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同学们,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教案设计。
这个单元啊,主要是关于角的知识。
比如说,咱们来想象一下,钟表的指针在不停地转动,这指针之间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角。
老师会带着大家一起做有趣的活动,来认识不同的角。
就像玩一个猜角的游戏,老师摆出一个角,让大家猜猜这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
还会给大家讲很多有趣的例子,比如孙悟空的金箍棒,它旋转的时候也能形成不同的角呢。
通过这些好玩的方式,咱们就能轻松地学会角的知识啦。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同学们呀,今天咱们讲讲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教案设计。
这个单元的知识可有意思啦!比如说,咱们一起去操场上画角,用石灰粉画出大大的角,这样就能更直观地看到角的样子。
老师还会给大家讲一些小故事,像小兔子找角的故事。
小兔子在森林里迷路了,它要通过辨认不同的角才能找到回家的路。
而且呀,咱们会用三角板来量角,看看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相信通过这些有趣的学习,大家都会喜欢上角的知识。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同学们,咱们来瞧瞧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教案设计哟!
这个单元,老师准备了好多好玩的东西来教大家。
比如说,用手电筒照出不同的光线,这光线和墙面形成的就是角。
还会让大家动手折角,用一张纸折出各种角来。
就像变魔术一样,可神奇啦。
再比如,咱们看动画片的时候,里面的机器人变形,它们的关节处也有角的变化。
这样有趣的学习,大家肯定能把角的知识学得棒棒的!。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三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学会使用拓展数域掌握千以内的加减运算。
3.了解百位数、十位数、个位数的概念,并能将数字拆分成百、十、个位数进行运算。
教学重点1.三位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及其应用。
2.使用拓展数域掌握千以内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1.如何将拓展数域运用到千以内的计算中去。
2.如何将数字进行拆分,辨认百、十、个位数,并实现各位数之间的加减运算。
教学内容及方法教学内容根据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内容设计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1.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2.拓展数域,千以内的加减运算。
3.数字的拆分,辨认百、十、个位数与数字加减。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了解三位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和拓展数域的概念。
2.演示法:通过多种示例演示加减运算和数字拆分,让学生掌握各种运算方法。
3.体验法:通过让学生利用实际的场景和物品进行数字加减计算,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概念和方法。
教学步骤步骤一:铺垫教师介绍本单元内容,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三位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和拓展数域的概念。
在铺垫中,也可以通过问题设计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讲授教师通过讲授的方式,详细地介绍三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带领学生掌握拓展数域的加减运算方法和技巧。
步骤三:演示通过多组题目来演示数字的拆分和各位数之间的加减运算,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操作。
步骤四:体验通过实际操作来让学生了解数字加减运算和拆分百十个位的方法。
例如:让学生根据实物进行数字加减,或者让学生根据数字进行拆分,再进行运算。
步骤五:课堂练习根据本单元学习内容,设计相关作业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检测其掌握情况。
教学评价通过考试、作业、小测验等多种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还可以通过活动和讨论来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的掌握程度,进行及时调整和辅助。
教师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内容要点包括单元中所学知识点和本节课重点内容,以及重要概念点的强调。
2017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2.画一画:
你能画出一条与线段不同的线吗?
自由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启发)
3.反馈汇报。(根据学生的反馈选择直线或射线的教学)
(1)课件展示"直线"
a.问:你画的这条线和线段有什么不同?(即直线的特点)
b.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的线叫直线。(板书:直线)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课题ຫໍສະໝຸດ 线段、直线、射线总课时
六
使用时间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b、同桌玩一人拉一角,另一个同学拉出一个比他大的角。(进一步感知)
c、想一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小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d、多媒体出示一组大小差异很大的角,哪一个角大?(观察法)
多媒体出示一组大小相近的角,哪一个角大?(重叠法,分两步进行,注意让学生讨论概括方法。)
比一比三角板上角的大小,并说给同桌听。
c.你会画直线吗?(对照定义,说明"无限延长"表现在"没有端点")
(2)课件展示"射线"
a.这条线与线段有什么不同之处?
b.说明"射线"的概念。(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
c.你会画"射线"吗?(自由画,一生板演)
反馈:讲评画法。先定点然后引出一条线。(再画一条巩固)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一、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知识。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掌握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的方法。
2. 理解角的分类,特别是直角、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二)教学难点。
1. 量角和画角时对度数的准确把握。
2. 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如周角与平角、直角的关系等。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一)角的度量(3课时)1. 第一课时: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和量角器。
- 教学目标。
- 让学生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符号“°”。
- 认识量角器的构造,知道量角器的中心、刻度线和刻度。
- 教学过程。
- 导入。
- 展示不同大小的角的实物或图片,如打开的折扇、剪刀张开的角度等,提问学生如何比较这些角的大小。
- 新授。
- 讲解角的度量单位“度”的定义,将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 拿出量角器,向学生介绍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刻度。
- 让学生观察量角器上的刻度,找出直角对应的刻度(90°)。
- 练习。
- 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指出30°、60°、120°等角的刻度位置。
- 总结。
- 回顾角的度量单位和量角器的基本构造。
2. 第二课时:用量角器量角。
- 教学目标。
- 使学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 能正确地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 教学过程。
- 导入。
-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量角器的构造。
- 新授。
- 教师示范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
- 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注意是内圈0刻度线还是外圈0刻度线)。
- 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 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一些简单的角(如锐角、直角等),教师巡视指导。
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要涉及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对运算规律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小数的加减法运算与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在形式上有所不同,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和适应这种变化。
此外,学生可能对小数的概念还不是十分清晰,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写小数,会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能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交流法。
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小数计算器等。
2.学具:学生计算器、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商品的价格,激发学生对小数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教学卡片展示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进行解决,如购物时计算总价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小数加减法运算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第三单元《线段、直线、射线》(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三单元《线段、直线、射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线段、直线、射线的定义,掌握它们的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线段、直线、射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线段、直线、射线的定义2. 线段、直线、射线的特征3. 线段、直线、射线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线段、直线、射线的定义和特征2. 教学难点:线段、直线、射线在实际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线段、直线、射线的定义和特征2. 操作法: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加深对线段、直线、射线的理解3. 情境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线段、直线、射线知识解决问题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回顾直线、线段、射线的定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1)线段定义:线段是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度量的。
特征:线段有固定的长度,可以度量;线段有两个端点,端点是线段的边界。
(2)直线定义:直线是没有端点、无限长、无法度量的。
特征: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无法度量其长度;直线没有端点。
(3)射线定义:射线有一个端点、无限长、无法度量的。
特征:射线从一个端点出发,向另一端无限延伸,无法度量其长度;射线有一个端点。
3. 操作实践(1)让学生用直尺和铅笔在纸上画出线段、直线、射线,观察它们的特征。
(2)引导学生用手指在空中表示线段、直线、射线,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4. 情境应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线段、直线、射线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1)在地图上,如何表示两地之间的距离?(2)在阳光下,如何用一根竹竿表示直线?5. 总结与拓展(1)让学生总结线段、直线、射线的定义和特征。
(2)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思考线段、直线、射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线段、直线、射线的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线段、直线、射线的应用,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5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5篇四班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篇1)一、说教材本课时内容是在同学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熟悉了小数的特征,并把握了小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时内容的教学要从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让同学在经受购买学习用品这一简洁的生活实际状况来猎取学问,从而提高同学对数学的学习爱好。
二、说学情分析同学在以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大小比较”,那时比较一、两位数大小,一般不脱离现实情景和详细的量来抽象地比较数大小的,且仅限于整数。
而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深化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不仅不受小数位数的限制,而且还要求同学慢慢脱离详细内容采纳不同的策略来比较小数的大小。
本课中支配了一个“购买学习用品”的生活情境,结合生活阅历比较小数的大小,并得出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这样使同学的学习热忱日益高涨,自主学习的力量也在不断地提高。
教学目标:1、学问技能目标:使同学能结合详细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沟通等活动,培育同学的数学应用意识,合作沟通意识;培育同学有挨次地思索、争论问题的力量。
3、情感态度目标:让同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同学探究数学的爱好,猎取胜利的喜悦。
三、说教法学法情境教学,在例题的`教学中创设符合同学生活情境的学习环境,引导同学投入到学习当中。
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
同学们经通过观看、比较和沟通等学习活动,自主探究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重难点: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老师提问供应话题:你喜爱运动吗?最喜爱的项目什么?运动有什么好处呢?同学沟通活动,老师加以鼓舞评价。
2.小结:运动有益于健康,运动中,还藏着许多数学问题。
引出课题。
(二)学习新知1.情境呈现,主题图(运动会上跳远竞赛的成果单)。
并出示如下信息:发现-队的成果分别是5.87米、5.85米、5.95米和6.30米.依据它们的跳远成果你能给它们排出名次吗?要使同学明确名次与米数大小有关.让同学实行小组合作的的方式,自己找出答案.汇报沟通.同学能想出2-3种解决方法.第1种把米化成分米, 5.85米是585厘米,5.87米是587厘米.305.95 5.875.85 总结比较方法:两个小数比大小,先比整数部分,假如整数部分相同,就从非常位开头依次比较小数部分。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计划课时: 累计课时:3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一课时口算乘法(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重点〃难点1.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时安排:一个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小组交流讨论。
小组汇报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练一练:18×4= 24×3= 25×2= 14×6=( 2)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练习:130×5= 2×380= 150×6=7×13=460×2=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板书课题:口算乘法三、巩固新知1、练习六第1题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
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口算练习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第48页6-----9教学后记: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计划课时: 累计课时:第二课时笔算乘法(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课时安排:一个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152×2= 231×4= 321×2=415×3= 298×3= 523×3=2、笔算24×12= 44×59= 63×52=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二、探究新知.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运算规则,对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如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顺序的理解不够清晰,对于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的掌握不够熟练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的理解和掌握。
2.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则。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
2.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3.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分数加减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向学生介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算方法。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游戏和竞赛活动,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分数加减法运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认识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理解它们的特点;- 掌握测量各种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的方法;- 初步认识直角坐标系,并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简单的图形。
教学内容本单元分为三个部分:1. 三角形的认识2. 三角形的测量3. 直角坐标系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测量各种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的方法,初步认识直角坐标系。
-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直角坐标系,并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简单的图形。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 教师引导法- 小组合作研究法- 课堂练法教学步骤第一课:认识三角形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出三角形的概念。
2. 讲解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包括普通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并用图片进行说明。
3. 练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出其中的三角形,并分析它们的特点。
4. 总结让学生总结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三角形的测量1. 导入通过图片引出三角形的边和角的概念。
2. 讲解介绍测量三角形各边和角度的方法,并用图片进行说明。
3. 练让学生用尺子等工具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并记录在练册上。
4. 总结让学生总结测量三角形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直角坐标系1. 导入通过图形引出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2. 讲解介绍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和构成,讲解如何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简单的图形。
3. 练让学生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简单的图形,并计算各点坐标。
4. 总结让学生总结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和表示图形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小组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测量和直角坐标系的掌握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参考资料-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 第2课时 角的度量∣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第2课时角的度量∣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了解角的度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角的度量方法2. 量角器的使用3. 角的大小比较三、教学重点1. 角的度量方法2. 量角器的使用四、教学难点1. 角的度量方法2. 量角器的使用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角的定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角的度量方法a. 教师讲解角的度量方法,并示范量角器的使用。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
c.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角的度量方法。
(2)量角器的使用a. 教师讲解量角器的结构和功能。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
c.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角的度量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角的度量的理解。
5.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角的度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了正确使用量角器,提高了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角的度量方法”和“量角器的使用”,因为这两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首先,对于“角的度量方法”,教师应该详细解释角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角是由两条射线共享一个公共端点形成的图形,而角的大小是通过量角器来测量的。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优质教案(含单元备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优质教案(含单元备课)三角的度量教材分析1.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
直线、射线、线段和角是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是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接着引出角的概念,介绍了角的度量方法、角的分类以及角的画法。
2.教学内容的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能力,从直观过渡到抽象,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操作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
3.本单元主要教学直线、射线、角的认识和角的度量,这是学生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扩展和提高的。
掌握直线、射线、角的相关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
让学生从各种学习方向进行,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帮助他们学习空间的观念。
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图形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也已经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
但是第一学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感知,而现在的学生正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转折点,所以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抽象出来角的各个特征。
通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1.恰当地把握教学目标。
本套教材把有关角的知识分了三个阶段编排,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但前后又有连贯性。
老师要树立整体意识和目标意识,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明确每一阶段的具体要求,理顺学科教学总目标、学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认识线段的特征
2.认识射线
3.认识直线
教师活动
1.认识线段的特征
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
2.认识射线
指出:射线也是直的,它只有一个端点。另一方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地延长下去,是无限长的。
指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是无限长的,所以不能量出它的长度。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关注方法的适度提炼。本单元内容的一大特点是操作活动多,许多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对直观图形的观察、描述和动手操作等方式进行。教材编写时,也比较重视量、数、折、拼等操作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在习得知识技能的同时,积累起相关的活动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自主尝试探究的机会,以确保学生的操作体验活动切实到位。如在初步认识线段、直线、射线的特征后,可先组织学生自主讨论、动手画、想象说明,然后进行整理;又如在测量角的度数时,引出度量工具后,可先让学生尝试测量某个角的度数,然后再讨论方法;再如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教学时,也可先让学生尝试,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直观经验之后,再引导学生对操作过程进行归纳,提炼出一般的操作要点,形成一定的操作程序。
3.结合相关知识的学习,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本单元内容学习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相关素材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如在理解直线、射线的特性时,“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等,便隐含了无限的思想;又如在角的大小比较中,则渗透了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展开学习过程,组织学生自主实践,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性特点,加深对相关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与感悟。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含单元备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含单元备课)教学目标- 认识整数的含义和概念- 理解整数的正负之分- 掌握整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进行简单的整数运算教学准备- 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具:数轴、整数卡片等- 备课内容:浏览整数的相关知识点、运算规则,准备课堂教学的步骤和案例分析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张数轴展示整数的正负之分,引发学生对整数的兴趣。
2. 引入:通过实际场景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整数的存在和应用。
例如:温度计、海拔高度等。
3. 概念解释:简单明了地解释整数的定义和含义,并通过实物数轴让学生直观感受整数的表示方法。
4. 表示法:教授整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画出一些简单整数的表示。
5. 比大小:通过数轴和实例,让学生掌握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6. 整数运算:教授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规则和运算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整数运算练。
7. 反思总结:让学生对整堂课进行反思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 整数的定义和含义- 整数的表示方法及比较大小-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扩展- 引导学生应用整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给学生一些拓展性的整数运算练,提高他们对整数运算规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评估-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对整数概念的理解和表示方法的掌握程度- 练测试:通过小练或作业,检验学生对整数运算规则的掌握情况- 总结反思:听取学生对整堂课的总结和回顾的答辩教学反馈- 对学生在课堂互动、练测试和总结反思中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记录学生的研究情况,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依据教学扩展- 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兴趣,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拓展性的教学内容,如整数乘除法等。
备注此份教案为一份参考教案,根据教师实际教学需要和学生情况,可以作适当调整和修改。
教案中的实例和练习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增加或改动。
四年级上册数教案-学第3单元《第2课时 角的度量》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2课时角的度量》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
2. 使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3.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角的度量。
2. 角的画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角的度量方法。
难点: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角的初步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角的大小,从而导入新课。
2. 探究新知(1)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量角器的形状,了解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和内外圈刻度。
(2)学习量角的方法教师示范量角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量角器的放置、角的顶点与量角器中心的对齐、角的起始边与0刻度线的重合等要点。
(3)学习画角的方法教师示范画角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量角器的放置、角的顶点与量角器中心的对齐、角的起始边与0刻度线的重合等要点。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量角和画角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 巩固提高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角的度量方法和画法。
5.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角的度量方法和画法的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自主练习角的度量方法和画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操作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和画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量角器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概括,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总之,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改进空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的关键。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细节上多花一些时间,通过详细的讲解、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角的分类”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角的分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角的概念。
2.能够分辨角的种类。
3.能够用手指、教具等直观表示不同种类的角。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分类的能力。
2.通过教具和实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合作探讨的品质。
3.培养学生对几何知识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角的定义。
2.角的分类。
难点1.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和分类的抽象性。
2.学生能够准确用语言描述不同种类的角。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教具或图片,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角,并引导学生自由描述这些角的特点。
第二步:学习新知识•向学生讲解角的概念,包括角的定义和角的分类。
•通过实例和教具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种类的角。
第三步: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试图找出周围事物中不同种类的角。
第四步:课堂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特别是通过观察图形和找角的特点来分类角。
第五步:反馈与总结•汇总学生讨论的结果,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见解和认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延伸•鼓励学生自行寻找身边事物中的不同种类的角,并试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角的特点。
五、教学资源•角的教具、图片等。
六、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给予更多引导和鼓励,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角的概念和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角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为以后更复杂的几何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探索,愿意思考,培养自己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角的分类
总课时
六
使用时间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角的分类,使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
一看数: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
3.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量这个角的度数。(投影一个40°的角)先要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然后做到“两重合”。(边说边演示重合的方法)
再看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现在知道这个角多少度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为什么要看内圈?
指出:在量角时要特别注意,要弄清看哪一圈的刻度。这里是用右边起内圈的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的,要按逆时针方向找出另一条边对着多少度。这条边对着40,这个角就是40°,可以这样写。(板书:40°)
(4)小结:大家说的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射线。
(5)演示一些射线,如手电筒光、多媒体演示太阳光等。
4.线段、射线与直线的比较。
a.出示一条直线,中间取一点。问:这条直线上有射线吗?(学生讨论)
b.其中一段射线下移。(说明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
c.直线中间取两点。问:这条直线上有线段吗?(说明线段也是直线的一部分)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策略选择(教法、学法)
教法:演示讲解。
学法:观察思考与小组合作。
四、教学资源准备
课件、手电筒、直尺。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铺垫,导入。
二、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认识:
1.出示一条线段:
问:a.这是什么?(板书:线段)
b.为什么说它是线段?(即线段的特点?)
四、课后小结。
五、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角
总课时
六
使用时间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掌握角的概念及性质
三、教学策略选择(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观察思考与小组合作讨论。
四、教学资源准备
课件、三角尺。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教师: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入新课。
二、角的认识:
1.观察有公共端点的许多条射线,你发现了什么图形?
五、教学过程
第四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那我来考考你们,“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打一生活用品。(扇子)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让学生来说一说已经认识了几种角?
2.让学生从扇子中找出不同的角。
3.演示周角:边说边演示,一条边围绕着顶点绕一周后和另一条边重合,提问,这下形成的叫什么角?
三、教学角的量法
1.自学课本。
我们已经认识了量角器,能指出量角器上的度数。怎样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度数呢?请大家看课本。从37页看起,到例1完。看完后告诉老师,量角要分几步,哪几步??
2.提问:量角要分几步进行?哪两步?
指出:可以把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
两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c.你会画直线吗?(对照定义,说明"无限延长"表现在"没有端点")
(2)课件展示"射线"
a.这条线与线段有什么不同之处?
b.说明"射线"的概念。(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
c.你会画"射线"吗?(自由画,一生板演)
反馈:讲评画法。先定点然后引出一条线。(再画一条巩固)
(3)你在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的线吗?(自由说一说)
b、同桌玩一人拉一角,另一个同学拉出一个比他大的角。(进一步感知)
c、想一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小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d、多媒体出示一组大小差异很大的角,哪一个角大?(观察法)
多媒体出示一组大小相近的角,哪一个角大?(重叠法,分两步进行,注意让学生讨论概括方法。)
比一比三角板上角的大小,并说给同桌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掌握比较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2.能够比较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选择(教法、学法)
教法:演示讲解。
学法:观察思考,动手操作。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练习题
2.直接比较角的大小。
在黑板上画两个大小不同的角,第一个角稍大一些。再用红色木条做一个角,使它与画的第二个角相等。
用木条做的角与第一个角比较。
问:哪个角大?是怎样比出来的?你能具体说出大多少吗?(不能)
用木条做的角与第二个角比较。
提问:这两个角的大小怎样?是怎样比的?你能具体说出这两个角都是多大的角吗?(不能)
4.量一量刚才我们认识了平角和周角,那么他们究竟各有多少度呢?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找到平角和周角,分组研究一下它们的度数。
二、认识量角器
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
说明:量角的大小,要用到量角器。这就是一个量角器。(出示量角器)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量角器。(投影出一个量角器)
问: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
现在我们来看这个半圆,从0开始到180为止。想一想,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说明: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叫做1度的角。(用一根线穿过量角器的中心,拉出1度的角让学生看)也就是说,计量角的单位是“度”。(板书:度)写“度”可以用一个小圆圈来表示,此为“1°”,我们这样写。(板书:1°)
6.比较上课开始时出现的两个角的大小。
现在我们来量出上课开始时,黑板上的两个角的度数。(师生一起量,写出度数)
你现在能具体说出这两个角有多大了吗?第一个角比第二个角大多少度?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具体地知道一个角有多大了,也能知道角的大小具体相差多少了。现在谁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用量角器要怎样量角?
再指名学生用拉线的方法找出140°、180°的刻度线。
内圈的刻度会找了吗?
(5)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量角器。与老师这里的一样吗?你的量角器上的中心在哪里?
大家一起来找量角器上的刻度。从左边起,找0°刻度线、10°刻度线、135°刻度线、180°刻度线。再从右边起,找0°、10°、135°、180°刻度线。(老师巡视)
d.师问:比较一下,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异同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39页的做一做。
2.练习七
(1)P44/1(判断各图是线段、射线还是直线)
(2)过一点画射线。
如果给你一点,你能画出多少条射线?
a.先定点,(30秒画射线比赛)
b.汇报。如果给你时间你还能画吗?
c.电脑演示无数条。
d.公共端点的认识。
如果我能说出红木条的角有多大,你能说出第二个角有多大了吗?
3.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能直接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但不能说出它们具体有多大。如果能像量线段那样,能用一种单位去量一量,知道一个角的大小,就能很方便地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了。那么,究竟用什么去量呢?量出的结果用什么做单位呢?怎样去量角呢?这些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e、出示一组大小相同,边长短不同的角。哪一个角大?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a.线段有两个端点,能量出它的长度。………………………()
b.一条射线长3厘米。…………………………………………()
c.小明画了一条5厘米长的直线。……………………………()
d.小冬用一个能放大10倍的放大镜去看一个角,结果这个角的大小放大了10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怎样使用量角器来量、读度数。
三、教学策略选择(教法、学法)
教法:演示讲解。
学法:练习操作,小组讨论。
四、教学资源准备
课件,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
提问:左边的角多少度?(板书:30°)右边的角呢?(板书:30°)
提问:这两个角大小怎样?为什么?
刚才比较时,我们看出这两个一样大的角,画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角的大小跟这有没有关系?
指出:角的两条边是两条射线,可以无限延长。所以,角的大小和画出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追问: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用木条角再演示,说明跟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
4.继续自学角的符号介绍,书写并与小于号比较。
5.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说说为什么?(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去判断)
6.画角(先自由画,再一生实物投影演示)
说说你是这么画的?(定点,引出两条射线)
再画一个,并写出各部分名称,并用角的符号来表示。(独立练)
7.活动角介绍。玩活动角
a、个人玩摆大小不同的角(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边叉开大小有关)
2.完成39页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