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品牌意识与特色塑造
浅谈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思想价值引领

浅谈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思想价值引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他们既是学生的朋友,也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启蒙者。
在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不仅仅是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更应该承担起引领学生思想的责任。
本文将对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思想价值引领进行探讨。
一、理解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在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心理辅导和情感关怀,更多的是扮演思想引领者和价值导向者。
高校辅导员应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确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拓展校园教育的思想引领高校辅导员作为校园教育的一部分,应当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引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辅导员应当关注学生的人生追求和社会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引领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人生,认识自己,塑造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搭建平台,促进学生的价值观认同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注重搭建各种平台,促进学生的价值观认同。
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研讨会等活动,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提高学生对正确价值观的认同度。
四、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引导学生价值观高校辅导员在关注学生情感需求的还要引导学生的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的情感需求进行细致入微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学生面临情感困扰的时候,不仅要给予情感关怀,更要通过理性的引导,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问题,正确地看待生活。
五、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引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引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举办一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正确的人生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六、提升自身素质,成为学生思想引领的榜样高校辅导员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成为学生思想引领的榜样。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品牌意识与特色塑造课件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与期许
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高校辅导员应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 方法,提高工作水平。
深化品牌意识和特色塑造
在未来的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应进一步深化品牌意识和特色塑造, 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优秀辅导员团队。
拓展工作领域和服务范围
高校辅导员应积极拓展工作领域和服务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 细致的服务,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辅导员工作特色的实践案例
01
案例一
某高校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引入项目管理理念,将班级工作划分为多个
项目,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形成了“项目化班级管理”的工作特色。
02 03
案例二
某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实际情境,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共鸣,形成了“情境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工 作特色。
03
探索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辅导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便
捷的辅导服务。
加强个人专业素养提升
学习专业知识
不断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提高辅导工作的 科学性和专业性。
参加培训和交流活动
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交流活动,拓展视野,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反思与总结
对自己的辅导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和 方法,提高辅导效果。
THANKS。
高校工作的品牌意与特 色塑造 件
•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与职责 • 品牌意识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性 • 高校辅导员工作特色塑造的途径与方法 • 高校辅导员工作品牌与特色的实践案例 • 高校辅导员工作品牌意识与特色塑造的未
来展望 • 结语
01
高校的色与
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01
02
品牌建设对于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价值探析

品牌建设对于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价值探析品牌建设是一种在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商业战略,它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同时也适用于个人职业发展。
对于辅导员来说,品牌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职业能力的提升起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对品牌建设对于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价值进行探析。
品牌建设对于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升有助于建立专业形象和声望。
在当今社会中,各行各业竞争激烈,而且信息传播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通过自身的品牌建设来凸显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水准。
一个有品牌的辅导员可以更容易地获得学生、家长、同事和学校领导的认可和信任,建立起专业形象和声望。
这将有助于辅导员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品牌建设对于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升有助于扩大影响力和社会资源。
一个有品牌的辅导员会更容易被社会各界认可和接受,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支持。
可以更容易地获得学术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更容易被邀请参加学校或社会的活动和会议,更容易被领导安排重要的工作任务。
这些都有助于拓展辅导员的影响力和社会资源,提升其在教育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品牌建设对于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升有助于形成个人的教育理念和风格。
通过品牌建设,辅导员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和风格,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特色。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也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家长选择这样的辅导员。
有品牌的辅导员在教育实践中有更大的自由度和话语权,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和特色,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品牌建设对于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升有助于促进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晋升。
有品牌的辅导员相对而言更容易受到学校和各类教育机构的青睐,更有可能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晋升机会。
可以更容易地获得更高层次的教学和管理职位,也更容易被评选为各类荣誉称号,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更加顺利。
品牌建设对于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
有品牌的辅导员更容易建立专业形象和声望,更容易扩大影响力和社会资源,更容易形成个人的教育理念和风格,更容易实现职业发展和晋升。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品牌意识与特色塑造ppt课件

辅导员工作的展示平台
(一)政府的认可:教育部思政司、教育厅、团省委等各级各 类政府的认可。 1、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评选 2、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奖(第二届) 3、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建设(今年启动) 4、浙江省教学成果奖评选 5、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评选 6、浙江省共青团工作、青年工作创新奖评选 7、浙江省共青团工作调研奖 (二)社会和同行的认可:各类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报道、社会 的影响、兄弟院校和同行老师的认可。 (三)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学生欢迎这样的活动,家长支持学 生参加这样的活动。
15
16
3
4
一、辅导员工作的三大困惑 (一)辅导员工作的价值困惑 (二)辅导员工作的内容困惑 (三)辅导员工作的评价困惑
5
曹威威,男,1985年2月出生,中共党 员,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2009级本 科生(233人)专职辅导员兼学生党支部书记。 三年来他坚持每周末为学生写一封信,近百封 共性问题成长家书及400余封个性私信交流 邮件,共计近30万字,架起与学生心灵沟通 的桥梁,这些书信被编辑成书出版发行;他坚 持和学生一起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几十余次;他 坚持利用假期闲暇走访边远贫困地区20多名 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总行程近3000公里;他 将学生工作和自身成长相融合,积累案例、开 展研究,成长为一名贴近学生、把工作做到学 生心灵深处的优秀辅导员。(2012年全国高 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当中最年轻的一位)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品牌意识和特色塑造
1
2
பைடு நூலகம்
施佳,汉族,1982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已婚。
2005年6月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2005年8月至2010年1月留校浙江师范大学团委工作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浙江省社科联(挂职) 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任浙江师范大学团委办公室主任 期间,2010年9月至2013年6月攻读浙江师范大学 外国哲学硕士研究生 2012年4月至今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独立学院) 团委书记、学工办主任 期间,2013年9月至今借调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办公室
高校辅导员工作论文:浅析辅导员的工作理念

高校辅导员工作论文:浅析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引言高校辅导员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角色,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承担着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指导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全面成长。
因此,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效果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浅析辅导员的工作理念,探讨其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意义和应用。
1. 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定义辅导员的工作理念是指其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看法和方法论,体现了辅导员对学生的认知、理解和指导方式的基本准则。
在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中,工作理念是他们开展工作的基础和方向,对其所承担的任务和责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 辅导员的工作理念的意义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 指导行为的准则: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可以成为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方法的准则,帮助辅导员明确自己在工作中的行为规范和原则。
- 价值观的引导: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可以引导辅导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正确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操守,提高其工作素质和能力。
- 职业发展的指导:辅导员的工作理念有助于辅导员明确自身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个人职业规划和发展提供指导和思路。
3. 辅导员的工作理念的要素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包含以下要素: - 理论基础: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应以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 实践经验: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应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 学生导向: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应以学生为导向,关注学生的需求、问题和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
4. 辅导员的工作理念的应用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个性化指导:辅导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和手段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发展成长。
- 学生关怀:辅导员应基于自身的工作理念,充分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给予他们关怀和支持,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
高校辅导员工作重塑提升育人质效的路径探析

2020年第4期(总第119期)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 Sciences)No.4.2020Genera1.No.119高校辅导员工作重塑提升育人质效的路径探析许新华(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漳州363000)〔摘要〕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当前高校辅导员面临的诸多职业发展困境制约着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工作重塑对高校辅导员提升身份认同、提升职业使命感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辅导员亟须进行工作重塑,通过认知重塑提升职业使命感,通过任务重塑提升岗位胜任力,通过关系重塑营造和谐工作环境,重塑为学习型传道者、协作型育人者、创新型服务者,真正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努力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才。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工作重塑;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114(2020)04-0151-05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2],思想政治教育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打牢共同思想基础的根本保证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凝聚更大共识、团结更多力量的重要抓手。
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
辅导员的作用始终体现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之中,甚至影响学生一生。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效,关键在于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其工作创造性和职业使命感,塑造辅导员成为思想上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角色上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业务上是开展学生教育管理服务能手,功能上是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坚韧纽带,职业目标是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努力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才。
提升专业化水平 树立辅导员品牌意识

途径 。
关键 词 高 职辅 导员 ;职 能:专 业化 培养 : 品牌树立 中图 分类 号:G 1 75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7— 8X 2 1) 20 1 —4 6 149 (00 1— 09 0
E h n e r f s in I e e , B i d u r n o s i u n s f H g e o a o aIC I e e o n e o s / n a c P o e s o a L v I u p B a d O n c o s e s o i h r V c tin o g s C u s I r / I I
K y wo ds o ti nal o ns l rs: f c o s: p of s o al r ni g: b n il n e r v ca o c u e o un ti n r e si n t ai n ra d bu di g
浅谈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思想价值引领

浅谈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思想价值引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不仅承担着学生的思想引领和心理辅导工作,更重要的是要肩负起对学生成长的责任和担当。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思想价值引领工作变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本文将对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思想价值引领工作进行浅谈。
一、理念更新,引领学生思想观念的变革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教育中的引领者和指导者,他们的思想理念必须与时代的发展和变革相适应。
传统的教育理念和观念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成长需求,高校辅导员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和认知。
只有拥有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使他们在新思想的指引下实现自我意识的更新和觉醒。
高校辅导员应不断学习、充实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好引领学生思想观念变革的工作。
二、价值引领,引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在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更要承担起对学生成长的价值引领的责任。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应当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不浪费生命。
辅导员要通过个案分析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坚定理想信念,担当社会责任,积极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只有通过价值引领,辅导员才能真正做到对学生深度的触动,引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共鸣,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向前,最终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三、情感关怀,成就学生成长的翅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要求不仅在于指导学生的学业发展,更要负责学生的情感关怀和心理辅导工作。
在大学生活中,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需要高校辅导员给予及时的关怀和指导。
辅导员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困惑和苦恼,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
在学生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辅导员要及时伸出援手,给予他们帮助和鼓励,成就他们成长的翅膀。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品牌塑造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品牌塑造引言在当今社会,高校校园文化已成为衡量一所大学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影响着学校的整体形象和社会声誉。
因此,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品牌塑造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1.1 校园文化的定义校园文化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具有独特个性和风格的文化形态。
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
1.2 校园文化的功能- 教育功能: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
- 凝聚功能:增强师生之间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
- 传承功能: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 创新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2.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举办各类学术讲座、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
2.3 优化校园环境建设注重校园绿化、美化工作,打造宜居宜学的校园环境,提升学校的外在形象。
2.4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选拔一批具有较高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教师担任辅导员和班主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
三、高校品牌塑造的策略3.1 明确办学定位根据学校的发展历程、学科特色和社会需求,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
3.2 提升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3.3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3.4 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媒体手段,加强对外宣传,展示学校的良好形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结语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品牌塑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高校辅导员培训计划品牌

高校辅导员培训计划品牌一、培训目的和意义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中的重要一环,他们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素质。
因此,高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的品牌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培训目的:(1)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养,提升工作效率;(2)加强辅导员的教育能力,提高教育水平;(3)推进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留住人才;(4)提升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度和认可度;(5)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整体的服务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帮助。
培训意义:(1)提升教育教学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和凝聚力;(3)增强高校教育系统品牌的含金量和吸引力;(4)提高学校学生就业率和综合素质。
二、培训内容和方法1.培训内容(1)专业知识培训:包括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社会工作知识等;(2)实践技能培训:包括沟通技巧、危机处理技能、团队合作能力等;(3)职业发展培训:包括职业规划、岗位职责、职业素养等;(4)心理健康培训:包括心理压力管理、心理咨询技巧、心理健康教育等;(5)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通过实际案例和个人经验,进行共享和交流。
2.培训方法(1)讲座和报告: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相关的专题讲座和报告;(2)研讨和讨论:组织专题性的研讨会和小组讨论,交流心得和想法;(3)实践活动和体验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考察,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4)互动和团建:组织各类团队活动和互动游戏,提高凝聚力和合作力;(5)线上培训和远程教育: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线上培训和远程教育。
三、培训评估和效果1.培训评估指标(1)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后能否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2)工作表现和实际效果:培训后辅导员的工作表现是否有所提升,学生的满意度是否有所增加;(3)职业潜力和发展空间:培训后辅导员的职业潜力和发展空间是否有所增加;(4)团队凝聚力和合作效果:培训后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效果是否有所增强。
地方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实践探索——以贺州学院“筑梦·红色家园”辅导员工作室为例

管理智慧各地方高校应以更高的站位和更实的措施,扶持和激励工作室建设。
具体而言,可以把成立和建好辅导员工作室作为学校学生工作的一大亮点,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牵头,由学生工作部(处)抓好工作落实。
在校内辅导员中,对基础较好和工作能力突出的辅导员进行动员,通过遴选组建一批6—9人规模的有潜力、有特色、执行力强、战斗力强的辅导员工作室。
每个辅导员工作室应围绕《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所明确的高校辅导员主要工作职责,即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及辅导员队伍建设10个方向,选择其一作为重点建设方向,并从理论研究、实践创新、团队建设、理论宣讲、成果转化5个方面开展辅导员工作室建设。
有条件的地方高校可以出台一些配套制度,提出具体的建设要求和考核条件,给初创阶段的辅导员工作室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在课题研究、交流研讨、论坛讲座、培训考察调研、资料购置、成果出版、新媒体建设等方面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
由学生工作部(处)组建考核组,对建设中的辅导员工作室进行阶段性考核,考核不合格的暂停经费支持并要求限期整改,考核合格的继续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政策支持,考核优秀的及时进行表彰和奖励。
同等条件下,对组织或参与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辅导员,在职称评聘和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由此,在校内辅导员队伍中营造比学赶超、见贤思齐的良好竞争氛围,并通过高水平辅导员工作室的示范带动,加快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让辅导员队伍更稳定、更高效、更有活力。
以贺州学院为例,2018年以来,学校持续开展“筑梦·红色家园”系列活动,使之成为学校一大育人品牌。
通过开展“筑梦·红色家园”社团文化艺术节、读书分享会、党建沙龙、暑期社会实践、扶贫专项志愿服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等,深入实施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以精品活动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筑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品牌意识

展 的平 台 , 得到众 人 的肯 定 , 凭 日复 一 日、 光 年复 一年做 着学生事 务性工作 ,已经很难改 变众人对辅 导员职业 的 传统认识 , 这就要求必须重视辅导员职业品牌 的建立 。 要 思考 辅导 员职业 的能力 要求 与其他职 业有 什么 不同 、 特
色 是 什 么 、未 来 的 工 作 方 向是 什 么 。 只有 了 解 职 业 的特 点 ,并 善 于 进 行 职 业 定 位 ,才 能 积 累 建 立 职 业 的 独 特 品 牌 , 会 在 职 业 生 涯 的发 展 中事 半 功倍 。 才
指 在 消 费 者 记 忆 系 统 中 品 牌 名 字 与 产 品 类 别 的 联 系 强 度 , 者说 , 或 品牌 意 识 是 指 消 费 者 再 认 或 回忆 出一 个 品 牌
在这样 的环境 中 ,要想在异 常激烈 的人 才竞 争 中脱
颖 而 出 ,要 想 在 辅 导 员 这 个 岗位 上 找 到 自身 的 价 值 和发
识 和 竞 争 意 识 , 立 自身 的职 业 品牌 意 识 , 力 实现 大 学 生思 想 政 治教 育工 作 的 目标 。 树 努
关 键 词 : 导 员 ; 业 品牌 ; 辅 职 品牌 意 识 中 图 分 类 号 : 4 G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4 2 ( 0 2 0 17 0 X 2 1 )4—0 1 l 9—0 3
辅 导 员 工 作 中 的 “ 牌 意 识 ” 期 以 来 并 没 有 得 到 人 们 的 品 长
上培育 了自己的品牌意识 。[ 4 ] 也就 是说 , 当消 费者在 购买时 , 面对一 个个 品牌 , 能 从众多品牌 中认 出某 个或某些是 曾感 知过或使用 过的品
牌 , 是 品 牌 意 识 的反 映 。 就 ( ) 校 辅 导 员 职 业 品 牌 意 识 的 特定 内 涵 二 高 品 牌 以产 品 的 类 别 为 标 志 可 分 为 产 品 品牌 、 服 务 品
高校辅导员职业品牌塑造的战略分析及实施

高校辅导员职业品牌塑造的战略分析及实施[摘要]职业品牌的塑造过程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学习过程相融合,成为一种新型的个人职业成长模式。
在目前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模糊、职业能力不强、职业核心价值不突出、职业目标错位的情况下,高校辅导员应对个人职业品牌进行准确定位、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具体设计,形成独特的品牌个性和良好的品牌形象,并进行传播和更新,努力塑造独特的个人职业品牌,以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品牌个人品牌品牌塑造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得到了普遍的重视,但在高校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在社会文化日趋多元化和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追求日益复杂化的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工作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被忽视、受排斥、不理解的现象。
打造高校辅导员“职业品牌”,提高辅导员的整体形象和影响力,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出一条与众不同、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增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使高校辅导员工作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职业品牌理论概述品牌以产品的类别为标志可分为产品品牌、服务品牌、个人品牌、组织品牌、事件品牌及地理品牌。
高校辅导员职业品牌是以个人为载体的,属于个人品牌。
美国学者戴维·麦克纳利和卡尔·D.斯皮克认为个人品牌就是“你的品牌是他人持有的一种印象或情感,描述了与你建立某种关系时的全部体验。
”美国学者雷切尔·格林沃德认为“个人品牌就是使你与众不同的东西。
它是一整套有区别的特征和性质,使你在人群里显得醒目,并使你令人难忘”。
乔·希勒认为“个人品牌是对别人的承诺,是个体在受众中的首要印象。
”国内学者旋隆光认为“个人品牌是个人拥有的独特的、鲜明的、确定的、易被感知的外在形象或内在修养,以及对目标影响群体形成的整体性、长期性的重大影响力的集合体,它包括个人专长、思想观念、世界观、价值观等一系列的内容。
”由此可见,职业品牌就是职业人在工作岗位中体现的独特价值,也是社会对职业人一种评价,它是职业人的公众标志和信誉所在,体现了他人对职业人的价值、能力及作用的认可。
复旦辅导员工作汇报

复旦辅导员工作汇报篇一:复旦大学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凸显成效复旦大学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凸显成效高进、精育、严管、优出”——复旦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显成效复旦大学坚持“高进、精育、严管、优出”八字方针,全力推进学生辅导员工作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专业化学生辅导员队伍,工作成效显著。
高进——严格选拔人员改善队伍结构学生辅导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工作水平。
所谓“高进”,就是严把辅导员入口关,从源头上保证辅导员的质量。
目前,复旦共有179名本科生辅导员,主要由专职辅导员、兼职的青年教师和“人才工程”预备队队员三类人员组成。
其中,“人才工程”预备队队员94人,教师50人,助管18人,专职辅导员10人,机关兼职7人。
辅导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
所谓“人才工程”预备队,是复旦大学自1994年开始实施的校内人才培训、储蓄项目。
到2004年为止,项目共选拔了11批237名“人才工程”预备队队员,其中,有94人担任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占辅导员总数的一半以上。
12年来,“人才工程”培养出的辅导员硕果累累,他们先后带教出1个全国先进班集体标兵、1个全国“三好”班集体、35个上海市“三好”班集体;队员中有3人被评为上海市高校优秀学生政治辅导员??除“人才工程”辅导员外,教师辅导员的选拔也相对严格。
每年复旦院系将选拔、推荐出若干辅导员候选人,并由学校各有关部门及院系代表联合组成评审小组,对其进行综合测评,确定入选名单,报学校分管领导批准同意。
此外,复旦从“选苗育苗”工程,到青年复旦学校、“人才工程”预备队一期以及面向研究生的预备队二期,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队伍梯队培养体系,加深学生工作的“板凳”厚度。
《2005年度复旦大学学生工作考评〈学生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复旦学生对学校辅导员年度工作整体上比较满意,辅导员问卷测评得分为85.9分,辅导员满意指数测评得分87.9分。
精育——加大培养力度坚持“养用结合”所谓“精育”,就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培训,提升辅导员的能力和素质。
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创新的方法及措施研究

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创新的方法及措施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群体的不断增长,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的重要指导者和帮助者,承担着教育、心理辅导、情感疏导等多方面工作。
如何创新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提升辅导员服务质量和水平,已经成为当前高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方式创新和培训机制创新三个方面探讨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创新方法及措施。
一、管理理念创新1. 提倡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在管理工作中,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将学生需求和发展放在首位。
辅导员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状况、情感需求等,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
2. 倡导团队合作的理念高校辅导员工作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
管理者应该倡导和培养辅导员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协作,共同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在制定工作计划、方案和政策时,应充分听取辅导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共识,增强工作的合力和凝聚力。
3. 强调数据驱动的管理理念现代管理理念强调数据驱动的管理,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也要向数据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收集学生群体的数据,分析学生需求和问题,制定相应的服务方案和措施。
管理者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学生档案管理系统,实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和变化,为辅导员提供更精准、个性化的服务指导。
二、工作方式创新1. 推动在线辅导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辅导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辅导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在线教育平台等资源,开展在线辅导活动,满足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需求。
通过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辅导员可以随时随地与学生交流,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增强辅导员的服务范围和效率。
2. 拓展综合服务的内容和形式高校辅导员工作不仅仅是心理咨询和学业指导,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就业、实习、创业等方面。
管理者应该鼓励辅导员拓展服务内容和形式,开展专题讲座、职业规划指导、校企合作等多元化活动。
浅谈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思想价值引领

浅谈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思想价值引领1. 引言1.1 高校辅导员的重要性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他们既是学生的思想引导者和心灵慰藉者,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持者和促进者。
高校辅导员在塑造学生健康积极的人格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学生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更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使命,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思想素质和专业水平,积极融入学生群体,关心学生成长,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确保学生在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上得到全面提升。
高校辅导员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他们是连接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激励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是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力量。
为了实现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和重要性愈发凸显。
1.2 新时代背景下的辅导员使命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使命更加显得重要和紧迫。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学生面临的成长环境和挑战也日益复杂多样。
高校辅导员要以新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积极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助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正文2.1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重要任务之一。
作为学生的重要指导者和引导者,辅导员应当注重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辅导员可以通过开展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座谈会、讲座等,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传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政治信仰。
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关心、倾听和引导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及时将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价值观念偏差等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塑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品牌意识与特色塑造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施佳
施佳,汉族,1982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已婚。 2005年6月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2005年8月至2010年1月留校浙江师范大学团委工作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浙江省社科联(挂职) 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任浙江师范大学团委办公室主任 期间,2010年9月至2013年6月攻读浙江师范大学 外国哲学硕士研究生 2012年4月至今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独立学院) 团委书记、学工办主任 期间,2013年9月至今借调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办公室
三、辅导员工作的特色培育
(一)特色需要凝练,需要积聚。 (二)特色需要培育,需要积累。 (三)特色需要创新,需要积淀。
当你还在犹豫是否坚守辅导员岗位的工作时, 别人已经开始琢磨怎么把工作做到最好。 当你还在摸索如何有效开展工作时,别人已 经总结出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和经验。 当你还在感慨怀才不遇、前途坎坷时,别人 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并且做好了下一站的准备。
沈 嫣,女,1982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杭州师范 大学外国语学院学工办主任兼团委书记、学生第五党支部书记。坚持了 6年的“嫣姐工作室”,1100余人次与她面对面地倾诉困惑和迷茫。她 用真诚温暖了受伤的心灵,用智慧点亮了前进的征途。706本成长档案 记载着她带过的每一名学生在学校的日日夜夜,叠起来有一层楼那么高。 不断创新成长档案的形式,改革成长档案的内容,引导学生规划好大学 四年。不断拓展实践育人的新途径,创新了社会实践模式,提出了“志 愿服务组织支部化”,组建了“4U”志愿服务队,组织涉外志愿服务 300余次,打响了以涉外志愿服务为特色的高校社会实践品牌。
2005年6月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05年8月至2010年1月留校浙江师范大学团委工作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浙江省社科联挂职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任浙江师范大学团委办公室主任期间2010年9月至2013年6月攻读浙江师范大学外国哲学硕士研究生2012年4月至今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独立学院团委书记学工办主任期间2013年9月至今借调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新时代优秀辅导员标准上得了课堂跑得了操场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与品牌塑造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与品牌塑造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品牌塑造的重要内容。
在现代社会,高校校园文化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术氛围,而是逐渐向多元化、开放化和国际化发展。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与品牌塑造,不仅包括了学术氛围的营造,还涉及到校园生活、社会责任、国际交流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就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与品牌塑造进行探讨。
首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在于多元化。
高校应该创造一个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包容不同的观点、文化、宗教和价值观。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活跃度,培养学生的包容性和国际化视野。
高校应该在文化建设中注重多元文化融合,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共融,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特色。
其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还在于开放性。
高校应该积极开放自己的资源,吸引国内外的优秀学者、学生和教育资源,推动国际化办学,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校园文化。
开放性的校园文化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为高校引进更多的国际化教育资源,提升高校的国际声誉,推动高校品牌的国际化。
此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还在于社会责任。
高校应该将社会责任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高校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传播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使之成为社会的栋梁。
这样的校园文化特色将有助于提升高校的社会形象和品牌价值。
最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还在于创新性。
高校应该倡导创新创业精神,鼓励学生在学术、科技、文化等领域进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校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科技论坛等活动,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资源,形成具有创新特色的校园文化。
综上所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与品牌塑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在推动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社会责任和创新创业等方面下功夫,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并通过不断努力,塑造高校的品牌形象,提升高校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辅导员工作的品牌意识 (一)品牌就是影响力
感性方式
理性方式
热情 激情 感情
多情法
方略 方法 方案
多方法
(二)品牌就是凝聚力
(三)品牌就是竞争力
三、辅导员工作的特色培育
(一)特色需要凝练,需要积聚。 (二)特色需要培育,需要积累。 (三)特色需要创新,需要积淀。
三、辅导员工作的特色培育
(一)特色需要凝练,需要积聚。 (二)特色需要培育,需要积累。 (三)特色需要创新,需要积淀。
当你还在犹豫是否坚守辅导员岗位的工作时, 别人已经开始琢磨怎么把工作做到最好。
当你还在摸索如何有效开展工作时,别人已经 总结出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和经验。
当你还在感慨怀才不遇、前途坎坷时,别人已 经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并且做好了下一站的准备。
持和学生一起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几十余次;他 坚持利用假期闲暇走访边远贫困地区20多名 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总行程近3000公里;他 将学生工作和自身成长相融合,积累案例、开
展研究,成长为一名贴近学生、把工作做到学 生心灵深处的优秀辅导员。(2012年全国高 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当中最年轻的一位)
沈 嫣,女,1982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杭州师范 大学外国语学院学工办主任兼团委书记、学生第五党支部书记。坚持了 6年的“嫣姐工作室”,1100余人次与她面对面地倾诉困惑和迷茫。她 用真诚温暖了受伤的心灵,用智慧点亮了前进的征途。706本成长档案 记载着她带过的每一名学生在学校的日日夜夜,叠起来有一层楼那么高。 不断创新成长档案的形式,改革成长档案的内容,引导学生规划好大学 四年。不断拓展实践育人的新途径,创新了社会实践模式,提出了“志 愿服务组织支部化”,组建了“4U”志愿服务队,组织涉外志愿服务 300余次,打响了以涉外志愿服务为特色的高校社会实践品牌。
一、辅导员工作的三大困惑
(一)辅导员工作的价值困惑 (二),1985年2月出生,中共党 员,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2009级本 科生(233人)专职辅导员兼学生党支部书记。 三年来他坚持每周末为学生写一封信,近百封 共性问题成长家书及400余封个性私信交流 邮件,共计近30万字,架起与学生心灵沟通 的桥梁,这些书信被编辑成书出版发行;他坚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品牌意识和特色塑造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施佳
施佳,汉族,1982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已婚。
2005年6月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2005年8月至2010年1月留校浙江师范大学团委工作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浙江省社科联(挂职) 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任浙江师范大学团委办公室主任 期间,2010年9月至2013年6月攻读浙江师范大学 外国哲学硕士研究生 2012年4月至今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独立学院) 团委书记、学工办主任 期间,2013年9月至今借调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办公室
辅导员工作的展示平台
(一)政府的认可:教育部思政司、教育厅、团省委等各级各 类政府的认可。 1、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评选 2、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奖(第二届) 3、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建设(今年启动) 4、浙江省教学成果奖评选 5、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评选 6、浙江省共青团工作、青年工作创新奖评选 7、浙江省共青团工作调研奖 (二)社会和同行的认可:各类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报道、社会 的影响、兄弟院校和同行老师的认可。 (三)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学生欢迎这样的活动,家长支持学 生参加这样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