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
猪瘟
流行病学
1. 易感动物:在自然条件下,猪是唯一发病。 易感动物:在自然条件下,猪是唯一发病。 2. 传染源、传播途径:猪可以长期带毒甚至是 传染源、传播途径:
终身带毒。水平、垂直均可传播。 终身带毒。水平、垂直均可传播。
3. 流行的特点: 流行的特点:
过去,以流行性为主; ⑴ 过去,以流行性为主; 现在是散发性流行性并存; ⑵ 现在是散发性流行性并存; ⑶ 非典型和先天性感染类型增多。 非典型和先天性感染类型增多。
病
变
1.皮下、浆膜、粘膜、肌肉均有出血点。 皮下、浆膜、粘膜、肌肉均有出血点。 消化道:口角、齿龈有出血点、坏死灶、溃疡, 2.消化道:口角、齿龈有出血点、坏死灶、溃疡, 肠道出血,以小肠为最。 肠道出血,以小肠为最。 泌尿系统:肾针尖针头大小出血点,膀胱: 3. 泌尿系统:肾针尖针头大小出血点,膀胱: 呈条 状或块状出血。 状或块状出血。 呼吸系统:气管、支气管充满粉红色泡沫; 4.呼吸系统:气管、支气管充满粉红色泡沫;会 厌软骨呈条状或块状出血;肺部出血。 厌软骨呈条状或块状出血;肺部出血。 血液循环系统及其他器官:心出血、 5.血液循环系统及其他器官:心出血、脾边缘梗 死、淋巴结周边出血
4. 发病年龄: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但以仔猪多发。 发病年龄: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但以仔猪多发。
症
1) 2) 3) 4) 5) 6) 7)
状
1、急性型:典型即代表型,病程 天 急性型:典型即代表型,病程21天
食欲:吃几口又不吃。 食欲:吃几口又不吃。 体温40.5―41℃,稽留不退。 体温 ℃ 稽留不退。 怕冷,堆叠在一起,钻草堆。 怕冷,堆叠在一起,钻草堆。 神经麻痹,步态不稳。 神经麻痹,步态不稳。 耳尖、嘴唇发紫。 耳尖、嘴唇发紫。 四肢内侧、腹部呈点状出血, 四肢内侧、腹部呈点状出血,后期连成一片 眼结膜潮红、眼分泌物增多。 眼结膜潮红、眼分泌物增多。
猪瘟的诊断与治疗
猪瘟的诊断与治疗猪瘟,又称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的猪类传染病,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死性。
非洲猪瘟疫情一旦爆发,会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非洲猪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非洲猪瘟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希望能对疫情的控制和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烧、食欲减退、呼吸急促、咳嗽、粘膜苍白、眼结膜充血、便秘或腹泻、发抖、步态异常、倦怠无力、瘙痒和出现皮肤溃疡等。
在高致病性非洲猪瘟毒株感染的猪场,猪群的致死率很高,可以达到100%,而在亚致病性非洲猪瘟毒株感染的猪场,猪的致死率约为50%左右。
二、非洲猪瘟的实验室诊断诊断非洲猪瘟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是非洲猪瘟病毒的首选检测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可通过检测猪血、猪脾、猪肾、猪淋巴结等组织和分泌物中的非洲猪瘟病毒抗原进行诊断。
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方法也可以诊断非洲猪瘟。
还可以通过病理学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进行病例诊断。
三、非洲猪瘟的治疗方法目前尚无特效治疗非洲猪瘟的药物。
一旦猪患上非洲猪瘟,往往是病即死亡,因此预防非洲猪瘟的爆发更为重要。
在疫情暴发之前,猪场应加强疫病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在加强猪舍卫生管理的基础上,并定期进行消毒和检疫。
还可使用灭活疫苗和减毒或重组疫苗进行预防性免疫。
在疫情暴发之后,应采取隔离和扑杀的措施,避免非洲猪瘟传播。
四、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对于非洲猪瘟的防控,首先要对猪场进行严密管控,建立猪场的卫生隔离圈。
对于非洲猪瘟高发地区应采取不同的防疫措施,比如封锁疫区、禁止活猪和猪产品交易等。
要提高猪场工作人员的防疫意识,加强技术培训和队伍建设。
对于非洲猪瘟的病死猪,应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包括集中处理、消毒和安全掩埋等。
猪瘟的常见症状及预防措施
猪瘟的常见症状及预防措施猪瘟,也被称为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感染性的猪类疾病,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保护猪的健康和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了解猪瘟的常见症状,以及如何采取预防措施来控制疾病传播。
一、猪瘟的常见症状猪瘟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的病猪体液或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以下是猪瘟的常见症状:1. 发热:病猪会出现高热,通常可达40℃以上。
2. 消化系统症状:患猪常常出现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
3. 呼吸系统症状:感染猪瘟病毒的猪,常常表现为不正常的呼吸音、呼吸困难等症状。
4. 皮肤症状:病猪体表会出现瘀点、瘀斑、红斑、紫癜等症状。
5. 神经系统症状:病猪可能表现为抽搐、共济失调、颈椎折叠等神经系统异常。
二、预防措施为了遏制猪瘟的传播和保护猪的健康,我们需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定期消毒、隔离病猪、控制人员、车辆和设备的进出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
2. 强化疫苗接种:目前已经存在猪瘟的疫苗,及时给猪群接种疫苗可以提高猪的免疫力,减轻疾病的发生。
3. 严格监控疫情:建立健全的监测制度,及时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置,以防止疫情的扩散。
4. 限制动物交通:尽量减少猪群之间的接触,控制野猪和家猪之间的接触,减少病毒的传播。
5. 提高员工防控意识:培训养殖场工作人员,加强对病猪症状的认识,教育员工遵守卫生措施,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6. 合理处理猪尸体:正确处理猪尸体和排泄物是预防猪瘟传播的重要一环,确保安全的处理方式,例如焚烧、埋葬或高温消毒等。
三、结语猪瘟作为一种高度感染性猪类疾病,给养殖业带来了重大的危害。
了解猪瘟的常见症状,对于及时发现患病猪并采取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同时,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定期接种疫苗、严格监测疫情、限制动物交通、提高员工防控意识以及合理处理猪尸体等预防措施也能有效减少猪瘟的传播风险,保障猪群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猪瘟病毒
猪瘟病毒猪瘟(swine fever)是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是猪的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该病1883年首先发现于美国,死亡率可以达到80%~90%,往往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形态猪瘟病毒粒子直径为34~50nm,有20面体对称的核衣壳,内部核心直径约30nm,病毒粒子略呈圆形,具有脂蛋白囊膜,病毒粒子表面有脆弱的纤突结构。
猪瘟病毒可以通过各种除菌滤器。
2、理化特性猪瘟病毒不耐热,56℃下60分钟即可被灭活,60℃10分钟就会丧失感染力。
猪瘟病毒在pH5~10之间比较稳定,低于pH3时病毒滴度下降较快。
猪瘟病毒对乙醚、氯仿和去氧胆酸盐敏感,迅速丧失感染性,对胰酶有中度敏感性。
二甲基亚砜(DMSO)对病毒中的脂质和脂蛋白有稳定作用,10%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中的病毒对反复冻融一定的耐受性。
3、抗原性大多数资料认为猪瘟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国外发现了一些猪瘟的血清学变变种,不易被猪瘟特异性抗体所中和,但至今未确定其稳定的抗原型。
目前分离到了许多慢性猪瘟变异株和低毒力毒株,这些毒株通常免疫原性很差,不能产生明显的血清中和抗体,在用强毒攻击时,往往呈现厌食和高热等症状,但很少死亡。
弱毒疫苗株可以完全保护猪不受这些变异株的感染。
猪瘟病毒和牛粘膜-腹泻病毒(BVDV)具有公共的可溶性抗原,实验证明二者有交叉血清学反应,猪感染BVDV后可以表现为在一定程度上抵抗猪瘟强毒的攻击,有学者认为BVDV是猪瘟病毒的一个特殊的血清学变种,对猪已经减毒,但充分适应于牛和绵羊。
4、培养特性猪瘟病毒能够在猪肾细胞、猪睾丸细胞、犊牛睾丸细胞和其他许多哺乳动物细胞内增殖。
病毒成分在胞浆内合成和装配后释放到细胞外,细胞培养物中病毒的传播呈三种方式:一是被感染细胞释放病毒通过培养液感染新的易感细胞,二是被感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将病毒传染给子代细胞,三是通过细胞间桥在细胞之间传播病毒。
许多研究者试用不同种类的细胞,主要是猪源细胞在体外增殖病毒,证明骨髓、睾丸、肺、脾、肾细胞及白细胞均能增殖病毒,经过鸡胚传代的猪瘟病毒可以在鸡胚成纤维细胞内生长。
猪 瘟
体内带毒时间短。在免疫猪体内仅保毒14d,不从 尿、粪中排毒,也不引起非免疫猪同居感染
对不同毒力株均有非常高的保护作用,免疫猪保 护率达100% 免疫期长。1~1.5年,保护力为100%
免疫剂量小:淋巴结、脾脏中含毒10-4~10-5PFU 即可产生保护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免疫程序
后备母猪于配种前15d免疫1此,产仔后10d免疫1次
猪瘟:肾盂肾乳头出血
猪瘟:膀胱粘膜出血
猪瘟:喉头粘膜出血
猪瘟:肺脏散在出血斑点
心冠脂肪、心肌、心内外膜、心包膜出血
扁桃体出血、坏死
小肠、大肠黏膜充血、出血;盲肠(特别是回盲瓣 处)和结肠的淋巴组织坏死 脑炎。脑膜出血,毛细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聚 集,形成“袖套状”。小胶质细胞增多或局灶坏死
持续感染型或迟发性猪瘟:目前我国猪场常
见类型,多见于有CSF流行病史的猪场
感染猪通常无临床症状,但长期带毒、排毒;感染母猪 可垂直感染胎儿,发生流产、早产、木乃伊胎、死胎、 弱仔、颤抖仔猪或外表健康仔猪 生后存活的仔猪大部分发病死亡,不死者终身带毒、不 定期排毒,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并产生免疫耐受,对 CSFV不产生抗体应答,或发生过敏反应耳病情恶化、死 亡
酶标抗体技术:检测病猪外周血白细胞涂片及组
织压片中的CSFV
病毒分离培养和鉴定:病料接种于 PK-15 细胞, 48~72h后,用FA或酶标抗体技术检测 新城疫病毒强化法(END法):猪睾丸细胞,先接 种病料(4d),再接种NDV(106个蚀斑单位, 3d),出现CPE。此法可区分强毒和兔化毒
病势重、死亡率高
五、临床症状
猪瘟诊断标准
猪瘟诊断标准
猪瘟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临床特征:患有猪瘟的病猪体温明显升高,通常达到40.0~4
2.5℃,食欲不振,精神沉郁,伏卧喜睡,眼结膜发炎,出现呼吸道症状如气喘、咳嗽等,皮肤存在出血点或者出血斑,尤其是耳根、四肢内侧、腹部等部位,有些病猪还会出现神经症状。
2. 剖检变化:主要表现在淋巴结、肾脏、脾脏和胆囊等器官的出血性梗死;胃肠道黏膜出现卡他性炎症,伴有出血;膀胱黏膜出现出血性炎症。
3. 实验室诊断:采集病猪的血液、淋巴结、脾脏、扁桃体等组织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或者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抗体。
此外,根据病猪的临床表现和剖检变化,可以初步诊断为猪瘟。
需要注意的是,猪瘟病毒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需要在采取诊断措施时严格隔离病猪,以防止病毒扩散。
同时,对于确诊的病猪应立即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以防止疫情扩散和传播。
经典流行病猪瘟
流行病--猪瘟摘要猪瘟(CSF)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传染病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非典型性不明显型。
急性CSF由强毒株引发,一般导致高发病率和死亡率,而弱毒病毒感染则表现不明显由于疫苗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控制了猪瘟的大流行,减少了急性死亡。
近年来,温和型与繁殖障碍型猪瘟增多,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不典型,发病率与死亡率显著降低,病程明显延长,必须依赖实验室诊断才能确诊。
关键词:猪瘟;临床症状;病理变化1.前言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各年龄的猪均可发病,一年四季皆可流行,传染性极强,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
猪瘟的发生具有毁灭性,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发展。
本病自1833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发现以来,在世界各地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但从20世纪80年代后,临床症状不典型且病程变长的非典型性猪瘟(或慢性猪瘟)成为该病的主要发生形式,持续染普遍存在,疫苗的预防效果明显下降,使猪瘟防制遇到了新的困难。
2.猪瘟病毒感染的病原猪瘟病毒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只有一种血清型,毒株有高毒力、低毒力和无毒力之分。
我国流行毒株的基因类型仍然以基因2.1亚群为主。
猪瘟病毒不耐热,56℃60分钟可灭活,对环境的抵抗力不强,但存活的时间取决于含毒的介质。
60℃10分钟使其完全丧失致病力,而脱纤血中病毒在68℃30分钟尚不能灭活。
含毒的猪肉和猪肉制品放置几个月仍有传染性,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在猪粪便中猪瘟病毒于20℃可存活2周,4℃可存活6周以上。
乙醚、氯仿和去氧胆酸盐等脂溶剂可很快使病毒失活,丧失感染性。
2%氢氧化钠仍是最适合的消毒药。
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对CSFV均易感,幼龄猪最为易感。
CSFV主要在易感猪吞入污染物时经由口腔或咽部组织侵入宿主体内。
实验感染时,病毒于接种后第3天出现在血液中,并于6d~8d达到最高峰。
人工接种CSFV可使犊牛、绵羊、山羊或鹿发生无症状感染。
家兔出现暂时性发热。
CSFV对中胚层组织特别是造血和血管具有特殊的亲和力。
猪瘟的诊断与治疗
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 素等,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抗病毒药物:如病毒唑、 干扰素等,用于治疗病毒
感染
抗寄生虫药物:如阿苯达 唑、伊维菌素等,用于治
疗寄生虫感染
营养补充剂:如维生素、 矿物质等,用于补充营养,
提高免疫力
猪瘟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 治疗过程中应采取严格的 隔离措施,防止病毒扩散。
治疗猪瘟的药物应按照兽 医的指导使用,不得随意
和防控经验
加强疫情监测, 及时发现和报
告疫情
加强科研攻关, 研发新型疫苗
和治疗药物
猪瘟疫苗的研发 和推广
加强国际合作, 共同应对猪瘟疫 情
提高养殖场的生 物安全水平,减 少猪瘟传播风险
加强猪瘟监测和 预警系统,及时 采取防控措施
汇报人:
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猪 只的健康状况,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治疗结束后,应对猪舍进 行全面消毒,防止病毒残
留。
疫苗种类:猪瘟疫苗、 猪瘟活疫苗、猪瘟灭活
疫苗等
接种方法:肌肉注射、 皮下注射、口服等
接种时间:根据猪的 年龄、健康状况和地
区疫情情况确定
注意事项:确保疫苗 质量、保存得当、接 种剂量准确、避免过
扑杀原则:早、 快、严、小
扑杀范围:病猪、 疑似病猪、接触 猪
无害化处理方法 :焚烧、深埋、 化制
扑杀后的消毒: 彻底消毒,防止 病毒传播
猪瘟导致生猪产 量下降,影响养 殖业的经济效益
猪瘟导致生猪价 格波动,影响养 殖业的市场稳定
猪瘟导致养殖业 投入增加,影响 养殖业的成本控 制
猪瘟导致养殖业 风险加大,影响 养殖业的可持续 发展
血清学检测:检 测猪瘟病毒抗体
猪瘟课件ppt
间接接触
媒介传播
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间接传播。
如昆虫、鼠类等动物携带病毒,也可传播猪瘟。
03
02
01
高热稽留、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眼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等。
猪瘟可导致猪只死亡或生长受阻,对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猪瘟也是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健康也存在潜在威胁。
影响
症状
02
猪瘟的预防措施
隔离
药物治疗
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减轻症状,预防继发感染。
护理
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保持猪只的舒适度,增强其抵抗力。
生物安全措施
加强猪场卫生管理,定期消毒,减少病毒的传播风险。
疫苗接种
对健康猪只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其免疫力,预防感染。
扑杀与无害化处理
对确诊患病的猪只进行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防止病毒扩散。
总结
03
该养殖场猪瘟爆发案例表明,猪瘟疫情对养殖业具有极大的危害,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以减少经济损失和保护公共卫生安全。
总结
该地区猪瘟防控案例表明,政府和相关部门在防控疫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加强协作、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以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防控背景
某地区近年来频繁发生猪瘟疫情,给当地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有效控制疫情,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
选择正规、质量可靠的疫苗,如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等。
疫苗种类
根据当地疫情和猪只年龄,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确保猪只在易感期得到有效保护。
接种时间
采用肌肉注射或滴鼻免疫,按照疫苗说明书进行操作。
接种方法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保证充足的饮水和适当的运动。
提高猪只抵抗力
猪瘟
谢谢观看
防治措施
治疗方法
已知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给猪注射后,3-4天即可产生免疫力。根据疫苗的这一特性,在已发生猪瘟疫情的猪 群或地区,对假定未感染猪群进行紧急接种,可使一部分猪或大部分获得保护。可逐头测量体温,对正常的和尚 未出现症状的猪做紧急接种,常可控制疫情。此外,对疫区周围的猪群,立即一头不漏地注射疫苗,形成安全带, 防止疫区扩大和猪瘟蔓延。但应注意对注射针头等的清毒,以防人为传播。
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
猪瘟病毒感染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免疫抑制和血细胞减少,猪瘟病毒对猪免疫系统的损伤是导致急性致死性 猪瘟的一个重要原因。猪瘟病毒感染并损害淋巴组织的发生中心,阻碍B淋巴细胞的成熟,从而使在循环系统及淋 巴组织中的B淋巴细胞缺失、病猪胸腺萎缩、白细胞减少,病猪的骨髓也遭到了破坏。原位杂交显示,作为病毒复 制及入侵淋巴结位点的滤泡在晚期结构已遭到破坏。
猪瘟
动物病害
01 病害学史
03 为害症状
目录
02 病原特征 04 流行情况
05 病理变化
07 防治措施
目录
06 诊断方法
基本信息
猪瘟(Infection with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简称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发生 在猪上的一种高度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有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温和型之分。该 病以发病急、发生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全身泛发性小点出血、脾梗死为特征。
猪瘟知识大全
一、猪瘟猪瘟俗称“烂肠瘟”,为区别非洲猪瘟又称古典猪瘟。
猪瘟在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危害极大,本病仍是威胁养猪业最重要的传染病。
我国将其定为一类烈性传染病。
目前,其表现形式有急性、亚急性、慢性、非典型性或不明显型等类型,给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
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
传染性极强,可感染各种年龄的猪只,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其特征为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全身泛发性小点出血,脾梗死。
急性猪瘟由强毒引起,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而弱毒感染常因其不表现临床症状则可能不被觉察。
1、病原:猪瘟病毒(HCV)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
与牛粘膜病病毒、马动脉炎病毒有共同抗原性.HCV与同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之间,基因组序列有高度同源性,抗原关系密切,既有血清学交叉反应,又有交叉保护作用。
2、流行病学:猪是本病惟一的自然宿主,各种猪对猪瘟病毒都有易感性。
3、发病机理:猪瘟病毒进入靶器官扁桃体后,在其中增殖,16-18h血液中病毒浓度达到致病程度,15-24h病毒出现于淋巴系统和血管壁,48h出现于各实质器官。
病毒主要在小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致使上皮细胞肿胀、变性、血管闭锁、小血管周围发生细胞浸润,导致各器官和组织充血、出血、坏死和梗死,并引起败血症,体温升高。
最急性病例,往往发生循环障碍.在急性感染猪中,由于HCV损害造血系统和网状内皮,引起血液中白细胞减少、网状细胞逐渐消失,免疫应答发生改变,对溶菌酶的继发性抗体应答能力减弱,这样机体内细胞吞噬能力显著下降,容易引起多种病原继发混合感染,使猪瘟病程复杂化。
猪瘟病毒持续性感染多由低毒力毒株感染引起慢性型和迟发型猪瘟两种。
前者猪瘟传播较慢、血液和器官中病毒滴度较低,病毒存在于扁桃体、唾液腺、回肠和肾脏的上皮细胞.循环病毒抗原和抗体可导致应答物在肾沉着,引起肾小球肾炎。
后者在病猪一生都有高滴度的病毒血症,病毒在上皮组织、淋巴样组织及网状内皮组织中广泛存在。
猪瘟的诊断与治疗
猪瘟的诊断与治疗猪瘟是一种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致死性病毒性疾病。
它是一种猪类细菌病之一,可以导致猪的死亡和严重的生产损失。
本文将探讨猪瘟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症状猪瘟的症状通常在感染后3至7天内出现。
常见症状包括:1.发热:患病猪的体温一般会升高到40~42℃以上。
2.呼吸困难:猪瘟会引起呼吸道疾病,使猪呼吸困难。
3.咳嗽:猪瘟还会造成慢性咳嗽。
4.精神萎靡:猪瘟会导致猪的活动力下降,并且快乐的运动很难看到。
5.口腔溃疡:病毒会导致溃疡和炎症出现在猪的口腔内。
6.腹泻:猪瘟会引起腹泻,尤其是在初始阶段疾病的发展。
7.皮肤发红:猪瘟会导致皮肤发红。
诊断猪瘟与其他疾病很容易混淆,因此需要对病情进行全面的诊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诊断方法:1. 病历、症状和体征:对猪的病程史、临床表现和症状进行详细了解,包括发病前、发病时和病程发展情况等。
2. 病原学检测:通过猪鼻涕或粪便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方法包括PCR、ELISA、Western Blot等。
3. 组织学检查:进行组织学检查可以确定猪瘟组织病变的类型、范围和程度,为最后的诊断提供重要的证据。
4. 血清学检测:通过猪的血清检测猪瘟抗体,可对猪瘟进行诊断。
治疗方法猪瘟病毒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支持治疗,预防病情的恶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 充分护理:包括饲养卫生、高质量的饲料和水、适当的温度和湿度、足够的休息和清洁。
2. 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可以控制继发性感染。
3. 免疫支持:根据猪体的免疫状态,可以使用适当的免疫支持方法进行治疗。
4. 预防措施:最好的治疗方法是预防。
可以通过对猪圈的管理、猪的免疫性和环境的卫生等措施来预防猪瘟的发生。
总之,及早诊断并治疗猪瘟是预防该病毒的传播和猪的死亡的最好方法。
因此,建议在发现任何异常症状时请咨询兽医,尽早进行治疗和控制。
猪瘟的诊断与治疗
猪瘟的诊断与治疗猪瘟,又称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猪。
这种疾病广泛分布,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
一旦发生猪瘟,常常会导致猪的大规模死亡,给养猪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及时对猪瘟进行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猪瘟的病原体是非洲猪瘟病毒,属于病毒科。
该病毒对猪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死性,对肉猪的生产和猪肉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旦发生猪瘟,常会在短时间内传播至整个养猪场,造成严重损失。
诊断猪瘟通常需要进行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和病理学检查。
临床观察主要通过观察猪的临床表现来判断是否患有猪瘟。
患有猪瘟的猪通常会出现食欲下降、发烧、咳嗽、呼吸急促、粘膜发绀、血便等症状。
实验室检测通常使用PCR技术、病毒分离和免疫组化等方法来检测病毒的存在。
病理学检查则通过解剖病死猪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病变情况来确认猪瘟的诊断。
一旦确认猪患有猪瘟,就需要立即进行治疗。
目前对于猪瘟,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
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采取隔离和控制措施以及加强免疫力。
需要对患有猪瘟的猪进行隔离,防止病毒的传播。
需要对猪进行有效的免疫程序,包括注射疫苗和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
还可以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对饲养环境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减少病毒的传播。
除了诊断和治疗,预防猪瘟同样重要。
为了预防猪瘟的发生,养猪户需要严格执行管理规定,加强养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减少病毒的传播。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也是预防猪瘟的重要手段。
疫苗接种可以有效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猪瘟的发生。
养猪户应该遵循养猪场的疫苗接种计划,确保猪的免疫程序得到有效执行。
在对猪瘟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过程中,政府、行业协会和养猪户需要密切合作。
政府应加强对猪瘟的监测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兽医卫生体系,及时发现和控制猪瘟的暴发。
行业协会应加强对养猪户的管理和指导,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
养猪户则需要严格执行管理规定,提高养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定期进行疫苗接种,确保猪的健康。
猪瘟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猪瘟ppt课件
随着病情加重,病猪可能出现呼吸困 难、皮肤出血、腹泻便秘等症状。
猪瘟病毒会影响猪肉品质,感染猪只 的肉不能食用,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 。
02
猪瘟的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01
02
03
疫苗种类
选择正规、质量可靠的疫 苗,如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等。
THANK YOU
猪瘟的传播方式
猪瘟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病毒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等途径感染健康猪只。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可随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水源、饲料等。
猪瘟病毒可在猪只体内繁殖,并随血液、淋巴液等传播到全身各组织器官。
猪瘟的症状与影响
猪瘟的潜伏期一般为2-10天,感染后 猪只出现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 等症状。
饲养管理
饲料管理
环境控制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增强猪只抵抗 力。
保持猪舍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 减少应激反应。
饮水管理
保证清洁、充足的饮水,注意水源的 卫生条件。
定期检测与监测
检测频率
定期对猪群进行抗体检测,了解 免疫效果和病毒传播情况。
监测范围
扩大监测范围,包括疑似病例、免 疫猪群和易感动物等。
未来展望
03
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高效、安全的新
型疫苗问世,为防控猪瘟提供更多选择。
防控策略的优化
综合防控措施
除了疫苗免疫,还需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如加强 检疫、净化种猪、改善养殖环境等。
智能化监控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猪群健康 状况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提高防控效率。
区域化防控
猪瘟
猪瘟(猪病大全)概述猪瘟(Swine fever,SF或Hog cholera,HC) 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是威胁养猪业主要的一种传染病,其特征是:急性,呈败血性变化,实质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慢性呈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后期常有副伤寒及巴氏杆菌病继发。
欧洲人称猪瘟为“古典猪瘟”,这是为了与非洲猪瘟区别。
我国有人叫“烂肠瘟”。
猪瘟流行广泛,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危害极大。
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的《国际动物卫生法典》中,将猪瘟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在我国的《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中也被列为一类传染病。
猪瘟分布于全世界,流行很广,在我国也极为普遍,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病原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发表的第五次报告和第六次报告中将猪瘟病毒归属为黄病毒科(F1aviridae)。
猪瘟病毒是具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病毒粒子的直径为20~55nm,平均直径为44nm。
病毒粒子具有二十面体的非螺旋形核衣壳,核衣壳的直径为27±3nm。
囊膜围绕着等轴的核心,在病毒粒子的表面有6~8nm类似穗样的糖蛋白纤突。
病毒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12~1.175g/mL,沉淀系数S20=140~150。
病毒粒子的基因组为单股线状RNA,分子量约为4×106。
用物理方法灭活猪瘟病毒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所含病毒的基质。
例如,在细胞培养液中56℃处理60min或60℃处理10min,便失去感染性。
但在脱纤血中,病毒虽经64℃处理60min或经68℃处理30min,仍不灭活,猪瘟病毒在pH5~10的条件下稳定,pH过高或过低均使病毒的感染力迅速丧失。
脂溶剂,如乙醚、氯仿、脱氧胆酸盐、诺乃洗涤剂P40和皂角素等去污剂能使病毒快速灭活。
2%氢氧化钠是最适宜的消毒剂,畜圈及粪匣中的病毒在几天内被灭活。
在猪肉和猪肉制品中,病毒的感染性可保存数月,这也是很重要的流行源。
猪瘟
是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猪霍乱。
1885年首先在美国发现,以后传播到世界各大洲。
中国大部分省都有发生。
1903年美国兽医学家德希尼兹和多赛特鉴定本病的病原是披盖病毒科的瘟病毒属(Pestivirus)中的猪瘟病毒。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由于接触污染的媒介物而发病。
消化道、鼻腔粘膜和破裂的皮肤均是感染途径。
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春夏多雨季节为多。
中文名:猪瘟英文名:swine fever;hog cholera别名:猪霍乱病原学:猪瘟病毒季节分布:春秋传染病:是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播为主要方式潜伏期:5~7天,短的2天,长的21天临床表现:发病急,高热稽留,细小血管壁变性,全身广泛性出血点,脾梗死并发症:非洲猪瘟,猪丹毒疫苗预防:是预防措施:坚持自繁自养,必须引进种猪时严格做好检疫发病时,严格隔离疫苗防治猪瘟病猪是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猪霍乱。
1885年首先在美国发现,以后传播到世界各大洲。
中国大部分省都有发生。
1903年美国兽医学家德希尼兹和多赛特鉴定本病的病原是披盖病毒科的瘟病毒属(Pestivirus)中的猪瘟病毒。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由于接触污染的媒介物而发病。
消化道、鼻腔粘膜和破裂的皮肤均是感染途径。
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春夏多雨季节为多。
人工接种的猪,一般在36~48小时后体温升高。
而自然感染的潜伏期常为3~6天,间有延长到24天的。
典型病例表现为最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病程,死亡率高。
最急性型较少见,病猪体温升高,常无其他症状,1~2天内死亡。
急性型最常见,体温可上升到41℃以上,食欲减退或消失,可发生眼结膜炎并有脓性分泌物,鼻腔也常流出脓性粘液,间有呕吐,有时排泄物中带血液,甚至便血。
初期耳根、腹部、股内侧的皮肤常有许多点状出血或较大红点。
病程一般为1~2周,最后绝大多数死亡。
亚急性型常见于本病流行地区,病程可延至2~3周;有的转为慢性,常拖延1~2个月。
表现粘膜苍白,眼睑有出血点。
猪 瘟(CSF)
5.持续性感染——隐性或潜伏感染
繁殖母猪发生猪瘟感染的主要方式。 感染母猪通常不表现明显症状(由于有一定的免疫力), 但不断地向外排放病毒或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染给胎儿,是 主要的传染来源:
•
• •
所产仔猪往往发生胎盘感染或产生免疫耐受,当遇到环境条件变化 (母源抗体水平降低、管理不善、长途运输等)均可激发该病。 猪场内其它仔猪因母源抗体水平降低也可感染这些母猪排到外界环 境中的病毒发病。 还可造成妊娠母猪的带毒综合症,使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和 弱仔等繁殖障碍疾病。仔猪的发病年龄在10日龄内,断奶前后的仔 猪发病,成年猪发病少见。
猪瘟病毒毒力: 强毒株引起急性或慢性感染,死亡率高。 中等毒力的毒株通常诱发亚急性感染,新生 仔猪感染低毒力HCV后,导致慢性或急性感 染。同时,这种毒株造成妊娠母猪带毒综合 症。产生胎儿的胎盘感染及新生仔猪先天感 染、免疫耐受和终身带毒、排毒等状况。 低毒力的毒株可导致持续感染。
物理特性:
二、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我国猪瘟的流行特点
1. 2. 3. 4. 5. 6. 7. 8. 流行范围广 散发流行 发病年龄小 发病温和 持续性感染——也称隐性或潜伏感染 胎盘感染和免疫耐受 免疫力低下 混合感染和并发症
1.流行范围广
从全国各地都能收集到猪瘟病料本身就证明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猪瘟流行;
6.胎盘感染和免疫耐受
妊娠期间胎儿通过胎盘感染了来自母体的猪 瘟病毒而发生先天感染;
• 有的先天感染胎儿出生后可死于初生仔猪先天性 震颤——俗称抖抖病; • 有的先天感染产生了免疫耐受而不表现临床症状, 日后疫苗注射不产生免疫应答,当环境条件变化 时可发生猪瘟。
猪瘟流行特点及诊断方法
猪瘟流行特点及诊断方法猪瘟,又称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疾病对猪的感染率极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传染性强,并且不会影响人类和其他动物,但它严重威胁着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
猪瘟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直接接触感染了的病猪、食用了感染了的猪肉和病毒传播媒介的传播。
为了及时防治猪瘟,了解猪瘟的流行特点和诊断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猪瘟的流行特点1. 高度致死性:非洲猪瘟病毒对猪的感染率高,而且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感染了该病毒的猪几乎都会死亡,导致猪只能养活一定时期就会相继死亡;2. 传染性强:非洲猪瘟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能力强,携带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粪便和组织病变均可成为传染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3. 短潜伏期:猪感染了该病毒后,常常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潜伏期较短;4. 无特异性临床症状: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包括高热、呕吐、咳嗽、鼻流清涕、食欲下降、精神萎靡、生产力下降等,和其他传染病的临床症状相似,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来确定诊断。
二、猪瘟的诊断方法1. 临床诊断:对患有非洲猪瘟病毒的猪,大多可以从病猪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疾病过程中以及死亡后疾病的缺货标本来初步诊断,但是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2. 病理学检查:通过对可疑死亡猪的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如发现肝脏,脾脏、淋巴结,心肌,肺和肾脏等器官出现坏死和出血点则可为非洲猪瘟的特征性诊断,但这种方法也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3. 实验室诊断:通过实验室检测病猪血清中的病毒抗体或者病毒核酸来进行确诊。
实验室诊断是目前确诊非洲猪瘟病毒感染最常用的方法,也是确诊的最可靠依据。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是否感染了非洲猪瘟病毒。
了解猪瘟的流行特点和诊断方法对及时防治猪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充分了解了猪瘟的流行特点和掌握了正确的诊断方法,才能在感染暴发时及时采取措施,有效的防治疫病的传播,从而保障猪的健康和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流行病学: CSF 全球分布 (阴影部分)
我国是猪瘟疫情较多的国家之一,自从 50年代后期广泛应用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采取有效措施基本控制了流行,许多地区 已无本病发生,但80年代以来,又有抬头 趋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病原
一 分类:黄病毒科、瘟病毒属
形态大小:球形,40-50nm,单股RNA,有囊膜。 基因组SSRNA,长 12.2Kb,仅含有一个ORF。 含有 4种结构蛋白,从N’ —— C’ ,为P14 /E0 /E1/E2 ,P14 为核衣壳蛋白(36KD ),囊膜上 有两种糖蛋白,分别为E1(55KD)和E2 (46KD)。
病理变化-慢性猪瘟
←骨垢线
猪瘟病程较长或发生慢性猪瘟时、盲肠、结肠和回盲瓣等处淋巴滤泡肿 大、坏死形成轮层状,形似钮扣,故称钮扣状肿.
三. 低毒株:
5 温和型:(非典型猪瘟,也有划归为慢性型) 由低毒株引起,皮肤无出血,死亡多是幼猪, 通过易感猪传代后,毒力增强,则引起典型猪 瘟症状与病变。 病程﹥半个月,特点:病势缓慢,病性温和, 病变局限不典型,中大猪自愈,小猪30﹪死亡 率。猪瘟特征性病变出现率低,病变局限在1~2 器官,每个病例出现特征病变的器官不固定。
扁 桃 体 多 处 坏 死
繁殖障碍型猪瘟
低毒力病毒胎盘感染 胎儿异常、死产(头部 发育不全,水肿)
先天性震抖(1) 出生时正常,但不欠即 发病死亡 (见06-04-20 醴陵) 免疫耐受性
6 繁殖障碍型
(1)母猪妊娠时感染低毒,可流产、死胎、木乃伊 胎,畸形胎,弱仔,可存活半年。 (2)先天感染的正常仔猪,可终生病毒血症,长期 带毒。 成年种猪:无症状病变,可能发热。
公猪包皮炎,包皮积尿, 用手挤压时,有恶臭浑浊 尿液流出
急性猪瘟病变
呈现多发性出血为特征的败血症变化。如全身 皮肤、粘膜、皮下出血。 1、淋巴结:水肿,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样或血 瘤。 2、脾:不肿大,边缘梗死,稍突出,紫黑色(猪 瘟所特有)。 3、肾:针尖大小出血斑,皮质严重,有时在髓质 或肾盂、肾乳头;称“麻雀蛋”,色淡。 4、其它:喉头、胆囊、膀胱粘膜等处针尖状出血。
温和型猪瘟:肾、膀胱、淋巴结出血等少 见;
1、扁桃体充血、水肿、化脓型坏死、溃疡。 2、“纽扣状肿”,脾梗死、胆囊肿胀,出血、 溃疡,胃底有片状充、出血。
A
B
攻毒后免疫猪扁桃体无异常病变(A), 对照猪扁桃体溃疡坏死(B)
multiple necrotic foci in the tonsils
猪瘟
(Swine fever 英国 ) (Hog cholera 美国)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 接触性传染性、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为 高热稽留,小血管变性引起广泛出血,梗 塞和坏死。
1810年,Tennessee首次报道,以后 在法国(1822)、德国(1833)、英格兰 (1862)、南美(1899),南非(1900)、 日本(1909),我国何时发现和证明猪瘟 病毒存在,无明确文字记载,约于1925年, 东南大学农科院开始研制免疫学清防制H.C.
存在位置:HCV在病猪体内分布于全身的组 织和体液内,但在脾脏、淋巴结和血液中 含毒量最高。 抵抗力:pH 5~10稳定,但不耐受pH 3, 2% NaOH消毒作用最理想。
流行病学特点
易感动物:仅猪易感,其他动物有抵抗 力,但可产生抗体。不同品种、年龄和性 别的猪均易感,外种猪更易感。 传播途径:一般由消化道,口鼻黏膜,结 膜、生殖道黏膜及皮肤擦伤,还可经呼吸 道黏膜感染,垂直感染。
慢性猪瘟:出血、梗死变化不明显。 病变:
(1)坏死性肠炎,坏死性肠炎一般见于回肠末端,盲肠、
结肠。炎症从淋巴滤泡开始,向外发展,形成纽扣状肿 (坏死),色褐色或黑色,中央低陷,突出粘膜面,同心 轮层状,有的脱落,是原发猪瘟又继发细菌感染而致,是 慢性猪瘟的特征。
(2) 肋骨末端与肋软骨交界处骨化障碍,可见黄色 骨化线,1~4MM。
一、病 原 CSFV的基因组结构
基因组为单链线性RNA分子、大小约12.3kb、有感染性, 编码12种蛋白质,其中结构蛋白4种:C、Erns 、 E1 、 E2。其中E2是主要的保护性抗原
血清型:仅1个,但各毒株之间毒力有差异
强毒:急性型猪瘟,发病及死亡率均高。 中毒:亚急性型猪瘟,慢性型。 低毒:迟发性猪瘟,轻微和亚临床形式, 引起胎儿和新生仔猪的死亡。 无毒:疫苗株(C株)。
传染源:病猪和带毒动物均是传染源, 在直至抗体产生前的整个病程中可经尿、 粪、多种分泌物排毒(如口、鼻、泪液)。 屠宰时则由血、肉、内脏、废料、废水散 布。
常发原因: 1、引入潜伏期或恢复期病猪 2、废水、废料直接喂猪。 3、其他:如器械、工具、人、动物、吸血 昆虫,蚯蚓、肺丝虫的感染。
流行形势:
怕冷 扎堆
体温升高
体温升高互相堆叠
皮肤出血点
耳尖发绀、坏死
急性猪瘟-皮肤出血
耳后及胸、腹、四肢 内侧皮肤出现发紫区 或大小不等的出血斑 点,但也有不少猪不 仔细观察难于见到有 出血点,需要用水冲 洗干净后方可看清。
急性猪瘟:眼结膜炎, 公猪包皮积尿
眼睛内有多量淡 黄色的浓性分泌 物(结膜炎),但时 间稍久分泌物与 污物粘在一起而 呈污物样。
结果对照
待检情况
病料接种后兔T反应 用兔化弱毒攻击后T反应 分析
一
二 三 + 四 + 对照 0
+ + +
猪瘟病毒 虽无体温反应,但产生免疫力 无致兔发热病原、非猪瘟病毒 猪瘟兔化弱毒 有兔致病原(非细菌),非猪瘟病毒 实验成立
皮下出血点
肾颜色淡,有针尖大至米粒大 出血点,如麻雀蛋外观,
肾脏表面点状出血
There are numerous disseminated cortical petechiae
肾、膀胱粘膜出血
猪
瘟-肾脏出血点
The cortex contains disseminated petechiae. Calyces are moderately dilated (hydronephrosis) and also contain hemorrhages
自发现本病以来,各养猪国家都有不同程度 流行,因传染性强,病死率高,造成的损失极为 严重。因此,也有不少国家采取严格防制措施宣 布消灭本病。他们是: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 冰岛、爱尔兰、新西兰、Scadinavian countries (包括挪威和瑞典),瑞士、美国。 美国从1962年—1976年花了1.4亿$消灭了猪 瘟。
胀。
2、急性型:病程控10~20天,典型猪瘟的症状病变, 最常见。 (1)体温40℃—41℃ ,42°以下,稽留、畏寒、白 细胞数减少。 (2)眼有多量黏性、脓性分泌物,清晨可见两眼粘 封。 (3)减食,喜饮水,先便秘,后腹泻,时有呕吐。 (4)皮肤病初充血,紫绀,出血,鼻端、耳、四肢、 腹下、会阴等处明显。公猪包皮积尿。 (5)衰弱,步态不稳,后肢麻痹,有些仔猪可见神 经症状,磨牙、运动障碍,痉挛。
There are multiple coalescing, swollen, dark red infarcts along the margins
肺充充血,有出血斑点
←心内膜出血
肠浆膜出血→
二. 中等毒力毒株(温和株)
3 亚急性型:较缓和,病程﹤30天典型猪瘟的症 状病变,病变为败血症变化。与急性型类似。 4 慢性型:病程1个月以上,分三期:早、中、后 期,有的存活3个月以上。 症状:贫血、消瘦、轻热,咳嗽,食欲不振,便 秘与腹泻交替,有时皮肤出现紫斑或结痂, 常伏卧,行走无力,衰弱无力,多以死亡告终, 康复后生长发育不良。
四、临床症状:
潜伏期5天(2—21天波动) 强毒株感染无免疫力的猪引起最急性型、急性型。 1.最急性型:病程1~2天,此型少见,多发生于流 行初期,1~8天病程。
症状:突然发病,突然死亡,或T↑,高热稽留,
皮肤、粘膜发绀,有出血点,与其他急性败血症 类似,抽搐死亡。
病变:浆膜、粘膜有少量出血点,淋巴结轻度肿
新疫区发病、死亡率均很高,90%以上, 老疫区则均较低,因猪群有一定的免疫性, 免疫母猪新产仔猪哺乳期以内很少发病。
猪瘟流行新特点:
1、波浪式、周期性、小规模、散在发生,经过缓 慢,不像从前那样的大流行; 2、非典型、温和型或慢性的无名高热症,隐性 感染多。其症状减轻,具有多样性,病程长,病 程变化不特征和病死率较低,须经实验室确诊。 3、母猪胎盘感染,流产、死产,木乃伊胎,弱仔 等繁殖障碍增多,新生仔猪发病死亡、先天性震 颤,隐性、病毒持续感染,排毒增多。
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
产弱仔
眼结膜炎
组织学:非化脓性脑炎,表现为血管周边 袖套现象,小胶质细胞增生和局灶坏死。
诊断
1、综合诊断与鉴别诊断
2、生物学诊断:包括兔体交互免疫和猪接种 3、病毒分离与NDV强化法 4、病毒抗原检查 5、抗体检测:ELISA,反向间接血凝, 6、RT—PCR:敏感性可达10,000 TCID50., 巢式引物,敏感性可达1000倍。
2、 生物学诊断:包括兔体交互免疫和猪 接种,此法简便易行,不需特殊设备,仍 在基层广泛采用,后者确实可靠,但需一 定的条件和较长时间,现较少采用。
兔接种试验 (兔体交互免疫试验)
特点:本方法的优点是能检测出被检病料中存在的是猪瘟野 毒株还是兔化弱毒株,并且较敏感,但需10余天时间才能 获得结果. 简单、无需设备,费时、费工. 原理:猪瘟病毒不能(致死兔子)使之发病,但可使之产生 免疫性,兔化弱毒株能使兔子有热反应。 方法:健康兔4只以上,分为两组 一组;测T,将病猪淋巴结,脾脏磨碎后加入抗生素处理接 种家兔,测T情况,7天后,再静脉接种兔化弱毒苗,测体 温6小时/次,连续3天。 二组;不接病料,直接接种兔化弱毒,测T,作为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