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社区养老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农村新型养老模式探究

农村新型养老模式探究

乡村报兴农村新型养老模式探究孟月妮郝倬弘余剑摘要: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深,养老问题成为了社会各方关注的査点。

城市养老在发展中出现了多种模式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如“智慧养老”"医养结合”等。

而农村养老依然停滞不前,存在多种问题有待解决,本文通过对农村传统养老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传统农村养老模式下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了新型农村养老机构来解决当前农村养老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养老;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据2018年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达到139538万人,其中65岁以上老人人口数量达到了16658万人,占到了全国总人数的11.94%。

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农村人口占比较大。

农村大量的年轻人进城务工,留守老人以及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

农村老人靠种植农作物维持基本生活,收入较低,传统农村养老机构的收费较为昂贵,环境较差以及不招收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这些问题都暴露出,传统农村养老机构的养老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农村养老的需求.解决农村养老目前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因此进行新型养老机构建设十分具有必要性。

一、我国目前养老面临的突出矛盾与问题(一)人口老龄化与人口发展需求的矛盾观察国家统计局数据可以看出,2011-2018年我国的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在逐年增长。

近年,我国的城镇化稳步推进,青壮年劳力越来越多地选择进城务工甚至留在城市,我国农村老龄化人口所占比例仍将上升,农村老龄化形势极为严峻。

(二)农村空巢老人增速加快,比重增高与其健康精神需求的矛盾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病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患病会导致老人配偶的去世,独居老人的数量逐年上升。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传统的“农耕经济”已经不能满足家人的日常生活开销,农村大批成年人会选择进城务工,部分农村老人就会变成留守老人。

(三)农村经济水平与总体经济发展的矛盾老年人口占比越来越大,减缓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相较于经济发展良好的城镇,虽然部分农村也紧跟时代发展自己的特色农业富了起来,但大多数农村地区仍以农耕为主要经济来源,经济水平还低于城镇很多。

地区农村养老模式调查研究

地区农村养老模式调查研究

地区农村养老模式调查研究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地区农村养老模式调查研究摘要:农村养老问题是关系到数亿中国农村老龄人口的重大问题,也是党和政府密切关注的社会问题。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既是尊重历史,积极面对现实的需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由于中国所倡导的家庭伦理观念浓厚,在过去的农村养老过程中,家庭有效的保障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然而,由于农村社会结构的变革,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极大的挑战。

因此,找寻新的农村养老模式成为党和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养老模式保障制度立法保障1概述:1.1我国农村养老现状1.1.1农村“空巢家庭”老人急剧增加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工业大发展和乡镇区企业的连年突起,农民积极向外寻求发展的空间,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规模越来越大,形成规模空前的民工潮。

据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49.7%,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7.7个百分点。

我国尊老、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正是通过大家庭的生活方式体现出来的。

可如今,子女离开家庭后,对他们在经济上依靠子女造成了困难,日常生活的照料失去了依靠,精神上失去了寄托。

特别是进入鳏寡期的老人,他们面临的困难更大。

1.1.2高额的医疗费用农村老人常年患病的比率高达70%以上,而每年的医疗费用为2192元,这就占了他们全年经济收入的20%至40%,在这种情况下,农村老人生病了也只是能顶则顶,能拖就拖,往往错失了治病良机,极大的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加之农村医疗机构少,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陈旧落后,医务人员少,甚至有的乡镇卫生院濒临倒闭,缺医少药,自身都难以维系生存。

1.1.3家庭规模小型化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特别是1980年正式提出的“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政策,60%的农村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使得农村家庭规模和结构发生了变化,家庭子女人数减少,家庭规模也在小型化,劳动力也在减少,这就意味着农村家庭收入也在减少。

乡村养老模式调研策划书3篇

乡村养老模式调研策划书3篇

乡村养老模式调研策划书3篇篇一乡村养老模式调研策划书一、调研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话题。

在城市养老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乡村养老模式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乡村养老模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我们计划开展一次乡村养老模式调研。

二、调研目的1. 了解乡村养老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分析乡村养老模式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3. 提出促进乡村养老模式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三、调研内容1. 乡村养老模式的类型和特点。

2. 乡村养老服务的供给和需求情况。

3. 乡村养老政策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4. 乡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养老意愿。

四、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设计科学合理的问卷,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访问等方式,对乡村老年人、养老服务机构、政府部门等进行调查。

2. 访谈:对相关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对乡村养老模式的看法和建议。

3. 实地考察:对乡村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家庭等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实际情况。

五、调研步骤1. 准备阶段:确定调研主题和调研内容,设计调研方案,组建调研团队,准备调研所需的问卷、访谈提纲等。

2. 实施阶段:按照调研方案,组织实施调研,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3. 分析阶段:对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调研结论。

六、调研时间和人员安排1. 调研时间:[具体时间]2. 人员安排:调研负责人:[负责人姓名],负责调研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调研组成员:[成员姓名],负责具体的调研工作。

七、调研预算1. 问卷印刷费:[X]元。

2. 访谈费:[X]元。

3. 交通费:[X]元。

4. 住宿费:[X]元。

5. 其他费用:[X]元。

八、注意事项1. 调研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调研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3. 调研数据和信息要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给第三方。

4. 调研报告要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调研结果,不得夸大或歪曲事实。

[时间]篇二乡村养老模式调研策划书一、调研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乡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集体互助养老 中国农村可持续养老模式的理性选择

集体互助养老 中国农村可持续养老模式的理性选择

3、促进社会和谐:集体互助养老强调老年人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扶持。 这种互助精神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4、传承乡村文化:集体互助养老不仅为老年人提供物质上的保障,还注重 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老年人通过参与集体活动,可以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 为下一代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5、促进家庭和睦:集体互助养老不仅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还强调家庭成员 之间的互相支持和关爱。这有助于增进家庭和睦,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理 解。
2、专业人才缺乏:农村互助养老模式需要专业的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为 了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可以加强培训力度,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 力。
3、老年人参与意愿不高:一些老年人可能对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持怀疑态度, 参与意愿不高。因此,需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老年人的参与意识。
谢谢观看
5、加强乡村社会组织建设:通过培育和发展乡村社会组织,为集体互助养 老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乡村社会组织可以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老年人提 供更多的关爱和服务。
参考内容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农村养老问题愈发凸显。由于农村人口老龄 化程度高于城市,且往往面临更多的养老困难,因此寻找适合农村的养老模式至 关重要。近年来,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逐渐受到。本次演示将探 讨互助养老在解决中国农村养老问题中的优势和实施方法。
三、集体互助养老的实施策略与 建议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集体互助养老模式,提出以下实施策略和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集体互助养老模式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地区对 这种养老模式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通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让更多的老年人了解 并参与到集体互助养老中来。
2、政府引导支持:政府应发挥引导和支持作用,为集体互助养老提供必要 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加强对集体互助养老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其健康、稳 定的发展。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模式研究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模式研究
【 收稿 日期 】 2 o 1 2 一 l O 一 1 7
【 作者简介 】张飞霞( 1 9 7 8 - ) , 女, 甘肃 白 银入 ,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 院讲 师, 研 究方 向: 公共财政 与公 共经济。
的指导意见》 , 这是我 国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指导。2 0 0 9 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以下简称“ 新农保” ) 试点覆 盖面为全 国 1 0 %的县( 市、 区、 旗) , 以后逐步扩大试点 , 在全 国普遍实施 , 预计到 2 0 2 0 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 龄居民的全覆盖。据 国家统计局数据 , 新农保 2 0 0 9 年试点当年全国有 1 6 9 7 万人参保受惠 ; 2 0 1 0年扩大试点至 西藏等地 , 2 0 1 0年末 , 全 国共有 8 3 8个 县 ( 市、 区、 旗) 和 4个 直 辖 市 的 大部 分县 开 展 新 农 保 试 点 , 覆 盖 面 达 到 2 4 %, 加上 l 5 个省份的 3 1 6 个县 的自行开展新农保试点 , 试点地域共有 1 . 4 3 亿人参保 , 4 2 4 3 . 2 4 万农村居 民领 取了新农保养老金。‘ 觋 将全国新农保的实施情况总结如表 1 所示 。 从 表 1中可 以看 到 , 各 地 区农 村 社会 养 老保 险 的 表1 2 0 0 9年末各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情况 万人 覆盖程度是非常不均衡的 ,有 高者如 江苏参保率达 年末参加农村社会 参保率 本年新增 本年领取养 养老保险人数 % 参保人数 老金人数 3 6 . 6 8 %; 也有低者如贵州参保 率仅为 0 . 1 6 %。而且农 7 2 7 7 3 1 0 21 2 0 l 66 1 8 5 6 8 5 1 8 5 村社 保制度 “ 碎 片化 ” 现象 普遍 , 各地做法 差异也很 2 91 5 7 2 7 4 1 6 3 7 8 2 2 04 3 2 1 6 3 大。 尽管我们在表中没有看到青海 、 西藏 的基础数据 , 9 2 8 8 2 2 4 2 3 2 1 0 1 2 31 06 但 从 青 海 省政 府 工 作 网站上 ,我 们 看 到 , “ 截至 2 0 1 0 7 6 05 9 OO 2 1 01 1 2 3 4 2 7 6 年1 2月 , 青海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 ; 西藏人 力资 4 5 3 2 0 6 8 2 9 源 和 社 会 保 障厅 提 供 的 数 据 也 显 示 , “ 到 2 0 1 0年 1 0 1 2 5 80 3 66 8 3 1 5 5 4 4 02 2 01 8 I 3 0 月, 西 藏 已完 成 5 8个 县 ( 市、 区) 的新 农 保 试 点 工 作 , l 6 0 4 5 3 5 2 1 4 51 8 2 3 1 0 覆盖 农业 人 口 1 9 4 . 8 5万人 ; 向直接领 取 基础 养 老金 的 2 1 2 7 8 . 4 5 2 8 5 l 2 3 5 6 2 5 2 5 l 7 2 9 年满 6 O周岁 及 以上农 牧 区老 人 l 6 . 3 8 万人 , 发放 养 老 1 7 2 5 2 9 2 7 3 2 6 71 8 6 5 1 9 3 金6 4 3 2万 元 ” , 其农 牧 民 总人 口约 为 2 3 0多万 , 参 保 3 0 9 3 8 5 0 3 0 9 3

农村养老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3篇

农村养老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3篇

农村养老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3篇农村养老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1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农牧民游离于社会的保障网外,他们的生、老、病、死基本上由个人或家庭来承担。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非农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牧民也同样面临市场风险和程度同等的生活风险,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也提高,而目前以城乡属性分层社会保障的做法既不合理,也不公。

建立和完善农村牧区社会保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本文仅就农村牧区养老保障现状、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农村牧区养老保障现状及存在问题目前全区参加“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的农牧民人数约有85万人,还不到全区农牧业人口的7%,而90%以上农村牧区人口的老年保障,几乎全部依靠家庭保障。

而随着城镇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农村牧区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压力与日俱增,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挑战,现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农村老年人赖以养老的主要模式受到挑战一是农村牧区人口的老龄化日趋严重。

据抽样数据显示,截至20xx年底,农村牧区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的比重为6。

2%,预计到20xx年前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将比现在高出2—6个百分点。

二是农村牧区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

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农村牧区家庭结构出现了小型化的趋势。

据抽样统计20xx年农村牧区家庭户均人口下降为3。

72人。

家庭小型化使农村牧区老年人“养儿防老”的压力增大。

这种压力一方面表现为经济供养,另一方面是与父母分开居住,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独自生活。

三是土地养老功能弱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牧民拥有了土地使用权,但没有所有权。

这不利于农村老年人利用土地所有权的置换为养老提供一定的保障。

由于土地比较收益不断降低,土地在农牧民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进一步降低了土地的保障功能,农牧民难于完全依赖土地实现养老保障。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摘要: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农村养老问题突出。

农村家庭养老服务体系、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和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在朝着专业化、制度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时代问题。

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正处于建设的初期,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质量。

关键词: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乡村振兴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乡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构建并完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不仅关系到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也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提出了“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目标。

如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为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

一、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带来了新机遇长期以来,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存在被“边缘化”境况。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将构建和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迎来了新机遇,构建和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

1、从政策层面来看。

过去二元城乡经济结构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所获得的政策扶持较少,乡村振兴战略及相关规划明确提出要适应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这一趋势,加快建立多层次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形成农村疾病养老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开发农村康养产业项目。

从政策层面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供了政策机遇。

2、从消费层面来看。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到 2020 年,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

到 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到 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这意味着未来农村老人对优质养老服务体系具有更强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注入了内生动力。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研究》2023-10-26contents •引言•人口老龄化现象概述•农村养老模式现状及问题•养老模式创新与改革•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建议•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目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01人口老龄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尤为严重。

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问题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

02农村养老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公共设施匮乏,以及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化,导致农村养老模式面临诸多挑战。

03研究农村养老模式,探索适应农村特点的养老方式,对于保障老年人权益,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现状、问题及优化策略,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实证研究法和系统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深入研究。

收集相关政策法规、学术论文等资料,梳理农村养老模式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农村老年人和家庭的相关信息;运用系统分析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优化农村养老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02人口老龄化现象概述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具体来说,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逐渐上升,同时工作年龄人口比例逐渐下降的趋势。

人口老龄化的定义03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对较低,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人口老龄化的国际比较01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现象都在加剧。

02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严重,如日本、德国等,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对较轻,但增长速度较快。

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且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

与城市相比,农村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对较高,且增长速度更快。

农村的养老保障体系相对不完善,养老压力更大。

中国农村养老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农村养老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农村养老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中国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人口老龄化影响下,现有养老制度的不足之处,农村养老保障渠道不畅以及老人养老需求增加等方面。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引导农村老年人参与养老金互助。

这些对策将有助于提高农村养老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福祉,实现农村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农村养老问题、人口老龄化、养老制度、农村老人、养老保障、政府投入、养老金互助、农村发展、养老需求、社会保障体系1. 引言1.1 中国农村养老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农村养老问题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日益突出的一个社会难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农村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而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现有的农村养老制度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包括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

农村养老保障的渠道也存在不畅的情况,导致部分农村老人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养老保障待遇。

农村老人养老需求与日俱增,养老问题日益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农村养老保障的对策。

政府需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和覆盖面。

需要引导农村老年人参与养老金互助,鼓励发展农村养老保障的多元化。

只有通过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中国农村养老问题,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保障和服务。

2. 正文2.1 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养老的影响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的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对农村养老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口老龄化导致了劳动力的减少。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家庭劳动力供给减少,农业生产力下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这也间接导致了农民的收入减少,给农村养老问题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加剧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研究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研究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研究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其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一、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现状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相对于城市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目前,大部分农村社区仍处于“空心化”状态,养老资源匮乏,服务质量低下,致使很多老人无法获得应有的照顾和关怀。

同时,农村养老服务结构单一,缺乏针对性的服务项目,致使一些老人无法得到精准的服务。

二、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特点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由于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动性较小,社区关系相对稳定,适合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养老服务模式。

同时,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也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重视家庭观念和情感互动。

三、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然而,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也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缺乏,设施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滞后的情况。

其次,农村老年人普遍缺乏专业的养老知识和技能,缺乏长期的养老服务计划和保障机制。

四、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改进的方向为了改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加强与城市养老服务机构的合作,引入更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升服务质量。

其次,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网络,提供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项目,满足老年人不同的需求。

同时,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养老能力。

五、发展家庭护理模式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也可以发展家庭护理模式,引导农村家庭通过养老服务培训,提升他们的养老技能,使得更多老年人可以在家庭得到照顾。

同时,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家庭护理服务,形成家庭、社区、政府合力的养老服务体系。

六、建设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另外,农村社区也可以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便捷、专业的服务。

农村养老情况调研报告范文(7篇)

农村养老情况调研报告范文(7篇)

农村养老情况调研报告范文(7篇)农村养老情况调研报告范文【篇1]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中央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标志着在经历了十多年的试点、探索之后,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被正式提上日程。

有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34亿,超过总人口的10%,其中65岁以上人口11亿,占总人口的&5%。

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老龄化问题突出。

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缺乏可靠保障,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空巢家庭增多,传统的土地保障功能面临严峻挑战。

一、当前我国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养老已不再是单一的家庭养老,而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其它养老方式并存的格局。

家庭养老:这是当前我国农村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农村家庭养老之所以如此重要,其原因在于:第一,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

由于农村地区间发展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全农村范围内建立、推广养老保险制度,这决定了家庭养老会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第二,农村家庭服务业不发达。

即使部分老人拥有数目可观的养老金,但由于疾病缠身、自理能力较差,他们仍然难以安度晚年;第三,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对农村老人生活习惯的感染和影响。

“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仍是他们所渴求、向往的,且随着年岁的增加,农村老人抵御生活风险的能力越来越有限,对家庭人员的物质、精神依赖亦会增加。

集体养老: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

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

集体养老作为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形式,是以集体为单位对老人进行集中供养的养老方式。

尽管集体养老在历史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现在看来,其作用仍然有限。

第一,养老对象过窄,集体养老的范围事实上就是对五保户的供养。

我国农村养老方式转变研究

我国农村养老方式转变研究

我国农村养老方式转变研究【摘要】我国农村目前的养老方式主要是家庭养老,这种过于单一的养老方式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

转变农村养老方式已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我国当前需要建立家庭、社区、社会共同发挥作用的新型农村养老方式。

【关键词】农村;养老方式;转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比重很大,农村的老年人口自然也就较多。

据统计,2011年中国农村65656万人口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9.1%。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村的老人还将进一步增加,这将会给农村的养老问题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

农村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关系到广大农村老人的晚年幸福。

然而,当前我国的农村养老方式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逐步转变农村的养老方式已成为当务之急。

1.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主要的养老方式目前,在我国多数农村地区,家庭养老是主要的养老方式。

所谓家庭养老,就是家庭中年轻子女赡养老人或老人通过年轻时的积蓄自我养老的养老方式。

也就是说家庭养老包括子女养老和老人自我养老两种方式,其中前者更为普遍。

家庭养老方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很早的时候就有“养儿防老”的观念。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开始出现其他的一些养老方式,这些养老方式在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上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始终没能取代家庭养老的地位,家庭养老始终是我国农村最主要的养老方式。

1.2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小,水平低社会养老方式是指依靠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来进行养老的保障方式。

我国农村的社会养老方式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后不断发展。

近年我国还进行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1年全国列入“新农保”试点地区参保人数有32643万人。

社会养老在农村养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保障覆盖面小,水平低等。

目前我国农村的社会养老主要是针对家庭特别困难或无子女的老人,其他的老人覆盖的还不多,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养老的实际需要。

新时代我国农村新型互助式养老模式探究——以“时间银行”模式为例

新时代我国农村新型互助式养老模式探究——以“时间银行”模式为例

2023年11月第26卷第22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Nov.,2023Vol.26,No.22新时代我国农村新型互助式养老模式探究——以“时间银行”模式为例闫梓宸(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050061)[摘 要]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农村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如何因地制宜推广适合农村的养老模式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文章基于对河北省滦南县及一些其他县城新型互助式养老模式的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当前“时间银行”这种新型互助式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发展前景及优缺点,并提出“时间银行”模式在农村地区应用推广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互助养老;“时间银行”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22.064[中图分类号]D669.6;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22-0197-030 引 言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6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01亿人,占总人口比重14.2%。

通过进一步统计估算,到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预计突破4亿人,在全国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我国面临重度老龄化的社会问题。

与城镇地区居民的老龄化相比,我国农村地区居民的老龄化程度更加严重。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发布的《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研究报告2021》统计数据,农村全体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约为20.04%,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约为13.82%,完全达到了“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农村的养老模式成为解决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抓手之一。

围绕上述问题,我们对河北省滦南县展开了深入的调查研究[1]。

2019年,滦南县经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获批成为全国首家新型互助养老模式“时间银行”试点县。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城市老人乡村社区养老模式研究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城市老人乡村社区养老模式研究
董金秋 ,汪丽萍 2
( 1 .河北农业大学 人文 学院,河 北 保定 0 7 1 0 0 0 ;2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 院 信息工程系 ,河北 保定 0 7 1 0 0 0 )

要 :我 国城 市老龄化 问题 日益严 重,未 富先老特征 十分明显,传统混合养老模 式陷入窘境 ,乡村社 区集 中养老 已
成为缓解城 市养老问题的一剂 良方 。以调查数据为依据 ,通过 分析 乡村社 区养老模 式的社会 基础 ,指 出了推行 乡村 社 区养老模式 的效益优势 。并站在城 乡一体化发展 的角度 ,提出了乡村养老社 区建设应 坚持的原则 ,同时设计 了推行 乡 村社区养老模式 的具体措施 ,从而使该 乡村养老 社区更具 操作性。

条尽 可 能符合城 乡社会 发展 的合理路 径 。以居家养老 为基础 、社 区服务 为依托 、机 构 为支 撑 的现 行城市养老 模
式,通常规避或抛开农村,将城市里的部分稀缺资源,从土地、房屋到服务人员,依靠某种力量抽离出来而转移
给老龄 人 口,不但 加剧 了城市 自身发展 的压 力 ,而 且也难 以真正解 决城市 老人 的需求 问题 。新 的途 径必须在 城乡 统筹 的框 架下 , 寻求 城 乡之 间的协 作 。《 河北 省老 龄事业 发展 “ 十二 五 ”规划 》 明确 提 出,要充 分考虑 城乡 区域
马路 1 8 3号 2楼 的老人 也被发 现死在家 中多 日。并非个案 ,2 0 0 9年 上海 5个 月 4名独居 老人寂 寞身亡 ,而且近来
老人 死在 家 中无 人知 的悲剧在 各大城市 屡屡上 演 。调查发现 ,由于亲子 分居 、楼 房建筑 、经济拮 据 、通 讯不 畅等
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城市很多老人与外界基本处于某种隔绝 的状态 ,深居简出,社交冷淡,以致造成死在家中

我国社区养老模式的探讨

我国社区养老模式的探讨
区 中 生 活养 老则 显 得 更 加 人 性 化 和 常 态 化 。
为 中国养老支柱的 “ 家庭 ” 其养老功能不断弱化 _ 。 , 3 J
12社会机构养老 的缺点 . 养老机构按照投资主体可分为政 府办养老机构 和民办养老机 构两 类 。在满足养老的连续性 、专业性 、即时性与对半 自理和不能 自理的
21 O2年 ・ 5月 ・
学 术 ・理 论
现代衾 善
我 国 社 区 养 老 模 式 的 探 讨
朱述英



李文超
陈丙春
郑 丽莉

佩 ( 山东协 和学 院 山东
济南
20 0 ) 5 1 9
要:我 国即将 步入 老龄化 时代 ,社 区养老较之其他养老模式更有优 势。鉴 于我 国 目前的社 区养老模式仍存在诸 多问题 ,本 文就针 对这
及 中青年人的生活成本提高 ,人 口流动性加快 及子女竞争压力 加大等 原因 ,致使家庭养老支持力弱化 ,能够提供 的养老资源正在减 少。作
自己的亲人朋友保持接触 ,精神上充实 ,不会感到孤 独和寂寞。老人
们除 了渴望物质 生活的救助外 ,更希望有精神 上的安慰 ,渴望享受与 家人在一起 的天伦之乐 、与邻居在一起 的邻里之情 。在 自己熟悉 的社
以上 人 口 占总 人 口 比重 达 到 7或 者 6 O岁 以上 人 口 占总 人 口 1 % ,就 0
过高 ;设施 、服务不完善 ,护理人员专业化 水平低 ,难以提供长期 照
护服务等问题。受 “ 养儿 防老” “ 孙满 堂” 等传统 观念 的影 响 , 、 儿

些老人无法接受敬老院 、养老 院这种 社会养老模式 。这也是社会 养 13社 区养老模式的必要性 . 社区养老 ,是 指老人住在家庭里 ,在继 续得到家人 照顾的 同时 , 由社 区承担养老工作或托老服 务。 “ 区养老是辅助城市 家庭养老 的 社

社区社会工作介入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社区社会工作介入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引言根据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至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达到2.64亿人,所占比例为18.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达到1.91亿,所占比例为13.5%[1]。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事业面临着巨大挑战,亟需全社会共同努力,以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面临更多困难。

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养老压力更大,尤其是独居和患病严重的老人在生活上需要更多的帮助。

农村地区的养老设施相较城市地区仍然欠缺,无法很好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因此,应努力健全农村养老体系,破解农村养老难题[2]。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障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基本形成了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

居家养老作为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传承已久,但目前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家庭结构越来越趋于小型化。

很多农村的年轻人忙于工作,大多将老人独自留在家中,致使越来越多的老人留守在农村,缺少家人的照顾与陪伴。

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已经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单靠家庭已经无力承担养老的重任,因此需要寻求社会多方的支持。

将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结合形成社区居家养老作为一种低成本的社会化新型养老模式,把养老服务的落脚点放在社区,老年人在自己家中得到照料的同时,以社区为载体,整合社区各项服务资源,链接养老机构、志愿者等资源,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各项优质的养老服务[3]。

一、社区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社区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受传统文化影响,几千年来中国人秉承敬老爱老理念,努力为家中老人提供无微不至的照顾。

而在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农村地区,为了家庭生活,大多数年轻人奔波于工作赚钱,难以顾及家庭,以致家中老人面临无法得到良好照料的问题。

尤其在农村地区,很少有人愿意出资寻求养老服务,更多的是留守在家的老人相互照顾。

同时,缺少陪伴的老年人存在不容忽视的情感需求,老年人与子女聚少离多,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研究国内外研究综述5200字》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研究国内外研究综述5200字》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研究国内外研究综述目录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研究国内外研究综述 (1)1、国外文献综述 (1)2、国内文献综述 (2)(1)国内外福利多元视角比较 (2)(2)互助养老服务现状及其原因 (2)(3)互助养老服务模式分类及其依据 (3)(4)互助养老发现有困境及其对策 (4)3、研究评述 (6)参考文献 (6)1、国外文献综述西方国家认为老年人与亲朋好友、邻居之间进行友好的人际交往能够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对养老生活的满意程度。

而这一点也证明了互助养老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有着一定的发展空间,只是各国的实际情况不同因而发展基础各不一样,最终诞生了各具特色的互助养老模式。

德国尝试着“多代居”模式1发展养老服务,然而政府在从这些养老模式抽身之后其并不能很好的继续运行,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一点倒是与中国互助养老的现状有相似之处,政府在发展工作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以至于其他参与主体没有能够很好的分清自己的定位和职责,一旦政府主体放手让其自由发展反而会乱套。

Edgar Kahn的“时间银行”模式2以用提供的服务取得时间积分而在自身需要时从组织中兑换对应服务为主要运作模式,该模式经过发展被中国的诸多市县引进,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改进并得以实施。

同时还有诸多其他模式,究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公民的养老生活可以多姿多彩。

Emmanuelle Arnould and Edouard Turkisch3指出当前至2050年老年人口与劳动力人口数量比例会高达2: 3,由于这个比例的失衡经济增长会减少大约30%左右,出于西方发达国家福利国家制度的基础,社会保障的财政大部分来源于高额的税收,而老龄化比重提高意味着退休人员比例上调,税收减少,福利国家的相1Germany's 'multi-0generation houses' could solve two problems for Britain[EB/OL], The Guardian, 2014-05-02.2Durrett C. The senior cohousing handbook:a community approach to independent living[J].New So ciety Pbulishers,2009:53.3Emmanuelle Arnould and Edouard Turkisch.Aging and the Public Sector: Challenges for Financial and Human Resources[J].OECD Journal on Budgeting,2007,(4).应财政支出受到波及相对减少。

农村多元化互助养老模式探讨

农村多元化互助养老模式探讨

前言:根据近几年来对农村老年人数量的统计结果显示,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甚至多于农村人口的五倍。

由此可见,农村地区的老龄化问题导致适龄的劳动力大幅减少,不仅加重了年轻人的养老负担,同时也为整个社会的均衡发展提供了不小的隐患。

基于此,通过开发和建设农村多元化互助养老模式,一方面能够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均衡发展。

在实践当中,应该增加对农村养老的资金投入比例,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和基础设施,在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宣传互助养老的思想观念,以此来使整个养老模式向全国推广,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社会性问题。

1.农村多元化互助养老模式发展的定义和特点农村多元化互助养老模式从学术界的角度来讲,并没有对其进行明确的定义。

基本上认为该模式以农村社区为基本单位,通过政府财政补贴以及集资的形式,在农村地区建设互助养老院或幸福院,老人们以自我管理为主要的养老模式,较为年长的老人会受到年纪较轻老人的照顾,一方面填补精神上的空虚,另一方面使物质资源得以集中起来,在生活上更加便捷。

从特点的角度来讲,首先农村多元化互助养老模式的组织一般都由当地的村委会来实现。

在了解当地老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情况之下来积极筹措资金,组建相应的养老设施和幸福院。

其次,多元化互助养老模式惠及的老人对年龄有明确的界限,要求在60周岁以上且具有相对完善自主生活能力的老人。

其管理费用一方面由政府承担,另一方面由子女承担。

再次,部分农村地区的多元化互助养老院内并没有设置相应的护理人员,或者是由于资金和人才数量的不足,护理人员也不够充分,基本上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和日常的饮食以及其他管理都有自主自助完成,年纪较轻的老人来承担相应的管理服务,以就地抱团养老为主要的资助方式,并对一些年轻的具有看护能力的老人给予相应的奖励措施。

最后,农村地区的老人是否入住当地的养老院是具有自主选择权利的,外界因素以及子女是无权干涉老人的选择。

尤其是当老人入住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不满意可以随时选择退出并居家养老。

2023年新型农村养老制度调研报告

2023年新型农村养老制度调研报告

2023年新型农村养老制度调研报告2023年新型农村养老制度调研报告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逐步发展,农村老人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

但是由于农村家庭供养意愿和供养水平普遍较低,老人的生活水平还停留在温饱线附近。

一、农村家庭养老制度面临的困境目前在农村,由于代际关系“轻老重幼”格局的形成,一方面家庭物质资源的代际间分配严重扭曲,老年人处于被忽视被排斥的地位;另一方面,老人在家庭和社区中的话语权也在迅速失落,他们不但缺乏与子孙交流和沟通的机会,而且连表达个人意见和不满的权利也经常被剥夺。

老人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弱化与农村整体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反映了农村以年龄和代际为界的社会分化业已形成,并在不断扩大。

第一,家庭养老的制度基础已经改变。

一般认为,家庭养老是在长辈对知识和家庭经济具有控制权威的社会中形成的制度性传统,父辈对财产等资源的控制地位是其赖以获得子孙赡养的主要制度基础。

我国农村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经济社会结构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人口流动与交往范围的扩大,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长辈对家庭经济和其他资源的控制性地位已不复存在,他们可用于与子女交换赡养的物质基础亦非常有限。

在农村,儿孙对老人的赡养意愿和赡养水平,通常与老人的财产和收入状况密切相联。

由于父权基础的普遍衰落,除亲情约束之外,养老不再具有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力和保障,较大程度上主要依赖子女的个人意愿和内在道德的支撑。

第二,家庭养老的支持性文化正在衰落。

有研究认为,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即“孝”文化可以成为当今家庭养老制度的主要依托性资源。

但调查表明,“孝”文化的支撑作用并不乐观。

在农村,对赡养内涵最具共识的看法是“给老人吃饱”,这种基本义务也成为普遍的标准赡养行为。

例如,兄弟几人每年合供每位老人500斤谷子或300元钱后,对老人其余衣食寝饮、情感悲欢不闻不问,以“供”代“孝”,有“养”无“孝”。

虽然农村目前还能普遍接受家庭养老制度,但是在养老的制度基础逐渐瓦解后,作为其文化基础的“孝道”观念也已逐渐式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