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资料3 医书丛考
中医文献学考试复习资料-个人版
《中医文献学》期末考试资料中医文献学概论一、文献的概念:1.最早是指文章典籍及博学的贤人(言论)→《论语·八佾》记载了孔子的话:“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文:典籍也,献:贤也。
[朱熹注]2.元朝开始转变为文章典籍→马端临,《文献通考》:“凡叙事,谓之文;凡论事,谓之献。
”3.权威的定义(国家标准局)→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4.文献含有的三大元素:知识、载体、记录手段。
二、中医文献1.概念:知识范畴属于中医学领域的文献。
2.类别:1)抄刻文献: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写本、抄本等2)印刷文献:唐以后雕版、活字印刷的线装书籍。
三、中医文献学1.概念:中医文献学是探究中医文献的学术源流,探究整理、研究、利用中医文献的方法及其理论的一门学问(新)。
中医文献学是研究中医文献的学术源流,讨论整理和利用中医文献的方法及其理论的一门学问。
(旧)2.研究对象和内容:以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和训诂学为主要手段。
以中医古典文献为主要对象兼及现代中医文献。
︱殷商——1840年(观点一)︱1911年(观点二,普遍观点)↓1919年(观点三)以殷商为上限,以1911年为下限,期间所有中医文献。
3.中医古典文献的数量薛清录,《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1980年前中医药图书达12124种古典文献→一万种4.研究的方式:1)善本影印善本:文物、艺术、学术价值较高,雕刻、印刷质量较好的版本。
2)标点、校勘、注释本3)类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以便于应用的工具书。
4)丛书:编集各种单独著作而冠以总名。
历代中医文献概况(重点,问答题)一、先秦至两汉1.先秦时期的医学典籍已经具有相当的繁荣程度1973年,马王堆三号汉墓,15种古医籍(医学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却谷食气》《导引图》《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十问》《天下至道谈》《合阴阳方》《杂禁方》2.首次由政府组织进行了大规模的医籍整理汉成帝命侍医李柱国校方技3.四大经典的问世标志着理论体系的完善二、晋唐时期1.医学分科逐渐向基础理论和各科临床拓展1)基础理论华佗《中藏经》,王叔和《脉经》,巢元方《诸病源候论》2)各科临床针灸《针灸甲乙经》,外科:龚庆轩《刘涓子鬼遗方》,儿科《颅囟经》,妇科:昝殷《产宝》,伤科: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2.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搜集整理经验方书的高潮1)官方:隋文帝敕撰的《四海类聚方》2600卷;隋炀帝敕撰《四海类聚单要方》300卷2)民间: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王焘《外台秘要》3.皇帝敕令编修了多种堪称标准典范的医书《诸病源候论》、《黄帝内经太素》、《新修本草》4.本草学得到空前的发展《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雷公炮灸论》三、两宋金元时期1.医籍的校勘整理和医书的编写蔚然成风1)朝廷组织:A、校正医书:宋仁宗嘉佑2年(1057)~宋神宗熙宁2年(1069)十部医著:《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金匮玉函经》,《脉经》《针灸甲乙经》,《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
中国医学史参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医学史》参考试题一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三舍法2、卜辞3、《经效产宝》4、砭石5、“次注”6、鼠疫7、雨疾8、简帛医书9、轮值制度 10、五禽戏二、填空1、矿物药的发现,大约开始于____社会末期。
2、张元素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和____,李杲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王好古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3、《伤寒论》载方____首,《金匮要略》载方____首,两书实收方剂____首。
4、我国现存第一部炮制专著是南朝 ____所撰的《____》。
5、____代始有儒医之称。
6、《黄帝内经》中引用的更古的医书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二十一种。
7、推动人类发展和社会前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对____的认识、使用和掌握。
8、《诸病源候论》中所提及的 ____术、 ____术和 ____清楚地表明我国外科学已进入专科发展的阶段。
三、单项选择1、我国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是在( )A. 隋代B. 唐代C. 宋代D. 元代E. 明代2、现存最早记载经脉的文献是()A.《内经》 B.《灵枢》 C.《针灸甲乙经》D.《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E.以上都不是3、《脉经》的作者是()A.张机 B.王叔和 C.巢元方 D.陶弘景 E.葛洪4、药物炮制方法最早见于()A.《神农本草经》 B.《伤寒杂病论》 C.《雷公炮炙论》 D.《千金要方》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5、下列哪些不属于《脉经》中所描述的24脉()A.牢脉 B.散脉 C.长脉 D.虚脉 E.短脉6、张从正私淑于下列哪一位医家( )A.张仲景 B.孙思邈 C. 刘守真 D. 马宗素 E. 许叔微7、阴阳的记载始于( )A.《周易》B.《尚书》C.《周礼》D.《吕氏春秋》E.《淮南子》8、最早的麻风隔离病院建在( )A. 唐代B. 宋代C. 秦代D. 明代E. 以上都不是9、中医临证医学在什么时代出现了专科化发展特点( )A. 由晋至唐B. 商周时代C. 宋元时代D. 秦汉时代E. 以上都不是10、最早提出了三因致病说的著作是()A.《内经》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D.《三因极—病证方论》E.《诸病源候论》四、多项选择1.关于医药起源的问题以下不科学的观点是( )A. 医源于圣人B. 医源于巫C. 医源于实践D. 医源于保健E. 医源于动物本能2、《内经》的基本学术思想是( )A.重视脏腑经络理论 B.运用阴阳五行学说 C.强调整体观念D.重视预防的观点 E.注意情志等精神因素3、我国古代重要的免疫实践是( )A. 利用狂犬脑浆免疫狂犬病B. 人痘接种预防天花C. 从人尿中提取秋石D. 全兔脑制作药物以催生E. 烙脐饼子贴敷防止脐风4、唐代的重要发现发明是( )A. 消渴病人尿甜B. 金针拨障治疗白内障C. 人痘接种预防天花D. 利用狂犬脑浆免疫狂犬病E. 黄疸的尿检验法5、《伤寒杂病沦》的主要内容和贡献是()A. 总结了我国人民三世纪初以前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B. 确立了辨证施治原则C. 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大部分D. 载方375首,用药214种,丰富和发展了方剂学和药物学E. 所用剂型种类之多远远超过了前代五、简答题1、《伤寒杂病论》对方剂学的发展有哪些贡献?2、简述朱丹溪的相火论。
一个千年不传秘方治百病,1958年中医献方集锦
一个千年不传秘方治百病,1958年中医献方集锦黄连清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好主治:肝胆郁滞或肝胆湿热型的慢性胆囊炎。
配方及用法:黄连、龙胆草、姜黄各15克,元胡、郁金、吴茱萸、当归、白芍各10克,甘草5克。
上药煎20分钟,取汁150毫升,再煎一次,取汁150毫升,分早、晚2次服下。
忌油腻及辣物。
肝郁甚者加柴胡、枳壳、莱菔子;兼有虚寒证者,吴茱萸加至15克,酌加焦术、山药、陈皮等。
疗效:治疗患者100例,10剂1个疗程。
治愈(1个疗程后,症状体征消失,舌脉正常)83例,占83%;有效(1个疗程后,症状好转,胆囊有轻度压痛,超声检查示透声欠佳)13例,占13%;无效(1个疗程后无明显变化)4例,占4%,总有效率96%。
黄连清胆汤是家父应用数十年的经验方,不仅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好,治疗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也有很好疗效。
面目浮肿杨某某,女,62岁,西安高新区城中村居民,高血压已有七八年了,常年用西药控制血压,但是最近两个月,晨起以后面目浮肿,两眼难睁,双手指拘紧,西医给于利尿剂亦不见效,饮食二便均正常。
经人介绍转诊于中医,要求治胀。
刻诊:人黑略胖,面目胀的似圆球,双目眼睑尤甚。
眠差,尖舌边略红,苔薄白,脉弦紧有力,左尺略不足。
辨为风水证,予以五皮饮合当归芍药散加减,七剂,水煎服。
一周后复诊,见效不大,我又仔细辨证,认为上诊有误,病人不是水肿,而是浮胀,其依据为,腿不肿,尿又利,何来的水停呢?应该是气机郁滞。
于是更方人参败毒饮合天仙藤散加减:荆芥12g 防风12g 前胡12g 柴胡12g 羌活12g 独活12g 麻黄12g 苍术12g 枳壳12g 党参15g 陈皮15g 天仙藤18g 合乌药25g 香附子15g 川芎12g 怀牛膝15g 大腹皮30g 茯苓30g 甘草10g 七剂水煎服日三次。
一周后再诊,病人喜笑颜开,进门直说此副药好,比上次好多了,我一看真是不浮胀了,笑曰,这才是庐山真面目嘛。
1958年资料6 伤寒论、金匮要略之方剂内容初步探讨
厚朴三物汤 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篇:“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厚朴三物汤:厚朴八两,大黄四两,枳实五枚。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内大黄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以利为度。
按厚朴三物汤,以厚朴行气散满为君,大黄荡涤肠胃为臣,后煮大黄取其力峻,走而不守,枳实破气为使。不减大黄者,以行气必先通利肠胃,肠胃通而脏腑气通,通则不痛矣,利者通之象也。
例如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三方,因君臣不同,虽药同而其治则异。
小承气汤 伤寒阳明篇:“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桂枝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桂枝加桂汤:伤寒太阳篇:烧鍼令其汗,鍼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汤: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桂枝加芍药汤:伤寒太阴篇: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煎煮时所需之火候:因挥发性药物成份易分解故宜微火轻煎,加桂枝汤:微火煮。因水量少煎煮时药物易着锅底而需微火轻煎者,如小建中汤: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易溶解药物需微火轻煎者,如调胃承气汤:内芒硝更上火微煮。
中医文献发展史考试重点参考
中医文献发展史重点1.上古医疗技术的传播方式是(言传口授)或者(口耳相传)。
周秦医学文献2.安徽阜阳汉墓出土简书《万物》,该书为汉以前之早期本草类著作。
3.长沙马王堆汉墓古医书,计有《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却谷食气》、《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导引图》、《养生方》、《杂疗方》、《胎产方》、《十问》、《合阴阳》、《杂禁方》、《天下至道谈》等。
4.他十一脉灸经》乙本),全面论述人体十一条经脉循行走向及所主治的疾病。
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论述经脉学说的文献。
可能为《灵枢经脉》的祖本。
5.帛书《五十二病方》现存一万余字,全书分52题,每题都是治疗一类疾病的方法。
现存医方总数283个,用药达247种,估计原方总数应在300以上。
内科病的治疗在全书中所占比重不大,外科病所占比重为最大,最为突出。
该书在论述疽病的治疗时,已初步运用辨证论治原则,其处方讲究加减化裁,注意对证用药。
在论述痔疮的治疗时,除了运用各种药物疗法外,还记载了精彩的手术疗法。
其他所载治法多种多样,除了以内服汤药为主之外,还有大量的外治法,如敷贴法、烟熏或蒸气法、熨法、砭法、灸法、按摩疗法、角法(火罐疗法)等。
治疗手段的多样化,也是当时医疗水平提高的标志之一。
6.迄今发现最早的气功导引专著《却谷食气》。
篇幅较长,原文有近500字,现今可辨认者仅270余字。
从现存的残文来看,它主要记载的导引行气的方法和四时食气的宜忌。
该篇认为,要根据月朔望晦和时辰早晚及不同的年龄特征来讲究呼吸吐纳,尽量吐故纳新,做好深呼吸。
还提出要顺从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来行气。
《却谷食气》不仅对研究我国气功导引的源流和发展历史,还是对指导今人进行锻炼,均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7.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导引图》。
描绘了44个不同年龄的人在做各种导引动作。
这44人的动作姿态大致分为三类:一为呼吸运动,一为活动四肢及躯干的运动,一为持械运动。
1958年资料2 萧龙友医案
肺痨肝脾不和
刘伯薇 女二十三岁住苏州胡同133号1953年12月6日
据述西医检查,有肺结核为息。但自身不觉疲乏,亦无欬嗽,只上高楼气有作喘之势,系肺有病征。经水以前尚充,近半年来量日见少,色亦不正,惟工作不感困卷,仅腹中作痛,此乃肝脾不调所致。法当从此消息,宁肺调肝肾为治。小心将护,不宜过劳,以期服药有效。
首乌藤两香白芷三钱 白蒺藜三钱 西防风二钱忍冬藤五钱 杜牛膝三钱 生梔子三钱 粉丹皮三钱炒稻芽四钱 炒扁豆四钱 六曲块三钱 酒黄芩二钱甘草梢二钱鲜藕节五枚。
九诊八月二十五日服药后名病皆轻,惟头额阵阵发昏,内热未尽,仍有上攻之象,法当从事清养。
空沙参四钱 蔓荆子二钱 西秦艽二钱 川牛膝三钱炒梔子三钱粉 丹皮三钱 酒黄芩三钱 首乌藤八钱赤芩芍各三钱 细生地四钱 炒稻芽三钱 甘草梢二钱 生荷梗一尺。
十诊八月二十八日病愈八九,惟余邪未尽,尚攻头部发昏,法当善后。
南沙参四钱 香白芷三钱 首乌藤八钱 黄玉金三钱川牛膝三钱 桑寄生四钱 忍冬藤四钱 赤芩芍各三钱 炒梔子三钱 酒黄芩二钱 大腹皮三钱 生甘草二钱 生藕节五枚。
痞块
刘友成男四十岁住方壶斋九号一九五二年七月三十一日小腹内有块已多年,并不为害。近因动气食物不合,致大小便不畅。曾经医治,大便虽通而不畅,反觉心跳发热,小溲更觉不畅。此气食两滞,寒热混杂之病,新旧并发,当标本兼治。
川牛膝二钱 甘草二钱 生白芍四钱 炒陈仓米三钱。
四诊 八月十四日
头昏大减,大便已变黄,惟作溏恭日行一二次。内热已轻,肝脾未和,当从本治。
台党参三钱 炒多术二钱 炒枳壳三钱 灵磁石四钱
先煎生熟苡仁各三钱 芡实米四钱 怀山药四钱
扁豆衣四钱 盐炒砂仁二钱 大腹皮二钱 茯苓块三
1958年资料1 明代伟大的针灸学家杨继洲及其著作
1958年资料1 明代伟大的针灸学家杨继洲及其著作.txt9母爱是一滴甘露,亲吻干涸的泥土,它用细雨的温情,用钻石的坚毅,期待着闪着碎光的泥土的肥沃;母爱不是人生中的一个凝固点,而是一条流动的河,这条河造就了我们生命中美丽的情感之景。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明代伟大的针灸学家杨继洲及其著作王永生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中珍贵的文化遗产,它在整个医学发展史上占着重要的一页,历代都有杰出的人物和名著,其中晋代的皇甫谧他总结了晋朝以前的针灸知识,写了一部“针灸甲乙经”,奠定了针灸学发展的基础。
另一个是明朝伟大的针灸学家杨继洲,他不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他总结了明代以前针灸学的辉煌成就,写了一部不朽的名著——针灸大成。
它在整个针灸史上起了承先启后的巨大作用。
针灸能够广泛的深入的传布到人民群众中,是和杨氏的针灸大成分不开的,它给我们提供了很丰富的研究和学习的资料,直到现在它在实际临床上还起着一定的作用。
但是对于杨氏的生平事迹和针灸大成,却缺乏应有的评价和介绍,我们为了要肯定杨氏对于整个祖国医学尤其是对于针灸医学的贡献,似有必要把他的生平事迹和著述加以适当的论述,为了正确起见,我们曾尽了最大的可能搜集了部分有关的文献,并承杨氏原籍浙江衢县人民委员会协助调查提供了一些宝贵资料,现在整理报导出来以供同道和史家的参考,并希不吝指正。
一、家世杨继洲名济时,其祖先由唐代迁居现今浙江衢县(今南乡六都杨村有其子孙,今之杨家地也基为其故居地)。
继洲为明嘉靖万历间人,幼业举子博学绩文,一再厄于有司,遂弃其业习医,医乃其世家也。
他的祖父是明朝的太医。
继洲有二子,一名承祯一名承学。
杨氏于明世宗时被选为嘉靖的侍医,功绩懋著声名籍甚。
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他工作在圣济殿太医院。
隆庆六年(公元1572 年)他曾在北京玉河坊居住。
三三医书!书目
三三医书书目第一集目录:温热逢源……………………………………………(清)柳宝诒撰(1)医事启源………………………………………………(日)今村亮撰(41)医经秘旨……………………………………………(明)盛寅编(63)医病简要………………………………………(清)张畹音撰(87)医阶辨证…………………………………………(清)汪必昌撰(103)喉科秘诀……………………………………(原题)破头黄真人撰何光编(127) 疠科全书………………………………………”(清)梁希曾撰(145)重定时行优阴刍言…………………………………………田云槎撰(161] 村居救急方………………………………………………………魏祖清编(179) 驱蛊燃犀录…………………………………………… (清)燃犀道人撰(215)外科方外奇方……………………………………………(清)凌德编(Z41)咳论经旨四卷…………………………………………(清)凌德撰(287)临症验舌法一卷…………………………………………杨云峰撰(335)沈氏经验方……………………………- ……(清)沈维基撰(355)重订痧疫指迷…………………………… (清)费养庄编顾晓澜评(375) 重订灵兰要览……………………………(明)王肯堂编顾金寿重订(389) 凌临灵方……………………………………………………(清)凌晓五编(417) 推篷寤语…-…………………………………(明)李豫亨撰王兰远节录(443)旧德堂医案…………………………………… (清)李用粹撰唐玉书记(457) 内经辩言………………………………………………(清)俞越撰(475)新刊诊脉三十二辩……………………………………………………管玉衡编(485) 专治麻痧初编……………………………………………(清)凌德编(507)评注产科心法……………………………(清)汪哲编徐召南评(581)本草衍句………………………………著者佚名金山农录(619)先哲医话………………………………………(日)浅田惟常撰(667)陈氏幼科秘诀…………………………………………苏州世医陈氏传(725) 秋疟指南…………………………………………………林天佑编(74。
《中国医籍考》第3部分
《中国医籍考》第3部分〔金匮玉函〕宋志八卷注曰王叔和集存林亿等疏曰。
金匮玉函经。
与伤寒论。
同体而别名。
欲人互相检阅。
而为表里。
以防后世之亡逸。
其济人之心。
不已深乎。
细考前后。
乃王叔和撰次之书。
缘仲景有金匮录。
故以金匮玉函名。
取宝而藏之之义也。
王叔和西晋人。
为太医令。
虽博好经方。
其学专于仲景。
是以独出于诸家之右。
仲景之书。
及今八百余年。
不坠于地者。
皆其力也。
但此经。
自晋以来。
传之既久。
方证讹谬不伦。
历代名医虽学之。
皆不得仿佛。
惟孙思邈粗晓其旨。
亦不能修正之。
况其下者乎。
国家诏儒臣。
校正医书。
臣等先校定伤寒论。
次校成此经。
其文理或有与伤寒论不同者。
然其意义皆通。
圣贤之法。
不敢臆断。
故并两存之。
凡八卷。
根据次旧目。
总二十九篇。
一百一十五方。
恭惟主上大明抚运。
视民如伤。
广颁其书。
为天下生生之具。
宜欲跻斯民于寿域矣。
治平三年正月十八日。
王好古曰。
金匮玉函。
即仲景之书称也。
金匮要略。
亦出玉函。
(医垒元戎)陈世杰序曰。
金匮玉函经八卷。
汉张仲景论著。
晋王叔和所撰次也。
其标题。
盖亦后人所加。
取珍秘之意。
仲景当汉季年。
笃好方术。
以拯夭横。
其用心仁矣。
故自素难本草汤液诸书。
咸抉根得髓。
其为伤寒杂病论。
实为万世群方之祖。
自叔和尊尚以后。
年岁久远。
错乱放失者屡矣。
宋治平间。
命诸臣校定。
其目有三。
曰伤寒论。
金匮方论。
(一名金匮玉函要略。
)以及此经。
是也。
虽未必尽复仲景本书之旧。
然一家之学粗完。
余幼读二论。
精微简要。
务令上口以通。
思索偏求。
是经独不可得。
后检鄱阳马氏经籍考。
虽列其目。
而所引晁序。
则实金匮玉函要略也。
此经。
盖自元时。
而不行于世矣。
岁壬辰。
义门何内翰以予粗习张书句读。
手抄宋本见授。
拜受卒业。
喜忘寝食。
惜其讹脱者多。
甚或不能以句。
既无他本可校。
乃博考众籍。
以相证佐。
补亡灭误。
十得八九。
稿凡数易。
而始可读。
则掩卷而叹曰。
是可报命于内翰矣。
内翰尝以古明医。
多以医示人。
见爱过实。
嘱刻其平生医药病状之验者。
予瞿然不敢当。
语云。
1958全国医药卫生技术革命展览会秘方与验方汇集
治疗梅毒秘方“清血搜毒丸”和“三仙丹” (河北隆化县盛子章) 中医秘方治疗精神病(北京海定医院) 中医对尿毒症的治疗(中医研究院) 中医治疗囊虫病的验方(佳木斯中医院) 中医治疗大骨节病 治食道癌验方(陕西省中医研究所) 二、外科 治阳萎验方(陕西省中医研究所) 治疗兰尾炎不用手术(吉林桦甸县夹皮沟职工医院) 中医治疗兰尾炎超过国际水平 用金钱草治胆结石(中医研究院) 消石散治疗胆结石(西安市中医院) 桐油石膏(广州铁路管理局卫生处) 草药金钱草和满天星治疗胆管结石(重庆第二中医院) 江猪油(广州铁路管理局卫生处) 征服破伤风(山西万荣县人民医院史济生) 五虎追风散治疗破伤风 烫伤油膏 烫伤药 银化解毒汤治疗颌部化脓(中医研究院) 金花草治烫火伤(广西中医药研究所) 猪胆膏 中医接骨丹治疗骨折及急性挫伤 用中药接骨创纪录骨折愈合速度超过国际水平 (广西人民医院) 中药?合丹?药治疗?疮痈毒(四川医学院) 口服中药治疗痔疮 中医治疗骨痨症七十四例(中医研究院) 中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河北天津专区第一医院) 中药治疗143例脱疽效果良好(北京市中医院) 柳木接骨膏接骨法(陕西省中医研究所) 土法治大病刺菜膏治外伤感染(天津汗沽盐场医院) 去腐羔(天津医学院) 生肌散(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 提毒散治阴疽疮(天津医学院) 陈旧性肩关节复位手法(陕西省中医研究所) 三、皮科 中药热烘疗法治疗神经性皮炎及慢性温疹 (上海市中医学院) 慢性湿疹用青黛膏(上海中医学院)
中医治疗肺脓肿(天津红十字会医院) 消化性溃疡(安庆中医院) 乌参散 消化性溃疡丸(兰州医学院) 甘草粉(上海市第二劳工医院) 北京中医研究院用中药治疗53例消化性溃疡 中医治疗大衄及紫班症(北京同仁医院) 红枣治疗过敏性紫癜(上海第四医院) 征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 糖尿病(北京市中医院) 中药治疗再生不良性贫血效果显著 中医对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显著疗效 (辽宁省中医院) 中医治疗神经衰弱(安庆市人民医院) 健脑丸(西安红十字会医院) 养肝宁神合剂治疗神经衰弱 中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成都中医学院) 风湿止痛药酒 花蛇追风丸白花散治疗风湿性关节疗效 (石家庄中医进修学校) 让高血压低头(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 云母治疗高血压(云南省) 妇女高血压特效方 臭梧桐治疗高血压胜过蛇根草制剂 叫高血压让路 葛汤葛糊治疗高血压(广东佛山专区第一医院) 桑叶膏能治高血压 豨龙丸治疗高血压 我们基本上征服了高血压(北京市第一中医门诊部) 羊奶的利尿作用,可以治疗肾炎 白茅根治疗急性肾炎效果好(湖北贸易职工医院) 中医治慢性肾炎效果好(福建省人民医院) 中医治愈急性白血病(贵阳医学院) 中医治愈两例何杰金氏病 加味葛根芩连汤治小儿麻痺症(中医研究院) 中医治疗小儿流感(西安市中医院) 消疳化虫散 百部油羔治蛲虫(南京中医院) 中医治疗乙型脑炎(北京中医院) 八味消毒饮治疗梅毒(四川涪陵专区性病防治队) 复方土茯苓治疗梅毒效果好
1958年资料3 胸水病例治验两则
红花 桃仁 白芥子 白薇 大枣 水煎服
甘遂大戟芜花研末每日三次,每次二分,枣汤送服。
三诊:3月18日
体温37.8℃、脉搏100/分、服药后痛点有胀痛感。大便稀,小便增多,局部痛减。食欲欠佳。倦怠乏力。
处方:吴萸水炒黄连 当归 柴胡 桃仁 红
十一诊:5月2日
体温37.2℃,食欲增加,无痛苦。
X光复查:两肺第一肋以上小片状影,病灶边缘,部份不清。右侧胸膜增厚,肋角变钝。叶间膜增厚。余未见异常。印象:6型肺结核Ⅲ。
遂戟芫花粉末停服,继续治疗肺结核。
讨论:胸膜渗液的病变,在祖国医学上早有记载,关于悬饮病名据近代研究,似与浆液性胸膜炎相近。例如在病因和症状的叙述方面,伤寒论云:“心下痞鞭,满引胁下痛。”金匮云:“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这两节经文,虽然很少的几句话,与现代所说的胸水很为合拍。
血象:红血球417万,血色素80%,白血球6000/微升,中性细胞73%、淋巴细胞26%、大单核细胞1%,红血球沉降率7毫米(60分钟)
处方:原方
遂、戟、芜、花、粉末,服法同前。
八诊:4月5日
体温37.2℃,服药粉后,腹泻次数多,下午面颊发烘,手足乏力。
处方:鳖甲 橘络 苏子 金令 子皮 元胡索红花 当归 香付 白薇 黄连 大枣 水煎服
X光胸透:两肺上野片状影,边缘不清,右侧包囊状,胸膜渗液,余未见活动性变。
印象:6型肺结核胸膜渗液。
处方:吴萸炒黄连 鳖甲 柴胡 当归 红花橘络 青皮 知母 白薇 大枣 水煎服
甘遂 大戟 芫花 研末 每日三次,每次一分半,枣汤送服。另白芨丸内服。
五诊:4月11日
体温38.5℃,服药后,胃胀腹泻,症状稍减,到晚有寒热,食欲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治类
神农食经 章穆说:“苏颂图经本草引毛文银茶谱,谓蒙山中岭茶得四两,可以成仙,直是无稽呓语,其人药自古本草皆不收,至苏恭唐本草、陈藏器本草拾遗始载,又有神农食经亦载之,此乃后人伪造,非上古之文也。岂载籍所传,自郭注尔雅以前,总无茶字,安得神农时即有之乎?”(调疾饮食辨)
太师明医诸风外科指掌 此书是明代释传杰所撰,专论麻疯,书面题燕山窦太师汉卿论定。按汉卿是金末人,而此书引丹溪方论,那末论定二字,是不符事实的。
眼科类
眼科龙木论 顾养吾说:“华元化中藏经载治眼四方,并种空青一法;唐孙真人思邈著银海精微,绘图标症,末有龙树禅师龙木论一卷,疑后人伪托,概难凭信。”(眼科指南)按眼科龙木论当是隋唐间人傅译印度眼科书之作,可参阅丹波氏医籍考引丹波元坚说。
书评类
景岳全书发挥 陆定圃说:“景岳全书发挥,世皆知为叶天士之书,按武进曹畸庵(禾)医学读书志谓此书为梁溪姚球所撰,坊贾因书不售,剜补桂名,遂致吴中纸贵。又谓陶氏全生集评山阴刘大化所撰,本草经解要、医效秘传、本事方释义皆伪托叶氏。”余观(冷庐医话)周学海说:“景岳发挥与先生言行不类,伪托无疑。且其书琐屑谿刻,与医贯砭、新方砭相近,而远逊于局方发挥,溯洄集矣。”(叶案存真凡例附识)杨熙龄说:“按近李声霆公余医学录云:景岳全书发挥为姚颐真书,坊间托名叶天士撰。”(铸园医话)
杂病类
十药神书 旧题葛可久撰。畑柳安说:“葛乾孙字可久,医名籍甚,有古人之风,尝脉一人曰:子三年疽发背不救矣。朱彦修教以日饮梨汁,不致大害,后果无恙。葛知其故,叹曰:竞出朱公下,何以医为!悉取平生所论著焚之,曰:留之适以过人。可谓仁人之用心耳。由此见之,则是书出于伪妄邪,将脱于焚者邪?然是书所载多出于紫庭方,则可久或受其传乎?”(医籍考)丹波元胤说:“按弟坚曰:余尝疑续医说称葛可久十药神书,观其跋语,知其非葛氏之书,而今本则云胡子瞻得之于异人,传于子孙,一语不及可久矣。顷阅修月鲁般经后录,具载十药,又有可久跋,正与其言符。且据李濂医史及湖海搜奇,可久之学,特受其父,而是书有先师字样,益可疑也。然鲁般经为元季明初之书,与可久眉睫相接,则赝书之成,殆在可久存世之日,岂以其盛名而然乎?”(医籍考)
证治指南 旧题徐大椿撰。此书一作杂病证治,剿袭医宗必读而成。
家藏心典 旧题陈念祖撰。此书实黄钟谿撰,书肆挖补陈氏名。
女科类
产宝百问 共五卷,总论一卷,旧题元朱震亨纂辑,明王宇泰订正并序。据丹波元胤等的考证,此书不是朱震亨所作。丹溪产宝百问,钱国宾女科百病问答,齐仲甫女科百问,三者实同为一书。
女科指要 旧题徐大椿撰。此书剿袭王宇泰女科准绳,亦是托名之作。
儿科类
丹溪幼科全书 旧题元朱震亨撰。按丹溪幼科全书有痘疹西江月及赋等,与万全痘疹片玉相同,知道这不是丹溪的著作。又有疹科一册,亦载西江月及赋等,前有吕坤序,称不知撰人姓名。按“疹科”亦即万氏痘疹片玉。
痘学真传 凌晓五说:“痘学真傅八卷,叶桂天士著。”(医学薪传)按此书不是天士遗笔,是叶大椿所著。
凡文中说是伪托的,意思是“不是书端所题的作者所作”。例如海上仙方的卷端,写着孙思邈著,实际不是孙思邈的真笔,所以称为伪托。伪字的意义,如此而已。书虽然是伪作,但往往书的价值依然很高。例如中藏经并非华佗所作,但它保存了许多古代医家的学说,很有参考的价值,仍是值得重视的。
既然如此,辨伪医书一事,不是可省了吗?那又不然。辨别医书的真伪,至少有两种用处:第一,辨明医书的真伪,使医史的记载正确,不致张冠李戴。例如叶天士为一代大医,他身后有不少托名的医书,我们替他剖析明白,就不至损害叶氏,也不至于使医史的记载不真实。第二,在中医学中有各个学派,各有特点,不能混淆。例如赵养葵著“医贯”,擅长补益。徐灵胎对于医贯的见解有不同的意见,著“医贯砭”一书予以批评;然而“杂病源”一书题为徐灵胎所著,其中倡导补益,学说与赵养葵一致,与徐氏平日的见解相反,这样就混淆了学习者的目光,也会影响到临床实践,所以不能不辨析明白。
外科类
鬼遣方 旧有龚庆宣序,自称得此书于龚道庆,道庆说此书系刘涓子于射猎时得之于鬼物之手。按鬼遗方第四卷疽论,与灵枢癰疽第八十一篇相类。鬼遗方说:“九江黄父问于岐伯曰:余闻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中焦出气如雾,注谿谷,而渗经脉,……血和则乘脉先满,仍注经络。……”灵枢与此同,仅乘脉作孙脉。鬼遗方又说:“癰发于嗌,名曰猛疽,不治则化为脓,脓塞其咽,半日死,其为脓者,写则已,含豕膏,三日而已。”灵枢说:“癰发于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为脓,脓不写,塞咽半日死,其化为脓者,写则合豕膏,冷食,三日而已。……”两书文字相像,大抵如此。又千金翼方卷二十三载黄父相癰疽论第一,文字与鬼遗方和灵枢所载的相类。鬼遗方一书大抵是刘宋后医者摭拾古代医经等而成,可能就是龚道庆等所作,至于刘涓子得此书于鬼物,那是靠不住的。
医史类
续增古今医史 王宏翰古今医史七卷,后有续增二卷。续增的前一卷记明代医家,后一卷记清代医家。记清医之一卷,于叶桂之后有王宏翰传:“王宏翰,字惠源,号浩然子,自华亭迁居姑苏之西城,博通儒学,明达医理,参格致之功,因母病精医,以医济世。著有医学原始十一卷、古今医史九卷、古今医籍考十二卷、性原广嗣六卷、四诊脉鉴大全九卷,急救良方一册、本草性能纲目四十卷、方药统例二十卷、伤寒纂读九卷、刊补明医指掌十卷、女科机要九卷、怪症良方二卷、寿世良方三卷、天地考九卷、乾坤格镜十八卷。”按著史者或有自序,而没有增人自撰传记的体例。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五百十七医术名流列傅十四明八引吴县志:“王宏翰,字惠源,原籍华亭,徒吴西城,博通儒理性理天文,因母病精医,救沉疴,善著述,有医学原始、四诊脉鉴、性原广嗣、古今医史、古今医籍志、伤寒纂读、病机洞垣、女科机要、幼科机要、本草性能纲目、刊补明医指掌诸书。”图书集成列王宏翰于张潞之次,集成校刊在雍正初年,这时王宏翰恐去时已久。续增医史之末,有缪松心传:“缪遵义,字方义,晚号松心居士,乾隆乙已科进士,以知县即用,恬淡不乐仕进,优游里闲,以母病精医,年登大耋,治病益加详慎,立方宗古方,于脱化变通处,精妙人微,柔从学十余年,颇蒙许可,尝言用药南北各殊,若江浙卑下之区,禀气多弱,譬如植物随土所宜,当以轻剂调之,制方全在巧思,投之即效,轻灵二字,互为用也。著刊伤寒集注、温热朗照等书,其余藏书甚多,皆细加丹铅,手定甲乙,卒年八十有四。”据王宏翰古今医史自序,医史的完成,在康熙三十六年。缪松心成进士在乾隆乙已,即乾隆五十年,上距王氏成书的时候,已八十七年。如果宏翰在中年写成医史,恐此时已去世,不及见缪氏成进士;缪传又说卒年八十四,如果缪氏成进士在中年,那末缪氏去世时上距王氏写成医史,约在百年以上,王氏尤其不会知道缪氏的去世。寻古今医史第一卷,有朱克柔按语三数条,而缪传有柔从学十余年的话,那末续增古今医史一书,可能是朱克柔所作,或者是朱克柔所增订。
医方详解 旧题清徐大椿撰。此书一作古方详解,其中引陈元犀、王孟英之说,陈嘉庆时人,王道光末人,离开徐氏的逝世已远,分明不是徐氏所作。
诊法类
脉诀 王宏翰说:“脉诀一书,乃六朝人高阳生伪撰,窃托叔和之名也。”(古今医史)郑文焯说:“脉诀一卷,元吕复谓六朝高阳生所伪托,陈振孙谓熙宁以后人所为。其文皆浅俚易诵,故俗医犹相传习。元戴起宗著刊误二卷,抉摘伪妄,亦不能尽复其旧焉。”(医故)
叶氏眼科方 谢观说:“叶氏眼科方一卷,在荔墙丛刻中,乃当时眼科医传授之书,亦托名天士,可见伪托者之多。”(中国医学源流论)按叶氏眼科方亦收入梅启照验方新编中。
针灸类
பைடு நூலகம்
明堂针灸图 杨继洲说:“明堂针灸图三卷,题曰黄帝,论人身俞穴及灼灸禁忌日。明堂者,谓雷公问道,黄帝授之,亦后人所依托者。”(针灸大成)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医书丛考
谢仲墨
医书丛考原名中国历代医书丛考,凡三卷,考证历代医书一百四十余种,主要是考证这些医书与作者的关系,究竟这些医书是不是书端所题的作者所作。由于篇幅较多,所以现在只摘录一部分贡献于读者。
徐批叶天士方案真本:清代张振家于咸丰初在市上得此书于大书簏中。此书所载徐大椿批语,有笔力清老脉理深微等语,徐氏似不致如此肤浅。至于医案的真伪,也无可质证。
(本文发表在1958年3期第214页上)
本草类
本草经解要 旧题清叶桂撰。曹禾说:“本草经解要四卷,为梁溪姚球字颐真撰,自序学医始末,著书原委,门人王从龙跋,从龙叔海文序,叉列参校门人华元龙等一十八人名,为六安州守杨公子字远斋者所刻,称尚有‘南阳经解’‘幼科新书’‘删补慎斋遗书’‘评点景岳全书、类经’诸稿未梓,坊贾因书不售,剜补桂名,遂致吴中纸贵,念祖未见原本,故踵其讹误如此。”(医学读书志)注:念祖即陈修园。
辨伪的专书,有胡应麟的四部正譌,姚际恒的古今伪书考,以及梁任公的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等。辨伪工作的起源很早,它的源流,在梁任公的书中已作了有系统的介绍,这里不再复述。我于一九三四年左右从事辨别伪医书,于抗日战争时间扩充为中国历代医书丛考,鉴于自已学力不够,恐多疏误,所以现在只摘录一部分,可能其中也还有错误,希望读者多多指教为幸。
药性切用,旧题清徐大椿撰。药性切用一作药性本义,此书即吴仪洛本草从新,而删去夹注,末附汤引总义,系撮取本草纲目序例而成,亦与本草从新所载的相类。可知此书不是徐氏所作。
方剂类
本事方释义 旧题清叶桂撰。柳宝诒说:“有……本事方释义,……绝少精意,似亦非先生手笔?或者门弟子出其绪余,著为成书,遂托其名于先生欤?”(叶选医衡序)
温疫明辨 旧题歙县郑奠一撰。此书原名广温疫论,为上元戴麟郊所撰。郑氏将此书改名温疫明辨,攘为已作。
痧证全书 旧题王凱撰。王士雄说:“有王养吾者,将郭氏痧胀玉衡窃为已有,假托深山野人之秘授,编其原方为六十四卦,未免伤及事主。而沈芊绿不察,采入尊生;何丹流受愚,重灾梨枣。案虽未破,君子病之。”(重庆堂随笔刊)注:王凱字伟仙,养吾乃其别号。郭右陶痧胀玉衡为王凯等所攘窃,改名痧证全书,一作痧证汇要,一作晰微补化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