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及选择详细版
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及选择要求
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及选择要求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及选择要求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性点与大地之间的电气连接方式,称为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
中性点接地方式涉及电网的安全牢靠性、经济性;同时直接影响系统设备绝缘水平的选择、过电压水平及继电保护方式、通讯干扰等。
一般来说,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也就是变电所中变压器的各级电压中性点接地方式。
因此,在变电所的规划设计时选择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中应进行实在分析、全面考虑。
【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及选择要求】我国110kV及以上电网一般采纳大电流接地方式,即中性点有效接地方式(在实际运行中,为降低单相接地电流,可使部分变压器采纳不接地方式),这样中性点电位固定为地电位,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电压上升不会超过1.4倍运行相电压;暂态过电压水平也较低;故障电流很大,继电保护能快速动作于跳闸,切除故障,系统设备承受过电压时间较短。
因此,大电流接地系统可使整个系统设备绝缘水平降低,从而大幅降低造价。
6~35kV配电网一般采纳小电流接地方式,即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
近几年来两网改造,使中、小城市6~35kV配电网电容电流有很大的加添,如不实行有效措施,将危及配电网的安全运行。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重要可分为以下三种: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及经电阻接地。
1中性点不接地方式适用于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IC10A,以架空线路为主,尤其是农村10kV配电网。
此类型电网瞬间单相接地故障率占60%~70%,希望瞬间接地故障不动作于跳闸。
其特点为: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IC10A,故障点电弧可以自熄,熄弧后故障点绝缘自行恢复;单相接地不破坏系统对称性,可带故障运行一段时间,保证供电连续性;【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及选择要求】通讯干扰小;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对地工频电压上升31/2UC,此系统中电气设备绝缘要求按线电压的设计;当IC10A时,接地点电弧难以自熄,可能产生过电压等级相当高的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且持续时间较长,危及网内绝缘薄弱设备,继而引发两相接地故障,引起停电事故;系统内谐振过电压引起电压互感器熔断器熔断,烧毁TV,甚至烧坏主设备的事故时有发生。
基于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相关技术分析
基于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相关技术分析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是指配电系统中,三相电源中性点的接地方式。
在配电系统中,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对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技术角度对基于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相关技术分析,探讨其在配电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常见的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在配电系统中,常见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包括:直接接地方式、间接接地方式和零序接地方式。
这些方式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配电系统环境。
1. 直接接地方式直接接地方式是指将中性点直接接地,即通过接地开关将中性点接地,通常用于小型配电系统中。
这种接地方式简单可靠,能够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但在对地故障时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过电压问题,因此在大型配电系统中使用较少。
3. 零序接地方式零序接地方式是指通过对中性点进行谐波抑制并隔离地接地,通常用于需要额外对中性点的谐波进行处理的系统中。
这种接地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小对地故障时的过电压,并且能够改善系统的谐波特性,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谐波滤波器的增加成本与维护难度。
三、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在选择中性点接地方式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系统容量不同的系统容量需要不同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来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对于小型配电系统,直接接地方式可能更为适用;而对于中、大型系统,则需要考虑中性点电感或电阻接地,或者使用零序接地方式来应对可能的故障。
2. 对地故障处理能力选择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系统的对地故障处理能力。
不同的方式对于对地故障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不同,需要对系统的运行环境和对地故障的概率进行综合考虑。
3. 运行要求配电系统的运行要求也会对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产生影响。
比如需要对系统的谐波进行控制时,零序接地方式可能更适合;又如需要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时,直接接地方式可能更为简单可靠。
四、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发展趋势随着现代配电系统对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中性点接地方式也在不断的发展演变。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及选择(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9413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及选择(正式版)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及选择(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问题的提出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涉及电力系统许多方面的综合性技术课题,它不仅涉及到电网本身的安全可靠性、过电压绝缘水平的选择,而且对通讯干扰、人身安全有重要影响。
2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的比较(1)中性点不接地的配电网。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即中性点对地绝缘,结构简单,运行方便,不需任何附加设备,投资省,适用于农村10kV架空线路长的辐射形或树状形的供电网络。
该接地方式在运行中,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流过故障点的电流仅为电网对地的电容电流,其值很小,需装设绝缘监察装置,以便及时发现单相接地故障,迅速处理,避免故障发展为两相短路,而造成停电事故。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接地电流很小,若是瞬时故障,一般能自动消弧,非故障相电压升高不大,不会破坏系统的对称性,可带故障连续供电2h,从而获得排除故障时间,相对地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2)中性点经传统消弧线圈接地。
(完整版)2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
3 2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前言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涉及到供电的可靠性、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继电保护、通信干扰、系统稳定诸多方面的综合技术问题,这个问题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发展水平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基于对系统电容电流的计算结果,综合经济性比较分析、人身安全问题和技术及设备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因素,2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针对不同出线类型应当选择不同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3.1 电容电流的计算方法电容电流是确定2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基本依据之一。
配电网电容电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若要获得精确地数值,则需要选用专用的测量仪器对其进行现场测量。
一般情况下,电容电流可按精确计算公式或经验公式进行计算。
在进行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时,首先应当对系统电容电流进行计算。
3.1.1 线路电容的计算方法(1)架空线路图3.1-1所示为一条三相架空线路,Array导线a,b,c上分别载有电荷Q a,Q b和Q c,采用镜像法计算线路的对地电容,线路的电荷与对地电位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式:a a aa ab ac b ba bb bc b ca cbcc c c U Q P P P U P P P Q P P P U Q ••••••⎡⎤⎡⎤⎢⎥⎢⎥⎡⎤⎢⎥⎢⎥⎢⎥=⎢⎥⎢⎥⎢⎥⎢⎥⎢⎥⎢⎥⎣⎦⎢⎥⎢⎥⎣⎦⎣⎦(3-1) 式中,P aa 是当a 导线有单位电荷而其他导线没有电荷时,导线a 上的电位,由a aa a U P Q ••= (3-2)可得:'2a aa aa aQ HP In r πε•=(3-3) 式中:r a 为导线a 的半径,m ;H aa ’为导线与其镜像导线间的距离,m 。
同理可求出互导电位系数,再进一步求出电位系数矩阵。
架空线路的每相等值电容可由下式求得:022C h In rπε=(3-4) 式中:0ε为空气介电常数,F/m ;h 为架空线平均对地高度,m ;r 为架空导线半径,m 。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比较分析
1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比较分析1.1概述配电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主要有三种:中性点不接地运行方式,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和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三种中性点接地方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及不同的适用范围。
1.2配电网各种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特点(1)中性点不接地运行方式总体上来说,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单相接地故障还能继续供电的优点;但由于其容易产生幅值较高的电弧接地过电压(3.5 p.u.),并由此可能引发危害整个配电网的铁磁谐振过电压,对设备的绝缘水平要求高,这势必增加设备绝缘方面的投资。
该中性点接地方式仅适用于电容电流小于10A的农村架空配电网。
因为当架空线路不长时, 对地电容电流不大, 单相接地故障电流数值较小,不易形成稳定的接地电弧, 一般均能迅速自动灭弧而无需跳闸,能保证连续供电。
但当线路较长、对地电容电流相对较大, 对地故障电弧不可能自动熄灭,此时可能会出现由于持续电弧引发严重过电压而烧毁设备的情况,严重影响正常供电。
(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运行方式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单相接地时的接地故障电流。
,形成一个与对地电容电流的大小接近但方向相反的电感电流,它们之间相互补偿,可以使接地处的电流变的很小,这样可以使电弧在电流过零后自动熄灭,从而消除电弧接地过电压及其由此引发危害配电网的铁磁谐振过电压的危害,保证正常供电。
优点:可以消除间歇性电弧过电压,保证故障迅速消失,恢复正常供电。
缺点:1、消弧线圈要增加额外投资,而且电容电流越大,投资也越大;2、消弧线圈在谐波分量严重的情况下并不能根除接地电弧的产生,因为它只能补偿接地电容电流中的工频分量,不能补偿残流中的谐波分量;3、采用消弧线圈是故障线路选线难度大大增加,目前还无法对故障线路实现100%的准确故障选线,这也会严重影响恢复正常供电。
4、过电压较高,可以达3.2 p.u.。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使单相接地故障电流降低为最小,并限制了非故障相的工频电压升高,它在单相接地故障一般不会再引起跳闸,从而保证了供电连续性,提高了供电可靠性,是20kV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主要发展趋势。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浅析及其评价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浅析及其评价摘要电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供电可靠性、系统绝缘配合、继电保护的要求、对通信设备的干扰以及人身安全等方面有必然的影响。
关键词中性点;接地方式;评价配电网的中性点是指星形连接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中性点与大地间电气连接的方式,称为中性点接地方式,又称为中性点运行方式。
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将对配电网绝缘水平、过电压保护元件的选择、继电保护方式等产生不同的影响;反过来,针对一个具体的配电网,选择何种接地方式,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进行安全、技术及经济比较后确定。
1配电中性点常用接地方式1.1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将中性点直接与地连接的电力系统,称为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如图1所示。
这种系统中性点的电位固定为地电位,当某一相由于对地绝缘损坏造成接地时,便造成单相短路。
图1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由于中性点的电位被固定为零,因而相对地的绝缘水平决定于相电压,这就大大降低了电力网的造价。
电压等级愈高,其经济效益愈显著,这就是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优点。
当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短路时,短路电流Id(1)很大,危害严重,故障线路不能继续运行,并在继电保护作用下,故障线路将被切除,而实际上电网的绝大部分故障是单相接地故障,其中瞬时性故障又占有很大比例,这些故障都会引起供电中断,大大影响供电可靠性。
1.2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在中性点串联接入一电阻器以后,泄放燃弧后半波的能量,则中性点电位降低,故障相的恢复电压上升速度也减慢,从而减少电弧重燃的可能性,抑制电网过电压的幅值。
这就是电阻接地的特点。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的中性点与大地之间连接一个电阻,电阻的大小应使流经变压器绕组的故障电流不超过每个绕组的额定值。
经小电阻接地的配电网发生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电压可能达到正常值倍。
这对配电网设备不会造成危害,因为高、中压配电网的绝缘水平是根据更高的雷电过电压制定的。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的配电网中,接地电阻的选取应参照考虑下列情况:1)以电线为主的配电网中,单相接地时允许阻性接地电流较大,如1000-2000A;2)以架空线路为主的配电网,允许阻性接地电流较小,如300A;3)考虑配电网远景规划中可能达到的对地电容电流;4)考虑对电信设备的干扰和影响,以及继电保护、人身安全等因素。
基于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相关技术分析
基于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相关技术分析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是指配电系统中,将中性点与大地(地面)相连,以确保系统中性点电压的稳定及安全地运行。
在配电网运行中,选择适合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对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基于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相关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基本概念在配电系统中,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一般都会选择一种中性点接地方式。
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直接接地方式、通过阻抗接地方式和未接地方式。
直接接地方式是指将中性点直接与大地连接,形成直接接地回路。
通过阻抗接地方式是指在中性点和大地之间增加一个合适的接地电阻,形成通过阻抗接地回路。
未接地方式是指中性点不与大地相连接,而是通过其他方式对中性点进行处理。
二、直接接地方式直接接地方式是最常见的一种中性点接地方式,其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较为广泛。
直接接地方式将中性点与大地用导线直接连接,中性点的电压可以保持在基本为零的状态。
当系统存在单相接地故障时,可以迅速形成短路,防止故障电压继续上升。
直接接地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关于接地故障检测的问题,直接接地方式对接地故障的检测和定位存在一定的困难。
其次是在接地故障发生时,可能会对系统的其他部件产生不利影响。
三、通过阻抗接地方式通过阻抗接地方式是指在中性点与大地之间增加一个适当的接地电阻,形成接地回路。
通过阻抗接地方式可以有效控制接地电流的大小,从而减小单相接地故障的影响范围,降低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通过阻抗接地方式相比直接接地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是在故障检测和定位方面更加方便,可以通过监测接地电流的大小和变化情况来判断接地故障的位置和性质。
其次是可以减小接地电流的大小,降低对系统其他部件产生的影响。
通过阻抗接地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在选择接地电阻的大小和类型时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这对维护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及分析
电源系统中性点不接地, 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电 流为非故障两相对地电容电流 之和。
反应单相接地故障的漏电保护主 要感受很小的接地零序电流。
三、配电系统接地故障的分析
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接地故障分析
E C
IC
E B N
IB
E A
C
B
E A
A
U CD U 0
配电网内部过电压与电网结构、系统中各元件参数、中性点运行方式、故障性质及操 作过程等因素有关。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接地故障过电压的分析
单相接地故障的暂态过程会使正常相产生高频振荡电压,使回路中的接地电流急剧升 高,其值远大于金属接地时的稳态电流。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时,从故障端口看入,可得配电网的正序、负序、零序等值电路
优点:补偿故障点电容电流,降低故障点电压上升速率,防止弧光过电压。也可以防 止母线PT饱和引起的铁磁谐振过电压。
缺点:当电网中分布电容很大时,消弧线圈容量随之增大,不经济。实现单相接地继 电保护困难。
在不具备直接安装消弧线圈的 配电网中,可用消弧变压器代 替消弧线圈。 消弧线圈一般采用过补偿形式。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 3. 中性点经高阻接地方式 对于馈线以电缆为主的城市核心区域采用中性点中值电阻接地方式。
①电压互感器铁心饱和引起的过电压; ②配电变压器高压侧绕组接地故障引起谐振过电压; ③电压互感器定相谐振过电压; ④断线谐振过电压。
配电网操作过电压的分类
(1)间歇性弧光过电压;出现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时电弧可能 多次重燃、熄灭,使线路上的电荷重新分配多次,与电感谐振,使中性点电压升高, 形成过电压。过电压可能的最大为3.4p.u.,持续时间小于2ms。 (2)切小电感性电流产生的过电压;小电感性电流为空载变压器或电动机电流。因为 断路器的灭弧能力是按照切大电流设计的,灭弧能力强。在切断小电流时就可能在电 流过零前强制熄弧而造成截流,从而产生振荡导致过电压。 (3)开断容性电流过电压;电容性电流指流过电容器、电缆或空载长线路的电流。在 开断过程中如断口上的恢复电压上升速度超过介质强度的上升速度,造成断路器重燃, 此时若断开两侧电压极性相反,重燃后产生振荡,导致过电压。 (4)合空载长线过电压。当线路残余电压与电源极性相反时产生振荡,过电压可能达 到额定电压的3倍。
浅析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特点和选择
( 一) 直接 接 地 系统
因此 , 一般采用适度过补偿状态 。 早期的消弧线圈的调 整采用人 工方式 , 难 以及 时 、 准确地跟踪 系统 电容电流 的变化 。 现在一般 采用 自动跟踪补偿技术 , 极大提高 了消弧线圈的补偿效果 。
三、 中性 点 接 地 方 式 的 选 择 ( 一) 配 电 网采 用 中性 点 直接 接 地 中性点直接接地 系统可 以防止 中性 点电位变化及相对地 电 压 的升高 , 因此过 电压及绝缘水平较低 , 较低保户容易 实现 。在
浅 析 配 电 网中性 点 接 地 方 式 特点 和选 择
杨 明
( 湖 北省 汉江 集 团水 电公 司 4 4 2 7 0 0 )
摘 要: 电力 系统 中性点接地方 式是 一个涉及 电力 系统许 多方面的综合性技术课题 , 涉及 电网的安全可 靠性 、 经 济性 : 同时直接
影响系统设备绝缘水平的选择、 过电压水平及继电保护方式、 通讯干扰等。
( 四) 中性 点 谐振 接 地 采用 中性点经消 弧线 圈接地方式 ,即在 中性点 和大地之 间
对 电缆 为主的系统可以选择较低的绝缘水平 ,以利 节约投 资 ,但是对 以架空线为主 的配 电网因单 相接地而引起的跳闸次 数 则会 大大增 加 。对 以电缆为 主 的配 电网 ,其 电容 电流 达到 1 5 0 A以上 。 故 障电流水平 为 4 0 0 — 1 0 0 0 A, 可 以采 用这 种接 地方 式。采用低电阻方 式时, 对中性点接地电阻的动热稳定应给予充 分的重视 . 以保证运行的安全可靠 。 ( 四) 配 电 网采 用 消弧 线 圈 自动 跟 踪 补 偿 装 置 随着城市配 电网的迅速发展 , 电缆大量增 多 . 电容电流达到 3 0 0 A以上 , 而且 由于运行方式 经常变化 , 特 别 是 电 容 电 流 变 化 的范围 比较大 , 用手动 的消弧线圈 已很难适应要求 , 采用 自动快 速跟踪补偿的消弧线 圈, 并 配合可靠的 自动选线跳 闸装 置 , 可 以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及选择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及选择前言在配电系统中,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设计和运行中选择恰当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十分关键。
本文将会介绍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类型及适用范围,以及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优缺点分析,期望能够帮助电力系统工程师更好地了解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和使用。
中性点接地方式类型在电力系统中,中性点接地方式有以下几种类型:1.无中性点接地(Ungrounded)2.单点接地(Solidly Grounded)3.零序电抗接地(Reactance Grounded)4.零序电阻接地(Resistance Grounded)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优缺点分析1. 无中性点接地(Ungrounded)无中性点接地或称为孤立中性点接地,是一种没有与地相连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电源和负载之间不存在任何的地电流,因此可以将其视为同电压级两端的电压源。
但它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电压冲击,无法及时有效的跳闸,等等。
1.不存在与地相连的中性点,防止电源因地电流而被破坏缺点:1.电容负载的介入导致的零序电流通过电容负载可以被无限放大,给继电保护带来思考不便;2.单个相线电压突变引发的问题以及局部地质介质缺陷等情况都不能及时被发现,但会给电气设备带来隐患;3.系统中出现第一次单相接地故障时,残余电压若满足第二次接地故障判别标准时,系统将不能及时地进行跳闸或投入备用电源;2. 单点接地(Solidly Grounded)单点接地是一种常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也就是将中性点与地相连接,构成一个参考电平,一旦系统中发生一次单相接地故障,将会使系统的继电保护中止电源供应和跳闸故障线路,从而达到保护的作用。
优点:1.系统中出现单相接地故障时,继电保护能够发现并停电,电气设备受到的损害最小;2.在不影响系统情况,若再接入电容补偿,可以消除外界的干扰,减小电压谐波;3.系统跳闸后,抢修工作较为方便;1.中性点与地相连接,会出现地电流,地电压测量有一定难度;2.系统瞬时故障时(如单相接地、短路),电容负载过程中通过谐振形成的高幅度的干扰电压能够被放大,从而引入过电压、过电流以及过热等问题;3.长期电流过大会使绝缘劣化变差;3. 零序电抗接地(Reactance Grounded)零序电抗接地和零序电阻接地都是相对于单点接地的改进。
最新整理浅谈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docx
最新整理浅谈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1.三种不同接地方式在我国的10kV配电系统中,中性点的接地方式基本上有三种:中性点绝缘接地方式、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这三种接地方式各有优缺点,特别对于小电阻接地和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孰优孰劣问题,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
1.1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不接地方式是我国10KV配电wang采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方式。
这种接地方式在运行当中如发生了单相接地故障,于流过故障点的电流仅为电wang对地的电容电流,当10kV配电系统Ijd限制在10A以下时,接地电弧一般能够自动熄灭,此时虽然健全相电压升高,但系统还是对称的,故可允许带故障连续供电一段时间(规程规定为2小时),相对地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这种接地方式不需任何附加设备,只要装设绝缘监察装置,以便发现单相接地故障后能迅速处理,避免单相故障长期存在发展为相间短路故障。
于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中性点对地是绝缘的,当发生弧光接地时,于对地电容中的能量不能释放,因此会产生弧光接地过电压或谐振过电压,其值一般可达2—3.5Uxg,会对设备绝缘造成威胁。
另一方面,于目前普遍使用的小电流接地系统选线装置的选线准确率比较低,还未能够准确地检测出发生接地故障的线路。
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一般采用人工试拉的方法寻找接地点,因此会造成非故障线路的不必要停电。
1.2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即在中性点与大地之间接入一定阻值的电阻,该方式可认为是介于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直接接地之间的一种接地方式,世界上以美国为主的部分国家采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
采用此种方式,用以泄放线路上的过剩电荷,来限制弧光接地过电压。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中,一般选择电阻的值较小(工程上一般选取10~20Ω)。
在系统单相接地时,控制流过接地点的电流在10A~500A之间,通过流过接地点的电流来启动零序保护动作,因此可快速切除线路单相故障。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一、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原则1.1.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选择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重要因素。
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输变电设备的绝缘费用在总投资中的比重愈来愈大,如果中性点采用有效接地方式,绝缘水平可以降低,减少设备造价,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所以超高压和高压系统采用有效接地方式。
对于配电电缆网,同样电压等级有不同的绝缘水平,价格也不同,选用绝缘水平低的电缆应需采用低电阻接地方式,但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要跳闸。
在我国各城市中配网的结构比较薄弱,一发生单相故障就要跳闸,影响了供电可靠性,为提高供电可靠性需采取改进措施,同样也会增加投资,这是一个需综合考虑的因素。
对于架空配电网,绝缘费用不显著,采用中性点小电流接地系统的优点显现出来了。
1.2. 安全供电质量因素单相接地故障对安全和供电质量的影响取决于故障电流、故障电压、中性点位移电压这三个数据及故障的持续时间。
(1)故障电流的影响假若一个人直接接触到线路导线,则电流将流过他的身体,其后果(在个别生还情况下)取决于电流的幅值和持续时间。
一部分电能消耗在故障当地,会导致就地破坏(机械效应),或发生火灾(热效应)。
故障释放的能力越多,破坏作用越大。
具有上述两个效应的故障电流,其幅值大小决定着一个故障被允许持续存在的最长时间,同时还决定着故障从电弧自灭到相间短路的各种发展可能性。
对供电质量来说,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2)故障电压的影响故障电压与故障电流直接有关。
较高的跨步电压与接触电压可能存在于故障点附近,因而会对故障点处的人造成伤害。
如果出现显著的接地耦合或内联,必须强制其电压不得超过相邻设备的绝缘水平(低压和电话网络,用户设备等等)。
(3)中性点位移电压的影响无论一个故障何时出现,中性点位移电压都以通常方式施加到整个网络上。
由于这个原因,该网络必须额外地满足相对地的绝缘要求。
这就意味着绝缘水平的提高和费用增加。
安全因素是选择配电网络接地方式时重要考虑的因素。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
应用技术幸福生活指南244幸福生活指南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徐凯猛国网常州供电公司 江苏 常州 213000摘 要:电力系统中常用的接地方式有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正确选择中性点的运行方式,对提高配电网的运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1配电网接地方式现状 电力系统中常用的接地方式有: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
其中,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或经高电阻接地的系统称为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即小电流接地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小电阻接地的系统称为有效接地系统即大电流接地系统。
目前,配电网普遍采用的接地方式主要为: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
1.1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相电压降为零,非故障相电压升高到√3倍,流经故障点的电流是全系统对地电容电流。
当系统对地电容较小时,故障电流较小,此时系统线电压仍对称,对用户的供电基本没有影响,可以继续运行2小时。
其主要缺点是随着电缆比例的大幅增加,系统对地电容电流增大。
当故障电流较大时,接地电弧不能自行熄灭,易产生间歇性电弧过电压,导致设备绝缘击穿扩大事故范围,造成线路跳闸停电。
1.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时,其单相接地故障电流仅为补偿后很少的残余电流,使电弧不能维持而自动熄灭。
为避免出现谐振过电压,消弧线圈一般运行在过补偿状态。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虽具有上述优点,但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电压升高可使绝缘薄弱的线路接地,扩大故障范围。
二是当电缆比例较高时,所需补偿容量增大,造价及占地问题突出。
三是接地点残流较小,增加选线难度,选线装置准确率不高,而通过人工拉闸试跳故障线路,会对用户造成短时停电,影响正常供电的恢复。
1.3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采用小电阻接地时,单相接地故障电流较大,保护配置按瞬时跳闸处理。
基于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相关技术分析
基于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相关技术分析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是指将配电变压器的中性点与大地相连接的方式。
根据中性点
接地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接地、静止接地和阻抗接地三种方式。
下面将对这三种方式
进行详细的技术分析。
直接接地方式是将配电变压器的中性点直接与大地相连接。
这是一种常见的接地方式,具有简单、经济、可靠的特点。
但是直接接地方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当系统发生单相
接地短路时,电流将从相线经过中性点流向大地,导致地电流增大,可能导致接地电流过大,进而引发设备损坏、电弧故障甚至火灾。
在设计中需要进行合理的接地系统设计,例
如增加接地电阻等。
静止接地方式是将配电变压器的中性点通过电阻与大地相连。
这种方式可将中性点接
地电阻放大,可以有效控制接地电流,降低火灾风险。
静止接地方式还可以减小电网的振
荡和角落电压,提高电能质量。
静止接地方式需要增加接地电阻,增加了设备成本,并且
连接电阻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检测。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
直接接地方式是常用的
接地方式,简单、经济、可靠,但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静止接地方式可以降低火灾风
险和改善电能质量,但是增加了设备成本和维护成本;阻抗接地方式可以有效保护设备的
安全,并且能够自动断开,减少人为操作的需要,但是需要对继电器进行维护和检测。
在
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配电网的需求和经济条件进行合理的选择。
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及选型设计
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及选型设计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及选型设计摘要电力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一般是指供电端或者配电端电力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方式,中性点接地方式涉及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同时直接影响系统设备绝缘水平的选择、过电压水平及继电保护方式、通讯干扰等。
目前,我国的配电网主要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或者小电阻接地方式,部分地区也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或不接地运行方式,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电力系统研究水平的提高,中性点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和小电阻接地方式的优势越来越显著。
所以在进行配电网建设时,越来越多的考虑使用这两种接地方式。
本文就配电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着重对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和小电阻接地方式做了详细的说明。
在文章中首先列举各种接地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环境;其次,对10KV配电网的运行特点与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简单说明;第三,详细分析、比较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和小电阻接地方式;最后进行实例选型设计。
关键词:中性点接地方式;配电网;电容电流;消弧线圈接地;小电阻接地;供电可靠性10KV distribution network neutral pointgrounding mode analysis and designABSTRACTPower system neutral point grounding generally refers to supply-side or the distribution side power transformer neutral point grounding, neutral grounding grid involving safety, reliability, economy; also directly affect the system equipment insulation level choice, over-voltage protection level and manner, communication interference.At present, China's distribution network mainly uses the arc suppression coil grounding or lowresistance grounding method is also used in parts of the neutral point directly grounded or ungrounded operation mode, but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people's level of research on the power system increase, the neutral point arc suppression coil grounding methods and the advantages of low resistance grounding means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Therefore, in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struction, more and more ground to consider using these two methods.This paper distribution network neutral point grounding focuses on the arc suppression coil grounding and low resistance grounding way to do a detailed description.First, in the article cite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grounding for the environment; Secondly, 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10KV distribution network and neutral grounding briefly described; Third, detailed analysis, comparing the arc suppression coil grounding and small resistance grounding; Finally, examples of type design.Keywords:Neutral grounding;distribution network;capacitive current;arc suppression coil grounding;low resistance grounding;supply reliability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I 1 绪论. (1)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1国外配电网中性点接地发展和现状 (2)1.2.1.1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2)1.2.1.2法国电网20KV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3)1.2.2国内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发展和现状 (3)1.3本文主要工作 (4)2 配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5)2.1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比较 (5)2.1.1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5)2.1.2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5)2.1.3小电阻接地方式 (6)2.1.4 中性点直接接地 (6)2.2影响选择配电网接地方式的因素 (7)2.3本章总结 (9)3 中压配电网的运行特点 (10)4 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11)4.1概述 (11)4.2相关计算及说明 (12)4.3 自动跟踪式消弧线圈主要作用及原理分析 (14) 4.3.1 消弧线圈可以减少故障点接地电流 (14)4.3.2 消弧线圈可以减缓恢复电压上升速度 (15) 4.3.3 消弧线圈可以降低过电压幅值 (16)4.4 消弧线圈自动调谐装置 (17)4.4.1 结构 (17)4.4.2 运行原理 (17)4.5 本章总结及补充 (18)5 小电阻接地方式 (19)5.1小电阻接地系统简介 (19)5.2小电阻接地系统电阻值的选择 (21)5.3小电阻接地系统分析 (21)5.4小电阻接地系统的评价 (22)5.4.1供电可靠性 (22)5.4.2有利用降低谐振过电压 (23)5.5保护方式的采用 (23)5.6本章总结 (23)6 茅坪变电站10KV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 (24)1.1 茅坪变电站10KV电网基本情况 (24)6.2 根据参数计算电容电流并选择接地方式 (25)6.3 消弧线圈参数计算 (26)6.4 全补偿情况下消弧线圈串联电阻器的选取 (27)6.5 对串联电阻的控制 (28)6.6 本章总结 (29)7 结论与展望 (30)参考文献 (31)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最新 关于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的几个方法-精品
关于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的几个方法引言配电网系统中性点接地是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技术基础之一,是电网综合性的技术系统工程。
电力工业工作人员必须选择科学正确的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为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有效保障。
一、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了解比较(一)配电网中性点对地绝缘配电网中性点对地绝缘,就是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
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在电网电容电流较小的情况下,较强电流通过时,能在电流过零时可靠熄灭,导致建立不起持续接地电弧,需要装置对地绝缘。
二是电网电容电流较大的情况下,强电流通过时,形成持续的接地电弧,发展为相间短路和多回线短路,需装置对地绝缘。
相较而言,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的的方式结构简易,运行方便,但对系统绝缘水平要求高。
配电网中性点对地绝缘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电容电流很小,如果只是瞬时故障,一般能即时自动消弧,非故障相电压升高不大,不会破坏系统的对称性,可带故障连续供电2h,赢得故障排除时间,提高电网的可靠性。
(二)配电网中性点直接接地配电网中性点的直接接地是在电网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通过配电网接地中性点形成单相短路,电网系统将出现很大的零序电流构成保护后跳闸。
配电网中性点直接接地对电网系统的的绝缘要求较低。
(三)配电网中性点消弧线圈接地消弧线圈的作用是在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故障点流过电容电流,消弧线圈提供电感电流进行补偿,使故障点电流降至10A以下,有利于防止弧光过零后重燃,达到灭弧的目的,防止高幅值过电压出现的几率,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配电网中性点消弧线圈接地也有称补偿电网,是在配电网中性点和大地之间接入一个消弧线圈,利用消弧线圈的作用有效防止单相接地故障发展成为相间故障。
消弧线圈的补偿方式分为三种,欠补偿、全补偿、过补偿。
通常情况采用过补偿。
过补偿在电网故障和正常运行时都没有发生过电压的危险。
消弧线圈接地过去一般才用固定消弧线圈接地的方法,但是因为调谐等原因现已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自动消弧线圈接地。
基于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相关技术分析
基于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相关技术分析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是指在配电系统中对中性点进行接地的方法,它是保障配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对于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概念、分类和应用进行相关技术分析。
一、中性点接地方式概述1.中性点概念中性点是指三相交流系统中的零电位点,它是由三相系统的三相电压向大地各自的电阻分压而成。
2.中性点接地作用中性点接地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保护人身安全,防止电击事故发生;(2) 保护设备安全,防止设备过电压损坏;(3) 减小环境电磁辐射,降低电磁污染。
根据中性点接地方法的不同,可将其分类为:直接接地、阻抗接地、共地接地、绝缘中性点接地等几种方式。
1. 直接接地直接接地是指将配电系统的中性点直接接地,它简单、经济、可靠,是常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但在故障时,会产生大电流冲击,对设备和系统安全造成影响。
2. 阻抗接地阻抗接地是通过接入电抗器对中性点进行接地,可以限制故障电流大小,减小故障电流对系统的影响,但成本较高。
3. 共地接地共地接地是指多个中性点共用一个接地点,能够节约接地电极和减小接地电阻,但对系统运行要求较严格。
绝缘中性点接地通常用于要求电源系统中性点不能接地的场合,通过使用隔离变压器将中性点与地相隔离,以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1.选用原则(1) 系统特性:根据配电系统的特性选择合适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2) 环境要求:考虑周围环境和设备对中性点接地方式的要求。
(3) 节能减排:优先选择能耗低、减少排放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4) 经济性:要综合考虑项目的投资和运行成本,选择经济合理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2.技术要求3.技术发展趋势(1) 智能化:中性点接地方式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智能设备实现对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2) 信息化:中性点接地方式将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对接地系统的数据采集、分析和管理,为系统的运行提供更可靠的支持。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及选择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及选择发表时间:2017-05-27T09:29:16.21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5期作者:阮石勇[导读] 摘要:指出城市配电网中电缆线路比例增大引发的问题,对配电网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及谐振接地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给出了选择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技术原则。
(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电厂江苏沛县 221611)摘要:指出城市配电网中电缆线路比例增大引发的问题,对配电网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及谐振接地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给出了选择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技术原则,以供借鉴。
关键词: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一、问题的提出随着城市配电网的高速发展,网络结构开始发生很大的变化。
特别是近几年城市配电网中电缆线路的比例逐年上升,使系统内的电容电流数值大幅度增加,一般来说,电缆要比同样长度架空线路的电容电流大25(三芯电缆)~50倍(单芯电缆)。
据有关部门统计,10 kV配网中电容电流已达40-70A左右,类似情况下,当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时,流过故障点的电流过大,加上现在10 KV配电线路的杆塔多采用铁塔或水泥杆,接地电流超过 10-30A时,建弧率明显增大,在系统外绝缘较薄弱的情况下,极易使健全相绝缘闪络,造成两相接地短路,或直接由接地弧光而引发相间断路,导致故障范围扩大,跳闸率过高。
国内不少单位研究证明,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的上限值应取10 A为宜。
同时,由于电网对地电容电流过大,弧光接地电压、谐振过电压频繁出现,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又引起铁磁谐振后,其内部过电压就会偏高,一般可达到3.5-4倍相电压(幅值),个别情况下还会更高,可能使有些绝缘水平偏低的电气设备发生击穿和避雷器发生爆炸(尤其是低参数无间隙MOA)。
电缆为非自恢复绝缘,多为永久性故障,一旦发生单相接地故障,要求准确迅速地切断电源避免扩大事故,故障跳闸后,一般不允许重合送电,主要靠环网或双电源来保证对重要用户的不间断供电。
解决城市电容电流增大的核心问题,是中性点接地方式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GD/FS-1784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及选择详细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及选择
详细版
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问题的提出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涉及电力系统许多方面的综合性技术课题,它不仅涉及到电网本身的安全可靠性、过电压绝缘水平的选择,而且对通讯干扰、人身安全有重要影响。
2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的比较
(1)中性点不接地的配电网。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即中性点对地绝缘,结构简单,运行方便,不需
任何附加设备,投资省,适用于农村10kV架空线路长的辐射形或树状形的供电网络。
该接地方式在运行中,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流过故障点的电流仅为电网对地的电容电流,其值很小,需装设绝缘监察装置,以便及时发现单相接地故障,迅速处理,避免故障发展为两相短路,而造成停电事故。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接地电流很小,若是瞬时故障,一般能自动消弧,非故障相电压升高不大,不会破坏系统的对称性,可带故障连续供电2h,从而获得排除故障时间,相对地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2)中性点经传统消弧线圈接地。
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即在中性点和大地之间接入一个
电感消弧线圈,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利用消弧线圈的电感电流对接地电容电流进行补偿,使流过接地点的电流减小到能自行熄弧范围,其特点是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时,按规程规定电网可带单相接地故障运行2h。
对于中压电网,因接地电流得到补偿,单相接地故障并不发展为相间故障,因此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供电可靠性,大大的高于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
(3)中性点经电阻接地。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即中性点与大地之间接入一定阻值的电阻。
该电阻与系统对地电容构成并联回路,由于电阻是耗能元件,也是电容电荷释放元件和谐振的阻压元件,对防止谐振过电压和间歇性电弧接地过电压,有一定优越性。
在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中,一般选择电阻的阻
值较小,在系统单相接地时,控制流过接地点的电流在500A左右,也有的控制在100A左右,通过流过接地点的电流来启动零序保护动作,切除故障线路。
3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
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按改变电感方法的不同,大致可分为调匝式、调气隙式、调容式、调直流偏磁式、可控硅调节式等。
(1)调匝式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
调匝式消弧线圈是将绕组按不同的匝数抽出分接头,用有载分接开关进行切换,改变接入的匝数,从而改变电感量。
调匝式因调节速度慢,只能工作在预调谐方式,为保证较小的残流,必须在谐振点附近运行。
(2)调气隙式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
调气隙式电感是将铁心分成上下两部分,下部分铁心同线圈固定在框架上,上部分铁心用电动机,通过调节气隙的大小达到改变电抗值的目的。
它能够自动跟踪无级连续可调,安全可靠。
其缺点是振动和噪声比较大,在结构设计中应采取措施控制噪声。
这类装置也可以将接地变压器和可调电感共箱,使结构更为紧凑。
(3)调容式消弧补偿装置。
通过调节消弧线圈二次侧电容量大小来调节消弧线圈的电感电流,二次绕组连接电容调节柜,当二次电容全部断开时,主绕组感抗最小,电感电流最大。
二次绕组有电容接入后,根据阻抗折算原理,相当于主绕组两端并接了相同功率、阻抗为K2倍的电容,使主绕组感抗增大,电感电流减小,因此通过调节二次电容的容量即可控制主绕组
的感抗及电感电流的大小。
电容器的内部或外部装有限流线圈,以限制合闸涌流。
电容器内部还装有放电电阻。
(4)调直流偏磁式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
在交流工作线圈内布置一个铁心磁化段,通过改变铁心磁化段磁路上的直流励磁磁通大小来调节交流等值磁导,实现电感连续可调。
直流励磁绕组采取反串连接方式,使整个绕组上感应的工频电压相互抵消。
通过对三相全控整流电路输出电流的闭环调节,实现消弧线圈励磁电流的控制,利用微机的数据处理能力,对这类消弧线圈伏安特性上固有的不大的非线性实施动态校正。
(5)可控硅调节式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
该消弧系统主要由高短路阻抗变压器式消弧线圈和控制器组成,同时采用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为配套设备,变压器的一次绕组作为工作绕组接入配电网中性点,二次绕组作为控制绕组由2个反向连接的可控硅短路,可控硅的导通角由触发控制器控制,调节可控硅的导通角由0~180°之间变化,使可控硅的等效阻抗在无穷大至零之间变化,输出的补偿电流就可在零至额定值之间得到连续无极调节。
可控硅工作在与电感串联的无电容电路中,其工况既无反峰电压的威胁,又无电流突变的冲击,因此可靠性得到保障。
4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1)配电网中性点采用传统的小电流接地方式。
配电网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应认真地按《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1997)标准的要求执行,对架空线路电容电流在10A以下可以采用不接地方式,而大于10A时,应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采用消弧线圈时应按要求调整好,使中性点位移电压不超过相电压的15%,残余电流不宜超过10A。
消弧线圈宜保持过补偿运行。
(2)配电网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
对电缆为主的系统可以选择较低的绝缘水平,以利节约投资,但是对以架空线为主的配电网因单相接地而引起的跳闸次数则会大大增加。
对以电缆为主的配电网,其电容电流达到150A 以上,故障电流水平为400~1000A,可以采用这种
接地方式。
采用低电阻方式时,对中性点接地电阻的动热稳定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以保证运行的安全可靠。
(3)配电网采用自动跟踪补偿装置。
随着城市配电网的迅速发展,电缆大量增多,电容电流达到300A以上,而且由于运行方式经常变化,特别是电容电流变化的范围比较大,用手动的消弧线圈已很难适应要求,采用自动快速跟踪补偿的消弧线圈,并配合可靠的自动选线跳闸装置,可以将电容电流补偿到残流很小,使瞬时性接地故障自动消除而不影响供电。
而对于系统中永久性的接地故障,一方面通过消弧系统的补偿来降低接地点电流,防止发生多相短路;另一方面,通过选线装置正确选出接地线路并在设定的时间内跳闸,避免了系统设备长时间承受工频
专业生产运营/ Sample Professional Contract 文件编码:GD/FS-1784过压。
因此,该接地方式综合了传统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跳闸率低、接地故障电流小的优点和小电阻接地方式对系统绝缘水平要求低、容易选出接地故障线路的优点,是比较合理和很有发展前景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5结束语
各地区应该根据当地配电网的发展水平、电网结构特点,从长远的发展观点,因地制宜地确定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
可在这里输入个人/品牌名/地点
Personal / Brand Name / Location Can Be Entered Here
-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