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原、译文对照 第四章象帝之先

合集下载

《道德经》第四章解读

《道德经》第四章解读

《道德经》第四章解读
原文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道,就像井底的泉水涌动,可用之应对世间各种疑惑,但是从不会盈满外溢。

“或”通“惑”,这种用法古文中很多。

盈,本义水不断注入容器内,由浅至深,进而溢出的过程。

世人多以“冲”通“盅”表示道的虚空,此解太过生硬牵强。

1、“冲”即“沖”,与后面的“渊”、“湛”三字均与水有关,老子在道德经里讲道时常拿水来做比喻。

2、冲与盈本来就是关联很密切的两个字,有冲才有盈,有盈必有冲。

历史上得道者都说得道之后的智慧是由自性里生出来的,就像井底的泉眼,用的时候,随时取一桶,不用的时候,井水始终处于井口下,不显露,不外溢。

有句话“学道如掘井,得道如汲泉”,因此老子才说这句话。

渊兮,似万物之宗
道渊深啊,就像万物的源头。

湛兮,似或存
它像清澈透明的水一样啊,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我不知道它来自何处,它是天地万物的先祖。

日月星辰谓之象,万物主宰谓之帝。

象表示天上的一切,帝表示地上的一切。

(安徽池州三中章真奇)。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

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

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

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

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翻译】:1、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

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2、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

3、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

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

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

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

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

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使他们心里谦卑,腹里饱足,血气淡化,筋骨强壮。

人们常常处于不求知、无所欲的状态,那么,即使有卖弄智慧的人,也不能胡作非为了。

遵从无为之道,则没有不太平之理。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道似万物之宗——读《道德经》第四章

道似万物之宗——读《道德经》第四章

道似万物之宗——读《道德经》第四章《道德经》第四章全文如下:“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从字面解释如下:“道,空虚无形但其作用却无穷无尽。

源远流长,像是万物的源宗。

既可以挫去锐气,又可以摆脱纷忧,既可以调和它的光辉,又可以混同尘象,在幽幽清澈的意境中,能感知那似有似无的存在。

我也不知是谁造就了他,好象早于先帝的传说。

”老子在第一章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道的涵义。

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不可具象,没有重量、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无法度量,也无法具体描绘。

但就是这样一个捉摸不定的幽灵,却有着无穷无尽的用途。

只要真正理解了道,就可以受益无穷。

谁也无法说出道的来源,但道却是万物之宗。

不要强行去追究道究竟是什么,也不要追究道的来源。

道没有来源,也没有起点和终点,就像时间一样,我们永远也无法说出时间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但是我们把握不了道的存在不等于道就不存在。

事实上,道是永恒存在着的,不是上帝创造出来的,如果真有上帝的话,那么上帝也要尊崇道。

世上的万事万物无不尊崇道的存在,因为离开了道,就不可能产生任何事物。

之所以这样,因为道是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必须遵守而无法改变的。

即使人类的思维,也是尊崇一定规律的,不是混乱不堪的,比如流传于世界各国的各种千姿百态的神话传说,其产生和流传也都有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就是道。

换句话说,即使人们造神,也是尊崇道的。

道规定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也规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定了人类的思维和一切活动。

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所谓无为之治,其实就是以道治之,而不要违背道的规定性,强加于人力。

治理一个国家、一个地域的政治家如此,管理一家企业的老板也是如此,即使一家之长,其实也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老子四章原文及翻译

老子四章原文及翻译

老子《道德经》的前四章如下: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翻译:道可说,但不是永恒的道;名可取,但不是永恒的名。

没有名字,是天地的起源;有名字,是万物的母亲。

因此,经常保持无为的状态,以观察它的奥妙;经常保持有为的状态,以观察它的表现。

这两个状态,同出于无极,但却有不同的名称,这就是玄妙之处。

深不可测的奥妙之门,再深不可测,是万物奇妙之源。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翻译:全世界都知道美,但只有当丑陋存在时才会产生美。

全世界都知道善,但只有当邪恶存在时才会产生善。

因此,有和无互为因果,难和易相辅相成,长和短相互对比,高和低相互补盈,音乐和谐,前后相承。

圣人从事无为之事,以行不言之教;万物都在创造中自然而然地发生,生命自然而然地存在。

做事而不依赖,成就了事业而不炫耀。

只有这样,才不会离去。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翻译:不过度推崇有才干的人,这样可以让人们不互相争斗;不过分珍视罕有的物品,这样可以防止人们去盗取;不暴露有吸引力的东西,这样可以使人们的心思不乱。

因此,圣人的治理方法是:让人们的心灵空虚,身体有所得;削弱人们的意志,加强他们的骨骼。

使人们始终保持不知不欲的状态,让聪明的人也不敢作恶。

实现无为而治,就没有什么治不好的事情了。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淵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道德经1-5章(王弼本)》原文、译文及注释

《道德经1-5章(王弼本)》原文、译文及注释

《道德经1-5章(王弼本)》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道德经1-5章(王弼本)先秦-老子第01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02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03章: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04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05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对照翻译:第01章:道可道,非常道。

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名可名,非常名。

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

无,是天地的开端。

有,名万物之母。

有,是万物的根源。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所以,常从“无”中观察天地的奥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常从“有”中寻找万物的踪迹。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有和无,只不过是同一来源的不同名称罢了。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有和无都是幽昧深远的,它们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第02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出来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产生了。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有”和“无”互相对立而产生,困难和容易互相矛盾而促成,长和短互相比较才形成,高和下互相对照才有分别,音和声由于对立才显得和谐动听,前和后彼此排列才有顺序,这是永远如此的。

老子四章课文加翻译

老子四章课文加翻译

老子四章课文加翻译【原文】道冲而用之或不盈①。

渊兮似万物之宗②;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③;湛兮似或存④。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⑤。

〔注解〕①跳:“跳”即为“盅”之古文,训为“虚”。

《说道文·皿部》:“盅,器虚也。

”又,河上公训“跳”为“中”。

盈:八十、溢、天下。

不盈:反感、浮石、不尽。

②渊:苍凉。

《小尔雅·广诂》:“渊,浅也。

”宗:祖也。

③挟:锉(剉),锉磨。

纷:相公,结恨。

和:汪、再分。

同:混用。

尘:尘埃;此处指尘世、尘俗。

④湛:澄(浮)、没有。

《说道文》说道:“湛,没也。

”《小尔雅·广诂》又说道:“没有,并无也。

”此处指“道”隐而无形。

⑤象:似、像是。

帝:上帝、天帝(王弼注)。

〔赏析〕本章为老子“道”之续篇。

老子认定似无或存、渊深澄寂的“道”是万物之宗。

用于人事,其能挫人之锐气,解人之纠纷,和众之光明,同众之尘垢,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做为老子之“道”的续篇,本章被将近人张松例如称作就是老子对“道”的一种“写下状”(《老子前记》);张松例如还进一步表示:“在以后,(老子)还可以一续再续,反来复去续下去。

”(《老子前记》)然而,这种本体之“道”光续于“写状”,还总归是“道”之本体;翻来覆去“道”(说)本体之“道”,似乎不是老子之本意;述说(即写状)“道”之本体,是为了“道”之用,所以老子于本章一开始就讲到“道冲而用之”。

这“用之”,如徐梵澄说来是用于“人事”(《老子臆解》)。

例如将“挟其驰”用作人事,就要明白锋芒显露出总非智者所为。

原本以为战争当兵不信保与锐气抱持锋芒,但杰出军事家却又言对方也在“避其锐气”(《孙子兵法·军事》),所以常常颇为其锋芒,藏其精湛,为的是利害奇正无以寻得,以便伺机给对方可怕当头棒喝。

“道”之难受就是如此。

现实生活中,锋芒显露者常遭其剉磨,不断印证这一自然现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三国李康《运命论》)。

道德经原版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原版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原版全文及译文道德经原版全文及译文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

它以简洁深邃的语言,探讨了人类生活和道德原则的本质。

下面是道德经的原版全文及对应的译文:道德经原版全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第一章:道,是无法以言语表达的。

名,是无法以言语命名的。

无形无名之道,是天地的起源;有形有名之物,是万物的母亲。

因此,常常无,欲以观察其奥妙;常常有,欲以观察其极限。

这两者都出自同一源头,但却有不同的名称,这就是玄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这就导致了丑的存在;人们都知道善是善,这就导致了恶的存在。

因此,有和无相互产生,难和易相互形成,长和短相互衡量,高和低相互对比,声音和音乐相互和谐,前和后相互跟随。

因此,圣人从事无为之事,行动无言之教;万物的产生由他引导,但他却没有占有;他为万物创造,但不依赖于它们;他达成功绩,但不居功自傲。

只有不居功自傲,才能不被抛弃。

第三章:不提倡人才,使人民不争斗;不珍视珍贵商品,使人民不去盗窃;不让人们看到可欲之物,使心思不乱。

因此,圣人治理国家,空虚自己的心灵,充实自己的胃口;削弱自己的欲望,强化自己的骨骼。

《道德经》原文及白话译文

《道德经》原文及白话译文

《道德经》原文及白话译文《道德经》原文及白话译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白话译文:道可道,不是永恒的道。

名可名,不是永恒的名。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白话译文:全世界都知道美的美,那恶的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全世界都知道善的善,那不善的也会自然而然地出现。

第三章:不上贵高,不下贱底,故无羡情。

白话译文:不把自己当做最高贵的,也不把自己看作最卑贱的,就不会被嫉妒和羡慕所困扰。

第四章: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白话译文:道通透,但使用它并不会减少它的力量。

它像万物的根源。

它可以削减它的锋芒,解决它的纷争,调和它的光彩,与尘埃相同。

它深不可测,但似乎永远存在。

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孩子,仿佛是上帝的前身。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白话译文:天地没有情感,把万物看作是谷物;圣人也没有情感,把百姓看作是谷物。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白话译文:谷神不会死亡,这是所谓的玄牝。

玄牝是天地的根源之门。

它看似如果不断赖以存在,但一旦觉得不重要时,我们不需要注意它。

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白话译文:天地长存而永久。

天地之所以能够长存而永久,是因为它们自己不生、不灭,因此它们才能够生生不息。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白话译文:最高的善类似于水一样,水善于造福万物,而不争不抢,处在所有人不喜欢的位置,这就有点类似于道。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白话译文:持有并积聚,不如安然满足;摩挲并磨砺,难以保持长久。

金玉簇满,没有人能守护它;富贵慢慢上升,会自断勾连。

圆满完成活动之后,就自然离开了,这就是天的道。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注解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注解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注解【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1]通常译为"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强调道是不可言说的。

但这样的翻译,等于一开始就剥夺了老子言说真道的可能性和可靠性。

其实"常"字在《老子》中多为"通常"之意。

另一方面,"道"字,到老子之时,已经用得很泛:有"道路"之意,如《易经》"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有"王道"之意,如《尚书》"无有作好,遵王之道" ;有"方法"之意,如《尚书》"我道惟宁王德延";又有"言说"之意,如《诗经》"中之言,不可道也"。

《尚书序》(相传为孔子所作)说:"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

少昊、颛乙、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

这里用了"常道"一词,指一般的道理。

又有冯友兰先生考证说,古时所谓道,均为人道,到了老子才赋与道形而上学的意义。

可见,老子要宣示上天大道,必须一开始就澄清概念,强调他下面要讲的道,绝非人们一般常指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即非"常道",而是……是什么呢?就要听老子娓娓道来了。

【翻译】: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

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

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

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

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道德经第四章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四章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四章全文及译文【原创版】目录一、引言:介绍《道德经》第四章的内容和意义二、原文及译文:列出第四章原文及对应的译文三、章节解析:深入分析第四章的主要观点和哲学意义四、总结:对第四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正文一、引言《道德经》是古代中国道家学派创立者老子的主要著作,被誉为道家的经典之一。

全书共分为八十一章,每一章都有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

本文将对《道德经》第四章的全文及译文进行解析,以期深入理解其哲学意义。

二、原文及译文《道德经》第四章原文如下: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

渊呵!似万物之宗。

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呵!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以下是对原文的译文: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

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

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

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三、章节解析第四章主要阐述了道的特性和作用。

老子认为,道是空虚无形的,但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

道深远得像万物的祖宗,它具有消磨锋锐、消除纷扰、调和光辉、混同尘垢的能力。

虽然道隐而不见,但又似乎实际存在。

老子还将道比喻为天帝的祖先,意味着道是宇宙的根源和创造者。

这一章节表达了老子的道家哲学思想,强调道的无形、无名、无为,以及道在宇宙中的重要作用。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创造者,它无时无刻不在发挥作用,然而人们却很难察觉到它的存在。

这一观点启示人们要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不要逆天而行。

四、总结《道德经》第四章通过对道的特性和作用的描述,展现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

道被认为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创造者,它无时无刻不在发挥作用,然而人们却很难察觉到它的存在。

《道德经》解析

《道德经》解析

《道德经》解析【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直译:这章很短但又很精炼,很精美。

但和所有章节一样自古及今理解都是五花八门千差万别。

先说一下版本问题。

以上是其一版本,还有一个是比较流行的版本把这章表述为“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

渊呵!似万物之宗。

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呵!似或存。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这是两个现在都非常流行的版本。

当然还有其他的版本。

整部道德经就是道教流传的版本也应该有不少,而且有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我们之前流行最广的版本就是汉文帝时期的版本,其特点是把“恒”改为“常”,而流传至今。

这个版本可以说是历代皇室朝廷官方确认的版本,也是自汉文帝刘恒以来一直被收录在朝廷文件夹的现在讲就是国家图书馆档案馆的版本。

而上世纪七十年代出土的版本据考古是早于汉文帝时期,而今天我们考古所发现的更早的版本都已是面目全非无法识其全貌。

因而被学者们认为是离老子原著最近的版本,因而也就认为是最接近正本的版本。

在我看来,这是专家们脑子进了水,这种以古为真的思维本身就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而该版本究其内容只不过是个传习道德经教学用的初级版,或者说是学习者抄录下来的朗诵版。

只对专业研究者有点参考用处。

更何况这是一个古墓出来的东西而不是从皇家朝廷档案馆或者图书馆出来的。

以此来否定一直为官方保存或者说是历朝历代朝廷国家传承的版本的基本完整性准确性,也是对我们这个时代极大的讽刺。

比个粗俗的例子如今天我们从故宫或者国家博物馆看到的和地摊上看到的东西哪一个更正宗呢?谈到此把几个问题一起说清楚也好,一是道德经作者和出书问题,一说是后人所托老子而集体或者几代人所做,重要的理由是《道德经》有关于名的论述,名家学说兴起晚于老子。

这种历史的无知论不只是脑子进水的问题,简直让人笑掉大牙,不可思议。

这个逻辑是自己不了解就以为古人也无知于此。

照这个逻辑推理下去我们传统的经典《周易》、《黄帝内经》继而诸子百家之学等等都不可能今天产生。

道德经第四章原文及译文及感悟

道德经第四章原文及译文及感悟

道德经第四章原文及译文及感悟摘要:一、全文概述二、道德经第四章原文解析三、道德经第四章译文概述四、道德经第四章感悟与应用正文:【全文概述】本文以道德经第四章为切入点,对原文进行详细解析,并结合现代语境给出相应的译文。

通过对第四章的深入剖析,挖掘其背后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旨在为读者提供一种可行的思考方式和人生指导。

【道德经第四章原文解析】道德经第四章原文:“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德经第四章译文概述】第四章主要论述道家的哲学观念,强调道是一种无形、无名的存在,但它却具有创造万物的能力。

道虽空虚,但作用无穷。

它像一位神秘的长者,身处万物之中,又能超脱纷扰。

道家的哲学家们倡导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清净。

【道德经第四章感悟与应用】1.悟道:道是一种无形、无名的力量,它存在于万物之中,而又超脱于万物。

我们要学会从现象中看到本质,领悟到道的作用。

2.修身:以道为宗,修炼自己的内心。

学会谦逊、宽容,与人与事和谐相处。

在日常生活中,挫去自己的锐气,解开纷扰,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清净。

3.处世: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强求、不刻意,做到心态平和、行为合规。

与人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4.管理:领导者应具备道家的智慧,以无为而治,使团队自然和谐地运作。

善于调整心态,平衡各种矛盾,达到整体最优状态。

5.生活哲学:从道的角度审视生活,学会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清净的心。

以道为指导,追求人生的和谐与美好。

老子《道德经》第四章

老子《道德经》第四章

老子《道德经》第四章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焉兮似万物之粽。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若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但是空虚无形的,然而其功用却无穷无尽。

他是多么深不可测啊,好像是万物的祖宗。

“它收敛锋芒,脱离纷扰,蕴蓄着光明,混同于周围的尘埃之中。

”他是那么的幽隐了,人们看不见它但又感觉它真实的存在。

我不知道他是谁,所生好像在天帝诞生之前他就已经存在了。

我们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有的人只听一遍就懂了,而有的人听7遍8遍还不够,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老师讲的有问题?还是学生听的有问题?或者还是双方的问题呢?老子说:“道这个东西,是说不清楚的,如果看得见摸得着,那就成了低级的东西,高级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而且也说不清楚,就算我说的很清楚,你就一定能听明白吗?”当然,在学校里学习跟道法大不相同,只要用心定能成就,毕竟那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作为学生不光要完成学业,尤其重要的是,还要学习怎么做人。

朗讯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推行了这样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当一名新员工进入公司后,部门经理必定与他进行一次深入的长谈:来到本公司后,你对个人发展有什么打算?一年之内要达到什么目标?三年之内要达到什么目标?为了实现目标,除个人努力之外需要公司提供什么帮助?在郎讯,这已成为一项滚动发展制度,每到年末,部门经理都要和员工一起对照上一年的规划进行检查,制定下一年的规划。

朗讯科技职业生涯的规划,不仅为不同资历的员工架起了成长的阶梯,而且使公司的发展获得永不衰竭的能量,可谓量才适用的典范。

为人处事中:佛经有云:“一花一世界”其实,人也是因心灵而划分的,也可以说是“一人一世界”。

我看到的世界,你不一定能看到。

所以,“寸有所长,所有所短” 。

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显聪明才智,不露菱角锋芒,犹若浑圆之球体,万事万物,莫不有对立之势;大千世界到处充满矛盾,道则若和气药、润滑剂,处处起消除矛盾、和解纠纷之作用,造成宇宙的和谐与统一,而“道”就在我们心中。

完整版)《道德经》全文和译文

完整版)《道德经》全文和译文

完整版)《道德经》全文和译文象帝之先(但它似乎是天帝的先祖)。

第五章天地不仁(天地没有仁爱之心)。

以万物为刍狗(把万物当作草芥一样看待);圣人不仁(圣人也没有仁爱之心)。

以百姓为刍狗(但圣人会把百姓当作自己的家人)。

天地之间(在天地之间)。

其犹橐钥(好比一只巨大的鼎);虚而不屈(虽然它很空旷但不会塌陷)。

动而愈出(运动反而更加丰盈)。

多言数穷(言语再多也说不尽)。

不如守中(不如守持中心)。

第六章谷神不死(谷神不会死去)。

是谓玄牝(这就是玄妙的母亲)。

玄牝之门(玄妙的母亲之门)。

是谓天地根(这就是天地的根源)。

绵绵若存(永恒不灭)。

用之不勤(使用它却不会耗费力气)。

第七章天长地久(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之所以能长且久)。

以其不自生(是因为它不自我生存)。

故能长生(因此才能长久存在)。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圣人跟随大道而引导众人)。

外其身而身存(他的身体虽然消逝但精神却永存)。

非以其无私邪(不是因为他没有私心)。

故能成其私(正因为他没有私心才能得到更多)。

第八章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

XXX万物而不争(水能无私奉献而不争夺)。

处众人之所恶(它处在众人所不喜欢的低处)。

故几于道(因此它接近于大道)。

居善地(居住在善地)。

心善渊(心灵深邃善良)。

与XXX(与善良的人为伍)。

言善信(言语真诚可信)。

正善治(正直治理国家)。

事善能(事情能干)。

动善时(行动适时)。

夫唯不争(只有不争夺)。

故无尤(才能无可指责)。

第五章:天地超越仁的概念,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超越仁的概念,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天地之间的一切生命就像风箱一样虚空但无穷尽,动起来就需要付出更多。

XXX必然有失,不如抱心守一。

第六章:掌握采集大道能量的方法就可以长寿,就好比掌握了复制生命的方法。

复制生命的不二法门就是与天地同寿的根本。

绵绵不断的生命形式就是这样存在的,大道的能量是用之不竭的。

第七章:天长地久,因为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不为自己而生,所以能长生。

《道德经》第四章解读

《道德经》第四章解读

《道德经》第四章解读
《道德经》第四章的内容如下: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这段话主要讲述道的特性和作用。

道是一种无形无质的东西,通常被比喻为水或空气,具有渗透性和无限延伸性。

它既可以被利用,也很难被充分利用;它深不可测,似乎包容了所有存在的东西。

同时,道也能够化解矛盾,平衡各种力量。

它具有平和、温柔的特质,但又不失强大的力量。

在这些特质中,重点强调了道的模糊性和无所不在的特点。

它既是“似万物之宗”,又“似或存”,这种态度表达了对道的尊重和敬畏,同时也表达了对它的不确定性和神秘性的认知。

总的来说,这一章主要讲述了道的宏伟与神秘,并强调了其对于平衡和协调的作用。

《道德经》注音版第四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版第四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版第四章原文及译文【原文】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其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注音版】道(dào)冲(chōng)而(ér)用(yòng)之(zhī)或(huò)不(bù)盈(yíng),渊(yuān)兮(xī)似(sì)万(wàn)物(wù)之(zhī)宗(zōng).挫(cuò)其(qí)锐(ruì),解(jiě)其(qí)纷(fēn),和(hé)其(qí)光(guāng),同(tóng)其(qí)尘(chén).湛(zhàn)兮(xī)其(qí)若(ruò)存(cún),吾(wú)不(bù)知(zhī)谁(shuí)之(zhī)子(zǐ),象(xiàng)帝(dì)之(zhī)先(xiān).【译文】“道冲而用之,或不盈”“道”就像一个大容器,但它里面所蕴涵的内容,和运用的领域是用之不竭的。

第一章说过“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所以说真正没有私欲的事物,我们要观察他们的微妙之处,对于有私欲的事物,我们要观察他们的欲望所达到的程度,对于不断的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的深入细节,我们不断的发现微妙之处,不断的充实“道”德内涵。

“渊兮(yuānxī),似万物之宗”“道”是万物的内在本质,就像是万物发源的根源一样。

“万物”也就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宗”是指祖宗。

“似”就是好像,而不真正的是。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在我们不断的认识和了解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消磨认识的锋锐部分,消除跟中认识的意见分歧,融合各种观点的光辉,最终形成共同的观点。

“道”似就是好象存在,却又深奥莫测。

道德经1一81章全文及译文注音版

道德经1一81章全文及译文注音版

道德经1一81章全文及译文注音版一. 道德经 1一81章全文及译文注音版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本著作,内容主要围绕着哲学、道德和治理方面的思考。

本文将提供道德经第一章至第八十一章的全文,并提供相应的译文及注音版。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也,以观其妙;常有欲也,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及注音版:dào kě dào ,fēi cháng dào 。

míng kě míng ,fēi cháng míng 。

wúmíng tiān dì zhī shǐ ,yǒu míng wàn wù zhī mǔ 。

gù cháng wú yù yě ,yǐguān qí miào ;cháng yǒu yù yě ,yǐ guān qí jiǎo 。

cǐ liǎng zhě ,tóng chū ér yì míng ,tóng wèi zhī xuán ,xuán zhī yòu xuán ,zhòng miào zhī mén 。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译文及注音版:tiān xià jiē zhī měi zhī wéi měi ,sī è yǐ ;jiē zhī shàn zhī wéi shàn ,sībù shàn yǐ 。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翻译】: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

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

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

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

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翻译】:1 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

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2 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

3 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

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

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