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德育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对德育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学生时代,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是其人格社会化和道德标准形成的重要阶段。此时的他们可塑性极强,正是一张白纸可画最新最美画图”的时期。而且随着其成长,“这张白纸”必然会被画上“图画”,关键在于“由谁来画?怎样去画?画上些什么?”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正是我们德育工作的职责和目的。
一、学校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园地
能够有机会在学生“这张白纸”上做“画”的主要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和社会教育无疑会对个人的道德观念之形成构成极大影响,从而形成“这张未来画图”的底色。但学校的职责就在于能在“这张不断形成底色的纸”上色勒出“最新最美的图画”。这也是社会耗资巨大来建设学校的最为重要的目的。这一角色,历史地落到学校的肩上;这一作用,学校责无旁贷。学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正确的教育引导,可以促使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错误导向或放任自流可能使之误入歧途。学校是进行德育及养成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的基本宗旨和目标始终是“树人”和“育人”。今天的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
21世纪对人材素质的明确要求是:具有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品德修养,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养成“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正义气节
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以及诚实、敬业和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等等。只有为这一人材培养目标而不懈奋斗,学校这块德育的园地才能真正绽开万紫千红的奇葩来,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新世纪人才的摇篮。
二、教师是德育学生的教育者和园栋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说明,为师者绝非是教学生以知识那么简单,更为重要的是要“传道”和“解惑”。人们把教师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也正是因为其具有德育这一改造“灵魂”的职能。
1.德育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之责任
学校德育工作最终是由教师去实施。因此除了要形成一支由学校行政、党团组织、班主任和德育教师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骨干队伍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动员和依靠全体教职员工都来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德育工作绝非仅是个别教师的事,而是全体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领导和班主任及辅导员等当然是对学生德育的教育者和指导者,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学校的德育教师,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做好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要认真钻研德育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掌握学科的德育工作方法;用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语言讲授德育课的内容;并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把传授德育知识与解决学生实际思想认识问题结合起来,切实改变目前德育课主要是应付考试的状况,真正地把德育变成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养的一门课程。一切课任
教师,也不仅要配合班主任等做好学生日常的思想工作,而且都要把德育大纲的要求贯穿到自己的学科教育中去。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怎么做学问,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2、德育工作对教师几点必要要求
教师做为德育工作者,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教师必须有信心。德育者必有德,否则难以自信。教师对传授的德育内容,必要有深刻的理解,有强烈的感受。这样,才能言之有“悟”。同时,教师必须对德育内容及目的有坚定信仰,这样才能有必成的信心和洋溢的激情,才能有德育时的理直气壮。故此,德育者必先德育自己,加强自己的品德与知识修养,增自己德育者之信心。其次,教师必须有爱心。马克思说:“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学生不是机器,而是活生生的人。人非草木,熟能无情?学生只有觉得师者对自己有份慈爱和亲情之时,他们才会把师者当知音或知己,才会认为师者可亲可敬,才会对师者打开自己心灵的门窗,才会对师者倾诉衷肠,并容许和接受对自己灵魂的改造。否则,一切说教,都会成为隔靴搔痒之举而难见实效。也只有那份对学生的爱心,才会使教师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其三、教师必须有耐心。
德育毕竟是触及灵魂的事情。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和反复的过程:①人的思想品德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不成熟到成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长期过程;而思想品德的提高是无止境
的,故德育工作也无止境。②从某一品德的形成来看,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如某一习惯的养成往往都要经历“他律”到“自律”的反复而巩固的过程。③思想品德并不是一旦获得,就终生所据的东西。在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下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反复是自然的事情。因此在德育过程中,抱着“立竿见影”的急躁情绪是不会产生好的效果的,必须有一份耐心和恒心,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其四,教师必须有细心。德育还是一种点滴入微的工作。进行德育教育,必须“证之以日用常行之事”(张行简:《塾中琐言》)。这样学习才容易领会。若脱离实际空洞讲解,那么学生就难以真正理解。老师讲道德时,“要学生字字句句都向…自家身上贴‟。这句话,与你相干不相干;这章书,你能不能学”(吕坤:《社学要略》)。德育寓于教学,应是一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绝非生硬地牵强附会。在教学中,很自然地把可师可法的典故和道理讲给学生听,使之品德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这需要为师者有份细心。
三、教师是德育学生的模范和榜样
青少年学生模仿能力强,总渴望得到效法的榜样。教师最易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而成为模范。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很大影响。教师的形象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有较强的榜样作用。所以任何一位教师都应当时时、事事、处处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的言谈举止、穿衣打扮都要自觉地为学生做出表率。教职工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工作态度以致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直接的、潜移默化的,也是深刻的,很难磨灭的。德育和其它各育相
比对教师的知识、人格要求是比较全面的。他们必须先为受教育者所认同;然后所进行的德育过程才能为受教育者所接受,才能促进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产生积极的变化,从而完成德育任务。这说明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德育效果构成重大影响。常言说“榜样的力量无穷”。一个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教师,其学生怎能不被那洋溢的爱国激情所熏陶;一个乐观向上、敬业有为的教师,对学生怎能不产生巨大的榜样力量。教师严谨的治学风格和实事求是的教学态度、公正无私的人品,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另外,学生对社会的看法、对是非的辨别,常常是从家长和教师身上取得第一印象的,他们受到了思想道德教育之后,也往往首先是以家长和教师的言行来加以验证的。“为师之道,端品为先”。作为教师,言行举止均要“随时检点”和“从严要求”。德育工作绝非仅是“言传”即可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说,“身教”更胜“言传”,是“言传”取得效果的前提和保障。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德育工作者的必备条件。“其身正,不教而行;其身不正,虽教不从。”综上可见,教师的德育职能主要可概括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更好地在德育工作中“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必须从师范抓起,强化师德教育,搞好在职教师的师德训练,抓好教师的日常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每位教师都应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注重品德