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项易错题附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下列对《十五从军征》一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春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A.“八十始得归”中“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从军多年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
B.“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四句以乐景写哀情,写老兵出征归来,看见故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情形。
C.“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这两句细节描写,将老兵举目无亲、孤身一人、寂寞难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读后令人心酸。
D.本诗是一首叙事诗,采用第一人称,借一个老兵从军多年回家后的所见所闻,揭露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普通百姓带来的苦难。
【答案】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诗句“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由遥看到近见,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写出了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萧条衰败的景象。所以B项对这四句话“以乐景写哀情,写老兵出征归来,看见故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情形”的理解是错误的。故答案为B。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绝句漫兴·其二①
杜甫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②春风相欺得③,夜来吹折数枝花。
(注)①安史之乱之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写作题为“漫兴”的一组绝句。②恰似,正如。③得,唐人口语,语助词。
(1)品味“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中“欺”字的妙处。
(2)联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示例:“欺”是欺侮的意思,诗人用拟人手法,将春风人格化,写出了春风欺侮主人,一夜之间吹折了主人手种的数枝鲜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春风的不满(怨春、恼春)或对时局的不满。
(2)示例:安史之乱,时局动乱,诗人背井离乡,流落西南,借埋怨春风,委婉地抒发了
身世飘零的伤感,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动乱时局的不满。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的意思是“春色催花,已是‘深造次’,而春风竟又来欺凌,一夜之间居然吹折数枝鲜花”,“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春风的怨恨。(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要注意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遭遇。“自经丧乱少睡眠”的意思是“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命运坎坷的感慨。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小题
甲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词中的“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乙词中的“神州”指中原大地。
B.甲词用“挑”“看”“回”三个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英雄迟暮的形象;乙词中的“悠悠”既指时间流逝之快,也指词人思绪无穷。
C.甲词中“马作的卢飞快”描绘了一个“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的画面。乙词“不尽长江滚滚流”,用长流不息的江水表达词人无尽的愁思和感慨。
D.甲词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阔大雄奇而又深沉的意境;乙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叹雄壮,意境高远,风格明快。
2.作者在这两首词中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何相同之处?
【答案】
1.B
2.都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解析】
1.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甲文塑造的是壮士形象。所以选B。
2.考查对诗词主题思想的赏析。甲文主题:本词追忆了当年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乙文主题:作者借古讽今,表面上颂扬孙权,实际上暗讽朝廷无能,无人担负北伐复国的重任,表达自己光复神州的雄图大志。共同点:都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请从炼字角度赏析“自将磨洗认前朝”的妙处。
2.这首诗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请列举一例解读这种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答案】
1.用“磨”“洗”“认”几个动词,写出了诗人发现“折戟”到“认出”它是前朝之物的过程,自然引出后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咏叹(或为下文的议论抒情做好铺垫)。
2.示例一:从一件沉埋沙底数百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引发对历史重大事件和前朝人物的慨叹。
示例二:以东吴美女“二乔”的个人命运,暗指赤壁之战吴魏双方形势的变化,劝诫当朝统治者汲取历史教训,含蓄表达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
【解析】
1.此题考查了学生炼字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自将磨洗认前朝”,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磨”“洗”“认”几个动词,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2.考查对诗歌“以小见大”的手法的理解。诗的后两句写战争的胜负时,作者并未点破,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试想,若东吴前国主和当朝主帅之妻均已被曹军掳去铜雀台,那战争的结局不言自明,这就使得全诗既生动形象,又含蓄蕴藉,富有情致。
5.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台城①
(唐)韦庄
江雨霏霏②江草齐,六朝③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①台城: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②霏霏:细雨纷纷状。③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