认为孟姜、孟弋、孟庸当是一人,若如此,似不合《诗
经》中运用复沓的家法。

《诗经》中用复沓虽只更换个别词汇,但无论更换的是动词、名词,诗意上多有所递进或拓展,比较典型的如《周南·芣苢》中的“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襭之”,一字之差,却记叙了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若此诗中三姓实指一人,一者整首诗三章全为重复,不免过于臃肿拖沓,毫无意味;二者也与“群婚性的男女欢会”的诗意不合。

因此不取此说。

此篇在今天看来虽然格调不那么高,但音韵谐和,读来圆美流转,琅琅上口。

若依自古以来的“用诗”体例,抛开其隐含的本意,作为一首热烈活泼的情歌来看,也无不可。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