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重点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保持经济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产生:亚当·斯密,1776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李嘉图,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凯恩斯,1936年(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宏观经济理论的出现。
发展(40年代—60年代):新古典综合派,萨缪尔森、索洛、托宾,微观、宏观二者可以结合;新剑桥学派,罗宾逊夫人、斯拉法,产业结构和分配结构作为凯恩斯理论的前提。
变革时期(70年代以后):市场机制是否完全有效,国家是否应该干预经济。
2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在本国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不包括已有产品的产权转让(例如二手房交易),但计入经纪人佣金;不包括中间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没有通过公开的市场交换的地下经济和非市场经济活动的价值不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
名义的GDP是指按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实际的GDP是指按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不变价格)计算的GDP。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
潜在的GDP:木桶的最大容量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生产要素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生产的最大GDP;现实的G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利用生产要素所实际生产的GDP。
潜在GDP>现实GDP时,存在失业,经济萧条;潜在GDP =现实GDP时,社会实现了充分就业,而且无膨胀;潜在GDP <现实GDP时,经济膨胀。潜在的GDP-现实的GDP=GDP缺口。
GDP的计算。
支出法:GDP=C(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服务支出)+I(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存货支出、住房支出;金融投资不算)+G(政府转移支付不算)+NX(出口-进口)
收入法:GDP=工资+利息净额+租金+利润+非公司业主收入+间接税+折旧
NDP(国内生产净值)=GDP-折旧
NI(狭义的国民收入)=NDP-间接税+政府补贴=工资收入+净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利润+非公司制企业主收入
PI(个人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缴纳+政府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股息(股东红利)
或者=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障金缴纳+政府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
DPI=C+S+居民支付的利息=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
两部门经济:居民+企业;三部门:居民+企业+政府;四部门:居民+企业+政府+进出口。
GDP恒等式:C+I+G+NX=GDP=C+S(储蓄:折旧、企业未分配利润、个人储蓄、统计误差)+T(间接税、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金)
投资与储存恒等式,总原则:收入=支出
两部门:I=S
三部门:I+G=S+T→I=S+(T-G)即投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国民储蓄
四部门:I+NX=S+(T-G)即私人国内总投资+对外净投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
练习:资本消耗补——雇员酬金——企业利息支付—间接税——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红利——社会保险税——个人所得税——消费者支付的利息——政府支付的利息——政府的转移支付——个人消费支出——
计算:1、国民收入 2、国内生产净值 3、国内生产总值 4、个人收入 5、个人可支配收入 6、个人储蓄
(1)NI=雇员酬金+企业利息支付+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
(2)国民生产净值=NI+间接税 =+=
(3)GDP=NDP+折旧 =+=
(4)PI=NI-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支付的利息+消费者支付的利息+股息
=--++++ =
(5)DPI=PI-个人所得税 =-=
(6)个人储蓄=DPI-消费者支付的利息-个人消费支出 = 总需求(AD)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的物价水平下,全社会的人们(所有的经济主体)对国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购买总量。总需求实际是表示物价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成反方向变化,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AD=C+I+G+NX
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进出口需求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①实际资产效应:名义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P上升→名义资产增加→当前的消费减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减少。所以物价与国民收入之间成反方向变化。
②跨期替代效应:其他条件不变,物价水平P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L>M→利率上升→当前消费减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③开放经济效应:其他条件不变,国内物价水平的上升→进口的增加和出口的下降→净出口下降→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④税收效应:物价水平P↑→出现收入泡沫(名义收入↑)→T↑(个人所得税收自动上升)→实际DPI↓→消
费C↓→国民收入Y↓。
总供给(AS)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物价水平下企业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总量。反映物价水平与供给总量(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短期,工资、原材料价格等生产成本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商品价格的上升会使企业利润增加,从而使总供给增加。
宏观经济总量的短期均衡:短期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短期均衡的三种均衡:失业均衡,短期均衡产出(国民收入)低于长期潜在产出(国民收入)的均衡状态;充分就业均衡,短期均衡产出(国民收入)等于长期潜在产出(国民收入)的均衡状态;超充分就业均衡,短期均衡产出(国民收入)大于长期潜在产出(国民收入)的均衡状态。
长期内在生产要素全部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物价水平与总供给之间关系的曲线。在长期内,由于工资、原材料价格等生产成本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会使企业利润变动,所以总供给与物价水平无关;同时,在长期,生产要素全部得到充分利用,其总供给为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的总供给。
长期曲线移动的原因:生产要素数量的变动;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化。
由凯恩斯提出的、在物价水平一定、在生产要素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反映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4 凯恩斯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收入每增加一单位所引起的消费的增加量。
MPC=ΔC/ΔY =dC/dY。MPC是消费曲线的斜率,0 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APC=C/Y。平均消费倾向在图形上表示消费曲线上各点与原点之间连线的斜率,而且随着收入的增加,APC会越来越小。 消费函数是表示收入与消费量之间关系的函数。 C=C0+C/Y 其中C——消费,C0——自主性消费,C’——边际消费倾向(MPC),Y——可支配收入,C0——自主性消费:是指与收入无关的消费,C’Y——引致性消费:是指与收入相关的消费。 储蓄函数,收入与储蓄量之间关系的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