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1 精品
学案17:9.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习目标:1、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
3、把握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4、知道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
5、了解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学习重难点:宏观调控的手段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表现。
4、了解我国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5、宏观调控。
6、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7、宏观调控的手段。
自主探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
(1)运用市场经济有关理论,分析说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如何起决定作用的?(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政府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经济意义。
当堂检测:1、2018年11月16日深交所宣布,因某企业违法生产、销售狂犬病疫苗,对其正式启动强制退市机制。
该企业成为退市规则修订后首家因危害公共健康安全而退市的上市公司。
材料表明①任何企业都必须诚信合法经营②政府主要以经济手段调控股票市场③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④股票投资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证监会针对内幕交易,利用大数据筛查异常交易线索,本着“零容忍”“全覆盖”“无死角”的原则从严监管,2017年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24件,罚款金额74.79亿元,市场禁入44人。
上述举措旨在①提高资本市场交易效率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③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④消除资本市场投资风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近年来,北京打响蓝天保卫战,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呈下降趋势,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下列分析正确的有①清洁空气具有公共物品属性,需要政府干预②政府干预提高了排放者所承担的成本③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和自然界自净能力增强④空气产权难以界定清晰,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15年,中央政府定价范围大幅缩减,定价种类由13种(类)减少到7种(类),减少约46%;具体定价项目由100项减少到20项,减少80%。
高中政治课 教案范文
高中政治课教案范文教案名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2. 难点: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特征和运行机制。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
2. 讲解新课:教师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特征和运行机制。
3.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和优越性,然后进行汇报。
4.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知识。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是否深入?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学案3:9.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标导航】(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典型事例,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②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③了解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④知道宏观调控的含义;⑤了解宏观调控的目标;⑥了解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①针对市场调节局限性,初步提出合理化的政府干预与宏观调控对策的应用能力;②通过学习市场经济的共性与特征,准确把握事物的共性和根本特征的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切实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优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自主预习】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结合在一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既可以发挥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的优越性。
【点拨】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既可以与资本主义结合,也可以与社会主义结合。
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结合,形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坚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2)以为根本目标;(3)能够实行科学的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仍然要通过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二、科学的宏观调控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的作用,又需要科学的。
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
2、宏观调控的含义: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_____________进行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增加_________,稳定,保持。
4、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1)经济手段:政策和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教学设计23:9.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2、了解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含义、目标、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增强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市场观念和规则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基本特征教学难点: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含义、目标、手段及其相互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据《中国经济网》报道,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直接原因:一是各地奶企为争夺奶源无序竞争,一些个体经营者以次充好、弄虚作假,企业忽视质量、盲目抢购。
二是少数奶站经营者利欲熏心、违法犯罪。
为追求利润,明目张胆地制造销售和向原料奶中添加三聚氰胺。
三是三鹿集团见利忘义、故意隐瞒真相……自今年9月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中国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日益显现。
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环境不断恶化;中国出口需求下降;出口受损进一步导致国内投资放缓、行业萎缩;部分行业和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重重,企业开始较大幅度裁员,就业市场愈加狭窄。
针对材料中的问题,我们可采取怎样的宏观调控手段和措施?二、讲授新课(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根本目标: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3)国家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更好、更有效。
3、优势(1)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2)能够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方式的优缺点;掌握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与联系、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正确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掌握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内容及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途径。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教学难点: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学时:8学时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一、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按比例配置资源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下进行的,从来就是社会化生产。
我们这里讲的社会化生产不是只在通常意义上,在一定生产关系下的社会生产,而是指由于生产力发展引起在社会规模上的一系列生产部门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以及各经济单位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进行的社会化生产。
由于社会生产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协作基础上,为了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客观上要求社会资源按比例配置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
资源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资本、土地、技术、劳动、管理等生产要素;广义:还包括如矿藏、水等自然资源。
相对于人们永无止境的欲望或需求而言,资源总是具有相对稀缺性,有限的资源要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求,就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概括地说。
资源的合理配置就是把有限的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到社会经济的不同使用方向上,使它们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以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怎样才算达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说法就是达到“帕累托最优”,通俗地说就是实现了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生产者得到正常利润,消费者得到最大福利,供求双方皆大欢喜。
资源配置又分为微观配置和宏观配置。
二、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一)市场调节1、市场调节的作用(微观)(1)它有强大的激励作用,能够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2)它有灵敏的调节作用,保证微观供求的即时平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优秀.do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②解析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考试要求】高考考纲学业水平测试要求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4. 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和主要目标5. 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教学重点和难点】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教学方法、学法点津】1.教学方法①事例探讨式教学方法。
师生32019-03-01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②解析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考试要求】高考考纲学业水平测试要求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4. 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和主要目标5. 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教学重点和难点】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教学方法、学法点津】1.教学方法①事例探讨式教学方法。
师生32019-03-01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②解析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1:9.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
(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例,说明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优势。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分工,小组合作。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关心国内外时政的良好习惯。
2.针对市场调节局限性,初步提出合理化的政府干预与宏观调控对策的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的优势等方面感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难点: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比较分析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5分钟)导入:名言导入“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 ----- 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师: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结合在一起,形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问:大家觉得我们国家的经济形式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呢?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师:非常好,那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请大家翻到书82页。
出示PPT。
设计意图:用名言导入,比较有说服力,且邓小平此番话于本课联系教紧密,不仅可以达到引入新课的目的,还可以充分说明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
第二个环节(5分钟)讲授新知分析了这么多,那大家觉得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呢?学生七嘴八舌,老师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出示PPT.过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是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但是它也具有自己的特征,它到底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呢?这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问题。
思想政治①必修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例,说明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优势。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启发、引导,自主探究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国家宏观调控手段中的经济政策。
[教学时数]1-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展示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图片,感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成就。
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样的?它具有哪些特点?它与其他国家的市场经济是否完全一样?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展开讨论。
教师引导:既然是市场经济,我国的市场经济肯定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由于它是同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也一定具有我国的特点。
下面我们就认识一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课教学请问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的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由于自己的鲜明特征。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专家点评”,熟悉一下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共性特征。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积极思考教师点拨:共性特征概括为:经济关系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宏观调控间接化,经济运行法制化。
我国的市场经济除了具有这些共性外,还有自己的特点。
(2)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教学设计18:9.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目标: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基本特征。
理解宏观调控的含义、原因、目标、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市场经济的共性与个性,准确把握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及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提问法,运用探究法、讲授法等授课类型:授新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市场配置资源》相关内容,明白了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就是市场经济。
我们今天的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准确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思考: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何特征?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本节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设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从来就有的吗?我们从建国起就建立了市场经济吗?课件展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历程(教师)邓小平曾经指出: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照搬中央计划模式。
中央计划模式,就是俄国斯大林主义比较完整的计划经济理论、计划经济思想指导下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
这些对其他计划经济国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包括对我们国家的影响。
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把市场经济与资本等同起来,限制和否定市场的作用。
我们不能否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在百废待兴、执政党威望崇高、人民群众的政治热情空前高涨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因为有利于快速动员社会资源并集中用于关键部门的重点建设,而在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发生巨大的变化。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我们社会主义初期建设任务的完成,中国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联系日益增多,计划经济体制的那种决策高度统一排斥市场作用,只靠行政命令配置资源,搞平均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最终导致国民经济停滞不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教案标题:融入实际,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科:社会科学年级:高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3. 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点和挑战;4.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培养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敏感性。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引起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趣。
- 提出问题:你认为中国的经济是什么类型?2. 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5分钟)- 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例如:市场供求调节、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协调发展等。
- 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的市场经济,并与其他市场经济模式进行比较。
3. 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实践(20分钟)-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并列举一些成功的案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等。
- 每个小组报告并展示他们的发现,其他学生可以进行提问和辩论。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点和挑战(15分钟)- 指导学生列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点,如有效分配资源、激发创新潜力等。
-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的挑战,如不平等问题、资源浪费等。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挑战并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5. 总结与展望(5分钟)- 概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可能的变革。
作业:学生撰写一篇短文:- 简要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的优点和挑战;- 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的个人观点。
评估方式:-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报告表现;- 学生的作业撰写质量。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企业或经济发展园区,观察和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情况,并与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联系和比较。
教学设计5:9.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感悟: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感悟:宏观调控
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这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B.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C.实现共同富裕D.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我国之所以要进行宏观调控,是因为()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②市场自身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③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④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国家将出口退税率由17%降为12%不等,以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价格。
这运用的是()
A.法律手段B.行政手段 C.市场调节的手段D.经济手段
二、连线题
【板书设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2、基本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二、加强宏观调控
1、宏观调控的含义
2、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3、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4、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初中教案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初中教案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初中教案导入部分(约500字):教育是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关键环节,而教案则是一节课程的设计和组织的重要工具。
在初中阶段,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培养学生经济意识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教案将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以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在本教案中,我们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等,使学生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真实世界,体验市场经济的运作。
一、导入教学(约200字)1. 课堂氛围营造在学生进入教室之前,教室内准备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的图片、报纸和实物展示,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教师放置了一些小糖果在学生的座位上,并要求学生在进入教室后自主选择是否将这些糖果分享给其他同学。
2. 引发思考教师出示一个图片,上面展示了一个繁荣的购物中心,以及大批的顾客在购物。
教师鼓励学生观察图片,思考这张图片所代表的经济现象,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有人愿意购物?他们是如何选择商品的?购物中心如何保持繁荣等。
二、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约700字)1. 定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师通过简明的语言解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即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市场配置资源和调节经济行为的经济体制。
教师还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市场经济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异同之处。
2.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答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如自主决策、自由竞争、价格形成、供求关系等。
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中互相交流并形成总结。
3.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为了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的运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生产者、消费者、商人、银行家等。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经济活动,体验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的浮动以及资源的配置。
三、案例分析和讨论(约600字)1. 案例呈现教师准备了一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案例,如某家企业如何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某个城市如何发展独特的旅游产业等。
经济学课教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经济学课教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教案主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引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和经济调控的一种经济形态。
它的出现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产物,具有诸多独特性和特点。
本教案将分为三个小节,依次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特点和挑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形态,它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 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托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和调节经济活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 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现和运行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正义。
3. 经济调控:虽然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国家对市场进行有序调控仍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之一,目的是保障国家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并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并存、共同发展,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的经济主体。
2. 国家调控和市场机制并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通过国家调控来引导资源配置,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3. 增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强调经济发展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4. 市场竞争和公平正义的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充分利用市场竞争的作用来促进经济发展,又要通过相关制度保障公平正义,避免市场失灵和社会不公。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的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体制转换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体制转换难度不小,需要解决制度摆正、权责明确等问题。
2. 利益分配矛盾:由于多种经济主体的存在,利益分配问题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矛盾之一,需要通过相关制度进行调节和协调。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质公开课教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宏观调控的含义;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手段的运用;3.能够针对经济运行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4.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角度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5.形成观察经济生活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感受课堂参与与共享收获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信念;2.通过学习国家的宏观调控,感悟社会主义能够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
3.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把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教学难点】宏观调控三种手段的区别。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利用课间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出两个问题:1.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这位老人是谁?主要圈的是哪个地方?2.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这位老人是谁?他写下了怎么的诗篇?引导学会感性体会深圳实行市场经济的重大变化,议一议:市场经济到底姓社还是姓资?还是既不姓社也不姓资?达成共识:“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二)教学过程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引导学生解读概念:①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
②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③市场调节离不开国家宏观调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特征一:公有制为主体—基本标志我国空调行业发展的图表展示,学生自主分析: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特征二:共同富裕—共同目标引导学生从事例中归纳推理:公有制为主体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新人教版政治选修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教案【精品教案】.doc
第12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第一板块疑难突破1.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1)计划经济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至50年代中期是必要的合理的。
①必要性: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工农业生产萎缩,全国交通阻塞、物资奇缺、通货膨胀、人民困苦。
我国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帝国主义进行经济封锁、军事包围。
②合理性:我国必须尽快恢复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尽快发展国防事业,建立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实行高度的计划经济,以保证重工业,国防工业的优先发展。
③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在恢复和发展经济中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1952 年国民经济基本恢复,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工矿业取得突出的成就,开始改变我国工业的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奠定了基础。
(2)从“大跃进”开始,已经显示出了计划经济“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3)体制弊端的主要表现: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企业缺乏自主权,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致使企业失去活力。
(4)改革:中共十一届二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改革计划经济体制。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一系列改革。
①在农村建立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②在城市逐渐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实行政企分开,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把单一的公有制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③中共十四大又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可以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
商品是用于市场交换的产品,商品经济就是由市场来联系、协调的经济活动。
基于商品经济有市场调节的作用,可以把商品经济称为市场经济。
狭义地说,市场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充分发育,形成了完备的市场体系,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力量的商品经济。
3.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进行的探索①主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十一届二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④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⑤按“一国两制”解决港、澳、台问题等。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4.do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应该是什么类型的经济?中国现阶段经济是在什么体制下运行的?本章将从现阶段社会主义现实经济条件出发,揭示商品经济存在的必然性,并阐述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要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最后从现实角度分析我国原有统制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弊端以及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并概括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形成早在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曾设想,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全部生产资料归整个社会所有。
列宁在十月革命前是坚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即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将消除商品生产。
1921年,列宁总结了实践中的挫折和教训,提出实行新经济政策,宣布必须全力扩展商品流通。
斯大林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还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还起作用。
但是,斯大林是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存在同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并存联系起来的。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开始进行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时,基本上是按照斯大林的理论行事的。
1958年,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有些人以极“左”的面貌出现,鼓吹取消商品生产,大刮“一平二调”的“共产风”,给经济工作造成很大损失。
1959年毛泽东同志对此作了严厉的批评,指出在当时的条件下主张取消商品生产,实行产品调拨,是违反客观规律的。
到晚年却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跟旧社会差不多,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等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拨乱反正,又开始重视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夏和发展。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观点写进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商品经济的必然性社会分工只是商品生产存在的一个条件,还不是商品生产存在的全部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目的: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正确认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基本特征及其基本框架。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学时安排:6学时✧教学内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探索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借鉴苏联体制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下,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曾经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原有体制越来越难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必须对之进行根本性改革。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1、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一科学命题是由邓小平同志最早提出来的,其正式形成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经历了一个比较思索、实践积累和逐步形成的过程。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
第二阶段,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
第三阶段,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2年12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的标志。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确立的意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所包含的基本思想是: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性矛盾,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要把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市场经济能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这一精辟论述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主要表现是:第一,明确界定了市场经济的属性;第二,解除了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第三,为我国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极大地推动了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
从实践上看,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中国走向市场经济开拓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根据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党的十四大明确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一改革目标的确立,对我国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这主要是: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需要。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一、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规定性1、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和纽带。
所谓市场调节,是指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调控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分配资源和协调供求关系,是一种经济运行调控方式和手段。
所谓市场机制,是指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调节供给与需求和生产要索的流动与分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有机系统,其核心是市场价格与竞争机制。
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的经济组织形式。
它本身并不具有社会基本制度的属性,不表明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市场经济也是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不等于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形成的。
2、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无论在何种社会经济制度下,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
第一,经济关系市场化。
所有经济活动主体都通过市场发生联系,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全部生产要素都进入市场,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
第二,企业行为自主化。
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必须是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具有进行商品生产和经营所拥有的全部权利,能自觉地面向市场,自主地开展市场经营活动。
第三,宏观调控间接化。
在现代市场经济运作中,政府部门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具体事务,而是根据市场发展的状况,在不同程度上运用财政、税收等政策和各种经济杠杆,按既定的社会目标,调节、规范和引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克服市场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四,市场运行法制化。
一切经济活动方式和关系都以法律形式来规范,所有经营活动都按照一套法规体系来进行,整个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和科学的法制基础。
第五,保障制度社会化。
这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支撑和保障体系,生产竞争,市场竞争的规则要求对市场竞争的失败者和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者给予社会保障。
这种保障制度不是企业或单位的,而应该是社会化的。
为此,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着力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市场经济的功能市场经济的功能具体表现为适应与协调功能、刺激与创新功能、分配与监督功能。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涵义和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针对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国家对市场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企业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各类不同的企业都要进入市场,发挥大中型企业在市场运行中的主导作用。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缓解社会分配不公,防止两极分户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国家能够利用宏观调控手段,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的市场经济。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缩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首先,国有企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
其次,国有企业是我国扩大财政收入、增加积累的主要来源。
最后,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载体。
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在实践中的最大弊端就是,企业由国家直接经营,盈亏由国家统一负责,企业没有任何生产经营自主权,没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企业只是作为国家行政机构的附属物而存在,既缺乏创新动机和积累欲望,也缺乏合理经济行为的权力。
随着经济体制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改革国有企业的弊端就显得尤为必要。
2、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阶段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略,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1979一1984年),以“放权让利”为基本内容的改革,由试行利润留成到推行经济责任制。
第二阶段 (1985一1991年),依照“两权分离”的原则,逐步推行了以承包制为主的各种新的管理制度。
第三阶段(1992年以后),实施以制度创新为中心的国有经济总体改革方案,把国有企业的改革同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
3、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所谓企业制度,是指企业的产权结构和经营管理方式,包括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领导体制、经营形式和管理方法等等。
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以规范和完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要内容,实行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的治理结构的新型企业制度。
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产权清晰,即国家与企业之间具有清晰的产权关系。
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国家作为企业的出资者是企业中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拥有出资者所有权;企业则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就是投资者与企业法人的关系,即股东与公司的关系。
权责明确,即出资者与企业法人之间具有明确的权利与责任关系。
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国家作为出资者则按投人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企业破产时,出资者只以投人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
政企分开,即政府与企业的职责分开。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政府与企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组织。
政府作为政权机关,其职责不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直接的干预,而是间接的调控,是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引导、服务和监督;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是市场活动的主体,它必须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按价值规律办事,提高经济效益。
管理科学,即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
这就是说,企业的内部管理要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以人为本,以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为重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包括激励机制和利益约束机制;通过科学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现代企业制度的上述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特征都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也不可能建立起有效的企业经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