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崇汉在首届扶阳论坛的演讲

合集下载

卢崇汉老师讲稿 2

卢崇汉老师讲稿 2

卢崇汉老师第四届扶阳论坛暨首届国际扶阳论坛讲稿 2从卢氏来讲,我从事中医几十年,虽然从郑钦安到我祖父,到我大伯父。

卢铸之,卢永定,他们没有明确提出桂枝法,四逆法。

但是七十年代初,通过整理家里的病案,就发现了,在临床对疾病的处理,可以说无论什么疾病,到我们手上都是采取这样的方法治疗。

首先看起来用了桂枝汤的加减,但又不完全是。

最后,看起来用了四逆汤的加减,但又不完全是。

1973年,我在南京做一个学术讲座,我将这个扶阳的思想在江南的应用。

当时还没有深刻的认识一些问题。

那时我接近三十岁了。

所以到后来,我一步步地认识到,我提出了卢氏的桂枝法。

桂枝汤有: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

桂枝法呢,我开了一千条桂枝法的方子,都有哪些?有桂枝,有苍术,或者白术,有陈皮,法半夏,茯苓,生姜,炙甘草,在一千个方子里面都是这样,并且涉及的病种相当多,不但是外感病,也有不是外感病。

当然,在这些方子里面,还有其他的一些药物,这样根据临证处方。

在中医药大学的时候,我就讲,一个中医,你现在是中医学生,以后要当中医大夫,如果你能够把张仲景的桂枝汤用活了,你就能够解决临床遇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同学们不太相信,确实是,如果,你能够理解好桂枝汤,桂枝汤的机理,各家说法太多了。

桂枝汤变成桂枝法就更加灵活了。

我就是在研究了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桂枝汤的变化的基础上,用桂枝汤的变化,仲景不外乎就是20多个方。

那么用桂枝的,包括肉桂,仲景三百多个方子里面有70多个,但是还不是很广泛,如果你用桂枝汤,你可以演变出几千个方出来。

我打比方,就像买彩票,虽然只有20多个,30多个号码,但是,可以有好多的排列。

桂枝法中,如果有些药物不该选用,你选了,就是败了。

桂枝法,这个有一定的难度,当然,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很好的境界,对桂枝法的应用,例子很难举,因为变化太灵活了,它可以是为某一个人定做的,别人就绝对不能吃。

但就这几味药物,你大胆的用了,会比你没有使用它之前效果好得多。

扶阳论坛(重要)

扶阳论坛(重要)

扶阳论坛之勘阻及广创作钦安卢氏医学的扶阳理论及其临床应用(卢崇汉)授课提纲:1、阳气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扶阳理论的思想基础)2、目前影响人体阳气的各种因素(运用扶阳理论的客观条件)3、扶阳理论指导下的治疗方法4、从姜桂附的临床应用进一步看扶阳理论代谢病的治疗思路和方法—病在三阴,统于太阴李可代谢病,如:Ⅱ型糖尿病(糖代谢异常)、高脂血症(脂类代谢异常)、痛风(嘌呤代谢异常)、高血压(水、电解质代谢异常).由于病因和发病机理有一致性和内在联系性,中西医都能以一类疾病来探讨.1、Ⅱ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1.1 过食肥甘,嗜食生冷.1.2 失治误治.1.3 房事不节.2、治疗年夜法2.1 龙雷之火上炎时,急则敛固.2.2 若有消渴,觉脐下有气上冲、心慌、汗出(气上撞心)食纳不香(饥而不欲食),厥阴主证悉见,则用乌梅丸;若尺脉见浮,腰困等阳火不藏可合用封髓丹.2.3 少阴、厥阴证不显,中焦脾胃症见,或患者无甚明显症状而有血糖高者,附子理中汤加味.3、注意3.1 凡误服寒凉滋阴苦寒泻火者,先以年夜剂理中汤救药误,也即救胃气,一切虚损年夜症首要保胃气(中气).3.2 肾气既伤,元气欲脱,救阳为先,破格救心汤.服药期间根绝房事.(切记)3.3 服药期间,年夜大都患者呈现排气排便多,且味年夜,虽未用“兰”但可除“陈气”,符合内经的思路.4、高脂血症理同Ⅱ型糖尿病,用加味附子理中汤,一周即下降,较之糖尿病易治.痛风:疼痛剧烈可用加味乌头煎,缓解继用附子理中、真武辈,有虚象明显者扶正即可止痛.论肿瘤的治疗思路李可一、病因总括1、人身各处,凡是一处阳气不到即是病.2、寒湿为患,十占八九.3、情志内伤.二、治疗方法1、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固护胃气为第一要着.2、温阳散寒是基本治疗思路:四逆汤、附桂理中汤、真武汤、麻黄细辛附子汤是基础方.2.1 消化系统肿瘤以附桂理中加砂半为主方.2.2消化系统肿瘤以附桂理中加砂半为主方.2.3 肾、膀胱、脑部肿瘤用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八味地黄汤为主,间用理中汤.2.4 子宫卵巢肿瘤用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温经汤,紫石英、吴茱萸经常使用.2.5 高烧不退或长期低烧.多为本寒标热,治疗应以四逆、理中辈、当归四逆、麻附细为主.2.6有形癥积,削之,磨之,鼓之,荡之,锲而不舍.主方加海藻甘草汤.2.7少阴阳衰,危在朝夕,救阳为急,年夜破格;重症痼疾,多为元阳衰微.2.8 寒伏极深,麻附细托里透解于外,使邪有前途.3、攻下之法不成偏废3.1 阳明之降是人体最年夜的降机.3.2 阳明是排出毒物的最主要通道.3.3 当以温下为宜.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思路李可1、本气先虚“风雨寒热,不得虚,不能独伤人.”人体营卫气血的生成及正常的运行依赖于中焦.六淫之邪伤人的基础,是脾胃虚弱.脾胃不虚,则邪不能侵,邪侵亦不能潜伏.在临证过程中发现,免疫病患者在发病前、发病中其中焦失运是必备的条件.2、伏邪存焉关于伏邪的理论最早肇端于《内经》.言“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通过我们的临证发现“伏邪”简直是许多疑难年夜症的发病机制,在免疫系统疾病中尤占主要位置.3、伏邪既存,正气必攻人有一息尚存,正气肯定去破邪,究竟正与邪不两立.正气足时有类表证的祛邪暗示;因正气虚不能一鼓作气而驱邪外出时,正气消耗后,偃旗息鼓,伏邪继续隐匿.免疫系统疾病在春季加重,恰是人体借天地生发之年夜势,驱邪外散的暗示.4、正气攻邪,必伤正气正邪相争阶段,如果仅见邪实,专事破邪,或恣用寒凉以减症状,加上伏邪一刻不竭地消耗正气,很易使元气空乏,造成元阳浮越的危候.5、总结5.1 难症痼疾,师法仲景.5.2 免疫系统疾病有时会呈现热象.观其脉证辨识阳虚吴荣祖“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中医学以阴阳这一古朴的哲学思想,结合五行学说,构建了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论述,从而形成中医药学的理论核心和基础,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防病治病及养生保健.正出于此,历代医家临证首推阴阳辨证观,尊崇“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份;视喘气,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自中医临床第一部专著《伤寒杂病论》辨识三阴三阳的传变规律及应证治疗开始,医书汗牛充栋,不离此矣.温阳扶正年夜法,是后世医家临床研究的结晶,其为中医八法之一,其强调了治病必求于本,本于阴阳之原则,从人体生理全过程的阳气易损性到疾病过程中温阳固本的重要性为核心,建议温阳扶正年夜法,历代均有成绩显著之医学年夜家,其理论的立异发挥及临证组方用药至今乃为很多学者推崇,为此也铸就了一代代学术观点鲜明,争鸣执著,勇于实践,疗效颇丰的医家,客观上也展现了中医学术论坛百花齐放、学派林立、令人赏心悦目之发展景象.为什么温阳扶正年夜家能在临床辨治中有超凡敏锐的辨识阳虚审证类之眼目,于他人之前采纳温阳法施于临床,并在温阳主药附子的应用上独具心得,且在临证危急重证中屡屡取效,这是很值得人们深思的.笔者从学习继承温阳派(火神派)学术理论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初浅体会,供同道参考.此次讲座拟题《观其脉证辨识阳虚》,从四个方面作一介绍. 1、阳虚证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中医注重临证诊治的个体化表象,从某种意义上讲更重视患者的个体证象的研究,也就是强调特殊规律的辨识,辨识阳虚亦不离于此.2、隐潜性阳虚及其应对.所谓“上工治其萌芽” 者,即在疾病发生初始阶段就进行有效干预,每能事半功倍,防患于未然. 隐潜”二字正是此意.3、阳虚与寒象的互应.《内经》指出“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阳虚之体,必有寒象之征,阳虚为本,邪气为标.风、湿、饮、痰、气、血、瘀、水、聚积、征瘕均可寒化,其根为阳虚也.4、关注临证阳虚证及其治法种种.此处例举临证温阳年夜法的适应把持层面,笔者把目前临床容易被忽视或识辨之处作一论述,例举了十二个方面供同道参考.固然,这远远不能包括扑朔迷离的临证变动,也许这只算抛砖引玉之举.仲景有一句十分精典的话就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我们应尊崇这一法则以应对临床跟师学习钦安卢氏医学的感悟刘力红一、初涉钦祖之学1、涉学之因缘2、钦祖之学的印证阳的主导作用六经辨证即阴阳辨证六经提纲之殊胜:学者欲入精微,即在伤寒六经提纲病情方法上探求,不用他书上追寻.二、入师卢门,探习就里1、入师之因缘2、欲穷钦祖学问秘闻,需探卢氏之学①钦祖法脉之传承②钦祖晚年之学问3、阴阳合一之道天地一阴阳耳,分之为亿万阴阳,合之为一阴阳.……仲景之六经还是一经,人身之五气还是一气,三焦还是一焦,万病总在阴阳之中.①人身之阴阳何以合一钦安曰:以脏腑分阴阳,论其末也;以一坎卦解之,推其极也.故知阴阳合一,乃于极上合一也.②水土合德,世界年夜成③推极之法,合德之方——四逆汤④四逆解:既曰推极之法,既曰合德之方,则必阴阳兼顾也.四逆乃于坎上立法.四逆乃于极上,亦乃于先天上和合阴阳,而非于后天脏腑气血上和合阴阳.仲景立四逆,究竟是专为救这点元气说法.这点元气来自先天乾元,乾分一气落于坤宫,化而为水也.附子辛热,直补坎中真阳;干姜辛温而散,其所用者,盖以群阴阻塞,附子亦不能直入根蒂也,故以干姜扫荡阴邪,迎阳归舍;甘草禀坤土之气,阳气归舍,得土覆之,则真火伏藏,命根永固.如此则真龙复归,阴阳复现和合之象,坎气乃全,阴阳于此合一也.4、四逆法①纳下之法迎阳归舍收藏之道阳行阴令—阴者藏精而起亟也②收功之法生命可继续之根本归根年夜法:《老子·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建立复命机制:复命机制建立,自愈之机制方能建立,此时方能收功,方可言愈.③四逆之用药辛甘为其主导,盖以辛甘为阳也:辛乃乾金之味,阳也,此亦同气相求.然辛味又有别,辛而香者,尚兼散功,如姜、桂、茴、丁、吴者是也.辛而不香,如附子,则多直下之力.辛者姜附,甘者甘草,甘草禀坤土之气最全.四逆之用姜:此宣导之力,以为前驱,功在荡尽阴邪,迎阳归舍.姜有干姜、生姜、煨姜、炮姜等,故四逆用姜最为灵活,钦祖云:此方不独为少阴立法,上中下三部之法俱备者,亦以姜之活用也.④桂枝法前云四逆之用姜,因其宣导之力,以为前驱,卢氏将此用法移出,别立桂枝一法,其桂枝法之用,即此宣导扫荡之用也.桂枝法以太阳统摄三阳,四逆法以少阴统摄三阴,分之为二法,合之则一法也.此如钦祖所言,坎离水火,分之为二,合之亦可以一坎卦言之.5、正邪观。

扶阳之妙用:不滋阴即扶阳

扶阳之妙用:不滋阴即扶阳

扶阳之妙用:不滋阴即扶阳现在的扶阳学说很流行,但是真正用过桂附姜的人,一般都不随意用,或者说桂附姜的使用其实有很深刻的道理,不是随意用的,有的人不明其中奥妙,不知其中禁忌,随意用,不但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还容易产生很大的弊病。

用扶阳之方,需要注重搭配,搭配不佳,疗效不显卢崇汉先生在扶阳论坛之中讲了一个故事,早年他在南京行医,有一次给一个中年妇女看病,妇女得的是崩漏,本来按照辩证就是一个阳虚之证,所以卢医师给患者开了一个四逆汤,其中附子用的是炮附子,姜用的是炮姜,还有就是炙甘草,药下去之后,疗效不显著。

后来经其伯父一点拨,将炮姜改成了干姜,一剂药就止住了血,疗效非常显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用药非常讲究,因为炮姜是黑色的可以止血,但是炮姜不能救你,对于阳虚导致的出血,要想达到好的疗效,就必须先用干姜救逆,这样才能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用扶阳之药,需要注重药物煎煮,煎煮不到位,反生祸害前几天,一个朋友家亲戚因为漏汗,寒怕风,所以一个医生给开了桂枝加附子汤,再加玉屏分散,其中的炮附子18克,因为没有先煎,所以患者服用之后出现了头麻,头晕等症状,吓的我朋友急忙问我怎么办,这种用附子但是不知道如何使用附子的情况是很常见的,一不小心就会受到伤害。

朋友自己又用了绿豆汁,又用甘草水解毒,但是效果都不是很明显,其实这就是典型的不会用制附子,非但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还会受到伤害。

使用附子扶阳,一定要注意煎煮方法。

除此之外,使用附子还需要注意其搭配,不同的搭配就有不同的效果,比如与肉桂搭配,与苍术搭配,与生姜搭配,与干姜搭配,都有不一样的效果。

用扶阳之法,时机不对,也将患者受苦早在我跟随火神学习时,也用过四逆汤之类的方剂,其中有一个病案,原来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才知道,原来真的有原因。

有一个风湿病患者,骨戒疼痛,算是寒湿风湿病,非常的明显,所以当时就按照《伤寒论》的思路给予了桂枝附子汤,按照书理,应该会有很好的疗效的,但是吃药之后,患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且痛的受不了。

卢崇汉:人体如石磨,阳气是动力

卢崇汉:人体如石磨,阳气是动力

卢崇汉:人体如石磨,阳气是动力作为国内中医界扶阳学派的领军人物,卢崇汉先生特别强调阳气是人立命之本,他形象地把人体比作一个石磨,阳气就是动力。

而疾病的起因与阳气损耗有关,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首先要想到防止阳气损耗,只有这样才能健康和长寿。

卢先生还特意现场开了三道扶阳药方,分别是针对幼儿的太平汤、预防感冒的方和适合一般人的扶阳强正汤,药方简单易行,现场观众掌声一片。

◎捐妙方助地震防疫在讲座的开始,卢崇汉先生感慨地谈起去年汶川大地震的情形,当时,身在成都的卢崇汉跟大家一样,每天关注着地震的新闻,除了心痛,他多了一份职业的忧虑,所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灾民们和参加救灾的子弟兵们不能正常吃东西、正常睡觉,而且地震后通常出现异常的气候,如连续大雨,再加上大量动物的尸体腐烂后,空气里出现一种浑浊之气,这些恶劣的环境让灾区的人们身体容易出现问题。

卢崇汉说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开出了一张防疫的药方,并报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几天后,中医药管理局经论证后认为这个方子可以广泛运用,最后这个药方在灾区防疫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至少有3万人喝过这个方子,之前出现的头晕呕吐等症状消失,部队野战医院的院长还专程上门致谢。

卢崇汉说,这说明中医在治未病的方面是有效的。

不少市民一边听演讲一边在小本子上记录要点。

古人早已认识“亚健康”“卢火神”防疫方剂:桂枝15克,苍术15克,法半夏20克,白芷15克,广藿香15克,陈皮15克,石菖蒲20克,白蔻12克,茯苓15克,炙甘草5克,生姜20克。

讲完中医灾区防疫的开场白,卢崇汉话题一转就来到深圳,接着昨天专访的话题,他讲起深圳人亚健康人群比例高的问题。

他说,古人把“疾”和“病”是分开的,发病的前期阶段就为疾,在很多经典著作里都有论述,后来大家就不加区分了。

《黄帝内经》里说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这个“未病”的状态就是亚健康,卢崇汉说,很多人检查身体,所有的指标都是正常的,可就是身体感觉不舒服,精神不好甚至不能工作。

卢崇汉谈附子(扶阳讲记

卢崇汉谈附子(扶阳讲记

卢崇汉谈附子(扶阳讲记卢崇汉谈附子(扶阳讲记发布时间:2010-01-08 17:44卢崇汉谈附子扶阳离不开温热药,而温热药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附子。

附子这味药是公认的扶阳笫一药物。

明虞技说:“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气”。

附子这味药力量很大,有斩关夺将的气势。

“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失散之元阳”。

能够引补气的药,走行十二经,使失散在这些经的元阳统统回归本位,也就是使阳不失其所。

这里谈到了很重要得问题,阳气没了,阳气跑到哪里去了呢,所以亡阳,不是没有阳,如果没有阳,那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就注定要死了。

这个亡不是灭亡的“亡”,而是走失掉了,但还可以找回来。

找回来了为了不让他再跑掉,所以要补牢。

附子就可以帮助把这个亡失掉的阳找回来。

我们看虞技的这句话已经讲到点子上了,回阳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意思,救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意思,清代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附子条下云:“味辛气温,火性迅发,无所不到,故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虞拎之“通行十二经”,即此之“无所不到”,虞拎之“追复失散之元阳”,即此之“回阳救逆”也。

先贤后贤,其对附子的妙用,已囊括无余了。

'‘引不学药血分,以滋补不足之真阴”,只要配伍得当,他乂可以补血,助血分,滋养不足之真阴。

所以附子不但可以补阳,还有助于真阴。

引发散药开月奏理,以驱逐在表之风寒,所以他可以配麻桂,也可以配细辛。

“阴温暖药达下焦,以祛除在里之湿冷”,所以他乂可以跟姜术诸温里药相伍,以祛在里之湿寒。

而卢氏对附子的认识更是简明扼要,谓''附子暖命门而破阴霾,堪称扶阳笫一要药。

”以上是前人对附子的一些认识。

附子为什么具有这样的功用,为什么他能成为扶阳的第一品药,这个是有原因的。

大家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个原因,必须对附子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

附子怎么种的,怎么收的,怎么炮制,大家知道药材讲究道地,那附子的道在哪里呢,附子的地在哪里呀,附子的地就在四川,更具体一点就在四川的江油。

扶阳论坛发言稿范文

扶阳论坛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参加扶阳论坛,与大家共同探讨中医扶阳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在此,我谨代表全体参会人员,向论坛的举办方表示衷心的感谢!中医扶阳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已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扶阳理论强调阴阳平衡,注重调养阳气,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在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阳气不足、阴气过盛的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深入研究扶阳理论,对于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对扶阳理论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一、扶阳理论的核心思想扶阳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阴阳平衡”。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阴阳平衡的整体,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

阳气充足,则身体健康;阳气不足,则百病丛生。

因此,扶阳就是通过调养阳气,使人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扶阳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1. 诊断疾病:扶阳理论强调“观其脉证”,通过观察患者的脉象和症状,判断阴阳盛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2. 辨证论治:扶阳理论认为,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阴阳盛衰,运用扶阳之法,调整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预防疾病:扶阳理论强调“未病先防”,通过调养阳气,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扶阳理论的发展与创新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扶阳理论也在不断创新。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扶阳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例如,在扶阳理论的指导下,许多疑难杂症得到了有效治疗。

四、加强扶阳理论的传承与发展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扶阳理论,我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扶阳理论的学术研究,深入挖掘其内涵,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

2. 加强扶阳理论的教育培训,提高中医师对扶阳理论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3. 加强扶阳理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让世界了解和认识中医扶阳理论。

4. 加强扶阳理论的宣传普及,提高人民群众对扶阳理论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卢崇汉的医术和医德

卢崇汉的医术和医德

卢崇汉的医术和医德
卢崇汉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国内中医界扶阳学派的代表性领军人物,被誉为“卢火神”。

他的医术和医德都备受赞誉。

在医术方面,卢崇汉以善用姜、桂、附子等辛温药物治疗疑难杂症、危急重症而菩称。

他诊治过很多癌症病人,可以迅速提高病人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由于扶阳迅速,疗效显著,是当代火神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菩作已经被国外一些国家翻译成英文出版发行,并取名为《中医复兴之路》。

在医德方面,卢崇汉一直谨记“复兴中医,弘扬钦安卢氏医学的祖训,还继承了祖父卢铸之在1908年创办的扶阳讲坛”,经卢氏三代,已经传承百年。

他倡导中华中医药学会,将扶阳思想和理念传播和弘扬出去。

他还倡导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并成功地举办了国家级的“扶阳论坛,并且作为扶阳论坛”的主席。

2007年和2008年,卢崇汉进行了两届扶阳论坛”的主题演讲,参会者反响都很强烈。

其倡导的扶阳理论受到了各医家的接受,影响到了海内外。

总的来说,卢崇汉的医术和医德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转载]扶阳固本更强身—“卢火神”谈养生

[转载]扶阳固本更强身—“卢火神”谈养生

[转载]扶阳固本更强身—“卢火神”谈养生注:本贴转自网络。

“卢火神”话养生:扶阳三昧更护身李福莹X图为“火神”卢崇汉■人物简介:卢崇汉,国内中医界扶阳学派的领军人物、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学术专著有《卢火神医集系列之一——扶阳讲记》等,2007年、2008年南宁和北京两届扶阳论坛主席。

出身中医世家,师从祖父卢铸之先生、伯父卢永定先生。

二卢皆号“火神”,乃川中大家,医名播及全国。

卢铸之除家学之外,尚师从晚清伤寒大家郑钦安先生,并尽得其传。

临证善用姜桂附起沉疴大疾,深得扶阳三昧,因有“火神”之称。

本报记者李福莹摄影报道近日,国内中医界扶阳学派的领军人物、素有“卢火神”之美誉的卢崇汉先生莅临深圳,针对人们较为关注的健康养生、中医教育、中医药材等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人们为何纷纷陷入“清热”的片面思维误区?阳气过度损耗和哪些不健康生活方式有关?中医为何一直在当“配角”,甚至被人“要求取消”?在两个多小时的采访过程中,“卢火神”针对这些问题一一精准“号脉”。

1扭转“清热”的片面思维卢崇汉明确指出,对于几百年来传递给老百姓的“动不动就得清热”的信息,中医需要反思。

现在,人们稍微有点不舒服,比如喉咙痛、头晕、发热等症状,医生就会告诉他“上火”了,需要“清热”,随即开一些苦寒的药物给他服用。

实际上,这种思路是不对的,受寒的表象往往都是“上火”,这是阳气不足身体运作不畅,从而产生了类似于“上火”的反应;如果此时再服用苦寒的药物,就会把身体越弄越寒。

只有抓住阳气这个“本”,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古代医家说宁食温补,不食苦寒。

卢崇汉说:“深圳地处南方,很多人上火时喜欢喝凉茶,如果长期服用,易损阳气。

我的学生杜少辉对此类人改用扶阳治疗后,这类人群体质明显增强,上火次数减少,甚至得以消除。

”抗生素的滥用问题则更为严重,从中医的角度,抗生素是属苦寒的,对阳气损耗很大。

卢崇汉还强调,很多病是可以不药而愈的,人体有自愈的能力,有些病“不治”反而好过于“治”。

扶阳论坛4-卢崇汉,刘力红教授答疑“用阳化阴”

扶阳论坛4-卢崇汉,刘力红教授答疑“用阳化阴”

扶阳论坛4-卢崇汉,刘力红教授答疑“用阳化阴”第十七个问题:希望我再谈一下如何做到“用阳化阴”。

卢崇汉:因为“用阳化阴”是卢氏提出来的,很多人无法理解。

病在阳者,扶阳抑阴,这很好理解;病在阴者用阳化阴则比较难理解。

实际上我前天谈到的四逆法,谈到的归根合一,就包含了用阳化阴的内容。

如果领会了我前面所谈这些内容,你就能够理解用阳化阴,因为四逆法就能够用阳化阴。

我们在临床上对于很多表现上看来明显是阴虚的症状,但是在四逆法的基础上适当地配合一些药,就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就达到了用阳化阴的目的。

比如四逆法里面再用上炙龟板、肉桂、淫羊藿、生龙牡,就起到了用阳化阴的作用。

四逆法加上三才封髓丹,这也是一个用阳化阴的方法。

大家可以先在理上去梳理一下,要自己去问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提示你要去思考,要去领悟,这样你才能够在临床上用药。

刘力红:现在说一下我对化阴的理解,师父刚刚讲四逆就是一个用阳化阴的例子,四逆是“用阳”这点没有疑问,大家的疑问可能在这个“化阴”上。

为什么能够化阴?我们可以说是生化,生化阴精,这是一个化;这在《内经》里面有非常明确的论述,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用好了,一定是能够化阴的;还有一个化,就是为什么能够生化呢?如果阴寒凝结,那这个化机肯定就是死的,阳和才能有化机。

如果阴寒不破掉,(化机是死的,那肯定就无所谓化阴了。

四逆汤是把这样一个障碍(阴寒)破除掉,所以它也是用阳化阴。

我们从这样一个层面去品味用阳化阴就能落到实处。

第二十个问题,我们提出来的“病在阴者,用阳化阴”。

卢崇汉:还有钦安书上的“用药金针”提出的“舌苔千黄,津液枯槁,口渴饮冷,脉细有神,其人烦躁,身冷如冰,一概不究,专在这先天立极之原因上求治,百发百中。

这个问题就是问怎么样去理解它们?实际上郑钦安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应该就在这本书里面,在“用药金针”中写出来了。

先天之极元阴元阳本身就是一体的,唯一不同的是症状上的差异,所以可以在用扶阳法的基础上加上龟板、三才封髓丹,也就是四逆法与至圣丸、潜阳丹、三才封髓丹相互配合,就能够解决用阳化阴的问题。

李可老中医在首届扶阳论坛上的演讲

李可老中医在首届扶阳论坛上的演讲

可老中医在首届扶阳论坛上的演讲演讲题目:治未病?!——兼论扶阳的运用问题昨天是冬至节,我的身体出现了一些特殊变化,所以没有跟大家一块儿,很对不起!关于这次治未病的问题,大家谈得很多。

总的来讲,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对待生命与疾病的战略观点,因为世界上一切的疾病的产生,首先是人体本气致病。

而无病先防,有病早治,是中医对待疾病的战略手段!经预防为主的思想在世界医学文献上最早出现,是独一无二的,这个光辉思想,现在和将来永远要指导人类的生命活动。

西方医学界在本世纪初提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医学难题,他们经过100年的奋斗,没有成功,基本失败了。

十大医学难题大致有这么几个大类:心脏器质性病变,癌症,脑血管病(包括高血压一系列症状),肺结核,糖尿病系列病症,免疫缺陷病,血液病,慢性肾衰,运动神经元疾病,艾滋病!面对这十大医学难题,有些西医对我说“你们空谈什么治未病,就像遮羞布,一个挡箭牌,我们束手无策的疾病,你们也没有什么高招。

”当然这都是一些属朋友的。

我就对他们说,我说“同志你们错了,因为你们不懂中医三千年的历史,现在所说的十大医学难题,并不是现在才有,而是自古有之,早在仲景的时代、思邈的时代,对其中的一些重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难题,已经做了比较好的解决,这个距今2000年左右。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的传承发生了断层。

宝贵的医学遗产没有能够继承下来,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医处在四面围剿的困境中,为了寻找出路,最早选择了中西会通,拿我们民族的东西、拿的东西向西方靠拢!然后进一步搞科学化、现代化,最后结果只能是自我毁灭。

这些情况大家可以说是有目共睹。

这就不必细说了。

那么中医复兴的路在什么地方?我说不是现代,而是2000年前的古代,不是西方,而是,中医的生命的灵魂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走易经与经结合(而绝对不是中西医结合)。

是伤寒杂病论,医圣仲景创立六经辨证一整套的理法方药,统病于六经之而囊括百法,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我在基层第一线从事中医工作52年,我在青年时代,通过读左积云《伤寒论类方会参》,从中得以见到一些他所引用的清末火神派始祖钦安的一些观点,以与一些思路精华,血液元阳为生命之本的观点,以后读民国初期,实验系统古中医学派创始人子益的著作,得以领悟,凡是病都是人体本气致病的原理。

扶阳派卢崇汉:一定要掌握这几味扶阳药!重点是思维山海精舍

扶阳派卢崇汉:一定要掌握这几味扶阳药!重点是思维山海精舍

扶阳派卢崇汉:一定要掌握这几味扶阳药!重点是思维山海精舍生姜是非常活泼的一味药,它既温中散寒,又具暖下之功,且能通神明而除臭气,可谓是一专多能,相比之下,干姜没有这样全面。

像这一例病人,阳气很差,已经有浮越之势,所以病人怕热,我们去看他的时候还开着风扇,像这样的怕热是不是阳盛呢?绝对不是。

所以像这一类的病人,除了阳虚内寒以外,感受外寒是随时有可能的,可谓防不胜防。

如果这个问题不好好处理,也是会影响内里的治疗。

但是如果用了生姜情况就不同了,像这一例病人,生姜用到60克,即便兼感外寒,也是完全可以解决了。

而如果用干姜,这层作用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四逆法中不但用干姜,更多的时候是用生姜,甚或炮姜、煨姜,有的时候还诸姜同用,以四逆法作为诸病收功之法,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心法,也是卢氏在钦安思想指导下的一个大的跨越。

苍术、法夏这一类温燥的药这关系到认识问题的层面,层面不同,所采取的法也就不同。

对于湿浊我们首先要清楚它是怎么产生的,它是脾阳不振的产物,只有脾阳不振了,湿浊才会停聚。

我们用苍术、法夏这一类温燥的药可以化湿,其实都是通过鼓荡脾阳来实现的。

既然是鼓荡脾阳,那就要有阳气可籍鼓荡,如果阳气已经很弱,再一鼓荡,那就可能连根拔起。

这例病人我为什么要去掉法半夏,也正是基于这个考虑。

对于湿或湿热,很多的时候你用一些温燥或是清利的药后,湿或湿热可以很快地下去,但是不久又起来了,以致反反复复,难有愈期。

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因为我们只是考虑了湿的去路,而没能充分认识它的来路,来路没有断住,你想它怎么会有了期呢?而这个来路就是脏腑功能不足,也就是阳气不足。

小茴香、肉桂和炮姜这几样药,他对温通三阴的阳气这个起重要作用。

尤其是肝脾的阳气,这对于上面的药发生作用是很重要的。

白蔻辛温没有错,但它的作用主要是在中焦,它能够温中、散寒、和胃,中焦的寒一散,湿就容易得到化解。

湿一化解,中焦的道路也就能够通畅,而只有中路无阻,上下才能交通,阳气才能纳下。

首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四届扶阳论坛中医扶阳思想理论与运用高级研修班征文通知

首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四届扶阳论坛中医扶阳思想理论与运用高级研修班征文通知

首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四届扶阳论坛中医扶阳思想理论与运用
高级研修班征文通知
佚名
【期刊名称】《中医药通报》
【年(卷),期】2011(10)4
【摘要】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广西中医学院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深圳市三九医药贸易有限公司协办、深圳天颐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药材四川江油中坝附子科技发展公司、加拿大极康中医院支持的“首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四届扶阳论坛——中医扶阳思想理论与运用高级研修班”定于2011年11月10日-14日(10日报到,11—13日会议,14日离会)在北京举行。

此次会议为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项目编号330101017)。

论坛将邀请扶阳学派第四代传人卢崇汉教授、广西中医学院刘力红教授等做特别报告。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总页数】1页(P55-55)
【关键词】中华中医药学会;扶阳思想;高级研修班;论坛;征文通知;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国际;广西中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6
【相关文献】
1.中会国[2011]038号首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四届扶阳论坛中医扶阳思想理论与运用高级研修班征文通知 [J],
2.首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四届扶阳论坛中医扶阳思想理论与运用高级研修班征文通知 [J],
3.首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四届扶阳论坛中医扶阳思想理论与运用高级研修班征文通知 [J],
4.首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四届扶阳论坛——中医扶阳思想理论与运用高级研修班征文通知 [J],
5.首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四届扶阳论坛中医扶阳思想理论与运用高级研修班征文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卢崇汉:扶阳学术传承与发展现状的思考(正本清源,去伪存真)

卢崇汉:扶阳学术传承与发展现状的思考(正本清源,去伪存真)

卢崇汉:扶阳学术传承与发展现状的思考(正本清源,去伪存真)刘观涛按:一门深入《伤寒论》,每日勤修“戒定慧”。

今天,向大家推荐一下本订阅号读者“仲景学徒”的分享喜悦第十八天:已经有段时间没有每天坚持诵读伤寒论了,今天诵读了十几条,感觉好多条文都几乎快要忘干净了,重新背诵。

读伤寒论真的可以让人静心,让人会凝聚注意力去思考,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每次诵读完以后总有种很充实的感觉,至少觉得今天没有白白度过,没有浪费掉。

今天简单的又翻阅了厥阴病篇。

能够完全想起来很快背诵下来的不算太多,心里难免有些失落,总觉得背诵了那么多遍了还是很快会忘掉真的有点难过,但想想还是自己没有真正理解条文,没有真正记下来,还需自己多多努力,加油自己!敢于“日三醒吾身”,是真正的勇士!加油,师兄。

卢崇汉:扶阳学术传承与发展现状的思考(正本清源,去伪存真)卢崇汉刘力红:就刚刚在扶阳论坛开幕式里面,我们见证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过程。

在扶阳这样一个法脉里面,一直在学习、一直在耕耘、一直在企盼的这样一个群体里面,我觉得这是一个太大的事情,而且赶在扶阳论坛的这样一个历史因缘的时间点,师父把《卢火神扶阳医学文献菁华集成》呈现出来,师父是60多岁的老人,几乎一个多月的时间都在熬通宵,他每天都撰写到凌晨6点钟才睡觉,就为了今天呈现给大家这两本菁华集成。

我这次来到成都,第一眼看到师父的时候,内心就很酸,强忍着眼泪,确确实实很难用语言去表达这样一种内心的心情。

这样一个菁华集成能够真正呈现出来,对于我们众多的学者来说,这个意义是确确实实也是很难于言表,我们终于有一部《卢火神扶阳医学文献菁华集成》可以依存。

除了卢师的教诲,在平时的时候我们还有这本菁华集成可依可据,实际上是一个大的因缘。

卢崇汉:刚才刘力红简单介绍了一下,这两本书是《卢火神扶阳医学文献菁华集成》的卷一和卷二,整部书一共是十卷。

卷一是《卢氏药物配合阐述》,是卢氏三代人对于药物的认识和研究。

卷二是《卢氏临证实验录》,这本书所记录的治疗验案,是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90年代末,卢氏三代100年来业医所诊治的病例中,选择了300多个医案,但没办法全部都展现给大家,所以第一本只有120个医案。

火神派传人卢崇汉讲稿

火神派传人卢崇汉讲稿

火神派传人卢崇汉讲稿火神派传人卢崇汉讲稿大家下午好,我由于不会讲普通话,不知道我用四川话,稍微速度慢一点,大家能不能听懂。

所以很对不起。

非常感谢大家,能够利用自己的宝贵时间,来参与这一次的交流。

刚才,唐院长他做了一些介绍。

在昨天晚上呢,给广西中医学院的同学也做了一个讲座。

那么今天呢,原本也是谈谈业医感悟的一些内容,但是呢,今天讲的内容稍微有一点点变化。

因为大家都是临床医师,已经在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刚才同样谈到了郑钦安与卢氏的关系。

那么我在这个地方呢,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就是在临床用药方面,为什么要大剂量的使用姜桂附?那么我做了一个对用姜桂附的范围的一个统计,我们通过对这个统计,然后再来看,为什么要这样用。

我在临床上用了一年的病例,这一年的病例一共涉及了,就是治疗了2745人,一共接待了20013人次,一共开出了20076张处方。

就一年的时间。

那么在整个治疗,在治疗这两千多人的病例里面,它涉及的病种有83个,就涉及了各科病种。

在整个用药,全年用了42味药。

整个的治疗有效率在98%以上。

那么这个98%,就是凡是在病历上没有复诊的病人,都算无效。

由于没有复诊就不能够了解到是什么情况。

包括感冒没有复诊,都不算有效。

临床治愈率在92%。

那么这个临床治愈率有什么标准?这个标准第一个就是患者的自我临床症状消除。

再一个标准,就是通过西医的化验检测结果,最后化验检测结果完全正常,这样才算是治愈。

在20076张处方里面,用生姜,一般都谈到用姜桂附,用生姜的处方,这个生姜包括了干姜,煨姜,还包括了筠姜(就是湖北筠县的一种姜),那么整个生姜,就是用姜的处方一共是20016张,也就是全年只有60张处方没有用生姜。

用桂枝,包括了用肉桂,官桂,一共是19852张处方,这当中还包括了桂枝、官桂同时使用,还包括了桂枝、肉桂同时使用。

在用量上,生姜的用量在30克到200克之间,干姜的用量在25克到90克之间。

桂枝的用量15克到75克之间。

卢崇汉“谨守病机、六经辨证”之演讲

卢崇汉“谨守病机、六经辨证”之演讲

卢崇汉“谨守病机、六经辨证”之演讲文:卢崇汉临床上任何疾病都存在着损阳伤正的情况,无论什么疾病,都会损阳,都会伤正。

比如外感病,损阳伤正的病变主要是产生在邪正相搏的这个阶段。

因此,我们要消除病理性的损阳因素,就必须在临床上谨守病机,充分重视驱邪。

由于在六经病的不同阶段各自的病变特点不同,这使得消除损阳因素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比如:太阳病它是邪正相争在表,一旦误治、失治,就有造成伤阳内传或造成变证的可能。

在治疗上以汗法为原则,仲景有麻黄汤、桂枝汤二方。

对于太阳病,卢氏主张用桂枝法作为主方,桂枝法实际上是从桂枝汤演变而来的,既简单又很复杂,这个复杂就在于它的增损。

如果以后有机会可以专门来讨论桂枝法,大家要是能够接受,那在临床上可以说是轻车熟路的。

通过用麻、桂这两方就可以发汗祛邪,表邪得解,正气才能够安和。

而阳明病阶段,邪热和正气的斗争是相当剧烈的,采用清法、下法作为手段,这是仲景的常法。

但是由于邪热盛实的病机会造成耗气伤津,往往一旦出现正气不支,阳明病同样也可以入阴,甚至导致津枯亡阳。

所以仲景的清法、下法能够祛邪泄实,能够使津液自保,阳气也才能够因之而安。

但在临床上真正的阳明病是很少见,如果一旦是真正的阳明病,那么就应该直用清下,这就很简单了。

我临床这么多年,加起来可能也没有遇到一二十个真正的阳明病。

那么一旦真正遇到了,也是一样的承气,一样的泄实。

不是说扶阳就不能够用清下,用清下的目的还是扶阳,这个过程同样有扶阳的理念在里边。

到了少阳病阶段,正气逐渐衰弱,邪到了半表半里,引起枢机不利,仲景提出了和法,用和法既能够枢转气机,又能够祛除邪气,所以这实际上就排除了“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的可能。

三阴病是以阴邪强盛、阳气不足作为一个普遍的病理,那么就应采用温散寒邪、温扶阳气的方法。

针对损阳伤正的病理,使阳得其扶,寒得其去,这实际上就达到了扶阳的目的。

总之,要想避免这种病理性的损阳因素,必须把握好太阳、少阴两关。

卢崇汉:扶阳理路

卢崇汉:扶阳理路

卢崇汉:扶阳理路这里主要谈的是扶阳的思想以及建立这个思想的基础。

但是在进入这个主题之前,因为一些特殊的因缘,促使我看到了另外的一些相关的问题。

现在是21世纪了,我们中医确确实实有许多问题需要思考,比如中医的阵地越来越萎缩,是不是真正的麻、痘、疹、疳少了以后,中医用武的地方越来越少了?这个是值得大家探讨的。

中医的问题怎么做,就是在新的时代里,中医当然要与现代社会接轨,当然要争取现代人的理解、支持,这是一定的。

中医一定要融入现代社会,为代人服务。

为了做好这个服务,我们自身的队伍应该怎么办?是研究一套现代的语言或方法,让现代人接受我们,还是先要做好我们的本分。

举一个例子,现在大家都很清楚,每年五一、一长假去哪儿的人比较多。

不是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而是九寨沟、黄龙这些风景区。

那我们是先修好一个九寨沟、黄龙再来修机场、高速公路,还是先有了九寨沟、黄龙我们再去修修机场、高速公路呢?显然要做后者。

大家想想没有九寨沟、黄龙,机场、高速公路修的再好又有谁去呢?所以,我觉得中医应该回到自己的本分上来,好好地做好自己的本分。

比如一个风湿病患者,我们是探讨完了中医对其体内T淋巴细胞是如何改变的之后再来治疗疾病,还是认认真真地回到我们的本份上来。

我认为这个问题不用在做讨论了,我们应该很快地回到中医上来,回到经典上来,我们怎么看待这个内风湿?他所表现的,有两大问题,一个是疼痛、一个是功能障碍,当然还有局部的肿胀。

对于这样一个障碍,我们能不能回到本份上来,从理论上提升,进而知道实践呢?我们的中医还有没有这个余地?我想是有的。

我们直接进入到《内经》进入到经典,甚至直接从字面上去思考,就能发现一些问题。

比如'疼痛’,他的主因是什么?怎么去解决它?这个问题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

古人造字是很奇妙的,这个疼痛的“疼”字,里面是什么呢?是个冬,冬是冬天,冬天就是寒冷,那冬天的形是什么呢?就是水,就是北方,所以,这个冬字告诉我们,疼是跟寒跟水有决定性的关系。

首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四届扶阳论坛------卢崇汉老师

首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四届扶阳论坛------卢崇汉老师

首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四届扶阳论坛扶阳论坛2011年11月北京对扶阳学派若干问题的看法和建议主讲:卢崇汉教授时间:2011年11月11日地点:北京京民大厦一层礼堂中华中医药学会孙副会长:邀请刘力红博士来为我们主持会议,邀请卢崇汉老师进行特别演讲,大家现在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两位出场。

(掌声……)刘力红: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前辈、各位同道,大家上午好!我很荣幸,大会派我来做卢师的会议的主持人。

卢师,大家已经应该都非常非常熟悉了,我不详细的介绍,因为,可能有个别不是太熟悉的,那么我简单地给大家报告一下:刚才在开幕式的时候,那么孙主任介绍了这样一个扶阳学派这样的一个渊源,那么在下午我也会很详细地来谈这个问题。

那么,这样一个珍贵的法脉,它诞生在清末,由郑钦安,那么郑钦安这里就到了我们这个卢师的祖父(就是卢铸之)这里,然后由卢铸之……实际上卢师在三岁的时候开始就是在亲眼这样一个珍贵的法脉,所以卢师实际上是同时接受祖辈的教导和熏陶,还有父辈就是他大伯父的这样一个教导和熏陶,从三岁开始,那么就亲眼这样一个法脉,所以那么,这样他十九岁的时候,实际上他那个时候他已经是有“小火神”这样一个,因为钦安卢氏这样一个法脉,最后就在民间又被誉为:“火神派”。

大家很清楚,所以实际上卢师在十九岁的时候已经有了“小火神”这样一个名号,那么大家想想看,从十九岁这样一个医名到现在,也就说,对扶阳这一脉,他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那么下午我会专门谈到这个问题,今天为了节省时间,那么我不再多介绍了,卢师,下午我会详细地介绍卢师,那么大家现在以热烈的掌声来恭请卢师来给我们作报告。

(掌声……)卢崇汉:今天,我还是只能够讲四川成都话,我稍微讲慢一点,今天看到啊,这么多同行来参加这个会,心里面确实很高兴。

这让我想起我去年受日本中医学会的邀请,在日本的几个城市做几场学术讲座。

那么,来得听众绝大多数都与我的年龄差不多,还有很多比我年龄大,我当时很吃惊,七十岁以上的,要占百分之五十以上,这在我们国内啊,参加一个学术会议,这是很少的。

卢崇汉:扶阳理论的核心思想与运用

卢崇汉:扶阳理论的核心思想与运用

卢崇汉:扶阳理论的核心思想与运用今天很高兴能够来参加这个扶阳论坛,这也是我一直在追求的。

为什么呢?因为我祖父卢铸之先生1908年就在成都筹备了一个扶阳讲坛;到了辛亥革命,也就是1911年以后,这个扶阳讲坛就不断地壮大了。

如果从扶阳讲坛筹备算起,到今天,这个扶阳讲坛已经99年了。

当时我祖父为什么要力倡扶阳,为什么要搞扶阳讲坛?从1903年到1906年,他用了3年的时间,走了全国二十几个省,到各处考察,考察什么呢?去考察各个地方人的体质状况,各地中医的辨证思维和临床路子。

通过3年的时间,他走了北方、走了南方、走了东方、走了西方,他得到了一个看法,就是基本上在整个中国,都没有明确地认识到阳气的重要性。

那么他为什么这么做?这也就是他的老师郑钦安先生的一个嘱托,说必须去看一看,了解一下。

他当时有这个条件,卖了家里的很多田产,才有了这次考察的经费。

回到成都后,他就搞了扶阳讲坛。

扶阳讲坛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到他去世,然后是我的伯父卢永定先生承接,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也很想把这样的讲坛纳入到官方的王道中来,所以我在成都中医学院打过多次的报告,争取在成都中医学院开设《中医扶阳学》这门课程。

我说的《中医扶阳学》,牵涉到从基础理论到扶阳的诊断、到扶阳的辨证、到扶阳的用药,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当然由于当时整个中医大环境不许可,所以我连续6次提出这样的要求,最后都没有办法实施。

今天很有幸,在广西中医学院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和世界华人协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了这个新的开端。

过去的扶阳讲坛总是只有我们卢氏在讲,我祖父讲,我大伯父讲。

现在搞“扶阳论坛”,就是希望以后大家都能讲,这样就更有意义了。

因为中医的根就应该是扶阳,所以我经常就在比喻,扶阳的思想,扶阳的理、法、方、药就相当于一个树的主干,而其他的都是分枝。

当然,这要通过我们努力,如果我们没有在这上面去花工夫,花力气,可能就达不到。

也可以说从今天的扶阳论坛开始,我们都应该力争在中医学术和中医临床付出不断的努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指出了阳气的健运,才能导致事物的生生化化,才能发挥事物本身应有的作用,说明《周易》的根本核心,始终强调阳的一面,认为 没有阳就无所谓一切事物的生生化化,生长壮大。《周易》对于一切事物的解说,认为没有阳物质的动,导致阴阳二气的相推相感作用,就无所谓一切事物的生成和 发展,其核心思想始终强调了阳的重要性,也可以认为这是《周易》对阴阳学说的基本原则和科学内涵。
扶阳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就是主张“治未病”,使其阳气旺、脏腑功能方能强健。精、气、血、津液旺盛,机体抗病力强,邪气乃不可干。在临床治疗中,若 能早期使用扶阳的方法,即可使人体阳气不致于受损,就能把很多疾病消除于萌芽状态,乃不致于发病。通过扶阳的方法,使五脏之间、脏腑之间相互协调、安和, 从而阻止疾病的互相传变。扶阳还可把握住疾病的进一步发展趋向,能增强机体的康复能力,使其早日痊愈。所以我们倡导扶阳首先要重视预防和消除损阳的因素, 始终保持人体阳气的充盛,在治疗疾病的各阶段中注意保护阳气,消除各种损阳因素,以达邪去正安的目的。
正如张景岳在〈类经附翼·医易义〉中说:“易之变化参乎医……医之运用赞乎易,”“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用易者所用在变,用医者所用在宜。”我们在 〈内经〉的很多篇章中可以发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很显然地说明这是《内经》作者继承了《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对宇宙变化的规律进一步做了 明确的阐述,说明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变化都离不开阴阳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的内在联系,相互作用和不断运动是一切事物生长、变化和消亡的根源, 充分揭示了人体生理、病理的本质。
《周易》的重要思想给先秦诸子的唯物哲学理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而提出了一切有形物质都是由无形之气变化而成的观点,如《庄子·至乐篇》说:“察其始而 本无生,非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荡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夫有形者生于无形。”《管子·内业篇》说:“精 也者,气之精者也。”说明了精是更精微的气,乃由气所产生而成,精气在人体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然而生成变化仍是由阳的作用而导致的阴阳二气相推相 感作用的结果。
先秦诸子的论述,由于不是专门的医学著作,也就不可能对人体生理、病理、治疗等方面论述得相当详尽,但是这些认识的形成,却为《内经》作者的重阳观念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同时也可以看出,从《周易》阴阳学说的创始,到《内经》形成医学理论的学术渊源员了。
对阴阳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的认识,《内经》作者同样强调了阳的重要性,并从人体生理病理的本质上进行了阐述,从而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认 为,这与《周易》和先秦诸子的重阳哲学思想完全是一脉相承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就是,《内经》作者用阴阳来分析一切事物 的功能以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一个概括,这里的“阳生阴长”是说明一切事物的生长功能,“阳杀阴藏”是说明一切事物的收敛功能。从自然界来看,春夏的阳气 旺盛,万物随旺而得以生长发育壮大,秋冬阳气衰减,万物亦随阳之衰减而伏藏甚至死亡。结合人体生理病理而言,阳气旺盛,可以促进吸收而化生充足的阴精而体 魄健壮,阳气衰减,吸收迟缓,则阴精的化生亦必导致减弱而体衰。
扶阳思想的理论核心
扶阳的基本概念
“扶阳”的“扶”字,清·阮元解释为:《助也》、“护也”、“治也”,意指“扶”有帮助、保护、调节治理之义。而“扶阳”一词本身就具有宣通、保护、温助、调理阳气,从而使人体阳气宣通、强盛之含义。从钦安、卢氏其著述的内容来看,以及200余年的大量临床治疗中,他们始终贯穿了这一精神,并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结合临床实际,确立了一系列原则、方法和具体的方药。如病邪有伤阳之势则以防为急务,而用阻断损阳病机的措施,阳虚者则大剂量温扶其阳,阳郁者则宣散其阳,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者则扶阳而使其通达,阳气不达则枢转其阳气以达邪等等,这都是钦安、卢氏扶阳思想的具体体现。
郑钦安、卢铸之、卢永定学得《内经》和仲景的重阳奥旨。他们在其著述中强调治病重视阳气,尤其重视扶阳,究其所论,贯穿了唯物辩证思想,在辩证论治中 倡导扶阳,并且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扶阳学术思想和原则,而在扶阳学术的渊源上,钦安、卢氏几代扶阳的积极倡导者,继承和发展了《内经》和仲景的理论精神,在 继承上,他们通过对疾病的辩证论治过程中反映出了对《内经》和仲景重视最气的继承性,而不采用生搬硬套的方式,因而在六经病证论治过程中,处处贯穿着扶阳 的指导思想。他们强调理论应密切联系临床实际,把《内经》和仲景重阳的思想转化和制定出众多能针对疾病各病机阶段的治疗原则、方法和不同的扶阳方剂以及使 用大剂辛温扶阳药物,从而使医者能便于掌握运用,这也是钦安、卢氏最为伟大的成就,可以说,钦安、卢氏对《内经》和仲景重阳思想的继承,是一个创造性的继 承和发展。
正如清代的扶阳宗师郑钦安先生(其弟子卢铸之先生称颂尊师“为仲景后 第一人也”,其也被中医界公认为“火神派”首领。)在《医理真传》中说:“阳长一分,阴即随之长分,阳衰一分,阴亦随之衰一分。”阳为阴之主,气为血之 帅,气行血随,气滞血瘀,私心杂念停血停,这说明了在阴阳两者的关系上,必须发阳为主、阴为从的道理,也可床中任何疾病,都存在损阳伤正情况,如外感病中损阳伤正的病变产生于邪正相博的各个阶段中,因此要消除病理性损阳,必须谨守病机,充分重视祛邪,在 六经病中,他们各自的病变特点又使消除损阳的方法不尽一致太阳病为邪正相争于表,但失治、误治均有伤阳内传或造成变证的可能,而治又以汗法为原则,用桂、 麻二方,可发汗祛邪,使表邪解而正安。阳明病中邪热与正气斗争剧烈,采用清、下为手段,由于邪热盛实的病机本身即能耗气伤津,而且,一旦正气不支,则病有 入阴的可能,甚或津沽亡阳,清下两法能祛邪泄实,则津液自保,阳气亦能困之而安。少阳病,正气稍弱,邪入半表半里之间,枢机不利,以和法代表。既枢转气 机,又祛除邪气,排除了“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的可能。三阴病以阴邪盛,阳气不足的病理为普遍,故多采用温散寒邪、温扶阳气等方法,针对损阳伤正的病 理,使阳复寒去,达到扶阳的目的。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理论核心,卢氏的扶阳思想,没有脱离阴阳的学说的基本理论。卢氏认为,中医阴 阳学说的核心,存在阳主阴从的关系,阳气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人体的阳气存之则生,失之则死。早在先秦诸子百家的一些著述中,就可以找到很多重阳的思 想基础。如《周易》以阳爻(一)和阴爻(——)代表一切事物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和相互消长、转化的矛盾关系,以促进事物的发展, 然而,《周易》在提示阴阳二者的对立制约、依存互根和消长转化的运动变化中,始终强调了阳的及其重要性,在《周易·彖传》论述乾元时说:“大哉乾元,万物 资始,乃天统”,论述“坤元”时则说:“乃顺承天”,《周易》强调了什么呢?它强调了阳在万物生命活动中居主导地位,而阴居从属地位。并且提到了“气者生 之充也”,“夫有形者生于无形”,这说明了阳气是构成机体化生四肢百骸的物质本源。如果没有阳气的温煦化育,阴也就不能够独立存在,更不能够发展壮大。
扶阳思想的理论核心-阳主阴从观
人体阳气的生理病理早在《内经》 中就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并把阳气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今 人通过研究,还观察到全日食中病人产生的症状,都可以阳虚或阳气受到干扰来解释,更说了阳气犹如张景岳在《类经附翼·大宝论》中所比喻的人体内的“一丸红 日”,故扶持和保护阳气,应是防治疾病的基本精神。
《内经》的重阳思想,对后世医家在理论和临床上产生了较深的影响,张仲景在撰述《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时,继承和发展了《内经》重阳的思想,他在《伤寒论》中明显述及阳气损伤的条文将近二分之一,112个处方中凡用有温、热药物的处方共有85个。可见损阳伤正的病理和证治在论中十分突出。仲景在六经证 治中极其重视把好太阳、少阴两关,强调太阳的阳气在发病中首当其冲的作用。这可以说是与《内经》一脉相承的。仲景始终遵循“阴阳之要,阳密乃固”,说明了 在阴阳二者关系中,人体阳气在生命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在阴阳胜负的病机中,实际上体现出人身阴阳之气,互为其要,但仍然以阳为主。
华佗《中藏经》说:“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阴宜常损,阳宜常益,顺阳者生,顺阴者灭。”张景岳在《传忠录·辩丹溪》中说:“阴主杀”进一步地论 说:“凡阳气不充,则生意不广,而况乎无阳乎,故阳惟畏其衰,阴惟畏其盛,凡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非阳能死物也,阳来则生,阳去则死矣。” 所以,天地万物之生长、衰退、死亡,无不由阳所主宰。若一旦打破了人体正常的“阳主阴从”的阴阳相对平衡协调的生理状态,就会导致以阳为主导的“阴平阳 秘”的关系失调,从而发生疾病。若阳气虚于外,则机体失其温煦肌肤,抗御外邪,卫外为固之功,易为六淫之邪所侵而发病。若阳气虚于内,则导致机体脏腑功能 动力减弱,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输布失常,十二经脉运行无力,精身津液的化生不足而形成人体虚衰之病理变化。
就人体生理病理而言,阳气为人体生长、发育、繁殖之根源。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风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八八天癸竭, 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这里的肾气,实际上就是人体之阳气,它贯穿于人体生、长、壮、老,已的整个生命过程。阳气充盛,则人体的生机亦随这 而衰。阳气还是人体各脏腑组织、经脉发挥正常功能及精、血、津液输布的原动力。五脏六、十二经脉得阳气的激发而各行其职,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李念莪在《内经知要》中说:“阴主内守,阳主外护,阳密于外,则邪不能相侵,而阴得以固于内也。”说明了阴精所以能固守于内营养内脏,全仗阳气的卫外 作用,如果阳气不能发挥固密于外的功能,阴精也就无以自安于内了,阳不外护,则外邪可以乘机入侵,从而导致脏腑气机紊乱。如伤寒邪 入皮毛,继而传经入里,造成内脏气机紊乱,病变百出。这是由于阳不卫外,使阴不能内守的结果。若人体阳气固密,在外则邪气无从入侵,在内则机体内脏精气平 静不乱,从而维持了人体正常生理状态,可以认为,要使人体阴阳相对平衡协调,阴阳虽然各有所主,但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阳气,说明了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阳气 最为重要,最为关键。若我们能保持机体阳气的旺盛,就能获得健康之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