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概述
唐代文学
鉴真东渡
鉴真是唐玄宗时高僧 六次东渡日本终成功 在日本弘扬佛法,传授 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 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
鉴真东渡日本历时10多年,于66岁高龄 时到达日本,受到日本天皇及举国上下 的欢迎,鉴真除传授佛法之外,还传授 给日本人民先进的文化,所以被日本人 民称为“日本文化恩人”
玄奘取经:
玄奘是唐代高僧,本姓陈, 通称三藏,世称三藏法师, 俗称唐僧。 经历百般艰险后,在天竺的 17年里,他遍访名师,最终 成为最有名的高僧。
二.唐代诗歌
唐诗的繁荣的原因 1、唐朝国力的强盛,达120余年之久的“天可汗” 的实际存在,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2、中外文化的交流,胡汉文化的交融,统治者华夷 一家的政策,造成开放的风气,对文学题材的拓广, 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南北文化的交融,各去其短,合其两长,南方的 “文”装点了北方的“质”,北方的“质”补充了 南方的“文”,文质彬彬,尽善尽美。
五、 乱离之感与时世讽谕 唐末诗人,置身昏暗动乱时代,对社会灾难、 民生疾苦,均有所关注。诗人们怀着避世心 理,追求淡漠情怀与淡漠境界,固然是要避 开现实,不愿看到苦难。诗境一般比较浅狭, 而且笼罩着末世的凄凉黯淡情绪,表现出痛 苦绝望的心理。 代表人物:韦庄、郑谷、 代表人物:韦庄、郑谷、罗隐
唐代的对外交流
1.乐府与歌行
乐府
李白继承汉魏乐府的优良传统,大力创作拟古乐府 诗,其创新意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二是用古题写己怀。 李白还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形 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如《蜀道难》、《将进 酒》等。
歌行
李白的歌行,完全打破了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 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 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不仅感情一气而下, 而且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乐的错落,来显示其回 旋振荡的节奏旋律,造成诗的气势,突出诗的力度, 呈现出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 李白独特的艺术个性及其非凡的气魄和生命激情, 在他的歌行中全部展露出来,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 气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 的阳刚之美。
中国古典文学唐代文学概述学习教案
中国古典文学唐代文学概述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典文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唐代文学概述”。
详细内容包括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文学特色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掌握唐代文学的基本情况。
2. 熟悉唐代文学的主要流派、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理解各类文学形式的审美特点。
3. 领悟唐代文学的艺术魅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唐代文学流派及其审美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唐代文学的基本情况,掌握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典文学》学习笔记、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唐诗《静夜思》,引导学生感受唐代文学的魅力,进而引入课题。
2. 讲解:介绍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熟悉的唐代诗人及其作品。
4. 例题讲解: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分析其艺术特点及审美价值。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杜甫的《春望》的意境和艺术手法。
六、板书设计1. 唐代文学概述历史背景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文学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李白的《将进酒》的艺术特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较好,但对文学流派的理解仍需加强,下节课进行针对性讲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唐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推荐阅读:《唐诗三百首》、《全唐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唐代文学流派及其审美特点。
2.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熟悉的唐代诗人及其作品。
3. 例题讲解: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分析其艺术特点及审美价值。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杜甫的《春望》的意境和艺术手法。
5. 作业设计:分析李白的《将进酒》的艺术特色。
一、唐代文学流派及其审美特点唐代文学流派纷呈,主要包括初唐四杰、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现实主义诗派等。
唐代文学
第二节 山水田园诗人
• 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是孟浩然和王维,还有储光羲、 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一、孟浩然及其诗作 孟浩然是盛唐诗人中终身不仕的一位作家。 孟浩然的诗,尤其是早年的不少诗作,表现着他心中的矛 盾。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退隐和进取的思想斗争上。 【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 4、对偶又称对仗,即每联的语汇和句法要 大致相称。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 • 5、绝句特点,历来有“截律诗之半”的说 法,即截取律诗中的四句。每句五个字称 五绝,每句七个字称七绝。 • 6、长律(俳律)。超过八句的称长律。长 律一般五言居多。这种长律除了尾联(首 联可用可不用)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 又被叫做俳联。Leabharlann 附一:《滕王阁序》成语、警言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胜友如云、高 朋满座、飞阁翔丹、鹤汀凫渚、钟鸣鼎食、 渔舟唱晚、沟水相逢、冯唐易老,李广难 封、老当益壮、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一 介书生、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共秋水一 色
附二:《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唐诗无讳避。‛(洪迈《容斋随笔》) ‚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 故多门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严羽《沧浪诗话· 诗评》)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 参)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 脂粟米白,公私仓廪皆丰实。九州道路无豺 狼,远行不劳吉日出。……”(杜甫《忆昔》)
唐代文学
3、唐代出现了一些新文体。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和杂史杂传的基础上,诞生了传奇小说;佛教的传播,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燕乐的盛行,燕饮歌吹的需要,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体式——词。
第三节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1、陈子昂的生平(见教材228页)。
2、陈子昂的诗歌理论。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云:“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在这篇序言里,陈子昂提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反对齐梁诗风,倡导“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歌美学风范。此序成为唐代诗歌革新的基本纲领,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但这种复古易重蹈古诗以比兴手法论理寄慨的构思方式,简单的将抽象思维附着于感性形象之上,以诗言理而缺乏艺术感染力。
杨素是隋朝开国重臣,亲历征战,对军旅生活体验尤深,其《出塞》其二在平实的叙说中流动着粗犷深沉的悲凉情思。《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以武人而为诗格调清远,“转似出世高人”(沈德潜),还有《赠薛播州诗十四章》也是佳作。
第二节 初唐诗坛
一、贞观诗风及上官仪:
贞观时期,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唐太宗是贞观文学的领袖。贞观诗风主要受南朝文学的影响,逐步走向宫廷化。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重要诗人。他的五言诗,“绮错婉媚”,讲究对仗,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时人谓之“上官体”。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但其内容仍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所以诗歌的变革只能由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一般士人即四杰来承担。
唐代文学的特点
唐代文学的特点
唐朝文学是指唐朝(618年—907年)的文学。
唐朝文学空前繁荣,“诗歌”最为光彩夺目,唐朝被誉为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朝自从李渊开国以来,使得它进入了一个高度繁荣昌盛的时期,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唐朝前期和中期吏治清明,贤能人士在位,国家在正常的轨道上飞速发展。
唐朝政府对外开放,出现了丝绸之路。
唐朝经过“休养生息”之后,经济活跃,交通便利,前后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奠定了经济基础。
唐朝思想禁锢非常少,文字狱少见,为文学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思想环境。
唐朝政府儒释道兼用,各家思想兼容并蓄。
各级学校的建立,诗歌取士的科举制度,以及各帝王对文学的爱好和提倡,都使得唐朝文学空前繁荣。
唐朝时期的中国人思想开放,没有固步自封,善于吸收各民族各国的优秀文化,西域的乐舞艺术、古印度的佛教、梵剧、古日本、古朝鲜的文学和唐朝的互相渗透、融合,才出现了豪放、富丽的唐朝文学。
唐代文学---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
中唐诗歌
初唐诗歌处于陈、隋时期的余光返照之中。 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周围的文人诗作浮艳柔丽,上 官体绮错婉媚,只有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 人能自拔于流俗。
30
晚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歌
初唐诗歌处于陈、隋时期的余光返照之中。 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周围的文人诗作浮艳柔丽,上 官体绮错婉媚,只有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 人能自拔于流俗。
13
李白《梁甫吟》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 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 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白日不照吾精诚, 杞国无事忧天倾。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 茎。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智者可卷 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 杀之费二桃。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梁甫吟,声正悲。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风云 感会起屠钓,大人臲屼当安之。
25
高适生平
高适(700—765)字达夫、仲武,河北景县 人,后迁居商丘睢阳。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 之风,以建功立业自期。开元二十年到蓟北,体 验边塞生活。50岁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安史之 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 剑南节度使等职。永泰元年卒,时年65岁。
26
高适诗风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心理结 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 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 景,景物带有个人的主观印记。大多直抒胸臆,或 夹叙夹议,较少采用比兴手法,尚质主理,豪健奔 放,雄壮而浑厚古朴,情调悲壮苍凉,慷慨激昂, 诗风具有雄浑悲壮的特点。
21
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是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 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 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情感,大多具 有爱国情感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 风格多慷慨悲壮。盛唐边塞诗派代表诗人以高适、 岑参(cén shēn)为首,又称为高岑诗派。此外还有 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qí)等。
唐宋文学复习概述
唐宋文学复习概述唐宋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分别是唐朝(618年-907年)和宋朝(960年-1279年)。
这两个时期的文学作品积淀深厚,产生了许多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下面将就唐宋文学作一复习概述。
唐代文学可追溯到初唐,突出的特点是雄浑豪放、气势恢弘。
李白、杜甫是初唐文坛上的两大诗人。
李白的诗多以豪放、奔放著名,题材广泛,表现了他的豪迈个性。
杜甫则以其激昂振奋、真挚感人的诗风著称,他的诗篇揭示了唐朝社会动荡的真相,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盛唐时期,王勃、杜牧等文人的作品开始流传,他们注重情感表达,作诗多委婉含蓄,用词精准,形象生动。
王勃的《滕王阁序》是真正意义上的散文,并且开创了古文运动的先河。
这个时期的文学,吸取了前人的经验,追求更加精严的语言风格,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李商隐、温庭筠等文人是晚唐的代表,他们多以婉约文学流派的作品而闻名于世。
这种文学风格重视音韵之美,崇尚花草鸟兽,善用象征手法,以及着力描绘女性美。
他们的作品写作手法独特,情感细腻,留下了丰富的诗文遗产。
宋代文学则展现出了与唐代不同的风貌。
宋代文人更加注重内心世界的表达,注重细腻的描写和感慨。
宋代的诗坛出现了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名家。
苏轼在《赤壁赋》中融合了传统与个人的情感,写出了一个壮丽、感人、多姿多彩的赤壁景象,成为家喻户晓的佳作。
黄庭坚与陆游则以婉约清新的风格著称,他们的诗作表现了孤独与感伤,唤起了人们对生活的深思。
此外,宋代散文的创作也很昌盛,有欧阳修、苏轼、文天祥等名篇。
宋代散文侧重于记述、议论和抒情,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篇写景、抒怀、议事相结合的散文,具有丰富的社会寓意。
苏轼的《东坡志林》则融合了游记、手记、随笔等多种文体,既有学识深厚的论述,也有生动活泼的描写。
总体而言,唐宋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它们以不同的风格、题材和表现手法为后世文学奠定了基础。
唐代文学以雄浑奔放见长,宋代文学则更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
唐代文学
四、唐代文学唐朝(618年—907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由盛而衰的转变时期。
给文学带来了昂扬的精神风貌,创造了被后代一再称道的盛唐气象。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唐朝则是我国古典文学的成熟、繁荣的时代。
(一)唐代诗歌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也是一代文学的标志。
唐诗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初唐诗歌(618—713)初唐时期是唐诗繁荣到来的准备阶段。
初唐前期,诗坛主盟者多为陈隋旧臣,齐梁诗风继续蔓延,主要诗人有虞世南、上官仪等人。
初唐后期,以上官仪和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等为代表的宫廷文人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律、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发展作出贡献。
而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为代表的中下层文人有意识地在拓展诗歌内容、开创新的风格上进行尝试。
他们的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健清新,启迪盛唐。
在律诗、歌行等体裁的创新上,也有所贡献。
继“四杰”之后,以更坚决的态度起来反对齐梁诗风,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表现了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的诗人,是陈子昂。
陈子昂不仅批判了当时“采丽竞繁”的文风,而且标举“风骨”、“兴寄”,并在创作实践上垂范。
他的代表作有《感遇》38首和《蓟丘览古》7首等。
盛唐(713—765)盛唐指的是开元、天宝这一时期。
这个时期唐朝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达到了顶点,士大夫满怀希望,情绪乐观,游宦从军,极为活跃。
现实生活的无限丰富与广阔,开阔了诗人们的眼界和胸怀。
众多著名诗人同时出现使诗歌创作大放异彩,形成唐诗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边塞诗与山水田园诗成为最主要的两个创作派别。
边塞诗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崔颢、王之涣最为知名。
高适的代表作有《燕歌行》、《蓟门行》、《塞下曲》等;岑参的代表作有《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他们描写边塞的风光,表达建功的理想,抒发爱国的豪情,反映征战的艰苦,揭露将帅的腐败,开拓了诗歌题材的领域,加强了现实性。
第一章:唐代文学概观
三、唐代文学总貌
艺术风格和流派的多样化 自曹植开始,诗歌的审美趣味日渐偏向华丽,在 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这种华丽绮靡的风格成为单 一风格,导致了诗歌艺术趣味的偏狭。 唐诗从总体上看也是注重修辞之美、注重华丽的, 这是对前人的继承。但同时某些前人不大可能承认 为美的风格,如险怪、粗犷、诡谲等等,也异彩纷 呈,表明唐代诗人对美的理解更为宽广。
一、唐代文学繁荣的外部因素
士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风貌 漫游、入幕与读书山林之风
从山水游赏扩大到漫游,这一风尚始于唐。唐人入仕之 前,多有漫游的经历。漫游之所,或为名山大川,或为通都 大邑,或为边塞异域。 唐人青年时期往往隐居山林,寄宿寺观以读书。唐代寺 院经济发达,且又藏书丰富,为士人读书提供方便。读书山 林,不仅读经史,也作诗赋,山林的清幽环境,对于士人的 情趣的陶冶,审美趣味的走向,都会有影响。 入幕:高适、王维、李白、岑参、杜甫、李商隐……
一、唐代文学繁荣的外部因素
佛、道二家对唐代文学的影响(教材P140)
唐代立国之本为儒,而在思想领域则儒、释、道并存。 士人入仕,致君尧舜,建功立业,持儒家入世的进取精 神,而在人生信仰、社会思潮、生活情趣与生活方式方 面,则时时杂入释、道二家。 佛:主要是禅宗。人生理想、生活情趣、哲理思辨 道:返归自然,亲近自然。神仙思想。 儒家思想的影响,给唐文学带来了进取的精神,佛教的 影响丰富了唐诗的心境表现,道教的影响则丰富了唐诗 的想象。对于文学的发展均有积极作用。
三、唐代文学总貌
以安史之乱(755-763)为分水岭,唐代文学可分 为前后两期。前承六朝文学,下启两宋文学。 唐文学的繁荣,表现在各类文体的全面发展。诗的 发展最早成就也最高。当诗到高峰时,散文开始了 文体文风改革。小说也开始走向繁荣。当散文、小 说、诗相继进入低潮时,词又登上文坛,焕发光彩。 终唐一代,几乎找不到一个文学沉寂时期。 这是一个群星璀璨而大师辈出的时代。全唐文收作 者3035人。全唐诗收作者2200余人。唐人小说今天 还可以找到的有230多种。唐代出现的杰出诗人数 量之多,为我国诗歌史上所仅见。
唐宋代文学
传统要求小类对仗,例:名词可分为许多小类。 天文类——日月风云;地理类——山水江湖; 衣饰类——衣帽鞋袜;饮食类——茶酒饭菜; 文具类——纸墨笔砚;文学类——诗词书画; 植物类——草木花果;动物类——鸟兽虫鱼等。 颜色要对颜色,专用名词要对专用名词。 (05年高考,上联是: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 伟业 要求对出下联和给出横批)
4、变文和文人词
变文是佛经传入中国后产生的一种通俗的讲唱 文体。变文是近百年来才大量发现的唐代民间 文学的重要文献,在这以前很少有关于变文的 记载。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甘肃敦煌千 佛洞发现了两万卷藏书。许多变文抄本因而问 世。变文的发现,使我们的文学史上的一段空 缺被补上了,使我们明白了宋元以后的评话、 词、白话小说、弹词和鼓词等和变文或多或少 的联系。
2、时风昂扬,才路宽广。
“安社稷,济苍生”,知识分子受时代影响, 纷纷要求建功立业:“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 生。”;“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 州。”
唐代用人方面也较开明,它沿用了魏(220年) 设立的“九品官人法”,选任各地有声望的人 为“中正”,使他们就所知的人才,分别评定 为九等,作为朝庭任命官职的根据。
声调和谐:格律诗要讲究平仄,粘对。
①平仄及古今音调的变化。平仄是汉字的不同声调应 用于诗词格律的名称。古汉语把汉字分为四声:平、 上、去、入。根据“不平就是仄”的原则,上、去、 入是归入仄声的。现代汉语分:阴平、阳平——平; 上,去——仄。古汉语有的入声字跑到阴平、阳平中, 如别、发、国等,要注意分辨。因而有人今天写古诗 以现代汉语的四声为准。
③排律(也叫长律),凡超过八句的律诗都叫 排律,一般十句以上,多至上百句。有五言亦 有七言,但以五言为常见。
律诗的特点:必须对仗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代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第一讲:唐代文学概述一、唐代文坛出现百花盛开、全面繁荣的局面。
1•诗歌成就突出。
诗体大备,名家辈出,流派众多,题材开阔,作品丰富,流传广泛。
2•散文方面,以韩愈、柳宗元为首的古文运动,将散文的创作推到一个新的阶段。
古文运动的内容一是提倡文以致用,从以前的空言明道走向参预政治、参预现实生活,扩大了散文的表现领域;二是虽言复古实为创新,大大丰富了散文的艺术表现技巧。
大批文人的努力,使散文代替骈文占据了文坛的主要地位。
3•由六朝志怪和杂史杂传演变发展成的传奇小说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开始成熟。
4•唐代讲唱艺术和话本的出现,为我国文学开辟了新的领域。
5•晚唐开始出现词这种新的文体,这是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二、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首先,从外部条件来说。
1•唐代国力强大、政治安定,既给文学发展以物质基础,又使士子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学表现出坚实的思想风貌。
2•统治者的重视提倡,特别是科举考试以诗取士,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严羽《沧浪诗话》)3•文化上打破士族门阀垄断的局面,寒素登上文坛,创作群的扩大也带来了文学表现内容的扩大。
4•社会思想开放活跃,文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其他艺术门类如音乐、绘画、雕塑、书法的繁荣,也影响到文学。
其次,从文学自身的发展来说。
唐以前文学创作经验的积累为唐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文学为唐文学的发展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在内容上,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2•在形式上,追求辞采声律之美。
3•文章体裁变化扩展,新的文体不断出现。
《文心雕龙》论及的文体就有81种。
另外,唐代作家的大胆创新精神,迎来了唐代文学的繁荣。
三、在众多文学形式中,成就最突出的还是诗歌。
“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
诗唐者,诗的唐朝也。
”(闻一多)唐诗繁荣的表现1•作家作品数量极多且大师辈出。
唐代文学
二、唐代文学的主要式样
1.诗歌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唐代诗歌的空前繁荣,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 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现象。据明末胡震 亨《唐音癸签》的统计,唐人有别集者共691家。清 代彭定求等人编定的《全唐诗》所录诗人有2300余 人,著名诗人就有60多人,大大超过了战国至南北 朝著名诗人的总和,诗作有48900多首。又据中华书 局1982年出版的《全唐诗外编》搜集了佚诗2000多 首,再加上《中华文史论丛》1981年第4辑发表王 重民《补全唐诗拾遗》遗稿有未收入《全唐诗外编》 中的52首,再加上陈尚君的《全唐诗补编》,目前 能确认为唐诗的就有55000多首,比自西周到南北 朝流传下来的诗篇多出三倍以上。
《入朝洛堤步月》: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体物)
《王昭君》:
玉关春色晚,金河路几千。 琴悲桂条上,笛怨柳花前。 雾掩临装月,风惊入鬓蝉。 缄书待还使,泪尽白云天。 (粘对)
据宋人魏庆之《诗人玉屑》所载,上官
仪在总结齐梁时期沈约的‚四声八病‛ 之说和刘勰《文心雕龙· 丽辞》的‚言对、 事对、正对、反对‛之说的基础上,提 出自己的‚六对‛ 之说,对唐代近体诗 格律形式的完善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而从声律上看,‚对时行宫庭中应制、 应诏诗的优劣衡定,和以后以诗取士的 评定标准,定了一个具体的尺度‛。
两星期内通读教材 闻一多《唐诗杂论》 陈伯海《唐诗学引论》 刘开荣《唐代小说研究》 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
郭预衡《中国散文史》(中)
第二章 初唐诗歌
初唐诗人分为两大派:
一派是围绕在唐太宗和唐高宗、武则天
身边的宫庭诗人; 另一派是与宫庭关系较为疏远、或者是 飘游在山野之中的诗人。 各派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直接影响着 各派诗人诗歌创作的取向和诗歌风格的 形成。
唐代文学概述
四、陈子昂与诗歌改革事降职,冤死狱中。
2. 诗歌创作主张。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汉魏风骨,风 雅兴寄。其诗歌主张影响有唐一代,是盛唐诗歌即将 将到来的序曲。 3.诗歌创作为38首《感遇》诗。
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晚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与流派
唐穆宗长庆时期,王朝危机加深,诗风有了 变化,怀古咏史空前增加,情绪悲凉。
1.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前者为浪漫主义诗人,后者为咏史诗人
2.苦吟诗人:贾岛、姚合; 3.皮陆诗人:皮日休、陆龟蒙; 4.现实主义诗人:聂夷中、杜荀鹤。
第二讲
初唐诗坛及创作
一、上官仪的“上官体”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三、沈宋律诗与张若虚
(一)文章四友 杜审言、李峤、、苏味道与崔融。 (二)律诗的定型由沈宋两人完成。 宋之问的五律:《过大庾岭》 沈佺期的七律:《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三)张若虚:张若虚、贺知章、张旭与包融, 被誉为“吴中四士”。 张若虚的一篇《春江花月夜》,奠定在唐诗史 上的大家地位。
2.李白的思想
道教的影响:“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 落。”“十五游神仙,仙未曾歇。”
纵横术影响:“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 雄。”“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仰天大笑出门 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本不弃世,世人 自弃我。”沈阳遇杜甫,又遇高适。
报国入永王李璘幕。因反叛罪流放夜郎, 遇赦。现次欲从军,在当涂病逝。终年62岁。
李白诗歌创作思想内容
1.古题乐府诗。有感“大雅久不作,吾衰竞谁 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继承汉魏 以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魏风骨,借古 写现实,一方面抒写出大唐的繁荣与雄伟,另一 方面也看到了繁荣昌盛之下掩盖的社会矛盾,有 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有当政者与百姓的矛盾, 有帝都中内集权与地方藩镇间的矛盾,如《丁都 护歌》;用古题抒怀,表达气势壮大的现实主义 或浪漫主义个性特色,虽是拟古之作,处处显现 出新意。如《蜀道难》、《将进酒》等。
唐代通俗文学
3、词文和民间歌谣。
一种通俗的叙事诗。如《季布骂阵词文》等。 多用七言诗句,一韵到底,故事曲折,铺叙细密, 适于演唱。 唐代民歌流传不多,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 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讲世俗故事的变文更富生活气息和现实意义, 多取材于历史或民间传说,也有现实生活中的人 和事,内容丰富,更重视人物形象的刻画和说唱 关系的处理,充分发挥了散文的叙事功能和诗歌 的抒情功能,是变文艺术表现的一大进步。
唐代变文以其丰富的内容,独有的说唱形式, 铺陈扬厉的手法,粗犷刚健的文笔,奠定了其在 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对唐代文人传奇、宋 元以后的话本、拟话本小说、诸宫调、宝卷、鼓 词、弹词等影响深远。
王梵志诗以说理为主,特别重视惩恶劝善, 他的诗叙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也揭示唐初的社会 现实和世态人情。如其《贫穷田舍汉》真实反映 了劳动人民的贫困和不平。
再如《吾富有钱时》慨叹人情冷暖,活画出 见钱眼开者的丑态。其诗中还有许多禅机哲理诗, 既有一些积极倾向,更有不少带有浓厚宗教迷信 色彩的内容。其诗来自民间,贴近生活,颇受僧 俗人欢迎。
王梵志的诗“直言时事”,以五言为主,长 短不拘,一韵到底,大量运用口语俚语、方音俗 谚入诗,明白如话;朴素畅达,犀利明快,于嘻 笑怒骂之中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惊 世骇俗,独标一帜。
寒山因长期隐居于浙江天台西的“寒岩” (即寒山),故号寒山子。他步趋王梵志,写了 大量通俗诗。内容亦与王梵诗大同,形式亦以五 言居多。以教戒说理为主,多用口语俗语,幽默 诙谐。寒山诗历来颇受推崇。
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敦煌遗书,湮 灭千年的瑰宝重见天日,并随之而产生了研究敦 煌文物的敦煌学。唐代通俗文学在唐代、乃至整 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和重要价 值。
唐代文学概况
唐代文学概况唐代文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各种文体得到全面发展。
诗歌。
唐代诗歌达到我国古典诗歌的顶峰。
除了李白、杜甫等超一流的诗人外,各种风格流派的诗人层出不穷。
《全唐诗》收录诗歌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全唐诗补编》收诗五千多首,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统计,唐代诗人有别集者共691家。
唐诗不仅数量超出以前各代遗诗总和的两三倍以上,而且质量极高,有许多感人肺腑、脍炙人口的艺术精品。
名言警句、千古绝唱层出不穷。
唐诗充分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全盛时期的文化思想和社会风貌。
唐代文学分期(主要针对诗歌而言)大致有二种分法:以安史之乱为界分为前期、后期。
分为四个阶段:初唐:高祖武德至玄宗先天时期(约100年),是盛唐诗歌大繁荣的前奏,为这一大繁荣奠定了基础。
盛唐:玄宗开元元年至代宗大历初(约50年),这个时期诗歌的发展呈跃进的趋势,呈现了大繁荣的局面。
中唐:代宗大历至穆宗长庆年间(约70年),这个时期,诗歌出现“新变”,形成第二次发展高潮。
晚唐:敬宗宝历至唐灭亡(约70年),自宝历初至宣宗大中年间,唐诗又有一次发展的高潮;自懿宗咸通初至唐灭亡,诗歌趋于衰落。
现通常采用后一种“四阶段”的分期方法。
散文。
唐代散文达到先秦、两汉首次散文高潮之后的第二个高峰。
齐、梁以来畸形发展的骈文严重阻碍了散文的发展。
恢复先秦两汉的传统,是时代和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唐代的文人学士必须承担起这一任务。
陈子昂、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刘冕等,较早出来提倡并实践简古、实用的散文,再经过韩愈、柳宗元的大力倡导,古文运动成为一场文学革新(主要是文风、文体和语言)的社会性运动影响至深至远,开创中国古典散文发展的新时代。
《全唐文》收作者3035人,骈散文共20025篇,后出的《唐文拾遗》《唐文续拾》,又收777位作者,文2871篇,合计作者3516位,文22896篇。
西北大学《新编全唐五代文》又新增1100余篇。
韩愈小说。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唐诗宋词课程概述
第一节学习重点与学习方法
本课程学习方法:注意点、线、面相结合
一、点:作品分析
掌握要求有层次之分。
第一层次的作品要求能单独分析。
第二层次的作品要求作为文学史的例证把握。
第三层次的作品要求把握作者和基本内容。
第一层次作品要能分析。
分析包括以下几方面:
其一:读懂字句
例: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倚杖侯荆扉.(王维《渭川田家》)独自守着窗儿,怎生得黑
....?(李清照《声声慢》)
落日楼头,断鸿
..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
..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其二:弄清内容
例:杜甫《秋兴(其一)》四联表达了什么内容?
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描写了什么景?表达了什么情?
其三:赏析笔法
例:李清照《声声慢》开头十四个字的妙处何在?
王维《渭川田家》如何表达归隐情趣?
王昌龄《闺怨》四句如何起承转合?
赏析是学习唐诗宋词的重要内容。
也就是要把作者浓缩在诗句中的艺术内涵挖掘出来,用自己的语言重现出来。
要有自己的领悟,也要知道前人的一些评论并加以分析。
例:秦观《踏莎行》苏轼欣赏哪两句?王国维欣赏哪两句?你怎么看?
苏轼称柳永《八声甘州》哪几句为“不减唐人高处”?为什么?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前人有哪两种理解?你怎么看?
要注意考试会要求名句赏析。
要求答出名句的作者、篇名、赏析艺术精妙之处。
二、线:文学史的发展线索纵向把握
例:近体诗形成的意义何在?
从唐五代到南宋,词体有哪些发展变化?
杜甫七律在诗歌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影响?
苏轼对词有什么贡献?
柳永从哪些方面扩展了词的题材?
苏轼和辛弃疾的豪放词有何异同?
周邦彦词的铺叙手法与柳永相比有何发展?
三、面:同一时期各种文学现象、各种流派、作家作品。
横切面的把握,知识面要广。
例:北宋词的集大成者是。
盛唐边塞诗人有等。
名句“浪淘尽前古风流人物”出自创作的《》。
第二节隋唐五代文学概况
隋唐五代文学:指公元618年—960年这一段历史时期的文学现象。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隋炀帝杨广时期爆发农民起义。
618年李渊、李世民建立唐朝。
627年李世民做皇帝,贞观之治。
755年爆发“安史之乱”。
907年唐朝灭亡,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
此时期研究重点为唐代文学。
一、唐代文学成就
1.唐诗
(1)从诗人和作品的数量来看
人才辈出,佳作如林。
《全唐诗》《全唐诗外编》51000多首诗歌,诗人有2千多家。
(2)从作品的题材内容来看
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心灵世界。
“诗史”
盛唐精神。
边塞征战。
山水田园。
批判性。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闺怨
诗
(3)从诗歌艺术的表现形式看
A.诗体大备,臻于成熟
B.流派众多,风格多样
“上官体”,“文章四友”,“初唐四杰”,陈子昂。
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李白,杜甫。
以卢伦、钱起为代表的“大历十才子”、“元白”通俗;“韩孟”奇险;
“小李杜”、温庭筠(八叉)。
鲁迅:“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
”
本课程把研究重点放在唐诗。
2.散文(古文)
骈文:辞藻、声律、对仗、用典。
3.唐传奇
文言文的短篇小说。
成熟阶段。
4.词
是一种配合隋唐以来产生的新音乐——燕乐的新体诗。
也叫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琴趣、乐章、乐府。
5.变文
是寺院僧侣向群众宣讲佛经中神变故事的一种说唱文体。
目连救母;舍身饲虎;割肉喂鸽。
图画叫变相,文字底本叫变文。
韵散相间,说唱结合。
章回体。
二、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1.政治经济的发展为文学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2.文化的开放和交流促进了文学的繁荣。
宗教自由,思想活跃,文禁松弛。
中外交流/南北交流
胡马;胡酒;胡服;胡舞;胡乐;胡姬。
3.作家素质的提高。
九品中正制
文人相亲(轻)
4.文学本身发展的结果
“永明体”对唐代近体诗的影响。
5.统治者的提倡和人民群众的喜闻乐见。
“以诗取士”。
三、唐诗的分期
1初唐时期(618——712)准备期
2盛唐时期(713——770)鼎盛期
3中唐时期(771——835)丰富期
4晚唐时期(836——907)夕阳返照期
第三节宋代文学概况
宋代文学指的是从公元960年宋朝建立到公元1278年时期的文学现象。
宋朝建都于汴京(今河南开封),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宋王朝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以此年为界,宋代分为北宋和南宋两大阶段。
两宋期间在北方中国先后存在过辽国和金国两个政权。
辽、金与宋王朝之间的军事对峙,并未影响南北文化的交流,辽、金也出现过一些不可忽视的文学家。
故此时期文学也称宋辽金文学。
一、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
参看课本: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以下简称袁本)第三卷第4页。
崇文抑武的国策
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
文已载道说的盛行
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与作家学术修养的提高
诗文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的加强
二、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
参看课本:“袁本”第三卷第6页。
忧患意识对文学家的影响
民族矛盾激化的历史背景
爱国主义主题的弘扬
三、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参看课本:“袁本”第三卷第7页。
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有机融合
社会责任感与个性自由的整合
新型的文人生活态度
审美情趣的转变
四、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参看课本:“袁本”第三卷第9页。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
士大夫的优裕生活与词的兴盛
社会的广泛需求对词人创作热情的刺激
五、宋代文学的独特成绩与历史地位。
参看课本:“袁本”第三卷第11页。
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发展:文体的多样化
古文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整合;风格的变化古文的普及
宋诗对唐诗的因革:题材向日常生活倾斜
以平淡为美的艺术追求:又一审美范式的创建
宋词在词史上的颠峰地位。
本课程把研究重点放在宋词。
辽金诗文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