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变革和发展。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何如?又该如何制定对策呢?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1. 教学内容更新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传统的课文内容一直以来都是经典文学作品,如《三字经》、《论语》等,现在逐渐被一些现代的文学作品所替代,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2. 教学方法革新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多以诵读、默写、背诵为主,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创新能力。
现在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进行表达和交流。
3. 评价方式变革以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评价更多是对学生诵读、默写的分数评定,现在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如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
二、对策1. 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多角度思考,多渠道获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2. 更新教材内容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注重挖掘和利用当代社会的生活资源,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和生活性,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表达加强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 加强教师培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提高,教育部门可以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让教师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需求。
5. 做好家校合作家长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支撑,学校应该积极与家长合作,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支持。
浅探如何在新课程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
浅探如何在新课程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摘要: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深入研究新课程的理念,有效改变以往小学教育的“满堂灌”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去建构新型课堂,从而促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具实效性。
本文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让情感撒向课堂,让趣味盈满课堂,让感悟充满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趣味;感悟随着新课程改革地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深入研究新课程理念,真正掌握新课程、新教材的内涵,关注学生的发展,去建构新型课堂,从而不断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小学语文的实践,谈谈在新课程下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
一、让情感撒向课堂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只有充满情感的教学才能吸引孩子们,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在课堂上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1.通过“煽情”调活课堂气氛。
教师要采取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煽情”,例如采取抢答比赛或者正反抗辩以及开展小组讨论或者相互点评的形式,有效激发学生情感,从而让孩子们以更加轻松、更加愉快状态投身语文课堂学习。
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以兴奋乐观的情绪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活泼的语言、自由的思想与学生开展交流沟通。
2.通过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探索。
进一步在班级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确保在课堂上有效营造好平等和谐的教学关系,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着眼于学生不同的个性因素,不断淡化身份善待学生的差别性,不断顺应学生的学习需要,贴近学生实际,帮助学生去思考、去学习、去求异、去互动,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多点拨、多启发、多鼓励,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二、让趣味盈满课堂开展趣味教学,让学生不断感受和领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依据课本,联系学生实际。
要想不断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要依据课本,联系学生实际,强化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不断突破小学语文教材受编写因素的限制,及时将发生在学生身边与教材密切相关的典型事例、新奇内容带入小学语文课堂,从而真正提升语文课堂的时效性、趣味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调动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养成关心社会生活的良好习惯。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校全面展开,新的教学理念走进了教师的生活。
课改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尊严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
课堂成了学生猜想、想向、探索的空间,成了学生合作对话、交流、展示个性的平台。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新课改实践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131-01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语文教学的首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
作为语文教师,要利用一切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明,学习者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就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
例如,我在教学《做操》这篇课文时,我用一张画了太阳的图片贴到黑板上,让孩子们站起来,面向太阳,跟我一起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
当做完一遍,我又把图片拿到教室的另一个地方贴上,让孩子们继续跟着我做。
反复几次,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有的跑到我的跟前和我一起说,一起背,有的手舞足蹈,背得开心极了。
当你看见孩子们学得快乐极了,玩得开心极了,你会幸福无比,感到教学的真正乐趣其实就在这里。
“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同时,教学活动中,还应注重“溶情”,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总之,每节语文课上,我都是通过多种方式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习内容,创设合作的情景,让合作学习有效果。
例如,主学习《军神》一课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的方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一言堂”,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小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学习。
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
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
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
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
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
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答案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
实践新课程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实践新课程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一、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比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拓展活动和挑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填补知识漏洞,提高学习效果。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实践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使其能够有效运用语言进行思维、表达和交流。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听说能力、写作能力和修辞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在听说教学中,可以设计各种情境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并提高听力水平;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在修辞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表达技巧和语文素养。
三、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文化视野实践新课程要求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文化视野,使他们能够欣赏文学作品,理解文化传统,并运用语文知识来解读和感悟生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世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人文关怀。
此外,还可以通过文化传统教育,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文化身份,增强文化自信心,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实践新课程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索。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浅议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摘要: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它要求课堂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总结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摇篮,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
促进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是学校语文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所以,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指导并开展课堂教学,对教学价值的体现,学生成长的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采取哪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首先,巧设导入语激趣。
上课伊始,教师应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重难点,设计一段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导人语引入新课,以激活学生学习动力,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其次,设计擂台赛出情趣。
小学生表现欲强,爱争强好胜,喜欢受人夸奖。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小学生这一年龄特点,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会兴致盎然,热情高涨,学习空前活跃。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选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激趣方法,会使语文课趣味盎然,高潮迭起;会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2.灵活运用教材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善于运用教材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第一、领会编者意图,提高驾驭能力。
是否领会编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教师在教学之前应从小学语文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和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全面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小学语文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导读:教学案例分析新课程新理念之一: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经验、感觉、困惑、疑难等。
案例:一班的A老师正在上《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的嘟”——“的嘟”——声,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
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齐”,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
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来,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
他们你扒我,我推他,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教室里恢复平静后,A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写下来。
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二班的B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
而学生却余兴末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B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请问:A、B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位老师的做法?案例分析: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
A老师突破预定计划而“创造性地教学”,凸现了课程的多元创新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兴趣、情感,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
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
捕捉了这一偶发事件,把它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了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而B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插秧式”的教学,这种教学其实就是试图维护严格的甚至苛刻的课堂秩序,即极端的课堂纪律,通过这种方式来确立所谓的教师权威B老师“以知识、学科为本位”,把学生当作“学科人”,而不是真正的“生命、成长中的完整的人”。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等基本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方法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教育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师在课堂上该怎样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学习进而学会学习呢?一、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学生学习母语,并不是站在零起点上的,课文再新,学生也能把握其中大部分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应该把学生实际能力估计得太低,一味分析讲解,在该放手时要敢于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
比如有的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他并没有对课文进行分析与讲解,而是把要掌握的内容设计成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予以完成。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该深入钻研,问题是根据课文概括出来的,内容应该涵盖了整个语段,并且要做到抓住重点。
学生要顺利完成这三个语句训练,就必须进行深入阅读,对语段做到真正理解。
一旦学生能够完成练习,也就意味着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内容,教师已没有必要再多做解释分析了。
事实证明,教师的这种“大胆放手”是成功的,没有任何分析讲解,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同样掌握了学习内容。
这种以学生实践替代教师讲解的方法,既能节省时间,也能有效避免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过多”的弊病,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当然,这种以训练替代讲解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一般只适宜用于那些篇幅相对较短、内容相对浅显的非重点语段。
另外,对于所设计的练习,也要求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变通,要有一定的概括性,要做到必须让学生经过一定的思考才能回答,不能仅仅停留在“找一找、填一填”的机械操作层面上。
新课标案例小学语文
新课标案例小学语文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探究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和创新。
# 案例一:《古诗文诵读》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文。
2. 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3.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诗人的画像和背景介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新课呈现: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注意古诗文的韵律和节奏。
3. 学生诵读: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
4. 理解感悟:讨论古诗文的意境和情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
5.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创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 案例二:《寓言故事教学》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2.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1. 故事讲述:教师讲述寓言故事,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3. 寓意探讨:引导学生讨论故事的寓意,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4. 情感体验: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5. 思维训练:设计相关问题,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 案例三:《现代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现代文的主旨和结构。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组织能力。
教学过程:1. 文本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现代文,教师提供阅读指导。
2. 主旨提炼:学生尝试概括文本的主旨,教师点评指导。
3. 写作训练:根据阅读材料,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写读后感或续写故事。
4. 作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进行互评和讨论。
5. 写作技巧:教师总结写作技巧,指导学生如何提高写作水平。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注重对知识点的传授和记忆,而新课程改革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文运用能力。
下面,本文将从课堂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和学习方式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课堂教学方式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
传统的语文课堂以讲授为主,教师在黑板前面一遍遍地讲解知识点,学生则机械地记忆和背诵。
在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扮演着引导者、设计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通过举例、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课堂上的教学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如小组活动、讨论、合作学习、案例分享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评价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对学生记忆和背诵的评价,注重成绩和分数的衡量。
而新课程改革则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评价。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素质评价。
在语文教学中,评价不再仅仅局限于作业和考试,而是更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综合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口头表达、写作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新课程改革也提倡分层次、分项目、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传统的语文学习以纸质教材为主,学生通过课本的阅读和背诵来进行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方式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新课程改革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电子书籍等途径获取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天 马行 空,只有大 刀阔斧 , 实用可行地 改革 , 才 能使学校这块沃土 ,
实用
高效
的对象 ” 。笔者能引导,唤醒、帮助每一个学生有效地学习 , 使学生 的知识经验 、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得到尽可能充分地发展 。 师生关系宽松和谐 ,合作互动 ,磨合切磋 ,教学相长,切实有 青 青草 ”指的是班级 的微型 图书室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 单托
文 的沃土 。它不但增加 了学生 的识字量 ,拓 宽了学生的视野,又激 发 了学生学 习语 文的兴趣,提高 了写作能力 。调查 显示 :语文成绩 稳居优秀水平 的学生喜欢并常读课外 书的占到了 9 0 %左右,教师有 意安排学生在课 内读课 外书的仅为 9 . 5 %左右 , 而在家读课外书 的仅 占8 %左右。因而,语文教师在课 内开设阅读课 已势在必行 ,以固定 形式为学生提供 阅读 的时间和空间必要可行 。动员每生筹集 图书一 到两( 其 中必 含一本字词 典) 问题不算太大 ,本班 筹集 图书 五十本也
四、共同 “ 结网”
性、层次性 、可行性 。既要 面 向全体,又要照顾个别 ,做 到因材 施 教,分类推进 ,共同提高 。
二要 “ 牧” 好教材 、 图书 。 要准确地把握 教材 , 深入挖掘教材 , 潜 心研究教材 ,要吃透 教材,做到 “ 懂” “ 透” “ 化” ,突出重点,突
破难点 ,解决疑 点。找准 向学生传授 知识、培养能力的突破 口。引 导学生庖丁解牛式的分析教材 、处理 教材 ,师生共同穷根究底地挖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1、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回答(一):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探究学习是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的,但不能拒此否定接受学习,因为接受学习包括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如果是主动接受还是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
比如某些生字的读写,某些词的意思就需要接受性学习。
回答(二):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虽然探究性学习相对于传统的接受学习而言,带领学生走上了新的旅程,,而老师往往没有准确把握,出现脱离文本架空式舍本逐末的问题,也会出现“信手拈来”过于随意,学生交流中各自为阵的局面.“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要求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热点,沟通不同学科领域,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并非只是让学生学会“研究”,而是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与传统学习方式的区别就在于:它首先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把“探究性”、“创造性”等视为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视为完整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育就是要通过优化酌教育环境发掘、激励这种天性,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开放足够的空间。
“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要求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热点,沟通不同学科领域,进行探究性学习"。
我想,语文教学重在品味感悟,不在科学实验,看问题是要一分为二。
2、“汉语拼音是识字的拐棍,只要会认、会拼读就行了,没有必要抄写、默写。
"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答:(一)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二)汉语拼音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帮助识字、帮助说好普通话、•帮助阅读、•查字典《语文课程标准》:“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新理念及其新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新理念及其新策略1000字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新理念及其新策略已经得到广泛的探讨和应用。
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新理念及其新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情境教学在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注重情境教学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教师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真实的情境模拟、有趣的互动体验等方式,将语文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课堂讲授、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情感共鸣和认知体验,从而加强学生的自觉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强化“知行合一”教育在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强化“知行合一”教育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去。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途径提供真实的学习场景,让学生真实地感受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和价值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
三、鼓励多元化教学在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鼓励多元化教学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教师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多样的教学工具等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活动,从而满足学生科学探究、创造性思维、实践实验等多元化学习需求。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情境模拟等方式开展多元化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探索答案、创造新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新理念及其新策略,旨在通过情境教学、知行合一教育、多元化教学等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价值感和自我认同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自主成长,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成果的不断提高。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体会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体会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在不断地改革和探索中取得了许多成果和进步。
作为
语文教师,在这个大背景下,我有幸参与了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工作。
通
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总结,我深刻体会到了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深远影响和变革,也意识到了个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提高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下面我
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的体会。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和表达。
在过去,小学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记忆和死记硬背,忽略了对学生语言表达
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而在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习的主体性,鼓励学生自主
思考和表达。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
生通过阅读去感受文字的美妙,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得学生的语文修养得到全面的
提高。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的变革让我们看到了无限的可能性,也让我们深刻理
解到语文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地注重学生的表达
能力、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体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批
判精神。
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受益,实现全面发展。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我相信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也期待着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能够不断地进步,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字数:839】。
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积极探究的重要课题。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中进行积极的尝试探索,才能满足教学需要,实现新课改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活动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地发展。
本人根据实践经验,就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利用看似平淡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文章中潜在的问题学生都无法自己挖掘出来,这些内容看似平淡,实质却蕴含深刻的道理,如果学生“无疑”,教师就要“须教有疑”,对于一些貌似无疑的内容,教师要及时提出其中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思考和分析,最终发现个中深意,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讲授《赠汪伦》一诗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汪伦为什么早不送晚不送,而偏偏在李白上船“将欲行”时才来送呢?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给出的结论可以自圆其说即可,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与情感。
但学生的思维终点又会聚集和回归至一点,即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是由于汪伦与李白两人深过桃花潭水的情意。
这个问题也使得课堂教学“看似寻常最奇崛”。
二、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内容丰满,思想深刻,情感丰富,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历程,与作者产生共鸣,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内在的精神动力。
例如,在讲解《陶罐和铁罐》这一课时,其中有一句话是“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讲到此时,可以提出问题:“奚落是什么意思?我们继续往下阅读,看看是否能够找到这个词的意思。
”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也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问题的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理念实施例谈
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理念实施例谈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阶段,也是打下语言基础的关键时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在满足当下学生语言交流需求的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
因此,引入新的课程理念和实施方法,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学原则和教学实践三个方面,谈一下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例。
一、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的实施首先要制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和现代社会需求的课程标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程标准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例如,在阅读教学方面,要求学生不仅能理解文本信息,还要善于分析、评价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写作教学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此外,课程标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借助语文的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二、教学原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理念需要遵循一些教学原则。
首先,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其次,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渗透性,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的串联和衍生,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建立起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
再次,注重师生互动,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通过鼓励学生表达、发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实践要将新课程理念落地实施,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创新。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阅读、角色扮演、文本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丰富的口语和写作训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在写作教学中,可以采用写作比赛、写作分享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五篇范例)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五篇范例)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学生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出现繁荣而热闹的景象,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可是,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
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式化《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往被动的、单向的教学方式。
虽然现今语文课堂教学,学生活动起来了,积极性和求知欲提高了,但是在合作和活动的背后隐藏着浮躁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没有被真正调动起来。
教师动不动就让学生围绕某一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随意性太强。
只重视合作学习的结果,缺少对合作学习过程的指导,不利于合作意识的培养。
只注重合作学习的形式,却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问题。
在交流学习心得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个别学生的合作学习,没有顾及大部分学生的感受。
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放任自流,形式化倾向严重。
二、语文课变为“表演”新课程改革,教师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课堂教学由过去的填鸭式灌输转变为热闹非凡的“表演”课。
语文课上又唱又跳,又写又画,好象学生的积极性被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发展。
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只是停留在语文的表面,没有深入到语文的本质,导致语文课堂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表演”式的课堂,表面上是体现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可是,学生从课堂上收获甚少。
三、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抽象情景形象地展现出来,把学生带进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方法与技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程也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改革。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指导。
本文将介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一、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技能,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应该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阅读水平的书籍,不论是课内教材还是课外读物,都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其次,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做一些记录和总结,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内容。
最后,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促进相互学习和进步。
二、注重积累和运用词汇词汇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语言表达的核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积累和运用丰富的词汇。
学生可以通过多读书、多背诵诗歌和经典文章来扩大词汇量。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借助词典和学习工具书,查找生字和理解词义。
同时,在写作时要注意选词准确,灵活运用各种词汇,使自己的表达更具魅力和准确性。
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
学生在进行阅读时,要注重理解和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和要点。
可以通过标记关键词、划下重要句子等方式,帮助自己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含义。
另外,还可以进行提问和答题练习,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水平。
四、多做练习和作文语文学习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实践,通过大量的练习和作文,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作文题目进行练习,例如描述自然风景、描写人物形象等。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思路清晰、结构合理,注重语法和标点的正确运用。
同时,可以请老师或同学进行审阅和提出改进意见,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五、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学习在信息时代,利用多媒体资源可以有效地辅助语文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优质的教学视频、听听名家的讲座和演讲,从中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和经验。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概要:语文的教学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发展主流趋势是很好的。
只有真正地了解了相关的语文教育并且一定范围的关心语文教育,就会看到语文教育缺点之外的优点。
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养应该是建立在有学科联系的新的语文课程基础之上的。
在一定层面上可以拓宽语文的运用学习领域,注意到现代的科技手段的运用以及跨学科的了解学习,立足于现实,面向未来和全世界,树立并且实施一种新的学习语文的思想。
如果要提高语文的素养不仅仅是要着眼于当前学生的语文学习,还要注重为学生将来的学习、运用语文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较为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语文课堂就应该充满魅力色彩,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教学是一门严谨的学问,我们怎样才能在教学中体现其极强的艺术魅力,是我们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不断探寻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情境的设定,对学生的学习发展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也是学生对学习投入程度的重要体现。
创设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語文教学需要进行观念上的转变1.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教师主要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人物,新课程的改革需要的是新型的教师。
他们已经逐渐变成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管理者,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合作者和促进者。
新型教师应该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中去,将心比心,用感情来赢得学生的感情,与学生们一起交流、活动,并且同学生们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他们发展个性的课堂学习氛围。
只要教师们能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一定程度的从知识输出者转化成为学习者,变成可以和学生并肩学习的探究者,并在共同探究过程中共同地发展。
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和学生一起成长,与新的课程变动一同成长。
总而言之教师的角色转变要把学生放在主要位置,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更有效率地适应全新的语文课程的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291-01
1.巧妙创设情境
教师根据文本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表演等活动,入情入境地感悟、识记和品味语言,使情境的设置与语言的训练有机结合,达到了”寓教于乐,乐而不嬉”的目的。
课堂上,我常随意捕捉或有意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无意中学会运用语言。
教学《哪吒闹海》一课,就请学生当一回哪吒,去大闹一回龙宫,我就扮演一名小虾兵,惊慌失措地跑进龙宫,大叫:”不好啦!禀报龙王,咱家夜叉被哪吒那小子打……打死啦!”学生个个进入角色,扮起龙王,气得”嗷嗷直叫”,有的说:”这个小毛贼吃了豹子胆了!”有的说:”我非把他打个半死不可。
”有的说:”得灭灭他的气焰。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体验角色,想象练说,把人物的性格表现得活灵活现,师生同演,共创活动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走近人物,深切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建立在对鲜明形象的体会上,自然文思如泉,妙”口”生花。
2.营造轻松氛围
学生展现自我,需要自由宽松的氛围。
有关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参与紧密相连。
当学生的情绪处于积极振奋的状态时,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受到压抑,一个个奇思妙想才会如泉喷涌。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营造一种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哪吒闹海》
这一篇课文分为三个小故事:闹龙宫,杀夜叉,打三太子。
我让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故事,先读,再找出哪吒闹海的动词,然后带上这些动作演一演。
这篇课文难度不大,学生不难理解,我就把更多时间花在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上。
在巡视时,我发现学生都学得兴趣盎然,津津乐道。
在整合了这三个小故事后,我又让学生分小组自编课本剧,设计人物、台词、动作、神情等,然后上台表演,并说说感受。
学生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
3.扮演角色,体验情境
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故事性强的篇目,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创设一种表演情境,让学生深刻体验不同人物不同的个性特点,与文中人物的感情产生共鸣,思想产生共识,从而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地理解课文。
如《半截蜡烛》一文,我先引导学生潜心读文、悟情,深入体会人物的心情,并不断指导朗读,让人物形象走出文本,走进学生的心灵,把爱国情深植于脑海中。
然后,我设置了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为渲染气氛,我利用课件创设了一种情境:一个初冬的夜晚,屋外的风猛烈地吹着。
我还仿照文本所述找来半截蜡烛,也插上小金属管,内藏一纸条,随着故事情节的安排而点燃。
学生的表演入情入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均表现得很到位,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感染了学生,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4.走进生活,获取情境
“生活是文字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一篇篇千古流
芳、精妙绝伦的文章,就是作家一幅幅的生活缩影。
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仙”李白,他的诗篇气势磅礴,色彩瑰丽,想象奇特,激情洋溢。
如果他不游遍祖国的名山大川,饱览大自然中如诗似画的神奇美景,又怎能创作出如此伟大的诗篇?因此,到大自然中,到社会生活中,设身处地的感觉作家创作时的生活画面,从而体验文章中所描绘的意境,对培养学生体验美、发现美的情感是很有帮助的。
5.基于学情,让练习轻松有效
我们设计课堂练习应全面了解学生,考虑学生语文学习的差异性,或抓住学生学习兴奋点,激起练习期待;或放缓坡度,降低练习要求;或设计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多层次练习等。
如教学一下《松鼠和松果》,课文教学目标之一是:”借助插图、结合课文,能用’……那么……那么……’句式说话。
”课堂上,当学生说到去大森林摘松果很高兴,因为”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一位教师安排了如下语言实践练习,出示句子:”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再逐个出示句式:
(1)每只松鼠都那么(),那么()。
(2)每棵松树都那么(),那么()。
(3)()都那么(),那么()。
教师根据低段学生认知特点,放缓坡度,一步一步设计,先扶后放,逐层提高要求,学生学得扎实又有兴趣,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又如三下《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的教学,可以设计如下作业超市供学生自主选择:
1.必做题:摘抄好词好句,复述课文内容
2.选做题:
①请你以”我想设计一种新的……”为开头写一段话。
②试着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多的花。
教师根据不同学情,将作业分为人人必做的基础型和自主选做的拓展型两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尤其是拓展型作业,让学生充分发挥兴趣特长展开想象,可以画画,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大胆创新,设计出别人没想到的东西,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此练习充分体现了生本理念。
6.课堂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原因有三个方面:(1)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对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它以引导学生主体逐步按照社会方向学会自已教育自已、自己发展自已为核心。
它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成为马克思所说的具有人的类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它将建立起把服务祖国人民与实现自身价值相统一的教育机制。
(2)当前教学的主流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
”主动发展”的内涵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有较高的成就动机;热爱学习,求知欲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能思考、能活动的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好坏取决于他
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
教育者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怎么学,都是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