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概说
唐诗概说(解说词)(13)
唐诗概说(解说词)(13)第十一集大历诗人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乱爆发了。
这次延续了八年的战乱,使充满浪漫气质和理想主义的盛唐精神一扫而光。
叛乱虽然最后被平息下去了,但唐王朝也从此一蹶不振,公元八世纪下半叶,即大历、贞元年间的这批诗人,都是在盛唐时期度过青少年的,正当他们乐观自信,洋溢着豪迈的气概走向生活时,却突然之间天崩地裂,日月无光。
时代绷出一脸的严峻,从社会的各个缝隙里再也找不到迎接他们的微笑了。
于是他们不得不背负着沉重的失落感,在冷漠的人情世态中,无可奈何地去寻求自己无从把握的归宿。
刘长卿算的是大历诗人中重要的名家,他的诗多半写个人生活上的寂寞与孤独,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欣赏。
笔墨简淡,耐人寻味。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听弹琴》)。
偶然听到弹奏古琴曲《风入松》,因为现今人认为这是过时的曲调,不爱弹奏了,所以听了很感动,但诗人敞开想象,避实就虚,只用像劲风吹过松林发出带寒意的声音来描绘琴声,就嘎然而止,此外一切都留给读者去想象。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是至今仍然活着的诗句。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这首写的非常简练的诗,标题叫《逢雪宿芙容山主人》。
写诗人在风雪之夜找人家借宿的一次经历。
妙就妙在诗人不说在这种风雪交加的夜晚,碰到有借宿的地方感到如何高兴。
而把自己想像成远行的游子终于到家了。
日暮天寒,风狂雪大,远行人由小路指引着走在大山中。
人生不就是这样永远在奔波着么!大历诗人中能自成一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是韦应物。
他有这样一首诗: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到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这是唐诗选本必选的名篇。
这首诗有几点值的注意:第一,是语言浅切,娓娓道来明白如话;第二,诗的意境恬淡平和,说明诗人是名利比较淡薄的人;第三,从身多疾病想回家隐居又舍不得俸钱,可是拿着俸钱而自己管辖的地区内,百姓还在流亡,又不能不感到惭愧,可以看出诗人是个有良心的地方官。
第一讲 唐诗概说
5.题材广泛
举凡朝政得失、国家兴衰,将相贤愚、战事
胜负,宫廷歌舞宴饮、民间渔樵耕织,官吏 的诛求贪婪、民生的哀怨疾苦,中外的通商 聘问、边塞的祭神牧猎,山河景观、田园风 光,琴技棋艺、书理画趣,皆入诗题;从济 苍生安社稷的雄心,致君尧舜立功边陲的壮 志,到隐居山林的闲情,求仙奉佛的诚意, 乃至饯别送行思亲怀土的离愁别恨和沦落不 遇的牢骚怨愤,均可抒发。
2.盛唐(玄宗开元元年713——代宗永泰元年
765),约50年,这是唐诗的鼎盛时期。
李白 杜甫 山水田园诗派 边塞诗派
3.中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文宗太和九年835), 约70年,这是唐诗继续兴盛的时期。
前期即大历(766—779)年间前后,诗歌创作处于 过渡阶段。主要诗人有元结、顾况、韦应物、刘长 卿和大历十才子 。 中唐后期出现了唐诗的第二个高峰。 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新乐府诗人 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 李贺、刘禹锡、柳宗元
4.晚唐(文宗开成元年836——昭宗天祐三年
906),约70年,这是唐诗的夕阳晚照时期。
“小李杜” 皮日休、杜荀鹤等
四、唐代文学繁荣发展的原因
1. 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 2.文学从宫廷和贵族的垄断中解放出来,转移到中 下层知识分子手中。 3.思想开放。 4.文化繁荣,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 蹈等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5.统治者的重视和提倡,唐代以诗赋取士的制度和 行卷之风的盛行。 6. 文学本身的发展演进。
2.诗作浩繁
《全唐诗》共收诗歌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其
数量已经超出以前各代遗诗总和的三倍以上, 但这还远远不是唐代诗歌的全部。 李阳冰《草堂集序》:“自中原有事,公避 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
有关唐诗概说教学教案
有关唐诗概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使学生掌握唐诗的基本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3.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唐诗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唐诗的定义与特点2. 唐诗的历史背景3. 唐诗的基本流派4. 唐诗代表人物及其作品5. 欣赏和分析唐诗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唐诗的定义、特点、基本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2. 教学难点:欣赏和分析唐诗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诗的定义、特点、基本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唐诗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唐诗。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促进学生对唐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简要介绍唐诗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唐诗的定义、特点、基本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3. 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唐诗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彼此对唐诗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唐诗的重要性和欣赏方法。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了解他们对唐诗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唐诗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在欣赏和分析唐诗方面的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和建议。
七、教学资源:1. 唐诗文本:准备唐诗的经典作品,包括诗文和注释,以便学生阅读和分析。
2.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唐诗的相关内容。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唐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第二课时:讲解唐诗的基本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3. 第三课时:分析具体唐诗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4. 第四课时: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彼此对唐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唐诗概说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自——独自
青草自绿,无人光顾 黄鹂好音,无人聆听
空 ——白白地
意境
冷清寂寥
寄 寓
融情于景 以乐衬哀
寂寞和感伤
四、破手法
炼字、表达手法
• 表达技巧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三个方面去分析。 • 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说明等五种。 • 修辞手法: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 代、设问、反问、对偶、反复、用典、衬托、互 文、重复(重章叠唱)等。 • 表现手法:象征、烘托、对比、想象、照应、借 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卒章 显志、明贬实褒、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即事抒 怀、欲扬先抑、以乐景写哀情等。
二、析感情
通读明情
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C ]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 “柏森森”即柏树高大茂盛。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 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次数多。 “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 “两朝”指东汉和蜀汉。 “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 过难关。 刘备与刘禅两朝 D.“英雄”指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 中唐
代表诗人:白居易、元稹(平 易派) 韩愈、孟郊(奇险派) 柳宗元、刘禹锡等。
唐诗的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
• 晚唐
代表诗人:李商隐、杜牧
(小李杜) 李商隐的诗用典精巧,辞藻 美丽,但内容流于晦涩。
怎样读懂一首唐诗
先懂后答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有关唐诗概说教学教案
有关唐诗概说教学教案第一章:唐诗的背景与特点1.1 唐朝的历史背景1.2 唐朝的文化环境1.3 唐诗的概说1.4 唐诗的特点第二章:唐诗的流派与代表诗人2.1 初唐派2.2 盛唐派2.3 中唐派2.4 晚唐派2.5 代表诗人介绍第三章:唐诗的主题与内容3.1 自然风光3.2 宫廷生活3.3 战争与边疆3.4 社会现实3.5 友情与离别第四章:唐诗的艺术特色与形式4.1 诗歌的形式与结构4.2 诗歌的韵律与节奏4.3 诗歌的修辞手法4.4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4.5 诗歌的表达技巧第五章:经典唐诗解析与欣赏5.1 李白《静夜思》5.2 杜甫《春望》5.3 王之涣《登鹳雀楼》5.4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5.5 李商隐《锦瑟》第六章:唐诗的审美观念与价值观6.1 儒家的诗教观念6.2 道家的自然观与诗意6.3 佛学对唐诗的影响6.4 唐诗中的审美观念6.5 唐诗的价值观与现代意义第七章:唐诗研究的分期与方法7.1 唐诗研究的分期概述7.2 传统研究与现代研究7.3 文本细读与历史文化研究7.4 比较研究与跨学科研究7.5 唐诗研究的现状与展望第八章:唐诗中的女性形象与性别观念8.1 唐诗中的女性形象8.2 女性诗人的创作8.3 性别观念在唐诗中的体现8.4 唐诗中的女性观与现代观念的对话8.5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唐诗研究第九章:唐诗与社会生活9.1 唐诗中的社会生活描写9.2 宫廷与文人生活9.3 宗教信仰与唐诗9.4 节庆习俗与唐诗9.5 唐诗中的民生百态第十章:唐诗的教育与传承10.1 唐诗在教育中的价值10.2 唐代教育制度与诗歌传承10.3 唐诗教育的现代实践10.4 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10.5 唐诗传承与创新的未来趋势第十一章:唐诗的地域特色与传播11.1 地域文化与唐诗的特色11.2 唐代诗歌的中心与边缘11.3 唐诗的传播与影响11.4 唐代诗人的地域分布11.5 唐诗的地域特色与现代传播第十二章:唐诗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关系12.1 唐诗与赋、散文的关系12.2 诗歌与音乐、舞蹈的交融12.3 唐诗与绘画、书法的艺术互动12.4 唐代小说、戏曲中的诗歌运用12.5 唐诗与其他文学传统的交流第十三章:唐诗的接受与评价13.1 唐代对前代诗歌的接受13.2 历代对唐诗的评价与研究13.3 唐诗在国外的传播与接受13.4 现代视角下的唐诗评价13.5 唐诗研究的未来方向第十四章:唐诗的创作方法与技巧14.1 唐代诗人的生活与创作14.2 诗歌的创作方法与步骤14.3 唐代诗人的文学交往与互动14.4 诗歌创作的灵感与实践14.5 当代诗歌创作中对唐诗的借鉴第十五章:唐诗的教学与研究资源15.1 唐诗教材与教学资源的选择15.2 课堂教学的方法与实践15.3 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唐诗教学15.4 唐诗研究的重要学术资源15.5 教学评估与反馈机制的建立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唐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2. 唐诗的流派、代表诗人及其特点3. 唐诗的主题与内容4. 唐诗的艺术特色与形式5. 经典唐诗的解析与欣赏6. 唐诗的审美观念与价值观7. 唐诗研究的分期与方法8. 唐诗中的女性形象与性别观念9. 唐诗与社会生活10. 唐诗的教育与传承11. 唐诗的地域特色与传播12. 唐诗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关系13. 唐诗的接受与评价14. 唐诗的创作方法与技巧15. 唐诗的教学与研究资源难点:1. 唐诗研究的分期与方法2. 唐诗中的女性形象与性别观念3. 唐诗与社会生活的关系4. 唐诗的地域特色与传播5. 唐诗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关系6. 唐诗的接受与评价7. 唐诗的创作方法与技巧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教授唐诗。
唐诗概说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幕客愁新。 移舟泊烟渚,日幕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011-1-6 10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盛唐山水田园诗繁荣的原因
1、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诗人提供了优闲生 、社会安定、 活的物质条件。 活的物质条件。 2、盛唐思想文化的相对开放,使士大夫文人 、盛唐思想文化的相对开放, 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道家、 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道家、佛家山水田园意识的影 隐逸成风,漫游成风,佛道盛行, 响,隐逸成风,漫游成风,佛道盛行,促进了山水 田园诗的发展。 田园诗的发展。 3、艺术各门类如绘画、音乐的艺术经验对山 、艺术各门类如绘画、 水诗创作的渗透,促使了山水诗创作艺术的提高。 水诗创作的渗透,促使了山水诗创作艺术的提高。
《唐诗概说》
数量之盛 • 今天可考的唐诗作者三千七百多人,可见存世唐诗 五万四千余首 。 气象之新
•一扫六朝骈偶绮艳诗风,具有自由放肆的精神。
形式之杂 •歌行体得到了继承,近体诗发展到成熟阶段。
分期
(一般依明代高棅《唐诗品汇》的提法 )
初唐(约618—712)
盛唐(约713—765)
中唐(约766—846)
晚唐(约847—906)
初唐诗
初唐四杰
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
沈佺期和宋之问 “文章四友”
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吴中四士
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
陈子昂与张九龄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闲居
储光羲
薄游何所愧,所愧在闲居。 亲故不来往,中园时读书。 步栏滴馀雪,春塘抽新蒲。 梧桐渐覆井,时鸟自相呼。 悠然念故乡,乃在天一隅。 安得如浮云,来往方须臾。
中唐近通俗 )
韩孟诗派
韩愈、孟郊、贾岛、李贺等
(险怪奇特 )
大历十才子
卢纶、吉中孚、韩翔、 钱起、司空曙、苗发、 崔峒、耿讳、夏侯审、 李端
盛唐诗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 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 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严羽《沧浪诗话》
边塞派 山水田园诗派 高适 王昌龄 岑参 王维 孟浩然 储光曦
李白和杜甫——盛唐诗坛的“双子星座”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专家出手(二):唐诗概说
专家出手(二):唐诗概说第一节:概述一引言二背景简介(一)历史背景(二)文化背景(三)士人处境三主要诗人唐代主要以边塞诗称道的诗人包括:高适、岑参、王翰、王之涣、王昌龄、王湾、李颀、崔颢、祖咏、陶翰……其中成就较高的是高适和岑参,他们诗作存世较多,成就也较为突出。
四主要题材边塞风光;异族风情;战争徭役;历史;闺怨;思乡;友谊……第二节:王翰、王湾、王之涣一引言:二王翰(一)生平:(二)代表作《凉州词二首》(其一)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①葡萄美酒:以葡萄酿的美酒,当时是西域特产。
②夜光杯:形容酒杯的华贵。
③琵琶:本是西域马上弹的乐器,后传入中国。
(三)艺术特色三王湾(一)生平(二)代表作《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①次:长途中的暂留。
这里指停泊。
②北固山:在今镇江市北,三面临江,其势险固。
(三)艺术特色四王之涣(一)生平(二)代表作《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 ①鹳雀楼,在蒲州(治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城上。
楼有三层,面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为登临胜地,因常有鹳雀栖息其上,故名。
鹳雀,鹤一类的水鸟。
题一作《登鹳雀楼》。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①《凉州词》:乐府题名。
本篇在《乐府诗集》中编入《横吹曲词》,题作《出塞》。
②“旗亭画壁”的故事:(三)艺术特色五小结第三节:王昌龄一生平二代表作《塞上曲》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注:①萧关:关名,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②幽并:即古代的幽州(河北)、并州(山西)。
③紫骝:紫红色的骏马。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①《出塞》是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出入边塞征戍之事。
唐诗概说(解说词)(1)
唐诗概说(解说词)(1)唐朝是“诗的唐朝”,还能有哪个王朝能够当得起“诗的王朝”之名呢?从帝王到布衣,从闺中女子到沙场男儿,从文人雅士到贩夫走卒,只有唐朝才拉得出这么一支庞大的诗人队伍。
初唐初具风貌唐初的宫廷诗,上官仪把它发挥到了极致,甚至自成一体——上官体,是唐朝第一个以诗人命名的诗体。
然而,可怜的上官仪被卷入了政治漩涡之中,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上官仪的死却是强制的收束了“江左余风”。
于是,四个天才少年意气风发的闯入了诗坛。
王、杨、卢、骆,并称初唐四杰。
怀才易遭人妒,四杰非但不收敛风芒,反而更高的挑起了睥睨一代孤高一代的旗帜。
那是一个产生天才同时又让天才饱受磨难的时代。
四杰的诗作中,离别的题材是最多的。
“多情自古伤离别”,但四杰的离别诗又迥然不同的是,他们在文人式的凄悲之中,加进了豪士的爽朗,这种浩气、大气,冲淡了原本的悲凉和无奈。
于是,悲凉中有悲壮,感伤中更有感奋,深情与豪情相伴,泪水与微笑相映。
诗坛上陈子昂的大名,一首《登幽州台歌》,千百年来,曾令多少文人志士为之感慨为之流泪为之欷歔。
诗到唐朝,产生了一种新体,这便是七律。
说到七律,又不能不提宋之问和沈佺期,正是他二人使七律渐渐趋于成熟。
这两人虽然“文人无行”,但唐人并没有因人废诗。
从长安的宫廷中走出,是宋之问的梦醒时分。
前往万里之遥的岭南,宋之问可曾想到这是一条不归路?或许,早发大庾岭的他方显出一分诗人本色,令人为之恻然;沈佺期为人上稍好一些,但其才又果真不如宋之问。
德与才在他们身上开了一个玩笑,竟然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有四杰的清傲,有子昂的慷慨,有沈宋的雅致,还有像刘希夷、张若虚那样的幽静,唐诗终于丰满起来。
盛唐如日中天时至开元,大唐王朝如日中天,经济繁荣,生活富足,思想解放,个性张扬,雄视四邻八方来朝的盛唐。
如果把盛唐的诗人们组成乐队,则歌者之中,有边塞诗人豪放的黄钟大吕,有田园诗人清逸的天籁雅音,还有李白男高音一般高亢激昂的嗓调,共同演绎了一幕磅礴大气的盛世长歌。
唐诗概说(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唐诗概说(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背景和特点,包括唐代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以及唐诗的形式、风格和主题。
2. 学习和掌握一些唐诗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3. 阅读和欣赏一些代表性的唐诗,理解其内容和意义,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唐诗的背景和特点唐代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唐诗的形式、风格和主题2. 唐诗的基本知识和技巧韵律、对仗、意象等3. 代表性的唐诗阅读和欣赏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唐诗,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引导学生理解其内容和意义,培养文学鉴赏能力4. 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和热爱组织诗歌朗诵、默写、创作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诗的背景、特点、基本知识和技巧,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 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代表性的唐诗,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 实践法:组织诗歌朗诵、默写、创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和热爱。
4.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唐诗的理解和感受,促进互动和思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活动的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测试,评价学生对唐诗内容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3. 创作能力:评价学生创作唐诗的能力,如诗歌朗诵、默写、创作等活动。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以及对唐诗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资源1. 唐诗文本: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唐诗,提供给学生阅读和欣赏。
2.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唐诗参考书籍,供学生查阅和深入了解。
3.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生动展示唐诗的内容和形式。
4. 诗歌朗诵、默写、创作等材料和工具:提供诗歌朗诵、默写、创作等活动的材料和工具,帮助学生实践和展示自己的能力。
概说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 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 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广阔的流 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 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 万五千多首。从达官贵人到寒士平民,从 才子佳人,到老叟童稚,到和尚道士,到 走卒贩夫,稍有文化修养者,似乎无人不 能高歌低吟 ……
2、陈子昂: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却表现出明显的复古 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是陈子昂诗歌创 作的个性风采,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 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被称 为唐诗风骨的东西。 陈子昂的诗歌成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 序曲。
盛唐诗歌:开随意点染的景物与清淡的情思相融, 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自然平 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王维:人称“诗佛”,诗歌内容主要是描摹自然、 歌颂隐逸。他的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 艺术的结晶。 此外,还曾将其诗笔扩展到更广阔的生活领 域。在另外许多同样成功的篇章中,他反映了 当时人们的进取精神和悲壮情怀。
此外,柳宗元、刘禹锡也是这一 时期有成就的诗人。 刘禹锡:诗风雄直劲健和民歌情调。 讽刺时政之作,下启苏东坡。 柳宗元:诗风冷峭简淡。模山范水 之篇,上承谢灵运。
晚唐诗歌:
长庆以后,中兴成梦,士人生活走向平庸, 心态内敛,感情也趋向细腻。诗歌创作进入 一个新阶段。题材多狭窄,写法多苦吟。在 这一片诗的退潮中,杜牧、李商隐突起,聚 显光芒。特别是李商隐,以其善感灵心、细 腻丰富的感情,用象征、暗示、非逻辑结构 的手法,表现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把诗歌 表现心灵深层世界的能力推向了无与伦比的 高峰,创造了唐诗最后的辉煌。
唐诗宋词概说
唐诗宋词概说上编唐诗第一章唐诗概述1.《全唐诗》及其补编共收诗50000余首。
作家3600多人,著名诗人几十名,“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通俗诗人白居易为世界公认的大诗人。
2.诗歌流派:山水田园诗、边塞诗派、奇险诗派、通俗诗派。
3.“四唐”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4.初唐诗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宫廷官员为主,主要是魏征、李世民、上官仪、“文章四友”、沈佺期、宋之问;一类以下层文士为中心,主要有“四杰”、陈子昂、刘希夷、张若虚。
此外还有一类是隐士和侍诗僧,主要是王绩、王梵志。
5.初唐诗以陈子昂的成就最显著。
6.盛唐诗人的杰出代表是李白和杜甫。
7.杜甫的作品被称为“诗史”。
8.盛唐时期有著名的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派,前者以王维、孟浩然。
储光羲为代表;后者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
“二张”张说、张九龄;“三王”王幹、王湾、王之涣;“二崔”崔颢、崔国辅;“一贺”贺知章。
9.晚唐诗人有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奇险诗派(亦称韩孟诗派)和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通俗诗派(亦称元白诗派)。
主要诗人还有李绅、张籍、王建等。
10.晚唐时期诗人:杜牧、李商隐。
11.简答:唐诗兴盛原因。
答:(一)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安定伟为造就诗人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环境。
(二)思想文化政策相对地有利于文化学术的繁荣。
(三)各种学术、艺术的繁荣对诗歌的繁荣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四)前代文学成就伟诗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初唐诗歌1.王勃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山中》2.骆宾王代表作《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于易水送人》3.杨炯《从军行》: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4.卢照邻代表作《长安古意》。
5.沈佺期、宋之问,人称“沈宋”。
沈佺期代表作《杂诗》;宋之问代表作《渡汉江》6.陈子昂是唐朝诗坛上得诗歌革新旗手。
7.陈子昂有《伯玉集》著名的有《感遇》(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
唐诗概论
• 按创作方法划分流派: • 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流派和以杜甫为 代表的现实主义流派。
• 李白和杜甫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诗歌 艺术推向高峰,他们不仅是唐代双峰并峙 的伟大诗人,也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中这 两个流派的最杰出的代表。
中唐:(公元766——846)
• 唐由盛而衰,安史之乱以后的现实使诗人们对 客观世界进行清醒的观察和思考,所以唐代中 叶的诗歌主流是现实主义,以白居易为代表的 “新乐府”运动,就是在这种趋势中所形成的 现实主义流派。白居易创作出一系列的如《卖 炭翁》、《新丰折臂翁》等抨击黑暗,同情百 姓疾苦,语言通俗流畅的优秀诗篇。此外,李 贺在意境和语言上的创新较为突出,柳宗元、 刘禹锡也是这一时期有成就的诗人。
唐诗概论
一、总说
• 唐诗是唐代文学的总代表。唐代不到三百年 的时间中,遗留下来的诗歌将近五万首,比 自西周到南北朝的一千六七百年中留下的诗 篇数目多二三倍以上,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 约五六十个,也大大超过了战国到南北朝著 名诗人的总和。李白、杜甫的成就达到诗歌 创作的高峰。 • 清康熙年间敕编的《全唐诗》九百卷,作家 二千二百多人,作品有四万八千九百首,后 世称唐为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
晚唐:(公元847——906) • 随着国势的衰微动乱,诗歌风格发生 变化,杜牧、李商隐(小李杜)的诗 无论写忧国忧民或写爱情,多有深厚 的感伤情调,而在风格上则将清新峻 拔熔为一炉。皮日休、聂夷中、杜荀 鹤等继承白居易的新乐府传统,感情 更加激愤,批判锋芒更加尖锐。
盛唐:(公元713——765) 是唐诗流派纷呈,风格众多,体裁和形 式成熟、完备的繁荣顶峰时期。充满蓬勃向 上的浪漫主义诗风是诗坛的主流。 • 按题材来划分流派: • 田园山水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描 写幽静、宁谧的自然世界; • 边塞诗派:以岑参、高适为代表,歌颂从军 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
唐诗概说
派,成就最大,影响最远的,无疑是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为代
表的现实主义。李白和杜甫各以自己的诗歌天才、广博而精湛的艺术修养以
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运用不同的创作方
法,建立各自的艺术风格,从各方面表现了这个伟大而变动的时代,把浪漫
意境、声律等诸多方面为盛唐诗歌高峰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唐代初期,
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词藻。待到被称为
“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
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他们无沦写边塞,还
是写行旅、送别,都有着这样的情思风貌。在诗的体式上,这时完成了五七
言律体的定型。律诗属于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古体分四、五、
七言和杂言,平仄没有限制,也不求对偶。近体诗平仄和押韵有一定的体
式,也要求对偶。律体的定型,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它成了我国古
代诗歌的一种主要体式。
在初唐的后期,出现了两位重要诗人:陈子昂和张若虚。陈子昂主张
诗应该有所寄托。他的38首《感遇》诗,就是这一主张的实践。但他写得最
诗歌行将到来的信息。
代表诗人:初唐四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卢照邻《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文人诗歌—“三曹”、陶渊明
唐诗概说
陈子昂:担负起歌唱人生的使命。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盛唐诗 玄宗开元元年(713)――代宗大历元年(766)
盛唐,是唐代诗歌达到繁荣的顶点时期,在短短的五十三 年里,涌现出了十几位大诗人,他们以互不相同的风格,加 入到了盛唐之音的大合唱之中。在盛唐诗坛上,李白、杜甫 无疑是两位最伟大的时代歌手。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一 批诗人和以高适、岑参为首的另一批诗人分别以或宁静优美、 或豪迈奔放的音符,弹奏出盛唐之音的不同音部。 总的说来,这一代诗人大都具有宏伟的理想和抱负、蓬 勃热烈的感情,他们的诗歌大都充满了积极向上的青春活力, 这也就是后人所称道的盛唐之音。李白诗歌则是盛唐之音的 典型代表。“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是 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伟大的诗人杜甫,以 他如椽巨笔,在诗中真实而又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时代巨变。 他既是盛唐之音的结束者,又是中唐诗歌新变的开启者,在 整个唐代诗歌史上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也成为整个中国古 代诗歌史上最杰出的诗人。
唐诗繁荣诸因素
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为唐代文学繁荣提供了一
个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 政治的开明,思想的活跃,为唐代作家提供了良好的 创作环境。唐代文学的繁荣也与当时思想、文化环境 的宽松、活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统治阶级的提倡与重视,有利于文学风气的形成。唐 代的统治者都非常喜爱文艺,他们除了亲自创作诗歌 外,对文人的创作也加以奖励、提倡。 文学本身的发展演进,为唐代文学的繁荣作了准备。 文学的发展,总是从幼稚到成熟,从朴质到完美的。 南北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文学高潮的到来。
文学本身的发展演进
唐以前,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题材、风格等已经 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楚辞》的浪漫主义传统, 汉魏乐府的叙事抒情手法,都给唐代作家以丰富的营养。 同时,六朝以后山水田园题材的开拓,以及对声律、对 偶等艺术技巧的探索与运用,也为唐代作家的创作提供 了很好的借鉴。此外,四、五、七言、骚体、乐府、古 诗、新体诗的发展,也在运用体裁形式方面为唐人提供 了广阔的天地。唐代的作家正是在此基础上批判继承了 前人的经验,吸取了前人的教训,而把唐代文学推向高 峰的。
1.古诗概说
(2019年全国卷I)
3.合理想象
题许道宁画
想象画面的山水是怎样的呢?
陈与义
水是“满眼”的,山是“苍
满眼长江水, 然”的,都是着眼于广阔的
苍然何郡山?
视角,所以可以感受到意境
向来万里意, 的宏大壮阔。
今在一窗间。 再想象现在这么宏大的景象
众木俱含晚, 都收于一扇小小的“窗”
孤云遂不还。 (画),大与小形成了强烈
特点:每篇句数不限,每句字数不限,可押 韵也可不押韵,押韵也可换韵,没有平仄和 对仗的要求。 总结:古体诗形式上比较自由。
例: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此中有佳句, 的对比,也就赞美了画作的
吟断不相关。 魅力。
(2019年全国卷I)
4.细致揣摩
题许道宁画
最后两句是理解的难点。
陈与义
“此中有佳句”好理解一点,
满眼长江水, “此”应指“这幅画”,“有
苍然何郡山?
佳句”指包含了美丽的诗句。
向来万里意, “吟断”,“吟”应指吟诵、
今在一窗间。 吟咏,“断”意为绝、完。与
1.关注标题
题许道宁画
标题告诉我们,是为许道宁的
陈与义
一幅画而写的一首诗,所以应
1第一讲 唐诗概说
唐代诗歌的繁荣集中表现于 作品的数量和质量方面。与之 相应,同时也产生了大批优秀 诗人,其中包括李白、杜甫这 样的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流诗人。
二 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内因:前代文学发展所积累的艺术经验
外因:外在的社会文化环境最为适宜诗
歌生长
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 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了解 了诗的唐朝,才能懂得唐朝的诗。 闻一多
玄烨为《全唐诗》所作序中, 谓全书共“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 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再加上 后人补编,目前可确认为唐诗的览方式
三 唐代诗歌的分期:四唐说
将唐诗的发展历程分为初唐、 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这 一观点被称作“四唐说”。
四 《全唐诗》
《全唐诗》共九百卷,清曹寅、彭
定求等奉敕编纂。 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清圣祖 玄烨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将主修 《全唐诗》的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 寅。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扬 州开局修书。 至次年十月,全书编成奏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 诗
盛唐 李白 伟大诗人 中唐 晚唐
杜甫 新乐府派 韩孟诗派 “小李杜”
3、中唐
安史之乱后, 唐由盛而衰。 史之乱以后 的现实使诗人们对 客观世界进行清醒 的观察和思考,所 以唐代中叶的诗歌 主流是现实主义。
白居易代表诗作: 《长恨歌》 《琵琶行》 《卖炭翁》 《钱塘湖春行》 《秦中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浙江卷)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 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 惨状。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之韵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初唐
陈子昂、张若虚 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盛唐 边塞诗人:王昌龄、高适、岑参 双子星座:大李杜(李白、杜甫) 中唐 :韩柳、元白 晚唐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1、初
唐
从唐王朝建国,即公元六一 八年起,到八世纪初,即唐玄宗 李隆基登上皇帝宝座之前,将近 一百年,时间跨度最大,这是唐 诗的准备阶段。在风格、意境、 声律等诸多方面 为盛唐诗歌高峰的 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
• 22.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 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 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 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 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 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 的对比,震撼人心。(5分)
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盛唐
唐玄宗开元天 宝年间。
唐诗经过近百 年的酝酿,终于 迎来了它的鼎盛 期。中国古代诗 坛上这颗最红最 亮最有吸引力的 太阳升起来了。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巧比曲喻:以水、云、花 为喻,曲折委婉,含而不露, 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已经失去 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
4、晚唐
从九世纪二十年代末到十世纪初唐 朝灭亡这十八年,文学史上称为晚唐时 期。这时,宦官的势力越来越大,把持 朝政;官僚的党争也愈演愈烈,誓不两 立;而藩镇对抗则逐渐向军阀割据过渡, 终于把唐王朝灭了。 晚唐诗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诗人心 中都好像压着一道王朝末世的阴影,往 往流露出莫名其妙的感伤情绪,有一种 大厦将倾,狂澜已倒的惊惶。 代表诗人:杜牧、李商隐
自然妙道,原在人心中,只是人们没发现 罢了。所以,一切外在努力都是枉然。要善 于改变思维角度,才能体悟其中禅机。
读诗:美的历险
•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载某尼悟道诗
读唐诗宋词最重要的是:审美的姿态! 可以肯定的是唐诗宋词能引领我们进行美的历程。
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 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 “________,_________”一脉相承。(2分)
2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乃至窒息了心灵的呼吸,却始终充溢生命的激情,不让
如果生活有时会有黑暗,那唐诗宋词可以成为点燃生
读诗:美的历险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载某尼悟道诗
读诗悟道: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禅意?
悟道:
道不远人:没有一颗感知春天的心,
就无法发现春天之美。
唐之韵
唐诗宋词——点燃生命激情的火把
唐诗宋词能使人从袅袅的炊烟中延伸出母爱的绿藤, 花中窥视生命的激情和萌动……
从青翠欲滴的绿叶中提取生命的叶绿素,从轻盈飞舞的浪
唐诗宋词能使人永葆一颗纯洁的童心,那种对生命深
层次的内核时时的发现与感悟,不让生命在滚滚红尘中麻 日子苍白成干枯的荒原,而郁郁生长绿油油的金黄…… 命激情的火把。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初唐 “四杰” 诗歌流派
陈子昂 边 塞 “高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