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山伯爵》巾的佛学思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督山伯爵》巾的佛学思想

摘要:《基督山伯爵》作为一部以情节取胜、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通俗小说,思想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其中与佛学思想有很多共同之处。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基督山伯爵》体现的佛学思想。

关键词:基督山伯爵;佛学思想;忍辱;精进;宽容

《基督山伯爵》为大仲马的代表作,是一部十九世纪中叶的畅销小说,描写的是波旁复辟王朝和七月王朝两时期一个报恩复仇的故事。故事主人公唐泰斯因替密谋推翻复辟政权的拿破仑党人传送信件,遭到三个效忠复辟政权的无赖之徒的陷害,被打入死牢。他侥幸越狱后,凭借狱友法里亚神甫赠送的大量财宝,化名基督山伯爵,报答了在他被捕后照顾他父亲的恩人,惩罚了已成七月王朝统治集团要员的三个恶人。主人公身上体现的那些深邃的思想和高贵的品质给人印象至深。

一佛学思想的体现

这是一部思想上具有进步意义的著作,在很多方面与佛学思想有吻合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忍辱

“忍辱”为菩萨“六度”之一。《金刚经》告诉我们,一切法得成于忍。没有忍耐,什么都不能成就。佛法中的忍耐对象包括对人为的加

害,及冷、热、饥、渴、老、病、灾害等自然变化。忍辱的品质在唐泰斯身上有明确的体现。因遭人诬陷,唐泰斯一夜间从事业和爱情的巅峰跌落到阴森恐怖的地狱,巨大反差带来的极大痛苦是常人难以承受的。他曾多次想以死了结自己的苦难人生。当他想到人世间还有人值得自己用爱来回报,也有人必须要为自己的罪行承担后果时,他求生的意志力就格外强烈。直面苦难,忍耐和坚韧是唐泰斯这位受难者的性格写照。他在生活的苦旅上勇敢地挣扎前进,即使遍地荆棘也毫不退缩。最终在历经种种磨难后,他抓住机会,向仇人举起了正义的复仇之剑。

(二)精进

面对人生诸多苦难,佛教强调以忍的同时,要有勤勉进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精进”,为佛教“六度”、“八正道”之一,意为努力修行,毫不懈怠,直接体现了佛教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唐泰斯在忍受苦难的同时,勇猛精进,始终在法里亚神甫的教导下刻苦学习。神甫帮他分析了被陷害的原因,同时教授他数学、物理和多种种语言。学习使唐泰斯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无知变得有知,且更具良知。他懂得等待是美丽的坚持,他不选择杀死无辜的狱卒,宁愿多花一年的时间继续挖掘地道以求生路。这种良知始终伴随着唐泰斯此后的人生。

(三)心怀宽容

佛心是宽容的。佛认为,宽容即宽广的包容,因为宽阔广大,所

以足以包容。我们的“本来面目”原如虚空般无限宽阔广大,没有什么可以局限它、障碍它,除了我们自己的“执着”。当我们一“执着”,计较、嫉妒、怨恨、愤怒接踵而至,我们的“心”就如针眼般狭小,宽容则无从谈起。当然,宽容并非无原则地放纵,也非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宽容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君子之风,是睿智人持有的一种忍耐。

多年牢狱之灾,让无辜的唐泰斯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和折磨。本来,他应该一心复仇,无任何宽恕之心。神甫的教导使迷惘的他窥见人生真谛,改变了他的人生态度。神甫临终时对他的谆谆告诫暗含佛理之光:“……不要贪图对那些小人复仇,尽管他们把您送进监牢……自己执行困乏体肤、折磨心灵的律己信条,去追求高尚的志趣吧!”唐泰斯虽然复仇,但良知并没泯灭。当美塞苔丝求他不要伤害她与费尔南的儿子阿尔贝时,他竟放弃眼看大功告成的复仇计划,牺牲自己;当维尔福的小儿子因父母的罪孽不幸牵连,无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时,他发出感慨:“上帝宽恕我,也许我已经做得太过分了!”当腾格拉尔最后受尽屈辱,身无分文时,唐泰斯终于可以说出“我就是那个被你诬陷、出卖和污蔑的人,我的未婚妻被你害得过着屈辱的生活,我横遭你的践踏,被你作为升官发财的垫脚石,我的父亲被你害得活活饿死,我本来也想让你死于饥饿,可是我宽恕了你,因为我也需要宽恕”。他宽恕了这个仇人,并给他五百万法郎。这些举动证明唐泰斯虽历经折磨,但没被仇恨蒙住眼睛,偏离正道。诚然,对饱受无辜苦难的唐泰斯来说,“宽容”是如此之困难。虽“宽容”困难如此,但毕

竟值得去尝试超越。因怨恨是如此地让自己痛苦,也让别人痛苦。他突然觉悟,原来仇恨和所有执着一样,都是一种“虚幻”不实的情绪,也才发现,原来心灵的领域可以如此地开阔自在,而“执着”是一切痛苦的源头!他醒悟时学会了“宽容”,不只宽容了别人的过错,同时也相对净化了自己,让自己朝向一个没有任何不安和痛苦的光明心境。

(四)对财富的态度

人类的发展史是一部经济史,获取财富是人最基本的渴望和追求。佛教也不认为拥有钱财是不正当的,相反,拥有钱财更有能力为众生造福。佛祖鼓励大家以正确心态来看待拥有财富的需求,在赚取生计的同时,不贪着物质享受。世间种种财物皆有聚散,不必太执着其上,但行善、布施、修行所得的功德法财却永不退失。在唐泰斯身上体现了对财富不贪苟得、勇行布施的佛学思想。小说结局中,唐泰斯放弃复仇后所得的“战利品”,走上一条新生之路。他将所有的财富都留给了一对善良忠贞的情侣,在留下了一封信后,带着在他漫长而又痛苦的复仇生涯中始终陪伴着他的爱人悄然地离去了。

二结语

《基督山伯爵》是一部具有很高思想成就的通俗小说,对该作品思想源泉的探究始终是一项有意义的课题。本文从主人公唐泰斯身上的诸多品质,如忍辱、精进、心怀宽容、不贪着钱财,集中揭示了《基督山伯爵》蕴含的佛学思想。佛学起源于约公元前5世纪的南亚印度,

之后在中国等亚洲国家发展,并长期兴盛不衰。将《基督山伯爵》这样一部以西方文明为背景的著作,从佛学思想的角度加以审视,可为东西方思想史的比较研究提供借鉴和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