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江苏省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江苏省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江苏省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12分)

1. (6分) (2019高三下·来宾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虽然技术不能解决所有的我们的遇到问题,但是没有技术,你什么问题也几乎解决不了。传统媒体所遇到的挑战,面临的所有问题,,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的。要解决这些问题,还必须向技术要客案。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紧紧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加快追赶的速度,积极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对传统的传播手段进行升级改造。要坚持把内容创新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以内容优势赢得媒体融合发展的主动权。要主动跟进时代的节拍,关注读者的需求,聚焦社会的热点,维护公平正义,彰显道德良知,切忌闭门造车的“新闻策划”、的“自说自话”和“慢了三拍”的传播节奏。要深化“走转改”,掌握真情况,了解群众的,贴近群众的生活现实,通过好的策划、好的作风,让内容更契合读者关注,更吸引读者眼球,让新闻报道更有焦点、更有亮点、更有看点,培养最忠实的受众,打造读者最信赖的媒体。传统媒体内容创新不是漫天撒网,也不是四面出击,内容创新一定是突出重点,发挥自身优势。未来报纸内容的发展总体方向趋于“慢、精、深”,也就是不去和网络抢时效,更多地做精品,做深度,做公信。()。未来纸质媒体承载的一定是深度的内容。对此,传统媒体的从业者一定要有充分的自信。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A . 虽然技术不能解决我们遇到的所有的问题,但是没有技术,你几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B . 虽然技术不能解决所有的我们遇到的问题,但是没有技术,你什么问题几乎也解决不了。

C . 技术虽然不能解决我们遇到的所有的问题,但是没有技术,你什么问题几乎也解决不了。

D . 技术虽然不能解决所有的我们遇到的问题,但是没有技术,你什么问题也几乎解决不了。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归根结蒂分秒必争津津乐道悲欢离合

B . 归根结蒂争分夺秒乐此不疲喜怒哀乐

C . 寻根究底争分夺秒津津乐道悲欢离合

D . 寻根究底分秒必争乐此不疲喜怒哀乐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自媒体粗糙的生产方式与这截然不同

B . 自媒体的生产方式粗糙,和这截然不同

C . 和这截然不同的是自媒体粗糙的生产方式

D . 这和自媒体粗糙的生产方式截然不同

2. (2分) (2019高三上·扬州月考) 下面对联各吟咏一相关的人和事,依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甲:锦书难托钗头凤,青渡再遇蝶恋花。

乙: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丙:一览极苍茫,旧苑高台同万古;两间容啸傲,青天明月此三人。

丁:想当年羽扇纶巾,忠贞扶季汉;爱此地浣花濯锦,香火拥灵祠。

A . 李清照、王安石、苏轼、杜甫

B . 陆游、范仲淹、李白、诸葛亮

C . 柳永、王安石、高适、诸葛亮

D . 陆游、范仲淹、陈子昂、杜甫

3. (2分)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大卫·科波菲尔尚未出世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在母亲及女仆的照管下长大。母亲改嫁后,她把大卫看做累赘,甚至和新婚丈夫一起把大卫关在小屋内长达五天。

B . 在佩葛蒂先生一行启程前往澳洲的前夕,海上突然风狂雨骤,一艘来自西班牙的客轮在雅茅斯遇险沉没,只剩下一个濒死的旅客紧紧地抓住桅杆。海姆见状,不顾自身危险,下海救他,不幸被巨浪吞没。大卫得知这一消息,连忙赶去海边。

C . 觉慧向鸣凤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情,鸣凤心里十分感激,但也明白他们之间的隔阂,因此并不奢望太多,只想一辈子当伺候觉慧的丫头。

D . 高老太爷因克安、克定瞒着他偷偷在外面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气得一病不起。陈姨太先请道士作法,又叫端公捉鬼,闹得家宅不宁。克明、觉慧等人都不敢出来反对,只有觉民坚决不让在自己房间捉鬼,还痛骂了陈姨太和众人,捉鬼之事不了了之。

4. (2分) (2017高一下·甘肃期末)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尽管古印度人的历史观念极为淡薄,没能留下多少料,。。,,如《太子瑞应本起经》、《修行本起经》、《过去现在因果经》、《佛本行经》等。,但源出佛世的传述,其中叙述的佛陀事迹尽管不无出入,而大体轮廓基本一致。

①在众多佛经和记述佛教戒律制定原委的“律藏”中,有多处关于佛陀身世的自述和佛陀言行的记录

②这些文字写成于佛陀逝世后几百年间,难免经过后人润饰

③但佛陀的生平,还是有不少文字记载,可以说是他同时代的世界伟人中生平事迹记载最为详悉者

④(英)查尔斯·埃利奥特《印度教与佛教史纲》第一卷说,佛陀“有力的人格在印度文学中留下了比任何其他导师或君王更鲜明的形象”

⑤佛典中有一类专门记述佛陀生平事迹、被称为“佛传文学”的经典

A . ③④①②⑤

B . ⑤①③④②

C . ③④①⑤②

D . ⑤①④③②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5. (6分) (2017高一下·万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乡村文化是传统文化生民的家园,是乡民在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方式、理想追求等,表现为民俗民风、物质生活与行动章法等,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反映了乡民的处事原则、人生理想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模式等,是乡民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和意义所在。较之工业的高度发展,农业的缓慢发展常常给人以安全稳定的印象。相对于城市的狂躁、复杂与多变,乡村则有着更多诗意与温情,它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恒久的价值和传统。在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的大量消失并不意味着乡村文化的消亡,相反,乡村更加稀缺而珍贵,乡村依然是

人们心灵的寓所。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乡村文化是与庙堂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乡村文化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人们的记忆中,乡村是安详稳定、恬淡自足的象征,故乡是人们魂牵梦绕的地方。回归乡里、落叶归根是人们的选择和期望。在现代社会,乡村文化依然是与城市工业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许多城里人生活在都市却处处以乡村为归依,有所谓“乡土中国”的心态。

城镇化是“以城带镇”的发展模式,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病”日趋凸显,主要表现为空气等环境条件恶化、水资源紧缺、交通拥堵、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居住条件恶劣、就业融入困难等。其实城市病不仅如此,还包括更为严重的精神家园的迷失。城镇化使大量乡民突然进入现代生活,不仅造成诸多的不适应,而且使乡土文化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被喧嚣和紧张的城市气氛所代替,进城期望与生存状况的冲突、乡村记忆与城市体验的冲突造成身份认同的迷茫与困惑。在农民大量进城、农村土地被大片征用、第一产业从业比例迅速降低的现实境况下,如何建设他们的家园尤其是精神家园令人担忧。学者们认为,走出乡村文化生存困境的途径是重构乡村文化,即通过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文化自觉意识,以及在文化创新中凸显乡村文化个性;开展乡村文化建设,一方面要提高乡村文化个体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系统综合治理;乡村文化建设也应该现代化,但不是简单机械的城市化。乡村文化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民族心理和文化传承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在现时代中,尽管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长足发展,但乡村文化仍有其独立的价值体系和独特的社会意义、精神价值。维护、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使之与城乡统筹发展相匹配,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相适应,是亟待深入研究的时代课题。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乡村文化是与城市工业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是传统的乡村人们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和意义所在。

B . 乡村文化是乡民在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它能反映乡民的处事原则、人生理想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模式,作用重大。

C . 乡村文化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恒久的价值和传统,充满诗意与温情,它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人们。

D . 乡村文化反映着人们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方式、理想追求等,在传统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乡村文化的民俗民风、物质生活与行动章法等与城市工业文化、庙堂文化都不相同,城里人虽然生活在都市,但他们却都以乡村为归依。

B . 乡村的农业发展缓慢,给人以安全稳定的印象,乡村生活安详稳定、恬淡自足,回归乡里、落叶归根往往是人们的选择和期望。

C . 我国当前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改变了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模式,“城市病”日趋凸显,乡土文化也面临着巨大危机。

D . 农民大量进城、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农业从业人员比例迅速降低,不但使传统乡村面临困境,也给被迫走进城市的乡民带来了困惑。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文化自觉意识、在文化创新中凸显乡村文化个性等一系列重构乡村文化的手段,是走出乡村文化生存困境的途径。

B . 乡村文化建设既要提高乡村文化个体的综合素质,又要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应现代化,但不能简单机械地城市化。

C . 在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长足发展的当今时代,乡村文化仍具有独立的价值体系和独特的社会意义、精神价值,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D . 乡村文化在民族心理和文化传承中有着独特的作用,我们应维护、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使之大发展、大繁荣,以取代城市工业文化。

6. (12分) (2019高三上·天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树大山河远

刘醒龙

如果不是身临其境,很难相信,那棵树竟然已站立在风雨飘摇的世界3200年了!

3000年前,由西周都城丰镐西出200公里,抵达那时叫作西戎的平凉;2000年前,由大汉皇城长安西出200公里去往那时刚刚不再叫义渠的平凉;1000年前,由五代名城大安西出200公里来到名为大原实则野树萧条的平凉;

在今天,由西安西出,还是200公里,追随雾中寒雁,到平凉那号称陇首地界的一处山坳,卢照邻诗里的马系千年树依然在那里!

一棵树生长得久了,便有些哲学意味信或不信,人是树的命运,树也是人的命运去平凉的路上,每隔一阵,就会有人提起那棵树,其间有见过那棵树的,更多是没有见过的。无论见没见过,只要提起那树,从没有一连说出三句整话的人与此行同样要去的公刘故里、峻桐山、大云寺和浸川人遗址相比,人们提及那棵树的次数最多,所说的话却最少。

为了弥补语言的贫乏,我联想到别的树20世纪90年代,第一次去西藏,在海拔5138米的查果拉哨所,放眼望去,不要说一棵树,就连紧贴地面的花草也难得一见在绿色苔鲜也朝不保夕的地方,那种在两指宽的石头缝里开着蓝色花的骆驼刺,是整个哨所唯一与森林相似的风景。

哨所里的一位士兵,因为生病从山上下来,到了日喀则,一下车就像抱着亲人一样,抱着医院院子里的一棵白杨放声大哭治好了病,士兵又重新回到那座永远也不可能长出树来的哨所,将自己站成迎着冰霜雪雹的最坚强的白杨。

平凉所处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无人区是近邻,那位在查果拉主峰值守的士兵,是否知道,邻居家有如此大的一棵树并非关键,重要的是人在哪里,就有沃土在哪里。

没有叶子,也没有年轮,只有在大地上无限深扎的根须。这样的树,冰雪冻断弓弦,也冻不断一根枝条,台风吹折旗杆,也吹不掉一片叶子。由平凉漫卷开来的黄土高原,由查果拉舒展出去的青藏高原,有太多长不出树木的山野沟壑和坡滩。在没有见到平凉那棵树之前,人心就是那棵树而在没有树的地方,人就是树毫无疑问,天下之树都生长在原野的空白处平凉这地名,命中注定为那棵3200年的大树腾出偌大空间。壮游不可无诗,登山,总得见树平凉那棵树,仅次于天下第一的轩辕庙内轩辕黄帝亲手所植轩辕柏和天下第二的浮来山定林寺内那棵银杏树在5000年的轩辕柏和4000年的定林银杏面前,3200年的平凉国槐,虽然贵为天下第三大树,却能与周遭的山林结结实实地合为一幅原野宏图。

在平凉城东锦屏镇的一处山坳,一切都是那样平凡,除了那棵树,万物都不曾有丁点儿异样。下了车,走上百十步,首先看到的树梢,正在生长着嫩芽。走近了些,又能见到大大小小繁复如蛛网的树枝,正由冰天雪地染成的深揭色,逐渐过渡到花香四野时浅浅淡淡的灰黛走得更近时,那粗壮的主干像是一堵老旧的城墙,找不着那扇门就无法入得其内,只好低头环顾,看看如何绕过去。绕着那棵树走了一圈,又走一圈,然后再走一圈。一圈圈走下来,再看那棵树,这才有些明白,为何偏偏这叫国槐的大树,能够一口气生长3200年,至今还是如此生机勃勃三山五岳之上,五湖四海之内,除了国槐,再无冠名以国来称其他树种的,即便是无数文人笔下的常客—松柳梅,也难担当如此桂冠。

山是一种生命,水是一种生命山水的生命是生机蛊然的万物赐予的,包括人,包括兽,包括花卉和篙草,苔鲜与地衣平凉地界上的这棵名为国槐的大树,用苍育之根吸收过《三坟》《五典》的智慧,用坚硬身躯容纳下《八索》《九丘》的文脉,用婀娜枝叶感受了《诗经》《乐府》的深邃与高翔。接下来,这3200年后的今天,每一个来过又离开的人,都让这叫国槐的大树走得更远还有长空中的风云,还有天际里的鸿雁,甚至还有当今世界无所不能的互联网,都使这树朝向更悠远的未来。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第二段以一组排比句具体表现了3200年来平凉国槐生长的自然环境和所经历的历史沧桑,具有深厚而内敛的意蕴和情味。

B . 去平凉路上的人们虽然提及平凉国槐的次数最多,但所说的话却最少,原因在于这些人缺乏文化和见识,认识不到这棵树的价值。

C . 文章叙述海拔5138米的西藏查果拉哨所那位生病的士兵的故事,表明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树能鼓舞人的精神,催人奋进,战胜困难。

D . 文章把平凉国槐称为天下第三大树,主要是从它生长和存活长达3200年之久的角度来评价,并未刻意关注和考虑它的外形特征。

(2)文章中画横线部分是正面描写平凉国槐的句子,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3)为何说“三山五岳之上,五湖四海之内,除了国槐,再无冠名以国来称其他树种的”?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 (2019高二上·长春月考) 文言文阅读

马永,字天锡,迁安人。生而魁岸,骁果有谋。习兵法,好《左氏春秋》。嗣世职为金吾左卫指挥使。守备遵化,寇入马兰峪,参将陈乾被劾,擢永代。镇守蓟州。尽汰诸营老弱,听其农贾,取佣直给健卒,由是永所将独雄于诸镇。武宗至喜峰口,欲出塞,永叩马谏。帝注视久之,笑而止。中路擦崖当敌冲,无城堡,耕牧者辄被掠。永令人持一月粮,营崖表,版筑其内。城廨如期立,乃迁军守之。录功,进署都督同知。

永上书为陆完请恤典,且乞宥议礼获罪诸臣。帝大怒,夺永官。巡按御史丘养浩言:“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永徒感国士知,欲效区区之报。祈曲赐优容,俾还

镇。”永竟废不用。永杜门读书,清约如寒士。久之,用荐佥书南京前府。

辽东兵变。中官王永战败。辽东自军变后,首恶虽诛,漏网者众。悍卒无所惮,结党叫呼,动怀不逞。广宁卒佟伏、张鉴等乘旱饥,倡众为乱,诸营军惮永无应者。伏等登谯楼,鸣鼓大噪,永率家众仰攻。千户张斌被杀,永战益力,尽歼之。

永畜士百余人,皆西北健儿,骁勇敢战。辽东变初定,帝问将于李时。时荐永,且曰:“其家众足用也。”帝曰:“将须文武兼,宁专恃勇乎?”时曰:“辽土新定,须有威力者镇之。”至是,竟得其力。都御史王廷相言:“永善用兵,且廉洁,宜仍用之蓟镇,作京师藩屏。”未及调,卒。辽人为罢市。丧过蓟州,州人亦洒泣。两镇并立祠。

永为将,厚抚间谍,得敌人情伪,故战辄胜。雅知人,所拔卒校,后多至大帅。尚书郑晓称永与梁震有古良将风。

(节选自《明史·马永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B . 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C . 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D . 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马永治军有方,足智多谋。他淘汰军中老弱者,扶持健壮者,所带部队称雄各军镇;他面对特殊地理位置,采取针对性防御措施,立下功劳。

B . 马永敢于进谏,善于用人。他劝谏皇帝不要出塞,被皇帝接受;他替陆完说话触怒皇帝;他善于识人,所提拔的人后来大多有出息。

C . 马永拥有威力,奋力平叛。辽东兵变被平定后,形势复杂,佟伏等人趁机作乱,军队因害怕马永而无人响应,马永率家兵平定叛乱。

D . 马永文武兼备,被人称赞。他养了一百多个西北勇士,李时认为他文武兼备,有威力,应镇守辽地;王廷认为他善于用兵,而且廉洁,应当重用。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永为将,厚抚间谍,得敌人情伪,故战辄胜。雅知人,所拔卒校,后多至大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8. (7分)(2019·大庆模拟)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金陵怀古

王珪①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金陵怀古四首(其一)

王安石

霸主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②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③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注】①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②东府:位于金陵城中,曾是东晋丞相、荒淫的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府第。③黍离麦秀:商纣王叔父箕子朝周时,路过殷商旧墟,看到宫室毁坏,长满禾黍,慨愤而作《黍离》《麦秀》。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两首诗题目中的“怀古”表明了诗歌的题材,“金陵”是地名,又称建康、江宁、石头城,是六朝古都,今指南京。

B . 前诗中间二联,着力描写诗人眼中的秋光。一句一景,犹如四幅画屏,物象虽不同,但都集中反应了秋天

的萧瑟,创造了一个寥落清冷的意境。

C . 后诗颈联以丰富的想象和怀古的诗情述说前朝旧事,当年府第如今只剩几间佛寺,后庭遗曲余唱未休,让人感怀不已。

D . 方虚谷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两首诗都是按照“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的顺序结构全诗的。

(2)两首诗同为金陵怀古,抒情方式却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

9. (5分) (2017高三上·鞍山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之雄心,但只怕也会有“________”的结局。

(2)

《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上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感到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用“________”这一句述说了自己早年穿着落魄处于那些衣着光鲜的同学间的状态。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10. (5分) (2020高三上·广东期末) 下面是芦河大桥施工现场的禁行通告,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够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禁行通告

芦河大桥修建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现已超过使用期限,桥梁基础结构及桥面破损厉害。按照市政府安排,要在2019年5月25日至2020年4月8日将旧桥拆掉重建,届时将对桥梁进行全封闭施工,施工期间不许任何车辆和行人通行,请过往车辆及市民绕行。本次施工给您带来不便,敬请原谅。

特此通告。

芦河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

11. (5分)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拟写一条“京剧脸谱”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60字。

在京剧表演中,某些男性角色的脸部常有一种特殊的彩色化装,称之为“脸谱”。根据剧情和剧中人物的需要,演员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在脸上勾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图案、不同纹样的脸谱,用来表明戏中人物的面容、性格等特征,使观众能观其外表,知其心胸。例如,红色脸常用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等性格,以“三国戏”里的关羽为代表;白色脸则常用来表现奸诈多疑,以“三国戏”里的曹操为代表。京剧脸谱能够丰富舞台美术色彩,强化演出效果。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8高一下·辽宁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上世纪90年代北大中文系毕业生陆步轩开了家“眼镜肉店”卖猪肉谋生,2003年首次经媒体报道后,掀起了一场关于人才的大讨论。2014年,陆步轩进入当地一档案局工作。今年他宣称辞去公职,与北大校友陈生一起在网上卖猪肉。

材料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兴趣报告》,报告显示,初入职场的90后、95后倾向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工作,而工作多年的80后则是“个人兴趣让位于薪酬福利和发展空间”占比最高,为43%。

读了以上两则材料,00后的你,关于学历与职业,兴趣与发展有哪些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4题;共12分)

1-1、

1-2、

1-3、

2-1、

3-1、

4-1、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5-1、

5-2、

5-3、

6-1、

6-2、

6-3、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1、

7-2、

7-3、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8-1、

8-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

9-1、

9-2、

9-3、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10-1、

11-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