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免疫学第五版汇编

合集下载

动物免疫学第五版

动物免疫学第五版
(2)作用:杀伤肿瘤细胞,杀伤力比Kc弱 。不依赖抗体,在早期发挥作用。
四、其他免疫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表面有IgE受体,在抗寄生 虫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2、嗜碱性粒细胞:表面有IgE受体,在I型变 态反应中起作用。
3、红细胞:表面有许多与免疫有关的物质, 参与免疫调节。
第三节 免疫相关分子
的内部抗原物质。
三、毒素抗原 四、寄生虫抗原 五、血型抗原:红细胞膜上存在的同种异型表
面抗原。
第四章 抗体 (Antibody:Ab) Ab+、 Ab-、 Abx
第一节 抗体的概念
有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并能与抗原发生 特异性结合的一类球蛋白的总称。
抗血清: 血清中含量最高。 γ-球蛋白(丙种球蛋白): 活性部位位于球蛋白的
Bc:25%,定居于非胸腺依赖区
(b)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中微生物及异物。
第二节 免疫细胞
一、免疫活性细胞(T、BC)
(一)来源:来自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分化的淋巴样干细 胞。
(二)分化

免疫
前Tc
成熟Tc
细胞

骨髓多能 淋巴样
干细胞
干c
胸腺
胸腺依赖区


前Bc
成熟Bc
2、载体:抗原决定簇所依赖的基本结构,起稳定抗 原决定簇、激活巨噬细胞及免疫记忆作用。
抗原决定簇与抗体结合
第三节 抗原的类型
一、根据抗原免疫原性分类 1 完全抗原: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特异反
应性的抗原。如各种微生物及其毒素、异种动 物血清。
2 半抗原:只具有特异反应性,不具免疫原性的抗原。如多糖、 类脂、药物等,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质结合后具有了免疫原性, 则转变成完全抗原,半抗原根据特异反应性是否出现可见反应分 :

动物免疫学第五版

动物免疫学第五版
活性以及与抗体有关的球蛋白统称免疫球蛋白。 Ig对酸、碱、热、光都较敏感,易破坏。
第二节 抗体产生一般规律
一、初次反应:抗原首次进入机体所产生的免疫反应。特 点: 1、有一定潜伏期 抗原进入机体到血清中出现抗体的时间,一般活病 毒2天,活的细菌3-5天,类病素2-3周,蜂胶灭活苗5-7 天,油苗10-14天。 2、抗体量不高,只能达到最大量的20-30%。 3、先产生IgM,将消失时IgG达最大量,再过2周出现 IgA。
胸腺的免疫功能;单克隆抗体技术;基因工 程疫苗。
三、免疫基本特性
1、识别特性:精确地识别自身和非自身。 2、特异性:某种抗原剌激机体产生的免疫力,只
针对相应物质。 3、记忆性:免疫记忆。相同抗原物质再次进入时,
将其更快更有效地消灭和排除。
四、免疫基本功能
1、抗传染 阻止进入;抑制体内繁殖;消灭繁殖的微生物 过高:传染性变态反应;过低:反复发病。
(3)杀伤性Tc(Killer T cell:TK):
占Tc总数的50%左右。识别和杀伤靶细胞。Tk的作用需Th的 活化。
二、吞噬细胞
包括血液中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组织中 巨噬细胞。 (一)来源:骨髓多能干细胞。
(二)分化
骨髓多 能干细胞
红细胞系:红血球 原血细胞系 粒细胞系: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3)ADCC效应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cell mediated cytotoxicity)。
2、 NK细胞(natural kill cell)
(1)细胞特点和数量:占淋巴细胞数不超过 10%。可不依赖抗体而起杀伤作用,故又称自发 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2)作用:杀伤肿瘤细胞,杀伤力比Kc弱。不 依赖抗体,在早期发挥作用。

动物免疫学(DOC)

动物免疫学(DOC)

动物免疫学第一章、绪论1、免疫;免疫的基本特性、基本功能。

免疫:动物或人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抗原物质,并清除非己抗原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基本特性:⑴、识别能力⑵、特异性⑶、免疫记忆基本功能:⑴、免疫防御:抗病原微生物感染⑵、自身稳定:抗衰老⑶、免疫监视:抗肿瘤2、固有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概念与特征。

固有性免疫:指机体先天的、固有的,是种系发育、进化过程中形成,经遗传获得的免疫。

特征:与生俱来、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特定抗原获得性免疫:是指机体受病原体感染或接种疫苗而获得的免疫。

特征:接触特定抗原产生,针对该抗原发生反应第二章、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组成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腔上囊、法氏囊(禽类)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扁桃体、阑尾、哈德氏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细胞:T、B、K、NK细胞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粒细胞系、RBC(红细胞)抗体、补体免疫分子细胞因子1、免疫细胞的种类。

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细胞):T细胞、B细胞、K细胞、NK细胞辅佐细胞(抗原递呈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其他免疫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等2、T、B淋巴细胞的来源、分化、分类及表面标志。

◆T淋巴细胞的来源、分化:多能干细胞淋巴样干细胞T细胞外周免疫器官定居(T细胞)→淋巴母细胞→效应T细胞→执行细胞免疫再次进入抗原记忆细胞(长存)辅助B细胞B淋巴细胞的来源、分化:多能干细胞→淋巴干细胞→法氏囊或骨髓→B细胞→外周免疫器官定居(B细胞)→浆母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体液免疫记忆细胞◆T细胞表面标志:⑴、T细胞表面抗原:MHC分子:MHC-Ⅰ和MHC-ⅡCD分子:CD2、CD3、CD4、CD8、CD28、CD40L⑵、T细胞表面受体:1)、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4)、CD4和CD8受体(辅助受体)2)、CD2受体—绵羊红细胞受体(E受体)5)、细胞因子受体3)、CD3受体◆B细胞表面标志:⑴、B细胞抗原受体(BCR)膜免疫球蛋白(mIg):能与相应抗原结合;每个B细胞表面约有104~105个mIgCD79a和CD79b:辅助分子⑵、F C受体(F C R)●与IgF C片段结合●B细胞成熟标志之一●EA花环试验:检测B细胞(EA:红细胞—抗体)⑶、补体受体(CR)●与补体发生结合●EAC花环试验:鉴定B细胞的一种方法(EAC:红细胞—抗体—补体)⑷、白细胞介素受体(IL—R)3、免疫相关分子的种类。

兽医免疫学(动物医学免疫学)课件重点总结

兽医免疫学(动物医学免疫学)课件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现代的免疫概念:指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并能将非己物质清除的复杂的生理学反应。

免疫的基本特性1.识别自己和非己 (recognition of self and nonself ):是免疫应答的基础2.特异性(specificity) 即针对性,指机体的免疫应答和由此产生的免疫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免疫记忆(immunological memory) 记忆产生的根源是免疫记忆细胞的产生。

免疫的基本功能1. 免疫防御( immune defence):即抗感染免疫,针对的是病原微生物。

2. 免疫自身稳定(homeostasis):指清除变性、损伤及衰老细胞的功能。

3. 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指识别、杀伤与清除体内突变细胞的功能。

针对的是机体内部的敌人——肿瘤细胞。

英国医生Jenner发现牛痘预防天花Vaccine :牛痘苗,现泛指“疫苗”。

Vaccinate :免疫接种牛痘苗现泛指免疫接种。

Vaccination :牛痘接种今译为“(疫苗)接种”。

克隆(或细胞系)选择学说⏹认为机体内存在有识别多种抗原的细胞系,在其细胞表面有识别抗原的受体;⏹抗原进入体内后,选择相应受体的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殖最后成为抗体产生细胞及免疫记忆细胞;⏹胎生期免疫细胞与自己抗原相接触则可被破坏、排除或处于抑制状态,因之成体动物失去对“自己”抗原的反应性,形成天然自身耐受状态,此种被排除或受抑制的细胞系称为禁忌细胞系;⏹免疫细胞系可突变产生与自己抗原发生反应的细胞系,因之可形成自身免疫反应。

免疫学的应用1.免疫学技术在兽医学中的应用:(1)免疫学诊断(2)免疫学预防(3)免疫治疗2.免疫学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1)免疫学理论对生命科学研究的促进(2)免疫学技术队生命科学研究的推动第一章1.抗原(antigen, 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致敏L-C和(或)抗体,并能与相应的致敏L-C和(或)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021年兽医免疫学复习资料

2021年兽医免疫学复习资料

6月免疫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免疫三大基本功能:P2免疫防御:即抗感染免疫,是指制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抑制其在体内繁殖、扩散,从体内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保护机体生存功能。

该功能异常,可发生超敏反映和重复感染。

免疫自身稳定:是指清除体内变性、损伤及衰老细胞,维护内环境稳定功能。

该功能异常,可导致自身免疫病发生。

免疫监视:由于各种体内外因素影响,正常个体组织细胞也可不断发生畸形和突变。

免疫监视具备辨认、杀伤和清除体内突变抗体功能。

若该功能发生失常,也许导致肿瘤发生。

第二章免疫系统1、中枢免疫器官:P13产生免疫细胞并诱导其分化成熟免疫器官成为中枢免疫器官,又称一级免疫器官。

特点是在胚胎期发生较早,为淋巴上皮构造,可诱导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熟为具免疫活性细胞,此过程不需要抗原物质刺激作用。

(1)骨髓骨髓是机体重要造血器官。

骨髓功能缺陷时,不但严重损害造血功能,也将导致免疫缺陷症发生。

功能:长骨髓;源生各种免疫细胞;哺乳动物B细胞成熟,直接进行免疫应答,产生大量抗体。

(2)胸腺是胚胎期发生最早淋巴组织。

依照动物种类和年龄不同,其部位和大小也稍有差别。

新生动物胸腺相对体积最大,但其绝对大小则在青春期最大。

随青春期过后,实质萎缩,皮质被脂肪组织取代。

功能:是诱导T细胞成熟中枢免疫器官。

(3)法氏囊是禽类特有淋巴器官,又称为腔上囊。

兼有外周免疫器官功能。

是诱导分化B细胞成熟场合。

2、外周免疫器官:P16又称二级免疫器官,是免疫活性细胞定居、增殖和对抗原刺激发生免疫应答场合,涉及淋巴结、脾脏和黏膜有关与淋巴组织等。

(1)淋巴结网状组织构造,其中有大量淋巴细胞。

皮质浅层分布着大量淋巴小结又称滤泡区,或称初级淋巴小结或一级滤泡,为B细胞集中区域,一旦受抗原刺激,其中心可见增殖旺盛细胞,成为生发中心或次级淋巴小结,又称二级滤泡。

皮质深层或滤泡区与髓质交界处有许多弥散淋巴细胞汇集,称为副皮质区,是T细胞汇集部位。

临床免疫学检验第五版课后题重点(可打印修改)

临床免疫学检验第五版课后题重点(可打印修改)

第四章1.杂交瘤技术原理:以聚乙二醇(PEG)为细胞融合剂,使免疫后能产生抗体的小鼠脾细胞与能在体外长期繁殖的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杂交瘤细胞,通过次黄嘌呤、氨基蝶呤和胸腺嘧啶核苷(HAT)选择性培养基的作用,只让融合成功的杂交瘤细胞生长,经反复的免疫学检测筛选和单个细胞培养(克隆化),最终获得机能产生所需单克隆抗体又能长期体外繁殖的杂交瘤细胞系。

将这种细胞扩大培养,接种于小鼠腹腔,可从小鼠腹水中得到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

2.细胞株冻融的原则:快冻慢融。

目前均采用液氮保存杂交瘤细胞。

细胞放入液氮前需要逐步降温,如果冻存管放置于-80摄氏度低温冰箱过夜后再放入液氮中,可长期保存。

复苏细胞时,冻存管取出后,立即37摄氏度水浴,使之融化。

第五章1.凝集反应:是指细菌和红细胞或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包被可溶性抗原(或抗体)的颗粒性载体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直接凝集反应: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为~。

间接凝集反应: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性载体(如正常人O型红细胞、细菌、胶乳颗粒等)的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抗原)作用,在适宜的电解质存在条件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称为~。

其敏感度高于直接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

正向间接凝集反应:用可溶性抗原致敏载体以检测标本中的待检抗体。

反向间接凝集反应:用特异性抗体致敏载体以检测标本中的待检抗原。

间接凝集抑制反应:用抗原致敏的载体颗粒及相应的抗体作为诊断试剂,检测标本中是否存在与致敏抗原相同的抗原。

2.抗人球蛋白试验的类型及其原理。

原理:Coombs试验又称抗人球蛋白试验,用于检测红细胞不完全抗体,其原理是:不完全抗体多半是7S的IgG类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牢固结合,但因其分子量较小,体积小,不能起到桥联作用,在一般条件下不出现可见反应,利用抗球蛋白抗体作为第二抗体,连接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的特异抗体,可使红细胞凝集。

动物免疫学 整理

动物免疫学 整理

名词解释:1.免疫(Immune):免疫是指动物机体对自身和非自身的识别,并清除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2.免疫学(Immunology):免疫学是研究抗原性物质,机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的规律和调节,以及免疫应答的各种产物和各种免疫现象的一门生物科学。

3.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机构,是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

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4.免疫细胞(IC):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之有关的细胞,通称为免疫细胞,根据免疫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可概括为四类:①淋巴细胞:T,B淋巴细胞②抗原递呈细胞(APC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③吞噬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④自然杀伤细胞5.分泌性分子: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于胞外体液中的免疫应答效应分子,包括抗体分子、补体分子和细胞因子等。

6.膜分子:是免疫细胞间或免疫系统与其它系统(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细胞间信息传递、相互协调与制约的活性介质,包括TCR、BCR、MHC分子、CD分子及细胞粘附分子等。

7.中枢免疫器官:又称初级或一级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包括骨髓,胸腺,腔上囊。

8.外周免疫器官:又称次级或二级免疫器官,是成熟的T细胞和B细胞定居增殖和对抗原刺激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哈德腺及其他组织器官。

9.免疫活性细胞(Immunocompetent cell,ICC):在免疫细胞中,具有特异性抗原受体,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

包括T、B淋巴细胞,也称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

10.抗原递呈细胞(APC):能捕获和处理抗原并能把抗原递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的一类免疫细胞。

包括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成熟B细胞,也称辅佐细胞(A细胞)。

11.表面标志:淋巴细胞表面存在大量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分子,这些表面分子又称为表面标志(surface marker)。

第四篇 动物病毒学第五版

第四篇 动物病毒学第五版

四、病毒鉴定
(一)病毒提纯
病毒提纯
化学法
离心法
层析法
硫酸铵沉淀法
超速离心法
离子交换层析法
聚乙二醇沉淀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
亲和层析法
氯仿去脂法
(二)形态特征观察:电镜
1、透射电镜观察:提纯浓缩
2、扫描电镜观察
(三)病毒理化特性鉴定
理化特性 鉴定
核酸类型
有无囊膜
抗酸性
浮密度
G+C克分 子%
DNA或 RNA
第二章 病毒分离鉴定技术
一、取材
取病毒存在较多的部位,如:粪、血、肝、脾
等。
无菌污染的直接检测,有菌污染的加双抗
1000~2000单位/ml处理或过滤除菌。
二、检查包涵体
存在的细胞种类
存在位置:胞浆或胞核。
染色性:
三、病毒分离
1、接种实验动物或本动物 2、禽胚接种 3、单层细胞接种:原代细胞、传代细胞
(五)血清学鉴定
1、已知抗体鉴定病毒抗原 补体结合反应 中和实验 对流电泳 琼脂扩散 ELISA 荧光抗体技术 血凝和血凝抑制 2、已知病毒抗原测定血清抗体及效价
(六)病毒分子生物学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
聚合酶链反应
核酸杂交
DNA芯片
DNA病毒
RNA病毒
DNA杂交
PCR
RT-PCR
RNA杂交
套式PCR
(五)番鸭细小病毒
危害1-3周龄番鸭,又名“三周病”。 症状和病变与小鹅瘟相似。
(六)牛细小病毒
引起犊牛腹泻。
该病毒具有细小病毒属的特性,但血凝特性较
强,可凝集多种动物的红细胞。该病毒不与本属
的其他病毒发生交叉血清学反应。

《动物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动物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抗原性物质、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的规律和调节以及免疫应答的各种产物和各种免疫现象的一门生物学科。

主要讲授抗原、抗体、免疫系统、细胞因子、补体系统、免疫应答、变态反应、抗感染免疫、免疫防治、免疫学技术等内容。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兽医临床上所从事的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以及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动物免疫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动物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构造及其对抗原异物产生免疫应答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一门生物学科。

本课程在学习家畜解剖与组织学、动物生理生化等基础课的基础上进行,并为家畜传染病学、家畜寄生虫学、禽病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及其他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懂得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及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掌握动物疫病免疫防治与诊断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牢固掌握现代免疫的基本概念,掌握家畜、家禽机体的免疫系统、抗原、抗体、补体系统、免疫应答、变态反应、抗感染免疫、免疫防治和免疫学技术等章的重点内容;基本掌握每章的难点内容;了解动物免疫学的发展史、成就、展望、常用术语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三、面向专业动物医学本科专业。

四、先修课程家畜解剖学,家畜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一般是在学生学习了《家畜解剖学》、《家畜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等课程后开课。

学生学习本课程前,应了解畜禽的解剖学结构、组织学形态及其生理功能、蛋白质的结构及分离提纯技术。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是《家畜传染病学》、《家畜寄生虫学》、《禽病学》、《兽医生物制品学》等专业课程,因此学好本课程对下一步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医学免疫学第五版电子书

医学免疫学第五版电子书

第二十二章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第一节体外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一)抗原抗体反应特点1.高度特异性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这种特异性是由抗原表位与抗体分子中的超变区互补结合所决定的。

空间构型互补程度越高,抗原表位与抗体可变(V)区之间结合力越强,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越强,亲和力也越高。

利用这一特点,在体外可以对许多未知的生物学物质进行特异性鉴定。

如利用抗伤寒杆菌的抗体检测伤寒杆菌;也可用已知的抗原(如乙型肝炎病毒)来检测相应的抗体(抗乙型肝炎病毒抗体)。

2.表面化学基团之间的可逆结合抗原抗体结合除了空间构象互补外,主要以氢键、静电引力、范德华力和疏水键等分子表面的化学基团之间的非共价方式结合。

这种非共价键不如共价键结合稳定,易受温度、酸碱度和离子强度的影响而解离,解离后抗原和抗体仍具有原有的特性。

解离度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抗体与抗原结合的亲和力(affinity)。

亲和力指抗体分子单一抗原结合部位与一个相应抗原表位之间互补结合的强度。

抗体亲和力越高,解离度越低;反之抗体的亲和力越低,解离度越高。

二是抗原抗体反应的环境因素如温度、酸碱度和离子强度。

因此在体外进行抗原抗体反应时,要求适当的温度、酸碱度和离子强度等条件。

2010-4-137K (亲和常数)=Ag+Ab Ag Ab3.适宜的抗原抗体浓度和比例 抗原抗体结合后能否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取决于两者适当的浓度和比例。

在反应体系中,如果抗原与抗体的浓度和比例适当则抗原抗体复合物体积大、数量多,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

若抗原或抗体过剩,抗原-抗体复合物体积小、数量少,不能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

故在具体实验过程中要适当稀释抗原或抗体,以调整两者浓度和比例,使其出现最大复合物,避免假阴性的发生。

2010-4-138抗原过剩抗体过剩抗原抗体比例合适4.抗原抗体反应的两个阶段抗原抗体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阶段。

兽医免疫学免疫学ppt课件免疫学免疫学指南

兽医免疫学免疫学ppt课件免疫学免疫学指南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考评办法对考评项目进行考评,评出各考评项目的考评实际得分,考评类目下各考评项目考评实际得分之和为该考评类目的考评实际得分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考评办法对考评项目进行考评,评出各考评项目的考评实际得分,考评类目下各考评项目考评实际得分之和为该考评类目的考评实际得分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考评办法对考评项目进行考评,评出各考评项目的考评实际得分,考评类目下各考评项目考评实际得分之和为该考评类目的考评实际得分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考评办法对考评项目进行考评,评出各考评项目的考评实际得分,考评类目下各考评项目考评实际得分之和为该考评类目的考评实际得分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考评办法对考评项目进行考评,评出各考评项目的考评实际得分,考评类目下各考评项目考评实际得分之和为该考评类目的考评实际得分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考评办法对考评项目进行考评,评出各考评项目的考评实际得分,考评类目下各考评项目考评实际得分之和为该考评类目的考评实际得分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考评办法对考评项目进行考评,评出各考评项目的考评实际得分,考评类目下各考评项目考评实际得分之和为该考评类目的考评实际得分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考评办法对考评项目进行考评,评出各考评项目的考评实际得分,考评类目下各考评项目考评实际得分之和为该考评类目的考评实际得分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考评办法对考评项目进行考评,评出各考评项目的考评实际得分,考评类目下各考评项目考评实际得分之和为该考评类目的考评实际得分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考评办法对考评项目进行考评,评出各考评项目的考评实际得分,考评类目下各考评项目考评实际得分之和为该考评类目的考评实际得分

动物免疫学复习资料.doc

动物免疫学复习资料.doc

动植物检疫11级动物免疫学(黑体为重点)绪论1.免疫(immune)指动物机体对自身和非自身的识别,并清除非自身的人分子物质(抗原性物质),从而保持机体lAl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2.免疫学(immunology)是研宄抗原性物质、机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的规律和调节以及免疫应答的各种产物和各种免疫现象的一门生物科学。

3.免疫的基本特性:识别自身与非自身、特异性、免疫记忆4.免疫系统的S本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第一章抗原1.抗原(antigen)凡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性淋巴细胞或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

2.抗原性:既抗原的特性,是指抗原分子具冇免疫原性勾反应原性的特性。

3.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基、抗原表位):抗原分子表面具冇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因4.载体效应:初次免疫反应后,当2次免疫时,半抗原连接的载体只冇勾首次免疫所用的载体相同时,会冇再次反应,这种现象称载体反应。

5.超抗原:是指能在极低浓度下即讨非特异地刺激多数T细胞克隆活化增殖,产生极强免疫应答的物质。

3.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一、抗原分子的特性(1)异源性:异种物质同种异体物质自身抗原(2)一定的理化性状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分子构象与易接近性物理性状(颗粒性、可溶性)二、宿主生物系统受体动物的基因型、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三、免疫方法的影响免疫抗原的剂ft、接种途径、接种次数及免疫佐剂的选择4.抗原的特异性即专一性或针对性,是指抗原具有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反应的能力。

5.抗原表位:抗原分子表面具冇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或抗原决定基,因抗原决定簇通常位于抗原表面,故又称抗原表位。

6.表位的种类(1)单特异性和多特异性表位(2)功能性表位和隐性表位(3)构象表位与顺序表位(4) 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7.抗原的分类(1)、根据抗原的性质完全抗原、半抗原(2)、根据抗原加入和递呈的关系外源性抗原、IAJ源性抗原(3)、根据抗原來源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与种属特异性无关)(4)、根据对胸腺(T细胞)的依赖性,是否需耍T细胞协助胸腺依赖性抗原(TD)、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5)、根据化学性质蛋白质抗原、多糖抗原、核酸抗原等(6)、其它天然抗原、人工抗原8.完全抗原既具冇免疫原性又冇反应原性的物质。

(完整版)兽医免疫学

(完整版)兽医免疫学
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体液中具有免疫功能的一大类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 球蛋白。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
第二节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
一、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二、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Ig的基本结构
Ig结构示意图
五种Ig结构示意图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
第二节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
一、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及其区别 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理化特性和功能
兽医免疫学
兽医免 疫 学
绪论
第一篇 免疫学基础理论
第一章 免疫系统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 第三章 免疫应答
第二篇 免疫学技术及其应用
第四章 免疫学技术概述 第五章 凝聚性反应 第六章 标记技术 第七章 单克隆抗体技术
第三篇 临床免疫
第八章 变态反应 第九章 抗感染免疫 第十章 免疫性疾病
绪论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简史和进展
第三节 免疫调节
要点: 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 相互作用、调节等关系。
第三章 免疫应答
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基本特点
一、种类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二、组成 组织器官: 皮肤粘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等。
脾脏、淋巴结等。 细胞: 吞噬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 分子: 补体、细胞因子;抗体。
三、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不感染)性; 识别自身和非自身;无再次反应; 作用快范围广。
分子结构.环状 立体( 三级) 结构
4.物理状态: 吸附于颗粒物质( 多糖类或氢氧化铝)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
第一节 抗原
一、概念 二、抗原的性质 三、基团) 抗原价: 单、多价及功能价 性质: 化学基团.旋光性.构象.顺序 数量: 多价.单价; 功能价.非功能价 大小: 5-7个氨基酸, 5-6个糖基, 5-8个核苷酸

动物生物学第5版期末重点分类学的重点

动物生物学第5版期末重点分类学的重点

动物生物学第5版期末重点分类学的重点(1)原生动物门①草履虫的大核为营养核,控制营养代谢和细胞分裂分化。

小核为生殖核,控制生殖和遗传。

②草履虫有性生殖方式为接合生殖,无性生殖方式为二分裂。

③在不良环境下可形成包囊。

④伸缩泡和收集管: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

⑤纤毛纲以纤毛运动,鞭毛纲以鞭毛运动,肉足纲以伪足运动,孢子纲无运动器官。

(2)腔肠动物门①辐射对称②两个胚层:内外胚层和中胶层③具有原始的消化腔,有口无肛门④具有刺细胞,分布在外胚层和内胚层⑤具有神经网⑥具有细胞的分化⑦无性生殖方式为出芽,有性生殖方式的生殖细胞来自于外胚层和内胚层⑧具有世代交替现象: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相互交替(3)海绵动物门①体型不对称②身体多孔,由皮层和胃层两层细胞构成,皮层是单层扁平细胞,胃层由领鞭毛细胞构成③无器官系统和明确的组织④具有水沟系统(单沟、双沟、复沟),水流进出通道,适应固着生活,完成生理功能。

⑤无性生殖方式为出芽生殖,有性生殖的精子必须由领细胞带入⑥发育过程中存在胚胎逆转现象(4)扁形动物门①消化系统不完全,有口无肛门②原肾管功能:调节渗透压,排出多余的水分和一些代谢废物③雌雄同体,螺旋卵裂④三胚层无体腔(5)假体腔(原腔)动物①具有假体腔②具有完全的消化管③体表有角质膜④原肾管排泄⑤多雌雄异体(6)环节动物门①身体分节,同律分节占优势②有真体腔,多具闭管式式循环系统,有的体腔退化形成血窦(开放式),排泄器官为后肾管③多具刚毛,有的具疣足④具链状神经系统,自由生活种类感觉器官发达,穴居种类则退化⑤雌雄同体或异体,生殖腺来自中胚层的体腔上皮(7)软体动物门①身体柔软,多为两侧对称,体分头、足、内脏团三部分,绝大多数有由外套膜分泌的贝壳②足为运动器官,头足类的足变为腕和漏斗③消化系统呈U字形,有消化腺④水生种类以鳃呼吸,陆生种类有“肺"⑤开管式循环系统(头足类十腕目例外),心脏在围心腔内,通常有一心室二心耳(腹足纲仅一心室一心耳)⑥后肾型排泄系统⑦神经系统一般有脑、侧、足、脏4对神经节⑧多数种类雌雄异体,少数雌雄同体,卵生或卵胎生(8)节肢动物门①具几丁质的外骨骼,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②身体具体节而且是明显的异律分节,一般可分头、胸、腹3部分③具有分节的附肢,一般每节一对,司多种功能④具有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心脏在消化道背方⑤具高效的呼吸器官——气管,并以气管、鳃、书鳃、书肺和体表进行呼吸⑥肌肉全为横纹肌,成束状,收缩强劲有力⑦消化管完全,由头部和附肢组成口器,消化系统发达⑧排泄系统为与体腔管同源的触角腺、颚腺或基节腺、或为与消化管相连接的马氏管⑨具有灵敏的感觉器官(单眼、复眼、触角、触须、听器、平衡囊等)和发达的神经系统,神经节有愈合趋势⑩雌雄异体,一般雌雄异体;多数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有直接发育和间接发育,也有孤雄生殖。

动物免疫学课程习题及参考答案

动物免疫学课程习题及参考答案

《动物免疫学》课程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免疫(Immune):是指人和动物机体免疫系统特异识别、清除体内抗原(Antigen)的生理功能。

2、免疫学:研究机体免疫免疫系统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一门科学,主要内容包括:1 免疫系统的结构、组成与功能;2 免疫系统对抗原的识别与应答;3 免疫系统对抗原的排斥效应及其机制;4 免疫病理过程与机制;5 抗原耐受的诱导、维持、破坏及其机制;6 免疫学在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

3、免疫防御(immune defence):即抗感染免疫,是指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抑制其在体内繁殖、扩散,从体内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保护机体生存的功能。

该功能异常,可发生超敏反应和重复感染。

4、免疫自身稳定(immune homoestasis)是指清除体内变性、损伤及衰老的细胞,维护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该功能异常,可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5、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由于各种体内外因素的影响,正常个体的组织细胞也可不断发生畸变和突变。

免疫监视具有识别、杀伤与清除体内突变细胞的功能。

若该功能发生失常,可能导致肿瘤发生。

二、填空题1、简述免疫的三大基本功能是抵抗感染;自身稳定;免疫监视。

2、免疫的三个基本特点是识别自己和非己;特异性;免疫记忆。

3、免疫学的发展经历了免疫学的萌芽期、免疫学的经典期和现代免疫生物学发展期。

三、简述题1、简述免疫的现代概念现代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主要涉及:免疫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功能;免疫系统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免疫系统对抗原的排异效应及其机制;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及其机制;抗原耐受的诱导、维持、破坏及其机制;免疫学理论方法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等。

2、简述免疫的基本特性和基本功能。

免疫的基本特点包括1、识别自己与非己;机体仅能识别异种蛋白质,甚至对同一种动物的不同个体的组织和细胞也能识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篇 免疫学基础
第一章 绪论(0.5)
第二章 免疫系统 (1) 第三章 抗原(2.5) 第四章 抗体(1.5) 第五章 细胞因子(0.5) 第六章 免疫应答反应(3)
第七章 抗感染免疫(1.5)
第八章 免疫防治(1.5) 第九章 血清学实验技术(2) 第十章 变态反应(自学1) 第十一章 粘膜免疫反应(自学1)
(1)辅助性Tc(Helper T cell:TH):约占Tc总量的1/3。协助Bc 产生体液免疫反应,即Bc需要TH传递抗原信息;协助细胞免疫 反应的效应,即活化TK。
(2)抑制性Tc(Suppressor T Cell:Ts):
约占Tc总数的10%,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通过释放抑制 性因子,作用于TH而起作用。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室 蒋文灿 制作
第一章 绪论
一、免疫及免疫学的概念
(一) 免疫的概念 1、古典免疫:免除兵役、赋税。
2、传统免疫:免除传染病。 3、现代免疫:有机体识别自身(自身组织)和 非自身(非自身物质),并保持自身完整性 的生物生理学反应。
(二)免疫学的概念
免疫学是研究有机体如何识别和排斥“非已”抗原 物质的一门科学。
巨噬细胞吞噬细菌
2、递呈抗原信息
将抗原决定簇小肽片段,移向细胞表面,向 具有相应抗原受体的TC、BC递呈抗原信息。
3、合成和分泌各种活性因子
溶菌酶、白介素1、干扰素、补体。
4、调节抗原量
抗原量合适,才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抗原量过大,使TC、BC产生免疫麻痹,不能引起免 疫反应。此时,吞噬细胞大量消毁和贮存抗原,少释放。 抗原量过小,不足以刺激TC、BC产生免疫反应。此 时,吞噬细胞将抗原集中,从而调节抗原量。
Bc:50~65%,定居于非胸腺依赖区。 Tc:35~50%,定居于胸腺依赖区。 (b)过滤作用:过滤并清除血液中异物及衰 老、破损细胞。
2、淋巴结(lymph node)
(1)结构
淋巴结
皮质 髓质
浅皮质区 深皮质区 髓索 髓窦
胸腺依赖区(TC:75%) 非胸腺依赖区(BC:25%)
(2)功能
(a)免疫功能: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为辅。 Tc:75%,定居于胸腺依赖区 Bc:25%,定居于非胸腺依赖区
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组织器官 结构,称为免疫系统,具有精确的识别自身和非自身的 能力。对自身组织不发生任何反应,称为天然免疫耐受 现象,对非自身物质(外来侵入者:微生物、寄生虫、 有害理化因素、致癌物质等;内部破坏者:衰老破损细 胞、突变细胞)进行排除和消灭。
二、免疫学发展历史
(一)经验时期:十一世纪__1798。
胸腺的免疫功能;单克隆抗体技术;基因 工程疫苗。
三、免疫基本特性
1、识别特性:精确地识别自身和非自身。 2、特异性:某种抗原剌激机体产生的免疫力,只
针对相应物质。 3、记忆性:免疫记忆。相同抗原物质再次进入时,
将其更快更有效地消灭和排除。
四、免疫基本功能
1、抗传染 阻止进入;抑制体内繁殖;消灭繁殖的微生物 过高:传染性变态反应;过低:反复发病。
4、细胞表面有IgG Fc段受体和补体C3受体。
(四)作用
1、吞噬作用:机体免疫力、病原微生物毒力、数量不同、 吞噬结果不同。
完全吞噬:吞噬、杀灭并彻底消化降解异物。 不完全吞噬:仅吞噬异物,不能将异物杀灭而长期存
于细胞内。吞噬细胞游走,将病原微生物带到其它组织 器官引起全身感染,造成更大危害。
肺 巨 噬 细 胞 吞 噬 大 肠 杆 菌
(b)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中微生物及异物。
第二节 免疫细胞
一、免疫活性细胞(T、BC)
(一)来源:来自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分化的淋巴样干细胞。
(二)分化
前Tc
成熟Tc
细胞免疫
胸腺
胸腺依赖区
骨髓多能 淋巴样
干细胞 干c
前Bc
成熟Bc
体液免疫
法氏囊
非胸腺依赖区
T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T细胞
3、TC亚群及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 巨核细胞系:血小板 淋巴样干细胞-TC、BC、KC、NKC 单核吞噬细胞 单核细胞:游走于血液中
巨噬细胞:定居于组织中 肝:星状细胞 肺:尘细胞 结缔组织:组织细胞 神经组织:小胶质细胞 淋巴结、浆膜腔、脾: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
中性粒 细胞
(三)特点
1、较强吞噬能力。 2、识别能力。 3、消化能力。
2、自身稳定:清除衰老、破损细胞。否则自身 免疫病。
3、免疫监视:清除突变细胞。否则肿瘤和癌症。
五、免疫学在兽医学科的应用
1、免疫诊断 2、免疫预防 3、免疫治疗
第二章 免疫系统
第一节 免疫组织器官 第二节 免疫细胞 第三节 免疫相关因子
第一节 免疫组织器官
一、中央免疫器官 1、骨髓(bone marrow) 免疫活性细胞发源地。 哺乳动物兼有禽类法氏囊的功能。
(secondary immune organs)
1、脾脏(spleen)
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产生抗体的主要器官。
(1)结构特点
脾脏
脾索:吻合成网状的淋巴组织索 红髓
脾窦
白髓:沿动脉分布 于脾索之间
脾小结 淋巴鞘
非胸腺依赖区 (BC)
胸腺依赖区 (TC)
(2)免疫功能
(a)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为主,细胞免疫为辅。
2、胸腺(thymus)
功能:使T细胞分化成熟。
前T细胞(胸腺细胞),进入胸腺,胸腺激
素作用下,转化为Tc(胸腺依赖淋巴细胞)
胸腺结构图示
3、法氏囊(bursa of Fabricius)
功能:B细胞分化成熟。 哺乳动物无法氏囊,由胚肝、脾以及胚胎末 期和出生后的骨髓代替。
法氏囊结构图示
二、周围免疫器官
十一世纪我国的“痘症防御法”。 甘肃牧区( 1400)“灌花”防牛瘟。
(二)实验时期:1798年__1945年。
1798年Jenner(秦纳):天花疫苗的由来及 效果的研究。
天花病人
(三)近代免疫学时期:1945年-1960年。
Ⅳ 型变态Hale Waihona Puke 应;免疫耐受现象;法氏囊的 免疫功能。
(四)现代免疫学时期:1960年-现在。
(3)杀伤性Tc(Killer T cell:TK):
占Tc总数的50%左右。识别和杀伤靶细胞。Tk的作用需Th的 活化。
二、吞噬细胞
包括血液中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组织中 巨噬细胞。 (一)来源:骨髓多能干细胞。
(二)分化
骨髓多 能干细胞
红细胞系:红血球 原血细胞系 粒细胞系: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