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尝试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记首次“校本课程”的收获
丰台区实验小学王宏军
随着教改的日益深入,我们又开设了新的校本课程,并建立了实践基地。这门课旨在尝试开设特色学科,在活动中丰富学生的知识。这天,我有幸与学生一起上了生动的一课。
“度量”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对此问题很感兴趣,在上课前就问长问短的。由于此次上课与以往不同,我在去参观之前给学生介绍了一些相关的知识(秦王朝统一全国后,修水利,筑长城,辟驰道,建宫殿,发展农业,扩大商业,支付黄金,铸造钱币,征收赋税,发放俸禄,各方面的需要使度量衡的作用越来越大。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海内既定,立即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的旨在加强统一的措施,以商鞅的度量衡为基础,制发了大批度量衡的标准器。器上刻有始皇四十字的诏书,以后又加刻秦二世的诏书,并实行了定期检查、违者受罚的办法。各器的单位量值一般都很接近,说明其制造和校量技术有了进步。西汉度量衡沿袭秦时旧贯。当时由廷尉掌度、大司农掌量、鸿胪掌衡。官府和民间制作的众多铜器、漆器上有重量、容量和尺寸的铭记,甚至一些普通的陶器上也有记容之辞,其量值和秦时基本一致。西汉末年律历学家刘歆总结了先秦以来度量衡的发展,把单位量值、进位关系、标准器的形制,以及管理制度等详细记录下来,后被收入《汉书-律历志》。这是我国第一篇完整的度量衡专著……),并让学生交流所了解的现代度量衡的有关内容,准备一些有关历史记载古人身高等方面的相关资料。在有所简单准备的基础上,我们来到了大堡台汉墓,在这里我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活动课。
到了地点后,首先学生们边听讲解边参观,这里的展品很多,包括了许多方面,古代的度量器具种类、数量均十分有限,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这与我的预想有极大差距,我原以为学生们会“疯”起来,然而却没有察觉出学生的兴奋。就这样的情况要想让学生充分了解有关度量衡的知识,我感觉难度很大,不知不觉陷入了思考。不知何时,我听到有学生开始发出疑问:“这种东西当时是怎样用的呀?”“当时人们的计量工具有现在的准确吗?”“人们何时会使用这种工具?”......我忽然想到,要想让学生上好此课,必须要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于是.我鼓励学生向讲解员询问、请教。
参观后,我们又了解了古今度量单位的换算。这时,学生们认为这节课已经上的差不多了,回复到了无精打采的状态。我忽然提出了事先准备的活动,我说:“刚才我们对度量衡做了一些了解,现在来搞一个活动,就是‘与古人比身高’!”这下学生们马上沸腾了。组织好纪律,我让学生们自由结合成几组,拿出事先准备的材料让学生动手算一算。最后我们全班进行了总结,结论是现代人普遍比古代身高。这中间有多个小组的发言十分精彩:1.三组---古代的标准长度单位是“尺”,但是历朝历代的“尺”的长短是不一致的,基本上年代越早,“尺”越短。例如:秦代一尺约0.23米,明清一尺约0.31米-0.33米,比秦代竟然多了大约50%!2.六组---古人常说“七尺男儿”,基本上是在汉代形成的这个说法。汉代的度量衡基本与秦代完全一致。其中,长度单位“尺”约为0.23米。0.23*7=1.61米。3.七组---古汉人的身高在1.6米上下的较多。同时,参看《三国演义》,关羽那样的大汉
身高可以达到八尺,合现在的1.8米多,在现在也算是比较高的了。此外还有个别达到九尺的,身高就是2米左右了,比当时大多数人高了2-1.6=0.4米。考虑到现在中国人身高1.7-1.8米的比较多,比现在中国最有名的“巨人”——姚明,也是矮了差不多的高度,因此秦汉的中国人身高普遍1.6米左右是可信的……
在争先恐后的发言中,我们踏上了返回学校的路。车上,学生们还在议论着这节课。大家期盼着下一次的实践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