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师的社会地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现时我国教师社会地位的简要分析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一观念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唤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首先就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教师应具有怎样的社会地位以什么为标准判断教师的社会地位本文将联系我国的现实国情,就上述问题作一简要论述。

所谓职业地位,是指人们从事的某种职业在经济收人、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等方面的总体状况。即经济收人、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的高低,是职业地位高低的主要标志。

中国学者孟育群、宋学文主编的《现代教师论》一书指出“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指教师职业在社会生活中实现的经济利益,政治待遇及社会声望。它不仅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也同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和教育功能的实现程度密切相关。”

综合上述观点可以看出,判断教师地位的高低主要依据三个标准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及社会声望。为便于说明问题,我们在这里采用《现代教育学基础》一书中列出的四个标谁。

(一)国家法规中对教师的认定程度

法规以国家政权的形式出现,是统治阶级意志和目的的体现。国家法规关于教育、教师的规定和政策,是对教师职责的重要性及其社会地位的最高评价,也是判断教师社会地位的最重要根据。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提高人民教师的社会地位提供了政权保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多种场合充分肯定人民教师的重要作用。1993年10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为维护教师的较高社会地位提供了法律保证。“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全社会都应尊重教师。”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最终决定于各自的教育实力。重视教育,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已成为各国领导人的共识。这一观念的直接体现就是依法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二)教师的收人状况

经济地位是一种职业社会地位的基础和标志,要想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最根本也是最见效的措施就是大幅度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

1987年11月28日,《国务院关于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的通知》发布。从那天开始,如何继续提高和保证教师待遇,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当地教育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按照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确定。”

200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提高1200万中小学教师待遇,中央财政为此将投入120亿元,地方政府也要增加投

入。国家从今年起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教育部师范司负责人说,“两个平均工资”和“当地”是教师待遇的关键词,这两个关键词清楚地界定了教师应有的待遇标准。

教育部一项调查显示,改革开放之初,在国民经济12类行业中,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一直在倒数第一位至倒数第三位之间徘徊。据统计,从1984年至2004的20年间,中小学教师的年平均工资增长了倍。

但是经济水平不同导致收入差距,造成教师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由县级政府筹措发放,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造成教师工资的不平衡。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支付能力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教师除一些政策性工资以外,没有其他补贴,收入水平较低。

(三)教师参与教育的程度

从本质上说,教师参与教育的程度是教师政治地位的一种体现。国家以法规形式保证教师较高的社会地位,而法规的落实除了以工资体现,另一种体现就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享有多大的权力。教师应当参与一切教育活动。这首先在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及手段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三大要素。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学生,使其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没有教师的

参与,教育活动根本无法进行。没有教师的改革创新,教育事业就会停滞不前。所以说教师参与教育是教育活动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另外,从教师属于专业工作者的性质来看,教师具有参与教育、独立工作、自主抉择的能力。教师作为专业工作者首要条件就是必须接受长期的专门教育和训练。在长期的教育训练中,教师掌握了一「或几门专门科学知识,成为某一学科领域的专门人才。而且教师必须深人学习教育科学、心理学、组织管理学、社会学等课程廷是他们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基础。由此看来,长期专门训练保证了教师理解教育科学,精通教育业务,掌握教育方法,是其他人员无法取代的。

以上两点说明,教师有必要也有可能参与教育活动,他们应当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人。一个国家教师参与教育的程度反映出这个国家教育的发展水平,也反映这个国家人们对教师能力、水平的承认、尊重程度。赋予教师充分的参与权,使其在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有发言权、有决策权无疑是对教师社会地位的充分肯定。

我国的《教师法》在这一点上也作了明文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力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按时获取了工资报酬,拿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四)教师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教师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指的是教师职业的社会声望,它是人们对这种职业的总律评价。影响人们评价的因素有多,既有职业本身的特征,也有人们对其特征的认识。如教师对社会的重要意义,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精神和道德,教师受教育程度,教师的收入、工作环境以及所在国家的文化传统等。

就我国目前状况看,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呈现巨大反差。年在人民大学舆论研《三月凤》杂志社联合进行的大规模民意测验中,教师在“最可爱的人”中“独占鳌头”。而据对一些中学生就职意向的调查,教师职业却“无人问津”。过去,各高校的留校教师一般都是尖子学生。现在许多高校连中等生都难以留下。现实生活中,教师“下海”、“改行”、干“第二职业”更是风起云涌。社会成员对教师职业尊敬与从事之间的巨大反差引起我们颇多思考。

不可否认,在我国,教师职业对社会发展,经济振兴,人民素质提高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日益得到党和人民的理解和承认。这一点在国家法律、法规、文件、条例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无疑增强了人们对教师重要性的认识。另外,我国广大教师一向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不计得失,忘我工作,“捧着一颗心来,不拿半根草走”的献身精神赢得了社会成员的一致尊重。但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不利于教师形象的消极因素。

其一,教师收人低,待遇差严重影响教师职业声望。前面已有论述,不再赘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