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温习要点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笔记(完整版)一、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二、小学教育的观念变革(1)从工具到人文:语文本来是文质兼美的,学生也是活泼生动的,教师是最具有情感的人。
所以语文教育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
(2)从能力到素养: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应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思维能力: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审美思维(3)从单元到多元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维2.注重人的内在修养,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的探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指向3.重家族和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4)从课堂到生活三、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人文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1.工具性的功能发挥人类文化的传递功能发挥语文表达情意的功能发挥语文的文化沟通和互动功能2.人文性包含哪些<主要体现在文化上>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人类思维和思想的重要载体语文还是人丰富情感的重要载体四、语文课程的教育性文学语言教育文学审美教育激发想象能力健全人格养成五、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到高,简单到复杂分为六个层面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言谈举止六、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七、开放的内涵开放的思想观念开放的主体开放的教材开放的教学过程开放的评价体系八、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特点多样性地域性潜在性生成性人文性开放性审美性九、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开放与控制原则优先与适应原则合作与拓展原则有序与灵活原则有益与有效原则十、传统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能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十一、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预习指导导入讲解讨论和指导式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组织活动作业课堂小结十二、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学习是对知识情感和生命的一种体验开放性与生成性是新的语文课堂的主要特征树立以学定教的观念课堂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十三、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选择教学方法合理运用多媒体十四、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科学化系统化具体化行为化动态化十五、课堂提问的种类记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应用性提问分析性提问评价性提问创新性提问十六、小学语文课堂提问遵循的原则科学性有效性启发性适时适度性激趣性十七、板书的类型文字式线条式表格式图画式十八、课堂板书设计原则科学性针对性简明性艺术性合作性十九、课堂练习设计原则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创造性二十、课堂练习设计策略设计新颖的作业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富有创造性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实践性作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分层次的练习,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二一、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加强听写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在快乐中有效学习与识字阅读教学相结合,在应用中巩固记忆识字教学策略创造丰富多彩的情境,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课外活动中通过大量的阅读增强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日常活动中运用各种途径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二二、写字教学策略以身作则,加强教师的示范作用细心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灵活施教,激发学生写子兴趣评价有效,提高写字教学效率二三、阅读教学策略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性体验加强教师的指导地位,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拓展课外阅读,创设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气氛二四、课程评价的功能促进发展的功能鉴定水平的功能选拔淘汰的功能<导向功能,诊断功能,调节功能,激励功能,反思功能,记录功能>二五、评价原则与方法客观性,整体性,指导性,科学性绝对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个体内差异评价法二六、评价策略正确认识评价的目的全面优化评价的内容灵活掌握评价标准积极改进评价策略二七、新课程小学语文评价观评价目的由注重甄别选拔转为强调促进发展评价过程由注重结果转变为强调过程评价主体上由单一化,单向性转向多元化,互动性评价标准弱化班级成员参照强化自我参照评价方式由单一的量化评定转变为多样化的综合评定。
小学语文教学论知识点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论知识点总结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以下是对小学语文教学论知识点的总结: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听说读写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初步的文学创作能力。
同时,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情感和文化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1. 识字教学:教授学生认识和书写汉字,理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意义。
2. 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古诗文、现代文、儿童文学等。
3. 写作教学: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包括日记、记叙文、说明文等。
4. 听说教学:通过听说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5. 文学欣赏: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感。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1.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情景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语文。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5. 评价反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四、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1.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2. 跨学科教学: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生活化教学: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习的实用性。
4. 文化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五、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估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检查等方式,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持续评估。
2. 总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语文竞赛等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六、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技术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正朝着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七章 语文综合性学习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七章语文综合性学习(4学时)一、授课题目第七章语文综合性学习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了解当前小学教学实践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况。
2、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原理,知道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类型、指导策略和方法。
3、根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策略和方法,尝试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
4、参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培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的设计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意义及设计教学难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四、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学生自学,互动研讨,合作探究,实践演练第一节语文综合性学习文献导读第二节一、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定性的讨论归纳起来,人们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表述大致有以下几种:1、学习形态说2、课程形态说3、教学方式说4、学习方式说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历史发展三、国外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打破了语文教学“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的封闭状态。
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第三节语文综合性学习基本原理第四节一、什么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立足于小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有意识地综合开发和利用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它学科等课程资源,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主活动中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
《课标》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思考1: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重点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重点一、识记类1.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语文学科一个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语文学科两个基本性质:实践性、综合性。
4.语文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四大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6.语文课程培养学生满足识记需要的能力有: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语文能力大致可以分为:听话能力、说话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8.写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观察法、示范演示法、操作练习法、总结法。
9.识字教学的方法:拼音教学法、字形教学法、字义教学法。
10.中国传统蒙学教材的“三百千”指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11.现行语文教材多以阅读为主线架构起来的,内容门类有:课文系统、辅读系统、练习系统、活动系统。
12.教材的组元方式就是教材组织、编排单元内容的分类标准。
常见的组元方式有:文体组元、能力组元、主题组元。
13.识字教学的基本原则:符合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儿童心理发展水平。
14.小学写作教学的基本定位:文从字顺、真实表达。
15.小学口语交际的内容:倾听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二、问答题1.简述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有哪些基本理念。
(需要简述)(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需要简述)(1)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2)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能力的原则。
(3)在语文能力培养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4)听、说、读、写能力和谐发展、相互促进的原则。
3. 简述识字教学应遵循的基本策略。
(需要简述)(1)识写分开,多认少写。
(2)自主识字,开放识字。
《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纲要
《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纲要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学时与学分课程代码:1303;开课专业:小学教育专业04级;开课学期:第6、7学期;课程总学时:72学时(讲授学时36学时;研讨与实践学时:36学时);学分:4学分。
(二)课程性质《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是教学论基础理论课之一,是师范院校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专门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基本理论的一门应用学科。
《小学语文教学论》以普通教育学为指导,用系统论的观点研究语文教育现象,反映的是一种“大语文”教育观。
同时,它又以哲学、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理论,吸收语言学、文章学、修辞学、逻辑学、文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相邻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在多视角多侧面的交叉中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应用性。
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进行小学语文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科学理论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探寻和剖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诸多问题;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科学理论去指导实践创新,用实践创新去丰富理论不断提高学生小学语文教学能力,并最终形成终身发展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论》通过对语文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分析研究,探索出适合小学语文学科规律的语文教育之路,这是语文学科教育研究的新发展。
(三)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熟练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理解其基本理念,并能运用和落实到语文实际教育教学中。
(2)了解小学语文课程的范围与作用:把握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方向及重点;掌握教材的发展及编排特点;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体系,且会制定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掌握小学语文教学原则。
(3)熟练掌握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教学媒体和教学常规;熟练掌握并运用汉语拼音教学、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话与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以及活动课指导等六个方面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熟练掌握小学生学习语文学法指导的意义、原则、特征及其如何实施。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重点绪论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1.创造出一种精神共同体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就是要创造出一种精神共同体,将参与者的创造性、社会的发展性、课程的艺术性能动和谐地渗透为一个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机体。
每一个参与者走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同时,他将不断的发现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最终以全新的自我走向更高的探索境界。
2.引领母语教育的专业发展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应该站在国际国内教育理论发展的至高点,引领母语教育专业学术发展的新思想。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新思想应该充满灵动的智慧,灵动的智慧自然会引领自主的实践行动,实践行动会涵养生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必将积淀为生机勃发的学校文化。
思想-智慧-行动-习惯-文化,这便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起点,也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归宿。
3.创造性艺术语文课程是一种创造性艺术,它可以从每一个学生、每一个语文教师、每一个课程设计者那里展现出来。
语文课程应该是激励生命、诗化品格、飞扬心灵的课程,语文教学应该是自主探究、合作参与、生动高效的活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应该是对生命理想的描绘渲染,对语文课程理论的发展创新,对语文教学过程的学术引领,对充满创造性教学情境与学习经验的总结提升,以及对媚俗潮流和浮躁理念的严厉批判。
4.交叉应用学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中文专业同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相嫁接而生成的新兴专业,是具有鲜明学术特征的独立的专业。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以语文教育的事实和过程为依据,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和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与专业发展的变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发现和推广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提升语文教学的理论价值,建构和完善适合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程标准,建构和完善适合于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机制,建构和完善能够促进学校特色文化发展的课程领导制度的一门应用理论学科。
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特征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特征⑴以学生和谐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⑵以语言与文学为主要的学习内容⑶从言语过程、思维方法、情感行为三个维度建构语文课程的目标系统⑷以积极参与、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⑸建构多元化评价机制。
小教小学语文教学论重点难点辅导
11秋小教《小学语文教学论》重点、难点辅导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一、课程性质《小学语文教学论》是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方向)的一门必修的教育理论课程。
二、课程目的要求目的: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学校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小学语文教学法的一般原理和教育科学新成果,研究小学语文教育的特点及其规律。
要求:要求学员了解小学语文学习的方法、习惯、迁移、反馈原理的内涵,了解小学语文学习与小学心理发展的关系,掌握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能运用小学语文教学的原则、方法和评价手段,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树立正确的小学语文教育思想。
三、教材的使用本课程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育学》(徐家良主编)一书为基本教材,并辅以《小学语文教育学课程学习指导书》及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供学员参考。
第二部分教学时数本课程学分为4学分,本学期全部修完。
教学时间具体分配见下表: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第1章小学语文课程1、教学要求1、理解课程的概念及课程设置的一般理论。
2、了解我国小学语文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以及当代美、俄、英、德、日五国小学语文课程设置概要。
3、理解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小学语文课程性质的论述。
2、内容要点1、课程设置的一般理论与小学语文课程设置(1)课程设置的一般理论;(2)小学语文课程设置。
2、小学语文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1)清末民初的小学语文课程设置;(2)五四运动后30年间小学语文课程设置;(3)建国后的小学语文课程设置。
3、外国小学语文课程设置比较(1)外国小学语文课程设置概要;(2)美、俄、英、德、日五国小学语文课程的比较。
3、重点难点1、本章重点:“课程”的概念以及课程设置涉及的四个基本问题,即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学科体系、教育评价技术。
2、本章难点:不同历史阶段的小学语文大纲对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目的任务有不同的表达。
4、教学建议1、学员学习可以参考阅读下列书籍:《现代课程论》,钟启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课程的概念》,钟启泉,《外国教育资料》1988年版;《建国以来中小学教学大纲汇编》,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办公室编印。
小学语文教学论重点
1、语文课的多元/独特价值追求(有哪些,是什么):一是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听说读写技能;二是满足并发展文学阅读的趣味。
P32、与中学语言相比,小学语文课程的三大特点:入门性、基础性、牢固性P5 简答牢固性:指的是字、词、句等语文基础知识必须扎实掌握,好的篇章、段落要能背诵。
3、什么是阅读?P35(1)阅读的目的是“获取意义”,阅读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或行为阅读实质,阅读的发生是需要一些前提条件的。
(2)是读者自愿、自主地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与行为。
4、阅读规则是阅读必须遵守的规律。
阅读策略指根据文本实际及阅读需要而制定的阅读方针与方式等。
阅读方法指为解决读前或读中某一具体问题而采取的阅读门路与程序。
5、阅读课教什么?/小学阅读课应承担哪些方面的教学任务P38(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任务,主要是培植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2)知识与能力维度的任务,主要是认字与学习标点符号,积累语汇和句式,学习段落篇章基本知识;(3)过程与方法维度的任务,主要是学习并初步运用阅读的基本规则、策略与方法。
6、课文教学目标是什么?P39(1)、教师对学生课文学习结果的预测;(2)、是每一篇课文教与学的方向;(3)、是评价每一篇课文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7、课文教学目标设定的依据:学段阅读教学标准课标、课文特点和学情。
P398、设定课文教学目标的步骤:第一步:研读《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第二步:研读整套语文教材,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与编写思路,了解课文所在单元的特点,研读课文,分析课后练习题的价值取向;第三步:在以上两步的基础上,依据学情写出课文教学目标。
9、课文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P41教学重点是为达成课文学习目标所必须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基本技能。
教学难点是为达成课文学习目标所必须掌握的内容中学生所不易理解的知识与技能、技巧。
重点与难点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10、课堂教学流程有时也称教学程序或教学过程,是一个为达成课堂学习目标而展开的师生交互活动的过程。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二章 语文课程教材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二章语文课程教材(第三次课 2 学时)一、授课题目第二章语文课程教材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深刻理解语文教材的内涵与功能,了解语文教材的类型和编制原理。
2、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
3、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4、了解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版本及其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深刻理解语文教材的内涵与功能;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思路。
教学难点: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四、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板书、学时分配等)第一节小学语文教材概述(内涵、功能、类型、编制)一、什么是语文教材?(一)教材教材是指实现课程与教学目标,承载、呈现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材料或媒介系统。
包括:教科书、练习册、教学挂图、拼音卡片、生字卡片、教师手册、教学参考书及多媒体素材、教学软件等。
什么是语文教材?是指实现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承载、呈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材料或媒介系统。
语文教材概念的三种理解:泛指:一切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语文能力、提高人们的语文修养、对人们的语文学习产生影响的书面的和非书面的、学校的和社会的语言材料。
特指:与学校课堂语文教学直接相关的一切图书资料的总和。
专指:语文教科书,即语文课本。
(二)区分几组概念:1、“语文教材”与“语文课本”2、“语文教材”与“课文”3、“语文课程内容”和“语文教学内容”与“语文教材内容”语文课程内容——教什么是指为了达到语文科特定的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要素。
语文教材内容——用什么教指为了有效反映、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
语文教学内容——学什么是指教师在教的实践中呈现的各种材料及所传递的各种信息,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又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
4、语文教材与语文课程资源5、语文教材与语文课外读物6、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语文教材是为达成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呈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而编制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媒体,它只是一种教学媒介和教学途径。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点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点第一篇: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题:填空20分;解释20分,5个;简答20分,4个;论述10分,2个;实践20分,教案或说课稿。
1、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什么?答:课程由来+内涵+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2、语文是什么?答:学术界认为语言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学、语言文化、语言文章、言语。
我们认为语文是中小学开设的一门课程的名称;语文就是语言,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语文是汉语,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语、通用语。
3、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其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4、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什么?答: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分四个学段);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维目标有机融合);阶段目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一到二年级为“写话”,三到六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课程目标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5、语文课程内容有哪些内容?答:语文知识(汉语拼音、常用字词短语成语、古今名句与名段的积累、语法、修辞、标点符号、工具书的使用、学习语文的方法和策略的知识等。
八字宪法: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语文能力(读写听说)、语文情趣(高尚的政治情操、良好的道德情怀、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的态度情思)。
6、语文课程资源是什么?答:指形成语文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的实施条件。
包括:形成语文课程需要的资源;实施语文教学需要的资源。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笔记
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第一节小学语文课程(小学语文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重要地位)小学语文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按照通行的课程分类法,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分为核心课程、知识课程和技艺课程。
而小学语文课程则是核心课程中的基础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小学语文课程对于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任务,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特征,丰富生活经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以在未来社会中谋取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一、“文”与“道”的争论,语文教学中政治思想教育和语文知识教育两者都重要。
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争论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关于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的一段话: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不仅强调了语文本身是工具,同时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各种外在目的,其中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工具理性。
人文性不仅强调了人不是一个工具,同时强调了语文课程对于实现人的梦想、价值和追求的意义,其中核心的意义在于人文精神。
第三节小学语文课程的任务“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就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
学生语文素养包含的具体内容: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大致可以把语文课程的教学任务分解成四个方面:一、人文素养方面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爱国主义感情和社会主义道德品德。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不断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3、具备开放的视野,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4、教育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语言,热爱祖国的文字,热爱用这些语言文字写成的优秀文学作品;景仰写出这些优秀作品的伟大作家,景仰这些作家的崇高人格和爱国情怀。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笔记重点
第一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性质、研究对象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内容:1.显性课程: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课程,又叫正式课程2.隐性课程:难以预期的,伴随正规教学内容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式教育影响的内容论和方法体系学科中心课程论2人本主义课程论(学生中心)3社会再造课程论(社会中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凯洛夫《教育学》)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行为方式:1 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2 激发动机,课堂管理等辅助方式(二)教学论1 世界上最早的叫教学论专著:《利记。
学记》2 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拉特克(德)和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比较系统3 教学论流派: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认知教学理论、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基础课论学科,应用实践学科①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③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④培养语文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是中小学教育中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设计和建构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及其活动方案第二章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一、古代语文教育的内容封建社会:以儒家经典为主1 蒙学教材:“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2 经学教材: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3 《古文观止》1953年,在普希金指导下因课文《红领巾》教学引发了一场教育大讨论,内容涉及教学时间和效率,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及各自在教学中的作用,组成语文课的因素及分析等教学方法。
这场讨论推动了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了现代文教学模式。
①推动了教学法改革②建立了现代文教学的基本模式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但也产生了倾向性错误①对文学作品的教学比较适宜,但对其他作品的教学不一定适合②产生了形式主义倾向第三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2语言文学3语言文章4语言文化5口头语和书面语6言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
小学语文教学论知识点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论知识点总结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的基础教学工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习基本的汉字、词语、语法和句子结构等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知识点总结:1. 语文教学的目标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语文教学的内容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包括语音、语法、词汇、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其中,语音、语法和词汇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
语音教学包括声母、韵母、声调和音节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音准确性和语音规范性。
语法教学包括句子成分、句型结构、主谓一致等内容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句子分析和构造能力。
词汇教学包括词义、词性、词形和词语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词语理解和运用能力。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包括阅读理解、阅读速度和阅读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方法。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包括作文、记叙文、叙事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作,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写作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自信心。
3. 语文教学的方法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包括教师讲授法、示范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教学法等。
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4. 语文教学的评价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要注重多种评价方法的运用,包括平时表现评价、作业评价、考试评价和综合评价等。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1/课程:课业及其进程,广义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指一门学科。
一般说来,课程至少有两层含义:在广义上,课程指的是一切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进程;而在狭义上课程则专指学校课程,其基本含义是学校教学的科目及其进程。
2/语文:语文是语言文学;语文是语言文字;语文是语言文章;语文是语言文化。
3/人文性:一是指在语文学习中,理解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认识、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二是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独特的语文感受与审美发现,培养学生独特的语言感悟能力及审美创新能力;三是尊重和发展个性,陶冶学生高雅的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指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它与语文学科的思想性融为一体,构成一种精神力量,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4/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语言指的是从一代人传到另一代人的语言系统,包括语法、句法和词汇,而言语指的是说话者可能说或理解的全部内容。
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第一,语言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它比较稳固,具有相对的静止状态;言语是个体应用语言规则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是语言系统中各种成分的自由结合,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之中。
第二,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规则系统,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言语是个人行为,在符合语言规则的同时,具有个人体验的特征。
5/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本体属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可以利用他来互相交流,达到互相了解。
就外部语言说,他是交际工具;就内部语言来说,他是思维的工具,这两个方面是统一的,彼此不能分割,因此,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本体属性。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有这样几层含义:一是指在语文学习中,理解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认识、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二是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独特的语文感受与审美发现,培养学生独特的语文感悟能力及审美创新能力;三是尊重和发展个性,陶冶学生高雅的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要点 2013一、小学语文课程的学科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一课程性质的定位,不仅强调了语文课程工具性这一固有属性,指明了语文作为表情达意、思维交际的工具,既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人们终身学习的基础,又是传承文化、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手段,而且还强调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揭示了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对学生精神领域具有深广影响的人文内涵,即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实施是人实现自我成长、激发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体现了语文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师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蕴涵着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是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这样一种理念。
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实践性的特点。
就是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能更好地运用语文这个工具,来进行“听、说、读、写”,来高质量地领会别人的意思和表达自己的意思。
也就是说,语文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工具,是人脑思维的工具,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是人类传承文化、积累文化、传达社会价值观的工具。
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具有人为学科的特点。
语文课程是依托“文”来体现人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课程。
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生命力、创造力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生命运动的过程。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
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
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
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
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
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
◆语文素养的构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个维度是互相交融、渗透的关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1)人文性●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情感的熏陶,内心的体验,看重想象、直觉和创造性。
因此,以学生为主体,承认个体差异,重视个体体验,在探究中学习等备受关注。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
阅读教学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2)实践性●《课程标准》中关于实践性的表述:在《课程标准》中没有给语文实践下准确定义。
它是这样说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3)生活化语文是母语课程,学生在进校前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并生活在母语环境中。
应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4)民族化民族化即遵循汉字、汉语自身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汉字造字的特点:汉字是音形义的综合体;汉字构字的特点:汉字是平面型方块体文字,汉字记录汉语没有分词连写的规则;汉字情感色彩的特点、汉语言文化的优势等。
比如,利用汉字形声、象形、会意等特点识字,利用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指导写字;再如,利用汉字感情色彩强烈的优势,重视语感的培养,加强感悟和情感体验;又如,利用汉语言文化沉淀丰厚的优势,丰富语言积累,增加文化储备。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特征。
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让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自学语文的门径和方法。
自主学习——就是在自我监控下的学习(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的主要表现*学习目标自我确定 *学习方法自我选择*学习过程自我调控 *学习结果自我反馈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并不是把桌子或拉开或合拢,几个人凑成一堆。
“合作”学习的范围也不单是课堂上,它包括学生课内外的一切学习。
“合作”的基础是分工,没有分开就不能谈合作。
“分工”对学生来说,首先是独立。
课堂上“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
在“合作”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阐明自己的观点。
这种“合作”是给别人提供思考的材料,也是从别人那里获取经验,得到启发,使每个人在“合作”学习的同时,能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
这个合作更可以是全班的交流,是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交流。
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大家对所讨论的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获取知识,感悟方法,同时获得极大的情感满足。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探究”,应是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方法、情感体验的过程。
探究的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学生感悟学习过程、领悟学习方法的过程。
“探究”更重要的还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然后获取探究的乐趣,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探究”的不仅是思想内容,更有方法、情感、态度,内容是浅层次的,而其他是深层次的,是更有探究价值,也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
因此,要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文本所具有的更深层次的“美”,获取更有价值的东西。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①课程内容:增加选学、选读、选做的内容;给地方、学校留有补充乡土教材的空间;鼓励教师开发、利用语文教学资源。
②课程实施:改进课堂教学;使教学走进自然、走向社会。
三、新课程对“教学”概念的重建1.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
所以,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语文课程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而不只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语文教育目标不在完全是预设的而应该是开放的、灵活的、生成的;有清晰的一面,也有模糊的一面;有一定的精确性,也有不确定性。
(比如:“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名言警句”这个目标有确定的一面,又有不确定的一面:没有规定数量和具体的内容。
)这样的目标,其意义不仅在于它的弹性,更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中国语文的特点。
4.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
四、小学语文课程资源1.语文课程资源就是上一堂语文课所采用的一切资料来源,它的范围很广,包括一切为课堂教学所用的东西。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资源。
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教学用具等;二是课外学习资源。
如:报刊、电影、报告会、演讲会、图书馆、各种标牌广告、各种风土人情、调查报告、社会实践以及教者与学者平时大脑中所储存的知识与经验等等。
2.对课程资源的一些新认识(1)教材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
(2)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五、汉语拼音教学1.地位与定位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和查字典。
2.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汉字。
●小学阶段汉语拼音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会声母、韵母、声调和拼音方法,认识大写字母,会背诵《字母表》,认识隔音符号。
教学重点是字母和拼音方法。
●教学要求(P85)3.汉语拼音教学过程和内容、方法汉语拼音教学过程:(P85-86)汉语拼音教学内容(P87-90)汉语拼音教学方法◆导入语音点(1)演示:借助板书、图表等手段演示发音部位和方法。
(2)口形示范:向学生展示发音的口形。
(3)手势:用双手模拟口腔与舌头,让学生体会发音器官的正确位置。
(4)借助实物:借助实物等说明发音原理,如:用吹纸片、吹灭火柴等方法,展示送气、不送气两组声母气流的强弱差别。
◆指导发音(1)以旧带新:用已学过的音带出另一个相关的新音,或一个易发的音带出另一个相关的难发的音。
如:sh→r;i→ü(2)对比:如教授单元音时,可对比舌位的高低、前后和圆展。
(3)夸张:突出汉语某些语音的发音特点,对其进行适当的夸张。
①夸张板书:如教复韵母时,可结合发音口形把主要元音写得大一点,如:iao;②夸张口形:口形、舌位等动程适当延长(4)模仿:学生重复录音或教师的发音,可采取集体或个别模仿的形式。
(5)观察:学生借助镜子观察口型,纠正发音。
(6)检测:利用测音软件或语图仪等检测、纠正学生发音。
◆语音练习(1)认读练习:读出由拼音字母拼写的书面材料。
①辨声练习:辨读易错、易混的声母或由这些声母拼合的音节,如:pí-bí;②辨韵练习:辨读易错、易混的韵母或由这些韵母拼合的音节,如:nǔ-nǚ③辨调练习:将声韵母相同的音节按声调的不同分组认读,如:mó-mò(2)声调练习①唱四声:可齐唱、独唱,也可分组轮换唱。
如:第一组学生唱第一、三声,第二组唱二、四声;②声调搭配练习:把不同的声调搭配在一起进行练习。
(3)听辨练习: 包括指辨、选择、辨别正误、填空等。
(4)录音:利用录音设备,进行听说训练。
(5)互助:让已掌握发音要领的学生帮助未掌握发音要领的学生练习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