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1.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包括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所创造的总收入,而国民生产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物质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实际产出总值的增长。

经济增长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改善程度。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技术进步和增加投资等方式实现。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购买力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的原因可以是货币供应增加、需求超过供应、成本推动等。

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财富重分配和经济不稳定等问题。

4.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供求不平衡导致的一种经济现象。

失业会导致劳动力的浪费和社会不稳定。

失业的类型包括摩擦性失业(个体间的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产业结构变迁导致的失业)和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周期波动而引起的失业)。

5.供给和需求: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和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和能够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市场均衡。

6.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用于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金融市场等。

7.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持续波动的现象。

经济周期包括扩张阶段、高峰阶段、衰退阶段和底部阶段。

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由于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技术进步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等因素引起的。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通过买卖商品和服务来交换财富的行为。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益和扩大市场规模。

10.经济不平等:经济不平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个体或群体之间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

经济不平等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P428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P446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P462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P463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P486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P487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P495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

P500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P517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P518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P523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P546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P572—576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P612—616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它表示一个国家在特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GDP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活动数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通常通过GDP的增加来衡量。

经济增长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就业机会,并促进社会进步。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

它会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能力减弱。

政府和中央银行通常会采取措施来控制通货膨胀,如提高利率和调整货币供应量。

4.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高失业率会导致经济不景气和社会不稳定。

政府通常会采取措施来降低失业率,例如刺激经济增长和实施就业计划。

5.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改变利率、购买和销售国债以及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当经济不景气时,政府通常会增加支出和/或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

相反,当经济过热时,政府会减少支出和/或增加税收以遏制通货膨胀。

7.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发展。

国际贸易的重要概念包括贸易顺差、贸易逆差、关税和贸易自由化。

8.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之间的相对价值。

汇率的变动可以影响国际贸易、外汇市场和国际资本流动。

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采取措施干预汇率,例如购买或出售外汇储备。

9.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的波动周期,包括衰退、复苏、扩张和繁荣。

经济周期的起伏通常与投资、消费和就业水平有关。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周期的原因和特征,并提出政策建议来管理经济周期。

10.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组织和管理方式。

常见的经济体制包括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扩大。

宏观经济学中关注的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和驱动力。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劳动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对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流通中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

人们普遍担心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减少购买力,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有能力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

宏观经济学关注失业率的变化和对经济的影响。

高失业率会导致经济活动减少,消费需求下降,进一步加剧经济衰退。

4.贸易和国际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对于国家的汇率和经济稳定都有一定影响。

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学研究政府的财政政策和央行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就业。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

6.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一种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周期的原因和特征,以及政府如何通过宏观调控来平稳经济周期。

7.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宏观经济学研究汇率的变动和对经济的影响。

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关系,对于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和经济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8.经济不平衡: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不平衡问题,包括收入分配不平衡、财富分配不平衡,以及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等问题。

经济不平衡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政治问题,需要通过政策调控来解决。

以上只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宏观经济学涉及的内容还有很多,如经济政策的效果评估、经济危机和金融风险等。

对于理解和分析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发展,宏观经济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系统,而不是个别经济单位;-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经济总量,如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是统计分析和经济模型。

2.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的核心指标;-通货膨胀率衡量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失业率衡量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3.宏观经济学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经济学的供给包括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水平等;-宏观经济学的需求包括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投资和净出口等。

4.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发展的不断波动和循环;-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等阶段。

5.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量的扩大和生产力的提高;-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包括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长。

6.宏观经济学的货币和金融:-货币是社会交换的媒介,具有价值存储和价值尺度的作用;-金融市场通过提供资金的融通,促进经济的发展。

7.宏观经济学的政府政策:-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总量;-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总量;-结构政策通过改善经济结构和促进产业升级来推动经济发展。

8.宏观经济学的国际经济关系:-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福利有重要影响;-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9.宏观经济学的经济政策评估:-宏观经济学的经济政策评估通过研究政策的影响和效果来提供政策建议;-经济政策评估需要考虑不同的经济群体和宏观经济目标的权衡。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总复习要点,包括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指标、供给与需求、经济周期、经济增长、货币和金融、政府政策、国际经济关系以及经济政策评估等内容。

通过熟悉这些要点,可以对宏观经济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应对相关的考试或研究。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与解析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与解析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与解析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宏观经济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与解析,帮助读者复习和理解这一学科。

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 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的指标。

它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四个部分。

1.2 通货膨胀:指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

通常受供需关系、货币供应量和价格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1.3 失业率:指劳动力中失业人口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

2. 供给和需求2.1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供给曲线表示厂商根据不同价格提供的产品数量,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数量。

市场均衡在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的点上。

2.2 需求决定供给:需求增加会导致价格上涨,进而刺激厂商提高产量;需求减少会导致价格下跌,进而厂商减少产量。

2.3 供给决定价格:供给增加会导致价格下跌,供给减少会导致价格上涨。

3.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3.1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控制经济活动。

提高利率会抑制投资和消费,降低通货膨胀;降低利率则会刺激经济增长。

3.2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

增加支出和/或降低税收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减少支出和/或增加税收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4. 经济增长与循环4.1 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总体经济规模扩大的情况。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资本投资和技术进步来实现。

4.2 经济循环:通常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这些循环是经济活动波动的自然结果,受供需关系、政策变化和市场预期等因素影响。

5.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5.1 商品贸易: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物品交流。

国际贸易可以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和资源优化配置。

5.2 跨国投资:指企业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进行的资本投资活动。

跨国投资可以促进产业升级、技术转移和就业机会。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和企业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式主要有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2.国民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可以用来衡量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产出(GDP)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劳动力、加大投资等手段来实现。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通货膨胀通常由货币供应过多、需求过热等因素引起。

5.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就业的人数。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状况。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央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控制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政策手段。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手段。

财政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增长。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交换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

9.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从高度增长(扩张期)到低迷(衰退期),然后再回到高度增长的循环过程。

经济周期会引起产出、就业和通胀等变动。

10.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比率,用来衡量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价值关系。

汇率的波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关注经济总体产出的增长,研究如何提高生产力、增加投资和创新以推动经济增长。

2. 通货膨胀:宏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和控制方法,以保持物价稳定和维持经济稳定。

3. 失业:宏观经济学关注失业率的变化和影响因素,研究如何提高就业率和减少结构性失业。

4. 货币和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学研究货币的功能、货币供应与需求的影响以及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5. 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关系:宏观经济学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和资本流动,以及全球经济的互动和影响。

6. 政府财政政策:宏观经济学研究政府税收和支出政策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波动。

7. 经济周期:宏观经济学关注经济周期的波动,研究经济衰退和复苏的原因和机制。

这些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点领域,研究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经济的走势,为政策制定和经济管理提供依据。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个人整理)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个人整理)
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有效需求不足
萨伊定律核心思想:供给决定需求
1.3 流量与存量分析
流量:指一定时期测算的量值 存量:指一个时间点测算的量值
关系:流量来自于存量,流量又归于存量之间
e.g:资本是存量
2 政府的经济作用与宏观收入再分配
2.1 公共产品
概念:与私有物品相对,一个人的消费不减少其他人的消费,由政府提供,又称公共财产。
GDP价格矫正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反映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反映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情况。=(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值/该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100%
P.S:一般CPI上涨大于3%时,称为通货膨胀,而当上涨大于5%称为严重通货膨胀。
消费
投资
政府购买
进出口
⑵收入法(要素报酬法)
含义
3.3 GDP的矫正(理解GDP价格矫正指数和消费品价格指数)
GDP价格矫正指数的定义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概念
4 国民收入的决定
4.1消费与储蓄
消费函数的定义和表达式
掌握消费函数曲线
四个倾向(储蓄倾向和重点掌握消费倾向其的概念、取值范围和公式)
4.2 国民收入决定论
3 国民收入的统计
3.1 经济总流程(理解两、三、四部门经济循环及流程图的含义,注意论述部分)
两部门经济
假设:①只有厂商和居民户两个经济部门的经济;②所有收入花光,企业所得收入用于购买生产要素。
对总产出核算即可用上半部分(总收入)也可用下半部分(总支出)
经济均衡: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
投资储蓄恒等式:从总支出角度看,总产出=C+ I;从总收入去向看,总产出=C+S.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1.国民经济总体规律: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是存在一些规律性行为,例如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等。

了解这些规律能够帮助我们预测经济走势和制定相应的政策。

2.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可通过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计算。

GDP的增长率是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好坏。

4.失业:失业是宏观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种类包括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失业率是衡量一国劳动市场状况的指标,政府经常采取措施来减少失业率。

5.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应量过度膨胀,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有很大影响,如降低购买力、扰乱资源配置等。

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率。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税收和支出来调控经济发展的手段。

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而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抑制过热经济。

7.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央行运用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手段。

扩张性货币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控制通货膨胀。

8.国际经济:宏观经济学也关注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汇率、国际金融市场等都对宏观经济有重要影响。

9.经济政策制定: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于政府制定经济政策非常重要。

政府可以根据经济学理论和统计数据进行决策,以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胀等。

10.期望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人们对未来经济的期望和预测。

期望管理能够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从而影响整个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笔记重点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笔记重点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笔记重点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国际贸易等。

以下是一些重点内容:1、国民收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这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最常用指标。

它包括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计算方法:支出法(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收入法(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

注意区分名义 GDP 和实际 GDP,前者未考虑物价变动,后者则剔除了价格因素的影响。

2、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模型:强调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而非外生给定。

经济增长的源泉:劳动、资本、技术进步等。

3、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的类型: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型等。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短期替代关系。

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4、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政府通过改变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

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减少税收)用于刺激经济,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支出、增加税收)用于抑制经济过热。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

常用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率。

政策的时滞: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执行时滞。

5、开放经济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录一个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易。

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等。

贸易保护政策的影响:关税、配额等对国内产业和国际贸易的影响。

二、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侧重于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如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结构等。

以下是关键要点:1、需求与供给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反向变动关系。

供给定理: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呈正向变动关系。

均衡价格的形成: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达到平衡时的价格。

2、消费者行为效用理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家或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经济总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关注的问题包括产出、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经济周期、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以下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宏观经济基本概念1. 产出(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 潜在产出(或自然产出):指在充分就业状态下,不引起通货膨胀的产出水平。

3. 通货膨胀:一般指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反映货币购买力的下降。

4. 失业:指愿意工作并以某一工资水平工作的人未能找到工作的现象。

5. 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指经济活动沿着产出增长和收缩的路径波动。

6. 总需求:指在某一价格水平下,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总量。

7. 总供给:指在某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总量。

二、宏观经济政策1. 财政政策: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

2. 货币政策: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

3. 收入政策:通过影响工资和价格水平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

三、宏观经济模型1. 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如两部门模型(家庭和企业)、三部门模型(加入政府)、四部门模型(加入国外部门)。

2. IS-LM模型:描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产出和利率的模型。

3. AS-AD模型:描述潜在产出和物价水平如何受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影响。

4.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用于分析经济政策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的效果。

四、宏观经济问题1. 经济增长:为什么一些国家比其他国家更富有、增长更快?2. 失业与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3. 经济周期与波动:什么因素引起了经济周期的波动?4. 财政危机与债务:国家如何管理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5. 国际贸易与金融:全球化的影响、汇率决定、国际资本流动。

五、宏观经济理论发展1. 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经济学理论,强调自由市场和劳动价值论。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学重点1、萨伊法则: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

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2、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

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

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4、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看图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

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一、GDP的含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

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GDP=C+I+G+NX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际部门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可分为三大部分: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

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

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基本概念与理论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总需求与总供给:反映整体物价水平变动与产出水平变动的相互关系。

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经济周期理论:解释经济波动的原因和规律。

二、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探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有效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三、研究方法与工具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动态分析则考虑时间因素和变化过程。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来分析和预测宏观经济现象。

四、国际经济问题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国家之间商品和劳务交换的理论。

国际金融问题:涉及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和国际货币体系等议题。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探讨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五、当前经济热点问题通货膨胀与物价稳定: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和对策。

失业与劳动力市场:研究失业问题的原因、类型和解决方案。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探讨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对宏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涵盖了基本概念、理论、政策、研究方法以及当前经济热点问题等方面。

学习宏观经济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为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运行情况,而不是个别市场或个体单位。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政策目标: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等。

2.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的重要性。

-新凯恩斯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有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3.教授效应:-教授效应描述了一种经济增长过程中,劳动者通过学习和模仿技术,提高自身生产能力的现象。

这种技术传递过程可以提高整个经济体系的生产力水平。

4.成本疾病理论:-成本疾病理论指出,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带来额外的成本,从而抑制经济增长。

5.多重平衡理论:-多重平衡理论认为,在宏观经济体系中,可能存在多个稳定的均衡状态。

这意味着经济体系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跃迁可能需要外部冲击。

6.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揭示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当失业率下降时,劳动力市场紧张,工资上升,供给不足导致物价上涨;反之,失业率上升时,劳动力市场宽松,工资下降,物价下跌。

7.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8.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在长期内呈现周期性波动的现象,周期通常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经济波动是经济活动在短期内出现的波动,通常由内部和外部的冲击导致。

9.收入分配与社会不平等:-收入分配研究个人或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而社会不平等研究整个社会的收入差距。

-收入不平等可能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带来负面影响。

10.公共产品和外部性:-公共产品是指无法排除非付费者使用且一个人使用不会减少别人使用量的商品或服务。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的范围包括国民经济的总体规律、经济增长、经济波动、通货膨胀、失业、国际贸易、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点内容。

一、国民经济总体规律国民经济总体规律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它研究的是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内在规律。

其中最重要的规律包括:1. 劳动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劳动力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劳动力的增长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2. 需求决定供给:供给和需求是决定市场价格和产量的关键因素,市场均衡的出现取决于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

3. 机会成本:资源是有限的,选择一种经济活动就意味着放弃其他选择,机会成本就是指放弃的最有价值的其他选择。

4. 生产要素的组合与产出的关系: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会影响产出水平,要通过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来提高产出效率。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它反映了经济总体产出和国民收入的增加情况。

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包括生产率的提高、技术进步、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源的增加等。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政府政策、科技进步、人口变动等。

与经济增长相对应的是经济波动,即经济周期中的波动性。

经济波动是经济活动在长期增长趋势之上的短期变化。

主要的经济波动有繁荣和衰退两个阶段。

经济波动的原因包括经济政策、技术变革、政治因素等。

研究经济波动对于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三、通货膨胀和失业通货膨胀和失业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两个重要问题。

通货膨胀指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通常由货币供应过度增加或者商品需求过度增加引起。

通货膨胀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增加人民生活成本、导致资金配置不合理、扭曲市场经济竞争等。

因此,政府需要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控制物价上涨等手段来防止通货膨胀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失业是指劳动力资源不能被有效利用的现象。

失业情况的变化对于经济运行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第一章一关键概念1、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建立逻辑框架对经济行为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推导出的命题要能用经验数据来检验。

2、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从理论上探讨某类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或某类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

3、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4、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

5、动态分析:研究经济的实际变动过程.6、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比较:(1)GDP是某一时期内(衡量期的长度通常为一年)在一国境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某一时期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3)GNP与GDP关系:GNP=GDP+NFP,其中NFP是净要素支付,即本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使用所获得的报酬(工资、利息、股息等)-国外生产要素在本国使用所获得的报酬。

(4)GNP比GDP更能反映国民收入(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的变动,并且,一个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更直接地反映在GNP而不是GDP上。

7、名义价值:用核算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

8、实际价值:用基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它是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的价值量.9、流量:一定时期内的增量,如GDP、GNP、NDP、收入、投资和折旧。

10、存量:某一时点上的累积量,如财富和资本。

11、现值:未来某时刻获得的货币折算到当前时刻的价值。

二复习思考题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整体的运行,主要内容是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总量分析方法,即分析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变动和相互关系.3、请谈谈宏观经济学派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GDP的增长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增加、需求过多等因素引起。

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

高失业率通常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和社会问题的加剧。

4.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GDP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增加等手段实现。

5.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时间上的波动。

经济周期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复苏期和萧条期。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由央行制定和执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通过调整利率、准备金率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量,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由政府制定和执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的目标。

8.开放经济:开放经济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和投资的经济系统。

开放经济包括国际贸易、跨国投资等方面。

9.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汇率的变动会对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产生影响。

10.国际金融体系:国际金融体系是指各国之间进行金融交往的组织和机制,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

11.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经济活动由私人拥有的资本和市场决定的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强调市场机制和个体自由。

1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经济活动由国家所有的资本和计划调配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强调公有制和社会公正。

13.经济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开发是指通过提高生产力和发展经济活动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以满足未来世代的需求。

14.经济理论:经济理论是用来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的一套学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整理一、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1.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方法3.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变量和指标二、需求与供给1.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概念和构成要素2.宏观经济平衡和市场均衡的关系3.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决定因素和调节机制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1.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和测算方法2.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推动力量3.经济周期的定义和特征4.经济周期的理论解释和调控方法四、通货膨胀与失业1.通货膨胀的概念和测算方法2.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和类型3.失业的定义和测算方法4.失业的类型和影响因素五、国际贸易与汇率1.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模型2.贸易的利益和限制因素3.汇率的概念和变动原因4.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六、货币与金融1.货币的职能和货币供求的决定因素2.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机制与政策3.银行与央行的职能与作用4.股票、债券市场与金融创新七、政府与经济1.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与手段2.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3.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4.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和合作八、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特征2.全球经济治理与国际经济组织3.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目标4.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和实践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理解和记忆重点概念和理论,例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定义、影响因素和调控手段等。

2.研究并理解各个方面的经济数据和指标,例如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实际经济情况和事件,例如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等。

4.细化学习内容,建立系统性和逻辑性,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或制作总结表格来整理复习材料。

5.进行真题练习和模拟考试,检验复习成果,找到巩固和提高的重点。

通过系统地复习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为未来的经济决策和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保持经济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产生:亚当·斯密,1776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李嘉图,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凯恩斯,1936年(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宏观经济理论的出现。

发展(40年代—60年代):新古典综合派,萨缪尔森、索洛、托宾,微观、宏观二者可以结合;新剑桥学派,罗宾逊夫人、斯拉法,产业结构和分配结构作为凯恩斯理论的前提。

变革时期(70年代以后):市场机制是否完全有效,国家是否应该干预经济。

2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在本国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不包括已有产品的产权转让(例如二手房交易),但计入经纪人佣金;不包括中间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没有通过公开的市场交换的地下经济和非市场经济活动的价值不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

名义的GDP是指按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实际的GDP是指按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不变价格)计算的GDP。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潜在的GDP:木桶的最大容量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生产要素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生产的最大GDP;现实的G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利用生产要素所实际生产的GDP。

潜在GDP>现实GDP时,存在失业,经济萧条;潜在GDP =现实GDP时,社会实现了充分就业,而且无膨胀;潜在GDP <现实GDP时,经济膨胀。

潜在的GDP-现实的GDP=GDP缺口。

GDP的计算。

支出法:GDP=C(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服务支出)+I(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存货支出、住房支出;金融投资不算)+G(政府转移支付不算)+NX(出口-进口)收入法:GDP=工资+利息净额+租金+利润+非公司业主收入+间接税+折旧NDP(国内生产净值)=GDP-折旧NI(狭义的国民收入)=NDP-间接税+政府补贴=工资收入+净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利润+非公司制企业主收入PI(个人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缴纳+政府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股息(股东红利)或者=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障金缴纳+政府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DPI=C+S+居民支付的利息=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两部门经济:居民+企业;三部门:居民+企业+政府;四部门:居民+企业+政府+进出口。

GDP恒等式:C+I+G+NX=GDP=C+S(储蓄:折旧、企业未分配利润、个人储蓄、统计误差)+T(间接税、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金)投资与储存恒等式,总原则:收入=支出两部门:I=S三部门:I+G=S+T→I=S+(T-G)即投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国民储蓄四部门:I+NX=S+(T-G)即私人国内总投资+对外净投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练习:资本消耗补——雇员酬金——企业利息支付—间接税——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红利——社会保险税——个人所得税——消费者支付的利息——政府支付的利息——政府的转移支付——个人消费支出——计算:1、国民收入 2、国内生产净值 3、国内生产总值 4、个人收入 5、个人可支配收入 6、个人储蓄(1)NI=雇员酬金+企业利息支付+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2)国民生产净值=NI+间接税 =+=(3)GDP=NDP+折旧 =+=(4)PI=NI-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支付的利息+消费者支付的利息+股息=--++++ =(5)DPI=PI-个人所得税 =-=(6)个人储蓄=DPI-消费者支付的利息-个人消费支出 = 总需求(AD)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的物价水平下,全社会的人们(所有的经济主体)对国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购买总量。

总需求实际是表示物价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二者之间成反方向变化,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AD=C+I+G+NX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进出口需求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①实际资产效应:名义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P上升→名义资产增加→当前的消费减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所以物价与国民收入之间成反方向变化。

②跨期替代效应:其他条件不变,物价水平P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L>M→利率上升→当前消费减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③开放经济效应:其他条件不变,国内物价水平的上升→进口的增加和出口的下降→净出口下降→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④税收效应:物价水平P↑→出现收入泡沫(名义收入↑)→T↑(个人所得税收自动上升)→实际DPI↓→消费C↓→国民收入Y↓。

总供给(AS)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物价水平下企业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总量。

反映物价水平与供给总量(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短期,工资、原材料价格等生产成本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商品价格的上升会使企业利润增加,从而使总供给增加。

宏观经济总量的短期均衡:短期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短期均衡的三种均衡:失业均衡,短期均衡产出(国民收入)低于长期潜在产出(国民收入)的均衡状态;充分就业均衡,短期均衡产出(国民收入)等于长期潜在产出(国民收入)的均衡状态;超充分就业均衡,短期均衡产出(国民收入)大于长期潜在产出(国民收入)的均衡状态。

长期内在生产要素全部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物价水平与总供给之间关系的曲线。

在长期内,由于工资、原材料价格等生产成本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会使企业利润变动,所以总供给与物价水平无关;同时,在长期,生产要素全部得到充分利用,其总供给为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的总供给。

长期曲线移动的原因:生产要素数量的变动;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化。

由凯恩斯提出的、在物价水平一定、在生产要素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反映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4 凯恩斯消费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收入每增加一单位所引起的消费的增加量。

MPC=ΔC/ΔY =dC/dY。

MPC是消费曲线的斜率,0<MPC<1,而且随着收入的增加,MPC会越来越小。

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APC=C/Y。

平均消费倾向在图形上表示消费曲线上各点与原点之间连线的斜率,而且随着收入的增加,APC会越来越小。

消费函数是表示收入与消费量之间关系的函数。

C=C0+C/Y其中C——消费,C0——自主性消费,C’——边际消费倾向(MPC),Y——可支配收入,C0——自主性消费:是指与收入无关的消费,C’Y——引致性消费:是指与收入相关的消费。

储蓄函数,收入与储蓄量之间关系的函数。

在两部门经济中,储蓄函数可表示为 S=Y-C=- C0+(1-C/)Y= S0+S/Y(S——储蓄,S0——自主性储蓄(S0=-C0),S/——边际储蓄倾向(S/ = 1-C/ ),Y——可支配收入,S0——自主性储蓄:是指与收入无关的储蓄,S/Y——引致性储蓄:是指与收入相关的储蓄。

)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收入每增加一单位所引起的储蓄的增加量。

MPS=ΔS/ΔY =dS/dY,MPS是储蓄曲线的斜率。

0<MPS<1,而且随着收入的增加,MPS会越来越大。

平均储存倾向(APS)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APS=S/Y,平均储蓄倾向在图形上表示储蓄曲线上各点与原点之间连线的斜率。

随着收入的增加,APS会越来越大。

APC+APS=1;MPC+MPS=1;MPS>APS资本存量:一个企业或一个国家在一定时点所存在的资本数量。

影响因素:投资,使资本存量增加;折旧,使减少。

影响投资的因素:利率,与投资成反方向变化;预期的投资收益率,与投资成同方向变化。

托宾的q理论,认为宏观投资与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相关,q = 股票的市场价值/ 资本的重置成本。

(资本的重置成本是指企业在市场上重新购买资本品支付的价格;股票的市场价值是指股票市场决定的资本价值。

)q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考虑投资的方法:企业的净投资取决于q的大小,当q>1时,企业会进行新投资,当q<1时,企业不会进行新投资。

托宾的q理论反映了资本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一样能够刺激投资;同时也时一种分析股票市场对实际经济作用的方法。

投资乘数 k1=△Y/△I=1/1-C’两部门国民收入在已知消费函数、投资的情况下,其公式为:Y=C+I=C0+C’Y+I=C0+I/1-C’三、四部门见手写~~~5 央行对货币供给调节的三大手段:①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准备金,商业银行为保证客户提款的需要和清算而保留的现金。

它主要由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构成;法定准备金: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商业银行必须达到的最低准备金率。

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会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会增加货币供给量;②调整再贴现率。

(贴现,是指工商企业将未到期的票据作为质押向商业银行申请的贷款;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贴现所得到的和自己的未到期的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贷款。

其最长期限不超过1年;再贴现率:是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时所支付的利率。

)提高再贴现率会降低货币供给量;降低再贴现率会增加货币供给量。

③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的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行为,中央银行在公开的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会增加货币供给量,而卖出有价证券会减少货币供给量。

货币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公众为满足各种需要而保持在手中的货币。

货币需求的种类:交易需求,主要影响因素——国民收入,公式表示:m 1 = kY (k 大于0,为货币交易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程度)投机需求,货币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m 2 =-hr (h 大于0,表示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预防需求,主要影响因素——国民收入,公式并入教育需求函数。

货币总需求,M D = m 1+ m 2= kY -hr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国民收入,主要影响m1,同向变化;利率,主要影响m2,反向变化;物价水平,同方向变化。

货币市场的均衡是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相等。

即 MD= MS 。

此时的利率称为均衡利率。

r >r0,MD <MS ,用多余货币购买债券,导致债券价格上升,从而利率下降,最后恢复均衡;r <r0,MD >MS ,抛出债券换取货币,导致债券价格下降,从而利率上升,恢复均衡。

流动性陷阱,随着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利率会不断下降,当利率下降到一个很低水平时,货币当局无论如何增加货币供给量,所增加的货币供给量都会使人们为满足投机活动的需要而滞留在人们手中,从而难以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6 IS 曲线是指当产品市场实现均衡(即I=S )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成反方向变化关系的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