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完善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意见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完善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8.30•【字号】赣府发〔2022〕19号•【施行日期】2022.08.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特殊群体权益保障其他规定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完善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意见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推进我省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社会保障领域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以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主线,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创新、覆盖范围广泛、保障水平提高、治理能力跃升,构建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有效率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全面建设“六个江西”作出更大贡献。
到2025年底,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80万人和400万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各县(市、区)建成不少于1个公办或规范化普惠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90%以上城市社区;电子社会保障卡签发率达到70%、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达到70%;社会保障领域政务服务好评率达到98%以上。
二、重点举措(一)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
1.加快多支柱养老保险发展。
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建立养老保险工作考核机制和财政投入长效机制。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
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研究摘要:社会保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任务。
我们应立足于城乡统筹发展,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围绕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重点完善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努力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可见,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势在必行,文章在正确把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方针和目标的基础上,探讨了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中图分类号:f840.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7-047-02社会保障一词源于英文social security,本意为社会安全。
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社会保障一词曾有着不尽相同的解释,但其基本内容、性质、目的、宗旨却大体相同。
现代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安全网络的形式出现,起到安定社会生活的作用。
我国根据发达国家及国际劳工组织关于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的设计,结合我国实施社会保障的实践,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但尚存在覆盖面小、实施范围窄、统筹层次低的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
党的十七大报告也进一步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且第一次在党的重要文献中提出了三个基础、三个重点和二个补充的发展新思路,即“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
所谓“广覆盖”,就是要尽快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并迅速普及城乡,把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作为社保制度建设的优先目标;所谓“保基本”,就是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承受能力,确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本保障水平;所谓“多层次”,就是要以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构建多层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保障需求;所谓“可持续”,就是在着力解决现实突出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着眼长远,统筹协调,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保持社会保障事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
健全城乡社保体系五项工作成为重点
我 国将严厉打击侵 害
师 生 的 违 法 犯 罪 活动
我 国 20 0 9年将 集 中开 展校 园及周 边 环境 集 中整治 能 源汽 车示 范 推广试 点 城市 授牌 ,进 一 步 明确 财 进 录像 厅 、 歌舞 政补 贴 的标 准 , 对推 进试 点 工作 作 出具 体 部署 。 行动 , 一步 加 大对 违法 违规 经营 的 网吧 、 并 出租屋 等 的整治 力度 , 理非 法 出版 物制 作和 销售摊 清 据悉 , 长度 1 以上 城 市公交 客 车是 此 次补 贴 的 厅 、 0米 商 , 强对互 联 网上 所谓 学校 和学 生名 义 的网站 、 吧 等 加 贴 重点 。其 中混 合 动力 客 车最 高每 辆补 贴 4 2万 元 , 纯 电 动 和燃 料 电池 客 车每 辆 分 别 补 贴 5 0万 元 和 的监 管 ,做好 校 园网络 管理 工作 。把 打击 侵 害师 生生 命 6 0万元 。对 乘 用 车 和轻 型商 用 车 , 合 动 力 汽 车 财 产 安全 的各 类违 法犯 罪 活动 的工 作贯 穿全 年 ,加强 农 混 根据 混合 程度 和燃 油经 济 性分 为 5档 ,最 高 每辆 和城 乡接 合 部学 校周 边 的工作 力度 ,加 大对 学 生进 行 村
吉 罪重 点 省 区 ,开展 为期 l 月 的 打击 0个
开
四川 、 徽 、 安 云南 、 西 等 l 假 币 犯 江 0个 安 化” 建设 。
假 币犯罪 专项 行 动 ( 代号 “9行 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实维 护 国家 金 融 0 )切
受金 融危机 影响 , 企业确 因经 营
展 打
宙
困难等原 因须延 期支付 工资 的 , 要征 秩序 , 保障广大人 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专项行动期间, 对 并向 付 举报 伪造 货 币窝点 的 ,一经查 实 ,奖励 人 民币 3 元 ; 得本企业工会或职工代表同意, 0万 对举 报 出售 、 输 、 买 假 币数 额 巨 大 的 , 经 查 实 , 运 购 一 奖 当地 劳动保障部门报告。这是人力资
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 键 词 】 社会保 障体 系; 关 社会安定; 推进 改革 【 中图分类号】 93 【 C 1.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4 26 (000—070 10—782 1)809—2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 的变革 , 在这场 变革 中机遇 与挑战并存 , 而且机遇大于挑战 。为 了更好地迎接挑 战抓住 机 遇,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 民的社会保 障体 公平 与效率是统一的 , 现实中效率的提高和公平 的增进往往 但 是相 互矛盾的。尤其在短期和局部来看 , 二者是一个零和博弈 的过程 , 即其 中任何一方往往 是在对方 一定损失的代价下增加
加快建设覆盖城 乡居 民的社 会保 障体 系
李文波
( 乡学院 , 新 河南 七大报告 中提 出的要加快建 立覆 盖城 乡居 民的社会保 障体 系精 神, 从社会保障是社会 安定
的重要保证 , 要加快完善社会保 障体 系和在现 有社会保障成果基础上 积极探 索和推进各 项社会保障制度 改革 , 完善有 中 国特色 的社会保 障制度 等几个 方面对我 国现有社会保障体 系状况进行 了分析 , 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 乡居 民的具 有中国 指 特色 的社会保障体系, 障人民基本 生活, 以保 凸显社会主义的优越 性。
系, 保障人 民基本生活。要以社会 保险 、 社会 救助 、 社会福利 为 的 。 基础 , 以基本养老 、 基本 医疗 、 最低 生活保障制度 为重点 , 以慈 这样如何 准确 的把 握二者之间的关系 , 则是 建设 现代社会 善事业 、 商业保险为补充 , 加快完善社会 保障体系。 这是党历届 保障制度 的关键 。如果 过分追求保障水平的公平 , 就会导致效 报告里第一次对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如此 系统地深刻表 述 , 同时 率降低的负面效果。当今发达国家的社会保 障实践 已经表明人 明确提 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 障体 系。 们 已经开始形成对 自己国家提供 的社会保障的惰性 , 致使 国家 财政负担不断加重。进而当政府通过进一步提高税收来弥补财 社会 保 障是社 会安 定 的重要 保证 往往就导 致本 国的资金和技术 外流 , 抑制本 国 般 意义的社会保 障的概念是 指 国家 动员社会各 方面资 政赤字 的时候 , 出现效 率降低的结果。但是如果一味强调效率而 源, 保证暂 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 因各种 原因造成生活困难 的经济发展 , 则会 产生财富分配的不平衡进而可能 引发社会稳定 的社会 成员提供基本保 障 , 以保 证劳动力再 生产 、 社会安 定和 忽视公平 , 问题 , 同时经济发展 也会面临发展乏力 的问题 。我 国改革开放 经济增长的一系列社会制度设计 。 国家经济实力和财政 收入 这种制度设计从宏观来看 , 能起到社会稳定并促 进社会平 三十年以来取得了 巨大 的经济增长 、 大多数人 民脱 离了贫困 。但 同时也产生 了一 系列 困 稳发展的作用。从微 观个人角度看 , 则可 以保证单个 行为主体 明显 提高 , 如社会事业建设落后 、 富差距拉大 、 贫 住房 的社会 安全性 , 进而改善其预期行 为。 因此 , 目前世界范围内绝 扰发展 的社会难题 , 上学难及看病 难等 一系列 民生 问题亟待改善等 。 大多数 国家均把 社会保障制度 建设作 为本 国社会 发展 的一 个 难 、 以上充分 表明 , 对待公平 和效 率二 者的态度绝不能厚此薄 重要组成部分 。 现今大家 已公认对公 民实行社会保障是政府义 只有 寻求公平 与效率 的有机统一 。 既要坚持公平 , 维护社会 不容辞 的一项基本责任 , 同时参加社会保险是公 民的义务 和获 彼 , 也要体现效率 , 不降低单位和个人 的积极性 , 才能 得社会保 障并享受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权利。 我国宪法就 明确 的长治久安 , 规定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公 民在年老 、 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 的 实现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目标 。 “ 疾 从各 国社会保 障发展实践看 , 同国家是根据其 经济 发展 不 情 况 下 , 从 国 家 和社 会 获 得 物 质 帮 助 的权 利 。” 有 国家情况 和文化传 统 , 对公平 与效率之 间进行不 同组合 正 因为此 , 十七 大报告 明确提 出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 的重 水平 、 我 是遵循 着“ 效率优先 、 兼顾公平 ” 要保证 。如何将这个社会的稳定器的作用充分发挥 出来 , 这里 的选 择。 国在 改革开放初期 , 当前随着我 国国家经 济实力的 面最基 本的就是涉及处理 公平和效 率的关 系。从其诞 生之 日 的原则来进行社会经济 的发展 , 相应的发展策略也发生 了改变 。十七 大报告 明确提出初 起, 社会保 障制度就体现着互 助互济和保 障公平 的特点 , 以 提高 , 可 再分配更加注 说公平就是社会保 障的本 质。另 外 , 效率与社会保 障制度也存 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 和公平 的关系 , 这 在密切的关系。原 因很 简单 , 效率是社会保 障制 度正常运行的 重公平 。 就充分表 明了党和 国家在新 的国情条件下的社会经 即在保 证经济又 好又快 的发展的 同时 , 要更加注 保证 , 没有效率 , 社会保 障需要 的资金 、 品等均无从谈起 。要 济发 展原则 , 物 辩证的认 识到 ,没有效率 的不 断提高就没有实现公平的基础 , 重社会公 平。使广大的人 民群众都能享受 到经 济发 展的成果 , 进而为构建 和谐 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实现更高层次 上的公平 , 而公平 的提升也会 使 大家的社会 安全感和社会认 同感 明显增 强 , 为效率的再提高创造稳定 的社会环境和基础。 虽然从根本 上讲 社会提供一个坚定的社会基础。社会保障制度事关广 大社会成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摘要:社会保障城乡统筹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既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社会保障;覆盖城乡;体系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已成为各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优先目标。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要以社会保险、福利、救助为基础。
以基本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这是党历届报告里第一次对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如此系统地深刻表述,同时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1 我国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于195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初步建立了养老、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等四项社会保障制度。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以社会保险为主干,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已搭建。
发改委公布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9月份,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加人数较2002年底分别增加15138.5万人、43504.8万人、4734.4万人、14161.4万人和11585.8万人;新农合、新农保参加人数分别达到8.32亿人和4.49亿人(前者是2011年底数,后者包括少部分城镇居民)。
社会保险基金规模不断扩大。
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8年提高。
政府对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补助标准分别由年人均20元、40元增加到240元。
与此同时,我国近60%人口在农村,但农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仅占国民收入总额的30%。
而近40%的城市人口却创造国民收人的70%。
发达的城市经济与欠发达的农村经济同时并存,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同时并存,这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
十九届四中全会 经济
(二)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 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 的比重。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 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 制。
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 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完善直接税制度并逐 步提高其比重。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合理调节城乡、 区域、不同群体间分配关系。
政府间的转移支付: 一般是上一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补助。
正回购和逆回购都是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吞吐货 币的行为,是一种调整货币政策的行为。
正回购:央行与某机构签订协议将自己所持 有的国债按照面值的一定比例卖出,在规定的一 段时间后,再将这部分国债买回。正回购是回笼 货币的一种手段。
逆回购:指央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 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 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 性的操作。逆回购是投放货币的一种手段。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 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
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 体融通创新,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积极 发展新动能,强化标准引领,提升产业基础能力 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健全符
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改进科 技评价体系,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
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保障国 家粮食安全的制度政策,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⑩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 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建设创新型国
毛概精品——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习题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单项选择1.文明是文化现代化。
从以上这段话可以直接得出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特点是:(C)A.战略实现过程具有不平衡性B.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实事求是C.注重社会全面协调发展D.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是 (D)A.以人为本B.以民为本C.社会公平D.公平和正义3.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基本目标是(A )A.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B. 促进社会经济增长C. 实现充分就业D. 使更多的劳动者拥有财产性收入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核心问题就是(B)A.企业应拥有资产所有权B.企业应拥有法人财产权C.企业应拥有宏观调控权D.企业应拥有行业管理权5.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 (A)A.保证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B.使劳动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C.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D.实现共同富裕6.“十一五”规划根本目的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C)A.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B.不断推进共同富裕C.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D.不断创造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二、多项选择1.所谓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是社会的一切发展 (ABCD)A.既依赖人的发展,又为了人的发展B.人的全面发展是根本出发点和归宿C.把促进入的发展作为社会和人的发展的根本目标D.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基础2.全面的发展观主要是指 (ABCD)A.人的全面发展B.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C.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全面协调D.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3.协调发展主要是指 (ABCD)A.人自身的全面协调发展B.人与入的全面协调发展C.人与社会及社会各阶层的协调发展D.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发展4.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于构建五个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民生的实施方案
关于构建五个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民生的实施方案公共服务是国家和社会为维护公民利益、促进社会公共福利和公平正义而提供的服务。
建立五个公共服务体系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旨在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共享发展与共同富裕。
这五个公共服务体系包括:社会保障体系、教育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和文化体系。
下面就如何加快建立覆盖城乡民生的实施方案做出以下探讨。
一、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全民共建共享的必然要求。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民生的实施方案如下:1.完善社保制度。
加强对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障制度的调研,深化改革,保障基本养老、医疗等权利,特别是在农村、城镇就业困难人群、特困人员等群体的社保方面做出具体的政策保障。
2.实施社会救助。
以社会救助为补充,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针对社会最弱势的群体,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建立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
实行最低生活保障、救灾救助、特殊扶助等制度,加大困难家庭和孤儿、失能老人等救助力度,确保他们生活不至于缺少基本保障。
二、教育体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民生的实施方案:1.促进教育公平。
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得每个地区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够满足当地需求,打破城乡区域间教育差距。
同时,坚决整治超标准招生、升学率过低等问题,努力提高教育品质。
2.打造优质教育品牌。
继续推进教育扶贫和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国家、地方和社会各方对教育的投入,重点发展城乡一体化先进的教育机构、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形成规范、科学、高效、权威的现代化教育体系。
三、医疗卫生体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民生的实施方案:1.构建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扩大城市居民医保覆盖面,推进新农合覆盖面向城市化转型任务。
同时,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提升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从而有效推动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策的融合和一体化。
加快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面对这一现实,我国政府一直在致力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的权益。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加快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社会保障体系的概念与重要性社会保障体系是指国家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对国民的生活进行保障的体系。
这个体系可以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保障措施。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社会保障可以帮助人们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减轻社会矛盾和压力,增强社会和谐。
其次,社会保障可以促进全面的社会发展、稳定和繁荣,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保障的建设和完善,让更多的人受益。
二、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加快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首先,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养老保障体系难以满足老年人群体的生活需求。
其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为明显,很多农民工及非城镇居民家庭缺乏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和养老难度较大。
此外,在全球化的发展大趋势下,国际经济的波动和金融危机的不断发生会对我国社会和人民的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加强社会保障意义重大。
首先要优化社会保障产业结构,建立更为稳健、可持续的社保体系。
其次,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建设,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根据人民的不同需要,必须提供不同类型的社会保障服务。
对于弱势群体,特别是贫困家庭、大龄劳动者、残疾人和低收入阶层,要加强关爱和保障。
同时,要积极推广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在全国推进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推动社保管理的科技化和信息化。
三、完善社保体系的必要性另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我们必须努力的目标。
要加强制度规划和改革,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协调统一。
同时,要注重制度实施和运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为民众提供更加透明、公平、公正的社会保障服务。
高考主观题答题的一般答题思路
高考主观题答题的一般答题思路——————以2010四川文综38题第二问为例(11.7)材料二我国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010年,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于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
如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以上年增加930亿元,用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实施各种惠农补贴等;中央财政拟安排社会保障投入3185亿元,用于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舍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老大力的就业能力。
结合材料二,运用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对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的作用。
(10分)第一、审设问。
选择题的设问相对简单,主观题的设问相对复杂,但无论什么样子的设问都必须抓住四个要素:①知识范围②主语(主体)③角度④关键字比如:【2010四川文综】结合材料二,运用①(知识范围)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分析②(主语)国家继续出台④(关键字)系列惠民措施对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的③(角度)作用。
(10分)【解析过程】1、明确这道题的知识范围是国家职能。
现在头脑中回忆有关国家职能的知识,我国的国家职能有对内职能4个,对外3个;国家职能和国家性质、国家机构的关系。
审清范围的作用:明确范围后,可以迅速而准确地联系教材相关的知识体系,从中摘取必要的知识点。
这一步要求同学们要有足够的知识体系的储备,而且要十分熟练。
2、主语:国家。
国家职能肯定是由国家机关来行使的。
根据设问的主体不同分类,在政治常识中可以分为“国家、政府”“党”“民族宗教”“公民”“国际社会”。
在经济常识中也可以关注主体,比如“国家”“市场”“企业”“消费者”“劳动者”“农村”等。
根据主体的差异可以迅速的联系相关知识点,提高做题的效率和正确性。
3、明确此题角度:为什么(原因)。
刍议社会保险争议解决机制完善
刍议社会保险争议解决机制完善探讨了社会保险争议的概念,介绍了我国现有社会保险争议解决机制,分析了现有机制的缺陷,并对其完善进行了思考。
标签:社会保险争议解决完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我国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正处于关键的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的实质在于利益的重新划分与规则的重构,与此相伴的是争议和纠纷的层出不穷。
社会保险制度,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也处于不断的改革完善中,也不可避免的伴生了大量争议。
而传统的社会保险争议解决机制,已经暴露出不适应性,社会保险争议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由于争议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社会保险权的实现和社会稳定,完善社会保险争议的解决机制,及时有效地解决社会保险制度运行中的不和谐因素,切实保护劳动者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等领域的社会保险权是十分必要的。
一、社会保险争议的概念社会保险争议,最先是以社会保障纠纷的概念出现的,即“在社会保障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在征缴社会保障税费和支付社会保障待遇等环节,可能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纠纷。
”2007年劳动保障部送审的《社会保险法》(草案)仅提出了社会保险争议的术语,未给予明确解释,但从草案提出的社会保险争议解决途径:一是个人在社会保险方面与参保单位发生的争议,依照劳动争议处理规定解决;二是个人及其亲属或者参保单位,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做出的有关社会保险费征缴和待遇支付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三是参保单位、个人及其他有关单位对劳动保障部门做出的行政处罚(涉及社会保险事务管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保险争议至少应包括: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基于劳动关系因社会保险费的缴纳发生的争议;社会保险缴费人(用人单位和职工)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之间因社会保险缴费、支付发生的争议;社会保险缴费人和其他组织(主要为社会保险定点服务机构)因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社会保险管理行为发生的争议。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2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4课第2框我国的社会保障课后练习含解
我国的社会保障(建议用时:40分钟)◎知识点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1.李克强总理说,有人遇到困难,掉下来了,要有一个安全网兜着他,要通过完善低保、大病救助等制度,兜住特困群体的根本生活。
“安全网〞喻指( )A.社会保障制度B.商业保险制度C.国家税收制度D.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A[现实生活中人们面临着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当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A正确。
]2.德国《明镜》周刊的封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谁工作,谁就是傻瓜。
〞意指德国的失业补助等福利津贴与工资差异不大。
德国的这种社会福利制度对我们的启示是( ) A.西方国家的高福利制度是造成社会矛盾的根本原因B.社会保障水平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根本生活C.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D.高福利制度能够调动广阔工人生产的积极性B[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开展相适应,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根本生活,B正确。
]3.社会建设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步伐,根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A.是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的根本措施B.表现效率优先,促进收入分配秩序公平合理C.能够保障社会成员根本生活,维护社会安定D.有利于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风尚C[没有社会保障,就没有社会的安定。
社会保障通过防X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根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C正确,A、B、D不选。
] 4.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
其中核心局部是( )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险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B[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B正确。
]5.目前我国正在研究建立退役金、抚恤金、优待金等动态增长机制,使广阔退役军人更好地分享改革开展成果。
这属于社会保障制度中的( )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D[题干中“退役金、抚恤金、优待金〞等属于社会优抚的X畴,D正确。
公务员申论热点话题素材分析:社会保障
公务员申论热点话题素材分析:社会保障材料一: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十七大标准表述)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
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
提高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
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做好优抚安置工作。
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
加强老龄工作。
强化防灾减灾工作。
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材料二: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制在马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了“逐步把城镇非职工居民和农民纳入保障范围,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市委、市政府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不断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相继建立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劳动年龄段自由职业者通过劳动事务代理参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制度,今年又继续推进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填补该市养老保障最后一个空白点,真正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
据今年初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马鞍山市市区城镇老年居民基本情况初步调查数据表明,截至2007年底,马鞍山市男60周岁以上、女55周岁以上的无养老保险待遇的居民约1.8万人,全市无养老保障的居民中70周岁以上约7000人。
城镇老年无业居民主要有四类人群,一是过去从事临时工、家属工人员,二是长期从事家务未工作的家庭妇女及过去是小摊小贩的人员,三是工龄未满10年一次性结算养老金的征地工,四是各类户口农转非人员。
巴中: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 广 泛 深 入 调 研 的基 础 上 .市 人 社 部 门 研 究 出 台 了 推 进 统 筹 城 乡就 业 和社 会 保 障工 作 的一 系 列 规 范 性 文 件 .建 立 了
全 市 统 一 的城 乡居 民社 会 养 老 、基 本 医疗 保 险 制 度 和 城 乡 统
移. 保 留原 参 保 记 录 和 缴 费 年 限 . 待 全 国全 省 出 台统 一 政 策 后
蜀风・ 巴中专页
1 3 / 1 O / 总第 3 3 9期
巴中 :
加快构建城 乡一体 的社会保 障体 系
去年 1 2月 以来 . 巴 中市 以 完 善 政 策 制 度 、 健 全 体 制 机 制 为抓手 . 以切 实 保 障和 改 善 民生 , 促 进 城 乡 同 发展 共 繁 荣 为 要 务. 深 入 推进 社 会 保 障制 度 改 革 , 加 快 构 建 城 乡一 体 的社 会 保 障 体 系 目前 . 全 市 社 会 保 险 已实 现 了政 策 制度 由城 乡 分 割 向
注重 制 度 衔接 。 社 保 关 系转 接 畅 通 。为 有 效 促进 农 业 转 移 人 口市 民化 . 巴 中市 对 转 移 养 老 保 险 关 系 的 . 个 人 账 户 全 额 转
差 别 向城 乡均 等 、 保 障水 平 由基 本 保 障 向 多层 次 保 障 、 医 保 经
办 由两 个 部 门 负 责 向一 个 部 门 统筹 的历 史 性 转 变 。 系统 规 划 设 计 . 城 乡 一体 的社 会 保 险 制 度基 本 建 成 。
二是 城 乡 居 民医 疗保 险坚 持 “ 六统一 ” 。即统 一 参保 范 围 , 将 未 参 加 职 工 医 保 的 城 镇 和 农村 居 民 全部 纳入 城 乡 居 民 医保
对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内涵之理解
对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内涵之理解摘要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
因此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基于此,本文将谈谈对社会保障体系内涵的理解。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础;重点;补充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和稳定民生的重要保证。
它作为一种社会安全制度,通过提供一定的物质保证,帮助社会成员克服面临的生存危机,可以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1]在我国,社会保障具体通过最基本层面的社会保险、最低层次的社会救助和最高层次的社会福利以及特殊层次的社会优抚来发挥作用。
社会优抚由于军人对象的特殊性,体现了国家对于军人的特殊优待,也就是因为其特殊性,它保证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也不可能成为社会保障的基础。
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以其保障对象的广泛性、保障层次的多样化和保障范围的广泛性,理应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
首先,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
这是因为它的保障对象是劳动者,即人口中最多最重要的部分。
它所承担的风险也最多,包括劳动者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发生的使他们失去工资收入的生、老、病、伤、残、失业等所有风险它所占用的资金也是社会保基金障中最大的部分;[2]其次,社会救助是以全体社会公民为对象的,不管他是劳动者还是无业的社会底层,只要符合社会救助的标准就能成为社会救助的对象。
社会救助无需缴费,它保障广大人民的生存需要,是“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体现了公民的物质生存权利,这就保证了那些没有工作单位缴不起社会保险费或者遭受重大灾害的公民不至于陷入生活困境;第三,社会福利是以全体社会成员为对象的,是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旨在改善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相较于以上两种社会保障形式,它更关注社会成员的发展性,而不仅仅是最基本的生活,是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7月/23日/第002版综合新闻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甘肃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周强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确定好“十二五”规划时期的目标任务,落实好保障措施,推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一、正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面临以下矛盾和问题:一是工业化、城镇化和老龄化进程加快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新的任务。
二是就业方式多样化为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完善,就业方式呈现着多样化的格局,社会保障由过去单一保障向多层次、多险种转变,参保群体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劳动力跨地区跨行业流动频繁,面对数以千万计时常变动的参保个人,保证终生准确记录和结算支付,特别是大量出现的异地养老、异地就医等,对现有的管理方式、管理能力和服务手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是历史遗留问题和各种矛盾十分突出。
企业改革改制、体制转轨时期遗留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仍未解决,各群体、各险种新老待遇差距大,历史欠账多,新问题和老矛盾并存。
解决一个老问题又出现若干新问题,关破企业、困难企业、集体企业和原“五七”工、家属工等群体参保困难、缺少基本的社会保障,已成为完善社会保障的突出问题。
四是社会保障统筹协调发展不够。
我国“城乡两面、东中西三个阶段”问题突出,社会保障存在城镇覆盖面大,农村覆盖面小,城乡差距大和城乡险种之间管理缺乏统筹、协调等问题。
二、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任务“十二五”期间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期,主要任务是以完善制度建设为重点,着力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体制机制的创新。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覆盖面分别达到97%、98%、90%、90%;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巩固城镇职工、居民参保覆盖面成果;基本建立城镇无保障老年居民和非职工群体纳入养老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全国70%以上县区,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建立。
社会保障制度包括
社会保障制度包括一、政策理论“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包括。
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加快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
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投入,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
【政府工作报告】二、内涵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国家依照一定的法律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的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的对象是会体社会成员。
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
社会保险是以经济保障为前提的。
一切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不论其是否完善,都具有强制性、社会性和福利性这三个特点。
社会保险:分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社会救济:基本特征是维持最低水平的基本生活。
社会救济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支出和社会捐赠。
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包括社会救济,是指国家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贴、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的总称。
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向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中需要给予特殊关心的人群提供的必要的生活保障。
优抚安置,是指国家对从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属,如军人及其亲属予以优待、抚恤、安置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在我国,优抚安置的对象主要是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残疾军人及其家属。
三、存在问题(一)这种社会保障制度对不同的社会成员的对待是不平等的。
首先是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不平等,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实质是城市保险和城市福利;其次是不同所有制单位工作人员之间的不平等,社会保险实质是城市全民所有制单位工作人员的保险。
(二)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改变了其初衷,不是向低收入的农村居民倾斜,而是大幅度地向高收入的城市居民倾斜。
四、问题原因. 覆盖面小,实施范围窄。
我国现行的各项保险制度实施的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和区县以上大集体企业的职工,区县以下小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职工的社会保险制度很不健全,私营企业、城镇个体劳动者和广大农民基本上还没有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包括》()。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应注重四个坚持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中国民政
页码: 48-48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0期
主题词: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经济发展 改善民生 城乡居民 长治久安 社会进步 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
摘要: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民政局李宗明认为,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应注重四个坚持。
一要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因此,我们务必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总的指导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胡晓义:社会保障是造福全体人民的基本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把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确定为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
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持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广泛宣传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和共同参与改革,共筑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中重要标志之一是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把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确定为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
社会保障是一个庞大的制度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诸多领域,其中社会保险覆盖面最广、筹资结构多元、与全体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因而是这个体系的核心制度安排。
目前法定的社会保险有5项,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要覆盖全民,工伤、失业、生育保险主要覆盖职业群体。
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社保体系建设的基本方针是“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重点是“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需求日益增长,诉求呈多样化。
当前,群众对社会保障最直接、最现实、最急迫的期盼主要是4条:一是人人享有,二是水平提高,三是公平合理,四是安全可靠。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
一、加快实现基本社会保障覆盖全民,人人享有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自新中国建立之初始建,已经有了60多年的历史,制度覆盖范围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偏到全的演进过程。
在计划经济时期,社会保险主要适用于公营单位职工;改革开放以来,覆盖面扩大到城镇各类用人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党的十六大确定了统筹城乡的目标后,陆续建立了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等制度,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从城镇到农村、从职业人群到城乡居民的重大转变和发展,覆盖人群迅速扩大。
到2013年底,医疗保险覆盖了城乡13亿以上人口,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了8.2亿人。
其他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也都大幅增长。
我国已经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计划,用十几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走的路,这一巨大成就,振奋人心,举世公认。
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在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上还有欠缺和不足。
如养老保险,还有近2亿人未纳入覆盖范围,大部分是就业流动性强的农民工。
再如医疗保险,虽然全民医保基本实现,但由于管理体制分割,也有一部分在城乡之间是重复参保的,即仍有几千万人游离在制度之外。
为解决这些问题,及早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需从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第一,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
以养老、医疗保险为重点,尽快实现对所有群体的全覆盖。
养老保险在2017年要达到9亿人,2020年达到覆盖率95%以上;医疗保险要通过参保识别,剔除重复参保的水分,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对进城农民工,引导他们尽可能参加待遇水平较高的城镇社保。
第二,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制度覆盖。
适时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其5000多万职工和退休人员纳入社保制度。
通过健全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解决部分人群游离在社保制度之外的问题。
同时,针对家政服务业、网络就业创业等新就业形态兴起,研究适应这些从业者特点的参社政策。
第三,强化激励引导机制。
完善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多缴多得、长缴长享等激励机制,引导将“自愿参保”转向早参保、多缴费、持续参保,提升群众的自我保障和社会互济意识,维护其长远利益。
二、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使人民分享发展成果保障水平是衡量社会保障制度成效的重要标准,不断提高待遇水平是人民群众的普遍期盼。
近十几年来,国家不断提高社保待遇水平。
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基本养老金近10年增长2倍多;各级财政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近7年增长7倍,职工和居民基本医保的诊疗项目、用药范围、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都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贵的问题;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待遇以及城乡低保和医疗救助标准也明显提高。
但是,目前的社保水平与群众的预期、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差距。
突出地表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生活困难,还有一些群众因病或因伤残致贫、返贫。
因此,我们要持续稳步做好社会保障待遇水平调整工作。
总结国内外的长期经验教训,恰当安排社会保障水平要坚持3个基本准则:一是在经济发展和各方面承受能力的基础上稳步提高社保待遇水平。
社保水平具有典型的“易升难降”的刚性特征。
一个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既要尽力而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又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把握待遇调整的节奏和力度,不能开空头支票,不能做超出社会承受能力、不可持续的过高许诺。
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梦不是天上掉馅饼,而要靠全体人民长期团结奋斗才能得来,要加强政策宣传,引导社会形成合理预期。
二是坚持公平优先、适度激励的原则,避免落入福利陷阱。
我国社会保障的核心制度是社会保险,参保成员要缴费,而不是政府全包下来的福利制度。
所以,待遇水平提高不能全靠政府,个人和单位也有重要责任。
特别是养老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在制度设计时就包含了待遇水平与缴费多少和长短相挂钩的机制;失业保险费的领取期限也与参保缴费时间长短相关,以促进失业者积极择业和尽快再就业。
三是坚持社会互济统筹的基本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保险的基本规律是大数法则,即多数人参保缴费帮助特定时间内少数人抵御遭遇的风险,参保人愈多则分散风险能力愈强;而今天减轻了别人的风险,明天就或许会帮到自己。
中华民族有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社会保险本质上是以组织的方式、在社会的层面发扬这种民族优良传统。
所以,要坚持社会互济、团结、统筹、风险分担的理念,避免“逆向选择”,防止生之者寡、食之者众导致社保基金入不敷出,进而损害大多数群众的长远利益。
在坚持以上原则的基础上,下一步要在社保待遇方面努力做好3项工作:第一,建立社保待遇的正常调整机制。
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面承受能力,以工资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物价变动等为重要参数,形成有规划、有规则地调整社保待遇的机制,使社会各类成员都能够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第二,完善社保待遇与缴费更紧密联系的激励机制。
如新农保,对选择高档缴费的应提高政府补贴,对缴满15年后继续缴费的也要增加补贴或基础养老金,促进群众持续参保长期缴费,以更好地保障老年生活。
医疗保险也要坚持个人或家庭适当缴费,并随着政府补贴的增加而适当增加;要坚持就医个人适当付费,合理引导医疗消费,不能脱离基本国情搞“全民免费医疗”;要通过改革完善医保付费方式(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加强监管,严格控制不合理医疗费支出。
第三,推动多层次社会保险的发展。
政府组织实施的基本社会保险制度只能定位于保障基本生活,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要大力发展补充性的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通过政府实施更有力的税收优惠等鼓励政策,促进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等项目的发展。
三、实现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社会保障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要更加注重公平。
目前在社会保障领域反映比较突出的公平性矛盾,一是制度公平问题,主要是企业部分退休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存在“待遇差”,也就是“双轨制”问题;二是区域公平问题,主要是跨地区流动中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报销结算问题;三是城乡公平问题,主要是城乡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溶合和基金统筹问题。
这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第一,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社会上热议的所谓“双轨制”是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时期产生的矛盾。
20世纪90年代,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要求,率先在企业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单位保障向社会保险的转变。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总体上仍实行单位退休养老制度,由此造成待遇水平的差别。
为解决这一矛盾,在不断提高企业基本养老金水平、努力缩小待遇差距的同时,要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这不仅是弥合待遇差的需要,也是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的内在要求。
其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流动性也在增强,完全由单位自保退休人员的制度难以长期维持,纳入社会保险制度体系是必然选择;其二,退休费单纯与最后工资挂钩,不能充分反映工作人员任职长短和贡献大小,需要改革完善计发办法;其三,养老待遇调整应当与工资调整脱钩,而与社会平均工资的整体提高和物价水平相联系,这有利于避免待遇调整的不正常波动,也有利于促进总体的社会公平。
解决“双轨制”问题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考虑退休养老制度本身,还要与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工资分配制度、财政体制改革相互配套,并全国统一实施,妥善处理好老中新人的关系,周密设计过渡期政策,确保改革平稳顺利。
第二,完善社会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政策。
在我国目前发展阶段,劳动者和居民跨地区流动性很强,而现行的社保制度还存在地区分割,如果不能解决参保人员社保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难以实现制度公平,也会制约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从2010年开始,我国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上实施了跨地区关系转移接续政策,4年来已累计办理379万人次的跨省转续,跨省转移资金585亿元;2014年又出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相互的衔接政策,为参保人员在不同制度间流动打开了通道。
落实好这些政策,有利于实现各类劳动者“无论你在哪里干,养老保险接着算”,解除流动人员社会保障的后顾之忧。
对当前群众反映突出的异地就医报销不便的问题,可采取3项措施:一是提高医保统筹层次,全面实现地市级统筹,解决同一城市范围内所辖县区的异地就医结算问题。
二是推行省内联网结算,解决省内不同城市异地就医结算问题,目前大部分省份已建立了省内异地结算系统。
三是在此基础上,以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为重点,搭建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异地结算。
同时,要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完善转诊转院制度,完善阶梯型医保报销政策,鼓励参保人员尽量利用基层和本地医疗资源,减少无序地涌入大城市就医。
第三,推进社会保险城乡统筹。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也是实现公平的重要举措。
2014年,国家在新农保和城居保已实现制度全覆盖的基础上,将两项制度整合为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使无论农民还是城镇居民都可以在统一的缴费档次中选择、并享受与之相关的同等待遇。
下一步还要按中央部署,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经办服务,并实现与职工基本医保的统一管理。
四、努力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可靠运行,永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是不是安全可靠,能不能长期稳定运行,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